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一等奖教案)必修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思考、交流
联系孟德尔定律, 比较基因 与染色体的行为, 在教师的 启发和指导下完成比较表 格。
百度文库
科 学 研 究 举例说明类比推理的研究方法。 方法介绍 可由教师先举例,再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体会类比推理的方法, 尝试 举例说明
与孟德尔 所用材料 相对照
指出萨顿提出的只是推论,看其是否成立要以实 验为依据。对此美国科学家摩尔根作出了重要贡 献。 提醒学生注意摩尔根选用的实验材料,回忆孟德 尔实验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用类比的 方法启发学生列出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 点。 1、有多个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如体色等; 2、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能缩短研究周期 3、做杂交时,结果可靠,易于分析 4、后代个体多,可用于统计。
思考如何联系基因在染色 体上的观点及减数分裂的 知识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 完成画图作业。
六、教学反思: 本节教案内容虽然是必修内容, 但由于涉及的知识点较多, 又有较多理科思维的探究活
动,因此从课堂学生的反应, 以及课后学生作业反映的情况来看, 对于理科班的同学更适宜, 教学效果比较令人满意。 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活动, 主动探究, 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节奏紧凑。但在时间上略显紧张,学生的表达仍不够充分。
指出测交实验与事实符合,说明白眼基因在 色体上。 引导学生阅读 P30 第 2 段内容并总结。
X染 阅读
指导学生完成 P28 的思考与讨论的基因符号标 注,引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完成 P28 的思考与讨论的 基因符号标注
孟德尔遗 传规律的 现代解释
要求学生模仿 P28 的思考与讨论中的图形,结合 教材 P30 的黑体字,用图解的方式表示出基因分 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将图画在课后作 业本上。课后批改作业,根据作业情况评讲并小 结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解释
阅读 P29 第 2 段的文字。 写出果蝇体细胞和精子、 卵 细胞可能的染色体组成 体细胞:♀ 3 对 +XX
♂ 3 对 +XY 卵细胞: 3+X 精子: 3+Y
解释实验 现象
引导学生联系控制白眼的基因与性染色体,启发 学生大胆想象该基因是否可能是在性染色体上。 要求学生分别给出推测依据
有的学生猜测控制白眼的 基因在 Y 染色体上,有的 认为在 X 上,简要地说明 一些依据。
提出问题
为什么把染色体与遗传联系起来的呢?在细胞的 研究中究竟哪些内容提示我们染色体与生物遗传 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介绍萨顿 对蝗虫生 殖细胞的 研究 。
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并介绍萨顿对蝗虫的研 究。
总结出基 因和染色 体的平行 行为表现 并与课本 中所列萨 顿的推论 进行比较。
引入孟德尔定律,引导学生尝试将遗传因子换成 同源染色体阅读孟德尔第一定律并启发学生思考 问题探讨 1。
1、说出细胞学和遗传规律的有关基础知识。 2、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二)能力目标 1、尝试总结归纳细胞学和遗传规律的有关知识,培养比较、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 在大胆质疑的同时必须小心求证, 培养质疑、求实、创新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听讲,领悟
学生利用遗传图解, 分析说 明摩尔根的推测能够解释 实验现象。 (板演)
验证实验
指出摩尔根又通过测交等方法验证上述解释,写 出几组测交实验组合,要求学生根据摩尔根的推 测预测实验结果: 1、 F2 中的白眼雄蝇× F1 红眼雌蝇 2、红眼雄蝇×白眼雌蝇
画出简单的遗传图解, 预测 测交实验结果。
三、教学重点: 1、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四、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五、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引入内容
请同学们回忆模块 1 所学习的关于细胞结构中与 生物的遗传有关的部分。
思考,领悟科学家如何汲取前人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找寻实验依据, 启发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以新的高度、 新的视角重新认识原有的知识
内容,锻炼思维的批判性。下面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
2第 2
章第 2 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的教学实践过程作为案例, 介绍笔者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实践。
根据学生给出的一些依据作出适当评价 讲解排除该基因在 Y 染色体上的情况 若在 Y 染色体上,则 F2 是白眼,则逆推 F1 雄性 应该均为白眼,且雌果蝇也不可能有白眼的,这 与事实不符。 指出摩尔根推测基因在 X 染色体上而 Y 染色体上 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说明摩尔根的推测能否解释 实验现象。 给予学生板演的遗传图解给予适当的评价和修 正。
基因在染色体上
扬州中学生物教研组
刘鸿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在于倡导探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
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
合作等能力等, 如何使教学理念与课堂实践相结合是我们教师必须认真思考问题和加以履行
的职责。 基于对这一基本理念的理解, 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
阅读摩尔根实验的有关段 落,思考有关实验材料的问 题,在老师的启发下列举果 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 点。
摩 尔 根 实 与孟德尔实验作类比,讲解摩尔根实验。比较相
验过程
对性状(显、隐性性状) 、实验过程,要求学生根
听讲,推测摩尔根实验的结 果
据分离定律预测实验结果,再进一步指出虽然结 果红眼与白眼的个体数比例为 3︰ 1,但是有性别 上的差异。
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逐条归纳基因与染色体的平
行关系,简要板书,完成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
的比较表格。
基因行为
染色体行为
学生活动 提出细胞核、 染色体等的结 构。
联系细胞有丝分裂、 减数分 裂和受精作用中染色体的 数目变化。
结合减数分裂、 受精作用以 及同源染色体的相关知识 与教师一起共同体验萨顿 对蝗虫生殖细胞的研究。
与孟德尔实验比较
提出问题
P 红眼(雌) × 白眼(雄)
↓
F1
红眼
↓(雌雄个体相互交配)
F2 红眼(雌、雄)
白眼(雄)
3
︰
1
为什么 F2 代中白眼全部是雄性?
思考为什么 F2 代中白眼全 部是雄性
介绍背景 知识
对果蝇的染色体已经有了一定了解。要求学生阅 读 P29 第 2 段,总结出果蝇体细胞和精子、卵细 胞可能的染色体组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联系细胞学和遗传的相关知识的枢纽,在整个高中生物学必修内容的知识体系 中属于一个可以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 深刻地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 生物物质基础、 结构基础和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材中内容的选用和编排也十分有利于培 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联系孟德尔定律, 比较基因 与染色体的行为, 在教师的 启发和指导下完成比较表 格。
百度文库
科 学 研 究 举例说明类比推理的研究方法。 方法介绍 可由教师先举例,再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体会类比推理的方法, 尝试 举例说明
与孟德尔 所用材料 相对照
指出萨顿提出的只是推论,看其是否成立要以实 验为依据。对此美国科学家摩尔根作出了重要贡 献。 提醒学生注意摩尔根选用的实验材料,回忆孟德 尔实验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用类比的 方法启发学生列出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 点。 1、有多个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如体色等; 2、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能缩短研究周期 3、做杂交时,结果可靠,易于分析 4、后代个体多,可用于统计。
思考如何联系基因在染色 体上的观点及减数分裂的 知识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 完成画图作业。
六、教学反思: 本节教案内容虽然是必修内容, 但由于涉及的知识点较多, 又有较多理科思维的探究活
动,因此从课堂学生的反应, 以及课后学生作业反映的情况来看, 对于理科班的同学更适宜, 教学效果比较令人满意。 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活动, 主动探究, 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节奏紧凑。但在时间上略显紧张,学生的表达仍不够充分。
指出测交实验与事实符合,说明白眼基因在 色体上。 引导学生阅读 P30 第 2 段内容并总结。
X染 阅读
指导学生完成 P28 的思考与讨论的基因符号标 注,引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完成 P28 的思考与讨论的 基因符号标注
孟德尔遗 传规律的 现代解释
要求学生模仿 P28 的思考与讨论中的图形,结合 教材 P30 的黑体字,用图解的方式表示出基因分 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将图画在课后作 业本上。课后批改作业,根据作业情况评讲并小 结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解释
阅读 P29 第 2 段的文字。 写出果蝇体细胞和精子、 卵 细胞可能的染色体组成 体细胞:♀ 3 对 +XX
♂ 3 对 +XY 卵细胞: 3+X 精子: 3+Y
解释实验 现象
引导学生联系控制白眼的基因与性染色体,启发 学生大胆想象该基因是否可能是在性染色体上。 要求学生分别给出推测依据
有的学生猜测控制白眼的 基因在 Y 染色体上,有的 认为在 X 上,简要地说明 一些依据。
提出问题
为什么把染色体与遗传联系起来的呢?在细胞的 研究中究竟哪些内容提示我们染色体与生物遗传 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介绍萨顿 对蝗虫生 殖细胞的 研究 。
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并介绍萨顿对蝗虫的研 究。
总结出基 因和染色 体的平行 行为表现 并与课本 中所列萨 顿的推论 进行比较。
引入孟德尔定律,引导学生尝试将遗传因子换成 同源染色体阅读孟德尔第一定律并启发学生思考 问题探讨 1。
1、说出细胞学和遗传规律的有关基础知识。 2、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二)能力目标 1、尝试总结归纳细胞学和遗传规律的有关知识,培养比较、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 在大胆质疑的同时必须小心求证, 培养质疑、求实、创新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听讲,领悟
学生利用遗传图解, 分析说 明摩尔根的推测能够解释 实验现象。 (板演)
验证实验
指出摩尔根又通过测交等方法验证上述解释,写 出几组测交实验组合,要求学生根据摩尔根的推 测预测实验结果: 1、 F2 中的白眼雄蝇× F1 红眼雌蝇 2、红眼雄蝇×白眼雌蝇
画出简单的遗传图解, 预测 测交实验结果。
三、教学重点: 1、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四、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五、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引入内容
请同学们回忆模块 1 所学习的关于细胞结构中与 生物的遗传有关的部分。
思考,领悟科学家如何汲取前人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找寻实验依据, 启发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以新的高度、 新的视角重新认识原有的知识
内容,锻炼思维的批判性。下面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
2第 2
章第 2 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的教学实践过程作为案例, 介绍笔者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实践。
根据学生给出的一些依据作出适当评价 讲解排除该基因在 Y 染色体上的情况 若在 Y 染色体上,则 F2 是白眼,则逆推 F1 雄性 应该均为白眼,且雌果蝇也不可能有白眼的,这 与事实不符。 指出摩尔根推测基因在 X 染色体上而 Y 染色体上 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说明摩尔根的推测能否解释 实验现象。 给予学生板演的遗传图解给予适当的评价和修 正。
基因在染色体上
扬州中学生物教研组
刘鸿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在于倡导探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
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
合作等能力等, 如何使教学理念与课堂实践相结合是我们教师必须认真思考问题和加以履行
的职责。 基于对这一基本理念的理解, 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
阅读摩尔根实验的有关段 落,思考有关实验材料的问 题,在老师的启发下列举果 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 点。
摩 尔 根 实 与孟德尔实验作类比,讲解摩尔根实验。比较相
验过程
对性状(显、隐性性状) 、实验过程,要求学生根
听讲,推测摩尔根实验的结 果
据分离定律预测实验结果,再进一步指出虽然结 果红眼与白眼的个体数比例为 3︰ 1,但是有性别 上的差异。
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逐条归纳基因与染色体的平
行关系,简要板书,完成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
的比较表格。
基因行为
染色体行为
学生活动 提出细胞核、 染色体等的结 构。
联系细胞有丝分裂、 减数分 裂和受精作用中染色体的 数目变化。
结合减数分裂、 受精作用以 及同源染色体的相关知识 与教师一起共同体验萨顿 对蝗虫生殖细胞的研究。
与孟德尔实验比较
提出问题
P 红眼(雌) × 白眼(雄)
↓
F1
红眼
↓(雌雄个体相互交配)
F2 红眼(雌、雄)
白眼(雄)
3
︰
1
为什么 F2 代中白眼全部是雄性?
思考为什么 F2 代中白眼全 部是雄性
介绍背景 知识
对果蝇的染色体已经有了一定了解。要求学生阅 读 P29 第 2 段,总结出果蝇体细胞和精子、卵细 胞可能的染色体组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联系细胞学和遗传的相关知识的枢纽,在整个高中生物学必修内容的知识体系 中属于一个可以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 深刻地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 生物物质基础、 结构基础和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材中内容的选用和编排也十分有利于培 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