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end

比较文学end
比较文学end

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

跨种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

1)跨民族是衡量比较文学研究成立的重要标识。

2)言是衡量比较文学研究成立的标识。

3)跨文化是衡量比较文学研究成立的标识

4)跨学科是衡量比较文学研究成立的重要标识。

5)跨民族、跨学科最为重要,在这两个跨越中选择了一个,比较文学研究即可能(不是一定)成立。

2、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一门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学与其他知识和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的社会学科,包括艺术、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宗教等,是一门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3、谈谈民族文学与国别文学、世界文学、比较文学的关系

①国别文学是以一个国家共同的政治区域观念所定义的文学现象。在单一民族构成国家中,国别文学就是民族文;对于统一于一个国家政治区域下的多民族文学来说,民族文学是从一个民族共同的血缘观念来定义的文学现象,在这里族际语言与族际文化的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汉语比较文学研究语境下,民族文学这一概念的理论有效性大于国别文学。

②世界文学共含有四个层面的意义:总量上的世界文学,欧洲中心主义的世界文学,世界名著的世界文学与歌德力量中的世界文学。

③民族文学研究或国别文学研究是以一种民族文学或一种国家文学为研究客体的,作为学科的成立,国族文学研究是依凭文学现象本身在历史上存在的客观时空条件所定位,即客体定位,所以他们的研究是单向度、一元的:比较文学研究的客体是两种民族文学之间或两种国别文学之间的关系,其研究视域与研究语境是双向度的、二元的。

4.什么是比较视域?

当比较文学研究者对两种民族文学或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跨越研究时,以自己的学术思考对双方进行内在透视,来寻找两种之间的材料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与学科交叉关系,这是一种多元观察的、多视点透视的研究视野,这种研究是内在的深层次的研究。

5.梳理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历程(史前史和学科史),谈谈你的感受(各自天涯各自编吧)

史前史: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比较了史诗与悲剧

古罗马:贺拉斯《诗艺》,罗马与希腊文学传承关系、风格差异,强调模仿希腊中世纪:但丁《论俗语》,按方言划分欧洲文学,南部俗语文学之间相对照

文艺复兴:莎士比亚流浪汉小说《小癞子》

17世纪古今之争:布瓦洛《诗的艺术》厚古薄今夏尔贝洛厚今薄古

18世纪启蒙运动:英国理查逊《克拉丽莎》私人化

法国伏尔泰《中国孤儿》(改编赵氏孤儿》

德国莱辛《汉堡剧评》带有比较文学性质

歌德《歌德谈话录》对《好逑传》《玉娇梨》的赞叹,宣布?世界文学时代即将到来?,

斯塔尔夫人《论文学》《论德国》划分比较南北方文学,地理环境民族因素。

学科史:

勃兰兑斯《19世纪文学主流》

专著:波斯奈特《比较文学》1886 英

杂志:科赫《比较文学杂志》1887 德

讲座:戴克斯特法里昂大学《文艺复兴以来日耳曼文学对法国文学的影响》1897 1954 国际比较文学协会成立

西方比较文学现状:(不会考,但可以写进感受里)

文化理论与比较文学的探讨:文学本体研究转向文化研究

东西方平等对话话语权

世界文学大文学成为趋势

6.梳理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历程(三个阶段),概括其特点。(杨乃乔p25)

第一阶段:中国古代的比较文学研究(史前史)

汉代萌芽《史记》涉及比较文学最原始的记载

东晋翻译佛经

唐宋诗画的研究(跨学科古典文化的研究)苏轼?味摩诘之诗……?诗画同理说严羽《沧浪诗话》以禅道解释诗道妙悟

特点:1,内容丰富,尤其以跨学科研究成就最为突出

2,专业意识极为淡薄

第二阶段:中国比较文学的建立(西学东渐)

严复翻译《天演论》《原富》?信达雅?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林纾翻译外国小说

王国维利用叔本华的学说分析《红楼梦》

鲁迅《摩罗诗力说》具有比较意识

茅盾《中国神话研究abc》用西方比较神话学派的理论对中外神话进行比较研究学科兴起的标志:比较文学讲座与课程的开设and研究比较文学理论与方法的著作与论文出现

(第一次比较文学讲座:1924吴宓?中西诗之比较讲座?东南大学

清华大学等开设比较文学课程比较文学学科从此诞生

中国学者第一篇关于比较文学的论文:1935吴康《比较文学绪论》)

特点:研究成果在深度广度质量数量超过古代

自觉的学科意识

第三阶段:中国比较文学的兴盛

特点:1,建立了专门从事比较文学研究与专业人才培养的系所,创办了专门的比较文学刊物,成立了各级比较文学协会,并与国际比较文学研究的大潮接轨合流。(1973台湾成立比较文学学会 1978香港 1985大陆)

2,产生了大量高质量的比较文学研究成果(钱钟书《管锥编》《七缀集》)

3,出现了大量研究比较文学的成果,编辑了多种比较文学的教材,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要求日趋强烈(1976台湾学者古添洪陈慧桦提出?阐发法?)

7、简述钱钟书在中国比较文学发展史上的贡献

①钱钟书的《谈艺录》(1948)采用平行研究的方法和诗话的体式,以中国传统文论为母题,从大量具体的文学现象的鉴赏和比较入手,中西诗学互证互补互释,总结出了中西诗学在创作心理、接受心理、艺术方法、风格意境等方面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诗学规律,赋予中国传统文论以现代意义和世界意义。

②1979年,钱钟书出版巨著《管锥编》,在中西理论双向比较方面作出了更令人瞩目的成就,被视为中国比较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该书围绕《周易正义》、《毛诗正义》等中国10部重要典籍,引用800多位外国学者的1400多种著作,结合3000多位古今中外作家的创作,彻底打破时空界限与学科界限,进行广泛深入的比较研究,往往将中外文学现象与理论进行互补与互证。

③80年代《七缀集》是比较文学论集,该书基本上是《旧文四篇》和《也是集》的合编,全用活泼醇正的白话写成,同样是不可多得的比较文学精品。钱氏的这些研究成果正是传统学术的求?通?意识与现代学科的比较意识结合得最为完美的典范。

8、谈谈法国学派的主要理论观

①基本主张:如基亚所说:?比较文学就是国际文学的关系史。比较文学工作者站在语言的或民族的边缘,注视着两种或多种文学之间在题材、思想、书籍或情感方面的彼此渗透。?

简而言之,法国学派认为,比较文学的归属是?国际文学关系?,它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是不同民族文学和各国作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研究方法是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②局限:没有走出?欧洲中心论?的藩篱,研究范围局限在欧洲文学内部,没有渊源关系的作家作品也被排除在外。同时,法国学派强调事实联系,但这种联系并不总是能够获取的,影响也不总是能够明确把握的,法国学派有时会陷入烦琐

考证的泥淖。

9.影响研究的主要包括哪些研究:誉舆学、渊源学、媒介学。(P36)

梵·第根在他的《比较文学论》中提出?经过路线?的三个立足点:放送者、媒介、接受者。根据立足点或是具体研究对象的不同,分别产生了?誉舆学?、?源流学?,?仲介学?,即誉舆学、渊源学和媒介学。

1)誉舆学:从放送者出发,研究一位作家、一部作品、一种文体、或一种民族文学在外国的影响。它包括四个方面:(例见杨版P167)

一是集团对集团的影响(即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的影响),

二是集团对个体的影响(即一国文学对一个异国作家的影响),

三是个体对集团的影响(指一个作家对一国的众多作家的影响),

四是个体对个体的影响(指个别作家作品之间的影响)。

(影响可分为集团的影响和个体的影响。集团的影响是指一国文学,一个文学派别(或文学团体),一种文体对他国的文学、文学派别、文体之影响,如15-16世纪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初期交往俄接触;个体的影响是指一位作者对另一位作者、一个集团、一个派别之影响,可以从文本、心智和思想情感、气质、文学技巧等方面着手。譬如莫里哀对欧式喜剧诗人的影响就可从戏剧场面、人物性格、喜剧技巧、人生哲学等多个角度挖掘。)誉舆学往往会涉及文学的传播、翻译、流传、成功、争论、假借和模仿,这些环节反映出一位作家或作品在外国的待遇,而真正的影响常常微妙而复杂,充满变化。

2)渊源学:从接受者出发,探讨一位作家或一部作品接受了哪些外国作家作品的影响,去追索?放送者?。渊源按其表现形态可分为三种:印象的渊源(指作家旅居国外时所得到的感受,如歌德两次漫游意大利,逐渐从狂飙突进运动中解脱出来,走向了古典主义)、口头的渊源(是一种不见诸文字的渊源。一个偶然听到的故事,某一番谈话,它们可能构成一个作家某篇文章、某部书,甚或是全部著作的基础。田园歌谣、家族传统、偶然听来的故事,这些口传异闻是许多想象作品的源头。文人间的谈话和文学辩论常常也是促发某些文学现象的先机,然而,口传的渊源难以留存,也几乎无法运用文学内部研究的种种手段,而不得不完全借助作家的生平、日记、回忆、书信等等外部作证。)、书面的渊源(大量存

在,被研究最多。从小处着手,可以研究一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情节、任务以及细节的渊源,即?孤立地渊源?。从大处着眼,它可以研究一个作家所受到的全部外国文学的影响,被称为?集体的渊源?。)。

3)媒介学:从传递者出发,研究影响是通过什么媒介和手段发生的。梵·第根举出了三种媒介:个人媒介(?接受者?国家中的个人媒介者、?放送者?国家中的个人媒介者和第三国中的个人媒介者),社会环境媒介(包括同仁集团和圈子,文学社团,沙龙等,它们往往聚集了一批趣味相投之士,通过他们移植或传播某些外国作品),书籍媒介(主要指译文,分为批评文字和译本)。P39

誉舆学、渊源学、媒介学是为了学理说明的便利人为地将影响研究做了细分。实际的影响研究很可能是三者高度整合在一起。

10、美国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①提倡平行研究的新方法

②提倡跨学科研究,将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延展到其他相关学科去

③重视作品的?文学性?和?美学价值?

④反对?欧洲中心论?,主张把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全世界

⑤反对?总体文学?的提法

11、平行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①平行研究是比较文学美国学者对法国学者的比较文学路线进行挑战之后产生的一种文学研究范式,这是一种建基于?没有事实关联?的民族文学之上的比较文学研究。

②平行研究要实现?可比性?,必须符合两个方面的学理论证,其一是文学研究的?整体性?,其二是文学研究的?文学性?。首先是文学研究的?整体性?,即把文学视作一个连贯一致、互相关联的整体。其次是要明确文学科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文学之所为成其为文学的内在性质,即?文学性?,因此对文学作品本身的美学评判成为问题的焦点。

12.比较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的区别。

理论:1)法国学派是实证主义

2)美国学派:新批评,强调文学本体研究

范围:1)法国学派拘泥与事实

2)美国学派打破了时空、质量和强度的限制

法国学派:第一个比较文学学派。代表学者有维尔曼、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等。他们提倡一种以事实联系为基础的影响研究,故又被称之为?影响研究学派?。他们往往从渊源、借代、模仿、改编等方面去考察作家作品之间的联系,并力图用实际材料证明这种关系是缺失存在的事实联系。它的归属是?国际文学关系?;它的对象与范围是不同民族文学和各国作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研究方法是强调实施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局限性:1)没有走出?欧洲中心论?的藩篱,研究范围局限在欧洲文学内部。

2)对影响的强调也在另一个层面上局限了法国学派的视野——没有渊源关系的作家作品被排除在学者们的考察范围之外。

3)法国学派强调事实联系,但这种联系并不总是能够获取的,影响也并不总是能够明确把握的,法国学派有时会陷入繁琐考证的泥淖。

美国学派:如果说法国学派及影响研究注重考察各种文学现象的实证关系,那么美国学派及平行研究强调的则是没有明确的渊源关系的文学、文化现象之间的研究。美国学派拓宽了比较文学研究的领域,突出了文学的本位意识和对审美价值的关注,但同时也容易导致研究范围上得泛化倾向。

1)韦勒克指出法国学派对?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的界限划分是一种人为臆断之举;他们仅仅限于考证两种文学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是将比较文学变成文学?外贸?的材料铺排;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爱包含了一种民族注意的文化优越感,是?记文化账?的做法。韦勒克主张比较文学学者应该自由地研究各种文学问题,在他看来,艺术品绝不仅仅是来源和影响,她们是一个个整体。只有把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综合在一起,比较文学才有价值。

2)雷马克出了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平行研究的方法。定义包括两层意思:a.比较文学是超出国界的文学研究;b.比较文学史跨越学科门类的文学研究,这是美国学派和法国学派的根本区别之所在。法国学派也是主张不同国家之间文学的比较研究的,但雷马克认为,法国学派一味强调?可靠性?和实证,忽视了文学本位意识,从而把文学研究编程了材料史。雷马克认为即使是影响研究也要注重艺术理解和评价,比较文学不仅仅是?影响文学?。

短暂的历史使得美国文学很难具有像欧洲文学那样巨大的影响,因此美国学者对平行比较的兴趣自然会超过对影响研究的兴趣;没货文化虽然受到欧洲文化的影响,但它懂事又是多元的、兼容并蓄的,因此也更能够在理论层面上平等地关注?欧洲中心?之外的文化。法国学派是实证注意和唯科学主义影响下的产物,而美国学派基本上是以新批评作为自己的理论武器的。新批评主张对文学进行内部研究,这恰好与法国学派强调一个作家、作品及诸如政治、宗教、艺术等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联系相对立。而法国学派关注的只是文学的边缘性问题,是对文学文本的忽视。美国学派强调的跨学科研究看似与法国学派关注作品与政治、宗教等门类的外部联系相一致,其实它们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前者始终以文学为中心,后者则把文学消融在其他学科之中了。

13、俄国学派

约形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代表人物主要有维·日尔蒙斯基;米·阿列克谢耶夫;康拉德;萨马林等,主要著作有:A、维谢洛夫斯基的《历史诗学三章》,提出了?借用说?和?多元说?,开创了一种比较文学研究的新方法—历史比较研究;B、日尔蒙斯基《作为国际性现象的文学流派》(1967);C、康拉德《现代比较文艺学问题》。

主要观点:①以?历史比较文艺学?代替?比较文学?,历史比较文艺学分为?类型学?和?文学联系与影响?。②比较文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意社会的政治、经济条件对文学的影响。③把同一国家内不同民族间的文学比较纳入比较文学的范畴。④重视维护文学的民族特性。⑤反对?欧洲中心论?,却流露出?苏联中心论?的倾向。

俄国比较文学特征:①试图通过文学研究确立俄罗斯文化在境内的权威性和作为帝国主体文化的合法性。②试图通过突出斯拉夫语境下的社会主义共同体和俄国文化的资源优势,以缓解、掩盖因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原因带来的民族价值观上的对立。③挖掘俄国文化的独特性价值,提升俄国比较文学研究的世界意义。④打破研究空间的欧洲中心论,把东方文学纳入其中。

14.中国学派

缘起:1976古添洪陈慧桦《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

1977 李达三《比较文学与中国学派》《比较文学研究之新方向》

叶维廉刘象愚叶嘉莹

1979钱钟书《管锥编》

1985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

阐发研究:用西方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文学。由单向阐发转向双向阐发。

中国学派特点:双向阐发跨文化折衷色彩

意义和局限:打破同质文化的藩篱,创立新的研究形式,但没有超出平行研究的范围

15主题母题(p138-150)

主题:文学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内容。

母题: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以及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诸如生、死、时间、空间。母题由于浓缩力,涵摄面较大,一些反复出现的词语、意象都可构成之。

16.谈谈主题与母题之间的关系。

1,母题较有具象性,主题则往往是思想性较强的抽象概念。

2,母题较多地呈现出客观性、中性,而主题正由于母题(意象,或不止一个)的出现及特定组合,而显示出某种意义,主题就是这样融注并揭示了作家的主观倾向性。

3,主题数目极多而母题数目有限。主题虽变幻多端,,但在具体作品中却是意象组合、母题营构后提纲挈领的总结,而有限的母题却频频出现在系列作品中。

4,由于以上几点,在进行跨民族、跨文化比较时,母题的着眼点偏重在同,而主题的着眼点偏重在异。

17、谈谈意象研究

①意象研究是主题学中的重要部分。意象就是当人在以审美理想关照事物时意识中所呈现的形象,也就是?意中之象?,不仅是视觉形象,还包括触觉、听觉、通感形象等等。意象严格来说就是一种符号,一种蕴含了个人审美情趣和文化倾向的表现符号。

②意象存在多种层次,最主要的是文化意象和个人意象。文化意象由于初民生存环境相似而具有相似性,他们在历代的文学中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成为深层意义的主导意象,如水、火、太阳等,同时不同民族对意象的文化态度又存在差异性。个人意象是作家进行创作时运用自己的意象形成的意象体系,如在诗歌中,意象的并置和叠加是必不可少的形式,这些意象以隐喻的形态传达出作者的情感与意识。

18.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自我?与?他者?。

他者:异国异族形象。

他者与自我相对,自我即作者、作者所属的国度或民族;

1)?他者?和?自我?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他者是针对自我提出来的,自我要确证自己,必须借助于外界参照物。?他

者?就是自我反观自身的参照物,通过?他者?,自我印证了自己的形象。他者形象形成时,自我形象也随之相伴而生,自我注视他者形象,他者形象也映现自我形象。

2)自我与他者双方的地位是不对等的。主体性自我明显渗透着一种的优越感。他者只能?是被探查的对象,而绝不是一个进行交流的主体。?由于缺少对话,文本就成为了自我单方面的言说,而他者永远不能作为他者来为自己说话。例如:

遥远的异国、神秘的异族人民往往作为与自我相对立的他者而存在。西方人将?自我?以外的非西方世界视为?他者?,潜含着西方中心的意识形态。中国古代:?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有居高临下,甚至歧视异族的心理。清朝时期强调夷夏之防,仍然是把外国人看成未开化之?夷?人,摆脱不了华夏中心的心态。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在文化上的差异,既是他们相互交流的必要前提,也是他们之间互为‘他者’的前提。

3)肯定他者,意味着对自我形象的消解否定;否定他者,则又意味着对自我形象的肯定以及自我空间的延伸。他者形象犹如一面镜子,给自我形象提供了显现自身的条件。形象学正是借助异国异族这个他者,反观自我、映照自我形象的。自我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等都会投射于他者,这种投射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他者,这个他者是自我所属群体文化综合的产物,而且带有极强的主观性。

19、请梳理四大学派的主要倡导者和重大事件(填空)(见课件)

㈠法国学派:巴登斯贝格,梵·第根,卡雷,基亚等。

事件:①戴克斯特《让·雅克·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1895(博士论文)②梵·第根《比较文学论》1931 第一个阐述法国学派观点强调事实联系

㈡美国学派:雷纳·韦勒克,亨利·雷马克,欧文·奥尔德里奇,威斯坦因等。事件:

㈢俄国学派:维·日尔蒙斯基;米·阿列克谢耶夫;康拉德;萨马林等。

㈣中国学派:钱钟书,季羡林,杨周翰,贾植芳,乐黛云。

20、谈谈你对跨学科研究的看法

①定义: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就是跨越科际差异的文学研究方法,亦称为跨类研究、超文学学科研究、科际整合等。是经由美国学派倡导并逐渐得以推行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是在平行研究的基础上,将比较文学的研究视域由文学内部延伸至文学的外部,探求文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联,在跨越学科界限的基础上沟通文学与其他学科,并进而凸显文学审美的特性与价值意义。

②研究对象:一般包括三大领域,即文学与自然科学、文学与人文学科、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

③学理依据:文学与其他门类混生共存,作者身份混杂,学科交叉融合。

④意义和局限:跨学科研究是从文学的外部联系,探讨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它不仅极大地突破了法国学派强调事实联系的局限,而且超越了文学学科的界限,拓展了比较文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对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无疑具有理论创新意义。但是,如果单纯追求文学研究的无限跨越,也很容易陷入?无边的比较文学?之误区。因此,必须坚持文学研究本位,并坚持系统研究前提。

21.论述中西诗歌的差异。

1)抒情与叙事:

西方:神话的产物,个人意识。史诗传统

中国:现实主义因素,无长篇叙事诗

2)自然描写:人格化与泛神,小与大。

中国诗:人格化(如陶渊明《饮酒》等)

西方诗:《丁登寺》华兹华斯

3)情感的含蓄与直露:如爱情诗等

22、梳理中西小说的发展脉络

一、中国小说

1、最初:①《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②《荀子》:小说不入流,小说珍说。

2、东汉·班固《艺文志》:?小说家者流,大多盖出于稗官之所流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言。?

?似子而浅薄,近史而悠缪。?

起源的四种说法:稗官说,方土说,神话说,史传说

补:中国古典小说的特点:发展成熟慢;民众性;故事性强;可诵性。

3、魏晋小说

①志怪小说:《搜神记》干宝,《神仙传》葛洪,《述异记》祖冲之

《列异传》曹丕,《神异记》王浮,《博物志》张华,《玄中记》郭璞

②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刘义庆

4、唐小说—传奇

①初唐:王度《古镜记》,张X《游仙窟》

②中唐:李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

③晚唐:薛调《无双传》,杜光庭《虬髯客传》

5、宋元话本小说

《碾玉观音》《快嘴李翠莲》《错斩崔宁》

6、明代小说

①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②英雄传奇《水浒传》

③神魔小说《西游记》

④世情小说《金瓶梅》

⑤短篇白话小说《三言二拍》

7、清代小说

①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吴敬梓

②世情小说《玉娇梨》《好逑传》

③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红楼梦》

④武侠小说:《儿女英雄传》燕北闲人

⑤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⑥短篇小说:《聊斋志异》蒲松龄

二、欧洲小说(被称为路上小说或大陆小说)

1、起源:史诗,神话

2、中世纪:传奇(Romance)

3、文艺复兴:novel新奇的,fiction虚构

《堂吉柯德》塞万提斯

《巨人传》拉伯雷(流浪汉小说《小癞子》)

《十日谈》薄伽丘

4、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斯威夫特《格列夫游记》

理查逊《克拉丽莎》书信日记体

菲尔丁《汤姆琼斯》(转折点)

5、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6、20世纪现实主义与现代派(内倾性)

①传统与现代:海明威,劳伦斯

②现代派:意识流《尤利西斯》淡化情节,以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主体,非理性世界。

③后现代派:碎片化,解构中心,互文性

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

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

23、学习比较文学后最深刻的感受

比较文学的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a 比较文学:是一门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学以及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其他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独立学科,它是文学研究的一支。 b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线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陈惇刘象愚 c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平行研究:就是将那些相似、类似的、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两个或几个民族的作家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异,并找出有益的结论。 3、影响研究:主要研究民族与民族文学之间的直接影响和实是联系,既要研究实施以影响的民族的作家、作品,又要研究接受影响的民族作家、作品,还要研究产生影响的过程、途径、媒介的手段。 4、渊源学:从接受者(终点)出发,溯源而上,去寻找影响源,确认放送点。注重资料证据的搜集、整理和考核,是一种以考据为主的实证研究。誉舆学:以研究放送效果为主的研究。流传学:以研究放送起点(放送者)和终点(接受者)的内在联系,以寻找终点为目的的研究。 5、可比性:是指比较对象间具有某种可作比较的基础,即文学现象的同与异,只有那些同时具备相同或相异两重关系的文学现象才具有可比的价值,才可能探索出文学的共同规律和美学本质。 6、平行研究回现论:(俄比较文学家维谢洛夫斯基提出),它认为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他们的历史文化环境,不同民族的文学会出现重合和类似现象,这种重合或类似自成系统,不必考虑年代、地域或环境、影响等。 7、媒介::那些在文学发流过程中起着传递作用的人或物,把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家作品、文论、文学思潮、文学运动)介绍传播到另一个民族,使文学的流传或影响得以实现。8、创造性叛逆:将外国名著的内容和形式改编得完全适合本国国情和读者的接受习惯。创造性叛逆经过两次变异即译者、读者及环境。 9、比较诗学:诗学:就是文艺理论,因为每个民族最早产生的文学形式一般都是诗,因而对文学理论的研究也就是对诗歌的研究;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不仅探讨诗歌理论,而且探讨叙事理论和戏剧理论。 比较诗学:就是不同民族文学理论的比较。 10、母题:母题是指最小的主题性的单位,是主题的基础,它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情节和故事线索。母题具有客观性。 11、主题学:主题学作为比较文学的分支领域,它力图打破时空界限,综合各民族文化,研究同一题材、主题、母题在国际文学间的流传演变及其成因。以及它们在不同作家笔下所获得的不同处理,从而深刻理解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和成就,不同民族文学的不同特点,以及民族文学之间的交往和联想。 12、文化转型:文化转型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如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国的魏晋六朝和五四时期。

北大中文系比较文学概论笔记

比较文学概论讲义 孙丹 第一章发展论 第一节全球化与比较文学多元化语境 1、广为流行的全球化概念着重描述的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些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在空间上不断扩展,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表现出洲际(或区域之间)的特点。全球化的特征在于其共时性,具体而言就是空间上的世界压缩和地域联结。 2、比较文学将从一种国际的视域研究所有的文学,在研究中有意识地把一切文学创作与经验作为一个整体。在这种观念中,这种文学就与独立于语言学、人种学和政治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完全相等(雷纳·韦勒克)。 3、文化全球化的论题涉及到文化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即全球化与本土化),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同质与文化多元等关切到文化自身的讨论。

4、大众文化:特指进入到后工业社会时兴起于城市的,以全球化的现代(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能复制的,以市场消费为导向的,引导大众潜藏的思想意识的当代文化形态。 5、多元文化主义强调的是种族上、文化上有差异的族群的独特品质,其观点的基础是文化相对主义和历史主义。全球地方化:即所有全球范围的思想和产品都必须适应当地环境的方式,而那种洞悉全球与本土的辩证关系的思想遂被称作全球地方主义。 第二节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的渊源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其标志是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逐渐确立,学术团体和一批专业研究队伍的涌现,以及专业学术著作和专业刊物的出版。 线索:古罗马文学模仿古希腊文学——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共同体以及后期各民族文学差异的对比,晚期文艺复兴运动——近代法国启蒙运动使各民族之间的接触更加活跃:伏尔泰、莱辛——格林兄弟(童话、神话)——斯达尔夫人《论德国》——歌德“世界文学”——1866英波斯奈特《比较文学》;1877德科赫《比较文学杂志》;1895法戴克斯特《让·雅克·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1897比较文学常设讲座“文

《比较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20210228121032)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 比较文学》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跨国界跨学科 2、19 3、交流、吸收、改造 4、国际文学关系 5、中国印度 6、朱光潜 7、综合 8、创造性的误读 9、渊源学 10、文学理论、文学批评 11、语言学科 12、世界文学他种文学 13、环境时代 14、理念方法 15、亚里士多德 16、打通 17、国际文学关系 18、《共产党宣言》 19、浪漫主义 20、统一性(或同质性)和差异性(或异质性) 21、《赵氏孤儿》 22、钱钟书 23、弗莱 24、选择性共鸣 25、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 26、影响研究 27、文学史、文艺理论、美学原理 28、跨国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 29、互识、互证、互补 30、抒情、叙事 二、名词解释: 1、影响: 比较文学中的影响指一国作家从外国作家、作品中获得一些新的因素并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去的现象。 2、类比: 类比主要考察相互间没有关联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以期发现其共同性。

3、流传学: 流传学研究作家作品或一国文学在外国的声誉、成就和影响,这种研究是从放送者出发研究接受者的,是一种从源到流的探寻。 4、主题学:研究文学作品中内容的某些基本问题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文学中的表现方式,和不同国家的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与看法。它既可以对某种题材、人物、母题或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流传演变作历史的追寻,也可以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中类似的题材、情节、人物、母题、主题作平行研究。 5、民族文学:民族文学则指某个民族内的具有传统联系的文学,该文学必须具有区别于他种文学的性质。民族文学是形成比较文学基础的基本单元。 —、、、” .、、/. 6、文类学:文类学是专门研究文学类型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历史和理论的一门学问。它既探讨文学的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渊源流变过程,也研究和比较某些相似文学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各自的发展历史及特征。 7、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之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的研究。平行研究的范围很广,它可以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不同民族的文学加以研究;同时,平行研究注重对象的文学性,注重比较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类别、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本因素。平行研究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和空间,但其对象缺乏严格的限定而容易滑向泛文化的领域。 8、缺类研究:探讨某一文类在某一或某些国家一度存在或盛行,而在其他国家却没有出现的现象,叫做缺类研究。这种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各民族文化心理、审美特点的差异的理解。 9、世界文学:“世界文学”一词在不同情况下多次使用,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不尽相同的涵义。第一种涵义指全球文学,即通过对许多国家的文学思潮、流派、运动、作家、作品的评述写出一部世界文学史。第二种涵义指“伟大的”、“经典的”作品,或者说世界公认的最好作品。第三种涵义即歌德所倡导的世界文学。 10、个体流传:个体流传即一国的某个作家在他国的命运和对他国某个作家或他国文学的影响。这是一种围绕个体的传播路线展开的研究,它包括个体对个体的影响和个体对群体的影响两种。 11、对比:对比指比较不同文化和文学体系的特点,使两者的特征相形突出。 12、历史比较文艺学: 历史比较文艺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国际的文学联系和关系,研究世界各国文学艺 术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3、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兴起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它是历史地比较研究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相互关系的学科。 14、美国学派:美国学派是在向法国学派的挑战中崛起的,代表人物有韦勒克、雷马克、奥尔德里奇等。他们力图摆脱法国学派理论和方法上的束缚,倡导平行研究。他们要求比较文学应注意文学的内部联系,注意文学的美学涵义和文学批评的美学原则,以纠正法国学派只考证事实而忽视文学特征的倾向。从而扩大了

比较文学_期末整理

一、名词解释: 渊源学: 渊源学又称为源流学,属于影响研究的畴。从接受者的角度,即从作为“终点”的接受者出发,往往是在起点不明确或不清楚之时,由终点出发去探求作为“出发点”的放送者,细密地考察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所曾吸取和改造的外来因素,揭示出接收者和放送者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影响研究的方法,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和研究。在西方被普遍使用,且成就很大。例: 悟空、十四行诗、西来东去的“志怪”和“加帆车”。影响研究: 影响是指一国文学在另一国文学中的传播,接收并产生某种结果(积极或消极) 朗松《试论影响的概念》中关于“影响”的定义:真正的影响是当一国文学的突变无法用该国以往的文学传统和各个作家的独创性来加以解释时,在该国文学中所呈现的情状。 (北大资料版)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中最早的研究方法。它奠定了比较文学的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与研究的基础,主要采用历时性的考证法考察国际文学之间文学交流中的事实。在追根溯源的过程中,不仅要发现文学联系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分析这些联系,并将分析的结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便得出更为普遍的具有文化意义的结论。它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包括作品、作家、文学思潮等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作为研究的中心。它是法国学派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它以实证主义的方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手段,探究文学现象之间事实上的联系。 (ppt版)影响研究的定义: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之一,早期实践中的唯一类型,以一种强烈的历时意识通过广泛搜集材料,对事实和进行严密考据、分析、归纳,来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超越国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包含着对艺术创作活动本质的理解。例:元杂剧《氏孤儿》与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影响、美国意象派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拜伦在中国、村上春树在中国、西方“现代派”文学与中国新时期文学。 文类学: 文类学就是研究文学的种类和类型,也就是研究文学的题材,它可以研究没有事实联系的同一题材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发展过程及其共同规律和特点,也可以研究某些文学类型,产生于一个民族文学之中,又流传到其他民族文学的历史背景以及变化发展过程。它以跨越性的宏阔视野研究如何按照文学本身的特点来对文学进行分类,研究各种文类的特征及其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与演变。 文类是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的结果;文类学(Genology)是专门针对文学的类别及其风格、体式与形制等进行的研究。而在比较文学畴,文学类型学则是针对时空不一的文学现象在诗学品格上的类似、遥契、相近和相合进行的研究。 文类学是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通过历时的和共识的方法,了解文类发展的历史和基本特征,认识作家的独创和文学的民族传统、民族特征。文类学的研究围和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一是文学的分类研究;二是文学体裁研究;三是文类理论批评;四是文类实用批评;五是文学风格的研究。 套话: 美国学者瓦尔特·利普曼在《公众舆论》分析套话是“是我们头脑中存在的形象”在形象学中,套话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也由学者译为“滞定型”,或把套话描述为“我们头脑中已有的先入之见”。“套话”也是自我关于“他者”的社会集体想象物,是他者形象在文本中的最小单位,是在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一种不由分说的表述,标志着对“他者”的凝固看法。 套话,又称惯用语,是不同民族文学中经常出现的习惯性的称谓、表述等等。如西方文

2016年秋《比较文学原理》考前辅导(精品文档)_共19页

2016年秋《比较文学原理》考前辅导 出题范围:教材及课件上的知识点 重要考点: 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比较文学的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文学性、可比性 定义之争,法国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学科相关的定义(民族文学、世界文学、总体文学) 第二章 中西比较文学发展史、学科建立的标志,教堂山会议、比较文学的危机 第三章 定义:影响研究(平行研究、接受研究、阐发研究),能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平行研究(具体判断哪些研究是平行研究) 阐发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方法,案例) 接受研究(接受理论,接受研究与渊源学的区别) 第四章 定义:主题学、文类学、形象学、媒介学(译介学)、比较诗学 主题与母题、题材、人物与主题 文类的划分及其标准(中西方文类划分情况) 缺类现象中国是否有史诗?中国是否有悲剧? 形象学研究的对象:异国异族的形象(他者) 辨析: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研究是否就是形象学研究的对象? 媒介学、译介学翻译史上重要的译者、翻译思想,翻译中的文化现象 比较诗学(名词)诗学概念的含义、中西诗学是否可比?

题型:单选、多选、判断、名词解释、问答 一、单选题(出25题,每题1分) 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大会开幕词中说“比较文学在世界上已经成为一门‘显学’”的学者是 A A、季羡林 B、钱钟书 C、朱光潜 D、胡适 比较文学的安身立命之本是 B A、可比性 B、文学性 C、宏观性 D、开放性 1827年,提出“世界文学的时代即将来临”的是C A、伏尔泰 B、斯达尔夫人 C、歌德 D、雨果 日尔蒙斯基将比较文学称作 C A、比较文学 B、比较诗学 C、历史比较文艺学 D、文学的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答案

试题名称:比较文学 层次:(专/本) 专业:年级:学号: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面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比较文学所具有的作用( A ) A 比较文学研究创造了“世界文学”的时代。 B 比较文学使文学研究的视野和范围更扩大了。 C 比较文学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学的共同规律。 D 比较文学研究能使各民族增强相互了解。 2、下面哪一项是法国学派的特点( B ) A 法国学派重视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 B 法国学派重视具有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 C 法国学派认为各民族的文学没有优劣之分。 D 法国学派最早倡导了无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 3、下面哪一项,与美国学派的产生没有关系( C ) A 第二次大战后,美国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已经不亚于欧洲。 B 在20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在美国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思潮,名为“新批评”。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的强大,美国人认为美国的比较文学已经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D 美国学派不满意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欧洲中心论” 4、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学研究的问题( C ) A 《西游记》在个别情节上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相似之处。 B 孙悟空与神猴形象的关系。 C 《西游记》与《罗摩衍那》在叙述方式和体裁形式上的不同。 D 《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变异问题。 5、下面关于媒介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媒介学研究接受国在接受过程中所受的本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 媒介学研究文学影响的传播过程。 C 媒介学研究以翻译为主的传播手段。 D 媒介学主要研究媒介者、媒介工具和媒介过程。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法国最早的比较文学家是() 2、作为中国比较文学在新时期复兴的重要标志,钱钟书的比较文学巨著 ()于1979年出版。 3、整体的放送者可以是一国文学文学的整体,也可以是一个时代的文学,还可以是一个文学流派和()。 4、形象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是从法国比较文学家()开始的。 5、根据季羡林先生的观点,诗学发达的一共有三个大的地区,一个是中国,一个是(),还有一个就是今天欧洲的广大地区。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比较文学既研究国与国、民族与民族文学之间的关系,也研究其他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对文学的影响。(对) 2、中国元代的戏剧《赵氏孤儿》在欧洲流传的过程十分复杂,要弄清这一过程需要收集大量的实证材料。(对) 3、作家接受影响往往都是有意识的。(错) 4、“形象学”就是研究一国文学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外国人的形象的学问。(错) 5、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所谓“气”的概念,其含意很复杂,它有时候指人的主观才情,有时候指作品的风格,有时候指一种似乎先天存在的神秘的本体。(对)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第 1 页共3 页

比较文学资料整理

比较文学资料整理: 1.比较文学的兴起与代表人物: 1816年在法国首次出现比较文学一词,1827-1830年法国学者维尔曼 (A.Villeman)在巴黎大学开设第一个比较文学性质的讲座:《十八世纪法国作家对外国文学和欧洲思想的影响》。后出版《比较文学研究》一书。被尊为“比较文学之父”。 19世纪30年代安贝尔、基内等人在巴黎大学、里昂大学开设比较文学讲座。60年代作为术语被广泛接受。 学科正式确立的标志: 第一本理论专著出现,186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比较文学》; 第一份学术杂志出现,1877年德国学者科赫创办《比较文学杂志》 第一个常设讲座(体制化)出现,1897年法国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学创办“文艺复兴以来日耳曼文学对法国文学的影响”。 比较文学杰出著作,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六卷本《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于1872至1890年出版。 2.中国的比较文学: 中国的比较文学:1917年,吴宓留学哈佛,获比较文学硕士,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1921年回国被聘东南大学,1924年开设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中西诗之比较”,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 3.比较文学的定义: “比较文学”一词是十九世纪英国诗人马修?阿诺德根据法语仿造。 定义:比较文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文学研究。—杨乃乔 两种(或多种)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之间的交互客体或平行客体,或阐发关系,研究视域与语境的双向度与二元性,没有总体文学共时性的限定。 五个学科概念的区分(首师大杨乃乔): 民族文学:研究客体、视域与语境的单向度一元性 国别文学:同上 总体文学(一般文学):波及多民族多国家的思潮流派等共时性研究 比较文学:研究两种(或多种)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之间的交互客体或平行客体,或阐发关系,研究视域与语境的双向度与二元性,没有总体文学共时性的限定世界文学:总量上的,或欧洲中心的(如我们的外国文学史),或作为世界名著的世界文学,或歌德的理想的共融的世界文学(关于后三者的关系众说纷纭,交叉关系为主). 美国学派代表亨利·雷马克的定义: 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例如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之间的关系。质言之,比较文学史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第四讲比较文学综合研究案例:鹅笼故事的渊源学及跨学科考察教学内容

第三讲比较文学综合研究案例之一:鹅笼故事的渊源学及跨学科考察 一、“渊源”、“影响”及实证 约瑟夫·T·肖《文学借鉴与比较研究》:“一位作家和他的艺术作品,如果显示出某种外来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他的本国文学传统和他本人的发展无法解释的,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位作家受到了外国作家的影响。……一个作家所受的文学影响,最终将渗透到他的文学作品之中,成为作品的有机部分,从而决定他们的作品的基本灵感和艺术表现,如果没有这种影响,这种灵感和艺术表现就不会以这样的形式出现,或者不会在作家的这个发展阶段上出现。” 在考察作品的外来影响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有二: 1)一部作品所受的影响,往往难以单纯出自某一部外国作品。 约瑟夫·T·肖举二例说明:“普希金在自己的文学生涯的每个阶段中,就吸收发展了拜伦的浪漫诗体小说,莎士比亚的历史悲剧和司各脱的历史小说。”“在一部作品中可能同时存在一系列的影响。例如在《卡拉玛佐夫兄弟中》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塑造德米特里、伊凡和佐西玛神父的形象时,就分别受席勒、歌德和《帕芬尼修道士的游历》的影响,但整个作品又完全是他本人的,他所运用的这些影响只是大大丰富了这部作品。” 2)作品的类似,并不一定就能证明其间存在影响关系。 梵·第根《比较文学论》举了两个经典性的例子:一是易卜生。1895年,曾有人说易卜生并不是独创性的,他的社会的和道德的思想全都可在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作品中找到。可是,易卜生的密友勃兰兑斯却说,易卜生从来也没有读过乔治·桑的作品。二是都德。他的《小东西》许多地方与狄更斯的作品相似,因而被视为狄更斯的模仿者,但都德却多次否认他读过那位英国小说家的作品。对此,梵·第根解释道:“虽然看起来很奇怪,然而其间却并没有影响,而只有共同的潮流。”因为他们活动于同一时代(19世纪中下叶),从共同的潮流中汲取思想和创作资源,在艺术上产生共鸣,这种共鸣并不是“影响”。 确认“影响”关系的存在需要运用实证的方法。不光要关注作品本身的内部构成因素,也要运用各种文献记载、序跋、日记、自传、同时代人的见证和作者的阅读书目等,即所谓“外缘研究”的方法来寻找因果关系,才能确定“影响”的存在。但是,作品本身的情况要特别关注。 二、鹅笼故事的渊源学考察 日本江户时代著名作家井原西鹤小说《金锅存念》:

(完整版)5003-比较文学概论a卷答案

试卷编号:5003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06年春季学期开放教育本科期末考试《比较文学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6年7月 一、填空题(每个1分,共15分) 1.垮学科 2.比较文学评论 3.林纾 4.意象 5.原型 6.水平接受 7.新批评派 8. 双向诠释 9.希腊神话 10.抒情、动作 11.《摩罗诗力说》 12.文学理论 13.《拉奥孔──论绘画和诗歌的界限》 14.超媒体 二、判断题。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每个6分,共30分) 1. 比较文学是从世界的角度以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 错误。从世界的角度以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是总体文学,不是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同时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联系,跟总体文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正确。“和而不同”中首先是“不同”,没有不同就很难有发展,“和”的主要精神就是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这种承认差别,不断追求新的和谐的精神,正是比较文学的精神。比较文学就是一方面要在不同文化的文学里,从诸多差别中,寻求内在的一致,也就是“和”,另一方面,又要从已有的、已然呈现的和谐中,分解出其差别和不同。 3.如果说题旨更依赖于客观的素材,那么,主题则更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在一起。(∨) 正确。题旨是指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而题材又是在对素材剪裁的的基础上写入作品的部分,因此题旨与素材的关系密切。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一方面是作家通过作品提炼出来的,并把作品内容的各个方面组成成一个整体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是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显然主题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得更密切。 4.中西文论都承认文学有模仿或反映世界,提高人们认识的功能。因此,中西诗学在这方面的认识,应该说取得了完全的一致。(╳)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尽管中西文论中都承认文学有模仿或反映世界,提高人们认识的

比较文学通论笔记(孟昭毅版)

比较文学》复习笔记(仅供参考)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名与实:“比较文学”作为专用术语,并具有了现代的文学研究意义上的内涵,是1827年法国著名批评家魏尔曼在巴黎大学讲学时开始使用的。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英国著名文学教授波斯奈特在《比较文学》一书中给予确定并使用的。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名言:任何规定都同时是否定一样,比较文学不可能因为定义的束缚而停止发展。 第一节:比较文学ABC 第二节:定义的多重建构 法国学者率先提出过比较文学的定义,法国法。基亚提出“比较文学并非比较。比较文学实际只是一种被误称了的科学方法,正确的定义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卡雷大力倡导研究文学间的“事实联系”,他指出: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品之间的关联,它格外注重被研究对象之间的事实联系。 梵。第根总结说:真正的比较文学的特质是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础,以便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起点,放送者:作家、著作、思想;到达点,接受者;经过的媒介者:传递者。 美国: 亨利。雷马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称为“美国学派”。 奥尔德里奇:比较文学是从超越一国民族文学的角度或者从与其他一门或几门知识学科的相互关联中,对文学现象进行研究。 俄苏:比较文学被称为历史——比较文艺学,代表维谢洛夫斯基。 日尔蒙斯基:历史——比较文艺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国际联系和国际关系,研究世界各国文艺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国:杨周翰:主张对文学的主题、文学类型、文学潮流、批评和审美标准或诗学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相互影响;把文学与其他文艺领域进行比较,研究其关系;在相互比较中发现一些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钱钟书、季羡林、现任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当前中国学者较为认同的另一种定义为:比较文学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第三节:学科的一般性质 与比较文学相关的概念主要有民族文学、国别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的分析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的分析《西游记》和《天路历程》的相同点 摘要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成书于17世纪中叶的英国,吴承恩的《西游记》则完成于我国明代万历年间也就是16世纪中叶。虽然2部作品在空间上相隔数万里,时间上也相差1个世纪,但这2部作品的创作在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点。本文主要从比较文学概念的定义、《西游记》和《天路历程》的相似点、相似点产生的原因、以及比较2部作品的意义这4方面进行理论研究。 关键字比较文学《西游记》和《天路历程》相似点 一、比较文学的概念 二、《西游记》和《天路历程》的相似点: 2.1 浓厚的宗教色彩 2.2 艺术特色 2.3 主题思想 三、《西游记》和《天路历程》相似点产生的原因: 3.1 作者的出身经历人生观价值观 3.2 社会背景 3.3 宗教信仰

被西方认为最好的少年启蒙读物《天路历程》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同以宗教取材,分别成功地塑造了中西方的古代神话世界。 《天路历程》和((西游记》分别是英国和中国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具有浓厚宗教思想、宣扬耶佛教义的作品。尽管产生于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但是两者在主题、情节、宗教意义等方面有着无可置疑的相似性与互证互补性 作为反映与宣扬宗教教义的文学作品,两部小说思想内容方面无处不在的相似性,极大程度地折射出生活于不同时域中的人类文化之间的类同性。这种相似性统摄之下的相异性又恰恰表现出世界两大主要宗教教义的互证与互补性,在一定程度上为全球性的宗教与文化之间的对话提供了佐证与案例。 引言分析了国内外对两部小说的研究状况,并提出运用比较文学主题学理论对它们进行研究。本文探讨两部小说所反映出来的基督教与佛教拯救理念的异同,研究人类不同文明之间进行对话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结论部分总结前文观点并进一步提出不同文明应当求同存异,互相学习,共创世界和谐。本文采取了比较文学主题学的新视角,比较全面地研究了两部中外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宗教作品,在对两部作品的比较研究方面开拓了新的思维空间,并为两部小说此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它们都是宣扬耶佛教义的作品 一位哲人曾说“:在人类文化的所有现 象中,神化和宗教是最难兼容于纯粹的逻辑 分析了”,即宗教信仰是自明而不可追问的。 但宗教虽难容于“逻辑分析”,纵观中外文学 史,宗教文学的深厚传统却与文学有着密切 的关系。 首先,两部作品的作者都是在“乐园— 犯罪—受难—赎罪—得救”的模式下构思主 人公的经历的。基督徒背着“原罪”的包袱踏 上了赎罪的征程。一路上历经千辛万苦,终 得包袱脱落,进了天堂;而唐僧师徒有的前世 有错,有的今生犯罪,都从乐园中贬入凡间 受苦,在神仙、菩萨等的帮助下,一行人历经 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灵山,成了正果。 再次,作品都引用了各自宗教的典籍。 《天》第一、二部分别从《圣经》中引用了160 个和94 个比喻,《圣经》的思想观念在整部 作品中无处不在。《西》中儒、道、佛的典籍、 故事、教义也是比比皆是。唐僧取佛经是为 了济世、救天下万民;观世音菩萨见了玉帝, 本来风马牛不相及,居然口称陛下,这些都 很明显是儒教的观点。道教之说也为数不 少,孙悟空本来就学道于菩提老祖,而太上 老君、玉皇大帝等人物都取之于道家。佛教 的影响最大,作品中引录了多篇佛教经文, 如《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等。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流传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其研究的重点往往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2.渊源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渊源学是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研究者追根溯源,精心考证,探求它们的放送者,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 3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4影响研究法国学派所提倡的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早的研究方法后来成为最早的研究方法之一其理论依据在于各国文学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影响研究”。由于各民族的文学之间,在历史上存在着大量的相互交往的联系,因此就出现了如下文学现象:日本的古典小说《源氏物语》中,就运用了不少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能七十二变,就吸收了印度佛经中神猴哈奴曼会三十六变的成分,孙悟空大闹天宫又发展了印度佛经《贤愚经》中顶生王闹天帝宫殿的故事;相传李白首先创作了《菩萨蛮》,但据考证,《菩萨蛮》是古代缅甸的乐调,经云南而传入中原;更早的《楚辞·离骚》,开头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维庚寅吾以降”。这难以理解的“摄提”、“孟陬”等词,有的专家研究认为,它们是从国外传入的星座译名,极可能是希腊文,也可能是撒马里亚语等。这类研究,由于主要是寻溯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交往联系,研究其渊源、媒介、流传、翻译、接受等等的影响事实,所以就叫它为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 5平行研究对文类的各种问题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甚至跨学科的理论整合以寻求不同文类之间的相通性和相异性。(把并无直接关系的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情节、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学内部的诸多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作为研究重点,经过推理分析,然后得出有益的、往往又是具有某种规律性、理论性的结论。是美国学派提倡的重要方法。) 6 渊源学站在“接受者”的角度对某一作家或作品的外来影响即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艺术技巧等的来源进行研究。按其表现形态可以分为三种印象的渊源口头的渊源书面的渊源。 25、笔述渊源:见之于文字的渊源。 26、印象渊源:指风景、艺术品、音乐等在视觉和听觉中的印象,勾起了作家创作的情感和思想 28、集体渊源:指一个作家不是受一部外国作品或一国文学的影响,而是受到许多外国文学的影响

比较文学试卷和答案

(一)闭卷考试试卷及答案: 比较文学测验题(A卷) --------系-------班----------姓名---------学号---------------- 一.填空:(4) 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是指——、--------、--------------、---------。 二.名词解释:(15) 1.比较视域 2.套话 3.他者 三.简答题:(45) 1.简述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原则 2.简述迷狂说与妙悟说的异同 3.简述比较视域的特点 四.论述题:(36) 举例说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特点 比较文学测验题(B卷) --------系-------班----------姓名---------学号---------------- 一.填空:(6)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外部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内部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二.名词解释:(15) 2.文道论 3.注视者 4.理念说 三.简答题:(45) 2.简述中西诗学比较的必要性 3.简述中国现代文学与心理学的互渗关系 4.简述中国古代诗学范畴体系的三重构造 四.论述题:(34) 举例说明比较视域中不同民族文学的对话过程 比较文学测验题(A卷)答案 一.填空:(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 二.名词解释:(15) 1.(答:强调主体性。比较文学的本体) 2.(答:一个民族反复用来描述异国和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汇) 3.(答:形象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对异国认识的总和。) 三.简答题:(45) 1.(答:一个本体,两个学贯,三种关系,四个跨越,汇通性,体系化) 2(答:不同。1。理智与非理智。2。狂热与虚静。3。神赐与积累。同。1。强调直觉。2。与宗教有关)3(答:1。流动性与联系性。2。开放性。3。自觉性) 四.论述题:(36) (答:1。变异性。2。综合性) 比较文学测验题(B卷)答案

比较文学__整理doc

比较文学 1、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名称源于法国 2、1816年,法国人诺埃尔和拉普拉斯在《比较文学教程》中第一次使用“比较文学”一词; 3、傅东华于1931年在翻译法国学者洛里哀的《比较文学史》一书时,第一次把法语的“Littérature comparée”翻译成“比较文学”,于是,汉语语境中的这门学科名称也就这样确定下来。 4、比较文学的特点:跨越性开放性 5、在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中,跨民族和跨学科最为重要 6、卢康华、孙景尧合作撰写的我国第一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著作《比较文学导论》 7、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研究是以一种民族文学或一种国家文学作为研究客体的,它们的研究视域或语境是单项度的、一元的,而比较文学是以两种以上的民族或国别文学的关系作为研究客体的,其研究视域是双项度或多项度的、二元或多元的。彼此的区别是明显的。世界文学指称的是总量上人类共同创造的文学,也容易区分。比较容易混淆的是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 8、总体文学也研究三种以上的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但它并不强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而是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的,同时,总体文学强调共时性,即在同一个历史时期的横断面上展开研究,其研究内容仅限于诗学。 9、1877年匈牙利的梅茨尔创办《总体文学比较报》;同年,德国学者马克斯·科赫创办《比较文学杂志》,1901年又创办《比较文学史研究》。这两份杂志,对比较文学学科的确立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10、186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比较文学》,标志了比较文学的时代已经正式开始。 11、1895年,戴克斯完成了法国第一部科学的比较文学专著,也是第一篇比较文学学位论文《卢梭与文学世界主义的起源》。 12、巴尔登斯贝格在巴黎大学创立现代比较文学研究所,还创办了法国最重要的比较文学杂志《比较文学评论》。他主张严格的实证方法,主张言必有据,反对牵强附会。他的理论影响了整个“法国学派”。 13、1931年,巴黎大学梵第根出版《比较文学论》,明确地把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划定为两国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把研究的目的规定为发现作品之间的影响和假借及其“经过路线”,这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影响研究”。 14、丹麦的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完成了著名的比较文学巨著《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15、卡雷在理论上继承了前辈的观点,把研究国际间文学上的事实联系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目标,但是他更重视不同民族作家之间的精神联系,他还认为,影响研究往往不可靠,相比之下最可靠的是作品的成就、作家的景遇、“各民族之间的、各种游记、想象间的相互诠释”,并在以后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形象学”。 16、基亚,1951年出版《比较文学》,是一本影响颇大的教科书,代表了法国学派的观点。他认为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首先是国际关系的媒介(书和人),然后是体裁、主题、作家、渊源、思想动向和国与国之间的固有看法等。 17、1958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举行第二次大会。 在会上,耶鲁大学的教授雷纳·韦勒克(英美“新批评”的代表理论家,注重文本审美),宣读了一篇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的论文,对法国学派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18、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提出了一个比较文学的定义,主张比较文学应该“跨国界研究”;还主张应该把文学与人类的知识与活动的其他领域联系起来,开展“跨学科研究”。 19、哈瑞·列文,在1972年出版的《比较的基点》中阐述了他的观点。他首先提出“主题学”这一术语,开创了“主题学研究”——研究“为什么某一主题为某一时期某一地或某一作家所采纳”,研究主题如何借助形象、意象将观念表达出来,便触及人类创作思维的规律。 20、法国学者艾田伯(又译金伯勒),1963年发表《比较不是理由》,反思法国学派的某些狭隘认识,提出“比较文学是人文主义”的观点;主张“将历史方法与批评精神结合起来,将案卷研究与‘文本阐释’结合起来,将社会学家的审慎与美学家的大胆结合起来”。 21、1982年出版的由布吕奈尔、毕修瓦和卢梭合著的《何谓比较文学?》一书,更明确地接纳和融合了各家的观点,形成了一种相当宽泛的比较文学观 22、1969年,布洛克发表《比较文学新动向》,指出“任何适当的比较文学研究都要求同时应用分析方法和关系方法”; 23、20世纪中期,日尔蒙斯基提出了比较文学的“历史类型学”研究的观点与方法。他认为:文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一致性。随着政治上的解冻,比较文学开始复苏。 24、20世纪70年代以后,比较文学的发展进入第三阶段。与此同时,比较文学经受了三股世界性潮流的冲击,面临着新的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复习资料 1、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什么 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简要谈谈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比较文学得以存在的立身之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同源性。在以同源性为突出特征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中影响的种类、影响的途径和接受的实证性方式就成为法国学派比较文学具体的研究内容。除此以外的一切比较文学研究由于缺乏同源性法国学派均否认其属于比较文学。由于在法国学派那里可比性已被人为限制到很小的领域内显而易见这并不是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全部。 2变异性。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差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3类同性。比较文学发展到以平行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时影响研究的束缚便得以突破。可比性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类同性和综合性作为平行研究可比性的特征凸现出来。平行研究的对象是彼此毫无直接影响和亲缘联系的不同国家或民族间的文学。因此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而综合性则是立足于文学以文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比较的一种交叉关系。因此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合性。 4异质性与互补性。异质性与互补性的可比性主要是从跨文明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的因为法、美学派均属于同一欧洲文化体系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而随着比较文学发展到以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的第三阶段异质性作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又凸现出来。在跨越异质文化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如果忽略文化异质性的存在比较文学研究势必会出现简单的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比较前者使得中国文学成为西方观念的注脚本而后者则是一种浅层次的“XY”式的比附。因此在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异质性”是其可比性的根本特征。但“异质性”必须与“互补性”相联系起来。换句话说研究异质性是为了达到互补性。异质性的内容包括文明原生性、独立性只有明确意识到这种特征的存在东西方对话才能得以进行东西方文学才能实现互补。由于多元性是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观念由此才能在中西比较文学及东方文明之间如中国与印度等文学比较研究中使被比较的对象互为参照从浅层次的同异比较向深层次的文化探源发展为实现交互性和总体性奠定基础。交互性则是在上述基础上对被比较的对象进行互释、互证、互补式研究这样最终才能达到总体性。由互补性而达到的总体性原则可以说是对比较文学发展的最高层次的探索也可说是对比较文学诞生初衷的最彻底回归。 上述四类可比性有时是交织在一起的在具体比较研究中不应机械地强行分割开来。 3、什么叫流传学试分析它的特征及研究范围。 流传学也称誉舆学是传统的影响研究模式之一。1931年法国比较文学学者梵第根首先将它引入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使之成为比较文学实践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基本方法。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者的“他者“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就本质而言流传学是“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因此其特征表现为研究方法具有实证性研究对象是文Ч叵怠J紫攘鞔а芯康摹拔难Ч叵怠笔嵌嘣难Ч叵怠h蟮诟

比较文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试题 梁锋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比较文学”一语中的“文学”一词的含义实际上只是()的意思。 A. 文学作品 B. 文学创作 C.文学研究 2、“诗学”概念起源于() A.古罗马 B.古希腊 C.古埃及 3、我国文学史上将诗歌和科学完美结合的杰作《天问》的作者是()。 A.屈原 B.李白 C.苏轼 4、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最大的外来宗教是()。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5、《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A.刘勰 B.钟嵘 C.司空图 6、“五四”时期,我国的文学翻译把哪国文学放在第一位() A.美国 B.俄罗斯 C.英国 7、下列套话中,哪个不是中国人用来描绘日本人的() A.倭寇 B.小日本 C.鹰钩鼻 8、杨贵妃和“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两个文学形象可作()研究 A.阐发 B.接受 C.平行 9、古希腊的悲剧大多属于() A.命运悲剧 B.性格悲剧 C.形而上悲剧 10、《管锥编》的作者是()。 A、钱仲书 B、鲁迅 C、郭沫若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15分) 11、既从事文学创作,又对佛学有精湛研究的代表性文人包括() A.王维 B.谢灵运 C.李白 D.杜甫 E.白居易 12、古代中国涉及文学分类的着作有() A.《典论论文》 B.《昭明文选》 C.《文章辨体序说》 D.《文体明辨序说》 E.《文章流别论》 13、“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这句话提到的两位词人是() A.辛弃疾 B.柳永 C.李清照 D.苏轼 E.陆游 14、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有() A、开放性 B、综合性 C、跨越性 D、讽刺性 E、赞扬性 15、西方悲剧大致可分为哪几类() A.命运悲剧 B.性格悲剧 C.社会悲剧 D.形而上悲剧 E.悲喜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6、形象学17、平行研究18、母题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9、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 20、简述主题与母题的关系。 五、论述题(30分) 21、怎样对待“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