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en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
跨种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
1)跨民族是衡量比较文学研究成立的重要标识。
2)言是衡量比较文学研究成立的标识。
3)跨文化是衡量比较文学研究成立的标识
4)跨学科是衡量比较文学研究成立的重要标识。
5)跨民族、跨学科最为重要,在这两个跨越中选择了一个,比较文学研究即可能(不是一定)成立。
2、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一门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学与其他知识和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的社会学科,包括艺术、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宗教等,是一门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3、谈谈民族文学与国别文学、世界文学、比较文学的关系
①国别文学是以一个国家共同的政治区域观念所定义的文学现象。在单一民族构成国家中,国别文学就是民族文;对于统一于一个国家政治区域下的多民族文学来说,民族文学是从一个民族共同的血缘观念来定义的文学现象,在这里族际语言与族际文化的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汉语比较文学研究语境下,民族文学这一概念的理论有效性大于国别文学。
②世界文学共含有四个层面的意义:总量上的世界文学,欧洲中心主义的世界文学,世界名著的世界文学与歌德力量中的世界文学。
③民族文学研究或国别文学研究是以一种民族文学或一种国家文学为研究客体的,作为学科的成立,国族文学研究是依凭文学现象本身在历史上存在的客观时空条件所定位,即客体定位,所以他们的研究是单向度、一元的:比较文学研究的客体是两种民族文学之间或两种国别文学之间的关系,其研究视域与研究语境是双向度的、二元的。
4.什么是比较视域?
当比较文学研究者对两种民族文学或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跨越研究时,以自己的学术思考对双方进行内在透视,来寻找两种之间的材料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与学科交叉关系,这是一种多元观察的、多视点透视的研究视野,这种研究是内在的深层次的研究。
5.梳理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历程(史前史和学科史),谈谈你的感受(各自天涯各自编吧)
史前史: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比较了史诗与悲剧
古罗马:贺拉斯《诗艺》,罗马与希腊文学传承关系、风格差异,强调模仿希腊中世纪:但丁《论俗语》,按方言划分欧洲文学,南部俗语文学之间相对照
文艺复兴:莎士比亚流浪汉小说《小癞子》
17世纪古今之争:布瓦洛《诗的艺术》厚古薄今夏尔贝洛厚今薄古
18世纪启蒙运动:英国理查逊《克拉丽莎》私人化
法国伏尔泰《中国孤儿》(改编赵氏孤儿》
德国莱辛《汉堡剧评》带有比较文学性质
歌德《歌德谈话录》对《好逑传》《玉娇梨》的赞叹,宣布“世界文学时代即将到来”,
斯塔尔夫人《论文学》《论德国》划分比较南北方文学,地理环境民族因素。
学科史:
勃兰兑斯《19世纪文学主流》
专著:波斯奈特《比较文学》1886 英
杂志:科赫《比较文学杂志》1887 德
讲座:戴克斯特法里昂大学《文艺复兴以来日耳曼文学对法国文学的影响》1897 1954 国际比较文学协会成立
西方比较文学现状:(不会考,但可以写进感受里)
文化理论与比较文学的探讨:文学本体研究转向文化研究
东西方平等对话话语权
世界文学大文学成为趋势
6.梳理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历程(三个阶段),概括其特点。(杨乃乔p25)
第一阶段:中国古代的比较文学研究(史前史)
汉代萌芽《史记》涉及比较文学最原始的记载
东晋翻译佛经
唐宋诗画的研究(跨学科古典文化的研究)苏轼“味摩诘之诗……”诗画同理说严羽《沧浪诗话》以禅道解释诗道妙悟
特点:1,内容丰富,尤其以跨学科研究成就最为突出
2,专业意识极为淡薄
第二阶段:中国比较文学的建立(西学东渐)
严复翻译《天演论》《原富》“信达雅”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林纾翻译外国小说
王国维利用叔本华的学说分析《红楼梦》
鲁迅《摩罗诗力说》具有比较意识
茅盾《中国神话研究abc》用西方比较神话学派的理论对中外神话进行比较研究学科兴起的标志:比较文学讲座与课程的开设and研究比较文学理论与方法的著作与论文出现
(第一次比较文学讲座:1924吴宓“中西诗之比较讲座”东南大学
清华大学等开设比较文学课程比较文学学科从此诞生
中国学者第一篇关于比较文学的论文:1935吴康《比较文学绪论》)
特点:研究成果在深度广度质量数量超过古代
自觉的学科意识
第三阶段:中国比较文学的兴盛
特点:1,建立了专门从事比较文学研究与专业人才培养的系所,创办了专门的比较文学刊物,成立了各级比较文学协会,并与国际比较文学研究的大潮接轨合流。(1973台湾成立比较文学学会1978香港1985大陆)
2,产生了大量高质量的比较文学研究成果(钱钟书《管锥编》《七缀集》)
3,出现了大量研究比较文学的成果,编辑了多种比较文学的教材,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要求日趋强烈(1976台湾学者古添洪陈慧桦提出“阐发法”)
7、简述钱钟书在中国比较文学发展史上的贡献
①钱钟书的《谈艺录》(1948)采用平行研究的方法和诗话的体式,以中国传统文论为母题,从大量具体的文学现象的鉴赏和比较入手,中西诗学互证互补互释,总结出了中西诗学在创作心理、接受心理、艺术方法、风格意境等方面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诗学规律,赋予中国传统文论以现代意义和世界意义。
②1979年,钱钟书出版巨著《管锥编》,在中西理论双向比较方面作出了更令人瞩目的成就,被视为中国比较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该书围绕《周易正义》、《毛诗正义》等中国10部重要典籍,引用800多位外国学者的1400多种著作,结合3000多位古今中外作家的创作,彻底打破时空界限与学科界限,进行广泛深入的比较研究,往往将中外文学现象与理论进行互补与互证。
③80年代《七缀集》是比较文学论集,该书基本上是《旧文四篇》和《也是集》的合编,全用活泼醇正的白话写成,同样是不可多得的比较文学精品。钱氏的这些研究成果正是传统学术的求“通”意识与现代学科的比较意识结合得最为完美的典范。
8、谈谈法国学派的主要理论观
①基本主张:如基亚所说:“比较文学就是国际文学的关系史。比较文学工作者站在语言的或民族的边缘,注视着两种或多种文学之间在题材、思想、书籍或情感方面的彼此渗透。”
简而言之,法国学派认为,比较文学的归属是“国际文学关系”,它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是不同民族文学和各国作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研究方法是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②局限:没有走出“欧洲中心论”的藩篱,研究范围局限在欧洲文学内部,没有渊源关系的作家作品也被排除在外。同时,法国学派强调事实联系,但这种联系并不总是能够获取的,影响也不总是能够明确把握的,法国学派有时会陷入烦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