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目录
1
1.动力电池逐渐迎来首批规模化退役,动力电池回收迎来市场风口 (5)
1.1锂电池产量快速发展,锂电池市场结构显著变化 (5)
1.2 2020年锂电回收市场规模预计达150 亿 (6)
1.3废弃锂电池回收价值显著,重点关注钴、锂 (7)
2.废旧锂离子电池的资源化技术--湿法回收技术为主 (9)
2.1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 (9)
2.2国外企业回收路线发展趋势——湿法回收和高温热解成为主流 (11)
3.运营模式-多回收主体将长期共存,三元材料盈利有亮点11 3.13种回收主体长期共存,汽车生产企业是中心 (11)
3.2动力电池梯次回收利用成为产业热点,但成本制约其发展 (13)
3.3三元锂电池回收综合收益更高,有望带动市场发展 (14)
3.4梯次利用+拆解回收:废旧电池回收经济效益可观 (15)
3.5政策频出,电池回收有法可依 (17)
4.主要上市公司 (19)
4.1格林美—依托电池回收的“城市矿山”保证竞争力的正极材料龙头19 4.2光华科技—PCB化学品龙头,锂电回收开启成长新空间 (20)
4.3优美科—全球领先的科技材料公司 (21)
图表目录
图1:全球锂电池产量 (5)
图2:中国锂电池产量 (6)
图3:中国锂电池市场细分占比 (6)
图4: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 (6)
图5:废旧电池数量 (6)
图6:长江钴价格(元/吨) (7)
图7:钴供需平衡 (7)
图8:碳酸锂、氢氧化锂价格 (8)
图9:电池用钴量 (8)
图10:钴回收量(万吨) (8)
图11:电池用锂量(碳酸锂当量、万吨) (8)
图12:锂回收量(碳酸锂当量、万吨) (8)
图13:废旧锂电池回收流程 (9)
图14:锂电池湿法回收 (10)
图15:锂电池火法回收 (10)
图16:汽车动力回收主体 (11)
图17:梯次利用流程图 (13)
图18: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成本(元/kwh) (14)
图19:2017年动力电池市场份额 (15)
表1:国外企业资源回收方法 (11)
表2:国内电池回收企业相关工艺 (11)
表3:重点国家回收模式 (12)
表4:动力电池主要金属含量 (15)
表5:拆解回收每吨动力电池各环节成本构成(元/吨) (15)
表6:磷酸铁锂电池梯次利用收入 (16)
表7:三元动力电池的拆解回收主要利润 (16)
表8:钴酸锂电池拆解 (17)
表9:拆解回收每吨动力电池各环节成本构成 (17)
表10:格林美竞争优势 (19)
表11:格林美财务摘要 (20)
表12:格林美产能结构 (20)
表13:光华科技财务摘要 (21)
表14:锂电池回收公司估值表(盈利预测来自WIND一致预期) (21)
表15:优美科财务摘要 (22)
1.动力电池逐渐迎来首批规模化退役,动力电池回收迎来市场风口
1.1锂电池产量快速发展,锂电池市场结构显著变化
2011年以来,由于能源技术变革以及新兴科技的带动下,全球锂离子电池产量进入飞速增长期,2012年到2015年增速均超过50%。
2015年全球锂电池产量100.75GWh,同比增长39.45%;2017年,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市场增速放缓,增速只有16.85%,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带动的动力电池繁荣,预计2018年全球锂电池增速维稳,产量有望达到155.82GWH,市场规模将到达2313.26亿元。
图1:全球锂电池产量
资料来源:wind,申万宏源研究
中国是锂电池重要的生产国之一,201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52.87亿只,占全球总产量比重达到71.2%,已连续十年位居全球首位。
2017年中国锂电池产量突破100亿只,增速达27.81%,2018年预计全国锂电池产量达到121亿只,增速22.86%。
与锂电池产量飞速发展对应的是锂电池市场产业结构的显著变化,锂电池按照下游应用行业可分为储能电池,消费电池,动力电池,2015年前我国锂电池市场主要是消费电池为主,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占比在不断下降,2016年市场占比首次低于50%,2018年以后,消费电池主要领域手机由于市场开拓难度较大,前期放量基本满足市场需求,预计增速将降至10%左右,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产量降幅将继续收窄,但仍然保持下滑态势,可穿戴设备、无人机等其他消费类产品虽然有望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但整体规模偏小。
总体来看,2018年消费型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将维持3%左右的低速增长。
与消费类电池不断下降相对于的是动力电池的需求迅猛发展,市场占比从2012年的7%左右到2016年的45%,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未来几年的重要产业,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预计2018年动力电池市场占比有望过60%,成为锂电池未来发展的主要支柱。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申万宏源研究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申万宏源研究
1.2 2020年锂电回收市场规模预计达150 亿
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7大战略性产业之一,在国家和地方政府配套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实现了产业化和规模化的飞跃式发展。
2011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仅0.8万辆,占全国汽车
比重不到千分之一,2017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达到79.4万辆,同比增加53.4%,占全国汽
车比重超过2.7%,预计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关口,2020年达到200万辆。
新能
源汽车的发展,也使得动力电池急速扩容,2014-2017年,国内动力电池的出货量分别为 5.9GWh、
7.0GWh、30.5GWh和39.2GWh,且未来三年年复合增长率仍有望保持30%以上。
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
主要包括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两种,磷酸铁锂电池的平均使用年限约为 4-6 年,而三元电池的使用
寿命在 2-4 年左右;故此 2013,2014年以来装机量快速增长的动力电池将在 2018 年迎来首批退
役潮,预计2018年动力电池报废将翻倍增长,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可达50亿元规模,到2020年
累计退役动力电池将超23万吨,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到150亿元,在环保要求
及政策规范的因素促使之下,构建回收动力电池机制的呼声愈来愈高。
资料来源:中汽协、申万宏源研究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申万宏源研究
1.3废弃锂电池回收价值显著,重点关注钴、锂
锂电池一般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组成,其中不同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中所含的有价金属成分不同,其中潜在价值最高的金属包括钴、锂、镍等。
负极一般为碳素材料,多为石墨,电解液是
LIPF6的碳酸酯类有机溶剂。
废弃锂电池中含钴,镍,锂的比例分别为5%-15%,2%-7%,0.5%-2%,还
含有Au,Al,Fe等金属元素,数据显示,如果废弃锂电池得到充分回收,每年可回收钴240吨,价
值超过4000万。
钴是一种银灰色有光泽的金属,熔点1495℃,沸点2870℃,有延展性和铁磁性,钴在常温的空气中比较稳定,高于300℃时,钴在空气中开始氧化。
钴因具有很好的耐高温、耐腐蚀、磁性性能而
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电气电子、化学、陶瓷等工业领域,是制造高温合金、硬质合金、
陶瓷颜料、催化剂、电池的重要原料之一。
钴一种非常稀缺的小金属资源,素有“工业味精”和“工
业牙齿”之称,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
由于钴供给增速有限,而需求端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加
速,预计未来钴供需关系将由宽松向偏紧状态转变,未来钴价格预计中枢向上。
资料来源:彭博,申万宏源研究资料来源:安泰科、申万宏源研究
锂是一种银白色的碱金属元素,质软,容易受到氧化而变暗,是所有金属元素中最轻的。
与其他碱金属相比,锂的压缩性最小,硬度最大,熔点最高。
锂在自然界中的丰度较大,居第27位,在地
壳中的含量约为0.0065%。
锂的用途也很广泛,涉及电池、陶瓷、玻璃、润滑剂、制冷液、核工业以
及光电等领域。
根据百川资讯目前电池级碳酸锂价格
资料来源:wind、申万宏源研究
2017年全球钴回收折合金属量约为1.35万吨,3C电池回收率23%,假设动力电池回收率30%,2020年钴回收量为1.73万吨,相比2017年1.35万吨增加3800吨钴供应。
资料来源:高工锂电,申万宏源研究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申万宏源研究
我们预计2017年锂回收量折合碳酸锂当量为5000吨,假设动力电池回收率30%,则2020年锂回收量为1.5万吨,相比2017年0.5万吨增加1万吨碳酸锂供应。
资料来源:高工锂电,申万宏源研究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申万宏源研究
2.废旧锂离子电池的资源化技术--湿法回收技术
为主
2.1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
废旧锂离子电池的资源化技术,是将废旧锂离子电池中有价值的成分,依据其各自的物理、化学性质,将其分离。
一般而言,整个回收工艺分为4个部分:(1)预处理部分;(2)电极材料修复;
(3)有价金属的浸出;(4)化学纯化。
其中材料分离提纯的手段决定整个工艺的成本。
废旧锂电池回收总体示意图如下: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申万宏源研究
废旧LIBs的回收按照不同的提取工艺分类,可划分为4大类:物理回收,湿法回收,火法回收和生物回收技术。
物理方法回收包括机械分选法和高温热解法(或称高温冶金法),是指通过物理方法将电极材料与其他材料分离,从而回收有价值的成分,主要包括机械研磨,浮选法,机械分离等方法,处理效率
低,耗时长,但是工艺很环保,一般不会对环境造成2次污染。
湿法回收技术工艺比较复杂,但各有
价金属的回收率较高,得到的金属盐、氧化物等产品,高纯度能够达到生产动力电池材料的品质要求,
适合三元电池,是目前主要处理废旧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技术。
湿法回收技术是以各种酸碱性溶
液为转移媒介,将金属离子从电极材料中转移到浸出液中,再通过离子交换、沉淀、吸附等手段,将
金属离子以盐、氧化物等形式从溶液中提取出来。
主要包括湿法冶金、化学萃取以及离子交换等三种方法。
图14:锂电池湿法回收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申万宏源研究
火法回收是高温烘焙经过简单机械泼破碎的废弃的锂离子电池,筛分得到含有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的细粉粒。
工艺相对简单,适合大规模处理,但是能耗较大,容易引起大气污染。
图15:锂电池火法回收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申万宏源研究
生物回收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浸出,将体系的有用组分转化为可溶化合物并选择性地溶解出来,实现目标组分与杂质组分分离,最终回收锂、钴、镍等有价金属。
目前生物回收技术尚未成熟,如高效菌种的培养、培养周期过长、浸出条件的控制等关键问题仍有待解决。
2.2国外企业回收路线发展趋势——湿法回收和高温热解成为主流
比较国内外重点企业废弃电池回收的相关工艺,目前,效率更高,技术更加完善的高温热解和湿法回收逐步成为主流,部分企业还将回收方法进行一部分的重合,大幅度降低回收成本。
BATREC 高温热解瑞士Co,MnO2
AEA 湿法英国LiOH,AL,Cu
Umicore 高温热解比利时CoCl2,Cu,slag
RECUPYL 湿法法国LI2CO3,LI3PO4 IME 高温热解和湿法德国LI2CO3,AL,Fe-Ni
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申万宏源研究
格林美高温热解和湿法分类旧电池得到钴镍材料,通过溶解分离,得到含钴镍
离子的液体,利用高温合成制成高纯度的钴镍材料
球状钴粉
邦普集团高温热解和湿法通过溶解得到含钴镍猛等元素的溶液,反复调节比例,
在进行PH值和热力调控,生成动力电池材料电池级四氧化三钴,镍钴猛酸锂
赣锋锂业高温热解和湿法
溶解,分离得到含锂溶液,通过电解法,纯碱浸压法加
工碳酸锂和电池级氯化锂
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申万宏源研究
3.运营模式-多回收主体将长期共存,三元材料盈
利有亮点
3.13种回收主体长期共存,汽车生产企业是中心
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主体分为汽车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和第三方回收利用资源再生企业,汽车生产企业作为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三种动力电池回收主体将长期并存。
图16:汽车动力回收主体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申万宏源研究
目前,国内外都积极推进废弃锂电池回收市场化,动力电池的2次运用已经成为趋势,政府也出台相关政策辅之使其更加规范。
欧盟,美国以及日本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政府,企业,以及群众的共同努力,已经建立比较成功的废弃锂电池回收项目,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回收网络+专业化处理”的框架性商业模式已初具雏形。
美国生产者责任延伸+消费者押金制度针对废旧电池立法涉及联邦,州及地方 3 个层面,分别颁布《资源保护和再生法》、《含汞电池和充电电池管理法》等,针对废旧电池的生产、收集、运输和贮存等过程提出技术规范
德国基金辅助+电池生产者承担主要责任1998 年德国成立共同回收系统基金会,成为欧洲最大的便携式
电池回收组织,积极开展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工作,电池企业按其电池的市场份额,重量与类型支付管理费用,可以共享基金会的回收网络
日本国家立法+电池生产企业进行补助日本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来规范电池回收过程,规定电池生产商负责负责镍氢和锂电池回收,并要求电池产品设计要利于回收。
此外,日本政府通过给予电池生产企业相应补助,来提高企业参与电池回收的积极性。
而消费者主体则基于
“自愿努力”与循环利用的观念参与废旧电池的回收
中国回收网络+专业化处理通过积极与国内动力电池厂商和整车厂商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专业第三方回收企业正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回收网络,如豪鹏科技与北汽新能源共建回收网络,超威集团成立子公司长兴亿威专注于回收网络的构建。
锂电池回收领域的“回收网络+专业化处理”的框架性商业模式已初具雏形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申万宏源研究
3.2动力电池梯次回收利用成为产业热点,但成本制约其发展
根据锂电池容量来区分,100%-80% 段满足汽车动力使用,80%-20% 段满足梯次利用,20% 容量以下进行报废回收。
动力电池容量衰减到80%以下时,就不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如果直接报废处理,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例,80% 循环寿命可达 2000-6000 次,宁德时代曾分别在25℃、45℃、60℃的温度下进行实验,综合考虑储能设备的使用条件,退役后的动力电池可继续作为储能电池使用至少五年。
若将磷酸铁锂电池通过报废拆解仅能够实现每吨大约 0.93 万元的经济收益,难以覆盖其回收成本,磷酸铁锂电池适宜梯次利用,可充分发挥其剩余价值,实现循环经济最大化,降低储能系统的建设成本。
梯次利用关键技术在于离散整合和全生命周期追溯,离散整合技术主要包括动力电池组拆解和系统集成两个关键技术点,而电池全生命周期追溯技术的实现主要依托其BMS的技术成熟度。
(1)离散整合技术:不同动力电池的 PACK 技术不同,因此,如何更为高效地进行自动化拆解成为有效梯次利用的关键技术点,而根据不同电池模组的性能、寿命等数据进行系统集成,也是梯次利用的关键技术点。
(2)全生命周期追溯技术:通过 BMS 系统提供的精确 SOC、SOH 以及 SOP 等指标估算,可以及时追踪退役用量达到 80% 容量的动力电池,同时该技术也是离散整合技术实现的基础。
以电池编码为信息载体,构建“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动力蓄电池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责任可究,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全过程实施信息化管控。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申万宏源研究
但是,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依然面临较大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成本。
以一个3MW*3h的储能系统为例,在考虑投资成本、运营费用、充电成本、财务费用等因素之后,如采用梯次利用的动力电池作为储能系统电池则系统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在1.29元/kWh。
而采用新生产的锂电池作为储能系统的电池,则系统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在0.71元/kWh。
由此可见,梯次利用动力电池成本明显高于新电池,其主要的原因在于梯次利用技术现阶段尚不成熟,从而导致在退役动力电池的拆解、可用模块的检测、挑选、重组等方面的成本较高。
同时,由于梯次利用的电池一致性较差,需要在采购相关设备的时候增加一部分成本用于采购加强系统稳定性的设备。
这些成本都是制约梯次动力电池在储能产业推广发展的重要因素。
若政府对梯次电池储能系统进行1200元/kWh进行补贴,则系统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将降至0.70元/kWh。
国内目前开展梯次利用的条件还不成熟,拆解回收材料目前是更为实际的做法。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申万宏源研究
3.3三元锂电池回收综合收益更高,有望带动市场发展
目前,市场上的动力电池主要分为碳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锰酸锂电池和钛酸锂电池4大类,前2者占市场份额超过95%,其中三元锂电池约占45%,属于动力电池的主力军。
由于三元材料电池寿命比较短,相比碳酸铁锂80% 循环寿命可达 2000-6000 次,三元材料电池 80% 循环寿命仅为800-2000 次,而且由于安全线存在风险,所以其不适用于储能电池,通信基站后备电源等梯次利用领域。
但是三元动力电池由于含有镍钴锰等稀有金属,通过拆解提取其中的锂、钴、镍、锰、铜、铝、石墨、隔膜等材料,理论上能实现每吨大约 4.29 万元的经济收益,具备经济可行性。
动力电池回收生产出来的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等金属盐,可继续加工处理生产出三元前驱体,具有明显的增值空间。
以硫酸镍的生产为例,通过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处理每吨镍的成本在 4 万元以下,而直接通过镍矿生产的成本在 6 万元以上。
通过资源化回收获得金属原料的成本低于直接从矿产开发的成本,三元电池的资源化回收具有降低成本的意义。
资料来源:高工锂电、申万宏源研究
钴酸锂电池Li,Co / 18% / 2% /
碳酸铁锂电池Li / / / 1.10% /
锰酸锂电池Li,Mn / / 10.75 1.40% /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申万宏源研究
3.4梯次利用+拆解回收:废旧电池回收经济效益可观
目前主要有三类材料体系锂电池——动力三元材料、动力磷酸铁锂、3c钴酸锂电池。
对于退役动力电池的处理,“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是被广泛认可的两种办法。
退役动力电池经过测试、筛选、重组等环节,仍然有能力用于低速电动车、备用电源、电力储能等运行工况相对
良好、对电池性能要求较低的领域。
电池彻底废弃后,进行拆解回收,可分离提炼其中的贵重金属、化学材料及副产品,再次作为原材料供应。
通常铝合金外壳、铜粉、橡胶、塑料、不锈钢等有95%及以上的回收率,磷酸铁锂、铝粉、
石墨等有90%-93%的回收率。
动力电池拆解成本可分为回收渠道成本、辅助材料(酸碱溶液、萃取剂
等)、燃料动力成本、与处理费用、设备维护成本、环境处理成本、人工成本。
当前拆解回收退役三
元动力电池的成本为14900元/吨,拆解回收动力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为9900元/吨。
三元电池10000 2500 620 500 360 450 470 14900
资料来源:《车用动力电池回收经济性研究》、申万宏源研究
磷酸铁锂电池是国内较早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电池类型之一,退役后的动力电池可继续作为储能电池使用至少五年。
因此磷酸铁锂电池适用于梯次利用,可将其剩余价值最大化。
梯级利用
的回收收益可用锂离子电池储能综合度电成本来测算。
一个3MW*3h的储能系统为例,在考虑投资成
本、运营费用、充电成本、财务费用等因素之后,如采用梯次利用的动力电池作为储能系统电池则系
统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在1.29元/kWh。
而采用新生产的锂电池作为储能系统的电池,则系统的全生命
周期成本在0.71元/kWh。
由此可见,梯次利用动力电池成本明显高于新电池。
假设2018年锂离子电
池储能综合度电成本为0.6元/kWh,且每年下降0.5%,2018年磷酸铁锂电池梯次利用可获得收益16.20
亿元。
磷酸锂铁电池报废量(GWh) 2.70 10.97 20.03 16.33 21.32 23.45 24.90 梯次利用储能度电成本(元/Wh)0.60 0.57 0.54 0.51 0.49 0.46 0.44 梯次利用收入(亿元)16.20 62.53 108.46 84.01 104.19 108.87 109.82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申万宏源研究
相较于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电池寿命较短,且安全性存在一定风险,不适宜用于储能电站、通信基站后备电源等应用环境复杂的梯次利用领域。
但三元正极材料因其成分和易还原性而具备很高的资
源化回收价值:三元材料中主要金属镍、钴、锰、锂的含量分别占 12%、5%、 7%和1.2%,金属总含
量高达 47%,具有较高的回收再利用价值。
只考虑动力电池的电芯,不考虑电池外壳等因素,假设原
料拆解回收后,镍、钴、锰的回收率能达到90%,金属锂的回收率为70%,三元动力电池的金属回收
价格为30346元每吨,扣除拆解成本后,吨电池的回收利润可达15446元。
资料来源:百川资讯、申万宏源研究
钴酸锂是常见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其主要优势在于结构稳定,技术成熟,比容量可达到140-145mAh/g,并且循环性能比较好,因此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数码产品中应用广泛。
钴酸锂电池
中金属钴、锂的含量为18%、12%,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
假设金属钴的回收率为90%,金属锂的回收率70%,钴酸锂电池拆解后可回收金属价值为60615元/吨,拆解钴酸锂电池的成本共计20430元/吨,因此拆解回收一吨钴酸锂电池可获得的利润测算得40185元。
原材料 废旧锂离子电池 16000 钴 307692 90% 0.18 辅助材料成本 酸碱溶液,萃取剂 2500 燃料动力成本 电能,天然气 620 锂
769231
70%
0.02
预处理费用 破碎分选 500 废水处理费用 废水排放 330 金属回收价格
废弃物处理费用
残渣和灰烬 120 钴 49846 设备费用 设备维护费用 100 设备折旧费用 260 锂
10769 人工费用 人工费用
470
总成本 20430 总回收价格
60615
总利润
40185
资料来源:百川资讯、申万宏源研究
3.5政策频出,电池回收有法可依
2014年起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高速增长。
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包括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两种,磷酸铁锂电池的平均使用年限约为 4-6 年,而三元电池的使用寿命在 2-4 年左右。
预计2018年起市场将迎来动力电池退役的高潮。
2009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动力电池回收相关政策,近两年政策频出以期在2020年前实现电池回收的商业化。
2009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条件及审查要求应当建立完整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管理 体系,包括政策和和零部件(如电池)回收,并有能力实施。
2012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强调要制定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方法,建立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管理体系。
引导动力电池企业加强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严格设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的准入条件。
2014 《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
研究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探索利用基金、押金、强制回收等方式促进废旧电池回收,简历健全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体系。
2015 《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的通知》 汽车生产企业及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应承担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主体责任
2016.1
《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版)》
指导企业合理开展电动汽车蓄电池的设计、生产及回收利用工作,建立上下游企业联动的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