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下载编辑!

第五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

为了解我国近几年的物流市场运作现状,中国仓储协会在《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等单位协助下,曾经先后四次组织过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全国的生产、商贸及物流企业。通过市场调查而形成的系列“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研报告”已经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调查结果经常被国内外权威物流研究机构及物流专家引用,成为分析中国物流市场的权威依据,这一调查项目也成为国内外物流界普遍关注的物流调查活动。尤其是2003年由中国仓储协会主持、《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承办的第四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调查活动的分析报告公布后,更引起业界巨大反响。

为了做好2004年第五次中国物流市场供求状况调查活动,在中国物流仓储协会的主持下,我们还邀请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中国五金交电化工商业协会、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调味品协会、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中国酒类商业协会等九家权威协会作为协办单位,联手共同组织了本次调查活动。

在众多的权威协会的支持下,2004年我们从上述各行业协会的主要会员及《物流技术与应用》主要订户中定向遴选了物流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共3800多家企业,发放调查问卷3800多份。回收有效问卷353份(其中物流企业150份,生产制造企业98份,商贸企业105份)。

根据此次调查问卷的处理结果,由中国仓储协会秘书处与《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社共同完成了此次调查的分析报告,报告描述了中国大中型企业物流的运作水平,分析了主要的物流作业指标,揭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空间,重点分析了物

流市场的供需状况,找出物流市场中供需失调的主要方面,并对物流设施设备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分析。

第一章物流需求市场分析

一、样本构成分析及企业基本信息

1、企业性质

为保证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及连续性,在保持前几次调查问卷基本框架的基础上,考虑到生产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对物流需求快速发展的特点,第五次调查活动对调查问卷的有关调查内容作了补充与修改,并对物流市场需求方按生产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的行业性质合理分配了问卷发放样本,回收问卷的企业性质构成比例如表1所示:

1

企业性质构成企业性质构成

生产制造企业国有独资企业17%

国有独资企业20% 集体企业 5.5% 集体企业6% “三资”企业12.5% “三资”企业1% 外商独资企业18% 外商独资企业13% 民营企业35% 民营企业37% 内资股份制企业11% 内资股份制企业21% 上市公司 1 上市公司2% 合计100% 合计100%

从企业规模上看,在回收问卷的企业中,生产制造企业的规模大于商贸流通企业,生产制造企业的经营额平均在22亿元左右,其中最大的企业经营额在160多亿,商贸流通业的企业经营额平均为8亿元左右,其中最大的企业经营额在45亿以上,企业规模分配不均衡。

从企业所属行业看,构成比例如表2所示,从中看出其中有很多企业集团属于跨行业经营,故合计的比例大于100%,其中商贸业跨行业经营的比例远大于制造业,这是商贸企业特点决定的。

2 所属行业 构成比例 经营产品大类 构成比例 生产制造企业

食品 6% 商贸企业

百货 73% 家电 6% 五金交电 39% 电子 11% 建材 7% 烟草 5% 食品 78% 日化 11% 家电 53% 医药 7% 电子 24% 汽车 8% 通讯 37% 机械加工 34% 日化 61% 其他 28% 服装 31%

其他

22%

2、企业基本信息

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类别范围的基本情况如下图所示:

26%

30%

17%

27%

3类以内3-5类6-10类10类以上

根据问卷对企业基本情况的调查发现,27%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大类在10类以上,26%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大类在3类以内,产品大类在3-5类的企业比例最大,

占30%。这一调查结果与第四次调查结果有所不同,企业生产产品品种在3类以内的比例有较大上升。

生产制造企业产品品种基本情况如下图所示:

16%

19%

17%

30%

18%10种以内10-50种51-100种101-200种200种以上

调查表明18%的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在200种以上,16%的企业生产的品种在10种以内,19%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在10-50种之间,17%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在51-100种之间,30%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在101-200种之间。相对与第四次调查结果,产品品种在10-50种之间及101-200种之间的企业比例有较大上升。

上述调查表明生产制造企业专业化生产特征比较突出, 生产制造企业生产方式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64%

36%

按订单生产

按销售计划生产

调查表明:64%的生产企业按订单组织生产,比例有所上升;36%的企业按销售计划组织生产,说明企业越来越注重根据库户需求,按客户需求订单组织生产,力求降低产成品库存,节约物流费用,降低成本。

生产企业产品覆盖范围如下图所示:

7%

10%

61%

22%

本地

区域范围全国范围全球范围

调查表明生产企业大部分产品销售范围只覆盖全国区域,占61%,其次是面向全球市场,占22%,只有很少的企业产品只局限于本地或区域市场,企业产品的跨地区流动对物流运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与第四次调查结果差别不大。

商业企业经营的品种范围如下图所示:

24%

13%

23%

25%

12%

3%

5000以下5千-1万1-2万2-5万5-10万10万以上

调查表明:60%的商业企业的经营品种集中在1-10万种之间,另有3%的零售企业的商品品种超过10万种,本次调查中商贸企业经销的品种小于1万种的比例占37%,比第四次调查结果有一定上升,与增加了专业商贸公司样本数有关。

总体来看,不论是综合商业集团还是专业商贸公司,经营产品都呈多样化,意味着物流对象的复杂化,也给物流经营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生产企业中,57%的企业的销售范围在全国范围,大部分企业的销售需要全国范围的物流网络的支持,这要求物流执行机构认识到跨地域作业能力须不断提高。 二、物流运作现状调查分析 1、物流费用分析

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费用占采购成本比例分析如下图:

23%47%

22%

8%

0%

10%20%30%40%50%2%以下

2--5%5-10%

10%以上

物流费用比率

调查表明: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配送费用占采购成本占比例范围在2%-5%的企业最多,占所有企业的47%左右,其次为原料物流费用占采购成本在2%以下的企业,原料物流费用占采购成本10%以上的企业占8%左右。相对与第四次调查结果,物流费用所占比例有所上升。主要是因为企业对物流服务要求提高,费用上升,同时原料价格下降也导致了物流费用占采购成本比例的上升。

生产企业产成品物流占销售额比例分析如下图:

38%

51%

10%1%0%

10%20%30%40%50%60%5%以下

5-10%

10-15%

15以上

产成品物流费用占销售额比例

调查表明:约51%的生产企业的产成品物流费用占销售额5%-10%,大约38%的企业成品物流费用占销售额5%以下,10%的企业成品物流费用占销售额10%-15%左右。

商业企业商品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如下图所示:

24%46%

17%11%2%0%

10%20%30%40%50%1%以下

1-3%3-5%

5-10%

10以上

商业企业

调查结果表明:大约有46%的商贸企业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在1%-3%左右,24%的商业企业物流费用占销售额1%以下,11%的商业企业物流费用占销售额在5%-10%。

2、工商企业库存情况分析

生产制造企业原材料库存周期分析如下图所示:

18%

37%

27%

18%

0%0%

5%10%15%20%25%30%35%40%7天以内8-15天16-30天31-90天

90天以上

企业比例

调查表明:生产制造企业原材料库存周期在7天以内的占18%,8-15天的占37%,16-30天的占27%,31-90天的占18%,说明大部分生产制造企业原材料库存周期在1周至3个月之间,所占比例在82%左右。 生产制造企业成品库存周期分析如下图所示

30%

60%

10%

0%

10%20%30%40%50%60%10天以内

11-30天

31-90天

91天-180天

企业比例

调查表明:生产制造企业成品库存周期在10天以内的占30%,11-30天的占60%,31-90天的占10%。

商业企业商品库存如下图所示:

13%20%56%

11%00%

10%20%30%40%50%60%7天

7-15天

16-30天

31-90天

90天以上

企业比例

调查表明:商贸企业商品库存周期在一周以内的占13%,在7-15天的占20%,在16-30天的占56%,1-3个月的占11%。

根据以上的分析,82%的生产制造企业原材料库存期在1周—3个月,约70%的生产制造企业成品平均库存期在10天至3个月,87%的商贸企业商品销售库存期为1周—3个月。与第四次调查数据比较,库存周期在一个月以内的企业比例大幅上升,生产制造企业原材料库存与成品库存周期都有明显下降,商贸企业库存周期也有

较大改善,但我国商品在库时间周期仍然比较长,加快库存周转仍任重道远。

4、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线物流系统有大幅改善

10

20

30

40

50

采用看板管理

JIT配送原料直送工位

精益化物流管理条码信息系统集成化物流系统百分比

调查表明,生产制造企业现场物流采用看板管理的占25%,采用JIT 配送的企业比例占11%,采用原材料直送工位的占44%,采用精益化物流管理的占6%,使用条

码信息系统的占13%,采用了企业集成化物流系统的比例为13%,说明企业物流系统有较大改善。

5、生产制造企业采用了多种物流改善措施

10

20

30

40

50

60

一体化物流管理

供应链优化原材料招标采购

物流业务外包ERP管理系统业务流程优化其他

百分比

调查表明:生产制造企业在物流系统改善过程中,采用一体化物流管理的企业占23%,实施了供应链管理优化的企业占18%,原材料采购采用了招标采购措施的企业占37%,采纳物流业务外包的企业占49%,实施ERP 信息化管理的占47%,进行了业务流程优化的企业占29%,采纳了其他各种物流改善措施的企业占31%。

6、多种物流技术与产品在生产制造企业物流作业中得到应用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物流单元容器

工位器具叉车/拖车吊车等起重设备

自动输送线自动包装与码垛技术

其他

百分比

调查表明:生产制造企业在物流作业中采纳了许多现代化物流技术与装备,其中采用了物流集装单元化技术,实用物流单元化容器的企业占31%,使用了工位

器具的企业占67%,使用叉车/拖车等搬运设备的企业占76%,采用吊车/起重机的企业占27%,生产线采用了连续自动输送线的企业占19%,回答采纳其他物流技术的企业占28%。

7、商贸企业订单处理方式分析

商贸企业门店与供货商、仓库的订单处理方式中,有52%的企业采用了现代化的订单处理方式,由系统产生和接收订单。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24%

24%

52%

电话

传真

系统产生和接收订单

8、商贸企业物流作业与信息处理

调查表明:商贸企业物流管理中,采用EDI 交换技术与供应商进行信息交换的的企业占38%;实施JIT 配送的占7%;采纳VMI 的企业比例占18%;实施CROSS-DOCKING (越库配送)的企业占3%。

9、生产企业产成品运输方式分析 生产企业产成品运输方式如下图所示:

68%

97%

32%19%0%

20%40%60%80%100%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

运输方式

调查表明:97%的生产制造企业产成品都曾采用公路运输方式,有68%的生产制造企业产成品运输也采用铁路运输,公路与铁路运输是生产制造企业产成品物流运输的最主要形式,生产制造企业产成品物流采用航空运输的比例较低。

企业产成品运输方式中,企业采取不同运输方式时的平均比例如下图所示:

23%

65%

9%3%0%

20%

40%60%80%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水运

航空运输

运输比例

调查表明:生产制造企业的运输方式中,公路运输方式所占的平均比例平均比例为65%,铁路运输方式所占的平均比例为23%,水路运输方式平均比例9%,航空运输方式平均比例3%。可见公路运输与铁路运输是生产企业产成品物流运输的主要方式。

10、工商企业物流作业指标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商贸企业与生产制造企业的物流作业指标估算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生产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在物流运营过程中的平均货损率都基本上在2%左右;配送的及时性和一致性是客户创造服务价值中的主要因素,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工商企业的配送及时率在90%左右;单据处理准确率都高于96%,相对第四次调查而言均有一定改善。其中回答订单处理准确率高于98%的企业比例都基本达到或略超过50%。

横向来比商贸企业的作业过程要略微优于工业企业,与第四次调查结果相似。 具体分析,生产制造企业物流单据处理准确率分布图如下图所示:

10%

17%

23%

50%

90以下

90-95%95-98%98以上

调查显示:大约有50%的生产企业物流单据处理准确率在98%以上,有23%的生产企业物流单据处理准确率在95%-98%,有17%的生产企业物流单据处理准确率在90%-95%左右,有10%的生产企业物流单据处理准确率在90%以下。比第四次调查结果有较大改善

商业企业物流单据处理准确率分布图如下:

2%

17%

30%

51%

90%以下90%-95%95%-98%98%以上

调查显示商业企业大约有51%的企业订单处理准确率在98%以上,有30%的企业订单处理准确率在95%-98%之间,有17%企业订单处理准确率在90%-95%之间,有2%的企业订单处理准确率在90%以下。

生产企业物流运输配送及时率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6%

8%

36%

50%

50%以下50-80%80-90%90%以上

调查结果表明:50%的生产企业物流运输配送及时率在90%以上,36%的生产企业物流配送得及时率在80-90%,大约14%的生产企业物流配送及时率在80%以下。与第四次调查相比有所改善。

商业企业物流配送及时率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6%

30%

64%

50%-80%80%-90%90%以上

调查显示:有64%的商业企业物流配送及时率在90%以上,有30%的企业物流配送及时率在80-90%之间。有6%的企业物流配送及时率在50-80%。与第四次调查性比有较大改善。

生产企业物流作业货损率分析如下图所示:

69%

28%

3%

2%以下2%-5%5%-8%

调查显示:有68%的生产企业物流作业货损率在2%以下,有29%的企业物流作业货损率在2%-5%之间,有3%的企业物流货损率在5%以上。

商业企业物流作业货损率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67%

27%

6%

2%以下2%-5%5%以上

调查结果显示:有67%的商业企业物流作业货损率在2%以下,有27%的商业企业物流作业货损率在2%-5%,有6%的商业企业物流货损率在5%以上。

工商企业自理物流作业时,其汽车空驶率情况如下图所示:

34%

40%

61%

54%

5%

6%

0%

10%20%30%40%50%60%70%30%以下

30-50%

50%以上

生产企业商业企业

调查结果显示,工商企业自理物流作业时,其汽车返程空驶率在30%以下的生产制造企业比例占34%,商贸流通企业比例占40%,大约有61%的生产制造企业,有54%的商业企业的返程汽车空驶率在30-50%之间。返程汽车空驶率超过50%的不多。

工商企业自理物流作业的库房利用情况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0%2%20%

10%29%

37%

43%

51%

0%

10%20%30%40%50%60%50%以下

50%-70%

70%-80%80%以上

生产企业商业企业

调查显示:商业企业库存利用率较高,大约有88%的企业库存利用率在70%以上,生产制造企业只有大约72%的企业库存利用率在70%以上,其中商业企业库存利用率在80%以上的大约有51%。高于生产制造企业的43%,说明商业企业库存利用率高。

工商企业考察物流效果的标准调查情况如下图所示:

75%

82%

23%

11%

73%

79%

0%

20%40%

60%80%100%成本

产品市场占有率

作业质量

工业企业商业企业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工商企业考察物流效果时都考虑了成本及物流作业质量这两项因素,考虑产品市场占有率因素的企业较少。 三、物流市场需求量分析

1、生产制造企业原料供应物流量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物流费用增加

60%

物流费用减少

20%物流费用不变

20%

2、生产制造企业成品物流量调查结果如下图:

3、商贸企业物流量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成品物流量增加

60%

成品物流量减少

30%

成品物流量不变

10%

物流费用增加企业

59%

物流费用减少企业

17%

物流费用持平企业

24%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 大多数企业物流需求量都呈增加趋势,物流费用呈上升趋势; ● 物流需求市场潜力较大,第三方物流业有较大发展空间。 四、物流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1 工商企业的物流执行主体:

工业企业原料物流执行主体如下图所示:

供货方50%

公司自理31%

第三方19%

生产制造企业原材料物流的执行主体主要是供货方,占50%,本公司自理占31%,第三方占19%;说明原材料物流的执行主体主要是供货方和本公司;这是由原料物流的特点与国内企业采购经销的贸易特点决定的 企业生产制造企业成品物流执行主体如下图所示:

全国快递物流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全国快递物流行业运行情 况分析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2016年1-8月全国快递物流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2016年1-8月份,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业务总量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48%。 8月份,全行业业务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业务总量完成亿元,同比增长%。 1-8月份,邮政函件业务累计完成25亿件,同比下降%;包裹业务累计完成万件,同比下降%;报纸业务累计完成亿份,同比下降%;杂志业务累计完成亿份,同比下降%;汇兑业务累计完成万笔,同比下降%。

1-8月份,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亿件,同比增长55%;业务收入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同城业务收入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异地业务收入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国际/港澳台业务收入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 8月份,快递业务量完成亿件,同比增长%;业务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 1-8月份,同城、异地、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收入分别占全部快递收入的%、%和%;业务量分别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和%。与去年同期相比,同城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下降个百分点,异地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下降个百分点,国际/港澳台业务收入的比重下降个百分点。

1-8月份,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和%,业务量比重分别为%、%和%。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了个百分点,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了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了个百分点,快递业务量比重上升了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了个百分点,快递业务量比重上升了个百分点。 2016年1-8月份,快递服务品牌集中度指数CR8为,与1-7月持平。 全国邮政行业发展情况表

整车物流行业介绍

一、中国汽车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1、中国汽车物流市场呈快速增长趋势 1)快速发展的汽车物流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物流市场规模效益扩大(其中物流外包市场规模已达600亿人民币,年增长率为20%以上,世界500强在华投资有 90%的企业选择了物流外包)。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汽车消费迅速膨胀。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汽车产量为世界第四位。据有关专家预测,至2020年我国家用轿车的保有量将达到7200万辆,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为中国汽车物流带来成倍的增长空间,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倾向于物流业务外包,其范围涵盖了整车物流、入厂和售后零部件物流等领域,新车型频频推向市场,厂家的研发周期缩短,零部件物流需求增长快速,巨大的市场吸引着无数的物流企业。 2)国际汽车物流纷纷抢滩中国汽车物流市场 2003年12月10日,欧洲最大的汽车物流服务商,捷富凯在北京与中国大田集团签署合资意向书,组建中国最大的汽车物流企业,2004年5月奔驰在德国的配套物流企业BLG集团来京为奔驰轿车的零部件运输寻找合作伙伴,同年9月10日,国际快递巨头TNT在上海宣布,将旗下快递、物流、直邮业务整合为整体服务,TNT中国总部已从北京移师上海,并在中国汽车物流大舞台上进行角逐。

中国现代汽车物流发展的过程已进入从整车物流为主、向零部件入厂物流以及零部件售后物流方向延伸,形成了一主两重(以整车物流为主,以零部件入厂/售后物流为重)的现代汽车物流的新格局。 2、降低成本已成为中国汽车物流市场的焦点 国际上一般以物流成本占GDP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比重越低越先进。目前中国物流方面的成本占中国2004年生产总值的21.3%,日本为 12%,美国仅为9.9%。据对美国物流业的统计与分析,以运输为主的物流企业平均资产回报率为8.3%(IRR),仓储为7.1%,综合服务为 14.8%。中国大部分汽车物流企业的资产回报率为1%左右。我国车辆运输成本是欧洲或美国的3倍,全国运输汽车空驶率约37%,其中汽车物流企业车辆运输空驶率达37-40%之间,存在着回程空驶资源浪费、运输成本高等问题。这意味着中国汽车物流供应商必须进一步帮助客户降低成本,并同时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的满意、尊敬和信赖,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低成本战略已成为中国汽车物流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三方物流在整个物流市场中占的比例日本为80%,美国为57%,而中国仅为18%,所以在中国第三方物流程度不高、浪费巨大、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已成为制约我国汽车物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我国汽车物流企业在降低成本方面的战略思考。

未来中国物流行业发展趋势解读

未来中国物流行业发展趋势解读 (一)社会化与专业化趋势 制造业、流通业和农业等产业物流,对物流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制造业物流整合、分离、外包的趋势。我国制造业领域多数行业面临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的矛盾,这就给制造企业带来了集成整合物流资源、分离外包物流业务、提升改造物流系统的压力和动力。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摈弃“大而全”、“小而全”模式,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分离外包物流业务的行业已经从前几年的家电、电子、快速消费品、汽车等向钢铁、煤炭、建材等上游扩展。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商提出了面向高端的物流服务需求,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专业化、定制化、供应链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流通业物流提升、改造、分流的趋势。流通业的不同业态,需要不同的物流服务模式。例如,传统的批发市场,需要增加储存、加工、配送、网上交易等物流功能;大型连锁零售企业,都在构建自己的物流系统,强化核心竞争力;依托网络以及其他无店铺销售的公司,更多地将物流业务委托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烟草、医药、化学危险品、冷链等专业性强的物流需求,也将更多地依靠专业物流企业来完成。 农业物流双向、集中、对接的趋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物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农产品进城、农资和日用工业品下乡,要求建立沟通城乡、双向畅通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农产品交易的组织化、集中化趋势明显。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蔬菜来此交易。在商务部推动下,超市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为农民和城市消费者带来实惠。目前,农超对接已经在24个省市试点。 (二)细分化与个性化趋势 随着产业物流的需求变化,物流市场的专业细分速度加快。这就要求物流企业专业化分工、精细化服务。 如果按照服务模式来分,可以把物流企业分为以下三类:一是通用服务型。比如仓储、运输、货代、快递等企业,以标准化的模式,提供“一对多”的服务。二是专业配套型。这类企业将业务嵌入到某一类专业性比较强的产业或者企业的供应链,进行“一对一”的定制化服务。如冷链物流、汽车物流、钢铁物流等,主要靠独具特色、难以替代的个性化服务,成为生产或流通企业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三是基础平台型。这类企业本身不做具体的物流经营业务,而是为物流企业经营提供必要条件,如物流园区(基地)、物流信息服务商等。 物流企业通过重组联合,市场集中度将显著提高。总体来看,一般性的服务、传统的运输和仓储服务,明显供大于求;而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能够满足特殊企业需要的个性化服务严重不足。从发展趋势看,能够适应企业专业生产需要的专业物流服务,适应精益化生产需要的精细化服务,由物流派生的相关增值服务将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而缺乏专业特色、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国际物流业发展概况 1.1.2物流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 1.1.3中国物流的发展 1.2研究目的及理论创新点 1.3研究结构体系及主要内容 2.现代物流发展背景及其特征 2.1物流的基本理论 2.1.1物流的含义 2.1.2物流的基本特征 2.1.3物流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2.2第三方物流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2.3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最新动向 3.中国物流发展现状与差距 3.1中国物流业发展阶段 3.1.1计划经济下的物流 3.1.2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 3.1.3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物流 3.2中国物流业基本现状 3.2.1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巨大!发展迅速 3.2.2物流基础设施能力大大提高,国际物流量快速增长 3.2.3物流质量有所提高,物流效率有待改善 3.2.4客户需求多样化,物流外包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3.2.5企业间寻求合作,共同克服困难以提高服务能力 3.3中国第三方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3.3.1物流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需求约束 3.3.2条块分割的物流管理和流通体制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 3.3.3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缺少综合性物流服务 3.3.4物流研究相对落后和物流专业人才短缺,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4.发展我国物流业的营销对策 4.1物流营销策略转换 4.2物流营销的基本策略选择与策略组合 4.2.1物流服务市场的细分与定位策略 4.2.2物流服务创新与差异化策略 4.2.3物流服务营销渠道策略 4.2.4物流关系营销策略 4.2.5物流服务的4cs组合 4.3物流营销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中国物流现状分析及相关对策

中国物流现状分析及相关对策(2010年) (一)中国物流基础状况: 物流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港口、机场以及网络通信基础等。到2002年底,我国公路通车里程达176.5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5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建设进展也大大加快。全国铁路营运里程7.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复线和电气化里程达4.2万公里,年完成货物周转量15476.8亿吨公里。全国民用机场共141个,年完成航空货物周转量51.6亿吨公里、货物运输量2021万吨。定期航班航线条数达到1176条。其中国内航线1015条,通航130个城市,国际航线161条,通航33个国家的62个城市。空运能力明显增强。我国沿海和内河共有生产性泊位33450个,深水泊位822个,集装箱吞吐能力超过2700万标准箱,货物吞吐量完成26.8亿吨,超过1亿吨的港口7个,其中上海、深圳已进入世界集装箱大港十强。 (二)中国物流现状: 中国物流落后发达国家30年,中国物流业近5年才开始起步,并进入发展期。物流业的兴起与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制造业转移中国密切相关,接着是连锁业物流、家电物流、日用化工业物流、汽车物流等等。从区域概念来讲,先是沿海,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再逐步向中西部推进。 据权威人士分析,中国的物流业的总体水平,特别是从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大约在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中国物流业虽然已迈入发展期,但总体上仍落后于发达国家20至30年。 (三)中国物流业当前的一些特点: 1.发展很快,基础设施并不完全落后。 2.物流一体化程度不够,行政分割、行业垄断。 3.国有化程度过高,政企不分,官商不分。 4.物流观念淡薄,许多决策人士不懂现代物流。 5.与物流相关的服务体系落后。 (四)国内物流对各方的影响: 1.国内市场受到冲击: 中国企业面临资本雄厚、技术先进的外国公司和跨国公司的上门竞争,这是一个痛苦的适应过程。中国物流企业只有抓紧3-4年的过渡期,加快调整,才能增强实力,适应国际竞争的新形势。物流业受到的

中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本论文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为参考,以快递产业的起源、中国快递市场内各快递企业的发展情况及现状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和中国民营快递企业在过去发展中及现阶段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中国各快递企业发展的因素,并以此对中国快递产业未来的发展政策提出可行的建议,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预测,为中国各快递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中国快递产业概述 快递在当今世界,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运输服务方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阶层客户的普遍欢迎,并得到迅速发展。早在1993年,全球十大运输企业排名中,第二及第九位均为主要从事快递服务的公司,这一事实足以证明快递业在运输业中不可低估的地位。快递业近20年的发展,快递业在发达国家的地位更加稳固,在发展中国家,快递业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得到更大的发展。 1.1快递产业的起源 快递产业的前身包裹运送服务是由邮政送信业务发展而来,1907年UPS的创始人吉姆?凯西创建了美国信使公司,主要从事西雅图市内的递送业务。随着汽车和电话的普及,191 9年自此UPS公司的业务已经由信使转移到包裹运送。二战结束以后,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小物件科技产品的诞生。小物件的运送在可*性和实效性上远远不能满足人满的需求。于是市场上急需一种能够快速的,可*的递送货物的产业出现。自20世纪60年代末,UPS网点已遍布美国25个城市,1986年敦豪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合资成立了中外运敦豪,成为了中国市场内的第一家快递公司。20世纪80年代,随着快递产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快递企业迅速增加,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遍布地区不断延伸。在中国快递产业已走过的30年当中,市场模块以基本形成,同时也产生了中国快递市场的三大巨头即国营快递、民营快递、国际快递。随着近年我国快运快递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在我国东部地区形成部分快运速递圈。同时这些快运速递圈正在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部分大城

浅析:汽车物流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析:汽车物流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时间: 2009-06-16 11:33:39 来源: 供应链世界网友评论 0 条 近两年,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为汽车制造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汽车物流企业迅速崛起。这些汽车物流企业,在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的汽车下生产线后,将新下线车直接运送至各地区汽车销售商,对客户实现零公里承诺。由于汽车物流企业的出现,使社会分工更趋专业化,促进了汽车的流通。 我国汽车物流成本占汽车工业总产值的10%左右,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汽车市场汽车最终销量为938万辆,比2007年全年新车销售量提升约6.7%,其中乘用车销售达到675.56万辆,商用车265.49万辆。从企业来看,2008年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与上海通用,依旧拿下乘用车销量前三名次,另外,一汽丰田、东风日产、比亚迪、东风悦达起亚等企业的成长也愈来愈快,自主品牌之中比亚迪异军突起,而奇瑞汽车在2008年失去自主品牌的领袖地位,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依次为: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丰田、东风日产、奇瑞、广州本田、北京现代、吉利和长安福特,十家企业共销售327.89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65%。整体来说2008年的中国乘用车市,自主品牌占乘用车总销量的26%,明显低于2007年29%的水平。在经历了2005年至2007年汽车行业连续三年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之后,2008年增长趋势变缓,业界预估2009年汽车销量增长幅度将介于 5-6%之间。 一、中国汽车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一)中国汽车物流市场呈快速增长趋势 1、快速发展的汽车物流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物流市场规模效益扩大(其中物流外包市场规模已达600亿人民币,年增长率为20%以上,世界500强在华投资有 90%的企业选择了物流外包)。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汽车消费迅速膨胀。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汽车产量为世界第四位。据有关专家预测,2010年我国家用轿车的保有量将达到1 466万辆,至2020年达到7200万辆,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为中国汽车物流带来成倍的增长空间,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倾向于物流业务外包,其范围涵盖了整车物流、入厂和售后零部件物流等领域,新车型频频推向市场,厂家的研发周期缩短,零部件物流需求增长快速,巨大的市场吸引着无数的物流企业。 2、国际汽车物流纷纷抢滩中国汽车物流市场 2003年12月10日,欧洲最大的汽车物流服务商,捷富凯在北京与中国大田集团签署合资意向书,组建中国最大的汽车物流企业,2004年5月奔驰在德国的配套物流企业BLG集团来京为奔驰轿车的零部件运输寻找合作伙伴,同年9月10日,国际快递巨头TNT在上海宣

物流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我国物流业当前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与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我国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 2、0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 2、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与技术,实施流程再造与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与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8年的18、3%,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3、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截至200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8、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万公里,港口泊位3、64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个。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4、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与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与政策。物流统计核算与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不过,与国外物流业高度发达相比,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一就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二就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与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三就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四就是地方封锁与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与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五就是物流技术、人才培养与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与集约化程度不高。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物流行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也受到了严重冲击。物流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运输与仓储等收费价格及利润大幅度下跌,一大批中小物流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提供运输、仓储等单一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受到严重冲击。整体来瞧,国际金融危机不但造成物流产业自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09物流16号谢文平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一、关于物流产业的基本认识 (一)物流产业的基本特征 虽然物流活动久已存在,但在现代经济中,物流产业及其所提供的物流服务,与传统的物流活动或者生产、流通部门从事的物流活动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第一,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现代经济中,由于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日趋复杂,各个产业、部门、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和相互依赖程度也愈来愈错综复杂,物流产业是维系这些复杂交换关系的纽带和血管。因此,物流产业是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物流产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当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企业和不同部门时,各种物流要素很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例如,仓储设施的闲置等。随着物流活动从生产和流通领域中分化出来,各种物流要素也逐渐成为市场资源,专业化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各种物流活动的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对各种物流要素进行整体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物流要素的作用,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效率。 第三,物流产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并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当物流活动从生产过程和交易过程中独立出来后,物流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成本因素,而成为一个为生产、交易和消费提供服务的价值增值因素,其中也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潜力。专业化物流企业不仅可以提供货物运输、配送、流通加工等有形服务,而且可以提供物流方案设计、物流信息管理等无形服务,这是商业企业、运输企业、仓储企业等传统流通部门所难以企及的。相对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言,物流服务创造的是产品的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是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创造价值的产业部门,并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主要特征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一)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 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泉”开始有了比较

中国汽车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国汽车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一、中国汽车物流发展现状 (一)中国汽车物流市场增长态势 中国的汽车物流业同其他国家一样,也是随着整个汽车工业的崛起而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市场的汽车消费迅速膨胀,尤其是在某些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经济发达城市和地区,汽车消费更是出现爆发式增长。这种惊人且持续的高速增长带动了中国汽车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巨大的市场吸引着无数物流,无论是随着汽车行业成长起来的物流新锐,还是国内外物流巨头都纷纷登场,欲在中国汽车物流大舞台上进行角逐。 从总体上分析计算物流市场规模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因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物流过程非常复杂,物流活动的不同内容和形式决定了采用不同的方法分析物流规模结果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结果。现代汽车物流发展的过程是从物流成本中心到利润中心发展到服务中心、最终发展成为战略中心的过程模式。从目前我国汽车物流所提供的服务功能看,运输、仓储等传统性业务还占相当大的比重,物流服务的收益85%来自于这些基础性服务、增值服务。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相应的第三方汽车物流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针对我国第三方汽车物流业务来说,主要是①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设备、基础设施、技术、IT人才等)②要在第三方物流通过实施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运作(效率提高、作业流程优化、标准化、稳定性提高、过程透明化、可控化),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可视化,最终实现提高资产运作效率,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第三方汽车物流管理,是我国汽车物流今后3-5年的发展战略方向。我国的物流产值增长率的变化趋势与GDP的增长趋势大体相同,自1995年以来已超过GDP的增长率,预计我国第三方物流业产值仍将持续快速增长。 (二)汽车物流市场主体变化 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新的管理给中国汽车物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随着外部竞争压力的加剧,汽车厂商对物流管理的重视,物流自身内部对现代物流运作的渴望与迫切,这一切的一切均使得目前中国的汽车物流无论从物流运作的规模化、络化还是服务功能和范围、综合实力上都得到了质的提升。随着中国汽车物流市场这块大蛋糕的迅速膨胀,一些传统实力较强的非汽车物流也开始酝酿进入。目前,中国汽车物流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从传统的运输转变来的;

国内物流市场需求调查与分析

国内物流市场需求调查与分析 物流市场总体状况 我国流通体制改革和流通产业发展近年来取得显著成绩,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为37595亿元,同比增长10.1%。商品流通体制改革进展很快,新型流通方式不断涌现。市场体系逐步健全,商业网点达到1000多万个。但我国流通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足9%,商品流通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还较低,商品市场体系缺乏规划和资金投入,流通企业组织化程度低,亟需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 而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指出,中国物流市场总值达1000亿元人民币,而这个数值仅为市场潜力的1/3,换言之,中国物流业,将演变成一个3000亿元的市场。 根据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分析结果,仅从运输看,2001年我国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46304亿吨公里,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24亿吨,其中主要港口的国际集装箱吞吐量达2700万标准箱,近10年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30%。同时,我国的物流存在着巨大的成本空间。据专家分析,我国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约占GDP比重的20%至30%,而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仅在10%左右。我国是目前全球最富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和最大的消费市场,许多跨国公司有意将制造中心或采购中心转移到我国,我国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面向全球生产和经营,中国也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因此,国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快速、机动、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作为支撑。 当前在没有系统的社会物流量统计的情况下,由于货物运输是物流过程中实现位移的中心环节,用货物运输量的变化趋势来衡量社会物流规模的变化趋势是最接近实际的。

我国物流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一、我国物流发展经历的阶段 我国物流的发展历程,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有直接关系,同时和我国的经济体制变革有直接关系。按照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来说,物流社会化服务发展大致会经历下述几个阶段: 1、传统物流服务阶段 这一阶段中,物流服务的社会化是按照不同专业服务分门别类各自单独展开的形式存在的,它是一种最初始的物流社会化服务的供给形式。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期,国家的整个经济运行处于计划管理之下、资源分配和组织供应是按行政区划进行的,物流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指标的落实,物流的经济效益目标被放到了次要位置、物流活动仅限于对商品的储存和运输,整体效益较低。 2、现代物流社会化阶段 这是在传统物流服务阶段的社会分工细化基础上,通过产业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物流社会化服务的形式和阶段。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过渡,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逐步加强,我国的经济运作从产品经济逐步向商品经济过渡,国内商品流通不断扩大,物流业开始受到重视和发展。物流业已逐步打破部门、地区的界限,向社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利用和联合运输等系统应用形式,用系统思想对物流过程进行优化,使物流总费用最低,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所提高。 3、全社会集成物流服务阶段 这是在现代物流社会化未来将要达到的最高阶段,此时那些为各自独立的顾客企业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通过全面集成企业以及全社会的物流服务,努力去实现全社会物流成本最低和效果最佳,从而形成了一种全社会集成的物流服务形式和阶段。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经济建设开始进入到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消费需求个性化趋势的加强,竞争机制的建立,我国的工商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不断提供新的物流服务,出现了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物流企业,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的物流企业也有了发展。物流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开展物流活动,物流更多地和信息技术结合使用,物流的范围和领域也不断扩大,社会效益高。 ■二、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我国许多物流企业本身规模偏小,盲目追求多角化经营,服务质量不高。物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发展物流的重要性,因此企业应树立现代物流管理思想,重视供应链管理,增强自身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 1、各地政府和企业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 近年我国部分省市政府认识到物流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和工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性,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战略性问题来抓,上海市为了使地区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发展,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经济腾飞的重要措施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优化企业物流管理,改变传统物流模式,创造物流服务产业化的社会基础条件。同时培育物流企业,逐步满足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这些举措已取得了明显收益,并涌现出了一批企业物流管理先进典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改善投资环境,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的建设,工商企业开始重视物流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收效。 2、物流企业发展速度加快 随着我国社会物流需求的增加,以及对物流认识的深化,企业积极扩展经营范围,延伸物流服务项目。逐渐向多功能的现代物流方向发展。很多企业在经历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剧痛后,重新定位,努力转变经营机制,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提高服务,对客户提供不同的系列化物流服务。近年来国际上一些著名物流企业普遍看好我国物流市场,在我国许多地方开始建立物流网络及物流联盟,他们运用国际成功的物流服务经验,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综合物流服务。

中国物流行业研究报告

金地毯中国物流行业研究报告 一、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物流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2001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是指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包装、、、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评价物流体系有五个主要因素,它们是品质、数量、时间、地点和价格。品质是指物流过程中,物料的品质保持不变。数量是指符合经济性的数量要求和运输活动中往返运输载重尽可能满载等。时间是指以合理费用及时送达为原则做到的快速。地点是指选择合理的集运地及仓库,避免两次无效运输及多次转运。价格是指保证质量及满足时间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物流费用。2009年2月25日,物流行业成为国务院常委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的第十个产业。 物流行业是指物流资源的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 产业,物流资源有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其中运输又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这些资源产业化就形成了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等。这些资源分散在多个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流通业等。把产业化的物流资源加以整合,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物流服务业。这是一种复合型产业,也可以叫聚合型产业,因为所有产业的

物流资源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通过优化整合,可以起到1+1>2的功效。 目前,我国物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06-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年复合增速17%。但物流效率不高,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17.8%,两倍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当下,国内物流行业内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竞争主体资方背景呈现四足鼎立的格局,这四类企业各有特点和市场定位,其规模、服务内容及关注的行业存在较大差别。 中国物流市场产业集中度低,物流市场具有“多、小、少、弱、散、慢、乱”等特征。截至2011年11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估的A级物流企业共1506家,但代表我国物流业发展最高水平的5A 级物流企业仅98家。物流行业企业数量多,规模都很小,入行门槛低。未来随着物流企业整合步伐加快,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物流业整体处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期,多数企业只能提供传统的基础物流业务,竞争更多地体现为低端物流服务的价格竞争。长远来看,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连续出台、制造与商贸企业物流外包程度的不断扩大、物流企业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物流行业将长期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金地毯研究团队认为,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强化资源整合和物流全过程优化是现代物流的最本质特征。预计“十二五”期间物流行业整体增速可以达到20%以上,但基础物流

中国整车物流行业现状

中国整车物流行业现状 中国整车物流行业起萌于20世纪90年代,是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逐步发展而发展的,并密切跟随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浅到专业、从被动仿效到主动创新的逐步发展提升。回首国内汽车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当前的整车物流行业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现象一:公路企业未来形成规模、协同效应,具有“资源利用率低,运输成本高,运力资源浪费,竞争力薄弱”等特点 汽车物流行业的进入门槛不高,造成目前行业群体数量多,单个企业控制车辆规模少,行业目前拥有10000多辆车,从业企业达400-500家。大多数企业依靠当地的发出资源,不能构成规模和回流网络,单车重载率很低,或者极低的回流配载价格造成企业效益水平差。 效益和规模的原因,使得大多数企业没有能力提升管理技术,保障服务质量。 整个行业服务水准不高,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约束机制,造成同等价格条件下的服务内涵、品质判断参差不齐,导致服务品质参差不齐,商品车交付及时率,商品车质损率,架子车的事故率等诸项指标均不尽人意。 忽高忽低的汽车市场需求变化,主机厂受成本压力、外国汽车厂竞争压力,WTO关税调整等政策因素影响,必然导致其压力向汽车产业链其他环节的释放。主机的成本核算需求已经把物流运输企业的车辆利用率超前定位在70-80%之间,严重挤压了整车物流商的效益空间。 持续增长的油价成本和不规范的途中罚款更加重了企业负担。 国家标准的限制导致了区域间的政策尺度掌握差异。超长、超限车型在这里不能上牌,在那里就可以通,怎么也解决不了竞争的对等、基础统一。

大多情况下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局面,围绕一个主机厂,以当地运输为主体形成了一批运输企业,他们的规模、管理能力、地域的群体利益制约了外地企业参与竞争,特别在月初、月末的不均衡销售发运情况下,更加无法旗帜鲜明的提出强化管理、改善品质的合理管理需求。 公路公司为了生存不得不卷入无序、恶性竞争。恶性竞争导致了行业价格体系的破坏和局部供需的不平衡。汽车物流运输过程中,各企业为寻求回流效益、不惜牺牲自身利益,破坏了行业价格体系。这种恶性竞争还造成了局部运力供给大于运量需求的假象,一方面是潜力巨大的市场和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却是价格的不断压低和利润的不断侵蚀,这种效益剪刀差的矛盾日趋突出。 现象二:铁路、水路由于诸多因素,制约了品质改善 水运: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一部分高速公路的规划与长江、沿海的水运线路平行,另外水运项目的分段收费价格倒挂,特别是:两端短驳成本高,码头费高,扭曲了水运的成本优势,此外,航线设计、船驳运力不足等问题,也制约了汽车物流船运的发展。 铁路:操作人员需要具备两大行业的复合性知识,目前的铁路人员参与汽车项目的运作能力弱。多年的垄断经济,认识不到位;管理粗放,不够精细。区域分拨的能力不足,末端客户的服务意识、短驳船能力不足。有的地区需要地跑送货,客户无法接受。铁路到发两端受铁路运转体制限制,不能快速反应,运行时间相对公路要长;运行时间不稳定,季节性冲击大。多次倒运、存在更多的质损风险。 现象三:整车物流市场秩序及信誉制度有待完善 中国现代整车物流发展了十年。回顾十年,看看我们的商业道德、市场秩序

中国物流业的现状及发展

中国物流业的现状及发展 2010-05-27 来源:物流论文网作者: 标签: 分析中国物流业的现状中国物流业的发展 摘要:中国物流业暂时离国际化水准还有很大差距。现代物流要求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厂、批发商、零售商、物流公司和最终用户形成网络,而中国目前的物流系统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然而,落后就意味着需求,也意味着利润和机遇。 发展中国的物流,需要超凡的想象力。这是因为:一是其目前物流发展水平的落后,令人难以想象;二是其管理物流水平的落后,令人难以置信――其观念,其法规,其体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是落后得太远了。 但是,更难想象的是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潜力。这一大片待垦的处女地,令投资者怎样想象都不过分。并且,后改革者,进步更快,中国物流管理体系的改革在“十五”规划和“入世”的推动下,会迅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物流业和与之相关的产业,将是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的又一增长点。 一、加入wto给中国物流业带来的冲击和机遇 1、中国物流业当前的一些特点 (1)发展很快,基础设施并不完全落后 过去20年中,服务业在中国发展很快。其发展速度超过了工农业,服务业比重20年中增长了10多个百分点。中国物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迅猛增长,交通设施及工具、仓储设施、商业网点、配送体系和信息技术、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均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东部地区及东南沿海的物流“硬件”在许多方面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例如我国一些港口设备、交通设施、仓储设备、商业自动化设备的配置,由国家、地方和企业斥巨资建设得十分高档。有些装备的先进性超过了发达国家相应的设施。 但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对物流业的投入仍属不足。今后首先要解决的是投资效益的准确计算、东西部协调发展和现有设备的充分利用问题。 (2)物流一体化程度不够,行政分割、行业垄断 主要表现在物流交易系统分内贸外贸,运输行业分属数个部、委、局机关,流通受地方保护主义限制,各行业、各地区用尽一切办法进行物流垄断和不正当竞争。重复布点、重复投资带来的浪费严重,而市场垄断又带来物流服务严重的低质量和低效益。 (3)国有化程度过高,政企不分,官商不分 外贸、民航、铁路、包装、通信等部门高度国有化,使得这些部门政企不分,官商作风严重。我国出现的经济犯罪也大多在物流领域发生,更使物流消费者失去对服务供应者的信任。 (4)物流观念淡溥,许多决策人士不懂现代物流

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物流活动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生产共生共长, 源远流长。可以说, 永不停息的物流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保障, 是经济社会的动脉系统, 是社会生产过程连续进行的前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但物流学是却是一个新兴学科,因为它只有60多年的历史。物流学的产生和发展, 使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认识到了除资源和人力之外可以到来利润的第三个源泉,称为第三利润源。 一、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 近些年, 中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 国务院更是在 2009年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 并把物流业列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由此,物流业也称为了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如今,物流这个朝阳的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呢? 物流一词还未出世之前, 中国的物流活动是一直存在的, 只是没有物流的概念, 更没有系统管理物流活动的思想和机制, 各要素都是以单个活动分别进行的。新中国成立以后,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计划体制。由国家来组织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多数产品的生产, 特别关注的是增加产品的数量,以保证人民的基本需求。 20世纪 70年代末,流通企业开始组建储运公司,从商品经营机构分离出来。这个时期我们称为储运时代。 此后,一直到 1979年我国才开始使用物流一词。 1979年 6月,我国物资工作者代表团赴日本参加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 回国后在考察报告中第一次引用和使用物流这一述语, 并介绍了日本物流的发展情况。中国也开始对物流进行理论研究, 而且是以探讨生产资料流通领域活动为主, 对其他领域的物流涉及却很少。这段摸着

石头过河的时期, 对以后的中国物流的崛起打下了基础。到 1989年 4月,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在北京召开,物流一词的使用在中国日益普遍。 90年代中期,现代物流才在中国真正的崛起。 1994年广州宝供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本土第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诞生, 拉开了现代物流组织的序幕。另外, 香港和记黄埔开始投资建设和经营珠三角地区的港口。与此同时, 一些政府开始制定本地物流规划, 出台发展物流的政策措施,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并鼓励企业整合物流资源、引进和开发物流技术等。 2001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可以说是中国物流业历史发展的一次飞跃。它的成立表明中国物流作为一个行业登上了历史舞台, 而物流行业是由物流企业组成的, 是物流企业的联合体, 物流企业的出现使中国企业大家族增加了新的成员, 改变了中国企业格局。并在这年,中国加入 WTO ,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大量的外资开始进驻中国市场,而外资进入对中国物流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麦肯锡、埃森哲、科尔尼、摩根士丹利等等,他们进入中国,对中国的物流市场、物流现状进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客观的、科学的研究数据和分析。联邦快递、联合包裹、美国总统轮船公司等等进入中国。 这些都为中国的物流发展引进的大量先进的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 帮助我们引进了资金和人才。 2006年的“十一五”规划,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现代物流业写进我们的五年计划,专门有一节叫“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这么一段文字明确了中国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在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总理把物流作为生产性服务业放到第一位。而 2009年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更是把促进物流业发展纳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 ,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为物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政府各类“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

中国物流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中国物流现状分析及改进的研究 【摘要】物流业作为新兴的服务性行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但我国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问题:专业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程度不高;物流产业设备陈旧落后;服务水平低,对物流成本与国民生产总值的认识不足;缺乏完善而有效的行业协调机制。物流产业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增长方式仍然处于粗放式经营的层面等。同时,由于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正在发生实质性的融合,国内物流产业越来越朝着集约化与协同化、信息化、服务优质化、绿色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因此,完善发展现代物流的宏观环境,设计好物流业的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上述对我国物流业的分析,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首先,对我国物流业的管理现状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找出我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提出发展我国物流业和改变我国物流管理现状的途径,评价了发展物流业的途径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发展我国物流业的改进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缩小与国外的差距,促使物流业有一个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关键词:中国物流;现状分析;改进策略;

China's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logistics Abstract As a new logistics industry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of the artery and fundamental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degree become a national modernization degree and the important sign of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But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is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 professional, networked and socialization is not high, Logistics industry equipment behind The Times; The service level of the logistics cost low, with GDP, inadequate understanding; The lack of perfect and effective industry coordination mechanism. Logistics industry market mechanism is not sound, the lack of efficient modern logistics system; Growth mode is still in the vulgar management level, etc.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the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and domestic logistics is undergoing substantial fusion, the domestic logistics industry more and more intensive cooperation and turn toward, information, service superior electron particle materialization, greening and the tren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complet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macro environment, the design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l of good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ly, to our country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logistics development, and find out the problems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Secondly,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and change our logistics management situation of the way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and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way; Finally,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developing China logistics strategies.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narrowed the gap with foreign, prompting the logistics industry have a wider development prospects ,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Key words:China logistics;Logistic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Improvement strategi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