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說文解字第一篇上
惟初大極。

道立於一。

造分天地。

化成萬物。

漢書曰。

元元本本。

數始於一。

凡一
之屬皆从一。

一之形。

於六書爲指事。

凡云凡某之
屬皆从某者、自序所謂分別部居、不相襍廁也。

爾雅、方言所以
發明轉注假借。

倉頡、訓纂、熹及凡將、急就、元尚、飛龍、
聖皇諸篇。

僅以四言七言成文。

皆不言字形原委。

以字形爲書。

俾學者因形以考音與義。

實始於許。

功莫大焉。

於悉切。

古音第
十二部。

○凡注言一部、二部、以至十七部者。

謂古韵也。

玉裁作
六書音均表。

識古韵凡十七部。

自倉頡造字時至唐虞三代秦漢、
以及許叔重造說文曰某聲、曰讀若某者。

皆條理合一不紊。

故旣
用徐鉉切音矣。

而又某字志之曰古音第幾部。

又恐學者未見六書
音均之書。

不知其所謂。

乃於說文十五篇之後。

附六書音均表五
篇。

俾形聲相表裏。

因耑推究。

於古形、古音、古義可互求焉。

計切。

古音第十六部。

古文帝。

古文諸丄字皆从一。

篆文皆从 。

古文上字。

古文从一。

小篆从古文上者。

古今體異。

必云 古上字者。

明非 字也。

徐鍇
曰。

古文上兩畫、上短下長。

一二之二、則兩畫齊等。

䇂俗本䇂下有言。

非也。

言从䇂。

舉䇂可以包言。

示辰龍童
音?皆从古文上。

古文示作?。

古文禮作?。

古文辰作?。

此古文从一、小篆从 之證。

然則古文以一爲二。

六書之假借也。

旁溥也。

司馬相如封禪文曰。

㫄魄四塞。

張揖曰。

㫄、
衍也。

廣雅曰。

㫄、大也。

按㫄讀如。

與溥雙聲。

後人訓側。

其義偏矣。

从 。

闕。

闕謂从?之說未聞也。

李陽冰曰。

?象㫄達之形也。

按自序
云。

其於所不知。

葢闕如也。

凡言闕者。

或謂形、或謂音、
或謂義。

分別讀之。

方聲。

凡徐氏鉉鍇 本不同、各
从其長者。

如此處鍇作方聲闕。

闕字在方聲下。

於未聞从?
之說不瞭。

故不从之是也。

後不悉注。

步光切。

十部。

古文㫄。

以許說推之。

亦小篆从二、古文从一也。

亦古文㫄。

李斯改一爲二。

則爲小篆。

雱籒文。

詩。

雨雪其雱。

故訓傳曰。

雱、盛皃。

卽此字也。

籒文从雨。

衆多如雨意也。

毛云盛、與許云溥正合。

今人不知㫄雱同字。

音讀各殊。

古形古音古義皆廢矣。

底也。

底當作氐。

广部曰。

底者、山凥也。

一曰下也。

許氏解字多用轉注。

轉注者、互訓也。

底云下也。

故下云底也。

此之謂轉注。

全書皆當以此求之。

抑此底字當作氐。

广部一曰下也四字。

疑後人所綴。

何者。

許書無低字。

日部昏下曰从氐省。

氐者、下也。

正與此下者氐也爲轉注。

上、高也。

下、氐也。

高氐亦正相反相對。

今本氐篆解云至也。

亦當本作下也。

如是正之。

乃見許氏發揮轉
注之恉。

有好學深思者。

當能心知其意也。

从反 爲 。

有物在一之下也。

此古文下本如此。

如 字從古文下是也。

後人改 爲丅。

謂之古文。

則不得不改丅爲?。

謂之小篆文矣。

胡雅胡駕二切。

古音在第五部。

丅篆文下。

今各本篆文作?。

後人所改。

文四重六
示天 象。

見吉凶。

見周易 辭。

所㠯示人也。

从二。

古文上。

三 、謂川。

日月
星也。

觀乎天文㠯察時變。

見周易賁
彖傳。

示神事也。

言天縣象箸明以示人。

聖人因以神
道設敎。

凡示之屬皆从示。

神至切。

古音第十
五部。

中庸、小雅以示爲寘。

古文示。

所謂古文諸丄字皆从一也。

祜上諱。

言上諱者五。

禾部秀、漢世祖名也。

艸部莊、顯宗名也。

火部炟、肅宗名也。

戈部肈、孝和帝名也。

祜、恭宗名也。

殤帝名隆不與焉。

伏矦古今注曰。

隆之字曰盛。

亦當言上諱明矣。

而五經異義云。

漢幼小諸帝皆不廟祭。

而祭於陵。

旣不廟祭矣。

則不諱可知。

此許沖奏上時。

於隆字不曰上諱所由也。

諱止於世
祖者。

記曰。

旣卒哭。

宰夫執木鐸以徇於宫曰。

舍故而諱新。

故、
謂高祖祖之父當遷者。

杜預亦言自父至高祖皆不敢厈言。

計許君
卒於恭宗已後。

自恭宗至世祖適五世。

世祖已上雖高帝不諱。


漢制也。

此書之例。

當是不書其字。

但書上諱二字。

書其字則非
諱也。

今本有篆文者。

後人補之。

不書故其詁訓形聲俱不言。


令補之。

則曰祜福也、从示、古聲。

祜訓福。

則當與祿禠等爲類。

而列於首者、尊君也。

古音第五部。

禮 也。

見禮記祭義、周易序卦傳。

、足所依也。

引伸之凡所依皆曰 。

此假借之法。

屨、 也。

禮、 也。

同而義不
同。

所㠯事神致福也。

从示。

从豐。

禮有五經。

莫重於祭。

故禮字从示。

豐者行禮之器。

豐亦聲。

靈啓切。

十五部。

古文禮。

禧禮吉也。

行禮獲吉也。

釋詁曰。

禧、福也。

从示。

喜聲。

許其切。

一部。

禛㠯眞受福也。

从示。

眞聲。

此亦當云从示、从眞、眞亦聲。

不言者省也。

聲與義同原。

故龤聲之偏㫄多與字義相近。

此㑹意、形聲㒳兼之字致多也。

說文或偁其㑹意、略其形聲。

或偁其形聲、略其㑹意。

雖則渻文。

實欲互見。

不知此則聲與義隔。

又或如宋人字說。

衹有㑹意。

別無形聲。

其失均誣矣。

側鄰切。

十二部。

祿福也。

詩言福祿多不別。

商頌五篇。

㒳言福、三言祿。

大恉不殊。

釋詁、毛詩傳皆曰。

祿、福也。

此古義也。

鄭旣醉箋始
爲分別之詞。

从示。

彔聲。

盧谷切。

三部。

禠福也。

見釋詁。

張衡東京賦曰。

祈禠禳災。

从示。

虒聲。

息移切。

字林弋爾反。

十六部。

禎祥也。

从示。

貞聲。

陟盈切。

十一部。

祥福也。

凡統言則災亦謂之祥。

析言則善者謂之祥。

从示。

羊聲。

似羊切。

十部。

鉉本此下有一云善三字。

淺人所增。

一書中此類不少。

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

天神引三字同在古音第十二部。

从示。

申聲。

食鄰切。

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

地祇提三字同在古音第十六部。

地本在十七部。

而多轉入十六部用。

从示。


聲。

巨支切。

古音十六部。

凡假借必取諸同部。

如周易无祇
悔。

釋文云。

祇、辭也。

馬同、音之是反。

此讀祇爲語辭、適也。

五經文字、廣韵作衹者是也。

又云。

鄭云病也。

此讀祇爲疧。


何人斯同也。

又云。

王肅作禔、時支反。

陸云安也。

九家本作㩼
字、音支。

韓伯祁支反、云大也。

音讀皆在第十六部。

通志堂刻
作无祗悔、則誤。

○又祇旣平。

唐石經作衹。

釋文云。

京作禔、說
文同、音支。

又上支反、安也。

其讀亦皆在十六部。

又云。

鄭云
當爲坻、小 也。

此則改爲第十五部字。

古人云當爲者皆是改其
形誤之字。

云當爲者、以音近之字易之。

云讀如者、以同音之字
擬之。

此云當爲、則鄭謂祇爲字之誤也。

○五經文字衣部曰。

衹、
止移切、適也。

廣韵五支曰。

衹、章移切、適也。

唐石經衹旣平。

左傳衹見疏也。

詩衹攪我心。

詩、論語亦衹以異。

字皆从衣。


用張參字㨾。

而張參以前顏師古注竇嬰傳曰衹適也、音支。

其字
从衣。

豈師古太宗朝刊定經籍皆用此說歟。

宋類篇則衹祇皆云適
也。

不畫一。

韵㑹則从示之祇訓適也。

近日經典訓適者皆不从衣。

與唐不合。

祕神也。

魯頌閟宫有侐箋曰。

閟、神也。

此謂假借閟爲祕也。

从示。

必聲。

兵媚切。

古音在第十二部。

質櫛韵。

齋戒絜也。

祭統曰。

齋之爲言齊也。

齊不齊以致齊者也。

齋戒或析言。

如七日戒、三日齋是。

此以戒訓齋者、統言則不
別也。

从示。

省聲。

謂減 之二畫。

使其字
不䋣重也。

凡字有不知省聲、則昧其形聲者。

如融蠅之類是。

側皆切。

十五部。

籒文齋。

从?省。

凡籒文多䋣重。

禋絜祀也。

韋昭注周語同。

釋詁。

禋、祭也。

孫炎曰。

潔敬之祭也。

各本作潔。

依玉篇作絜。

一曰精意㠯享
爲禋。

凡義有兩岐者、出一曰之例。

山海經、韓非子、故
訓傳皆然。

但說文多有淺人疑其不備而竄入者。

周語。

内史過曰。

精意以享、禋也。

絜祀二字已苞之。

何必更端偁引乎。

舉此可以
隅反。

从示。

垔聲。

於眞切。

古音在十三部。

尚書
大傳以湮爲禋。

籒文。

从宀。

祭祭祀也。

統言則祭祀不別也。

从示。

㠯手持肉。

此合三字㑹意也。

子例切。

十五部。

祀祭無巳也。

析言則祭無巳曰祀。

从巳而釋爲無巳。

此如治曰亂、徂曰存。

終則有始之義也。

釋詁曰。

祀祭也。

从示。

巳聲。

詳里切。

一部。

禩祀或从異。

周禮大宗伯、小祝注皆云故書祀作禩。

按禩字見於故書。

是古文也。

篆隷有祀無禩。

是以漢儒杜子春、鄭司農不識。

但云當爲祀、讀爲祀。

而不敢直言古文祀。

葢其愼也。

至許乃定爲一字。

至魏時乃入三體石經。

古文巳聲異聲同在一部。

故異形而同字也。

祡燒柴尞祭天也。

此從爾雅音義。

尞各本作燎。

非也。

火部曰。

尞祡祭天也。

此曰祡尞祭天也。

是爲轉注冣較
然者。

柴與祡同此聲。

故燒柴祭曰祡。

釋天曰。

祭天曰燔柴。

祭法曰。

燔柴於泰壇。

祭天也。

孝經說曰。

封乎泰山。

考績祡
尞。

郊特牲曰。

天子適四方。

先祡。

注。

所到必先燔柴。

有事
於上帝。

从示。

此聲。

仕皆切。

十五部。

凡此聲
亦多轉入十六部。

虞書曰。

虞書當爲唐書。

說見七篇
禾部。

至于岱宗。

祡。

許自序偁書孔氏。

知古
文尚書作祡。

不从木作柴也。

王制、郊特牲、大傳同。

古文祡。

从隋省。

此葢壁中尚書作 也。

旣偁古文尚書作祡矣。

何以云壁中作 也。

凡漢人云古文尚書者、猶言古本尚書。

以別於夏矦、歐陽尚書。

非其字皆倉頡古文也。

儀禮有古文今文、亦猶言古本今本。

非一皆倉頡古文、一皆隷書也。

如此字壁中 作 。

孔安國以今文讀之。

知 卽小篆祡字。

改从小篆作祡是。

孔氏古文尚書出於壁中云爾。

不必皆仍壁中字形也。

綴 於祡下者、猶周禮旣从杜子春易字、乃綴之云故書作某也。

隋聲古音在十七部。

此聲古音在十六部。

音轉冣近。

之爲祡。

猶玼瑳姕傞皆同字。

禷㠯事類祭天神。

五經異義曰。

今尚書夏矦、歐陽說。

禷、祭天名也。

以禷祭天者、以事類祭之。

以事類祭之何。

天位在南方、就南郊祭之是也。

古尚書說非時祭天謂之禷。

言以
事類吿也。

肆禷于上帝。

時舜吿攝。

非常祭也。

許君謹按。

周禮
郊天無言禷者。

知禷非常祭。

從古尚書說。

玉裁按。

郊天不言禷。

而肆師類造上帝。

王制天子將出。

類於上帝。

皆主軍旅言。

凡經
傳言禷者皆謂因事爲兆。

依郊禮而爲之。

說文亦从古尚書說。

从示。

類聲。

此當曰从示類、類亦聲。

省文也。


遂切。

十五部。

禮以類爲禷。

祪祔祪祖也。

見釋詁。

祔謂新廟。

祪謂毀廟。

皆祖也。

說文倂祔字連引之。

故次之以祔。

从示。

危聲。


委切。

十六部。

祔後死者合食於先祖。

士虞禮。

卒哭。

明日以其班祔。

春秋左氏傳曰。

凡君薨。

卒哭而祔。

祔而作主。

特祀於
主。

蒸嘗禘於廟。

春秋榖梁傳曰。

作主壞廟有時日於練焉。

士虞
㠯豚祠司命也。

鄭注周禮曰。

求福曰禱。

得求曰祠。

此祠與春祭之祠異。

祭法注曰。

司命小神、居人之閒。

司察小過。

作讉告者。

主督察三命。

今時民家或春秋祀司命。

風俗通義曰。

周禮。

司命、文昌也。

今民閒祀司命。

刻木長尺二寸爲人像。

行者擔篋中。

居者別作小屋。

齊地大尊重之。

汝南餘郡亦多有。

皆祠以䐗。

率以春秋之月。

按䐗同豬。

許所謂豚也。

應說司命爲文昌。

鄭說人閒小神。

未知許意何居也。

許君
字下說周禮以祀祝融。

用賈逵句 祀於戸、祝融祀於、蓐收祀於門、玄冥祀於井、后土祀於中 之說。

鄭則云老婦之祭、報先炊之義。

非祝融。

然則許不必同鄭也。

从示。


聲。

卑 切。

初學記引俾利反。

十五部。

漢律曰。

祠䃾司命。

高帝時。

蕭何攈摭秦法。

取其宜於時者。

作律九章。

至孝武時。

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

䄟䄟數祭也。

廣雅釋詁曰。

䄟、謝也。

釋天曰。

䄟、祭也。

數讀數罟之數。

雙聲也。

从示。

毳聲。

讀若
舂麥爲㯔之㯔。

凡言讀若者、皆擬其音也。

凡傳
注言讀爲者、皆易其字也。

注經必兼茲二者。

故有讀爲、有讀若。

讀爲亦言讀曰。

讀若亦言讀如。

字書但言其本字本音。

故有讀若、
無讀爲也。

讀爲、讀若之分。

唐人作正義已不能知。

爲與若兩字、
注中時有譌亂。

爲㯔之㯔字从木。

各本譌从示。

不可解。

廣雅。

㯔、舂也。

楚芮反。

說文無㯔字。

卽臼部舂去麥皮曰臿也。

江氏
聲云。

說文解說内或用方言俗字。

篆文則仍不載。

䄟此芮切。


五部。

祝祭主贊䛐者。

从示。

从儿口。

此以三字㑹意。

謂以人口交神也。

一曰从兌省。

易曰。

兌爲口、爲巫。

此字形之別說也。

凡一曰。

有言
義者。

有言形者。

有言聲者。

引易者、說卦文。

兌爲口舌、爲巫。

故祝从兌省。

此可證虙羲先倉頡製字矣。

凡引經傳。

有證義者。

有證形者。

有證聲者。

此引易證形也。

之六切。

三部。

祝 也。

惠氏士奇曰。

素問黃帝曰。

古之治病、可祝由而已。

祝由、卽祝?也。

已、止也。

玉裁按。

玉篇曰。

古文作䄂。

从示。

畱聲。

力救切。

玉篇除 切。

三部。

祓除惡祭也。

从示。

犮聲。

勿切。

十五部。

祈求福也。

祈求雙聲。

从示。

斤聲。

渠稀切。

古音在十三部。

音芹。

此如旂字。

古今音異。

禱吿事求福也。

禱吿求
三字曡韵。

从示。

壽聲。

都浩切。

古音在三部。

禱或省。

籒文禱。

以眞致福意。

疑下從夂。

非從夊也。

夂陟侈切。

禜設緜蕝爲營。

㠯禳風雨雪霜水旱厲疫于日月星辰山川也。

史記、漢書叔
孫通傳。

皆云爲緜蕞。

野外習之。

韋昭云。

引繩爲緜。

立表爲蕞。

蕞卽蕝也。

詳艸部。

凡環帀爲營。

禜營曡韵。

左氏傳。

子産曰。

山川之神。

則水旱癘疫之災。

於是乎禜之。

日月星辰之神。

則雪
霜風雨之不時。

於是乎禜之。

許與鄭司農周禮注引皆先日月星辰。

與今本不同也。

从示。

从營省聲。

下从字、度
他字下皆當有。

後人刪之。

爲命切。

十一部。

一曰禜、逗。

衞使災不生。

此字義之別說也。

上言禳之於已至。

此言禦之於未來。

鉉本此下引禮記雩禜祭水旱。

誤用鍇語爲正文
也。

變媒言禖。

神之也。

注禮記時未專信毛詩。

故說鉏鋙爾。

鄭志焦喬之荅。

回護鄭公。

殊爲詞費。

从示。

某聲。

莫桮切。

古音在一部。

祭具也。

山海經、離騷經皆作糈。

王逸曰。

糈、精米。

所以享神。

郭璞曰。

糈、祭神之米名。

疑許君所據二書作 。

从示。

胥聲。

私吕切。

五部。

祳社肉。

盛之㠯蜃。

故謂之祳。

五經異義曰。

古左氏說。

脤、祭社之肉。

盛之以蜃。

鄭注掌蜃、杜注
左傳皆同。

蜃祳曡韵。

經典祳多从肉作脤。

詩緜箋、掌蜃注徑用
蜃爲祳字。

天子所㠯親遺同姓。

大宗伯以脤
膰之禮。

親兄弟之國。

大行人歸脤以交諸矦之福。

从示。

辰聲。

時忍切。

古音在十三部。

春秋傳曰。


尚來歸祳。

春秋經定公十四年文。

凡說文引春秋經皆
諸傳。

謂左氏春秋有此文也。

祴宗廟奏祴樂。

宗廟中賔醉而出。

奏祴夏故字從示。

从示。

戒聲。

古哀切。

一部。

禡師行所止。

恐有慢其神。

下而祀之曰禡。

釋天曰。

是禷是禡。

師祭也。

王制注云。

爲兵
禱。

周禮肆師、甸祝皆作貉。

杜、鄭讀貉爲十百之百。

云爲師祭
造軍法者。

禱氣勢之十百增倍。

許說不同者。

許時古今說具在。

五經異義今已亾。

又賈氏周禮解詁亦亾。

不詳其所本也。


示。

馬聲。

莫駕切。

古音在五部。

周禮禡於
所征之地。

王制文。

禂禱牲馬祭也。

甸祝。

禂牲禂馬。

杜子春云。

禂、禱也。

爲馬禱無疾。

爲田禱多獲禽牲。

詩云。

旣伯旣禱。

爾雅
曰。

旣伯旣禱。

伯、馬祭也。

王裁按。

此許說所本。

杜引詩者、
以伯證禱馬。

毛傳云。

伯、馬祖也。

重物愼微。

將用馬力。


先爲之禱其祖。

此周禮之禂馬也。

又云。

禱、禱獲也。

此釋旣
禱。

周禮之禂牲也。

杜本毛說。

鄭君易杜說云。

禂讀如伏誅之
誅。

今侏大字也。

爲牲祭求肥充。

爲馬祭求肥健。

鄭以上文旣
有表貉釋爲禱氣勢之十百。

而多獲不當禂牲。

又云禱多獲禽牲。

故必易爲侏大而後安。

今本爾雅、周禮注馬祭之上皆脫伯字。

从示。

周聲。

都皓切。

五經文字直由反。

又音誅。

古音在三部。

○鍇引詩曰旣禡旣禂。

詩無此語。

鉉又誤入正文。

鉉本作 。

或从馬。

壽省聲。

此字从馬則不該。

云 聲足矣。

不當取省聲。

社地主也。

五經異義。

今孝經說曰。

社者土地之主。

土地廣博。

不可徧敬。

封五土以爲社。

古左氏說。

共工爲后土、
爲社。

許君謹案曰。

春秋稱公社。

今人謂社神爲社公。


知社是上公。

非地祇。

鄭駁之云。

社祭土而主陰氣。

又云。


者神地之道。

謂社神但言上公。

失之矣。

人亦謂雷曰雷公、天
曰天公。

豈上公也。

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稷之神若是
句龍、柱、棄。

不得先五嶽而食。

又引司徒五土名。

又引大司
樂五變而致介物及土示。

土示五土之緫神。

卽謂社也。

六樂於
五地無原隰而有土祇。

則土祇與原隰同用樂也。

玉裁按。

許訓
社爲地主。

此用今孝經說。

而以地主也、从示土之云、先於左
氏傳。

則與異義从左氏說者不符。

葢許君異義先成。

說文晚定。

往往有說文之說早同於鄭君之駁者。

如社稷、昊天、聖人感天
而生、三愙等皆是也。

从示土。

鍇土下本無聲字。


㑹所引是也。

地主爲社。

故字从示土。

春秋傳曰。

共工之子句龍爲社神。

左氏傳昭公廿九
年。

史墨曰。

共工氏有子曰句龍。

爲后土。

后土爲社。

許旣从
今孝經說矣。

又引古左氏說者。

此與心字云土藏也、象形、博
士說以爲火藏一例。

兼存異說也。

鄭駁異義。

以爲社者五土之
神。

能生萬物者。

以古之有大功者配之。

然則句龍配五土之神
祭於社。

周禮二十五家爲社。

風俗通義曰。

周禮說二十五家爲社。

但爲田祖報求。

許云周禮者、周禮說也。

賈逵杜預注左傳、高誘注吕覽、薛瓚注五行志皆同。

晏子春秋桓公以書、社五百里封管仲、吕覽越以書社三百里封墨子、史記將以書社七百里封孔子皆謂二十五家爲里、里有社。

故云書社若千里。

鄭駁異義引州長職曰。

以歲時祭祀州社。

是二千五百家爲社也。

祭法。

大夫以下成羣立社、曰置社。

注云。

大夫以下、謂下至庶人也。

大夫不得特立社。

與民族居。

百家以上則共立一社。

今時里社是也。

引郊特牲唯爲社事單出里。

是鄭不用周禮說。

與許異。

各樹其土所宜木。

大司徒。

設其社稷之壝而樹之田主。

各以其野之所宜木。

遂以名其社與其野。

注。

所宜木、謂若松柏栗也。

若以松爲社者、則名松社。

五經異義。

許君謹案。

論語所云、謂社主也。

鄭無駁。

注周禮從許義。

按莊周書之櫟社、高祖所禱之枌榆社皆以木名社之遺。

韓非子云。

社木者、樹木而塗之。

鼠穿其閒。

堀穴託其中。

熏之則恐焚木。

灌之則恐塗阤。

此可見樹木爲主之制。

○社爲地主而尊天親地。

二十五家得立之。

故字不與祡禷爲伍。

常者切。

古音在五部。

古文社。

各本從示。

非古文也。

今依夏氏竦古文四聲韵所引。

從木者、各樹其土所宜木也。

禓道上祭。

史游急就篇曰。

謁禓塞。

王伯厚曰。

周禮注。

衍祭、羨之道中。

如今祭殤。

从示。

昜聲。

與章切。

十部。

按郊特牲。

鄉人禓。

孔子朝服立於阼。

即論語鄉人難、朝
服而立於阼階也。

注。

禓或爲獻、或爲儺。

凡云或爲者、必此彼
音讀有相通之理。

昜聲與獻儺音理遠隔。

記當本是禓字。

從示易
聲。

則與獻儺差近。

徐仙民音禓爲儺。

當由本是禓字、相傳讀儺
也。

祲精气感祥。

气氣古今字。

周禮眡祲注。

祲、陰陽氣相侵漸成祥者。

魏志高堂隆傳。

孔子曰。

災者修類應行。

精祲相感。

从示。

㑴省聲。

子林切。

七部。

春秋傳曰。

見赤黑之祲是。

左氏傳昭公十五年。

梓愼知爲喪
氛。

禍害也。

禍害雙聲。

神不福也。

从示。

咼聲。

胡果切。

十七部。

祟神禍也。

釋玄應衆經音義曰。

謂鬼神作災禍也。

从示出。

按出亦聲。

雖遂切。

十五部。

籒文祟。

从 省。

瀆於鬼神則致祟。

故从 省。

䄏地反物爲䄏也。

左氏傳。

伯宗曰。

天反時爲災。

地反物爲妖。

民反德爲亂。

亂則妖災生。

釋例曰。

此傳地反物惟
言妖耳。

洪範五行傳則妖孽禍痾眚祥六者。

以積漸爲義。

按虫部
云。

衣服歌䚻艸木之怪謂之䄏。

禽獸蟲蝗之怪謂之 。

此葢統言
皆謂之䄏。

析言則䄏 異也。

䄏省作祅。

經傳通作妖。

从示。

芺聲。

於喬切。

二部。

祘明視㠯筭之。

从二示。

示與視、筭與祘皆曡韵也。

明視故从二示。

逸周書曰。

藝文志。

周書七
十一篇。

周史記也。

劉向曰。

葢孔子所論百篇之餘。

故許君謂之
逸周書。

亦以別於偁尚書之周書。

免學者惑也。

士分民之
祘。

今逸周書無此語。

當在亾篇內。

均分㠯祘之
也。

此釋逸周書語。

或曰。

本典解均分以利之則民安。

卽此
句也。

讀若筭。

蘇貫切。

十四部。

文一重一
王天下所歸往也。

見白虎通。

王往曡韵。

董仲舒曰。

古之造文者。

三畫而連其
中謂之王。

三者、天地人也。


參通之者、王也。

見春秋䋣露。

引之說字形也。

韋昭注國語曰。

參、三也。

孔子曰。

一貫三爲
王。

又引孔子語證董說。

凡王之屬皆从王。

雨方切。

十部。

古文王。

閏餘分之月。

五歲再閏也。

戴先生原象曰。

日循黃道右旋。

邪絡乎赤道而南北。

凡三百六十五日。

小餘不滿
四分日之一。

日發斂一終。

月道邪交乎黃道。

凡二十七日。

小餘
過日之半。

月逡其道一終。

日月之㑹。

凡二十九日。

小餘過日之
半以起朔。

十二朔凡三百五十四日有奇分而近。

歲終積其差數置
閏月。

然後時序之從乎日行發斂者以正。

故堯典曰。

朞三百有六
旬有六日。

以閏月正四時成歲。

言六日者舉成數。

玉裁按。

五歲
再閏而無餘日。

告朔之禮。

天子居宗廟。

閏月居門中。

从王在門中。

周禮。

閏月王居門中終月也。

此說字形也。

周禮
大史。

閏月詔王居門終月。

注謂路寢門也。

鄭司農云。

月令十二
月分在靑陽、明堂、緫章、玄堂左右之位。

惟閏月無所居。

居於
門。

故於文、王在門謂之閏。

玉藻。

天子玄端而朝日於東門之外。

聽朔於南門之外。

閏月則?門左扉。

立於其中。

玉裁按。

古路寢、
明堂、大廟、異名而實一也。

當云告朔之禮。

天子居明堂。

如順
貫也。

貫謂如璧有紐、襍佩有組、聘圭有繫、瑬有五采
絲繩、荀偃以朱絲係玉二瑴之類。

凡玉之屬皆从
玉。

魚欲切。

三部。

古文玉。

璙玉也。

謂玉名也。

如毛傳鳧山也、繹山也之例。

不言山名也。

古傳注多不言名。

从王。

尞聲。

洛蕭切。

二部。

瓘玉也。

左氏傳。

齊有陳瓘。

字子玉。

从王。

雚聲。

工玩切。

十四部。

春秋傳曰。

瓘斝。

左氏傳昭
公十七年。

禆曰。

我用瓘斝玉瓚。

鄭必不火。

璥玉也。

从王。

敬聲。

居領切。

十一部。

琠玉也。

从王。

典聲。

多殄切。

古音在十三部。

玉篇曰。

古文作?。

玉也。

从王。

夒聲。

讀若柔。

耳尤切。

三部。

玉也。

从王。

聲。

讀若鬲。

郞擊切。

十六部。

璠璠與、逗。

與各本作璵。

鉉本有篆文璵字。

云說文闕載。

依注所有增爲十九文之一。

鍇本則張次立補之。

考左傳釋文曰。

璵本又作與。

音餘。

此可證古本左傳、說文皆不从玉。

後人輒加
篆文之璵。

可勿補也。

又各本作璵璠。

今依太平御覽所引作璠璵。

法言亦作璠璵。

魯之寶玉。

左氏傳定公五年。

季平子
卒。

陽虎將以與璠斂。

今本左傳上與下璠。

許君所據不同。


王。

畨聲。

附袁切。

十四部。

孔子曰。


哉璠與。

遠而望之。

奐若也。

文采
之皃。

御覽作煥。

近而視之。

瑟若也。

瑟同
璱。

一則理勝。

謂奐若。

二則孚勝。

謂瑟
若。

此葢出逸論語。

御覽引正作逸論語。

瑾瑾瑜、逗。

美玉也。

左氏傳曰。

瑾瑜匿瑕。

山海經。

黃帝乃取密山之玉榮而投之鍾山之陽。

瑾瑜之玉爲良。

王逸
注九章云。

瑾瑜、美玉也。

从王。

堇聲。

居隱切。

十三部。

瑜瑾瑜也。

凡合二字成文。

如瑾瑜、玟瑰之類。

其義旣舉於上字。

則下字例不復舉。

俗本多亂之。

此也字之上有美玉二字
是。

从王。

兪聲。

羊朱切。

古音在四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