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阅读与写作桥梁
架起读与写的桥梁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架起读与写的桥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些名言警句无不证明读与写的紧密关系。
可是,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只注重写作知识的传授,学生仅关注写作技巧的理解,结果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是教师只给学生讲了“烹饪技术”,而未解决“下锅米面”的问题,即颠倒了“写什么”与“怎么写”的本末关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可见写作知识存活于作品之中,从阅读中悟出的写作知识对学生的写作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指导作用;在写作中运用了写作知识才是学生真正的鲜活的知识。
然而不少学生在写作时不能自觉的把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促使学生建立课文学习与作文训练的联系,指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写作知识、写作手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架起读与写的桥梁,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不无裨益。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如下几种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方式。
一、模仿阅读材料学写作“模仿是创作的开始。
”朱熹认为:“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
这两句名言点明了学生入门的途径——模仿范文佳作。
学会写作如学写字、绘画需要临摹一样,目的就是为了学会写。
笔者在阅读教学中精选材料,或朗朗上口,或表达精炼,或描写细腻,或思路清晰,或构思精巧的材料,引导学生把握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揣摩文章思路,咀嚼精彩语言,从而借鉴表达方法,做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1.语言句式处模仿一位语文界的前辈说过:语文的学习说白了,其实就是对课文规范语言的吸纳后的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所以在遇到好文章中精彩的语言,典型的句子、片断,我们不应错失对它的学习和模仿的机会,而应安排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比如我在指导学生阅读叶老的《荷花》一文时,就提取了这样一句话:“这么多的白荷花,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看着看着,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那里……”引领学生仿写:“我看着(),看着看着,我仿佛()。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阅读与写作的桥梁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阅读与写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教师就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学生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让学生对写作变得轻松、流畅、自如。
关键词:习惯,基本功,桥梁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知道,在语文的阅读课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几个要求。
首先,语文的阅读课强调学生要学会有表情的朗读课文。
要求对文章中的情境、意境、人物角色、喜、怒、哀、乐等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同时,语文的阅读课要求对一篇文章能够筛选出精彩的段落进行精读,并从中汲取文中的精华所在,对其余段落进行略读。
其次,语文的阅读课要求学生要做到"四到",即在阅读过程中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
作为"四到"是架起阅读与写作这座桥梁的基础,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搞好了,桥梁才稳固。
所谓"手到"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要边读边想,边做标记边写批注。
无论是《桂林山水》中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让人陶醉的美景,还是《海上日出》那朝阳升起的壮丽美景以及《火烧云》那富于变化的动态美景,都会在学生心里产生不小的震动。
其实,学生本来是喜欢读课文的,但很多时候是教师的教法欠缺而无意间便剥夺了学生读的权利,整堂课变成了教师滔滔不绝的演讲。
对此,教师应该让学生立足文本,感受语言的美,学生多阅读会让学生获得更多读书的乐趣,获得更多美的感受,更能颤动那一颗颗幼小的心灵。
但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让学生融入文中感情,让学生自然地把语文跟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就会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语言的表达更为明朗,从而受到语言美的感染而使学生更加喜爱语文。
当然让学生读也不是无目的的读,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要让学生掌握读的方法,掌握好不同语言环境下各种不同词语的魅力。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桥梁的路径研究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桥梁的路径研究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阅读与写作;桥梁路径前言:教师通过学生写作内容、遣词造句、写作手法、文章架构设计等便可以看出学生是否喜欢阅读,阅读是否用心,是否阅读量符合教育部提出的标准。
实际上很多学生虽有大量阅读经历,但写作能力并不强,这是源于教师在语文教学当中没有很好地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换言之,架设阅读和写作桥梁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以下专门论述了架设二者间桥梁的途径:1.于阅读当中摘录丰富词汇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含有很多优美的词汇,而词汇是写作的基本元素。
在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引领学生去摘录优美词汇,会不断提升学生遣词造句能力。
例如在《草原》当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带飘舞”“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都让人有景物、场景就在眼前之感,让学生记录下来,能够在之后的写作中巧妙融入。
当然,在摘录当中若是再激励学生用每一个词写一段话就更好了,直接锻炼了学生的用词能力。
2.在阅读中品味重点段落在阅读重点段落时,教师就要提前给出问题,“这一段文眼在哪里,重点句在哪里?你能否用其他句子来代替?”这些问题实际上将阅读和写作关联起来,锻炼了学生段落分析能力同时,将创作的权利交在了学生手中,让学生去尝试写作。
《丁香结》当中关键词例如“丁香结”便是文眼,由它展开了全文,也由它从花之“结”到了人生“结”。
这里的“结”便有了一语双关的妙用。
可以问问学生用“扣”代替“结”可不可以?再说“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结是解不完的……”这一重点段落,其从丁香结向“人生结”过渡升华,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去理解作者的情感,并从中获得感悟。
鼓励学生将感悟写下来。
而这里的写自然是为了未来写作夯实基础[1]。
3.激励学生去提炼中心思想写作必须要提前想好主题,并且需要拟好文章脉络。
在阅读教学当中教师传统教学当中的主题分析、中心思想提炼正是培养学生文思的最好途径。
问题是以往的教学当中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去自我分析主题以及中心思想的机会,都是“投喂式”教育,忽略了学生自我“咀嚼”。
“读写结合,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课题小结
“读写结合,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课题小结“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
”“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崔峦同志也说:“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
”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本学期在学校《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与策略研究》的大课题下,我确定将《读写结合,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作为自己研究的子课题研究,现将自己的一点做法和收获总结如下:一、了解本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为了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全面了解本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以及家长支持态度,我先对本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形式采用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归纳,了解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
二、合理的制定计划,保证工作顺利展开学期初,我根据学校课题方案,先进行了阅读情况调查报告,制定了自己的课题方案,以及班级的读书计划,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三、重视理论的学习我高度重视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以期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使课题研究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展开。
我经常通过上网或读书学习读写结合的有关理论,并且像每位教师虚心请教,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
四、加强课堂教学实践1.还结合了学校的读书节活动,成立了班级图书角,图书主要来源于学生捐献以及我从图书室中借阅,并建立了图书借阅制度,鼓励学生每天阅读课外书,并通过写读书笔记、制作手抄报、读书推荐卡、制作书签等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
2.结合学校的阅读活动像推荐学生阅读适合自己的读物,,包括必读书目《西游记》、《感动学生的100个故事》、《今天我是升旗手》、《童年》(高尔基),选读书目《草房子》、《淘气马小跳》等,以及经典阅读诗词、三字经等。
过引导学生阅读,达到积累典范语言的目的,通过阅读使学生在丰富语言词汇的同时,感悟深刻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感,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浅谈如何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浅谈如何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
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 张屏屏
摘 要: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需 要落实好素质教育的相关工作。素质教育理念下, 不仅鼓励学生多阅读书籍,尤其是课外书籍,而且 还要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形势的变化,通过这种 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在小学语 文教学过程中,阅读写作学习一直是教育教学工 作开展的重点,本篇文章就教师在小学二年级语 文教学中架设阅读和写作桥梁的方法进行阐述, 为解决阅读和写作中的困难问题提供有效帮助。
三、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写作的素材在于学生日常的积累,学生在学 习和阅读文章时,需要把阅读内容看清楚,要经 常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使阅读文章的内容更加 鲜明。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需要围绕自己设 定的问题进行文章内容描写,这样写出的文章才 不容易偏题。在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 成多个小组,进行文章阅读时,组内同学相互学 习,分段落分角色的将文章朗读完成,组内成员 相互聆听,相互分析成员阅读过程中的不足之 处,学生也要抱着谦虚的心态,及时改正自身错 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可以 不断增强,达到互帮互助共同促进的效果,在进 行写作训练时也可以想到组内成员给出的建议, 使写作更加顺畅。 四、工作课外读物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小学阶 段加强学生对课外书的阅读和学习,可以使学生 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在阅读文章书籍时,学生 可以与故事内容融合在一起,拓宽自己的知识 面,让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上一层。比如在学 习《找春天》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多收集一些 关于春天的课外资料,在课外读物中发现春天的 不同之处,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讨,把自己阅 读过关于春天的材料讲述出来,在讲述的过程中 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心中认为春天的样子表述出 来,由此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使学生 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和特点。课外阅读材料描写的 内容多种多样,学生可以从课外资料中学习到地 方习俗、乡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学生在阅读课外 读物时,可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在日常生活 中更能发现事物的细节和特点,为自己写作提供 源源不断的素材。在阅读文章时,教师还要引导 学生养成记录好词好句的习惯,提醒学生将自己 喜欢的话语记录下来,便于时常翻阅观看,形成 自己独特的语言,加入到自己的写作内容中。文 章中出现这样的话语,可以提高作品的水平,更 吸引读者的眼球。 五、总结 阅读和写作两者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充足的阅读量,将会给小学生的写作积累丰富的 素材,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所以,在学会写 作之前,同学们必须要培养阅读的兴趣。只有学 生阅读的文章足够多,才能使作文水平不断提 高,教师需要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写作时有内容 可写。作文中还要具备更多的感情色彩,使描述 对象更加生动形象,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建立 起阅读和写作之间的桥梁,在阅读过程中为写作 打下基础,使学生写作能力不断加强,语文整体 素养得到提升。
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架
起
阅 读
与
写
作
的
桥
梁
陈 谊
( 江苏 省 盱 眙 中 学 , 江苏 盱眙 2 1 1 7 0 0 )
《 语 文课 程 标 准 》 说: “ 阅读是收集信息 、 认识世界 、 发 展 思 维、 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 写 作 是 运 用 语 言 文 字 进 行 表 达 和交 流的重要 方式 , 是认识世 界 、 认 识 自我 , 进 行 创 造 性 表 述 的过 程 。 ” 这 句 话 说 明 了 阅读 与 写 作 是 既 相 对 独 立 又 密 切 联 系 的关 系 。 杜甫有诗云 : “ 读书破万卷 , 下笔如有神 。 ” 鲁 迅 先 生 直 白地 说 : “ 文章 应 该 怎样 做 , 我说不 出来 , 因 为 自己 作 的 文 章 是 由 于 多看 和练 习 . 此外并无心得 和方法的 。” 都 表 明 阅 读 与 写 作的关 系 : 多读书有助于写作 。 学 生 阅 读 与 写作 的 现 状
3 . 学 生 的 阅 读 心 态 与教 师 阅读 教 学 的现 状
其 实 学 生 知 道 ,阅 读 是 提 升 写 作 水平 的 必 经 之 路 和 重 要 手段 。但 因 为 缺乏 科 学 系 统 的指 导 , 加 上 学 习压 力过 重 . 所 以 他 们 在 阅读 课 外 书 籍 时 . 并非 以一种神圣的态度来对 待 . 只 是 简单 地 追 求 书 中 曲 折 引 人 的 情 节 ,把 课 外 阅 读 当 做 繁 重 学 习 生 活 的一 种 调 剂 语文教师在进行 阅读教学时 . 常常就文本谈文本 , 就 阅 读 教 阅读 , 根 本谈不上 在引导学 生学习文本 的 同时 , 以读促写 , 读 中有写 , 以读带写 , 在 读 写 的 巧 妙 结 合 中进 行 阅读 教 学 , 导 致 割 裂 了 阅读 教 学 和写 作 教 学 的关 系 。 读, 成了低效率的读 ; 写, 成 了盲 目的 写 ; 读 与 写 隔 了 一 条 楚 河 汉 界 。无 怪 乎 很 多 学 生 和 家 长 都 疑 惑 : 读了那么多 书 . 怎 么 还 写 不 出好 文 章 呢? 读 的 内 容写 时用 不 上 。 针 对 这 种 读 写 状 况, 我认为 , 中学 语 文 教 师 应 该 冷 静 思 考 。 寻 求 方 法 让 学 生 有 效阅读 , 让 阅读 真 正成 为 写 作 的 源 头 活水 。 二、 教师 为 学 生 架 设读 与 写 的桥 梁 1 . 给 学 生 列 出推 荐 书 目 . 并 教 给 学 生 阅读 的 方 法 。 为 避 免 学 生 购 买 和 阅 读 的 盲 目性 、 随 意性 、 庸俗化 , 教 师 应 该 给学 生 开 出 推 荐 阅 读 书 目, 范围应该涵盖文 、 史、 哲。 特 别 是文学类 , 应 涉 及 古 今 中外 、 诗词 歌 赋 、 散文小说 。 建 议 学 生 根 据 自己 的爱 好 与写 作 弱 点 , 在 书 目 中选 择 适 合 的书 籍 。 如爱 写 议论性 文章 , 但观点却 不够深刻 的学生 , 可 以 读 读 周 国平 : 论 证不够深入的学生 , 可 以读 读 鲁 迅 。 要求学生每读一篇文章 , 都要思考 以下问题 : 这 篇 文 章 的
课文作文——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成都铁中 卢雪花
5、 移植课文的字句 课文多为名家名作,或朴实大方,或 凝炼准确,或委婉隽永,或辞妍情真,或 自然清新,字字珠玑,语言技巧都很高。 对于名篇名句我要求学生一要咀嚼,品尝, 领悟其中的味儿,培养语感;二要广收博 采,不断积累丰富词汇、辞格,掌握各种 句式的特性,不拘一格,广开“语”路; 三要注意学以致用,尽快将阅读中获得的 养分转化为表达能力。
我坚持师生平等,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 则”,用心把课文中的名言佳句移植于课堂 教学语言之中,凭美的教学语言创设美的意 境,让学生时时熏陶感染于语言的特有魅力 之中,以此强化他们在自己的言谈和写作中 对美的语言的自觉追求和把握能力。 另外,从课文里学过渡照应、学选材组 材、学修改润色等,读写效果也不错。总之, 从课文里学作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双 管齐下,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 方法。
4、细节出彩 好的细节描写,逼真、生动、鲜明、具 体、精妙,常常是一篇文章的闪光点, 也是文章借以显示人物性格、表达主题 的一种技巧。人们读过课文之后总忘不 了那些“少少许胜多多许”(郑板桥语) 的精雕细刻。在讲课当中,碰上这些对 学生的写作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精彩片断, 我就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它的表达 效果,“沉浸浓郁,含英咀华”(韩愈 语)。
(二)、美文美读,激发情感。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 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 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 分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书籍也是一种 学校。”又说:“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 应当是读书。”当代名家名作是现代文 的典范,学习优秀范文是学习写作的必 由之路,让他们从别人的作品里得到感 动,与作者的感情共鸣,然后产生写作 的欲望。
三、总结 “课文作文”作为一种新型的写作教学 方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学生写作中 “三无”—— 无话可说、无文可言、 无意可表的难题,拓展了作文教学的领 域。随着时间的推移,“课文作文”必 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只要教师树立科 学的语文作文教学观,积极提升自己的 教学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 材,巧设问题,精心引导,就一定能使 “课文作文”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源泉, 逐步开拓作文教学的成功之路。
读写结合,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读写结合,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阅读与写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整体,二者之间相辅相成。
叶圣陶先生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的论断更是得到语文界的公认。
阅读为写作做出典范和创作的模本,有助于积淀语言材料,开阔写作视野,拓宽写作的手法;写作也成为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升华的结果,也是学习并使用技能、模仿并创新的试验田。
积极主动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抓好基础段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写作的需要,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
本人就尝试扩大初中学生课外阅读量,让学生从“读”中获取写作的灵感和技能,让读与写紧密结合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打破常规阅读途径的枷锁,指导学生形成个性化阅读方法开展多样化活动,培养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下面,介绍几种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的方法以作探讨:1.“好书大家读,美文共欣赏”的推介活动作家介绍、作品背景、作品内容、名家点评、精彩语段摘评、我之所见、总结报告。
学生还可以根据情况增设栏目,学生每两周完成一个栏目的内容。
这样的阅读活动不仅教会学生精读的方法,提高了阅读行为的层次,还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继续扩大阅读范围,使学生的阅读行为向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发展。
2.开展“设计读书剪报,记录我的体会”主题活动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要进行必要的训练与整理,这正如胃肠消化一样,把学到的东西经过揣摩、比较和思考一系列手脚并用的练习(历练)起到内化作用,把所学的知识经过融化,沉淀在自己知与行的图式中,从而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与行为习惯。
”因此,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随笔或笔记式的深度开发与训练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为了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发起的课外阅读兴趣,本学期我们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开展“故事会”“朗读比赛”“成语接龙”“古诗朗诵”等活动。
利用每天早读课形成固定的每日活动内容,如“新闻速报”“早间30分”等,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事怪事、民情风俗、自然风光、历史故事等讲出来,从主要内容、写作特点、读后感受等方面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书,让学生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中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以小练笔架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
阅读教学692016·2以小练笔架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陆德凤阅读和写作的桥梁是课堂练笔,适当的课堂练笔,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同时可以使学生对文本加深理解。
一、练在情深意浓处,积淀情感在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通过感人的故事抒发真情,让学生体会文本的情感之美,陶冶学生的情感,升华学生的思想。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情深意浓之处练笔,鼓励学生通过文字抒发内心感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黄鹤楼送别》这首诗语言质朴简单,但却蕴含了深厚的感情。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指导学生深入文本解读,深刻理解诗中渗透的情感。
然后在充分解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练笔。
教师这样引导:“教师鼓励学生拿起笔来写一写诗人站在江边时,内心深处都在想什么?他又想对孟浩然表达什么呢?”然后首先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起讨论,最后形成文字,讨论交流。
这样的课堂练笔就是情感激荡的过程,在情感的宣泄中,整个语文课堂也变得灵动起来,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与之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这些共鸣也许就是一时的灵感闪现,因此在练笔时要做到敏锐及时,因为是有感而发,所以在进行练笔时,就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
二、练在想象补白处,拓展思维中国国画讲究留白,文学作品也是这样。
文本中的留白,可以给学生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飞翔。
语文教师应该抓住文本中的留白,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展开想象的翅膀,挖掘文本中的训练切入点进行课堂练笔,这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在教学《嫦娥奔月》时,教师首先播放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让学生体会文本的情感,将学生吸引到文本学习中去。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分解读文本,然后指导学生练笔:“请同学们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当时的具体情景,写一写关于嫦娥和逢蒙之间的对话,至少写出三组这样的对话。
“天堑”变通途——在阅读和写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学 完李 白 的 《 道 难 》 有 的学 生 竟 然 即 兴 发 蜀 , 挥 :作文 之 难 , 于上 青 天 …… ” “ 难 看来 写 作 文 是 初 中生 非 常头疼 的事 情 , 已是不 争 的事 实 。
古人 说 : 劳 于读 书 , 于作 文 。” “ 逸 叶圣 陶 老 先
来 自课 本 , 是来 自课 外 阅读 , 是来 自 自身 生活 二 三
教师在 教学 活动 中要 处处 体现 阅读教 学为 作 文练 笔 服务 的宗 旨, 阅读教 学 中 , 在 将课 文 的典 型结 构 、 功 的写 法 、 美 的语 言 、 富 的 内蕴 、 成 优 丰 精 彩 的片段 赏 析进 行 拓 展式 的知识 牵 移 ,从 而 达到 指导 学生 练笔 、 高 学生 写作 能力 的 目的 。那 么怎 提 样 才 能将 阅读 教 学 与作 文 练 笔 有 机 结 合 起 来 , 以 达到相 互促 进 、 同步 发展 呢?
泰 山记 》 ……鼓 励 学生 多 疑 、 问 , 善 比较 其 异 同 , 领 悟其 内涵 。
二、 腋成裘 , 集 习作 灵感 突现
“ 巧妇 难 为 无 米 之 炊 ” 自古 便 有 “ 积 跬 步 , , 不 无 以 至 千里 ; 积 小 流 , 以 成 江海 ” 不 无 的警 言 在 告 诫 我们 。学 生在 写 作 过程 中最无 奈 的是词 语 的匮 乏 , 以把 文 章 写 得 生 动 形 象 , 样 解 决 这 一 问 难 怎 题 呢 ?笔 者在 教 学 实践 中采 取每 天 要 求学 生 做 到 “ 个一 ” 两 的办 法 , 每 天 通 过 阅读 先 了解 “ 个 即 一 词” 的意思 , 然后 用 这个 词造 “ 一个 句 子 ” 。一 个 学 期 下来 , 生 的 “ 学 词语 集 锦 ” 栏 中就 已收 入 了几 一 百 个 词 语 。 日益 增 多 的词 汇 量 使 学 生 尝 到 了 甜 头 , 天 的“ 个 一 ” 成 了他 们 乐 此 不 疲 的 好 习 每 两 也
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摘要:在小学阶段,阅读和写作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运用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与写作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只有两者齐头并进、互相配合补充,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而六年级作为小学生为初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阶段,因此培养并提高小学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本文就将针对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希望对提高六年级语文的教学质量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阅读与写作、桥梁架设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科目之一,尤其是六年级学生的阅读量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增加,在灵活运用文字方面也有了很大提高,但学生在深层次的阅读和写作方面仍然还有很多欠缺。
语文教师要重视六年级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详细有效的讲解和交替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取得更大进步。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小学阶段,有很多学生会出现其中一科成绩优秀,其他科目成绩平平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很多时候只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写作也是改善这一现象的关键。
比如语文教师在教授《各具特色的民居》这一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联想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风景物产等,读完之后鼓励学生给班级其他同学介绍自己家乡民居的特色,引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紧接着就是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深入理解学习的内容,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同身受,打破不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的窘境,接下来让学生自由讨论思考“怎么写”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的问题,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
谈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谈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始强调素质教育,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其中,阅读与写作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
因此,教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阅读与写作引言: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学生增大了阅读量,有着丰富的文学底蕴,才会在写作时使自己的作文内容充实,立意深刻。
同时,学生练习写作可以提升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阅读。
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给予这二者同样的重视。
本文将对如何架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激发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在大部分六年级小学生眼中,作文通常是语文学习中的难点,它综合考察了学生的语文水平,所以如果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就会在写作时遇到困难。
由于这种情况,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当教师将写作与阅读联系在一起时,就会引起学生对这二者的反感。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兴趣中学习,使得阅读与写作教学起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用认真严谨的心态对待他人与自己的文章。
例如在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中,教材选择的内容都是鲁迅的文章或者是与鲁迅有关的传记,如《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
但对于六年级小学生来说,鲁迅的文章有些许深奥,学生可能并不会真正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中心思想,就会造成学生不愿读、不认真读的状况。
教师在讲解这一单元时就要由浅入深地进行渗透,而不是强迫学生必须理解或者是必须要写出感想。
比如学习《少年闰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闰土的“新奇”活动,再理解“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意思和在文中的含义。
有了对前文的理解,学生自然会分析出这句话的深意。
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文章,并且视情况写阅读感想,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即可。
架起阅读教学与习作之间的桥梁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架起阅读教学与习作之间的桥梁-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每到习作课,总会听到很多老师在抱怨:学生不会写作文,作文课太难教了!真的是学生不会写作文?习作课太难教吗?笔者认为未然,不是学生不会写作文,而是语文教师错把教语文当成教课文,把书教死了。
纵观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的语文老师都习惯将作文教学孤立地放到作文课上,而忽略了学生最宝贵的习作资源::语文教材的文本资源,导致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两相分离,既浪费了有利的作文教学资源,又不能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提高。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
说白了,语文教学的目的,无非就是让学生学会积累、表达和运用。
因此,要把习作教学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当中,在阅读教学与写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语文教学才会取得好的效果,学生的习作水平也才能得到提高。
那么如何架桥?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加以努力:一、在阅读课中积累习作语言课文是学生学习、获取习作语言的最好的资源,如果把作文教学比作一棵树,那么这棵树必须扎根于阅读教学这块肥沃的土壤,才能枝繁叶茂。
试想,从习作最小单位::字词起,哪一样不是在阅读中学会的?至于如何造句、写段、谋篇等有关作文的基本知识,也只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结合生动的语言文字来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最终才定下来的,这些课文不但文质兼美,而且富有很强的人文色彩,无疑是学生积累语言习作的主要来源。
因此,教师要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品赏词句,遣词造句,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运用能力,如三年级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一文,大量使用四字词语是本文的一大亮点::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物美价廉、一应俱全、举世闻名、夜幕降临、奔流不息、璀璨无比、光彩夺目等等,明确本文的内容价值取向后,我把训练学生运用积累本文词语作文主要教学目标,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语境理解词语后,接下来是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迁移运用词语的环节了,我是这样设计的,先给学生幻灯片播放乐东县的旅游风景、夜景、文化广场、商场等图片。
如何架设阅读与写作的联通桥
阅读 的指导 ,以提高学生 的写 作能力 。在这方 面 ,笔者 的
做 法 主 要 有 四 :即 “ 一 说 一 写 一 评 ” 。① 适 当介 绍 一 些 读
课 外名著给学 生 ,引导他们 去读 ,并要求 读后作些摘 录。 ②让学 生读后再 组织他们说说 某些作 品中精 彩 、感人 的情 节或 片断 。③让 学生把 自己感 受最深 的一 点写 出来 ,如 写 读后 感 、读 书笔 记之类 。④ 在课堂上 ,教 师要摘其优 劣简
谈 到 读 ,许 多 人 往 往 都 只 注 重 课 内 阅读 ,而 要 全 面
提 高 学 生 的 写 作 能 力 ,课 外 阅 读 也 是 相 当 重 要 的 。 且 不 说
许多名人 回顾 自己青少 年时的收获 ,大多都得益 于课 外的 阅读 ,光从 写作界 的例子来看也是举 不胜举 。古往 今来 ,
霉祚 免
E { W : RR C i IJ l ' R S AR : 嚣 《 E 辩
如 何 架 设 国 疆 与写 作 的联 通桥
江 苏 金坛 市 河 滨 小 学 陈小 梅
写作 是一种创造性 活动 ,笔者认 为 ,若要有 效地提高
学 生 的 写 作 能 力 ,主 要 应 向 范 文 学 习 ,向 范 文 借 鉴 ,并 从
素 养 等在 内 的 诸 多 知 识 的积 累 、提 高 过 程 。 在 整 个 阅 读 过
程 中 ,都要指导学 生调动情 绪 ,并保证 意志力 的参 与和心
曾 经 指 出 , “ 学 的第 一 个 要 素 是 语 言 。 ” 只 有 将 在 阅读 文 中 所 学 到 的 知 识 积 累起 来 ,才 能 做 到 厚 积 而 薄 发 。 “ 书 读
浅谈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浅谈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摘要: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新课标对于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希望语文教师重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两方面能力的培养,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我依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阅读与写作有效整合方面所进行的策略研究,谈谈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架设阅读;写作的桥梁引言阅读作为写作的基础环节,学生在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为写作积累了素材。
而学生在将阅读中的收获迁移到写作环节后,将阅读技巧逐渐转化为了自己的写作技巧,并且通过课外阅读实现了素材等的积累,自然也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一、围绕日常生活———点燃学生创作热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日常生活来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使学生懂得生活中的每一处都有其独有的精彩,都能够变成文字讲述出来。
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生活的指导,引起了学生的恐慌,影响了学生的创作和理解,给学生带来了困扰。
因此,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来唤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帮助学生挖掘写作的意义,让学生在生活的影响下获得写作的真谛。
例如,笔者在组织学生围绕“春节”进行创作时,先让学生结合“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进行阅读,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
学生阅读这篇课文后,了解了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到了春节热闹的氛围,体会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掌握了文章写作的时间线索。
接着,笔者让学生围绕自己过春节的经历,谈一谈对春节的理解。
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到了春节中的主要活动,分享了自己有趣的经历,为接下来的创作提供了写作思路,奠定了基础。
其中一位学生在创作中不仅提到了过春节的流程,还对春节中贴对联的事情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写出了贴春联时的喜悦之情,烘托了浓浓的年味,感染了其他学生。
这样,笔者通过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展开教学,让学生树立了生活意识,唤起了学生写作的热情。
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语文个性化教学学习体会卫东学校王艳梅上学时就对写作感到头疼,每次写作文时都会想尽办法,翻找作文书,绞尽脑汁拼凑文章。
毕业后来到学校校长安排我教语文,我一听就发憷,不为别的,只为自己文采有限,不敢担此重任。
总觉得语文老师应该出口成章,字字富有文采。
后来硬着头皮接了任务,也只能全力以赴了。
但是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所占分值最大,而这恰恰是我的弱项,我该什么做呢?后经过和其他老师的反复探讨,我发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字、词、句的教学是基础,阅读教学是关键,写作教学是终极目标,但在这三个环节的教学中,阅读教学处在最关键的位置,所以,我在教学中,狠抓阅读教学,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想使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学生也疲惫地感到积累的语言材料在写作中用不上。
真可惜那优美秀丽的自然风景,那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那奇特感人的风物风情,那精辟智慧的人生妙论,读时令人舌底生津,荡气回肠,用时搜肠刮肚,难觅难寻,这是为什么呢?我反复思考,后来经老教师指点这才知道是我没有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契机,有效地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写作训练。
如何将阅读和写作这两座相离不远的桥连接起来呢?将平时的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行课文练笔,无疑是最省事省力而又高效的“天桥”。
一、抓住机会,仿写优美语段。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
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
因此在学生的阅读兴趣正浓时,我就提出仿写要求,此时学生的情感体验正处于高潮阶段,正是仿写的好机会,这时候只有让他写出来,他才能获得释放的轻松,面对自己的“大作”产生成就感,反之则不吐不快!例如《下棋》中“当你给对方一个严重威胁的时候,对方的头上青筋暴露,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地在额上陈列出来,或哭丧着脸作惨笑,或咕嘟着嘴作吃屎状,或抓耳挠腮,或大叫一声,或长吁短叹,或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词,或一串串地噎嗝打个不休,或红头涨脸如关公,种种现象,不一而足。
架起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
架起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读写联系关键词:阅读写作桥梁联系宋朝有个学者叫刘彝,在谈治学体会时曾经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里的“行万里路”就是观察和调查;“读万卷书”就指的是阅读。
阅读不仅可以借鉴前人的写作方法,还可以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单从获得写作材料的角度讲,由于书面材料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它可以比观察获得更广泛更丰富的材料。
因此,在初中阶段强调阅读,重视阅读教学,其意义也就在此。
初中阶段,学生在课内外通过一定量的阅读,已逐渐积累了不少语言知识。
随着学生书本知识的增长,此时的语文教学就迫切需要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
这里的“学以致用”,主要是指如何使阅读与写作实践挂起勾来。
即怎样才能为阅读和写作架起一座桥梁,使读与写水乳交融,有机结合。
下面本人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望能与同行们共同探讨、学习。
一、阅读教学必须和写作训练相结合进入初中后,学生已经较多地接触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
这些文章是以不同的体裁编入课本中的各个单元,它们既有共同的特点,也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随时让学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只为阅读而阅读,而应从阅读中吸取经验,注意积累知识,搜寻材料,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文章,都应从主题思想的概括、布局谋篇的分析、写作特色的欣赏、字词句的把握上教给学生方法,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融会贯通,很好地运用到写作中去。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及时将作文教学中出现的有关问题从各个方面加以对照反省,使学生在回顾自己的习作中明辨得失,在反思中求取进步。
经过由读到写,由口动到手动这一搭桥铺路的过程,这座读与写之间的彩桥就会逐步架成,“学以致用”的效果也自然会渐渐增强。
二、从文章的美感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收录进初中课本的好些文章,都是名家之名篇,这类文章对读者不仅有巨大的感染力,而且读后能给人一种深深的如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
阅读这类文章,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他们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审美愉悦。
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探索篇誗课改论坛从古到今,不少文人墨客、专家学者不断从实践中感悟,一些至理名言至今犹在耳边,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矛盾的“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大量阅读,能够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还能够给学生心中植下一颗爱写作的种子,从而进一步推动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推动思维逻辑以及语言运用的实践能力。
笔者就此做一浅谈。
一、“四到”架起桥梁基础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等,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的基本阅读要求,成为贯穿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旨,甚至可以说也是一个人终身阅读的“标配”。
同时,也为阅读与写作之间架起桥梁打好第一层地基。
从初次接触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先熟悉里面的生字词,这一点可以先粗读后详读,粗读过程实际上就是知道文本的大概表述意思,并将其中的生字词勾画出来,通过字典等工具将这一阶段的“绊脚石”搬走。
之后,可先静心默读,这一阶段,笔者认为不能缺少。
有的教师急于要引导走入到对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的解读和品析之中,但是需要给学生一个与阅读对象对话的过程和时间,这一时间,是帮助学生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达成阅读的视觉交合,心灵契合,情感融合。
先行梳理自我对整个文章的印象,从而感受其中印象深刻的词句、段落抑或是细节描写。
而在此时,学生也会不由自主地记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一方面体现出学生自我解读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有自己的疑问有待教师解答。
通过教师出让一部分的阅读时间,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地去感知文本,并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从而学生先建立起整个文本的基础框架,教师再一一指导,从中进一步感受文字美、语言美、艺术美,获得更多读书乐趣,让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得到熏陶和启迪。
二、多元打通阅读文脉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引导,这是一个多元的策略实施,而不仅仅是就阅读进行阅读的浅层指导。
小学生的阅读经验不丰富,甚至可以说,还不知道如何从阅读中寻找到一条主线,再以此为中心,对细枝末节进行精心解读,从中咀嚼出意蕴,而这一欣赏品味的过程,恰恰是学生能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契合点。
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园丁沙龙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徐少华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语文学科的重视度不断提升。
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两大板块,阅读与写作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要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效结合,搭建两者间的桥梁,不仅可以实现学生阅读量的提升,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提升,因此,本文将就如何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搭建桥梁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阅读与写作阅读是对知识的吸收,写作是将头脑中的知识做输出,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写作的基础,而通过写作可以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化吸收。
因此,阅读与写作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然而,对我国当前阶段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有许多同学阅读量的提升并没有引发写作能力的提高,究其原因,发现是由于学生在阅读中并未深入理解文章,也没有处理好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为此,本文从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展开讨论,以期研究出促进二者结合的策略。
一、提升学生的阅读积累意识作为学生词汇、语句积累的重要方式,阅读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实现写作素材库的丰富,可以有效改善写作过程中的不足。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以积累素材,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做批注、记录的习惯,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做深入理解和分析,进而使得学生将积累的素材更好地运用到写作中。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一》的教学为例,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于大自然的感受,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结合《山雨》开展教学,先让同学对于《山雨》一文展开阅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手法,同时关注重点段落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手法的素材积累,同时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语句。
然后联想自己曾参观过的风景名胜,整理自己的感受,在文章的基础上进行仿写,以表达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充分结合,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积累意识,并且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实现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语文课程标准》说:“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这句话说明了阅读与写作是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关系。
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鲁迅先生直白地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作的文章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
”都表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多读书有助于写作。
一、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现状
1.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及阅读内容。
大多数中学生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在30分钟内,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和课程的增加,阅读量逐渐减少。
学生比较喜欢读作文选及作文素材类、文摘类、玄幻类这样的快餐式、休闲式或通俗化的文学作品。
一方面他们抱怨写作时没有素材、没有思想,另一方面不能从以上这些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
2.家庭和学校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
家长对学生阅读他们认为的健康的书籍是不反对的,而是持支持的态度。
很多家庭常会购置一些中外名著,这些东西基本是大部头的小说、戏剧和哲学著作,常让孩子望而生畏。
大多家长不会和孩子一起阅读,更不会和孩子交流阅读体会,只是单方面要求孩子看,所以很多学生并不能静下心来阅读这些书籍。
在学校,虽然语文教
师强调课外阅读,但很多班主任不太支持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高三毕业班的班主任更是极力反对。
读而无友,读而不能思,写作时会越来越文思枯竭。
3.学生的阅读心态与教师阅读教学的现状。
其实学生知道,阅读是提升写作水平的必经之路和重要手段。
但因为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加上学习压力过重,所以他们在阅读课外书籍时,并非以一种神圣的态度来对待,只是简单地追求书中曲折引人的情节,把课外阅读当做繁重学习生活的一种调剂。
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常常就文本谈文本,就阅读教阅读,根本谈不上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同时,以读促写,读中有写,以读带写,在读写的巧妙结合中进行阅读教学,导致割裂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关系。
读,成了低效率的读;写,成了盲目的写;读与写隔了一条楚河汉界。
无怪乎很多学生和家长都疑惑:读了那么多书,怎么还写不出好文章呢?读的内容写时用不上。
针对这种读写状况,我认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冷静思考,寻求方法让学生有效阅读,让阅读真正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二、教师为学生架设读与写的桥梁
1.给学生列出推荐书目,并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为避免学生购买和阅读的盲目性、随意性、庸俗化,教师应该给学生开出推荐阅读书目,范围应该涵盖文、史、哲,特别是文学类,应涉及古今中外、诗词歌赋、散文小说。
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
与写作弱点,在书目中选择适合的书籍。
如爱写议论性文章,但观点却不够深刻的学生,可以读读周国平;论证不够深入的学生,可以读读鲁迅。
要求学生每读一篇文章,都要思考以下问题:这篇文章的作者想说什么?运用什么方法说的?我在阅读的时候,哪些地方的语言最吸引我?如果我写这样的文章,有哪些地方对我有启发,有什么值得我借鉴?
2.鼓励学生从模仿开始,让课外读物成为自己学习写作的启蒙老师。
中学生所写文章往往空洞无物,谈不上谋篇布局,谈不上语言技巧,更谈不上引经据典,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无非是以下两个:一是生活积累受其年龄限制,不够丰富;二是受其知识基础、阅读量的限制,文章内容干瘪,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
生活积累、知识基础不是短时间可以丰富、充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模仿名家名篇,让学生不仅有东西可写,而且可以逐渐体会出写作的技巧,尝到写作的甜头。
模仿是学习的基础,人的语言、技能等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模仿。
张志公先生说:“不仅初入学的孩子爱模仿,中学生、大学生以至工作的成年人,也在有意无意之间模仿自己认为好的事物。
”语文教师没必要禁止学生模仿作文,相反,还应想方设法地鼓励他们看到自己喜爱的文章和有价值的文章时进行模仿,并指导模仿的方法,为他们最终的“脱胎换骨”架桥铺路。
当然,模仿的前提是
自己陈情言事有困难或者为了使表达更流畅自然。
模仿只是手段与过程,而不是目的与结果。
当模仿成为驾轻就熟的技能时,“脱胎换骨”就为期不远了,久而久之,学生一定能扔掉“模仿”这根拐杖,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一条创新的写作之路。
3.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让课外阅读成为写作的素材库。
如今,中生活压力大,时间紧,在校时间越来越长,所以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对社会生活有更多的直接观察、经历。
这就需要其借助间接观察、经历,即通过阅读了解认识事物,弥补直接观察、经历的不足,丰富作文素材。
文学作品里的社会生活是经过名家之手再创作出来的,多了一种文化气息。
近年来的高考优秀作文中,大多数作品都会让人觉得小作者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文化人”。
因为他们是阅读的有心人:不仅读,而且记;不仅记,而且用。
鲁迅先生曾指出:“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要看别人的作品。
”在阅读中积累,这是一条极重要的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外阅读时要做好读书笔记。
第一,可摘抄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美词佳句、内容要点,或把文章中精彩的片段,好的开头、结尾,原文照录。
第二,可以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各段(各部分)的小标题。
第三,可以把自己对文章中的人物、事件的看法,或对文章写作形式的看法写出来。
第四,可以把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体会写出来。
最后可以改写文章,
或对文章中某一部分进行扩写、补写,或续写文章的结局。
阅读是吸取,理解;写作是倾吐,表达。
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泉涌笔端、语出惊人。
语文是一门“厚积薄发”的学科。
长期的大量的阅读是学习语文、提升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和不二法门。
而教师正确指导学生阅读使其在写作时言之有物、言之有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打造读与写之间的绿色通道,让阅读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还可以提高写作与表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