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某样事物用辩证法对它进行分析

生活中的某样事物用辩证法对它进行分析
生活中的某样事物用辩证法对它进行分析

生活中的某样事物用辩证法对它进行分析

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句话怎么理解?这就需要我们用唯物辩证法去思考问题。

举例:如门这个事物,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简单的事物包含一对矛盾,复杂的事物包含一对以上矛盾。门是一个简单的事物,它包含一对矛盾是什么呢?我们一分析就知道,它具有开和关的这一对矛盾。根据它的作用我们就知道,一扇门主要用来关和开的。关是为了安全,开是为了自己好进去。如果一扇门只能关而不能开了,这时这扇门就和一堵墙没什么两样了,又如果只能开而不能关,这就跟没有门一样,门也失去了意义。在这两种情况下,这扇门就不是门了。也就是说门不存在了,因为它的内部的矛盾就停止了,矛盾停止了,事物的生命主停止了,事物就不存在了。事物不存在了,也就没有这个事物了。

再举个例子:汽车,我们都坐过车,大家也很熟悉。但是我们可曾对它也进行过矛盾分析呢?没有,因为司空见惯,就熟视无睹。那么,汽车的生命在哪里?大家都知道,一辆车的生命在于它能开,也就是能上路跑,但它总要停下来的。它不能永远的开下去,永远开下去而不能停的车就不是车了,但是只能停在那里而不能开动的也不是车,只是一堆废铁。开与停就是车这个事物的主要矛盾。这对矛盾一停止,车的生命就停止了,车就不是其本来意义上的车了,车也就不存在了。

顺便提一下,车是个复杂的事物,所以它的内部包含有一对以上的矛盾,除了刚才讲的开与停,还有点火与熄火,加速和减速,前进和后退,装货和卸货,上人与下人等等。但开与停是一对主要矛盾。

我们再把目光投向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社会中的矛盾也是很多的,例如:生产与消费,分工与合作,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贡献与报酬,模仿与创新,等等。

例如:学校的主要矛盾是教与学,一方面如果只有教师没有学生,教师便没有了教的对象,也就无从教起;另一方面如果只有学生而没有教师,学生又向谁学呢?!

例如:医院的主要矛盾是医与病,道理与上同。

例如:银行的主要矛盾是吸储与放贷,光吸储不放贷,银行挣不了钱;光放贷不吸储,就无钱可贷。这对矛盾一停止,银行不久就要关门,关了门银行也就只是一栋普通的房子,发挥不了它的作用,实现不了它的价值,从而也就不存在了。

又比如:企业的主要矛盾是生产与销售,这对矛盾一停止,企业也就迟早要跨,要倒闭的;倒闭了,企业也就不存在了。

再谈谈思维领域: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主观与客观,真理与谬论,对与错,新与旧,等等。思维是客观世界在人的大脑中的抽象反映、认识和概括。所以思维里包含的矛盾好多都能在客观世界里找到原形,并通过人这一客观事物反映作用于客观世界。又如:综合与分析;形象与抽象;演绎与归纳;感性与理性等等。

再比如:你认识一个事物就包含这些矛盾:不知与知,知得少与知的多,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特殊认识与一般认识等等。

综上所述,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相互斗争,决定了一切事物的存在和价值;它推动了一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就有必要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来分析事物所存在的矛盾,使我们更客观准确的认识世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从而实现我们作为社会中的人所具有的价值或者说还有的潜在价值

唯物辩证法 联系观知识点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知识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区分“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和“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3、联系的客观性①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含义)②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③但是,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辨析“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而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4、联系的多样性①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②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

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区别: ①含义不同,整体是指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联系: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要求:①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①系统含义,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②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③要求: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但不完全一样

用唯物辩证法分析教学提纲

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根本方法。马克思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结合起来创造出唯物辩证法。费尔巴哈的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都是近代哲学界的经典之作。吸收两者精华的唯物辩证法的指导意义就不言而喻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作为流传千年的中华文化精华,一直以来对它的解释运用的都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在新时期的中国我们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其进行重新解读。 启示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恩格斯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虑自然界和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的交织起来的画面”。联系具有普遍性,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同样福和祸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客观的联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充分反映了联系的多样性的客观特征。当塞上之人的好马刚丢的时候,其邻居“人人皆吊之”,其父却淡淡的说道:“此何遽不为福乎?”不久,丢失的马又带回来了一匹好马,此时邻里纷纷来贺,其父又重复了先前的话,后来的事情的确正如其父预期的那样。为何塞上之人的父亲能够预料如此之准,而邻里却没预料到?因为其父坚持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他认识到福祸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必然联系而非偶然联系,是一种间接联系而非直接联系。通常当二者之一出现时,

不能直接显现另一个的存在,一般人容易被这个假象所迷惑,只有坚持了联系观的人才能看透其本质联系,做出正确的态度,不会像其邻居一样因一时的失去而感到沮丧,一时的得到而庆幸,不知其前景为何,这样的人能够得到人们的真心尊敬和敬佩。因此,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启示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恩格斯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即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他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像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发展变化的。每个事物内部都包含着前进和上升的态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显露出来推动事物的进一步发展。在丢马、得马、儿子摔伤等事件陆续发生后,其父都没有大喜大悲,而是淡定的说出“此何遽不为福/祸乎”来回应邻里的羡慕和同情,尤其是在儿子摔瘸之后仍能乐观的说出“此何遽不为福乎”令邻里煞为费解,最后唯有他们父子相保,邻里莫不钦佩。其父始终以发展的观点看待身边发生的事情,坚信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不以暂时的失去而悲,不以暂时的获得而乐,高瞻远瞩终获邻里之尊敬。因此,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启示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

生活中的辩证法—作文

生活中的辩证法 错过太阳时,你在哭泣,那你也会错过星星 从泰戈尔笔下涌出的涓涓细流,充满了哲理,道出了生 活中的几许辩证。 人都会有所失,有所惆怅。但一味带着怅惘若失的心情,去追逐欲坠的夕阳,又有什么用呢!你还是原来的你,成功 从何谈起,孤独和流浪,怎么会自己逃出你的心里。 失败后,就像一只蝙蝠,永远都在黄昏起飞,这怎么行呢?这简直是对生活的亵渎! 事实上,失败并不可怕。最怕的是在失败中自惭形秽, 从而错过了星星。 坚强些,才能正视生活,才能深深地品悟孟子天将降大 任于斯人者,的个中三味;要知道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 世之才,亦惟有坚韧不拨之志;英国培根亦有厄运所需要的 美德是坚忍一说。所以,为了一个目标,现实生活那怕是满 身疮痍,也要把无奈沉入心底,这才是对生活的辩证期许。 这虽有纵使晴明无雨色,入林深处亦沾衣的不可避免。但至 少使人相信被神惩罚的西绪弗斯在搬石上山的过程中,有一 种生命的愉悦。``` 一切幸运并非没有烦恼,一切失意并非就没有希望。曾

有这么一位勇者,十六岁走进不是拼搏的拳击场,而等待他的是头破血淋;十九岁,大踏步走入军营,战神赐给他216块弹片和赶走的梦魇般的记忆;成年后,无数次的退稿,精神并没有湮灭于积残的体内。他,就是饮誉美国文,最后仍不做弱者,宁愿倒在自己枪口下的硬汉海明威。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一个人生来不是就要被打败的,只要你不想倒下,除非别人将你肉身从这个世界上清除。不堪人生悲苦的天才画家凡高,一生作画,仅一幅画以低价卖出。虽然这还是源于买者的买椟还珠,但他仍然勤耕不已。死后,世界上最值钱的前十幅画中,就有四幅是凡高的,而且,最昂贵的那一幅,足可以买下中国博物馆。 虽然,这留给人们的未免有点悲怆的意味。但意外的幸运常常会使人冒失、狂妄;然而,经过磨练的幸运却让人成为伟器。 人们常说,《老子》是生命中的大智慧,《庄子》是哲学中的天籁。可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人如此超然、齐生死而淡泊名利呢?人说钱钟书夫妇超凡脱俗,可中国又有几对这样的伉俪呢! 对大多数人来讲,把无奈沉入心底,做一个流浪的吉普赛人,即使一无所有,也永远要歌唱,是绝对能做到的。

必背知识点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必背知识点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知识点1.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易混易错点: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关键词】关系到、影响、和谐、协调、引起、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等。 知识点2.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1)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易混易错点: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知识点3.联系的多样性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知识点4.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应当树立全局观念,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原理内容】(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易混易错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部分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关键词:东、中、西部与全国、重要组成部分、中央与地方、环节、全局大局局部、地方保护主义】 知识点5.系统优化的方法(标题本自是一个方法论) 【关键词】重要组成部分、中央与地方、中国与台湾、结构调整、系统和要素 【原理内容】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着眼整体,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思维的方式来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关键词】结构调整、系统工程、资产重组、优化组合。 (注: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等联系的有关知识,常综合起来考查)经典例题 1(2015年课标卷Ⅰ23)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 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表明()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论述学习和生活实际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部分的来源分别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而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后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发展充实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大学生是中国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要力量。虽然我们的绝大部分已经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是我们的心理还没有成熟到与年龄相应的程度,因为我们上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毕业,始终处于家长和学校的保护中,现在又进入了与社会相对隔绝的“象牙塔”。在进入社会之前,我们一直都在做的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当我们离开家长和老师的保护,开始享有自由的时候,一步不慎,就很容易走上歪路甚至是一条不归路!所以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对我们大学生的生活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的生活,学习,价值观,爱情观,社会观以及在人际交往等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需要有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我今天就唯物辩证法在大学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在我们的大学期间,四年的生活中,宿舍是一个重要场所。宿舍对我们来说,就是我们在学校中的家,是我们大学生活里最重要的地方。舍友,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是普遍联系的,如果不能和舍友处理好关系,那么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会一团遭,我们的人际关系也会很乱,进而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的生活。宿舍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事情的看法也就不可能完全一样,矛盾和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当问题或矛盾出现使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而这个时候就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时候了,这里就需要我们用“联系”的原理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来看待和处理问题:宿舍是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整体的一个部分,离开了任何一个人这个宿舍都是不完整的,这就需要我们宿舍的每个人和

2019考研政治知识点分析:马哲唯物辩证法汇编

【篇一】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定义:一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特点: 客观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不是人强加的。 多样性:内部联系、外部联系,直接联系、间接联系,主要联系、次要联系,必然联系、偶然联系,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等。其中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事物基本性质和发展趋势。 普遍性: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联系、系统 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的以系统的形态存在着。 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 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发展的定义:事物运动变化中内在具有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负责,由无序向有序的上升运动。 2、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发展的过程性: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恩格斯: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过程: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历史的观点看问题。 【篇二】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范畴就是基本概念,是人的思维对事物、现象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现象和本质 含义、辩证关系、方*意义 (1)含义:现象和本质是揭示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假象) 本质: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的内在联系 (2)辩证关系:相互区别,又是相互统一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原理 及方法论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这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时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

浅谈生活中的辩证法

浅谈生活中的辩证法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由于世界本来就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因此,当马克思主义唯地解决世界本源的问题时,已经内在地包含了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等,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都蕴含着矛盾分析法。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矛盾分析法。很显然,自觉地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们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连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的作用表现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成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原理指导实践,还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

大学生活中的辩证法

大学生活中的辩证法 之人际交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爱情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指一种逻辑论证的形式。 早期,乔·威·黑格尔试图提出整个自然界,精神,历史世界都是运动和发展的辩证法,努力寻求这其中运动与发展的内在联系。但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他的观点还不够完善,之后有费舍巴,亚当·密斯,大卫·李嘉图,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等一大批哲学家对相继的观点进行批判和改进,但始终都未能形成完善的观点,知道马克思的出现。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革命实践和研究,再实践和再研究,形成了完善的有对立统一规律,质变量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定为主要规律的唯物辩证法。 而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不禁会问,这些跟我们又会有什么关系呢?而当我们学习完《马克思基本主义原理概论》之后,我们应该了解到,辩证法无处不在,在大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广交天下好友,而有些人却只有同舍好友;有些人天天沐浴在爱情的幸福阳光之下,而有些人一直在抱怨对方直至分手;有些人学习工作总会考虑到班级,学校的利益;而有些人却总是风雨只身一人,独行大学校园。这些都离不开辩证法的观点。 先给大家举两个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例子:初到大学宿舍,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个人差异,然后是地域差异、作息差异,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宿舍之间的矛盾,这样的例子生活中笔笔皆是。一个女生宿舍,6人,分成三个小团体;大城市来的两个女生成一派,气势上感觉比较强大,像三国时代的“魏国”;从农村来的两个女生,虽然经济条件差一点,但威武不能屈,就像“蜀国”;两外两个从县城来的女生自成一个小团体,但夹在中间,有时左右摇摆,有时从中协调,就像“吴国”。刚开始,由于存在误解,“三国”纷争,引发了不少事情。比如在作息时间方面,大城市来的女生嫌农村来的女生起得太早(由于存在误解,起床声音较大),影响休息;农村来的女生说大城市来的女生晚上太闹(上网、和男朋友打电话),影响睡眠;而县城来的女生则说你们一个太晚、一个太早,我们根本无法入睡。比如在宿舍管理和生活用品购买方面,一方说说你们太懒,很少搞卫生和打开水;一方说你们太抠,从不买洗衣粉和晾衣架;此外,加上学业成绩好坏不均,奖助学金获取人数不一,班级男女同学的感情纠葛,使得这个宿舍一度呈现出“冷战”局面。最后谁也无法忍受时,找到辅导员老师要求调换宿舍。一个很贴近的例子,大家进入学校以后都会有一个带班党员,可能大二的我们跟带班党员的联系不太密切了,而我们班的带班党员和我们专业另一个班的带班党员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们曾经因为很多发生过争执,但彼此都留下了充足的空间,一同选择了考研,一个目标天大,一个目标中科院,虽然目标不同,但是仍然一起备战在考研的第一线上,在这里,也祝愿他们能够考研成功。 曾经在鲁迅的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更具有归纳作用:有一群豪猪,冬日临近,天气渐寒。它们想用大家的体温来抵御寒冷,紧靠了起来,但他们彼此即刻又觉得刺得疼痛,于是,它们都选择了离开集体,放弃一起取暖。然而,迫于严寒,无奈之下,它们又选择了靠近,但却又吃了同样的苦。但它们在这两种困难中,终于发现了彼此之间的适当的间隙,并以这距离,它们能够过得最为舒适、平安。 豪猪取暖与被刺之间产生了矛盾,而这种矛盾的双方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 随着高校扩招以后毕业生人数创出新高,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然而同时许多企业因为就业市场的不完善,就业信息的不畅通,大学生眼高手低等问题而招不到满意的人才。从对立统一角度看,大学生就业难与公司招不到满意的人才这两个问题统一存在于社会中,就业难和招不到人本是统一的可以相互补充的。然而大学生多反而造成了招人市场的混乱,再加上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不愿意从基层做起,挑拣工作,使一些普听岗位遇到人才稀缺的情况,这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的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从以前看起,大学生还寥寥无几的时候,市场上高科技人才紧缺,当时大学生是供不应求的。而现在,在高校普遍扩招的当下,大学生并不罕见。但从以前到现在,人才市场的需求结构已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人才结构也要随之调整。而很多专业课程设置长期不变,与现实需要结合比较差。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快,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加强,传统的专业课程设置已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就业问题这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而不同时期则有不同时期的特殊性,高校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若不改变,则难以解决这一矛盾。 二、从量变和质变的角度分析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着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还是从以前到现在看,也许曾经学历高就代表着好工作,但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升级。终于,量变引发质变,新形势下,一纸文凭已经不足以成为就业的通行证。用人单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要想就业能力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自身也要发生质变,不能平时只死啃书本,也要不断积累市场需求的专业能力,量变引发质变,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新时代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而许多大学生只是学课上知识,在当今发生了质变的社会,对就业风险缺乏必要的准备。

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 系观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 (1)含义: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特征: ①联系的普遍性 A含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是普遍的。 B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c注意: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 ②联系的客观性 A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注意: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D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和诡辩论;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A含义: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的多样性表现为: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B要求: a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既要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和偶然的联系,又要重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长远的和必然的联系,全面分析各种联系。 b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各种条件,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c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相互区别 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

唯物辩证法分析社会热点问题-

美国执意“走钢丝”,必将寸步难行! 最近,国际社会讨论最多的就是美国对台军售的问题,这也是中国人民普 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然而由唯物辩证法的客观实在性可知,任何一个事物 的出现都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而最客观的原因就是当今世界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会有其相应的问题,而美国对台军售问题就是其中一个,所以我们先 从发展这一角度来看待社会热点问题。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都非常注重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个时间段是世界各国快速发展的时期,并且取得了许多令全世界人民骄傲的 成就,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然而,由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可知,发展是一个过程,它不仅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而且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以取代旧的事物。随着经 济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新问题更是层出 不穷。而随着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评判标准的深刻变化和民 主意识、法制意识、权利意识、公平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这些问题带来的 困扰、造成的压力感受更明显,对尽快解决这些问题、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要 求和期待更强烈。因此,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凸显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发展到 一定水平的必然现象。 问题是一种现象,因一定的客观条件而存在,随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世界经济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具体体现,是社会客观 实际和人们主观认识相互作用的直接结果。 新时期的社会热点问题, 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时代性,二是挑战性,三 是普遍性,四是敏感性。 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处理离不开对唯物辩证法的正确把握, 具体应着重如下几方面。 一、冷静思考。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 冷与热是相对的,辩证的。改革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开放之举不可能完美无缺,往往是得失并存,利弊共生。因此,社会生活中出现诸多热点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对这些热点问题的态度: 一方面, 不能回避,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动介入, 积极捕捉, 勇于触及, 提高政治敏锐性与观察力;另一方面,对热点问题要冷思考,要从全社会的大局出发,对热点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切不可头脑发热, 凭一时主观冲动, 为其推波助澜, 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 反而会激化矛盾,使问题复杂化,响社会稳定。对于美国对台军售问题,美国国内以及部分国外相关新闻报道,奥巴马此举有助于维持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以牵制中国对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而引发的亚太地区的不稳定现象,以愚弄不知情的国内和国外人民。然而我们都知道,对于美国政府自己的说法不可避免的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掩饰,不能反应事物的客观性。所以对于人们议论纷纷即使是莫衷一是的问题不能人云亦云, 要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发展趋势,了解热点问题与它事物间的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转化关系, 了解社会各种议论、意见、建议及锋芒所向,正确把握热点问题的本质所在,对于社会矛盾要两利相衡取其重, 两害相衡取其轻。明确应该拥护什么,反对什么, 褒什么,贬什么,提倡什么,鞭挞什么,用冷静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

谈谈生活中的辩证法

谈谈生活中的辩证法 在我们的生活里,辩证法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等等。 对什么事情,都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一分为二的分析。任何事情,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中国有句古语,叫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就是生活中的辩证法的生动体现。它说明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未必真是好事。 整洁、舒适的家,人人喜爱。而为了和灰尘、污垢较量,多少人整日忙忙碌碌,擦擦洗洗,不得清闲。有时,人们不禁要问:是人为地板役,还是地为人役?清洗过的纱窗洁白如新,可是纱眼全然洞开,灰尘毫无阻挡地钻进来。这正如医生告诫人们不可经常掏耳垢,因为那些看似很脏的耳垢也在保护着耳膜,防止病菌入侵。 有时候得点小病,没必要看医生,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病情会好而且身体会更好。如果一得病就用药,慢慢身体会依赖药物,免疫系统变弱,以后用药力更强、副作用更高的药。因为以前药力小一些、副作用小一些的药,已经满足不了你现在被损害了的身体状况,于是就这样进一步地去破坏你的免疫系统等等。

这些都是辩证关系。 其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着辩证法,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避免。我们就生活在一个矛盾的世界之中。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的无处不在时刻在这个世界上。 “最爱我的人伤我最深”。天下的父母哪一个不爱自己的孩子?为此,我们给孩子最好的食物,最漂亮的衣服,最珍贵的东西。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进各种班,接受各种训练。我们找各种关系,托各种熟人让孩子进重点小学,进重点中学,进重点高中,生怕孩子们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实现不了当年自己未完成的夙愿。 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变成了只知道死读书的书呆子,没有思想,没有理想,没有信念,没有激情,有的只是麻木的学习,本能的读书,无奈的生活。 也有好多学生因压力过多,跳楼、卧轨自杀,甚至拿起武器杀死自己父母,好同学,好朋友……种种悲剧,令人痛心,发人深思。本来是最爱自己的孩子,可到头来却害了孩子,这是因为他们做得过了头,爱之深,盼之切,管之严,这看似矛盾的事物却统一在了一起。 这就是生活中的辩证法,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矛盾的两方面,不能做得过了头,否则,只能是自食其果。 同样一件事,想开了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 压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太沉重的压力,如果得不到适当的释放和排遣,足以把人压垮,而良好的对待压力的心态,可能助你一臂之力。

唯物辩证法知识点 归纳

第二部分: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联系6、发展4、矛盾8 、创新3 + 分歧)(共22条原理) 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三个重要范畴:联系、发展、矛盾;以及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由矛盾决定,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P54 第七课6条原理) ★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反对〗: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分析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论文 教学实践环节 论文题目: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分析唯物辩证法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完成时间: 成绩: 指导教师:

内容摘要:首先阐述对唯物辩证法的初步认识,说明唯物辩证法与实际的联系,粗略点出唯物辩证法的意义所在。其次阐述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进一步分析唯物辩证法,说明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性。接着分析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联系,突出唯物辩证法可以让人们科学地认识与了解实际,促进发展。然后着重说明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的核心内容,突出唯物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重要地位。最后总结对唯物辩证法的分析。 关键词认识意义主客观辩证法的统一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对唯物辩证法的初步认识 所谓唯物,就是以实际为根本,以物质来决定意识。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出发点是我们实际中所存在的各种有形的事物。这些有形的事物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持续运动、变化的。恩格斯曾说过:“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消失。”唯物辩证法所要研究的就是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规律。 唯物辩证法被称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概括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批判地继承人类文化优秀遗产,特别是批判改造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基础上创立的,后来又有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说明唯物辩证法是由对实践经验的总结而得来的。因而唯物辩证法可以充分的联系实际,以实际为根本对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做出理性的分析。 唯物辩证法既揭示了客观世界联系与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也揭示了人类实践活动中思维发展的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规律。客观辩证法独立于人的思维和意志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是物质世界本身的联系和发展。而主观辩证法以概念为基础,同人类思维的自觉活动相联系。虽然两者在表现形式上不同,但是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唯物辩证法包括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可以充分说明唯物辩证法是理性、客观地分析实际的。 客观辩证法是对外部自然界的规律,而主观辩证法是对支配人类本身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规律,恩格斯认为“这两类规律,我们最多只能在观念中而不能在现实中把它们分开”,更进一步说明了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是统一存在的。既从实际出发,联系外部世界,又不脱离人的思维,以物质决定意识,然后意识反映物质,科学而又全面的认识实际。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不能只看到物质的表面就做出判断,也不能单凭自己的感觉就有了结论。而唯物辩证法结合了客观辩证法对外部自然界的认识和主观辩证法对人类思维的解析,避免了杜林形而上学思想中将二者对立而陷入“唯心主义”沼泽的情况,真正做到了科学认识世界。 唯物辩证法和科学发展观的联系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在当代中国的一个生动而具体的体现。它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精神,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体现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的完美统一。科学发展观是对人类社会关于发展问题认识的最新成果,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知道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

生活中地辩证法生活中地矛盾及处理方法马原

第二部分生活中的矛盾有哪些 ●理想生活与现实生活的矛盾 作为一个能考进大学的学生来说,高中的他绝对不是完全属于那种只知道玩而讨厌学习的类型,除了非常勤奋刻苦之外,就是很有学习方法。所以,高中的生活是非常枯燥无味的。当时的我们就梦想着大学的天堂生活,梦想着大学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梦想着大学……总之,那时的我们经过高考的洗礼,对未来的大学生活是充满幻想。以为在大学里也没有很多课,没有很多作业,没有……可是,到了大学之后就会发现,原来现实中的大学与我们所想的完全不同。这里与高中相比是有很多不同,因为在这里上课前要急急地跑去占位子,唯一没变的就是食堂。面对自己神往已久但又似曾相识、相距太远的大学,心里不平衡了,麻木了,甚至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迷失自己。对于这种矛盾,有两种选择,一是重新认识自己的新生活,确定自己的目标,定位自己,踏上自己所要走的路。二是看不清自我,想当然认为大学是绝对的自由天堂,依然迷失。 ●学习知识与工作锻炼的矛盾 大学并不只是一个只读书的地方,我想这是所有人都会有这样的认识。这也是一个事实,除了学习知识外,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这也是大学存在的重要理由。于是,大学里的学生联合会就比较正式,这里的社团就比较多样,这里的活动就比较丰富。当然,参与这些工作与活动的人也就多。可是,很多工作或活动就与自己的学习时间有冲突,是偏向于学习,还是工作呢?不同的人处理的方式就不同。作为

学生,理所当然是应该以学习为主,但我们会发现,书本上很多东西并不是马上学就能马上用得上的,自己在很多方面还是需要锻炼与提高,可是学习搞不好,对自己的影响也不小啊。这样,两者的矛盾就显露出来了,应该怎么样处理呢。从矛盾的“两点论”来说,我们在分析任何事物任何矛盾的时候,不仅要看到双主的对立,也要看到双方的统一。学习与工作之间有冲突,但是也有统一,我们为什么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呢”。 思想素质与个人勇气的矛盾 以前大学生在人们的眼光都是天之骄子,现在却很不一样了。并不是现在的大学生素质降低了,只是人多了而已。不过,现在的大学生跟以前的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区别,这个差距不是指文化知识。现在的大学生不像以前都是吃苦吃出来的,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全部的一切都靠自己打拼。现在一个家庭只有一个或两个子女,而且家庭条件都是大大地得到了提高,这些大学生们在家里基本上没吃过什么苦头。当他们遇到一些非正义的事情时,他们会有见义勇为的思想,甚至会种跑出去与之斗争的冲动。但是,毕竟这个时候他们都会想到自己的人身安全,是见义勇为地与坏人作斗争,还是坐着装着没看见呢?这种矛盾会让他们的思想经过严厉的斗争。作为大学生,他们有这个素质和觉悟去,但是毕竟是没经历过世面的孩子,在家里也没吃过多大的苦,哪有这种勇气呢? 第三部分矛盾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问答题练习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问答题练习 (一)、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知识分析解决问题:4个 1.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有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对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雄安新区的规划是如何体现联系特点的?(9分) (1)联系具有普遍性。雄安新区的规划考虑地理位置、基本条件以及定位体现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分) (2)联系具有客观性。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同时具有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规划建立雄安新区体现了在把握事物固有联系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具体联系。(3分) (3)联系具有多样性。雄安新区的规划,不仅考虑现有的自然条件,还要考虑各种社会环境,这体现了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3分) 2.材料: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加强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以此为龙头,带动中南、西南的发展,并将辐射东南亚、南亚,这是中国经济战略布局的一次伟大创举。 请结合材料,说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哪些道理。(12分)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加强了粤 港澳地区的联系。(3分)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或“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旨在加强地区、区域间的联系,并以此推动经济的发展。(3分)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