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研究的对象:
中国现代文学既是作家作品的历史,也是文 学和文化思想的历史,也是中国社会接受和 运用现代文学的历史。同时,现代文学为中 国的近现代社会创造了民族共同的想象空间 ,对中国近现代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凝聚,民 族国家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们学习中国现代文学
史,就是要掌握有关中国现 代文学的知识,培养阅读、 理解、分析、鉴赏中国现代 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史与 作家作品学习相结合,重在 解读文本。
、创造社:年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主
张“为艺术而艺术”。在文学理论上 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忠实的表 现“内心的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 反对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写实主义、 自然主义,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 漫主义文学思潮。推崇文学创作的直 觉与灵感。主要人物郭沫若、郁达夫 等。主要刊物《创造月刊》。
、新月社:年在北京徐志摩、胡适等发 起聚会,主要是英美留学生。 年底发
展为新月社俱乐部,主要探讨新格律 诗的创作,对新诗进行了有意义的创 作实践和理论探讨,推动了新诗形式 上的发展与繁荣。推崇西方资产阶级 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调文学表 现人性的纯正与文学的形式革新。
、语丝社:于年月日在北京成立,因周
、翻译小说:林纾的《巴黎茶花女遗事》、 《黑奴吁天录》、《迦因小传》等,周作 人兄弟的《域外小说集》等。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 一、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一)文学革命的兴起
“文学革命”的正式提出是一九一七年 二月。
、 肇始于新文化运动,是思 想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需要。
《新青年》:年月在上海创刊,原名《
最早提出“言文合一”的是黄遵宪。 胡适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主张。
百度文库
、新的文学观念的产生:鲁迅兄弟
的文学观念,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 和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提出“文 章者,国民精神之所寄也”,强调 文学的长远功效,而非现实的实用 性,希望文学通过对民族精神、国 民灵魂的熏陶和改造来达到振兴民 族的目的。即鲁迅后来的文学“立 人”思想。
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
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 时期,但以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文学 为其先导。是文学在特定历史阶段 的激变。
、西方知识观念对文学的促进
西学动渐,中国知识分子 逐步接受西方的近代科学观念 ,以此为基点思考国家和民族 命运,变革和维新成为时代主 潮。
、社会变革对文学的促进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新文学而新政治、新社会; 要写平民、写实、社会的文学 ,废除贵族、古典、山林的文 学。提出了“三大主义”。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阐释文学的进
化论,提出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号召。《 文学改良刍议》,年《新青年》发表,是 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是胡适 应对陈独秀之约,以他信中的意见改写成 的正式论文。八事入手(阐释文学的进化 论,提出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号召。《建 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 文学的国语”作为文学革命的宗旨。胡适 主要侧重于语言、形式等文学外部因素谈 论文学变革。
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新青年》是一 个综合性的文化评论刊物,是青年的总动员 令,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 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大力介绍 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社会进化论,给 人们提供思想武器,也给文学以精神核心。
《新青年》是中国现代思想的发
端。年月第四卷第五期发表了鲁迅 的《狂人日记》,标志着中国现代 文学的开端。
伏园创办的《语丝》杂志而得名,是“五 四”后一个重要的社团。以鲁迅、周作人 为中坚,成员有钱玄同、刘半农、林语堂、 孙伏园、川岛等。语丝社提倡散文,注重 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形成了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语丝 体”散文群,促进了现代散文的成熟,对 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 成员:自由作家 。主要文学成绩:倡导幽 默泼辣的“语丝文体”。鲁迅为主将。
第三个十年(-):民族解放意识和人民解放 意识,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
(二)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代主义。现实主义为主潮。
(三)代表作家:鲁迅、沈从文、郭沫 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张爱 玲、徐志摩、闻一多、丁玲、赵树理 、艾青、戴望舒、萧红、艾芜、钱钟 书、艾青、路翎、穆旦等。
现代文学分期:
)—年以五四为代表的年代文学。
)—年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 并存的年代文学。
)—年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开端以及 承继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 化的年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观
(一)内容思想:
第一个十年(-):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社 会主义思想。
第二个十年(-):阶级解放意识,左翼革命 文学的社会主义意识,民主主义、自由主义 人文主义文学意识并存。
(二)文学革命的内容 、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批判封建文学观念,提倡新文学的观念。 、注重吸收外国文学的影响。
、创作方法提倡以现实主义(写实主义)为 主要方法。
(三)文学革命的意义
、体现了思想解放和思想启蒙特 征。
、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 力量。
、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使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
)文学平民化、大众化的价值取向,使传 统的文学接受主体发生变化,文学成 为民众文化参与的工具,培养了多样 化的读者群。
、文学自身发展的促进。
古典文学的式微,新的文 学形式的孕育。文学自身发展 的现代性追求导致传统文学产 生新的质变。
二、文学革命的准备:文学观念的 变革
文学界掀起了“诗界革命”、 “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白话文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学改良 运动。
、政治、问题小说:宣传政治观念,关注 社会问题。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 等。
、谴责小说:讽刺带谩骂。出现 了四大谴责小说:刘鹗的《老 残游记》、吴沃人的《二十年 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 海花》、李宝嘉的《官场现形 记》。
、鸳鸯蝴蝶派小说:市井通俗言情、奇侠、 黑幕小说,倡导文学是消遣的游戏的金钱 的文学观念,主要以《礼拜六》杂志为代 表。有影响的有:徐枕亚的《玉梨魂》, 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平江不肖生的《 江湖奇侠传》、《广陵潮》等。
、湖畔诗社:年在杭州成立。发起人有 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 人。以爱情诗闻名。主张纯真与热情 的诗歌创作,善于写抒情小诗,形成 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出版有《蕙 的风》、《湖畔》、《春的歌集》等 诗集。
、莽原社:年月在北京成立,因创办《莽原 》周刊而得名。
主要发起人韦素园、向培良等人,都是受到 鲁迅指导的文学青年。
具体风貌如下:(五四文学基本特征)
晚清社会组织机构的变革,引 起文化机制和文学的变化。
)文学活动和创办报刊有了法律保 障,年《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了言 论、著作、出版等自由。
)具有大众化、平民化、民主
特征的现代出版业逐步兴盛, 为现代知识分子提供了理性交 往的空间,为文化和文学的普 及奠定了传播基础。
)知识分子传统地位和角色的转换(科 举制度的废除,传统知识分子学而优 则仕的路子被阻断),社会出现了知 识分子为主体的自由撰稿人队伍,出 现了职业作家群。
周作人:《人的文学》
,《平民的文学》。认为新 文学应该重新发现“人”, 在于助成人性的健全发展。 周作人以人道主义的观念, 从文学与人的精神联系出发 谈论文学变革。
、受外国文学的影响。西 方的军事、政治、经济、 文化的入侵,大量翻译著 作的进入,在落后与先进 的碰撞中导致文学的改革 。
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主要有两大方面:
二、社团流派与文艺论争
(一)文学社团流派
、文学研究会:年月日成立于北京,年解体 。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 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 命的团体。在创作方法上主要强调写实主义 ,把“为人生”作为宗旨。主要人物茅盾、 叶绍钧等。主要刊物《小说月报》、 《文 学旬刊》、《诗》等。
、晚清“诗界革命”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下 形成的一次广泛的政治和文化 运动。
梁启超是首倡的人物,黄遵宪
为其主将。“诗界革命”主张诗歌 要有新意境,要有新语句,要以旧 风格含新意境。要求诗歌以通俗的 语言创造新的诗境。
、文界革命
梁启超在年提出文界革命的口号 ,力求借鉴日本和西方的思想内容和 语言形式,创造出一种“新文体”。其 特点是思想新颖,文白夹杂,平易畅 达,笔锋饱含感情,具有很强的鼓动 力的文体。
、小说界革命:小说救国论
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的关 系》()提出“欲新一国之民,不 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小说有不 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等观点。 重点表达了他小说新民救国的主张 。
、白话文运动
文言文已经无法表现现代人丰富复杂的 思想、精神和繁复的内心世界,无法表现 现代人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当语言无法 表现它的对象时,变革就成为一种必然。
中国现代文学史
、什么是“现代文学”
“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 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 情、心理的文学”。
、何谓“文学的现代化” ()思想的现代化。 ()文学的继承、借鉴与创新。 ()文学语言与形式的更新 。
、中国现代文学的特点
)中国现代文学虽然只有多年,但 大大缩短了近代中国与西方在文学 上的距离。
其一,外国文艺理论的介绍,
其二,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介绍。
年《新青年》出版易卜生专号、译载 《娜拉》等作品,
鲁迅、刘半农、沈雁冰、郑振铎、瞿 秋白、耿济之、田汉、周作人等都是活跃 的翻译者和介绍者。
当时几乎所有进步报刊都登载翻译作 品。
、文化革命发难者的特色所在:胡适、 陈独秀、周作人、李大钊、鲁迅他们 处于世纪末到世纪初,新旧民主革命 交替,封建王朝解体和共和交替时代 ,青年心理的时代紧迫感和责任感加 强,努力探索中国的新出路。
、域外小说翻译运动:一批知识分子认为西
方的强大主要得益于文学尤其是小说的教 化与新民,尤其强调小说对政治思想的宣 传与政治运动的配合。于是,翻译西方小 说成风,使中国文学受到西方文学的广泛 影响。
三、文学革命前年中国文学概况(文学的过 渡性特征)
成就最高,对后来文学革命造成了直接影响 的是政论散文、小说翻译和创作。
、政论散文:以梁启超成就最高,梁启超把 自己的新文体作为新民的觉世之文,以此传 播西方的政治思想,鼓吹立宪、新民、强国 ,是富含感情,汪洋恣肆的魔力文字。如《 少年中国说》、《新民说》等。
、革命派散文:以章太炎(有学问的革命 家)成就最高。文章动人心魄,自由尖 锐,富于创造。革命派散文具有革命性 、斗争性、鼓动性与通俗性的统一。
三、本阶段文学整体特征
文学发展三阶段:
-:新文学萌芽期,主要是 文学革命和新文学的理论准备, 创作还属于尝试和印证新文学的 理论假设。创作较贫弱。
-:文体大解放和创作活跃期,现代文学的 第一批作家登上文坛,新文学以创作的实 绩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一些创作流派 形成。创作繁荣期。
-:文学创作的青年逐渐投身革命,创作沉 寂,革命文学的理论建设为年代革命文学 的勃兴奠定了理论基础。
、未名社:年成立于北京。发起人鲁迅,主 要成员有韦素园、高长虹、李霁野等,以“ 率性而言,凭心而论,忠于观世,望彼将来 ”为主旨。主要是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作品 ,特别是俄国文学。
、浅草社:年成立于上海。发起人林如稷, 成员有陈祥鹤、冯志等。注重创作,侧重于 内心世界的挖掘,作品充满了苦闷、彷徨和 伤感情绪。
)中国现代文学诞生在民 族危机深重的年代,是一 种有强烈使命感的文学。 )重视文学本身的独特性 能。
)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 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 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 成的新的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 中国文学自年之后就被分成了两
个部分: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年 后),并成为学科的名称一直沿用至 今。
、沉钟社:年月浅草社解散,同年秋原成员 陈祥鹤、冯志等汇集到北京重组的社团。 注重翻译和创作,广泛介绍了文艺复兴以 来的文学思潮和作品,创作上写五四后觉 醒但尚未突破个人生活圈子的知识青年的 悲凉心声,主要倾向忧郁和感伤的创作。 年解散。
(二)文学论争 、 与复古派的论争:文白之争、新旧文学之
争。 、与学衡派的论争 、与甲寅派的论争 、问题与主义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