大连市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协调性评价与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静 李雪铭
LI Jing LI Xue-ming
引言
的建设与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环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 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紧迫任务,这一
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和大规模城市化 课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
的辉煌成就。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 关注。
17.9%提高到2004年末的41.8%,年
固体废弃物污染等;(2 )自然资源的
现
代
耗竭与短缺,特别是淡水、石化燃料、
城
市
研
究
2008(2)
30
耕地的过度利用;(3 )城市人口增加 导致的大量社会问题,如住房紧张、 交通拥挤、绿地减少、教育和卫生条 件发展滞后等。 1.2 城市生态环境对城市化发展的 约束
作为城市化进程的物质载体,城 市生态环境一方面为其提供大量的 资源环境要素;但另一方面,由于生 态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城市生态 环境不可能永续地、无限地支撑、满 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当城市化发展的 生态负载超过了城市生态环境系统 的承载能力时,城市生态环境就会通 过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反之约束、 限制城市化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一 是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降低了居住 环境的舒适度,从而排斥居住人口, 阻碍了城市化。城市生态环境恶化通 过“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把具有良好 经济实力和文化素质的居民驱逐出 中心城区,使城市中心技术和资金也 随之流失,阻碍甚至逆转了城市化, 最终造成城市的衰退。二是改变城市 空间结构。城市中心一般人口密度 高,生态环境压力大,一些有钱有车 居民纷纷到郊区寻求更适宜的生活 环境,居住地的外迁带来城市地域空 间结构的改变[5]。此外,城市生态环境 的恶化还将降低城市投资环境的竞 争力,排斥企业资本,减缓城市化;一 些城市通过制定环境政策限制污染 型企业在市区落户,此类政策将迫使 大批企业迁出市区,加速城市内部土
市化年增长率也不会低于1%,我国 地区城市化引起的土地利用与土地
已经全面进入了快速城市化发展阶 覆被变化的生态意义进行了评价[2];
段。快速、大规模的城市化需要以大 B.A.Portnov(2004)通过对巴勒斯坦
量的资金、资源及人口转移为支撑, 南部的内盖夫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研
由此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 究,认为城市化可以更有效地缓解生
本文以大连市为例,比较有针对 性地研究诸如大连这类与全国其他 城市相比具有高城市化发展水平、高 品质城市环境的“双高型”城市,在当 今快速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其城市化 和城市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发展协 调度状况,并进行原因分析。本文希 望通过此研究,揭示大连市城市化与 城市生态环境交互协调的规律及态 势,为政府部门更好地引导当前大连 城市化健康、有序地发展,有效地进 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思 路与依据,并希望对其他同类城市发 展过程中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保 护和建设的协调性问题起到启示作 用。
文章编号:1009-6000(2008)02-0029-07 中图分类号:F290; X31 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李静,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博 士生;
李雪铭,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大连市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协 调性评价与分析
Discussion and Evaluation of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Regional Urbanization and Cit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Dalian City
现
如何协调好城市—经济—生态环境 地定性分析了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 代
城 市 研 究
[城市生态] 29
2008(2)
境交互胁迫的关系,认为两者的交互 耦合规律为一双指数曲线[5];刘耀彬
1 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关系 的定性分析
(2005)借助物理耦合度模型,对1985 年以来中国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 耦合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6]。车 秀珍等人认为,快速的城市化进程 必将与土地、水及生态环境产生冲 突,日益紧缺的资源条件以及发展中 产生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城市 发展的制约因素,危及城市的可持续 发展[7]。上述研究其主要内容可以归 纳为两点:一是城市化城市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的机理和特征的理论探讨; 二是定量化表述城市化与城市生态 环境关系的方法探索和实证研究。
国外如Dae-Sik Kim等人(2003)
均增长0.88个百分点。这个过程比发 运用GIS和RS手段来研究首尔快速城
达国家快了2~4倍,尤其是1990年以 市化地区的空间扩展特征及其生态
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年均增长 响应[1];Jeffrey D.Klin(e 2001)从生态
达到1.5%,而且据预测,今后15年城 学的角度,对俄勒冈州和华盛顿西部
1.1 城市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胁迫 作用
城市化是一个社会、经济、文化等 多种因素综合发展的过程,它不仅表 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农域范围的不断推 进和扩展;也不仅表现为农业活动向 非农业活动的转换、经济结构的优化 和升级,还表现为城市生活方式、价 值观念、城市文化等向农村地区的渗 透、影响、扩散和传播等[8]。城市化一 方面使得城市成为各种社会经济活 动、科技发展、文化进步和信息交流 的中心,但同时,城市化也打破了人 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城市化的 聚集效应所造成的城市人口的持续 增长和高度集中,迫使人类强烈干预 自然环境使其发生剧烈变化,形成特 殊的人工环境。在这种环境中,维持 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物 资和能量,必须从外界输入;而城市 产生的废气、污水、垃圾往往超过了 城市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需要向外 界输出,资源耗竭、生态破坏成为城 市化发展“必然”的附属物。这就形成 了城市化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胁 迫作用。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产生 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9]:(1)严 重的环境污染,包括水、空气、噪声和
也十分巨大。然而,部分城市只重表 态环境压力[ 3 ] 。国内学者如方创琳
面而轻本质,片面扩大城市规模、加 (2 0 0 3 )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
速经济增长的城市发展指导思想使 快,城市化作为一种重要的形式,正
城市化处于盲目和无序状态,必然引 在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现实的或潜
发城市生态危机甚至各种社会矛盾。 在的威胁[4];黄金川(2003)较为系统
LI Jing LI Xue-ming
引言
的建设与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环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 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紧迫任务,这一
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和大规模城市化 课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
的辉煌成就。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 关注。
17.9%提高到2004年末的41.8%,年
固体废弃物污染等;(2 )自然资源的
现
代
耗竭与短缺,特别是淡水、石化燃料、
城
市
研
究
2008(2)
30
耕地的过度利用;(3 )城市人口增加 导致的大量社会问题,如住房紧张、 交通拥挤、绿地减少、教育和卫生条 件发展滞后等。 1.2 城市生态环境对城市化发展的 约束
作为城市化进程的物质载体,城 市生态环境一方面为其提供大量的 资源环境要素;但另一方面,由于生 态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城市生态 环境不可能永续地、无限地支撑、满 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当城市化发展的 生态负载超过了城市生态环境系统 的承载能力时,城市生态环境就会通 过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反之约束、 限制城市化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一 是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降低了居住 环境的舒适度,从而排斥居住人口, 阻碍了城市化。城市生态环境恶化通 过“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把具有良好 经济实力和文化素质的居民驱逐出 中心城区,使城市中心技术和资金也 随之流失,阻碍甚至逆转了城市化, 最终造成城市的衰退。二是改变城市 空间结构。城市中心一般人口密度 高,生态环境压力大,一些有钱有车 居民纷纷到郊区寻求更适宜的生活 环境,居住地的外迁带来城市地域空 间结构的改变[5]。此外,城市生态环境 的恶化还将降低城市投资环境的竞 争力,排斥企业资本,减缓城市化;一 些城市通过制定环境政策限制污染 型企业在市区落户,此类政策将迫使 大批企业迁出市区,加速城市内部土
市化年增长率也不会低于1%,我国 地区城市化引起的土地利用与土地
已经全面进入了快速城市化发展阶 覆被变化的生态意义进行了评价[2];
段。快速、大规模的城市化需要以大 B.A.Portnov(2004)通过对巴勒斯坦
量的资金、资源及人口转移为支撑, 南部的内盖夫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研
由此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 究,认为城市化可以更有效地缓解生
本文以大连市为例,比较有针对 性地研究诸如大连这类与全国其他 城市相比具有高城市化发展水平、高 品质城市环境的“双高型”城市,在当 今快速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其城市化 和城市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发展协 调度状况,并进行原因分析。本文希 望通过此研究,揭示大连市城市化与 城市生态环境交互协调的规律及态 势,为政府部门更好地引导当前大连 城市化健康、有序地发展,有效地进 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思 路与依据,并希望对其他同类城市发 展过程中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保 护和建设的协调性问题起到启示作 用。
文章编号:1009-6000(2008)02-0029-07 中图分类号:F290; X31 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李静,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博 士生;
李雪铭,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大连市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协 调性评价与分析
Discussion and Evaluation of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Regional Urbanization and Cit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Dalian City
现
如何协调好城市—经济—生态环境 地定性分析了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 代
城 市 研 究
[城市生态] 29
2008(2)
境交互胁迫的关系,认为两者的交互 耦合规律为一双指数曲线[5];刘耀彬
1 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关系 的定性分析
(2005)借助物理耦合度模型,对1985 年以来中国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 耦合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6]。车 秀珍等人认为,快速的城市化进程 必将与土地、水及生态环境产生冲 突,日益紧缺的资源条件以及发展中 产生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城市 发展的制约因素,危及城市的可持续 发展[7]。上述研究其主要内容可以归 纳为两点:一是城市化城市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的机理和特征的理论探讨; 二是定量化表述城市化与城市生态 环境关系的方法探索和实证研究。
国外如Dae-Sik Kim等人(2003)
均增长0.88个百分点。这个过程比发 运用GIS和RS手段来研究首尔快速城
达国家快了2~4倍,尤其是1990年以 市化地区的空间扩展特征及其生态
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年均增长 响应[1];Jeffrey D.Klin(e 2001)从生态
达到1.5%,而且据预测,今后15年城 学的角度,对俄勒冈州和华盛顿西部
1.1 城市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胁迫 作用
城市化是一个社会、经济、文化等 多种因素综合发展的过程,它不仅表 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农域范围的不断推 进和扩展;也不仅表现为农业活动向 非农业活动的转换、经济结构的优化 和升级,还表现为城市生活方式、价 值观念、城市文化等向农村地区的渗 透、影响、扩散和传播等[8]。城市化一 方面使得城市成为各种社会经济活 动、科技发展、文化进步和信息交流 的中心,但同时,城市化也打破了人 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城市化的 聚集效应所造成的城市人口的持续 增长和高度集中,迫使人类强烈干预 自然环境使其发生剧烈变化,形成特 殊的人工环境。在这种环境中,维持 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物 资和能量,必须从外界输入;而城市 产生的废气、污水、垃圾往往超过了 城市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需要向外 界输出,资源耗竭、生态破坏成为城 市化发展“必然”的附属物。这就形成 了城市化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胁 迫作用。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产生 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9]:(1)严 重的环境污染,包括水、空气、噪声和
也十分巨大。然而,部分城市只重表 态环境压力[ 3 ] 。国内学者如方创琳
面而轻本质,片面扩大城市规模、加 (2 0 0 3 )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
速经济增长的城市发展指导思想使 快,城市化作为一种重要的形式,正
城市化处于盲目和无序状态,必然引 在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现实的或潜
发城市生态危机甚至各种社会矛盾。 在的威胁[4];黄金川(2003)较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