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渔村到大城市教学文案共36页文档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拓展资料 春天的故事-小渔村到大都市 1

(北师大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拓展资料 春天的故事-小渔村到大都市 1

(北师大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拓展资料第三单元腾飞的中国1.春天的故事《小渔村到大都市》《小渔村到大都市》教学文化1教学背景分析1.学生背景分析学生对现在的深圳了解较多,面对深圳被确定为经济特区之前的情景知之甚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网络媒体,了解昔日深圳以及教科书上老渔村的话,感受深圳20年来的变化以及进一步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2.时空背景分析学生对现在的深圳从照片或电视上都可以了解到,但对深圳被设立为经济特区以及是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了解不多,对涉及当年邓小平把深圳确定经济特区一事,学生就更加欠缺。

学生学情分析在本课题的教学中,我已经知道大部分学生都到过深圳,对深圳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经济特区的含义,学生理解起来稍有一定的困难。

借助信息资源,帮助学生搜集昔日深圳的图片以及邓小平南巡时讲话,鼓励学生主动发言,表达自己对建设深圳的劳动者精神的理想。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教学文化2(一)教学背景分析学生背景分析改革开放30年,我国从一个封闭内耗的社会逐渐转变为多元丰富的现状。

让在改革开放红旗下长大的90后,了解和感受社会的变化。

(二)时空背景分析学生长大了,对周围的事物逐渐有自己的想法,对现在的社会,没有深层的认识,作为改革开放成长下的一代,开阔视野是大有裨益的。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的教学文化3一、教学背景这篇课文是《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腾飞的中国”中的第一个主题“春天的故事”中的一个课题。

它旨在通过呈现改革开放20多年来深圳在经济、政治、对外交往、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伟大成就,借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形成民族自豪感。

为此,我确立了四个教学目标,分别是:1.情感与态度:懂得深圳是我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增进爱国主义的情感、态度和民族自豪感。

2.行为与习惯:了解深圳奇迹离不开劳动者的辛勤付出。

3.知识与技能:知道改革开放为人民带来幸福的生活。

4.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

寒亭中心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公开课教案执教人:陈宏才授课时间:2013年11月14日第二节课题:从小渔村到大都市教学目标:1、知道深圳是我国第一个经济开放特区,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经济特区的含义;2、明白深圳奇迹离不开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辛勤付出;3、进一步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教学准备:1、收集深圳变迁的一些图片,制作幻灯片;2、歌曲《春天的故事》教学过程:一、复习:1、安徽凤阳小岗村什么时候开始“大包干”的?2、小岗村的“大包干”有什么意义?二、新授:(一)导入1、欣赏视频歌曲《春天的故事》第一段,要求学生注意歌词中唱到的时间、地点、人物。

2、幻灯片出示部分歌词,提问:“一位老人”是谁?“中国南海边”是什么地方?3、幻灯片出示中国政区图,了解深圳的具体位置。

(二)、阅读理解1、阅读P60—P61课文,想一想,深圳以前是什么样子?现在什么样子?原因何在?2、汇报交流:(1)深圳以前是小渔村,现在是大都市,仅用了20年。

(播放深圳变迁的幻灯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深圳变化。

)(2)你还知道深圳的情况?介绍“经济特区”,学生齐读P60豆博士的话。

(3)深圳为什么能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改革开放政策、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辛勤劳动。

)出示“拓荒牛”幻灯片,感受拓荒牛精神。

(三)知识拓展1、出示其它几个经济特区的位置图,简单介绍其它四个经济特区。

2、深圳从“小渔村”到“大都市”只用了20多年时间,对此你有何感想?三、课后作业调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变化发展情况四、再次欣赏《春天的故事》板书设计:从小渔村到大都市深圳:小渔村20年大都市拓荒牛精神:劳动者的辛勤劳动。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从小渔村到大都市_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从小渔村到大都市_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从小渔村到大都市_北师大版教材单元背景:本单元的主题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豪感教育,旨在通过出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对外交往、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民族自豪感。

通过搜集资料,体验、探究等活动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产生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材分析: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12课第二课时《从小渔村到大都市》以一个在深圳长大,差不多投入深圳建设的女孩口吻,引出我国都市改革开放与深圳的进展,文章介绍了“经济特区”,介绍了往日的小渔村的情形,用图片展现了现在大都市深圳,让我们体会到祖国的庞大变化,进一步明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学情分析:我班的学生差不多十一二岁了,最喜爱上网查资料,差不多初步学会收集资料的方法,然而还可不能对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通过课前的调查,我发觉学生对改革开放往常的深圳一无所知,看来要让学生明白得深圳的变化和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并不容易。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深圳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在教师的点拨下,明白得深圳变化的要紧表现,明白得经济特区的含义,明白得改革开放的意义。

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目标:1、明白深圳是我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经济特区的含义。

2、明白深圳奇迹离不开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辛劳付出。

3、进一步明白得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教学预备:1、课前搜集有关深圳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2、视频:《伟大的历程——深圳巨变》;《春天的故事》。

教学活动及过程:活动一:感悟历史,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一组深圳的老照片,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深圳的印象。

2.那么深圳现在又是个什么模样呢?同学们想明白吗?播放视频,学生感受现在的深圳是什么模样的。

从小渔村到大上海教案

从小渔村到大上海教案

从小渔村到大上海教案
7、从小渔村到大上海
 教材概述
 本课是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上海一家人”中的第三篇课文,通过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到今天繁荣的大上海的教学,突出上海依托海港,联通全国和世界这一特点。

 教材从港口发展的角度,简明地描绘了上海数百年的历史,以及它拥有的灿烂的明天。

全课由“交流会”、“历史坊”和“新视窗”三个块面构成,分别说明、展示了“上海地理位置的优势”、“上海从小渔村发展为现代大都市”和“上海港的明天更加美好”三方面的内容。

其中,“上海地理位置的优势”是理解上海港发展历史的基础。

第二部分“上海港的发展”是重点内容。

第三部分“上海港的明天”为扩展内容。

 教学策略
 教学时拟采用“现在――过去――现在”的方法,即从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着手,了解特殊的地理位置对上海的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好处,再回顾上海从小渔村发展到大上海的大概过程,最后通过现在上海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解港口的发对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作为一个上海人的自豪感。

 教学目标:
 1、认识上海的市花、市标,了解上海简称“沪”的由来。

 2、初步了解上海依托港口,从“小渔村”到大都市的发展过程,为家乡的发展而自豪。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从小渔村到大都市_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从小渔村到大都市_北师大版

品德与社会《从小渔村到大都市》教学设计教材单元背景:本单元的主题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豪感教育,旨在通过呈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对外交往、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民族自豪感。

通过搜集资料,体验、探究等活动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产生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材分析: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12课第二课时《从小渔村到大都市》以一个在深圳长大,已经投入深圳建设的女孩口吻,引出我国城市改革开放与深圳的发展,文章介绍了“经济特区”,介绍了昔日的小渔村的情景,用图片展示了现在大都市深圳,让我们体会到祖国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明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学情分析:我班的学生已经十一二岁了,最喜欢上网查资料,已经初步学会收集资料的方法,但是还不会对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通过课前的调查,我发现学生对改革开放以前的深圳一无所知,看来要让学生理解深圳的变化和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并不容易。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深圳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在教师的点拨下,理解深圳变化的主要表现,理解经济特区的含义,理解改革开放的意义。

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目标:1、知道深圳是我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经济特区的含义。

2、明白深圳奇迹离不开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辛苦付出。

3、进一步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深圳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2、视频:《伟大的历程——深圳巨变》;《春天的故事》。

教学活动及过程:活动一:感悟历史,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一组深圳的老照片,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深圳的印象。

2.那么深圳现在又是个什么样子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播放视频,学生感受现在的深圳是什么样子的。

从小渔村到大上海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

从小渔村到大上海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

从小渔村到大上海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从小渔村到大上海说课稿从小渔村到大上海一、教材概述本课是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上海一家人”中的第三篇课文,通过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到今天繁荣的大上海的教学,突出上海依托海港,联通全国和世界这一特点。

教材从港口发展的角度,简明地描绘了上海数百年的,以及它拥有的灿烂的明天。

全课由“交流会”、“ 坊”和“新视窗”三个块面构成,分别说明、展示了“上海地理位置的优势”、“上海从小渔村发展为现代大都市”和“上海港的明天更加美好”三方面的内容。

其中,“上海地理位置的优势”是理解上海港发展的基础。

第二部分“上海港的发展”是重点内容。

第三部分“上海港的明天”为扩展内容。

二、教学策略教学时拟采用“现在――过去――现在”的方法,即从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着手,了解特殊的地理位置对上海的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好处,再回顾上海从小渔村发展到大上海的大概过程,最后通过现在上海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解港口的发对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作为一个上海人的自豪感。

教学目标:1、认识上海的市花、市标,了解上海简称“沪”的由来。

2、初步了解上海依托港口,从“小渔村”到大都市的发展过程,为家乡的发展而自豪。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港口的发展对上海城市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知道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媒体播放歌曲《东方之珠》,听后让学生说出这是什么地方。

板书:上海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了解我们生活的地方“上海”。

1、在前面《家乡的土地,家乡的人》的课文内容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上海在中国版图的位置,现在请同学们看媒体,谁上来指一指?那谁能用方位准确地说一说?上海在中国版图的东部。

出示上海大图: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上海附近有长江,东海这两大水域。

我们把紧邻海的部分称为“海岸线”,因为在东部,所以是东部海岸线。

媒体介绍:有人作了这样形象地比喻:绵延的东部海岸线就像一把满弦的弓,蜿蜒的长江犹如一支待发的箭,上海就处在这箭与弓的支撑点上。

小渔村到大城市详案

小渔村到大城市详案

主题1:春天的故事课题3:小渔村变大城市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经济特区的含义。

2. 列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家乡大连发生的巨大变化,借助图片、史料、地图等,认识历史。

3.通过深圳从无到有的历史变化,明白深圳奇迹离不开劳动者的辛勤付出。

初步感知和理解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和意义。

学生准备:1.同学们利用多种形式搜集调查有关深圳的文字、图片资料。

2.学生将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各种形式,如:图片、采访录音等进行整理,以备课上交流。

教师准备:1.准备现在、昔日深圳的有关图片、文字等材料。

2.制作课件,准备电脑等电教设备。

3.准备歌曲《春天的故事》、《祈祷》磁带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课前,我请同学们看几张图片(课件播放图片),知道这几张图片是哪个地方吗?(对,就是深圳)2、看了这几张图片,你想说什么?3、是呀,深圳的过去贫穷落后,深圳的现在繁华而美丽。

深圳的变化为什么会这么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将目光投向深圳,了解它的过去,评说它的现在,展望它的未来。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它的无穷魅力吧。

(课件:课题)二、活动探究,感知深圳:(一)小组交流资料: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的深圳的资料,都搜集到了吗?把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吧。

(二)全班交流资料,师相机指导:谁来说一说你搜集到了有关深圳的什么资料?1、展示地图,查找位置师:请同学们在中国地图上指出深圳的大致范围(课件:中国地图),并描述深圳的地理位置,指图并讲解。

(生:在图上查找,讲述他的地理位置。

)2、了解“经济特区”的含义①师:是呀,深圳市并不大,尤其是深圳经济特区,它的东西长才9公里,南北宽7公里,但是,就是这么小的一个地方,却给我们谱写出了春天的故事,创造了春天的神话。

②说到这里,有的同学不禁会问,什么是经济特区呢,让我们来读一读豆博士的话。

(出示豆博士的话,生读)③师:经济特区,特就特在它是先于其他城市和地区对外开放的,就像是一座大房子开向外界的一扇窗户。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从小渔村到大都市_北师大版-最新学习文档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从小渔村到大都市_北师大版-最新学习文档

品德与社会《从小渔村到大都市》教学设计教材单元背景:本单元的主题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豪感教育,旨在通过呈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对外交往、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民族自豪感。

通过搜集资料,体验、探究等活动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产生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材分析: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12课第二课时《从小渔村到大都市》以一个在深圳长大,已经投入深圳建设的女孩口吻,引出我国城市改革开放与深圳的发展,文章介绍了“经济特区”,介绍了昔日的小渔村的情景,用图片展示了现在大都市深圳,让我们体会到祖国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明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学情分析:我班的学生已经十一二岁了,最喜欢上网查资料,已经初步学会收集资料的方法,但是还不会对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通过课前的调查,我发现学生对改革开放以前的深圳一无所知,看来要让学生理解深圳的变化和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并不容易。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深圳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在教师的点拨下,理解深圳变化的主要表现,理解经济特区的含义,理解改革开放的意义。

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目标:1、知道深圳是我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经济特区的含义。

2、明白深圳奇迹离不开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辛苦付出。

3、进一步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深圳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2、视频:《伟大的历程——深圳巨变》;《春天的故事》。

教学活动及过程:活动一:感悟历史,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一组深圳的老照片,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深圳的印象。

2.那么深圳现在又是个什么样子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播放视频,学生感受现在的深圳是什么样子的。

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第七课:从小渔村到大上海

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第七课:从小渔村到大上海

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第七课:从小渔村到大上海教学目标1.认识上海的市花、市标,了解上海简称“沪”的由来。

2.初步了解上海依靠港口,从“小渔村”到大都市的进展过程,为家乡的进展而自豪。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港口的进展对上海都市进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教材说明本课从港口进展的角度,简明地描画了上海数百年的历史,以及它拥有的辉煌的改日。

全课由“交流会”、“历史坊”和“新视窗”三个块面构成,分别说明、展现了“上海地理位置的优势”、“上海从小渔村进展为现代大都市”和“上海港的改日更加美好”三方面的内容。

其中,“上海地理位置的优势”是明白得上海港进展历史的基础。

第二部分“上海港的进展”是重点内容。

第三部分“上海港的改日”为扩展内容。

上海地理位置的优势(“交流会”):教材中有一幅学生交流图,文字为两段:先是形象地比喻了上海的地理位置,再是提出交流目标。

关于上海的地理位置,本单元第5课差不多涉及,那个地点在复习旧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讨论上海地理位置的好处,这就表达了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前后联系;同时也揭示上海飞速进展在地理优势方面的缘故,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上海从小渔村进展为大都市(“历史坊”):这部分内容由“历史进展概述”、“上海的简称与市标介绍”和“上海港的巨变”三部分组成。

概述”配了一幅“渔村”图,这不是700年前小渔村的实景图,只是借用来说明上海曾是一个渔村。

“概述”把上海的进展说得十分简洁:上海从“不起眼的小渔村”到“国际知名的大都市”,这是一个进展的轨迹;“依靠地理位置的优势,经济逐步进展”,说明了地理位置与经济进展的内在联系。

此外,还有公元1291年、公元1843年这两个对上海进展至关重要的年份:一是建县时刻,二是对外通商口岸建立的时刻。

“上海的简称与市标介绍”,也是从“渔村”背景引入:因为过去的上海人以捕鱼为生,因此就有了名为“扈”的捕鱼工具;因为航运活动离不开船,沙船作为上海港的重要船只便应运而生,由此大大促进了上海都市的兴起和商业的繁荣。

第二单元 3.4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

第二单元 3.4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

《品德与社会》学习活动设计课题《从小渔村到大都市》授课教师授课班级六年级教学目标1、知道深圳是我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并能用简的单的语言说出经济特区的含义。

2、明白深圳奇迹离不开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辛苦付出。

3、进一步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深圳奇迹离不开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辛苦付出。

难点: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学习准备有关深圳的相关资料.视频《春天的故事》学习过程学案学习活动复备深圳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活动一:感悟历史,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一组深圳的老照片让学生说自己对深圳的印象。

2.那么深圳现在又是个什么样子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设计意图:首先引导学生从深圳的过去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再问学生想不想知道现在是深圳是个什么样子,从而揭示课题:深圳是如何从小渔村变成大城市的。

】活动二:联系资料、分组交流“深圳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把学生分成住房、交通、经济、旅游4个小组,让每个学生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小组进行交流2.老师讲清楚要求,小组推举一人做记录3.分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知识和书上的知识开展交流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够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活动三:互动合作,交流展示1. 小组合作学习探讨“深圳由小渔村变成大城市”的原因A.小组讨论。

B.全班交流。

2.明白为什么深圳人用拓荒牛作为自己的象征?)(1).课件出示“拓荒牛”:知道这是什么吗?你能说一说为什么它能成为深圳的城市标志吗?改革开放使和深圳一样的许多地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课件出示深圳的地理位置图。

【设计意图: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组互动解决。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深圳人用拓荒牛作为自己的象征”和看地图知道“深圳在哪里”等问题。

学生则从牛的开拓精神,牛的任劳任怨等方面加以解答;后一个问题突出了深圳在中国、在广东的位置,并说明了与香港的相对位置关系。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

• 30年前小渔村
深圳地王大厦
现在深圳
华侨城 海景别墅
深圳城市标志——拓荒牛
1984年1月邓小平在深圳蛇口与工人握手

深圳特区建立的来龙去脉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然而,要彻底解放生产力,必须撬动并推开旧体制这块如磐巨石,改革需要一个支点。 1978年4月,国家计委和外贸部组织考察组,对港澳经济进行实地考察。考察之后,向中央建议在深圳与珠海办出口基地 和面向港澳的游览区。中央领导同志闻知后深表赞同,并且要求付诸实施。 1979年1月,中央批准交通部香港招商局在深圳的西部海岸租用土地创办蛇口工业区。同年4月5日,中央在京召开工作 会议,广东省委汇报了利用广东自身的优势,先走一步,在沿海划出一些地方,单独进行管理,设置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和贸 易合作区,以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办企业的想法。 会议间歇,邓小平同志与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你们上午的那个汇报不错嘛,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 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广东虽然想先走一步,但却没有想到要办“特区”。小平同志想到了。“特区”是以上所有建议和思想的总结和升华,它显示 了小平同志过人的智慧与胆略。
这次会议正式明确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试办出口特区,并指示广东省委先重点抓好深圳。 1980年3月末,国务院在广州召开广东、福建两省工作会议,研究并提出了试办特区的一些重要政策,并同意把原拟的 “出口特区”名称改为“经济特区”。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 例》。这一天,即成为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日。
回顾深圳特区的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改革开放史,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大胆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过程。深圳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沪教版品社三上《从小渔村到“大上海”》课件

沪教版品社三上《从小渔村到“大上海”》课件
有人作了这样形象地比喻:绵延的东部海岸线就像一 把满弦的弓,蜿蜒的长江犹如一支待发的箭,上海就 处在这箭与弓的支撑点上。
气候适宜…… 交通便利……
上海的地理位置对上海的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好处呢?
上海的地理位置对上海的对外 交流和经济发展的好处: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便于与长江沿江地区有便捷往来;上海 东部是海,便于与沿海各省市以及其他地区和国家开展交流。
• 上海原来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依托地理位置的优势,经济逐 步发展,700多年前(公元1291年)建立县城,160多年前(公 元1843年)辟为对外通商的口岸,如今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大 都市。
7、从小渔村到“大上海”
1.上海的简称是什么?
捕鱼工具Biblioteka 古时的上海人以捕鱼为生,他们用竹子和绳索编 制了一种捕鱼工具,取名“扈”。 后来,上海人把自己生活的地方也称为“扈”了。
时间渐渐磨去了年少轻狂,也渐渐沉淀了冷暖自知。 十年前,连多愁善感都要渲染得惊天动地 , 十年后,越痛越不动声色,越苦,越保持沉默 . 成长就是将你的一切 都变成心静如水,将一切情绪调整到静音模式!
在我们生命的历程中,出现在我们生命里的人,都绝非偶然。有的是来欣赏你,有的是来教 育你,有的是来心疼你,有的是来利用你,有的是来帮助你,有的是来修炼你,但无论如何
世界十大港口之一。
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升至世界第二
• 如今,上海正朝着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迈 进。外高桥港和大小洋山港将建成优良的 深水港。现代化的航运服务中心也在加紧 筹建。
原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的老候船楼在3秒钟内轰然倒塌
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效果图
位于北外滩的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将建成国际客运码头,设置 三个国际大型旅游船泊位。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崇龛镇小学--黎国)ppt课件.ppt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崇龛镇小学--黎国)ppt课件.ppt

(四)厦门经济特区
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厦门设 立经济特区,面积2.5平方公里。 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视察 厦门后,厦门特区范围扩大到 全岛,面积13.1平方公里,并 逐步实行了自由港某些政策。 随后,国务院相继批准设立海 沧、杏林、集美三个台商投资 区,实行经济特区现行政策。 1992年又批准设立象屿保税区。 其间,国务院还批准厦门市为 计划单列市,赋予相当于省一 级经济管理权。1994年3月, 全国人大授予厦门特区地方立 法权。
现在的少年宫
现今的东莞
松山湖科技园
当年麻涌大桥通车,那时候人们的穿着真朴素啊。
请欣赏《春天的故事》
1979年,
1992年,
那是一个春天,
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
有一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
在中国的南海边
画了一个圈。
写下诗篇。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小渔村
大都市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到 处 是 高 高 架 起 的 立 交 桥

四通八达的道路、桥梁,为深圳的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的生活区。
大 厦 高 耸 林 立
深圳的夜景灯火辉煌,十分迷人。
今 日 深 圳
已 是 交 通
便 利 的 现
代 化 的 大
都 市
锦绣中华
仙湖植物园
(三)汕头经济特区
汕头经济特区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潮 汕平原上,是中国六大经济特区之一 ,全国著名侨乡,华南重要港口城市 ,也是潮汕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 中心,为粤东和闽西南出海的门户。 历来是粤东、闽西南、赣南地区的主 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 。总面积206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 320平方公里,总人口407万人。汕头 于1860年正式开埠,是中国沿海最早 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人称“百 载商埠”,经济外向,曾有美、英、 法、德、日、俄、荷、比等8个国家 在汕头设领事馆。目前有近1000万潮 裔乡亲旅居世界40多个国家港澳台地 区,汕头经济特区已同世界上120多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