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举国欢庆,民心沸腾。这 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它标志着我国科技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标 志着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 一步,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强盛和民族的兴旺。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辉煌成果,它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和凝聚力,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中夺取新的胜利。
神州6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 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 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 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 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
宇航员翟志刚 在太空行走
景海鹏 翟志刚 刘伯明
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意义深远 具有六大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 技术成就(一)
时间 1964.6 重大成就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 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结 合的战略核导弹。 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三年多一 点时间,而同样技术发展速度, 美国用了七年,苏联用了四年。 作用和意义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2009年10月29日,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的 峰值性能为每秒1206万亿次的“天河一号”超级 计算机在湖南长沙亮相。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 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在国防科技大学计算 机学院宽敞明亮的机 房里,矗立着一个红 黄两色相间的大机柜。 这就是我国自行设计 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 运算速度达亿次的巨 型计算机———“银 河—I”。它的诞生, 使我国成为继美国、 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 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 算机的国家。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6
1970.4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 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第一颗卫星。 红— 1 号”发射成功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 先进国家行列。
1975.11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 术成就(二)
时间 1973 年 1983 年 重大成就 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 培育成功 作用和意义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材料一 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即 近代科学)。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在16—18世纪却没有 产生现代科学,这些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现代世界秩 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在亚洲产生 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
问题 一 16—18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状况如何? 问题 二 为什么没有产生现代科学? 封建制度压制了创新,束缚了科技发展。
1、国家战略意义不容低估 一个国家在天上设置的航天器,其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科 学、技术、军事和商业方面,更重要的是表明了这个国家 有能力开拓天疆,用其所拥有的航天器占据了天上的空间 位置、开发了空间资源,有实力造福人类。 2、占领世界高新技术前沿
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巨型航天工程,需要有 许多高新技术的支撑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保障。载人航天工程涉及众 多高新技术领域,包括近代力学、天文学、地球科学、航天医学、空 间科学等学科,以及系统工程、自动控制、计算机、推进技术、通信、 遥感、新能源、新材料、微电子、光电子等。发展载人航天还可以带 动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和材料、电子、机械、化工等方面技术的发展。
思考:当时中国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
当时中国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
①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
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国际地位。 ②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中国进行核威胁; ③ 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④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中共中央作 出了发展核武器的战略决策。
―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
新中国科技取得 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 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即 近代科学)。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在16—18世纪却没有 产生现代科学,这些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现代世界秩 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在亚洲产生 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
问题一
16—18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状况如何?
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仍处于世界前列,但 没有产生现代科学。
―银河– 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 我国首次研制成每秒运算 成功 一亿次的计算机。
1997 年
1999 年 2003 年
―银河–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 制成功
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 飞船安全返回
每秒运算 130 亿次的计算 机,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机 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 础。
Contents
1 2 3
国防军事:两弹一星 现代农业:“东方魔稻”
信息技术:“银河”系列计算 机 4 载人航天:“神舟”号飞 船
一、国防军事:“两弹一 星”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功,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首枚地球人造卫星“东方
红一号”,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
四、载人航天工程:
中国已经 成为世界上 第三个掌握 载人航天技 术的国家, 成为世界航 天大国。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 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按 照预定轨道环绕地球14圈,在太空飞行21小时18分。10月16日6时23分飞 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 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 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 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 利于世界和平 • 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中国农民为什么会这么说?吃饭靠 “两平”的什么?
球卫星。它的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 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 ―东方红一号”
1975年, 中国首次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一、国防军事:“两弹一 星” (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1、目的: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材料一 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即 近代科学)。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在16—18世纪却没有 产生现代科学,这些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现代世界秩 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在亚洲产生 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
2、进程: ①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4、10 最少的研制经费
最快的发展速度 ②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1967、6 ③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成功: 1964、6 ④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6、10
⑤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4
⑥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1975、11 ——中国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1997 年“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
• ―银河”系列巨型机作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 重要标志,它的问世既意味着我国在科技领域的 一次次突破,同时也为许多重要科研领域提供了 技术支持,被广泛应用到天气预报、航空航天、 海洋环境、油气勘探、信息安全等国防和国民经 济众多关键领域。 • “争气机”,为中国人民争到的绝不仅仅是 一口气,而是一个民族的尊严和自豪,一个国家 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意义深远 具有六大价值
3、开发太空获取经济利益
太空的微重力、高洁净、全真空特殊环境,使它成为 人类最理想的新兴材料和生物工业加工地。 在空间站内,航天员已制作出了杂质少、表面缺陷小、 质地精良的半导体、金属材料、玻璃、陶瓷和光学元件; 在生物材料加工方面,已可以生产纯度比地面高100倍的 抗流感制剂和抗病毒干扰素等30多种高质量药物,航天员 还可使蛋白质分子按预定的立体结构排列起来,形成纯度 比地面高10倍、性能超群的蛋白质晶体,促进新药开发、 疾病研究和防治;载人航天器搭载的农作物种子在宇宙射 线的作用下,其遗传基因会发生变化,有可能诞生高产、 营养成分增加或抗病毒的作物新品种;利用载人航天器, 航天员还可以监测地球磁场,探寻石油、矿藏和地下水源, 观察农作物的长势等。
―神舟” 五号宇宙飞船发射 成功
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 天技术的国家。
思考: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现 代化建设起了怎样的作用?
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和对中国的核威胁, 1、军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 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安定环境,也为我国在和平 时期开发利用核能奠定基础。
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意义深远 具有六大价值
1、国家战略意义不容低估
2、占领世界高新技术前沿 3、开发太空获取经济利益 4、培养尖端科技和管理人才 5、“空间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6、极大地振奋民族精神
航天技术的重大意义
• 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 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 济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东方红一号” 造地球卫星 四大发明邮票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袁隆平在田间
―天河一号”巨型计算机
神五成功着陆
思考:我国科技发展经过
怎样的历程?
•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 的文化,世界领先; • 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 后于西方先进水平;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 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 袁隆平.flv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 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 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 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 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 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 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
①靠邓小平的农村改革政策——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②靠袁隆平的农业科技成果——杂交水稻
二、现代农业:“东方魔稻”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的成就 (1)理论上,打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 种 优势”的传统观念; (2)1973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 “南优2号”, 此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4、培养尖端科技和管理人才
―神舟”系列飞船在研制过程中,还培养了一批顶尖的技 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中青年人已在载人航天事业中挑起 了大梁。据统计,在载人航天工程科技人员队伍中,35 岁以下的年轻人已占到70%以上 5、“空间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目前,大量空间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已经转化为产业,如空间 通信、导航以及相关制造业、服务业等已成为“空间产业” 的重要组成部分。 6、极大地振奋民族精神
杂交水稻的重大意义
• 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 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 略思路 • 西方媒体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 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
1983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 的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型机诞生 1992年,“银河--Ⅱ‖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每秒运算10亿次 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Ⅲ‖ 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2、农业:
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3、信息: 我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在政治、
军事、卫生、科技、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 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4、航天: 载人航天工程成为推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
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 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
现代的巨型计算机用于核物理研究、 核武器设计、航天航空飞行器设计、国民 经济的预测和决策、能源开发、中长期天 气预报、卫星图像处理、情报分析和各种 科学研究方面,是强有力的模拟和计算工 具,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具有特别重要 的价值。
信息技术的重大意义
• 我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 战略,在政治、军事、卫生、科技、文 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实现了科 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神州6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 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 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 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 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
宇航员翟志刚 在太空行走
景海鹏 翟志刚 刘伯明
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意义深远 具有六大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 技术成就(一)
时间 1964.6 重大成就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 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结 合的战略核导弹。 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三年多一 点时间,而同样技术发展速度, 美国用了七年,苏联用了四年。 作用和意义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2009年10月29日,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的 峰值性能为每秒1206万亿次的“天河一号”超级 计算机在湖南长沙亮相。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 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在国防科技大学计算 机学院宽敞明亮的机 房里,矗立着一个红 黄两色相间的大机柜。 这就是我国自行设计 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 运算速度达亿次的巨 型计算机———“银 河—I”。它的诞生, 使我国成为继美国、 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 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 算机的国家。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6
1970.4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 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第一颗卫星。 红— 1 号”发射成功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 先进国家行列。
1975.11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 术成就(二)
时间 1973 年 1983 年 重大成就 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 培育成功 作用和意义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材料一 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即 近代科学)。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在16—18世纪却没有 产生现代科学,这些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现代世界秩 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在亚洲产生 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
问题 一 16—18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状况如何? 问题 二 为什么没有产生现代科学? 封建制度压制了创新,束缚了科技发展。
1、国家战略意义不容低估 一个国家在天上设置的航天器,其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科 学、技术、军事和商业方面,更重要的是表明了这个国家 有能力开拓天疆,用其所拥有的航天器占据了天上的空间 位置、开发了空间资源,有实力造福人类。 2、占领世界高新技术前沿
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巨型航天工程,需要有 许多高新技术的支撑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保障。载人航天工程涉及众 多高新技术领域,包括近代力学、天文学、地球科学、航天医学、空 间科学等学科,以及系统工程、自动控制、计算机、推进技术、通信、 遥感、新能源、新材料、微电子、光电子等。发展载人航天还可以带 动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和材料、电子、机械、化工等方面技术的发展。
思考:当时中国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
当时中国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
①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
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国际地位。 ②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中国进行核威胁; ③ 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④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中共中央作 出了发展核武器的战略决策。
―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
新中国科技取得 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 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即 近代科学)。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在16—18世纪却没有 产生现代科学,这些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现代世界秩 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在亚洲产生 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
问题一
16—18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状况如何?
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仍处于世界前列,但 没有产生现代科学。
―银河– 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 我国首次研制成每秒运算 成功 一亿次的计算机。
1997 年
1999 年 2003 年
―银河–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 制成功
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 飞船安全返回
每秒运算 130 亿次的计算 机,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机 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 础。
Contents
1 2 3
国防军事:两弹一星 现代农业:“东方魔稻”
信息技术:“银河”系列计算 机 4 载人航天:“神舟”号飞 船
一、国防军事:“两弹一 星”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功,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首枚地球人造卫星“东方
红一号”,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
四、载人航天工程:
中国已经 成为世界上 第三个掌握 载人航天技 术的国家, 成为世界航 天大国。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 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按 照预定轨道环绕地球14圈,在太空飞行21小时18分。10月16日6时23分飞 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 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 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 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 利于世界和平 • 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中国农民为什么会这么说?吃饭靠 “两平”的什么?
球卫星。它的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 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 ―东方红一号”
1975年, 中国首次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一、国防军事:“两弹一 星” (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1、目的: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材料一 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即 近代科学)。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在16—18世纪却没有 产生现代科学,这些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现代世界秩 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在亚洲产生 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
2、进程: ①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4、10 最少的研制经费
最快的发展速度 ②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1967、6 ③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成功: 1964、6 ④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6、10
⑤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4
⑥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1975、11 ——中国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1997 年“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
• ―银河”系列巨型机作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 重要标志,它的问世既意味着我国在科技领域的 一次次突破,同时也为许多重要科研领域提供了 技术支持,被广泛应用到天气预报、航空航天、 海洋环境、油气勘探、信息安全等国防和国民经 济众多关键领域。 • “争气机”,为中国人民争到的绝不仅仅是 一口气,而是一个民族的尊严和自豪,一个国家 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意义深远 具有六大价值
3、开发太空获取经济利益
太空的微重力、高洁净、全真空特殊环境,使它成为 人类最理想的新兴材料和生物工业加工地。 在空间站内,航天员已制作出了杂质少、表面缺陷小、 质地精良的半导体、金属材料、玻璃、陶瓷和光学元件; 在生物材料加工方面,已可以生产纯度比地面高100倍的 抗流感制剂和抗病毒干扰素等30多种高质量药物,航天员 还可使蛋白质分子按预定的立体结构排列起来,形成纯度 比地面高10倍、性能超群的蛋白质晶体,促进新药开发、 疾病研究和防治;载人航天器搭载的农作物种子在宇宙射 线的作用下,其遗传基因会发生变化,有可能诞生高产、 营养成分增加或抗病毒的作物新品种;利用载人航天器, 航天员还可以监测地球磁场,探寻石油、矿藏和地下水源, 观察农作物的长势等。
―神舟” 五号宇宙飞船发射 成功
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 天技术的国家。
思考: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现 代化建设起了怎样的作用?
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和对中国的核威胁, 1、军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 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安定环境,也为我国在和平 时期开发利用核能奠定基础。
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意义深远 具有六大价值
1、国家战略意义不容低估
2、占领世界高新技术前沿 3、开发太空获取经济利益 4、培养尖端科技和管理人才 5、“空间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6、极大地振奋民族精神
航天技术的重大意义
• 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 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 济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东方红一号” 造地球卫星 四大发明邮票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袁隆平在田间
―天河一号”巨型计算机
神五成功着陆
思考:我国科技发展经过
怎样的历程?
•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 的文化,世界领先; • 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 后于西方先进水平;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 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 袁隆平.flv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 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 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 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 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 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 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
①靠邓小平的农村改革政策——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②靠袁隆平的农业科技成果——杂交水稻
二、现代农业:“东方魔稻”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的成就 (1)理论上,打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 种 优势”的传统观念; (2)1973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 “南优2号”, 此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4、培养尖端科技和管理人才
―神舟”系列飞船在研制过程中,还培养了一批顶尖的技 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中青年人已在载人航天事业中挑起 了大梁。据统计,在载人航天工程科技人员队伍中,35 岁以下的年轻人已占到70%以上 5、“空间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目前,大量空间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已经转化为产业,如空间 通信、导航以及相关制造业、服务业等已成为“空间产业” 的重要组成部分。 6、极大地振奋民族精神
杂交水稻的重大意义
• 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 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 略思路 • 西方媒体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 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
1983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 的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型机诞生 1992年,“银河--Ⅱ‖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每秒运算10亿次 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Ⅲ‖ 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2、农业:
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3、信息: 我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在政治、
军事、卫生、科技、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 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4、航天: 载人航天工程成为推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
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 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
现代的巨型计算机用于核物理研究、 核武器设计、航天航空飞行器设计、国民 经济的预测和决策、能源开发、中长期天 气预报、卫星图像处理、情报分析和各种 科学研究方面,是强有力的模拟和计算工 具,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具有特别重要 的价值。
信息技术的重大意义
• 我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 战略,在政治、军事、卫生、科技、文 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实现了科 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