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3: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3:诗歌鉴赏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 (2019高一上·朝阳期中) 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

这首词便是明证。

B . 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险遭杀身之祸。

这首著名的词中,他借咏史,抒发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C . 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

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

D . 本词的豪放风格反映在:一是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渴望能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

2. (2分)对下面词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词以这几个句子开头的好处是: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形胜”二字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自古”强调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称杭州为“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形胜”“都会”“繁华”,为点睛之笔。

)
B .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这几句词在句式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是:对仗工稳,情韵亦自悠扬。

白天吹笛子,夜晚唱菱歌,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

“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做了栩栩如生地描绘,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
C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词以写景起笔的原因是:作者择取的景有送别的长亭、凄切的寒蝉,黄昏时分,骤雨刚停,这一切都在营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为下面抒写情事打下基础。

所以起笔融情入景,即景抒情,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
D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个词句的妙处首先在于“念”字用得特别好。

“念”字是去声。

“名词转折跌宕处,多用去声,何也?非去则激不起。

”此词以去声“念”字作为领格,承上启下,表明是设想别后的道路遥远。

“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路修远。

“千里”以下,改用长句,声调和谐,景色如绘。

“烟波”“暮霭”“沉沉”,着色可谓浓矣;“千里”“阔”,空间可谓广矣。

词人以浓重之色压在心上,衬托离愁之重,以空间之无际衬托离愁之无限。

)
3. (2分) (2017高三上·丰县月考)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偏远之何伤。

”中国历史上,从来就不乏像屈原这样置个人成败利钝于不顾,执着一念,勇往直前的志士仁人。

B .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在时代的召唤前,青葱少年当志存千里,自强不息,为开创美好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发展之基。

C .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人生在世,惟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你才能真正拥抱一份随缘自适、泰然自得的洒脱与从容。

D .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俗世红尘中的我们与其喟叹年华匆匆,不如珍惜现有的光阴,把握属于自己的那份美好。

4. (2分) (2019高一上·静海月考)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B . 《归园田居(其一)》全诗写出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后退出官场的全过程。

C . 《登高》结尾的两句分承“作客”和“多病”。

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

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含蕴丰厚。

D . 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

《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5. (2分) (2018高一上·宁波期末) 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A . 开篇意境雄阔,大江东去让人有“逝者如斯夫”的联想,把永不止息的江水与随岁月消逝的英雄相联系,通古今而观之,有悠久深远的历史感。

B . 称周瑜为周郎,意在突出周瑜的俊逸风流,年纪虽轻但已建功立业,与“小乔初嫁”相呼应,也用以反衬自己华发早生、功业难成。

C . 整首词虚实相生,从眼前写起,回溯到“从前”,又从“从前”回到眼前,眼前的人、景与“从前”的人、景构成一种强烈的对比,构思巧妙。

D . 词的下阅情感深沉,感慨于英雄风流已然逝去,叹息于自我理想落空,最后在江月永恒、江水长流中得到自我超脱。

6. (2分)(2020·浙江模拟) 下列对《雨霖铃》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晩,骤雨初歌。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A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恋人离别的时节、地点与环境氛围。

B . 从“晚”“暮”到“今宵”“晓”,直至“此去经年”,从眼前写到将来,承接自然。

C . 柳词善于运用“点染”,“念去去”三句先点明离别之情,再用景色渲染烘托。

D . 实写“执手相看”“无语凝噎”和“千种风情”,将“伤离别”描摹得缠绵动人。

7. (2分)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A . 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 . 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 .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8. (2分)(2020·浙江模拟) 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 .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俱得表现,一“哀"字则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并为首联刻画的长江秋日图增加了不尽的悲怆意味。

B . 颔联抓住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着重渲染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让读者用想象加以补充,充分感受旷远意境、宏阔意象中的豪情壮志。

C . 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缠身,写尽无限悲愁。

D . 尾联承接颈联,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悲秋苦恨之情,既有一己潦倒的生活之苦,更有一生无法释怀的国难家愁。

9. (2分)品味下面诗句,选出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 .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 .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C .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D .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0. (2分) (2015高三上·湖州期中) 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 . 起始“千古江山”三句,借追忆孙权,感叹山河长存,人世沧桑,而言外之意是说当前无人能力挽狂澜,抵御外侮。

B . “斜阳草树”六句,借缅怀东晋刘裕,盛赞其北伐时的雄姿和声威,暗示出作者杀敌报国的决心。

C . “可堪回首”三句,借眼前所见情景,揭示了由于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妥协投降而给国家带来了严重后果。

D . 词的结尾处,作者以廉颇自况,既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又表现了作者有心杀敌报国,却又力不从心的苦闷心情。

二、诗歌鉴赏 (共20题;共164分)
11. (7分) (2017高三上·于都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胡无人
陆游
须如蝟毛磔,面如紫石棱①。

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乘。

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蹋黄河冰。

铁衣度碛②雨飒飒,战鼓上陇③雷凭凭。

三更穷虏送降款④ ,天明积甲如丘陵。

中华初识汗血马⑤ ,东夷再贡霜毛鹰。

群阴⑥伏,太阳升,胡无人。

宋中兴。

丈夫报主有如此,笑人白首篷窗灯。

【注释】①《晋书·桓温传》:“温眼如紫石棱,须作猬毛磔”。

磔(zhé),直立张开的样子。

棱,瘦劲之貌。

②磧(qì):沙石堆积之地,③陇:陇山,在甘肃、陕西交界处。

④降款:投降的文书。

⑤汗血马:大宛名马,汗出如血红.日行千里.⑥群阴:各方敌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陆游这首诗是古体诗,诗中长短句间用,节奏高昂,气势豪壮。

B . 开篇突兀而起,用《桓温传》典故,表达对诗中北伐英雄的崇敬。

C . 汗血马是西域名马,句中用“初识”强调人们对汗血马异常喜爱。

D . 风云之会,可以指非常的际遇,写出诗人对君臣知遇与施展抱负的渴望。

E . “群阴伏,太阳升”衷达了战胜胡人的热望,运用比拟手法,蕴藉深远。

(2)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2. (7分)阅读陶渊明的两首诗歌。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读《山海经》(其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注释]
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

同物既无虑:精卫既然淹死而化为鸟,就和其他的物相同,即使再死一次也不过是从鸟化为另一种物,所以没什么可忧虑。

化去不复悔:刑天已被杀死,化为异物,但他对以往和天帝争神之事并不悔恨。

徒设在昔心:徒然还有从前的雄心。

良辰:实现壮志的好日子。

讵:岂,难道
(1)
将“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为“望”好不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2)
两首诗歌可以看出陶渊明的两种形象,请结合诗句分别说明。

13. (7分) (2019高一上·烟台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惜牡丹花
白居易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此诗咏牡丹不写盛景而写凋零,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别有一番意味。

B . “寂寞”二字点明冷雨萧瑟中落花的处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C . 次句一扫前句萎靡之情状,转写花瓣漫天飞舞之景,抗争之意尽现。

D . 全诗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之情,极易引发人们由物及人的联想。

(2)赏析“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两句。

14. (7分)(2017·镇江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千秋岁·数声鶗鴂
张先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

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注】鶗鴂(tíjué):即子规、杜鹃。

幺弦:琵琶的第四弦,各弦中最细,故称。

亦泛指短弦、小弦。

(1)
上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2)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
简要赏析下阙最后两句的表达效果。

15. (7分) (2018高一上·潮州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苏庠
猎猎风蒲初暑过,萧然庭户秋清。

野航渡口带烟横。

晚山千万叠,别鹤两三声。

秋水芙蓉聊荡桨,一樽同破愁城。

蓼花滩上白鸥明。

暮云连极浦,急雨暗长汀。

【注】①苏庠:南宋初词人,少年时便能写诗作词,但不求取科举,隐逸以终。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风吹蒲叶,冷落的庭户,迷蒙的渡口,重叠的晚山,描绘了一幅清明远的初秋傍晚图。

B . 词的上片渲染了萧瑟凄清的秋意,主要是为下文抒情营造氛围。

C . 火红的蓼花,白鸥镶嵌其中,鲜丽明亮,折射出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D . 这首词从诗句看是写隐居时的闲适,但作者却在诗中流露出了一种莫名的愁。

(2)结合全词,简要说说下片“一樽同破愁城”一句中的“愁”的含义。

16. (6分) (2018高三下·北京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

【注】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带。

②上国:指京城。

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

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B . “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路上行人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翻出新意,使朋友体会到友谊的温情。

C . “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D . 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虚写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

E . “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应该没有惆怅之情,给读者以轻快之感,表达了丰富的情谊,别具一格。

(2)这首诗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7. (7分) (2017高一下·涟水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题西太一宫⑴壁二首
王安石
其一
柳叶鸣蜩⑵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⑶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注释:①西太一宫:道教庙宇,宋仁宗天圣年间所建。

洪迈《容斋三笔》:西太一宫,在汴京(今河南开封)西南八角镇。

②蜩(tiáo):蝉。

③⑶三十六陂(bēi):池塘名,在汴京附近。

陂:池塘。

江南扬州附近也有三十六陂,故诗中云"想见江南"。

(1)
分析首句中“暗”字的表达效果。

(2)
赏析“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这两句的写景艺术。

(3)
分析这首诗的抒情特点。

18. (7分) (2019高三上·长春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寒食还陆浑别业①
宋之问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②。

【注释】①陆浑别业,位于洛阳西南的陆浑县伊水之滨,是宋之问的别墅,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


典出《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太平,百姓无事。

有八九十老人,击壤(古代一种木制的玩具)而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歌首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雪,形象地写出洛阳满城飞花、缤纷如雪的美景。

B . 诗歌第二句与首句形成对比,说明山中景色与洛阳城的不同,花朵才刚刚绽放,可尽情欣赏。

C . 颔联紧扣标题中的“还”字,诗人早上告别洛阳城中的美景,晚上就看到了陆浑别业的美景。

D . 诗人在寒食节回到陆浑别业,山中不但春景迷人,而且春酒醉人,让诗人不禁生出归隐之情。

(2)尾联中的“野老”,有人认为是诗人自己,有人认为是山野中的寻常老人,你怎么看?请阐述理由。

19. (7分) (2019高三上·浙江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羸骏
白居易
一骅骝失其主,赢饿无人牧
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

蹋冰水畔立,卧雪冢间宿。

岁暮田野空,寒草不满腹。

岂无市骏者?尽是凡人目。

相马失于瘦,遂遗千里足。

村中何扰扰?有吏征刍粟。

输彼军厩中,化作驽骀①肉。

【注释】①驽骀:指劣马。

(1)本诗以骏马被弃之后的不幸遭遇,暗含着对________的同情和对________的呼吁。

(2)本诗在叙述上颇有特色,试赏析。

20. (7分)(2018·福建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
杜甫
大家东征逐子回① ,风生洲诸锦帆开。

青青竹笋②迎船出,白白江鱼入③馔来。

离别不堪无限意,艰危深仗济时才。

黔阳信使应稀少,莫怪频频劝酒杯。

【注】①大家,典出《后汉书》:“帝召(班昭)入宫,号曰大家。

”东征,班昭随儿子到陈留赴任时作《东征赋》。

逐子,跟随着儿子。

②竹笋,典出《楚国先贤传》:“孟宗母好食笋,冬月无之,宗入林中号,笋为之生。

”③江鱼,典出《后汉书》:“姜母好饮江水,嗜鱼脍,姜夫妇尽孝,力作鱼脍以奉,舍侧忽有泉涌,味如江水,每旦辄出双鲤,以供母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首句暗写王十五判官奉母归养之事,呼应标题中“扶待还”三字,领起下文。

B . “风生洲渚锦帆开”实写归舟之景,景中融情;“离别不堪无限意”则是直接抒情。

C . 颔联用叠词“青青”“白白”写竹笋、江鱼之美,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D . 尾联写诗人为友频举酒杯,表达了对友人还黔后大展宏图、建功立业的热忱祝福。

E . 全诗层次分明,多处用典,增强了内容的厚重性。

语言有的含蓄隽永,有的通俗。

(2)本诗的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1. (8分) (2020高二下·六安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储邕之武昌
李白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

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

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

诺为楚人重① ,诗传谢胱清。

沧浪吾有曲,寄入棹歌声。

(注)①《史记·季布列传》:“楚人诺日:‘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长江万里情”句艺术地通过一个“情”字将自然景物与送别结合起来。

B . “送尔”两句描绘出一幅友人储邕与诗人离别到武昌的依依惜别的场景。

C . “湖连”两句,想象途中之景:水阔山连,行船疾驶,群山好像在向后跑一样,
D . 此诗飘逸秀丽,自然浑成,情趣盎然,体现了李白在诗歌创作上一贯的风格。

(2)诗歌最后四句运用了何种艺术技巧?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2. (10分) (2017高二上·黄山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注】梅尧臣(1002-1060),此诗作于1055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第一联,写行到之地(东溪)与到此之由(看水),作者因为所乘之船迟迟不能出发,只能来看东溪。

B . 第三句作者写景,抓住了物象——凫,读者由此物象的描写可品出作者的情怀。

C . 第四句写岸旁老树着花,此亦常见之景。

“老”与“丑”往往相连,但作者说它“无丑枝”,构思新颖。

D . 二,三两联,意新语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蕴含着浓郁的情趣。

E . 尾联写作者虽然不厌烦东溪之景,但归来后筋疲力尽,委婉含蓄的表现了心中难以排遣的愁情。

(2)请概括并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情感。

23. (10分) (2016高二上·晋江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闲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上片起首两句点明时间,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

B . 看到江面上芙蓉如被胭脂染过,红艳夺目,词人心中才感觉到真正的快慰。

C . “尚想暑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寄寓田园之思。

D . 最后两句写回首中原故土,不禁涌起报国之情,也就暂时放下归隐的念头。

(2)上片中,作者借文字表达了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

24. (10分) (2018高三下·新津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次韵尹潜感怀
陈与义①
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

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共说②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注】①陈与义,南宋诗人,少即有才名。

此诗写于1129年,诗人遭受贬谪,仍未复官。

又因金兵南下,连陷三州。

故避乱江汉,转徙湘湖。

②金兵南犯,南宋政府对定都何处存在争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首联诗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金人南犯的情景,表达了他为自己是一个有国家的人的幸运之情。

B . 颔联用借代的手法。

“翠华”是皇帝仪仗队中用翠鸟羽做的旗,常用来指皇帝;“白羽”指白羽扇,古代将军指挥作战的白色羽毛扇。

C . 诗人用“风尘”比喻战乱,与戴叔伦诗句“山中旧宅无人往,来往风尘共白头”中“风尘”之意相同。

D . 颈联上句言五年间国多战乱,下句叹万里路奔走江湖,两句形成因果关系,对仗工整,一气呵成。

E . 尾联中“共说”一词照应文题,表明作者与尹潜定都南京的主张一致。

(2)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5. (10分)(2018·深圳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首联上句说魏万离去,下句“微霜初渡河”写出深秋时节宁静的气氛。

B . 第二联运用倒装手法,先写“鸿雁”“云山”,然后写“愁里听”“客中过”。

C . 第三联“催”字用得精妙,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像是树色把寒气催来的。

D . 颔联、颈联写景虚实结合,在描写景物中融入了诗人对友人魏万浓浓的牵挂之情。

E . “催寒近”“向晚多”既是对“树色”“砧声”的主观感受,又暗示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26. (7分) (2017高一上·常熟期中)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恨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