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肢蹄病的病因、症状与综合疗法 - 奶牛养殖

合集下载

浅析奶牛肢蹄病病因及其防治.doc

浅析奶牛肢蹄病病因及其防治.doc

浅析奶牛肢蹄病病因及其防治概述:肢蹄病是指动物机体骨质疏松造成的四肢变形及各种不良因素引起的蹄变形、腐蹄病(蹄间或蹄腐烂)、蹄叶炎等疾病的总称,其发病率一般为20%左右,有的高达40%以上。

笔者走访了徐州贾汪地区6家奶牛户,成年母牛共计137头,其中有肢蹄疾患的29头,占21.17%。

奶牛患肢蹄病,轻者行走困难,运动跛行,重者卧地不起,产奶量大幅度下降,且病牛很快消瘦。

蹄病引起的经济损失,主要表现在产奶量下降、繁殖效率低下和报酬率降低,其次是过早淘汰和增加治疗费用开支。

每年因肢蹄病淘汰的母牛占总淘汰母牛的15%以上。

现就其病因及防治方法简介如下。

1发病原因1.1营养方面的因素日粮中无论缺钙还是缺磷,也无论是高钙低磷还是高磷低钙,都容易导致钙磷代谢障碍,从而引起奶牛肢蹄病。

锌是许多金属酶类和激素(如胰岛素)的组成部分,与皮肤的健康有关,蹄是皮肤的衍生物,日粮中缺锌,影响蹄角化,容易发生腐蹄病。

维生素D不足或活性下降时,引起钙、磷代谢障碍。

某些曲霉菌素中毒会干扰维生素D的活性,即使钙、磷充足也不能很好的被利用,引发奶牛肢蹄病。

粗特别是干草品质低劣,是引发奶牛肢蹄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粮结构不合理,精尤其是碳水化合物过多,易引起瘤胃乳酸中毒并继发引起蹄叶炎。

1.2畜舍小环境及饲养管理地面的质量对奶牛的肢蹄影响很大。

由于地面的硬度太大,奶牛站立时地面没有缓冲,再加上自身重量大,极易造成奶牛四肢疲劳。

坚硬的水泥地面,会加重肢蹄与地面的磨擦,造成奶牛肢蹄挫伤而发生感染。

而运动场低洼、潮湿、泥泞,加上粪便未及时清理,容易造成动物蹄底感染,导致腐蹄病发生。

高温、高湿引起奶牛的热应激,使其抵抗力下降。

蹄部长期在污水中浸泡,蹄角质变软,蹄部很容易受到感染。

夏季是奶牛腐蹄病的多发季节。

统计表明,每年的5~9月份,因肢蹄病淘汰的牛呈上升趋势,尤以7、8、9月最高。

1.3其他因素如品种遗传因素。

据报道,夏洛来牛的肢蹄病发生率高达33.8%。

奶牛肢蹄病,奶牛身上打个洞是怎么回事

奶牛肢蹄病,奶牛身上打个洞是怎么回事

奶牛肢蹄病,奶牛身上打个洞是怎么回事回答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四肢每段的皮肤、皮下组织、骨、关节等均可发生病变,以跗关节磨损及炎症肿胀、趾间皮炎、蹄底溃疡为主。

奶牛肢蹄病病因:病原菌,多由瘤拟杆菌和坏死厌气丝杆菌引起,其产生的蛋白酶能消化角质,使蹄的表面受到侵害;夏季青草多汁,牛粪稀、尿多,环境潮湿造成细菌滋生。

一、奶牛肢蹄病1、什么是奶牛肢蹄病(1)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

四肢每段的皮肤、皮下组织、骨、关节、韧带、肌腱均可发生病变。

在奶牛饲养中,常见的肢蹄病以跗关节磨损及炎症肿胀、趾间皮炎(俗称蹄叉炎)、蹄底溃疡为主。

前肢肢蹄病主要集中在趾间皮炎及蹄底溃疡,两后肢以跗关节磨损及炎性肿胀、趾间皮炎、蹄底溃疡居多。

(2)该病发生后,蹄的真皮和角质层发生化脓性病理变化,病牛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患牛疼痛,生产性能降低。

2、奶牛肢蹄病发生原因(1)病原菌该病多由节瘤拟杆菌和坏死厌气丝杆菌引起。

节瘤拟杆菌能产生蛋白酶,消化角质,使蹄的表面及基层易受侵害,其在坏死厌气丝杆菌、坏死梭杆菌等病菌的协同作用下,可引起明显的腐蹄损害。

(2)季节夏秋季因饲喂青绿多汁饲料,牛粪稀、尿多,潮湿环境适合病原菌生长,易使蹄部皮肤疏松、角质变软而发病。

另外,奶牛经过6、7、8月的高温高湿气候后,体质下降,蹄部易发生病变,故该病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

(3)营养过量补喂蛋白质或已霉变的粗、精饲料易造成蹄叶炎发生。

饲料矿物质缺乏,钙、磷、锌含量不足、比例不当易引发蹄质疏松而诱发蹄病。

不平衡的营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蹄病发生。

二、奶牛身上打个洞是怎么回事1、奶牛身上打洞的原因在牛身上打洞是一种正常的手术操作,叫做瘤胃开窗手术,属于一种治疗手段。

这个洞是开在牛的瘤胃上的,然后安装一个叫做牛尾瘤管的装置,这个装置是用来观察牛的瘤胃消化情况及胃部健康的。

当牛的胃部消化出现问题的时候,饲养者会把手伸进去将一些消化不了的食物取出来。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认识实践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认识实践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认识实践奶牛蹄病是一种常见的产后疾病,主要表现为奶牛蹄部的疼痛和炎症。

如果不及时治疗,奶牛可能会受到很大的痛苦,并且可能导致生产能力下降。

了解奶牛蹄病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 饲养环境不佳:奶牛蹄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饲养环境不佳,例如地面湿滑、不干净等。

这样的环境会增加奶牛蹄部受到感染的风险。

2. 营养不良:奶牛营养不良也是导致蹄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饲料中缺乏适当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会导致奶牛蹄部组织的免疫力下降,从而易受感染。

3. 蹄部损伤:蹄部损伤也是奶牛蹄病的常见原因之一。

过度修剪蹄部、蹄部长时间受到压力等都可能导致蹄病的发生。

针对奶牛蹄病的防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确保牛舍地面的干燥和清洁,以减少奶牛蹄部感染的风险。

定期清洗牛舍,消毒饲槽等也是很重要的。

2. 提供适宜的饲料:保证奶牛得到充足的营养,特别是适当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提高其蹄部组织的免疫力。

可以咨询兽医师或动物营养师,制定合适的饲料配方。

3. 定期检查蹄部:定期检查奶牛的蹄部,观察是否有红肿、溃烂等症状。

如果有异常,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防止病情恶化。

4. 管理牛群行为:合理管理奶牛的行为,避免过度行走、过度挤压等对蹄部造成的损伤。

奶牛蹄病对奶牛的健康和生产能力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奶牛蹄病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通过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适宜的饲料,定期检查蹄部等,可以有效降低奶牛蹄病的发生率,保障奶牛的健康。

夏季奶牛肢蹄病的防治

夏季奶牛肢蹄病的防治
02 奶牛淘汰率增加
肢蹄病会导致奶牛过早淘汰,给养殖户带来经济 损失。
03 增加治疗成本
肢蹄病的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费用,增加了养 殖成本。
02
发病原因分析
环境因素
01
气候炎热
夏季高温高湿环境容易导致奶牛出现热应激反应 ,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肢蹄病的发生风险。
02
圈舍环境
圈舍通风不良、地面潮湿、缺乏运动场等环境因 素会影响奶牛的肢蹄健康。
案例四:预防与治疗相结合
预防与治疗相结合是奶牛肢蹄病防治 的最佳策略。
VS
在预防方面,要定期检查、保持卫生 、加强营养等;在治疗方面,要及时 发现、早期治疗、综合治疗等。只有 将预防和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 有效地防治奶牛肢蹄病,提高奶牛的 生产效益。
THANKS
感谢观看
矫正术
对于因外伤或疾病引起的关节畸形或骨折等,可以进行矫正术,恢复肢体的正常功能。
辅助治疗
物理治疗
如冷敷、热敷、电疗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加速组织修复。
饲养管理
改善饲养环境,保证饲料营养均衡,增加运动量,提高奶牛的免疫力。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及时发现,早期治疗
及时发现、早期治疗是奶牛肢蹄病防治的关键。
在夏季,要时刻关注奶牛的肢蹄情况,一旦发现 异常,如红肿、疼痛等,要及时采取措施。早期 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降低治疗难度和成本 。
案例二:定期检查,预防为主
定期检查、预防为主是奶牛肢蹄病防治的重要手段。
定期对奶牛进行肢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要保持牛舍的清洁卫生, 保证奶牛的适当运动和充足的休息,以降低发病风险。
发病原因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常见因素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常见因素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常见因素奶牛肢蹄病是一种常见的牛群健康问题,可以导致奶牛痛苦和生产能力下降。

这种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常见的因素。

1. 饮食管理:奶牛的饮食管理直接影响其蹄部的健康。

饮食中营养不均衡、缺乏重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或者饲料中杂质含量过高,都可能引发奶牛肢蹄病。

2. 难产:难产是奶牛肢蹄病的常见诱因之一。

当奶牛分娩困难或过程中受到损伤时,蹄部容易受到感染和破损,从而引发肢蹄病。

3. 健康管理:奶牛的健康管理水平对其脚蹄的健康起着关键作用。

缺乏适当的腧贴,脚蹄长时间受到湿润或者污秽环境的刺激,容易使蹄部发炎和感染。

4. 环境条件:奶牛生活环境的安排与脚蹄健康也有密切关系。

堆人的、不干净的饲舍环境、狭小的空间、湿润的地面等,都可能导致奶牛肢蹄病的发生。

5. 饲养条件:牧场的饲养条件和管理水平对奶牛的脚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良的饲养条件,如放养过密、运输过程中缺乏注意等,容易引发奶牛肢蹄病。

6. 饲养设备:奶牛脚蹄与饲养设备的接触也可能引发肢蹄病。

不安全的栏杆、铺垫不合适的地板、锋利的钉子等,都可能导致奶牛脚蹄受到损伤。

7. 长时间站立:奶牛长时间站立而缺乏休息的情况,容易引发肢蹄病。

这通常发生在挤奶过程中,如果挤奶时间过长或者使用不适当的挤奶设备,奶牛的蹄部容易受到压力和磨损。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导致了奶牛蹄部的损伤和疾病的发生。

为了预防和控制奶牛肢蹄病,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措施,保证奶牛的蹄部健康和生产能力。

奶牛肢蹄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奶牛肢蹄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哼 畜 禽 饲 养
奶 牛 肢 蹄 病 的 发 生 原 因 及 防 治 措 施
平万 军 ( 黑龙江省宾县畜牧局 100 ) 54 2
1 发 病 原 因
日粮 中缺钙 、 磷 , 缺 或是 高 钙低 磷 、 磷低 钙 , 高 都
容易导致钙磷代谢 障碍, 从而引起奶牛肢蹄病 。 维生素 D不足或活性下降时 , 可引起钙 、 磷代谢 障碍 。 些 曲霉菌 素 中毒会 干扰 维生 素 D的活性 , 某 即 使钙 、 充足 也不 能 被很 好利 用 , 磷 以致 引发 奶 牛肢 蹄 病 。粗 饲料 特别是 干草 品质低 劣 , 是 引发奶 牛肢 蹄 也 病 的重要 原 因之一 。
溶液涂抹患部 , 然后打上蹄绷带 , 并将病牛转至干燥 圈 舍饲 养 。每 天用 药 2次 , 用 5天 , 收 到 良好 的 连 可 治疗效果 。对处于急性期的病牛采用普鲁卡 因封闭 疗法 , 或采 用 镇 痛 及 抗 炎 药物 治疗 , 用 阿 司 匹林 、 如 乙酰 丙嗪 等镇 静止 痛 药 物消 肿止 痛 。 为 了减 少 炎性 物渗出, 缓解疼痛 , 消除肿胀 , 还可采用冷浴法 。对缓 解期病牛可蹄部放血 , 并采用热蹄浴疗法 , 以改善组
体重 注射青霉素 1 国际单位 ,双氢链 霉素 2 万 O毫
克 ,红 霉 素 1 0毫 克 。 此 外 给 病 牛 口服 苯 海 拉 明 05 1 .~ . , 0克 每天 l2次 , ~ 也可 收到理 想 的治疗效 果 。
3 预 防 措 施
根 据奶 牛 的 泌乳 阶段 进 行 分群 饲 养 ,配 置各 种 符合 奶 牛需 要 的 日粮 , 量 与蛋 白质 含 量 应适 当 , 能 尤
其要注意精粗饲料 的比例 。避免突变饲料或饲喂精 料过多, 确保 于 草等饲 料 的供 给 。为 了保 证奶 牛瘤 胃

奶牛肢蹄病的症状是什么奶牛肢蹄病怎么防治

奶牛肢蹄病的症状是什么奶牛肢蹄病怎么防治

奶牛肢蹄病的症状是什么奶牛肢蹄病怎么防治?肢蹄病是奶牛常见疾病之一,使奶牛发情持续时间减少、首次配种受精率降低等,使奶牛的淘汰率升高,进而导致很大的经济损失。

奶牛肢蹄病的症状是什么?奶牛肢蹄病怎么防治?快来看看吧!奶牛肢蹄病的症状是什么?奶牛肢蹄病以跗关节磨损及炎症肿胀、白线裂、蹄叉炎、蹄叶炎、蹄底溃疡、腐蹄病为主。

前肢肢蹄病主要集中在蹄叉炎及蹄底溃疡,后肢以跗关节磨损及炎性肿胀、蹄叉炎、蹄底溃疡居多,患病蹄部真皮和角质层发生化脓性病理变化,病牛蹄部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站立姿势不正,导致跛行等运动功能障碍。

患牛常卧于地面,患肢负重不起或各肢交替负重,以一肢或多肢跛行、跪地及剧烈疼痛为特征。

急性病例表现为奶牛肢蹄局部热痛,患肢不敢负重,强行运动步态强拘、弓背,叩诊或钳压敏感、疼痛,患牛常卧于地面,卧地后患病肢蹄外伸,常呈侧卧姿势,严重时则出现全身症状,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采食减少,泌乳量下降;慢性病牛的全身症状轻微,病牛不愿站立和运动,常喜躺卧,运动时出现跛行症状。

奶牛肢蹄病怎么防治?奶牛肢蹄病应以预防为主,采取多种措施。

如散养奶牛,应设置尽可能大的运动场,增加奶牛运动;保持牛舍、运动场地面干燥卫生;科学配制饲料;定期修剪牛蹄,为牛蹄药浴等。

局部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蹄部外用药物疗法、蹄浴疗法、手术疗法和局部注射用药疗法。

蹄部外用药物治疗时,对患病蹄部进行清洗和消毒,切除指(趾)间坏死组织,使用抗菌药物。

如用硫酸铜和磺胺1:4的混合物,或含土霉素2.5%的甘油水溶液涂抹患病蹄部,打上蹄绷带,每天2次,连用5天,并将病牛转至干燥圈舍饲养。

处于急性期的病牛采用普鲁卡因封闭疗法,或采用镇痛及抗炎药物治疗,如用阿司匹林、乙酰丙嗪等镇静止痛药物消肿止痛。

为了减少炎性渗出,缓解疼痛,消除肿胀,还可采用冷浴法。

缓解期病牛可采取蹄部放血,或热蹄浴疗法,以改善组织微循环,促进有毒代谢产物的排除。

采用人字形注射药物方法,即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35毫升溶解青霉素240万~400万单位,再抽取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6毫升。

奶牛肢蹄病的发病原因与控制措施

奶牛肢蹄病的发病原因与控制措施
时 出现跛 行 症状 。
()矿物质。饲料 中钙磷比例失 致 骨 畸 形 ,而 正 常 腿 骨 的 形 成 对 避 2
调 或 缺 乏 是 奶 牛 肢 蹄 病 发 生 的主 要 原 因之 一 。 当机 体 钙 磷 比例 下 降 时 , 奶 牛 为 了维 持 泌 乳 和 血 液 中钙 磷 正 常 含 量 的 需 要 ,就 会 动 用 骨 骼 中 储 免 肢 蹄 病 至 关 重 要 。锰 缺 乏 可 引 起
疡 和 蹄 底 脓 肿 。 锌 的正 常 供 应 可 通 愈 合 和 维 持 上 皮 形 态 以 改 善 蹄 的 完 整 性 。血 清 铜 和 锌 水 平 的 降 低 , 引 致 硒 中 毒— — 包 括 跛 足 、痛 足 和 足
过 角蛋白的合成和 成熟来加快伤足 畸 形 ; 缺 乏可 导 致 免 疫 系统 抑 制 , 硒
的 抑 制 ,导 致 皮 肤 中 一 些 黏 多 糖 、
于 蹄 具 有 坚 实 的 角 质趾 壳 , 因此 具 牛 采 食 过 多 的 碳 水 化 合 物 ,可 改 变
硫酸 软骨素和透 明质酸结 合蛋 白质
大 量 蓄 积 ,并 积 聚 大 量 水 分 ,引 起 黏 液 性 水 肿 、 感 染 进 而 引起 肢 蹄 疾 患 ; 加 有 机 碘 已被 证 实 可 预 防 足 添
()碳 水化 合物 。碳水 化合物 属 1
主要表现 为患病蹄部 的红 、肿、
热 、 痛 和 站 立 姿 势 不 正 ,跛 行 等 运 动 功 能 障 碍 。 急 性 病 例 奶 牛 表 现 为 奶 牛 肢 蹄 局 部 红 肿 、发 热 ,患 肢 不 敢 负 重 , 强行 运 动 步 态 强 拘 , 弓背 , 蹄 部 温 度 较 高 ,叩 诊 或 钳 压 敏 感 , 疼 痛 。患 牛 常 卧 于 地 面 ,卧 地 后 患 者 出 现 全 身 症 状 ,体 温 升 高 ,呼 吸 加 快 ,采 食 减 少 ,泌 乳 量 下 降 。 慢 性 病 牛 的 全 身 症 状 轻 微 ,有 的 仅 表 现 为 食 欲 不 振 ,产 奶 量 下 降 ,病 牛 不 愿 站 立 和 运 动 , 常 喜 躺 卧 ,运 动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认识实践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认识实践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认识实践1. 引言1.1 奶牛蹄病的危害性奶牛蹄病是奶牛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效率。

奶牛蹄病主要表现为蹄部疼痛、溃疡以及蹄的变形,严重时还会导致奶牛站立困难,影响其进食和产奶。

而且,奶牛蹄病容易传染,一旦发生在一个牛群中,很容易扩散给其他奶牛,对整个养殖场的经济和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奶牛蹄病的危害性不仅在于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更在于造成养殖者的经济损失。

治疗奶牛蹄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而且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在奶牛蹄病高发季节,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常常会因此受到极大影响。

了解奶牛蹄病的危害性,及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保障奶牛健康、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背景奶牛蹄病是奶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福利。

随着奶牛养殖规模的扩大和高产牛数量的增加,奶牛蹄病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给养殖户带来了经济损失和管理困难。

因此,对奶牛蹄病的研究和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对奶牛蹄病的研究逐渐深入,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增加。

研究人员通过对奶牛蹄部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深入分析,从营养、环境、管理等多方面探讨奶牛蹄病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为奶牛蹄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奶牛蹄病的防治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挑战。

不同环境和管理条件下,奶牛蹄病的发病情况差异较大,需要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奶牛蹄病的病因和预防方法,总结实践中的有效经验,加强预防意识和措施的落实,对提高奶牛健康水平和产量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奶牛蹄病的原因1. 饲养管理不当:奶牛蹄病的发生与饲养环境密切相关,如果饲养环境不洁净、湿度过大或者饲料营养不均衡,容易导致奶牛蹄部皮肤受损,从而诱发蹄病。

2. 饲料质量不佳:奶牛食用质量差的饲料,导致体内营养不良,影响蹄部皮肤的健康,增加患蹄病的风险。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认识实践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认识实践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认识实践奶牛蹄病是奶牛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主要表现为蹄部慢性炎症、溃疡和脓肿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奶牛的走动和采食,甚至导致乳牛的淘汰。

了解奶牛蹄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对于奶牛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一、奶牛蹄病的发生原因1. 饲养管理不当奶牛蹄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不当密切相关。

牛舍地面湿润、不干燥易发生蹄病;牛舍环境卫生状况差,易造成细菌滋生,引发蹄病;奶牛饲料营养不均衡,导致牛蹄发育不良,易出现蹄病。

2. 饲料不合理奶牛长期饲料中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导致牛蹄发生异常,易引发蹄病。

3. 生活环境湿润、不干燥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牛舍清洁不到位,排泄物积聚,易导致蹄部细菌感染,诱发蹄病。

4. 牛蹄切削不当牛蹄修剪不及时、不规范或者修剪工具不干净,都可能导致牛蹄表面受损,易造成细菌感染,引发蹄病。

二、奶牛蹄病的防治认识实践1. 饲养管理保障加强牛舍卫生管理,保持牛舍地面干燥清洁;牛舍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流通;定期更换牛垫和木屑,保持干燥;控制牛群密度,避免过度拥挤;保证奶牛生活在一个干燥清洁的环境中。

2. 合理饲料营养合理配制饲料,保证奶牛获得充足的营养。

增加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供给,特别是硫、锌、铜、锰等微量元素对于蹄部健康非常重要。

3. 牛蹄修剪规范定期对奶牛的蹄部进行修剪,保持牛蹄整洁,减少蹄部受损的可能。

修剪牛蹄时应选择干净的工具,并保持修剪技术规范,避免损害牛蹄。

4. 预防疾病传播注意预防疾病传播,进行规范的预防性接种和佩戴消毒鞋套,避免细菌感染传播。

5. 注意观察奶牛蹄部健康状况定期检查奶牛的蹄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

对于发现蹄部有异常表现,如红肿、溃疡、炎症等症状,应及时请兽医进行诊治,避免病情加重。

6. 提高免疫力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和营养配制,提高奶牛的免疫力,保持牛体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

三、实践案例某奶牛养殖场对奶牛的蹄病进行了系统的防治实践:1. 改善牛舍环境,加强清洁管理,定期更换牛舍垫料和木屑,保持牛舍地面干燥清洁,避免细菌滋生。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认识实践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认识实践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认识实践奶牛蹄病是一种常见的牛群疾病,对奶牛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蹄病不仅会造成奶牛的疼痛和不适,还会导致产奶量下降,严重的还会导致奶牛的折距和畸形,影响其生产性能和寿命。

预防和控制蹄病对于保障奶牛健康和提高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奶牛蹄病的发生原因、防治方法进行介绍和探讨,希望能帮助养殖户更好地了解和处理奶牛蹄病问题。

一、奶牛蹄病的发生原因奶牛蹄病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引起的疾病,其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饲养管理不当:饲养环境脏乱、湿度过大、通风不良等都是导致奶牛蹄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饲料质量不佳、饮水不洁、饲养密度太大也会对奶牛蹄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

2.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引起奶牛蹄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奶牛缺乏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维生素D和矿物质锌、硒等,都会引发或加重奶牛蹄病。

3.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运动的奶牛往往会导致其蹄部血液循环不畅,从而造成蹄部组织和骨骼的问题,进而引发蹄病。

4. 疾病感染:奶牛蹄病的发生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蹄部的细菌感染会导致蹄部组织炎症,进而造成蹄病的发生。

5. 遗传因素:奶牛的遗传素质也会影响其患蹄病的可能性,一些品种对蹄病更为敏感。

以上几个方面都是奶牛蹄病的常见发生原因,养殖户在预防和控制蹄病时需要针对这些原因进行全面的考量和改进。

二、防治奶牛蹄病的方法和实践针对奶牛蹄病的发生原因和危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防治和管理:1. 改善饲养条件:保持牛舍清洁卫生,保持通风干燥,及时清理牛棚内的粪便和尿液,对地面进行定期清洗和消毒。

牛舍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确保牛舍内空气的流动和新鲜。

2. 合理饲养:合理饲喂奶牛,合理配置饲料,保证奶牛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确保奶牛的饮水清洁卫生,保障其充足的饮水量。

3. 加强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奶牛的血液循环,增强其体质和免疫力,有利于预防奶牛蹄病的发生。

奶牛肢蹄病的预防及治疗

奶牛肢蹄病的预防及治疗

^^M奶牛肢蹄病的预防及治疗刘宇奶牛肢蹄病是指奶牛常患的、发生在四肢和蹄部的疾病总称,是规模化生产情况下,危害奶牛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规模化奶牛养殖过程中必须预防的疾病之一。

1.奶牛肢蹄病的产生原因1.1饲料粗细搭配不合理饲料是奶牛健康的重要保障,需要进行合理的粗细搭配,若细粮的饲喂量过多,就会导致粗粮摄入不足,引起高蛋白中毒,继而引发奶牛的疾病,例如:牛瘤胃乳酸中毒、蹄叶炎&1.2饲料质量不过关劣质的粗饲料,尤是劣质的,是引发奶牛肢蹄病的主要原因&、量不足的饲料会导致奶牛肢蹄病的发生,发病原因不,、的会引发奶牛的质疏松,导致四肢和蹄部压力增加,导致肢蹄病;、锌%E量的会导致、增生、瘤疾病,会奶牛的四肢和蹄部健康&1.3高高奶牛是一常的,蹄部的,在高、高的中,,生多细,奶牛蹄部会导致,因此,奶牛肢蹄病的高发在,5〜9是高发&1.4牛理不:牛和是奶牛的,的理一程奶牛的健康&,若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不理奶牛,导致牛,奶牛蹄部在中,因,牛要理、理&,要、的理,,不理的奶牛蹄部,而发肢蹄病&,是牛是,的会重奶牛的蹄部,导致奶牛蹄部的压力,导致奶牛蹄部伤,给病入侵的渠道,因,养殖要保证奶牛区域的软,不给奶牛伤的机会&2•奶牛肢蹄病的临床症状奶牛肢蹄病的临症状主要是奶牛走路2腿?发病蹄不愿落、卧不起,患急性肢蹄病的奶牛会反映岀蹄部红肿,疼痛的症状,肢蹄病比较重的病牛会逐渐岀现发烧、食欲下降、泌乳量下降症状&3•奶牛肢蹄病的预防措施3.1药浴药浴是杀死奶牛蹄部细、增强奶牛蹄部角质坚强程的效方式,通采用4%的硫酸铜溶液为药浴主要成&为了预防奶牛的蹄部疾病,养殖以在每隔1〜2个月的候就对奶牛的蹄部进行1次药浴,、喷淋以,意在对奶牛蹄部进行消毒理&药浴可以在提高频率,由原本的1〜2个1,改为每个1~2,帮助奶牛抵御细的侵蚀和,避免范围发奶牛肢蹄病&3.2保护奶牛的蹄部马匹的修蹄一样,对奶牛进行蹄部的修剪以防止因蹄部角质的原因导致蹄部伤病&为了预防奶牛在的肢蹄病,修蹄在每的,和&蹄部的修剪外,在饲料加锌以效提高奶牛的抵力,提高奶牛的伤合力,的小伤奶牛;自行修,效减少肢蹄病的岀现频率和程度&3.3护奶牛活的安全奶牛活的安全包括牛、的、防、排、不伤蹄多个方,是奶牛养殖的,奶牛需要进行消毒,理、饲料、、,保的,不细、害生的;是奶牛养殖的防理,以是、、压,一要有一的防,的排性;,在要意避免用过的料,避免奶牛的蹄部伤&3.4合理部奶牛患肢蹄病的原因是角质软化,不效保护奶牛的蹄部,角质的软化在、中关,奶牛的关&不是就以成的,需要配合进行,进生对的,强健奶牛的、质&奶牛,奶牛中的牛、需要,用杀病原,量的发和,奶牛蹄部病的性&4•奶牛肢蹄病的方4.1质疏松症导致的肢蹄病因质疏松病症导致的肢蹄病比,在患病以通过在饲料中增加、配合的方式帮助奶牛;发中,养殖以通过酸的方式为奶牛补,生A、D为奶牛量&发,一岀现患病奶牛肢蹄的情况,量方式的效果就不,需要通过修蹄方式治疗&4.2因、导致的肢蹄病因病、发炎而导致的肢蹄病,原是发现、,消炎、止痛,对的奶牛蹄进行修剪:理,发情况,理症状&在,养殖以采用药浴的方式止细的进一,进行奶牛蹄的修剪;发中,养殖需要岀现症状的质,用药浴溶液进行,用消毒用对患进行,以养为主要渠道&在岀现蹄部的奶牛,理患病蹄部,意对机的消炎,避免奶牛因发炎而岀现发烧、食欲下、泌乳量下病症,用生进行消炎,通过/生理、碳酸的方式,保证奶牛机体的健康和抵力,3〜50,可以有效避免患病奶牛出现发症&(作者单位:161300黑龙江省讷河市动物防疫站)-78-。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常见因素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常见因素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常见因素
奶牛肢蹄病是指奶牛蹄部发生疾病的一种常见情况,其主要表现为蹄痛、蹄腐、角质堆积和蹄炎等,严重影响了奶牛的正常生产和健康。

奶牛肢蹄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常见因素。

1. 饲养管理不当:奶牛肢蹄病与饲养管理不当密切相关。

饲料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粗糙饲料过少、饮水不足等,会导致奶牛机体免疫力下降,进而易感染肢蹄病。

如果饲养环境不良,如空间狭窄、粪便和尿液无法及时清除等,也会增加奶牛患肢蹄病的风险。

2. 高产牛繁殖期:高产牛在繁殖期间,由于代谢活动和机体负荷增加,容易出现饲料摄入量增加、运动量减少等问题,这样会导致体内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含量的减少,从而影响蹄部健康。

3. 非洲牛肺热病:非洲牛肺热病是由赤蜱引起的一种疾病,该病常与肢蹄病并存。

当牛被感染非洲牛肺热病病原后,其免疫功能降低,使得牛患肢蹄病的风险增加。

4. 运输和处理不当:奶牛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严重的运输应激,例如长期跋涉、高温高湿等,这些因素会导致奶牛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肢蹄病。

在奶牛牧场或乳品加工厂中,如果奶牛受到过度的强制驱赶、处理不当或骚扰等,也会造成奶牛精神压力,增加患肢蹄病的风险。

奶牛肢蹄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

合理的饲养管理、合适的饲养环境以及对奶牛进行适当的运输和处理是预防奶牛肢蹄病的关键措施。

在奶牛肢蹄病的防治过程中,要加强非洲牛肺热病的防控工作,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常见因素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常见因素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常见因素奶牛肢蹄病是指奶牛由于外部环境、饲料和管理不当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其主要症状为蹄部肿胀、溃疡和疼痛。

肢蹄病严重影响了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同时也给养殖户带来了经济损失。

了解肢蹄病的常见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保障奶牛的健康和增加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常见因素包括环境因素、营养因素、遗传因素和管理因素等。

下面将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环境因素1. 圈舍条件圈舍条件不良是导致奶牛肢蹄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圈舍地面不平整、潮湿,并且有尖锐的物体或硬物,容易导致奶牛蹄部受伤和感染。

改善圈舍环境,确保地面的平整和干燥,减少尖锐物体的存在,可以有效预防肢蹄病的发生。

2. 牲畜运输牲畜运输中如果不慎受伤或受到挤压,也会引发肢蹄病。

在牲畜运输过程中,应该合理操纵牲畜,确保它们的安全。

3. 土壤和气候土壤干旱、环境湿度大以及极端气候条件也会造成奶牛肢蹄病的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养殖户需要调整饲料和管理措施,以适应不同的季节和气候变化。

二、营养因素1. 饲料不均衡奶牛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的不均衡,会造成奶牛的蹄部变形和发育不良,增加患肢蹄病的风险。

合理搭配饲料,确保奶牛得到全面平衡的营养,对于预防肢蹄病非常重要。

2. 饲料中毒饲料中毒也是引发奶牛肢蹄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放养在有毒植物的牧场上,或者饲料中存在有毒物质,都会对奶牛的蹄部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饲料管理要注意排查饲料中是否存在有毒成分,避免奶牛因此患上肢蹄病。

三、遗传因素奶牛的遗传背景也会影响其肢蹄健康。

一些遗传性疾病或缺陷,比如蹄部形态异常、蹄部生长速度不均匀等,会增加奶牛患上肢蹄病的风险。

为了减少这种疾病在家畜种群中的比例,养殖户应该选用资质良好的种公牛和母牛,并对其后代进行定期的蹄部健康检查。

四、管理因素1. 饮水条件奶牛长期饮用湖泊、池塘和河道中的咸淡水或含有重金属的水,易引起蹄部疾病。

奶牛肢蹄病防治措施

奶牛肢蹄病防治措施

奶牛肢蹄病防治措施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是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

随着夏季的到来.天气逐渐变得炎热和潮湿,奶牛肢蹄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需要奶牛肢蹄病制定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肢蹄病的发病原因1.营养因素。

无论日粮中缺钙还是缺磷,也无论是高钙低磷还是高磷低钙都容易导致奶牛肢蹄病。

若日粮中缺锌,则会影响蹄的角化,从而导致腐蹄病。

机体维生素D不足或活性下降可引起钙、磷代谢障碍。

某些曲霉菌素中毒会造成维生素D的活性降低,从而引发奶牛肢蹄病。

粗饲料,特别是干草品质低劣是引发奶牛肢蹄病的重要原因。

日粮结构不合理,精饲料,尤其是碳水化合物过多时易引起瘤胃乳酸中毒,并继发蹄叶炎。

2.环境及饲养管理因素。

地面的质量对奶牛肢蹄的健康状况影响很大。

地面硬度大.奶牛站立时没有缓冲。

则易造成四肢疲劳。

坚硬的水泥地面会加重肢蹄与地面的磨擦,造成奶牛肢蹄挫伤而感染。

运动场低洼、潮湿、泥泞,粪便未及时清理时易造成蹄底感染,导致腐蹄病发生。

二、奶牛肢蹄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病蹄部的红、肿、热、痛和站立姿势不正,跛行等运动功能障碍。

急性病例奶牛表现为奶牛肢蹄局部红肿,发热,患肢不敢负重,强行运动步态强拘,弓背,蹄部温度较高,叩诊或钳压敏感,疼痛。

患牛常卧于地面,卧地后患病肢蹄外伸,常呈侧卧姿势,严重者出现全身症状,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采食减少,泌乳量下降。

慢性病牛的全身症状轻微,有的仅表现为食欲不振,产奶量下降,病牛不愿站立和运动,常喜躺卧,运动时出现跛行症状。

1.跗部磨损发病。

原因主要是由于奶牛长期舍饲,躺卧在粗糙而坚硬的牛床上,致使跗关节外侧面发生损伤。

发病初期可见脱毛、皮肤增厚、肿胀。

有的可形成血肿。

由于持续摩擦,牛舍卫生不良,常造成局部感染。

2.趾部皮炎。

牛舍环境潮湿是主要诱因。

开始可见系部和球部跖侧表面浸润,进一步发展,后肢系部跖侧上皮消失并向球部扩延.形成糜烂。

3.指(趾)间皮炎潮湿不洁的环境引起的条件茵感染。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认识实践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认识实践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认识实践奶牛蹄病是一种常见的牛蹄疾病,主要由环球足病菌(Treponema spp.)引起。

奶牛蹄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是饲养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重点讨论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以及防治认识实践。

奶牛蹄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饲养管理不当:饲养过程中的环境卫生不良、不合理的饲料配给以及饮水不洁等,都会导致奶牛蹄部长时间处于潮湿、脏乱的环境中,从而增加奶牛感染蹄病的风险。

2. 脚部损伤:奶牛的蹄部容易出现创伤、磨损等损伤,这些损伤会进一步破坏蹄部的组织结构,从而为蹄病菌的入侵提供便利。

3. 配种环节:在配种环节中,如果精液被污染,就有可能将蹄病菌带入奶牛体内,导致奶牛感染蹄病。

为了预防和控制奶牛蹄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防治措施:1. 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清理、消毒牛棚、牛圈,确保环境干燥、干净,减少蹄病菌的滋生。

2. 合理饲料配给:根据奶牛的需求,合理配给饲料,保证奶牛获得充足的营养,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3. 提供干燥的躺卧场所:为奶牛提供干燥、舒适的躺卧场所,减少蹄部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的机会。

4. 定期检查蹄部:经常检查奶牛的蹄部,及时发现蹄部损伤并进行处理,防止感染蹄病。

5. 控制配种环节:确保配种过程中精液不受污染,减少蹄病菌的传播。

在实践中,奶牛蹄病的防治工作应该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定期巡查:定期巡查奶牛的蹄部,观察有无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蹄部问题。

2. 及时治疗:一旦发现奶牛患有蹄病,应及时进行治疗,利用适当的药物和外科手术进行处理。

奶牛蹄病的发生主要与饲养管理不当、脚部损伤以及配种环节等因素相关。

为了预防和控制奶牛蹄病的发生,我们应该加强环境卫生,合理饲料配给,定期检查蹄部,及时治疗患病奶牛,并提供干燥的躺卧场所。

只有通过综合手段来进行防治工作,才能有效地减少奶牛蹄病的发生,保证奶牛的健康和生产。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认识实践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认识实践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认识实践奶牛蹄病是常见的一种牛类疾病,其病因主要包括营养不良、环境湿度过高、空气不流通、错位等因素。

本文将从奶牛蹄病发生的症状、原因和防治方面进行探讨。

一、奶牛蹄病的症状1、走路发生问题奶牛发生蹄病时,会出现走路不稳、踩踏、抬高脚等问题,全身姿态也会有所变化。

2、趾间裂纹、蹄底层磨损奶牛的蹄部会出现趾间裂纹、蹄底层磨损等症状,这些问题一旦发生就会影响奶牛的好习惯和生产能力。

3、外露脚跟奶牛的脚跟周边往往会出现磨损、创伤等症状,这些问题如果持续存在的话,就会导致外露脚跟,这样一来便会给奶牛带来很大的危害。

1、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奶牛蹄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饲料的不平衡性和营养含量问题,会导致奶牛走路困难,产生散纹、拆裂或白色斑等蹄病问题。

2、湿度过高奶牛栖息处湿度过高也是产生奶牛蹄病的常见原因之一,湿气会使蹄部变软,从而会形成外乔或纵裂。

3、空气不流通奶牛栖息处空气不流通也是产生奶牛蹄病的因素之一,不维持足部的卫生和干燥,还经常受到堆积的排泄物和洗蹄液的腐蚀,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奶牛蹄病的发生。

4、错位或创伤奶牛的蹄部错位或受到外伤也是产生蹄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牛群中存在不同的约束和仪器,通常易导致奶牛脱落蹄钉或其他损伤。

1、饲养管理为了预防奶牛蹄病的发生,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要注意合理饲料管理,保证奶牛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蛋白质,不能让奶牛长时间饥饿,同时还要注意栖息处的环境卫生。

2、蹄部保健蹄部保健是奶牛蹄病防治的重要方式之一,每天都要进行必要的管理,包括洗蹄、奶牛蹄病检查和涂抹蹄部保护用品等。

从静态到动态地进行蹄部检查,了解奶牛的蹄部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减少牛群内的压力在奶牛繁殖、分娩、育成和产乳等多个环节都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如果这些压缩过高,那么就会极大的影响奶牛的健康,引起奶牛疾病的发生,从而导致蹄病的发生,因此,要注意减少牛群内的压力,维护奶牛健康。

四、结语奶牛蹄病虽然不是致命的疾病,但一旦发生就会影响奶牛生产性能,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奶牛的生命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牛肢蹄病的病因、症状与综合疗法-奶牛养

摘要:奶牛肢蹄病是指机体由于骨质疏松导致的四肢变形以及各种不良因素造成的蹄部发生病变的总称。

病牛症状较轻时出现运动跛行、行走困难,严重时只能够卧地不起,产奶量明显减少,且体质迅速消瘦。

另外,该病还会导致奶牛饲料报酬下降和繁殖效率降低,治疗费用明显增加,往往淘汰过早,应尽早防治。

1病因分析环境因素:奶牛肢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面质量的影响,当地面过于坚硬时,机体站立在地面没有得到有效缓冲,加之自身体重过大,非常容易导致四肢过度疲劳。

另外,坚硬的水泥地面还会加重肢蹄与地面间磨擦,导致奶牛肢蹄发生挫伤。

低洼的运动场,由于地面过于泥泞、潮湿,再加上没有及时清理粪便,容易滋生大量的细菌,如结节状梭菌、化脓性棒状杆菌、坏死杆菌、链球菌等,导致机体蹄底发生感染,从而引起腐蹄病。

此外,气候因素也会导致该病的发生,例如夏季气候炎热且多雨,形成高温高湿环境,导致奶牛容易发生热应激,减弱抵抗力,此时蹄部往往长时间浸泡在污水中,导致蹄角质明显变软,再加上环境中通常存在大量细菌,使蹄部非常容易发生感染,也就是说夏季较容易发生该病。

据报道,每年的5~9月份,奶牛由于患有肢蹄病而淘汰呈提高趋势,特别是7~9月份3个月达到最高。

疾病因素:奶牛患有某些产后疾病,如坏死杆菌病、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等,会在机体的末梢处形成微血栓,致使末梢器官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蹄角质部无法完全角化,从而发生蹄变形。

蹄变形往往
会导致蹄壁支撑力较弱和蹄部负担过重,引起皮下炎症甚至溃疡,从而出现慢性、急性蹄叶炎。

奶牛发生中毒,如瘤胃酸中毒、霉菌毒素中毒,存在于血液内毒素会导致小血管形成微血栓,容易引起蹄叶炎、蹄部皮肤坏疽。

2.临床症状病牛蹄部发生病变处存在有明显的急性蜂窝织炎,蹄冠和蹄间皮肤发生红肿、充血,有时能够形成坏死或者表面性溃疡,并分泌散发恶臭味的物质,部分蹄间存在不良肉芽增生。

蹄底角质部呈黑色,用手叩击会表现出疼痛,修蹄时会流出乌黑色或者乌灰色的脓汁,并散发恶臭味。

病变如果进一步向上蔓延,就会发展成化脓性关节炎、脓性屈趾腱鞘炎,有时还会导致角质发生溶解,蹄真皮明显增生,蹄底突出肉芽,球节发生感染而导致发炎、脓肿、疼痛。

随着症状的进一步加重,少数病牛只能够卧地不起,且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产奶量减少、食欲减退以及体质消瘦等。

病变肢蹄无法正常负重或者交替四肢进行负重,主要特征是一肢或者多肢出现跛行、严重疼痛以及跪地。

3综合防治措施手术疗法:该疗法主要适用于症状比较严重的病牛,是指对病变肢蹄部位采取开刀,即先对术部使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接着进行局部消毒,之后在消毒部位用手术刀切开长度为2.0~2.5cm的切口,用经过消毒灭菌的注射器吸取高锰酸钾对切口进行多次清洗,结束后用消毒棉排出患处的脓块。

接着每天进行1h的清洗,直到排出一定量的脓块后可改成每隔1~2天进行1次清洗消毒,然后包裹药棉绷带,涂抹适量的松节油,避免发生感染。

只要排净脓汁,通常都能够长出新肉。

对症支持疗法:病牛可采用静脉注射适量的葡萄糖酸钙,每天1次,连续使用1星期;
也可注射由480万IU青霉素和2g链霉素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10天。

如果病牛症状严重,要适当提前停奶,并转移到隔离防治区进行治疗,防止疾病蔓延。

病牛治疗初期,可配合使用乙氨基镇痛剂,用于有效止痛,每天1次,促使机体食欲增强。

如果病牛发生病变的蹄部出现比较严重的疼痛,可蹄部注射50mL 0.5%盐酸普鲁卡因青霉素,并包裹卫生的棉布。

血竭疗法:病牛蹄部先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将蹄底发生腐烂部位处理成一个漏斗状,直到有鲜血流出再撒布适量的止血剂进行止血,接着再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并擦干,再在伤口处涂抹提前备好的血竭,之后用烧热的铁器覆盖在血竭上促使其熔融,确保其与角质相互黏合,最后包裹绷带进行固牢,并将一些防潮防腐药品涂抹在外面。

加强蹄部保健:奶牛每年至少要定期进行1~2次修蹄,且日常加强观察,如果发现蹄部变形要及时进行修正。

如果奶牛蹄冠和蹄踵比较狭窄,可将蹄壁角质狭窄处挫薄,减轻压迫,并配合采取蹄矫形。

进入高温季节,特别是梅雨季节,可在奶牛圈舍以及集中挤奶出入处设置蹄浴池,对其进行蹄浴。

另外,奶牛蹄部可使用没有异味且刺激性小的3%~5%硫酸铜溶液进行喷蹄,通常使用塑料喷雾器在蹄部直接喷洒药液,每星期2次,能够有效避免传染性蹄病,并提高蹄角质的硬度。

需要注意的是,喷蹄前要先将牛粪、泥土垫料清除干净,确保药液完全喷到蹄壳上。

改善饲养和环境:奶牛合理搭配日粮,确保含有全面和充足的营养,注意保持矿物质含量适当,尤其是保持钙、磷比例平衡。

运动场和牛床要选择恰当的建筑材料,并确保建筑结构平整、松软、干燥、清洁。

如果发现牛床有所损坏则要立即进行维修,同时保证运动场不存在积水,也没有坚硬的棱角杂物以及尖锐的异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