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当代教育改革中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在当代教育改革中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是近些年来教育教学投入较大的方面。但理性地分析,现阶段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也有许多的问题,例如: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够;教学师资力量缺乏;对已有的信息化教学设备未能进行科学管理及充分利用;等等。为了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科教育改革、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培训、技术信息运用”的目标,我们需要深入地研究和实践,走出误区找出不足,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完美融合,推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改革。
1 传统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教学方式
从古至今,教师都是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重思辨内省,轻实证外求的教学思想促使教师习惯于滔滔不绝地“传道授业”,而不重视教学互动交流。信息技术教学一种新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机写作,符合信息时代特质要求的教学方式。采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具有许多优势。首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式新颖灵活,使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其次,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师不再只注重教学过程中宏观教学目标和最终教学成果的把握;再次,提供大量教学资源,动静结合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信息,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的信息情景,有助于促进学生左右脑功能的协调发
展,支持学生提出独特见解和观点,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创造思维,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极大地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传播速率和教育的效能。
2 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中的问题
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然而在应用于教学实践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是否能够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以全新的教学模式呈现出来,这是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教师转变观念的同时,还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化能力,以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此外,还需要把握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点,继承发展传统教学中的优势,促进信息化教学改革不断从形式到内容,从方法到体系的全面深化。传统教学方式分重视知识的完整性,可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传统教学是师生之间在面对过程中进行教与学,教师的语言、行为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与情感体验,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这些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在信息化教学改革中得以进一步融合。
3 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转变观念,增强意识
更新学生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让学生将学习目标定为得到好分数。要重视学生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更
新教师观。教师是学生求学道路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生活与心理的辅导者,是学生的管理者,是教育共同体的组织者。同时教师要成为一个研究者,在课程上敢于创新勇于创新。要更新教学观,教学方式由以讲为主转向以合作探究为主,教学内容由封闭转向开放,教学组织形式由单一时空转向灵活时空,教学手段由一块黑板加一支粉笔转向多样化、综合化,教学评价由重结果评价转向多元评价。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加强教师应用设备的积极性
要积极地为教师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鼓励教师进修,提升教学水平。组织参加培训,使教师能够认真理解,理会和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积极使用教学设备,科学备课,促进专业成长。
提高教师实验教学和现代化教学意识
改变教师重思辨内省,轻实证外求;重求同顺从,轻求异创新;重整体综合,轻部分分析的传统教育思想。贯彻新的实验教学理念和方法,注重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了解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展示。
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
课程改革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和关键,新课程强调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课程不只是官方文本,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成为课程知识的建构与开发的过程。这样,课程与教学互相转化、
相互促进、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教学真正成为师生追求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
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有机互补
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不能完全割裂,信息化教育方式应与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一方面,要汲取传统教学的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进一步挖掘教师教育教学的潜力;另一方面,信息化教育应从传统教育的理论中得到成长的养分,促使自身的良性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管理体系,互相取长补短,互相渗透,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