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干化学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干化学分析

1、检测参数检测参数组合

(1)用于初诊患者及健康体检使用的8~11项筛检组合试带。

8项:pH、PRO、GLU、KET、BIL、URO、ERY 、 HB 、 NIT;

9项:8项+LEU;

10项:9项+SG;

11项:10项+VitC。

(2)用于已确诊疾病的疗效观察,如尿糖、尿蛋白等单项试带和各种组合型试带。

各种组合试带

肾病型四联试带:pH、PRO、ERY、SG;

糖尿病型五联试带:pH、PRO、GLU、KET、SG;

肝脏型二联试带:胆红素、尿胆原。

2-1 尿液试带测试原理--pH

采用酸碱指示剂法。

pH试剂块含有甲基红(pH4.6~6.2)和溴麝香草酚蓝(pH6.0~7.6)两种酸碱指示剂,在pH4.5~9.0的范围内,颜色由橙红经黄绿到蓝色变化。

2-2 尿液试带测试原理--比重

试带测试膜块区含有多聚电解质甲氧乙烯顺丁烯二酸(methoxyethylene maleic acid)、酸碱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及缓冲物。

经过处理的多聚电解质的Pka改变与尿液中离子浓度相关。

尿液中以盐类形式存在的电解质(M+X-)在水溶媒中解离出M+阳离子,并与离子交换体中的H+置换,释放出H+。

溴麝香草酚蓝(pH6.2~7.0)以分子型和离子型两种形式共存,不同的比例呈现不同的色泽变化。

分子型居多时呈黄色,离子型居多时呈蓝色。

2-3 尿液试带测试原理--尿糖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

GLU试剂块含有葡萄糖氧化酶(GOD)、过氧化物酶(POD)、色素原(邻联甲苯胺、碘化钾)等。

葡萄糖 + O2 + H2O 葡萄糖酸+H2O2

当色素原脱氢后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使色素原呈现由蓝经绿至棕色的色泽变化。

颜色的深浅与GLU含量成正比。

2-4 尿液试带测试原理--蛋白质

采用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法。

在pH3.2的条件下,溴酚蓝产生的阴离子,与带阳离子的蛋白质结合发生颜色变化。

蛋白质试剂块含有四溴酚蓝、柠檬酸、柠檬酸盐和表面活性剂,四溴酚蓝为酸碱指示剂同时也是灵敏的蛋白显色剂。

当尿液中含有蛋白时,由于蛋白质离子对指示剂相反电荷的吸引而生成复合物,引起指示剂的进一步电离,当超过缓冲范围时,指示剂发生颜色改变。

根据尿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低,试剂膜块发生由黄经绿到蓝的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2-5 尿液试带测试原理--酮体

采用亚硝基铁氰化钠法。

酮体试剂块主要含有亚硝基铁氰化钠、甘氨酸、碱缓冲剂。

在碱性条件下,亚硝基铁氰化钠可与尿液中的乙酰乙酸、丙酮起反应,试剂膜块发生由黄色到紫色的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酮体含量成正比。

2-6 尿液试带测试原理--胆红素

采用偶氮反应法。

胆红素试剂块主要含有2.4-二氯苯胺重氮盐、缓冲剂及其它表面活性物质。

在强酸性介质里结合胆红素与二氯苯胺重氮盐起偶联反应,生成红色复合物。试剂膜块发生由黄色到红色的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胆红素含量成正比。

2-7 尿液试带测试原理--尿胆原

采用醛反应法或重氮反应法。

尿胆原试剂块主要含有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缓冲剂及其它表面活性物质。

在强酸性条件下,尿胆原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发生醛化反应,生成樱红色缩合物。试剂膜块发生由黄色到红色的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尿胆原含量成正比。

胭脂红色(BM)

2-8 尿液试带测试原理--隐血

采用血红蛋白类过氧化物酶法。

试剂块主要含有过氧化氢枯烯、四甲替联苯胺(或邻甲联苯胺)、柠檬酸、柠檬酸盐等。

尿液中的血红蛋白或其破坏释放的游离血红蛋白均含有亚铁血红素,亚铁血红素具有弱的过氧化物酶样活性,可催化过氧化氢枯烯和受体色素原四甲替联苯胺的反应,当色素原脱氢后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使无色的四甲替联苯胺变化成为蓝色的邻四甲替联苯胺。

试剂膜块区可发生蓝色或点状蓝色的变化,颜色的深浅与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含量成正比。

2-9 尿液试带测试原理--亚硝酸盐

采用亚硝酸盐还原法。

亚硝酸盐试剂块主要含有对氨基苯砷酸(或氨基磺酸)、N-萘基乙二胺物质。

当尿液中感染的具有硝酸盐还原酶的细菌增加时,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并可将膜块中的氨基苯砷酸重氮化而成重氮盐,以此重氮盐再与N-萘基乙二胺偶联,使膜块呈现红色变化。试剂膜块区发生由黄至红的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亚硝酸盐含量成正比。

紫色(BM)

2-10 尿液试带测试原理--白细胞

采用酯酶法。

白细胞试剂块主要含有吲哚酚酯、重氮盐及其它物质。

粒细胞中存在酯酶,它能作用于膜块中的吲哚酚酯,使其产生吲哚酚,吲哚酚与重氮盐发生反应形成紫色缩合物,试剂膜块区发生由黄至紫的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白细胞含量成正比。

蓝紫

2-11 尿液试带测试原理--VitC

采用还原法。

VitC试剂膜块区含有2,6-二氯酚靛酚钠、中性红、亚甲基绿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

VitC具有1,2-烯二醇还原性基团,在酸性条件下,能将氧化态粉红色的2,6-二氯酚靛

酚染料还原为无色的2,6-二氯二对酚胺。

试剂膜块区发生由绿或深蓝至粉红色的颜色变化。

尿试带测试原理

3、临床应用

3-1 临床应用--pH

pH的检测主要用于了解体内酸碱平衡情况,监测泌尿系统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同时了解尿pH变化对试带上其它膜块区反应的干扰作用。

检测时应使用新鲜尿液标本。标本放置过久,使pH呈现假阳性结果。

试带在尿液中浸渍时间过长,有使尿pH减低趋势,呈现假阴性结果。

3-2 临床应用--比重

尿比重的检测主要用于了解尿液中固体物质的浓度,估计肾脏的浓缩功能。在出入量正常的情况下,比重升高表示尿液浓缩,比重减低则反映肾脏浓缩功能减退。

干化学尿比重测定变化范围为pH6.2~7.0。

当尿液pH≥7.0时,应在干化学测定结果的基础上增加0.005作为由于碱性尿损失的补偿。

干化学尿比重测定结果表达值的变化范围在1.000~1.030,间隔值为0.005,不能反映较小的比重变化,多用于过高或多低尿比重患者的筛检;

新生儿尿液比重在1.000~1.004范围,不宜使用此法。

尿液中蛋白或糖浓度增加将使比重结果增加;尿素大于10g/L或pH小于6.5时,致比重结果减低。

3-3 临床应用--尿糖

尿糖检测主要用于内分泌性疾病如糖尿病及其它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监测等。

干化学尿糖检测只与葡萄糖反应,较班氏尿糖法有更高的特异性。

干化学法较班氏法有更高的灵敏度,为2~5mmol/L 。当葡萄糖含量为1.67~2.78mmol/L 时,用干化学法即可出现弱阳性,而班氏法只有当其为8.33mmol/L 时才会呈现弱阳性。

尿液在低葡萄糖浓度(14mmol/L)时,维生素C与试带中的试剂发生竞争性抑制反应,使干化学法产生假阴性反应。

维生素C和班氏试剂中铜离子作用,使班氏尿糖定性法产生假阳性的结果。

尿液被过氧化物、次氯酸盐、强氧化性清洁剂污染可使尿糖呈现假阳性结果;

尿液中含有L-多巴、大量水杨酸盐、氟化钠、维生素C大于500 mg/L、尿酮体大于0.4g/L 或尿比重过高,则将使尿糖呈现假阴性结果。

3-4 临床应用--酮体

本法对酮体各组成成分的灵敏度不一:乙酰乙酸为50~100mg/L,丙酮400~700mg/L,与β-羟丁酸不发生反应。

不同病因、不同病程酮体成分会发生变化,因此干化学检测所得结果可能与实际总的酮体量有所差异。

尿酮体中丙酮和乙酰乙酸都具有挥发性,因此测定时应使用新鲜尿液标本。

试带受潮,可使尿酮检测呈现假阴性结果

尿液中含有酞、苯丙酮、羟哇啉、L-多巴代谢物、巯甲丙脯酸、甲基多巴,可呈现假阳性结果。

3-5 临床应用--尿蛋白

尿液pH是影响测试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