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砂体精细刻画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6年第10期
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砂体精细刻画中的应用
马 波1,刘
豪1,魏国财2,王
延1,李玉贤1,邢志颖1
300452)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

要:黄河口凹陷位于渤海海域南部,其中在新近系中发现大量油气藏。本文将以黄河口凹陷
变速成像技术[15,32]。这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
收稿日期:2016一08—21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黄河口及莱北地区隐蔽油气藏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1ZX05023002--005。 作者简介:马波(1991一),男,江苏省常州人,硕士研究生,海洋科学专业。
2016年第10期
马波等
BZ26井区明化镇组下段下亚段为例,通过地震沉积学方法开展精细砂体预测。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 建立的基础上,采用统计法,地震属性提取技术,一维正演模型等技术,开展精细砂体预测。研究表明: BZ26井区将明化镇组下段下亚段划分出11个准层序组(pssl--pssll),砂岩主要集中在pssl和pssll 中。区域内发育五种纵向组合关系,分别对应与之匹配的地震属性关系:强均方根振幅对应较厚的砂体, 反之则砂体不发育。由于区域内砂体厚度低于地震分辨率,往往一根同相轴代表多套砂体组合。因此建 立一维正演模型,分析砂泥岩纵向组合与地震反射振幅之间的对应关系,由此对研究区内准层序组进行 精细砂体刻画并分析其沉积微相。 关键词:黄河口凹陷;高频层序;均方根振幅;一维正演模型 中图分类号:P63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6)10—0112一08 该区的砂体预测。而考虑到本井区浅水三角洲河道 改动频繁、砂体厚度薄且横向变化快,同时工区内井 网较少,依靠钻井相来预测砂体不现实,单一的物理 技术显然满足不了高精度层序格架下的砂体预测。 为此,本文将在工区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建 立的基础上,结合钻井信息采用统计法分析岩性组 合样式和准层序组匹配关系,同时采用均方根振幅 技术识别其余钻井岩性的对应关系,采用90。相位转 化技术建立区域内一维正演模型,开展精细砂体预 测,最终得到准层序组精度下的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1地质背景 实际工作中发现传统的地质理论已经不适应于
则为进积型准层序组。岩性主要为泥岩,细砂岩,粉 砂岩和粉砂质泥岩,测井曲线严重齿化,主要为齿 型,齿型一箱形,齿型一钟型组合。 2地质一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
2.1
薄互层。五类岩性组合样式的特点分别为:①泥岩夹 薄层砂岩:上下围岩为厚层泥岩(>10m),中间夹杂 一套或者若干套1~3m的薄砂岩,由于井区在汇水 盆地内部,因此此类岩性组合最常见;②泥岩夹厚层 砂岩:上下围岩为泥岩,泥岩中夹杂大段灰色或者黄 色砂岩(>8m),上下泥岩厚度大于砂岩或者与砂岩 厚度相当;③复合厚互层:几段砂岩被泥岩分隔,砂 岩厚度为8~16m,泥岩厚度0.8~13m,砂岩在测井 曲线上的响应呈箱装;④泥岩夹中等厚度砂岩:上下 围岩为泥岩(介于6~23m),中间为砂岩(3~8m), 此类岩性组合在工区内也较常见;⑤薄互层:薄层砂
闭。
凸起川氐凸起
囤E|匡虱臣鲴圈圈[]圈 占编。埋m源
上E断层 油田 油气田 走滑断层 海岸线 盆虹t边界
图1
研究区构造及平面位置图(图中黄色方框为BZ26井区重点三维研究区)

囊:


蔫器




蟊三:H 黧:。H
。●●4
}_f







p--7
。●●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Ⅲ5 T
114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6年第10期
岩性组合样式和准层序组匹配关系 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本文将
采用统计法统计出BZ26井区明下二段岩性组合样 式(图3 BZ26井区部分钻井砂泥岩纵向叠置关系)。 这些统计结果将应用于地震属性的提取和一维正演 模型的建立。对井区钻井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该区岩 性主要为砂岩、细砂岩、不等粒砂岩、含砾砂岩、含砾 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等。 与之配套的岩性组合样式包括:泥岩夹薄层砂岩、泥 岩夹厚层砂岩、复合厚互层、泥岩夹中等厚度砂岩、
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石少体精细刻画中的应用
113
年来研究的热点,也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目 标‘2。。 新近系以来,黄河口凹陷主要发育北北东向主 走滑断裂和近东西向派生断裂的两组断裂系统。在
深部表现为一条近于直立的主位移带,而在浅层由 向上和向两侧发散的交织状分叉断层组成。相互交 织的两组断层导致凹陷在浅层发育多种类型的圈
凸起,南为莱北低凸起和垦东凸起,西接埕北低凸 起,东临庙西凹陷,总面积约3300km2(图1研究区构 造及平面位置图)。该区在新近系经历坳陷充填演化 阶段,从古近系到新近系,黄河口凹陷逐步演化成华 北盆地的沉积沉降中心,是周缘陆区物源的汇水中 心。明化镇组沉积时期以来,整个汇水盆地坡度平 缓,广泛发育浅水湖泊沉积,其中发现优质储集体 ——浅水三角洲砂体。随着对陆相湖盆浅水三角洲 勘探和开发的El益重视,这种特殊的沉积体成为今
1.1
渤海盆地作为最主要的近海油气勘探海域之 一,新近系油气藏占据重要地位[1]。大量证据表明黄 河口凹陷新近纪明化镇组发育浅水三角洲[2 ̄5]。针 对浅水三角洲形成条件,已有不少学者从事了相关 研究,涉及到古水深特征[6]、古地貌特征[7 ̄9]、古气 候特征[10 ̄141以及物源供给特征[8 ̄9。。勘探实践表 明,浅水三角洲发育大量岩性油气藏,其核心在于寻 找有利岩性圈闭[1 5。。有别于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 藏是由于储集层岩性改变而造成的圈闭,圈闭厚度 薄且分布范围相对较小,这也势必增加了勘探的难 度。
区域地质概况 黄河El凹陷位于渤海海域的南部,北邻渤南低
储层预测精细化发展,而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的提出
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砂体精细刻画的方 法。赖维成等[163认为:基于地震剖面解释和属性提 取、密切结合地质理论,同时综合考虑时间、空间、物 源建立储层预测模型,才能准确进行储层预测。前人 采用多种手段识别砂体特征包括切片技术[Is,173、反 演技术[” ̄201、频谱成像技术[2卜2 3。、地震属性技 术‘1‘16’19’24~2 6。、地震相技术‘。川、正演技术‘”,28]、90。相 位转化技术‘28 ̄2 9|、速度建模技术[30 ̄31。、低幅度构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