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状态的等级

合集下载

健康讲座主持词开场白

健康讲座主持词开场白

健康讲座主持词开场白健康讲座主持词开场白1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将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心理健康的常识。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健康状态,大致分为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三个等级。

一般常态心理表现为经常有愉快的心理体验,适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

生活中大多数人属于一般常态心理者。

轻度失调心理表现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

若主动调节或通过心理辅导专业人员的帮助,就会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逐步恢复常态。

严重病态心理表现为严重的心理适应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

如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

精神病是严重的心理疾病。

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正常;适应良好;良好的自我意识。

现在,当个小学生其实挺难的,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上学,还要经历小考、中考、大考以及完成各类名目繁多的作业、练习等等。

如果考得成绩好,那么日日的辛苦就算没有白费;如果考得不好,那情况恐怕就有点儿“惨”了:老师的批评,同学间的攀比,特别是家里父母亲的责难,就会一股脑儿地扑将过来,让你躲都没处躲。

现在,社会上父母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都非常上心,可是到底有多少家长真正吃透了那里面的“机密”,能够对自己孩子的教育真正做到科学、理智和有分寸,就不知道了。

小学生们怎样保持心理健康呢?首先增强自信克服自卑。

有这样一个小学生,他是个男孩子,在家里是个懂事、孝顺的孩子,会干不少家务活儿,也能关心家里的人。

但是他不太善于讲话,上课不敢举手发言,即使会回答的问题,问到他也是一言不发。

为此,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

这样,时间长了,他就有了一些变化,变得更加内向,不爱与同学、老师打交道,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最后发展到作业本也不带的程度。

当妈妈的为此着急,和他谈话时,发现他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老师也不喜欢,甚至觉得活着也没什么意思,还不如死了。

心理健康的三个层次

心理健康的三个层次

心理健康的三个层次
心理健康水平一般分为三个等级:一般常态者,失度失调者,严重病态者。

心理健康是自觉平衡统一的心理状态,心理的统一是在人整体整合作用下心理全局的整合状态,自觉统一是心理健康的综合功能。

心理健康水平等级表现特征如下:
1、一般常态者:表现为愉快心情常在,适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具有调节情绪能力。

2、失度失调者:表现为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

若主动调节或通过心理辅导专业人员帮助,可恢复常态。

3、严重病态者:表现为严重的适应失调,不能表现为严重的适应失调,不能维护正常的生活、工作。

如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

心理健康维护工作可分为:初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

三个层次也叫“三级预防”。

健康心理的维护是现代人所必须注重的一种心理教育内容,也是预防心理异常的最好方法。

因每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遭遇的问题各异,也就没有一套用于各人而皆准的方法。

“三级预防”:1.初级预防:向人们提供心理健康知识,以防止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2.二级预防:尽早发现心理疾病并提供心理与医学干预3.三级预防:设法减轻慢性精神病人的残疾程度,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即实现心理健康的三级功能:初级功能——防治心理疾病;中级功能——完善心理调节;高级功能——发展健康的个体与社会。

心理健康状态的等级

心理健康状态的等级

心理健康状态的等级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1、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分标准一直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学者根据自己研究调查的结果提出了多种心理健康标准。

简捷的评价方法。

即: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①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②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久的现象。

③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2、不良状态又称第三状态,是界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

是正常人群组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大、晋升失败、被上司批评、婚恋挫折等)、身体不良状况(如长时间加班劳累、身体疾病)等因素所引起。

它的特点是:①时间短暂—此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解。

②损害轻微—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

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

③能自已调整—此状态者大部分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

小部分人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可能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

这小部分人应该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以尽快得到调整。

3、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

它的特点是:①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

如:成人表现出幼稚状态(停滞、延迟、退缩);儿童出现成人行为(不均衡的超前发展);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异常(偏离)等等。

中国人心理健康等级

中国人心理健康等级

中国人心理健康等级摘要:1.中国人心理健康等级的定义和意义2.中国人心理健康等级的评估标准3.中国人心理健康等级的现状和问题4.提高中国人心理健康等级的建议和措施正文:一、中国人心理健康等级的定义和意义心理健康等级是指个体在心理上的健康程度,它涵盖了心理、情感、精神和社会行为等诸多方面。

心理健康等级不仅关乎个体的生活质量,还影响到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我国,心理健康等级的评估和提升已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二、中国人心理健康等级的评估标准评估心理健康等级通常采用心理健康自评量表、专业心理测试以及心理医生面诊等方式。

根据评估结果,心理健康等级可以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和严重问题等几个等级。

三、中国人心理健康等级的现状和问题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心理健康等级呈现出以下特点:1.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仍有一定比例的人存在心理问题。

2.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等级普遍高于农村居民。

3.青少年、职场人士和中老年人群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人群。

4.社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问题、学业和工作压力等是导致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四、提高中国人心理健康等级的建议和措施为了提高我国人民的心理健康等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通过学校、社区和企业等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压力。

2.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政府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投入,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治疗机构等,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专业帮助。

3.关注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青少年、职场人士和中老年人群,针对他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

4.提高心理健康专业人才的培养。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治疗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服务质量。

总之,心理健康等级对于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中国常模sds标准分的分界值

按照中国常模sds标准分的分界值

按照中国常模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中国常模SDS标准分是对个体自我评价的一种量表,用于评估个体的自我认知、情绪状态和应对能力等方面的特征。

根据SDS标准分的分界值,可以将个体的情绪状态分为正常、轻度抑郁和重度抑郁三个等级。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个等级的特征和影响。

一、正常(分界值≤49)正常情绪状态下的个体通常表现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特点。

他们能够灵活调整情绪,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

正常情绪状态的人在应对压力和困难时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二、轻度抑郁(50≤分界值≤59)轻度抑郁的个体可能会感到心情低落、失去兴趣和快乐感。

他们可能会出现疲倦、精力不济、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轻度抑郁的人对生活感到疲惫和无力,但通常还能正常工作和与他人进行交流。

这种情绪状态可能是短暂的,也可能是一种持续存在的心理状态。

轻度抑郁的个体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寻找积极的生活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们可以通过与亲友交流、参加兴趣爱好活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等方式来缓解抑郁情绪。

同时,对于这些个体,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也非常重要。

三、重度抑郁(分界值≥60)重度抑郁的个体情绪低落、消极且持久。

他们可能会感到极度的痛苦和无助,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

重度抑郁的人可能出现严重的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身体症状。

他们可能面临着严重的人际关系问题、工作学习能力下降等困扰。

重度抑郁的个体需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和治疗。

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等方式帮助他们缓解抑郁症状,恢复正常的情绪状态。

此外,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也对重度抑郁的个体非常重要,他们的关爱和鼓励可以帮助抑郁患者更好地度过困难时期。

总的来说,根据中国常模SDS标准分的分界值,我们可以对个体的情绪状态进行初步的评估和分类。

正常、轻度抑郁和重度抑郁三个等级分别代表了不同程度的情绪困扰和心理健康状态。

对于处于轻度抑郁和重度抑郁状态的个体,及时的心理干预和治疗非常重要。

心理健康等级划分

心理健康等级划分

心理健康等级划分心理问题等级划分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分标准之一直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说法不一,下面就是其中一种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的判断方法。

一、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分标准一直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学者根据自己研究调查的结果提出了多种心理健康标准。

目前在临床心理学实践工作中,有一种简捷的评价方法。

即: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1.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2.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

3.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二、不良状态又称第三状态,是界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

是正常人群组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大、晋升失败、被上司批评、婚恋挫折等)、身体不良状况(如长时间加班劳累、身体疾病)等因素所引起。

它的特点是:1、时间短暂。

此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减。

2、损害轻微。

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

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

3、能自己调整。

此状态者大部分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

三、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

它的特点是:1、不协调性。

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包括哪些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包括哪些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包括哪些大学生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健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的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的文章篇1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做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的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

他们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的集体中无孤独之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畏惧、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与集体、与周围的人们格格不入。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

他们能能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

他们对自己的力量有充分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

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而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责怪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尤人,因而无法认识现实环境。

4.接受生活,乐于工作心理健康的人能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而不会认为是重负。

他们还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把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同时也能把工作中所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贮存起来,便于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中国心理健康等级

中国心理健康等级

中国心理健康等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评估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中国心理学会提出了中国心理健康等级划分标准。

这个等级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和差。

优秀是最高的心理健康等级。

处于这个等级的人们通常拥有稳定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

他们能够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压力,具备较高的自我调节能力。

他们的自尊心较强,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正确的认知。

此外,他们的人际关系良好,善于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良好是心理健康的次高等级。

处于这个等级的人们情绪稳定,能够应对一般的生活压力。

他们能够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他们的自尊心较强,对自己的能力有一定的认知。

他们与他人的交往较为顺利,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接下来是一般等级,这个等级包括了大部分人。

处于这个等级的人们情绪较为波动,有时会感到焦虑、压抑或疲倦。

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和压力可能会有一些困扰,但基本上能够应对。

他们的自尊心相对较低,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时会产生怀疑。

他们的人际关系一般,可能会存在一些不愉快或冲突。

然后是较差等级,这个等级的人们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他们经常感到焦虑、抑郁或愤怒,很难调整情绪。

他们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感到无法应对,常常陷入消极的情绪中。

他们的自尊心较低,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他们的人际关系较差,可能存在较多的冲突和矛盾。

最后是差等级,这个等级的人们心理健康状况极差。

他们经常感到极度的焦虑、绝望或愤怒,无法自我调节。

他们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感到完全无法应对,常常陷入严重的消极情绪中。

他们的自尊心极低,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完全失去了信心。

他们的人际关系几乎没有,与他人的交往非常困难。

中国心理健康等级的划分标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评估自己心理健康状况的依据。

对于处于不同等级的人们,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对于优秀和良好等级的人们,可以继续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维持心理健康。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题项与评分标准)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题项与评分标准)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题项与评分标准)上传: 阮继沂更新时间:2012-3-2 11:39:34下面是有关你近来心理状态的一些问题,请你仔细阅读每一个题目,每一个题目没有对错之分,请你尽快回答,不要在每道题上过多思索。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共有60个项目,每个题目后边都有五个等级供你选择。

分别按照程度的高低1、2、3、4、5表示。

(1)无:自觉该项目无问题(2)轻度:自觉有该项目问题,轻度出现。

(3)中度:自觉有该项目症状,其程度为中度。

(4)偏重:自觉有该项目症状,其程度为中等严重。

(5)严重:自觉有该项目症状,已达到非常严重程度。

注意:1)每个题目后只能选一个等级,在相应的数字上划圈。

2)每个题目都要答。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1.我不喜欢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 1 2 3 4 52.我心情时好时坏 1 2 3 4 53.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 1 2 3 4 54.感到人们对我不友好,不喜欢我 1 2 3 4 55.我感到苦闷 1 2 3 4 56.我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 1 2 3 4 57.我学习劲头时高时低 1 2 3 4 58.我对现在的学校生活感到不适应 1 2 3 4 59.我看不惯现在的社会风气 1 2 3 4 510.为保证正确,做事必须做得很慢 1 2 3 4 511.我的想法总与别人不一样 1 2 3 4 512.总担心自己的衣服是否整齐 1 2 3 4 513.容易哭泣 1 2 3 4 514.我感到前途没有希望 1 2 3 4 515.我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定 1 2 3 4 516.经常责怪自己 1 2 3 4 517.当别人看着我或谈论我时,感到不自在1 2 3 4 518.感到别人不理解我,不同情我 1 2 3 4 519.我常发脾气,想控制但控制不住 1 2 3 4 520.觉得别人想占我的便宜 1 2 3 4 521.大叫或摔东西 1 2 3 4 522.总在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 1 2 3 4 523.必须反复洗手或反复数数 1 2 3 4 524.总感到有人在背后谈论我 1 2 3 4 525.时常与人争论、抬杠 1 2 3 4 526.我觉得对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 1 2 3 4 527.我对做作业的热情忽高忽低 1 2 3 4 528.同学考试成绩比我高,我感到难过 1 2 3 4 529.我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 1 2 3 4 530.老师对我不公平 1 2 3 4 531.我感到学习负担很重 1 2 3 4 532.我对同学忽冷忽热 1 2 3 4 533.上课时,总担心老师会提问自己 1 2 3 4 534.我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 1 2 3 4 535.我对老师时而亲近,时而疏远 1 2 3 4 536.一听说要考试,心里就感到紧张 1 2 3 4 537.别的同学穿戴比我好,有钱,我感到不舒服1 2 3 4 538.我讨厌做作业 1 2 3 4 539.家里环境干扰我的学习 1 2 3 4 540.我讨厌上学 1 2 3 4 541.我不喜欢班里的风气 1 2 3 4 542.父母对我不公平 1 2 3 4 543.感到心里烦躁 1 2 3 4 544.我常常无精打采,提不起劲来 1 2 3 4 545.我感情容易受到别人的伤害 1 2 3 4 546.觉得心里不踏实 1 2 3 4 547.别人对我的表现评价不恰当 1 2 3 4 548.明知担心没有用,但总害怕考不好 1 2 3 4 549.总觉得别人在跟我作对 1 2 3 4 550.我容易激动和烦恼 1 2 3 4 551.同异性在一起时,感到害羞不自在 1 2 3 4 552.有想伤害他人或打人的冲动 1 2 3 4 553.我对父母时而亲热,时而冷淡 1 2 3 4 554.我对比我强的同学并不服气 1 2 3 4 555.我讨厌考试 1 2 3 4 556.心里总觉得有事 1 2 3 4 557.经常有自杀的念头 1 2 3 4 558.有想摔东西的冲动 1 2 3 4 559.要求别人十全十美 1 2 3 4 560.同学考试成绩比我高,但能力并不比我强1 2 3 4 5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共60项,分为10个因子,各因子所包括的项目如下:1)强迫症状:包括3、10、12、22、23、48共6项。

给心理问题划分一下等级

给心理问题划分一下等级

给心理问题划分一下等级*导读: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有一些心理问题,给心理问题划分一下等级,你会更了解你的状况,如果问题严重需要及时去治疗,这篇文章就教你给心理问题划分一下等级,让你的心理保持健康状态。

心理问题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一、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分标准一直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学者根据自己研究调查的结果提出了多种心理健康标准。

笔者在临床心理学实践工作中,总结了前人的理论与经验,提出了一简捷的评价方法。

即: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1、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2、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久的现象。

3、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二、不良状态不良状态又称第三状态,是界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

是正常人群组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大、晋升失败、被上司批评、婚恋挫折等)、身体不良状况(如长时间加班劳累、身体疾病)等因素所引起。

它的特点是:1、时间短暂:此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解。

2、损害轻微: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

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

3、能自已调整:此状态者大部分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

小部分人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可能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

这小部分人应该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以尽快得到调整。

三、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

心理健康分级标准

心理健康分级标准

心理健康分级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问题出现的程度和频率划分的。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心理健康分级标准:
1. 正常心理:没有明显的心理问题,能够适应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具备积极的情感和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2. 轻度心理问题:存在一些轻微的心理问题,但这些问题不会对个体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明显的困扰。

3. 中度心理问题:出现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强迫等,但个体的社会功能尚未受到明显影响。

4. 重度心理问题: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个体的社会功能明显受到干扰和损害,表现为无法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

5. 心理疾病:个体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以上分级标准可以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诊断。

对于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个体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自我调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以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分为哪三个

心理不健康分为哪三个

心理不健康分为哪三个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它是一种继续的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的水平大致分为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三个等级。

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心理不健康分为哪三个,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般常态心理者。

表现为常常有愉快的心理体验,适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

生活中大多数人属于一般常态心理者。

轻度失调心理者。

表现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

假设主动调节或通过心理辅导专业人员的帮助,就会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逐步恢复常态。

严重病态心理。

表现为严重的心理适应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

如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

精神病是严重的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的人应能坚持平静的情绪,有敏锐的智能,合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心情。

2心理不健康分为哪些等级心理状态等级划分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以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健康状态特点:本人不觉得痛苦,他人不感到异常,社会功能优良。

不良状态特点:时间短暂,损害稍微,能自我调整。

心理障碍特点:不协调性,针对性,损害较大,必须求助于心理医生。

心理疾病特点:激烈的心理反应,显然的躯体不适感,损害大,必须心理医生的治疗。

3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哪几个方面(1)了解自己:有一个人永远跟我们生活在一起,这个人就是我们自己一一自我.孔老夫子说过:知己者明,知人者智;我们只有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才有可能是幸福的健康的.了解自己的长处,我们会清楚自己的方向;了解自己的缺陷,我们才会少犯错误,避免去做一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主体的男性,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通过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言行,那您的心理一定是健康的;(2)面对现实:我们可能没有出生在一个富贵的家庭;我们的工作可能也不尽如人意;我们的爱人可能也不精明能干、体贴入微;我们的孩子可能也不都聪慧聪明、顺从听话;我们也可能正在遭遇着挫折和苦难......但是,我们只有先正视这一切,在此基础上,才有改变的可能性.只有认清现实,接受现实,踏踏实实,我们才干有更大的收获;(3)善与人处:人生活在由他人构成的社会中,就像鱼生活在水中一样,离开了他人,离开他人的帮助,人将无法生存.有心理学家统计,人生80%左右的烦恼都与自己的人际环境有关.对别人吹毛求疵,动辄向他人发火,侵犯他人的利益,不注意人际交往的分寸,都将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而逃避责任、逃避工作只能使人感到烦躁和悔恨;(4)控制情绪:情绪在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状态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以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1.心理健康状态从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社会功能良好,能够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者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2.不良状态又称第三状态,是介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是正常人群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生活事件、身体不良状况等因素所引起。

它的特点是:时间短暂,一般在一周左右就能得到缓解;损害轻微,该状态对当事人社会功能影响较小,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处理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能够自己调整,此状态者大部分能够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

3.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些方面发展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异常。

特点如下:a.不协调性。

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

例如:成人表现出幼稚状态(停滞、延迟、退缩);儿童出现成人行为(不均衡的超前发展);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异常等。

b.针对性。

处于此类状态的人往往对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思维、情绪及动作行为),而面对其它对象可能表现很正常。

c.损害较大。

此状态对当事人社会功能影响较大。

可能使当事人不能按常人标准完成某项(或几项)社会功能。

例如:社交焦虑者(又名社交恐惧)不能完成社交活动,锐器恐怖者不敢使用刀、剪,性心理障碍者难以与异性正常交往等。

d.需求助于心理医生。

此状态者大部分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非专业人员的帮助而解决根本问题,心理医生的指导是必需的。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及评分标准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及评分标准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下面是有关你近来心理状态的一些问题,请你仔细阅读每一个题目,每一个题目没有对错之分,请你尽快回答,不要在每道题上过多思索。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共有60个项目,每个题目后边都有五个等级供你选择。

分别按照程度的高低1、2、3、4、5表示。

(1)无:自觉该项目无问题 (2)轻度:自觉有该项目问题,轻度出现。

(3)中度:自觉有该项目症状,其程度为中度。

(4)偏重:自觉有该项目症状,其程度为中等严重。

(5)严重:自觉有该项目症状,已达到非常严重程度。

注意: 1)每个题目后只能选一个等级,在相应的数字上划圈。

2)每个题目都要答。

1 2 3 4 5 代表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简要说明由王极盛编制,由10个份量表组成,分别是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等,共有60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制。

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在0.7652~0.8726之间,内容效度比较理想[1]。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构成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共60项,分为10个因子,各因子所包括的项目如下:1)强迫症状:包括3、10、12、22、23、48共6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反复数数。

总在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总害怕考试成绩不好等强迫症状。

2)偏执:包括11、20、24、26、47、49共6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者觉得别人占自己便宜,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对多数人不信任,别人对自己评价不适当,别人跟自己作对等偏执问题。

3)敌对:包括19、21、25、50、52、58共6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控制不住自己脾气,经常与别人争论,容易激动,有摔东西的冲动等等。

4)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包括4、17、18、45、51、59共6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别人不理解自己,别人对自己不友好,感情容易受到别人伤害,对别人求全责备,同异性在一起感到不自在等问题。

心理问题等级划分

心理问题等级划分
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其特点是:
1.强烈的心理反应-可出现思维判断上的失误,思维敏捷性的下降,记忆力下降,头脑粘滞感、空白感,强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精力、情绪低落成忧郁,紧张焦虑,行为失常(如重复动作,动作减少,退缩行为等),意志减退等等。
孤独
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大、晋升失败、被上司批评、婚恋挫折等)、身体不良状况(如长时间加班劳累、身体疾病)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点是:
1.时间短暂-此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解。
2.损害轻微-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
心理问题等级划分
心理问题等级划分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从严重程度来分,可分为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分标准一直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学者根据自己研究调查的结果提出了多种心理健康标准。笔者在临床心理学实践工作中,总结了前人的理论与经验,提出了一简捷的评价方法。即: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
3.损害较大-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它可能使当事人不能按常人的标准完成其某项(或某几项)社会功。如:社交焦虑考(又名社交恐惧)不能完成社交活动,锐器恐怖者不敢使用刀、剪,性心理障碍者难以与异性正常交往。
4.需求助于心理医生-此状态者大部分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非专业人员的帮助而解决根本问题。心理医生的指导是必须的。

mht 平分标准

mht 平分标准

MHT平分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

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心理健康状况、心理问题诊断、心理干预建议和心理健康教育。

在评估心理健康状况时,MHT平分标准采用了一系列心理测量工具和指标,如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这些指标包括学生的情绪状态、自我认知、社交能力、学习适应等方面。

根据MHT平分标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被分为四个等级:正常、轻度异常、中度异常和重度异常。

对于不同等级的学生,心理干预建议和心理健康教育也会有所不同。

此外,MHT平分标准还强调了心理问题诊断的重要性。

通过心理测量工具和指标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总之,MHT平分标准是一种全面、客观的评估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可以为学校和家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老年群体心理状态量化表(含评分)

老年群体心理状态量化表(含评分)

老年群体心理状态量化表(含评分)一、前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评估老年群体的心理状态,以便于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关爱工作,我们特制定本量化表。

本量化表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力求科学、合理地评价老年群体的心理状态。

二、量化表说明本量化表共包含20个项目,涉及老年群体的情绪、认知、行为、生活满意度等方面。

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制,分别为:0分(无症状)、1分(轻度)、2分(中度)、3分(偏重)、4分(重度)。

总分越高,表示心理状态越差。

三、量化表项目及评分1. 情绪状态1.1 经常感到孤独、寂寞(0-4分)1.2 经常感到焦虑、紧张(0-4分)1.3 经常感到抑郁、悲伤(0-4分)2. 认知功能2.1 记忆力明显下降(0-4分)2.2 注意力难以集中(0-4分)2.3 思考问题困难,反应迟钝(0-4分)3. 行为表现3.1 睡眠质量差,易醒(0-4分)3.2 食欲不振,饮食兴趣减退(0-4分)3.3 社交活动减少,与家人、朋友沟通困难(0-4分)4. 生活满意度4.1 对生活总体满意(0-4分)4.2 觉得生活有意义(0-4分)4.3 对目前生活状态接受度(0-4分)5. 适应能力5.1 能适应新环境、新事物(0-4分)5.2 面对困难、挫折时,能保持积极心态(0-4分)5.3 能主动寻求帮助,充分利用社会支持(0-4分)四、评分及解读总分范围为0-80分。

根据总分,将老年群体的心理状态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0-20分:心理状态良好,无需过多关注;- 21-40分:心理状态一般,建议关注并适时开展心理干预;- 41-60分:心理状态较差,需关注并立即开展心理干预;- 61-80分:心理状态极差,紧急关注并立即开展心理干预。

五、结语本量化表旨在为老年群体的心理关爱提供客观、科学的评估工具。

希望通过本量化表的评估,能够更好地了解老年群体的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关爱与支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状态的等级
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1、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分标准一直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学者根据自己研究调查的结果提出了多种心理健康标准。

简捷的评价方法。

即: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
①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②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久的现象。

③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2、不良状态
又称第三状态,是界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

是正常人群组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大、晋升失败、被上司批评、婚恋挫折等)、身体不良状况(如长时间加班劳累、身体疾病)等因素所引起。

它的特点是:
①时间短暂—此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解。

②损害轻微—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

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

③能自已调整—此状态者大部分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

小部分人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可能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

这小部分人应该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以尽快得到调整。

3、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

它的特点是:
①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

如:成人表现出幼稚状态(停滞、延迟、退缩);儿童出现成人行为(不均衡的超前发展);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异常(偏离)等等。

②针对性—处于此类状态的人往往对障碍对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思维、信维及动作行为),而对非障碍对象可能表现很正常。

③损害较大—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

它可能使当事人不能按常人的标准完成其某项(或某几项)社会功。

如:社交焦虑考(又名社交恐惧)不能完成社交活动,锐器恐怖者不敢使用刀、剪,性心理障碍者难以与异性正常交往。

③需求助于心理医生—此状态者大部分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非专业人员的帮助而解决根本问题。

心理医生的指导是必须的。

4、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

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

其特点是:
①强烈的心理反应—可出现思维判断上的失误,思维敏捷性的下降,记忆力下降,头脑粘滞感、空白感,强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精力、情绪低落成忧郁,紧张焦虑,行为失常(如重复动作,动作减少,退缩行为等),意志减退等等。

②明显的躯体不适感—由于中枢控制系统功能失调可引起所控制人体各个系统功能失调:如影响消化系统则可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便秘或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等症状;影响心血管系统则可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影响到内分泌系统可出现女性月经周期改变、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等。

③损害大—此状态之患者不能或勉强完成其社会功能,缺乏轻松、愉快的体验,痛苦感极为强烈,“哪里都不舒服”、“活着不如死了好”是他们真实的内心体验。

④需心理医生的治疗—此状态之患者一般不能通过自身调整和非心理科专业医生的治疗而康复。

心理医生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一般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

在治疗早期通过情绪调节药物快速调整情绪,中后期结合心理治疗解除心理障碍并通过心理训练达到社会功能的恢复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