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1)
《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页、第57页、第87页“生活中的数”。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创设生活情境,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生活素材,成功地将学生的视野拓宽到他们熟悉的生活空间。
然后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猜一猜、算一算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
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思考等多种实践活动,积极性非常高。
可以说,我在围绕“数与生活”这一中心设计教学活动时,也在积极地进行构建“生活数学”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尝试。
学情分析:教师请学生用学具盒里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家里的电话号码,学生活动时,因为学具盒里的数字只有1~9,所以如果出现重复数字就不够摆,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在不知不觉中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分享成功的喜悦。
因此,教师再让学生自由下位去找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时,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下位交流。
还有小组同学猜学具个数等活动,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也比较充分,促使合作学习和交流的意识渗透到教学环节中去,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与他人合作、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教学目标:1.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就在我们身边。
2.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5.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数学卡片、学具盒中的数字、算式卡片。
教学设计:一、导入小朋友们,在我们已经认识的数中,哪个数最小?哪个数最大?你们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来吗?(生边拍手边说:0、1、2、3、4、5、6、7、8、9、10)再让学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设计意图:以师生拍手对口令的形式复习已学过的数,形式活泼。
]引入: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这些数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能见到它们。
小学一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理解1-10的数,能够用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物品。
2.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1-10的数,会用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物品。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数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件、教具:准备1-10的数字卡片,以及与生活相关的物品图片。
2.学生活动材料:每组学生准备一套1-10的数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些生活用品,如:苹果、橘子、书本、玩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数量。
(二)新课教学1.认识1-10的数(1)老师出示1-10的数字卡片,引导学生逐个认识并读出数字。
(2)学生跟读,老师指名学生读出数字。
(3)老师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数字?它们表示什么意思?2.用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物品(1)老师出示一些物品图片,如:3个苹果、5个橘子、8本书等,引导学生用数来描述这些物品。
3.数数游戏(1)老师出示一些物品,如:5个玩具、7个书本等,引导学生数一数这些物品的数量。
(2)学生分组进行数数,比一比哪个组数得快。
4.解决问题(1)老师出示一个问题情境,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如:填写1-10的数、用数来描述物品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老师巡查指导。
(四)课堂小结1.老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2.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数。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家长协助孩子收集生活中的物品,让孩子用数来描述这些物品。
2.家长与孩子一起玩数数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老师展示实物,如一串串不同数量的葡萄,问:“谁可以告诉我这里有多少颗葡萄?”引导学生数数并回答。
2024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2024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章《生活中的数》,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数字110,了解数序,学会数数,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110的认识,理解数序,能熟练地进行数数。
2. 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数字110的认识,数序的理解,数数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教学挂图、计数器、磁性黑板。
学具:学生用数字卡片、计数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数字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数字的兴趣。
2. 讲解: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0,讲解数序,示范数数方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数数。
3. 例题讲解:讲解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运算规律。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10以内数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数玩具、水果等。
六、板书设计1. 数字110的书写和数序。
2. 数数的方法和步骤。
3. 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写出数字110,并按数序排列。
(2)用计数器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观察生活中的数字,记录下来并数一数。
2. 答案:(1)1、2、3、4、5、6、7、8、9、10(2)示例:3+2=5,52=3(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学习数字和加减法过程中的困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数字,进行数数练习,提高数字敏感度。
同时,引导学生尝试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一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教案一、导入新课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将要开始认识一门特别有趣的新学科,那就是数学啦!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能够接触到数学吗?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旅程,共同探索一下生活中的数吧!我知道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的影子,你们可能在回家的路上数过路上的树木,或者数一数你们的零花钱有几张一元钱、几张五元钱这就是我们要学的“生活中的数”!生活中的数和数学就像是我们每天生活中常见的小伙伴,每天都会出现在我们身边,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们,开始我们全新的数学学习之旅吧!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出发吧!1. 情景导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数的概念,如购物需要用到数字等孩子们你们好啊!今天我们要开始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旅程,那就是我们的数学之旅——《生活中的数》。
上课之前我们先聊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你们去买零食的时候,需要用到什么呢?对了就是数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这个神秘的数字世界。
想象一下周末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在超市里你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商品,它们的价格都是用数字来表示的。
比如你们喜欢的糖果,每颗糖果的价格可能是几元几角。
这时候我们就要用到数字来进行计算,知道爸爸妈妈给了多少钱,我们能买多少颗糖果。
这就是生活中数的应用,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世界,感受数字的魅力。
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课本中的《生活中的数》吧!2. 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数字?”引导学生谈论日常生活中的数字使用场景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课题——《生活中的数》。
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聊聊生活中的数字,你们知道吗?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们就像我们的小伙伴一样,每天都会陪伴着我们。
那么你们能想到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数字呢?别急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
首先老师想请你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们会在哪些地方看到数字呢?是在家里、学校、超市还是其他地方?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场景让你们对数字有深刻印象呢?请你们举手发言,分享你们的小故事。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教案
一生活中的数单元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10各数。
2、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重点:1、能正确认、读、写1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2、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时安排8课时。
求初步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知道学习需要有一些好习惯。
通过找生活中的“数”和“形”的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在数数活动中,能数出1—10这10个数。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谈话引入从今天起,你们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
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大家想学好数学吗?1、谁会数数?来试一试吧!2、学生汇报数数情况,请一名学生汇报数数情况。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1-10这几个数。
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快找一找,说一说。
二、数数动物学校开学了,真热闹。
到a:同桌互相看并说。
b:集体反馈交流。
c:评价学生数数情况。
校园里看一看,说一说有什么?有多少?按上下左右四个方位说一说。
按大小顺序数一数。
从数数中你知道了什么?三、巩固练习看我们的教室,你们发现了哪些数?请数出10根小棒,8朵小花,5个三角……我们身边处处有数,现在跟老师排好队,悄悄地去看一看,找一找我们校园里有什么?有多少?四、总结质疑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五、作业设计找一找生活里的数,说给家长听。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教案)北师大版(2024)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单元导语对于数的认识的学习,一般有三个层次: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比较。
在本单元中分别对应于10以内数的意义、10以内数的读写、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关于数的意义和读写,教材首先结合情境从整体上初步认识和感知1~10各数,然后从1~5的认识、0的认识、6~9的认识到10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同时学习相关数的正确的书写。
对于数的大小比较,教材也是先通过具体实物的一一对应,比较不同物体数量的多少;再引进“=”“>”“<”等符号,引导学生用抽象的数、符号表示具体数量的大小关系。
对于数的意义和读写,教材采取了分层次的设计。
首先结合儿童熟悉的情境从整体上对1~10各数进行初步认识和感知,初步体会可以用1、2、3等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
体现抽象的数与生活经验的自然联系。
然后通过1~5的认识、0的认识、6~9的认识、10的认识四部分,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
经历“数出事物的数量——用图表示事物数量的多少——用数表示数量的多少”的过程,并且开始学习数的书写。
在认识各个数时,教材设计了不同的情景和直观模型,让学生体会到可以用1、2、3等自然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渐渐感受自然数是逐一递增的。
在教学数的大小比较时,引导学生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数清楚物体数量的多少,或者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这是本单元最基本的数学实践活动。
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一一对应构成了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理解数量关系的算理基础。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数数或比较,也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渐渐养成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
在本单元教学中应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要形式。
教师适当加以指导,运用情境、启发引导、动手操作等方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的理解,并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在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1.1~10的认识。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很熟悉,难度不大,重点放在对基数、序数的理解上,以具体实例教学生明白序数和基数。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一、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一、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生活中的数》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的意义,理解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
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比较,数的排序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理解数的概念,会进行数的比较和排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但他们还没有形成数的概念,对数的认识和操作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的意义,理解数的概念。
2.培养学生数数、比较、排序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的认识: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能正确数数。
2.数的比较:让学生学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数的排序:让学生学会按照一定规律对数进行排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的意义,理解数的概念。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数数、比较和排序。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苹果、小球等,用于教学。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数数卡片,用于学生练习。
3.课件:制作一些有趣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苹果、小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品都可以用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数的认识,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它们表示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数是用来表示数量的,每个数都有它的大小,我们可以用数来比较物品的数量。
小学数学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教案(2024秋)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1课时走进美丽乡村(1)【教材分析】“走进美丽乡村”是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的开端,学生将初步认识1-5以内的数,体会数的意义。
在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找、想、画、说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数与实物的对应关系,使他们看到实物的数量能迅速想到数字符号,看到数字符号能联想到各种具体的实物,从而生动形象的理解数的意义。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中要尽量使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课堂要富有情趣,借助生活实际调动幼儿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还可以帮我们解决问题。
【教学策略】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数的认识。
2.在体验数数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3.结合课本素材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并会认读这5个数字。
2.借助计数器、小圆片、小棒等学习用具,表示出1~5各数,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培养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数量是1-5的物体,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数物体个数时要一一对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相应学具【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课件师:巧设情境—引“探究”你们喜欢美丽的乡村吗?认真观察图片,讲一讲你看到的乡村故事吧!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新知探究—习“方法”1.课件出示情境图。
2.认识1~5。
(1)分别从图中找到数量是1、2、3、4、5的事物。
提示: 1不仅可以表示1个萝卜,也可以表示1筐萝卜。
(2)这里1、2、3、4、5,我们可以用数字1、2、3、4、5来表示,也可以用手指、小圆片来表示。
提示:数数时要做到一一对应,不遗漏,不重复,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是几,这堆物体的数量就是几,就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3.理解基数1、2、3、4、5。
数学《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
数学《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数学《生活中的数》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的概念,认识到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对数字表达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数的表示和读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形状,要求学生数出每个形状中的边数,并且画出边数相同的形状。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的概念,并了解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探究与讨论(15分钟)教师以糖果为例,让学生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讨论糖果的数目和分配方式。
例如:如果有10颗糖果,你想分给5个人,每人可以分得几颗糖果?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答案,并理解分配的方式是使用数进行计算的。
3.拓展与应用(2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字的例子,如:小时、分钟的表达,识别标牌上的数字等,让学生认识到数对我们的生活有多重要。
然后,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数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例如,学生可能会举出统计家庭成员的人数、记录击球数等。
4.概括与总结(15分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将所记录下来的生活中使用数的例子进行概括和总结。
每个小组选取一到两个例子进行展示,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
5.归纳与拓展(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然后,给学生提供一些数字,并让他们用正确的口语和书写方式表示出来。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数的计算操作,如加减乘除等。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堂课进行小结,强调数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应用数。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探究与讨论环节中的参与情况,包括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等;2.通过小组分享和展示,评估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使用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观察学生在拓展与应用环节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和应用的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教学时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数、人数、读数、写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实物操作,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根底上体会数的意义。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能力目标: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情感目标: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愉悦。
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情况分析学校教育的开始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在弄清题意的根底上独立完成。
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单元教学重点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单元教学难点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初入学的学生不太容易分辨数字的结构和笔顺,容易搞错上、下、左、右的位置。
由于学生的手指肌肉不是特别灵活,要把数字写的正确、整齐、匀称是比拟苦难的,因此,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可以要求学生每次少写几个,经常练习,除课本中的练习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写数,逐步提高。
学困生突破方法课时划分课题可爱的校园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生对书中情境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能力目标:借助挂图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交流图中物体的数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按顺序数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数》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数,了解数的来源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兴趣。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的存在,体验数的作用。
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读写、数的比较和数的运算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他们对数字有一定的认知,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数的概念。
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需要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来理解数的含义。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他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认识数,了解数的来源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的存在,培养学生的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的存在,体验数的作用。
2.难点: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兴趣,让学生初步形成数的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苹果、球等,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引出数的概念。
2.新课导入:让学生汇报自己数的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引导学生认识数。
3.学习数的读写:教师示范数的读写,学生跟读,分组练习,教师点评。
4.学习数的比较: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比较多少,引导学生学会用数来比较。
5.学习数的运算: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进行加减运算,引导学生理解数的运算。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在尊重教材、把脉学生的基础上,我对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进行了创造性重组,将“生活中的数”作为一节独立而完整的数学实践活动来进行设计与实施。
旨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此举不仅有助于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定位在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在从事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的同时,体会用数学的需求与乐趣。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在活动中学生利用已有经验,用曾经储备的数的知识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
尝试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用数学的语言去描述、感受数学的魅力。
2.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探究、交流、操作活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培养;经历互助研究、交流分享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得到培养。
3.学生对数学研究学习充满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主动尝试用所了解的数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
四、教学难点学生掌握用数表示数量、顺序的方法并能区分这两种不同的数的表达。
五、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了解学生已有对数的认知1.了解学生已有对数的认知谈话:走进生活学习数学,我们身边就有数。
了解:同学们认识了哪些数,在已经认识的数中,哪个最小?哪个最大?这么多数,先将0到10这几个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说一说。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回顾学生已经学过的数,了解学生已有对数的认知与储备。
2.揭示课题导入:这么多数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处处能够见到它、用到它。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从事数学研究、数学思考、数学分享的积极性。
自主研究合作交流说一说生活中的数初步交流:在我们的生活中肯定用到数,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数呢?媒体呈现: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大家仔细观察、踊跃交流。
第1单元 生活中的数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第1单元生活中的数: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初步的数学思维。
2. 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能正确数数,并能用数表示物体的数量。
3. 培养学生运用数进行简单比较和排序的能力,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4.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认识和书写数字1-10。
2. 学习数的顺序,理解数的先后关系。
3. 学习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掌握简单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4. 学习用数词描述物体的数量。
5. 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字1-10的认识和书写,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2. 教学难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的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数棒、教学挂图、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小石子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入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利用教具展示数字1-10,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理解数字的形状和含义。
3. 活动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数的排序、大小比较等实践活动,加深对数的认识。
4. 练习巩固:通过练习题,巩固对数字1-10的认识和书写,加强对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的理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板书生活中的数2. 板书内容:数字1-10的书写、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的示例。
作业设计1. 书写数字1-10,每个数字写五行。
2. 完成练习册上的数的大小比较题目。
3. 家长协助,让孩子用数词描述家里的物品数量。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数字1-10的认识和书写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生活中的数》|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快乐的家园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了解生活中的数字,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
2. 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数数,并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和排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认识和了解生活中的数字。
2. 数数,并进行数的比较和排序。
3. 学习使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和了解生活中的数字,能够熟练地进行数数和数的比较排序。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教学挂图、PPT课件。
2. 学具:学生用数字卡片、彩色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数字,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数字的兴趣。
2. 新课:讲解数字的组成和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了解数字。
3. 练习:通过数数、比较和排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字的使用。
4. 应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
板书设计1. 快乐的家园2. 副生活中的数3. 内容:数字的组成和特点,数数、比较和排序的方法,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在家中寻找数字,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一个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了生活中的数字,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数数和数的比较排序。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动的PPT 展示和有趣的练习,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作业设计中,让学生在家中寻找数字,并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总的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课堂管理方面还有待提高,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的世界中快乐地学习。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单元课教学案例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单元课教学案例1.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2.学习目标(1)学科性目标①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写0~10各数。
②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③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 -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育性目标教会学生阅读教材,提取、勾圈关键字词,归纳概括的能力。
(3)创新性目标在单元知识体系的建构中,建立单元整体框架的意识。
【学习重点】学会阅读教材内容,提取、勾圈关键字词,归纳概括知识。
3.学习过程我们根据单元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其流程如图所示:图1:小学数学单元课教学流程图(1)师带生阅读,领悟第一课内容①首学,在老师带领下阅读。
请小朋友们打开书,看到这一页,我们先来认识几个新朋友吧!他们分别是智慧老人淘气,笑笑和机灵狗。
这几位呀,将和我们一起度过6年的小学数学学习时光。
智慧老人是一位很有智慧的老爷爷,他总能给我们很多启迪。
淘气,笑笑和机灵狗将和我们一起探索数学王国里的秘密。
第一,现在请小朋友们翻看目录,在老师带领下找出第一单元所在页码。
在老师带领下快速浏览教材第1-17页,看看有哪几课?小结: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有七课,分别是:《可爱的校园》《快乐的家园》《玩具》《小猫钓鱼》《文具》《快乐的午餐》和《动物乐园》。
第二,跟着老师再读教材第1-17页,在老师带领下,阅读《可爱的校园》一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第三,阅读《快乐的家园》一课逐个小绿点的勾、圈、标出其中的关键字词,和老师一起在黑板上完成《生活中的数》首学表中《快乐的家园》内容。
表5:《生活中的数》单元课首学表【评析】阅读是单元课首学的主要方式。
初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需要在老师带领下通过阅读指定内容,并进行勾画、批注、填表,在老师带领下读懂教材,学习一课的阅读方法和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整体认识,达到了单元课“领悟式学习”的目标。
一 生活中的数(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一生活中的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理解数的概念;2.能够读写 0~5 内的整数;3.能够使用物品、手指等进行数或数量的表示和表达。
二、教学重点1.数的概念;2.0~5 内的整数的读写;3.用物品、手指等进行数或数量的表示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1.用物品、手指等进行数或数量的表示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教学板书;2.5 只相同的笔或其他物品。
五、教学过程导入1.老师拿出 5 只相同的笔,问学生这 5 只笔称为多少个?同学们回答“五个!”。
2.老师问学生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个同学?同学们报数,老师帮助他们数清并写下来。
3.老师让同学们自己造几个数字,看看老师能否正确地读出来。
学习1.老师告诉同学们:我们用来表示数量的数字叫做数。
数有很多种,比如 1、2、3……我们今天学习的是 0~5 内的数。
2.老师用画面或课件展示 0~5 内的数。
3.老师把五个笔摆放在讲台上,用手指点着,让同学数一数有几只笔。
4.老师让同学们举起手来,数测自己身上有多少个手指,然后数测一下同桌身上有多少只手指。
5.老师以日常生活为例,比如“你喜欢吃几个饺子?”“你家里有几个小狗?”等等,让同学们回答。
6.老师再次将五只笔摆在桌子上,同学们再次数一数有几只笔。
练习1.老师让同学们打开课本,找到相关的页面。
2.老师叫同学们一起读出 0~5 内的数字。
3.老师给同学们提问,同学们用手指或物品表示答案。
–老师:请问这里有 3 个同学吗?–同学用手指数出 3。
–老师:请问您需要几个水杯?–同学用手指或物品表示他需要的数量。
4.老师让同学们从学校或家庭周围找寻并取来一些物品,让同学们统计这些物品的数量。
总结1.老师向同学们总结了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同学们看看自己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老师问同学们今天所学对于日常生活有什么帮助。
3.老师让同学们写一篇日记,记录一天之中使用到数字或数量的情况。
六、教学评价1.教学效果的评价。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数》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通过认识数字0、1、2、3、4,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验数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但他们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数字0、1、2、3、4,理解数字的意义。
2.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感。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数字0、1、2、3、4,理解数字的意义。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挂图、小动物玩具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然后向学生介绍今天要学习的数字0、1、2、3、4,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数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挂图、数字卡片等方式,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0、1、2、3、4。
同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在哪里见过这些数字?”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数字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数字游戏,如“数字接龙”、“数字抢答”等。
让学生在游戏中数数、识数,提高学生的数感。
4.巩固(5分钟)教师让学生用彩笔在练习本上写出数字0、1、2、3、4,并让学生观察这些数字的特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生活中的数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生活中的数北师大版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第一章节——一生活中的数。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数字1到10,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数字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数字进行简单的计数。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到10,并理解它们的意义。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计数,并能够用数字进行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数字1到10,理解它们的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计数。
难点: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用数字进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实物模型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比如桌子、椅子、书本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都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数量。
2. 讲解数字1到10:出示数字卡片,一个一个地教学生认识数字1到10,让学生触摸卡片,加深记忆。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实际例子,比如“我有3个苹果,你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用数字进行回答。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用自己的数字卡片进行计数游戏,看哪组计数最快最准确。
六、板书设计板书上写上数字1到10,旁边可以用实物模型进行辅助说明。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数字1到10写一篇小短文,描述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员或者宠物。
答案:略2. 请学生用数字1到10进行计数,数一数家里或者学校里有多少个物品,比如桌子、椅子、书本等。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数字1到10的认识还不够熟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练习。
同时,学生们在实际应用中还能够灵活运用数字进行计数,说明他们对数字的理解还是有一定基础的。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我可以让学生们带来自己的家庭成员或者宠物的照片,用数字1到10描述一下,这样既能加深他们对数字的理解,又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一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教案
一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教案学科数学单元第三单元备课者课型单元课课题生活中的数执教者及时间学习要点A.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
B. 理解“一、十、百”三种不同计数单位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C1.认识“百”这个计数单位,知道10个十是一百。
C2.理解“满十进一”计数法。
C.多种方式表示100以内的数,能用计数器、画图、写数表示100以内的数。
D..100以内数的组成,看着计数器、图、数说出100以内数的组成。
E.比较数的大小以及比较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F.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规律,发展推理能力。
学习目标1.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初步理解计数单位“十”、“百”的意义。
2.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知道100以内数的数位和数位顺序,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体会100以内各数的意义。
3.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发展数感。
4.学习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发展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探究问题A.100以内数,我们可以怎么数?A1.我们怎么数,可以又快又准?B.估一估,数一数,这把豆子有多少粒? B1. 我们怎么确定估计的结果?C.怎么拨,怎么写?C1. 利用计数器,怎么把数表示出来? C2. 计数器表示的数,怎么读?C3.100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右边起第三位是什么数位?D.比较数的大小,有哪些方法?E.三个数的相对大小比较E1. 怎么确定“多得多”“少得多”?E2. 怎么确定“多一些”“少一些”“差不多”?F.观察百数表,你发现了什么?应用作业作业练习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
二十七、、、、。
2.数一数,填一填。
2. 圈一圈,填一填。
()个十是一百,()里面有()个十有()个1. 用“多得多”,“多一些”填空。
在12,17,70中,70比12(),17比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1)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
二、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材料
教师:课前收集材料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新一教材上并没出现《生活中的数》单独一节课的内容,而是把这个内容分散在学了6和7的认识、6和7的加减法和11~20各数的认识后出现了一小块的生活中的数这个内容。
本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在我们身边,感受数的活力和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我把这三小块的内容合并在一起上一节《生活中的数》。
从学生的情况看,平时在接触一些生活中的数,但仅是一种无意识的、随意的接触,学生对生活中的数认识是不深刻的,处在一种随意注意状态。
基于以上认识和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收集生活中的数,经历收集生活中的数,培养学生选择、收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收集生活中的数,能更好掌握20以内的数,更好地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课堂中通过交流自己收集来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4、通过收集信息,学生接触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问题,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本节课我以教材上的内容为基线,根据课改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的数并用贴图、画图或文字说明等形式表达出来,再在课堂上交流自己收集来的数。
这样就能使原本单调的、信息量较少的数学学习变得充实、丰富、生动、有趣,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数学是很有用的。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谈话:你们会背儿歌吗?我也会一首儿歌,这首儿歌是非常有趣的数字儿歌,你们猜猜看?
2、生猜。
3、出示: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4、找一找、说一说
(1)是不是跟数学有关?
(2)里面有我们很熟悉的数,找一找都有哪些数?
(3)汇报:生讲电脑出示数字娃娃。
5、用数字介绍自己
(1)今天我们作为主人能用数字朋友向后面的客人介绍自己吗?
(2)生介绍
6、出示课题:小朋友用数字朋友很好的介绍了自己,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寻找生活中的数。
(出示课题:生活中的数)
二、交流介绍数
(一)交流学生自己收集来的数
1、上星期老师请小朋友收集生活中的数,你们收集到了哪些?
谁愿意介绍你收集了哪些生活中的数?
2、生介绍
3、小组交流信息
(1)要求:要先安排好谁先说、谁接着说。
说的小朋友要清楚说出自己的意思、没轮到说的小朋友要认真听。
(2)小组交流
(3)再次小组交流:在你们小组里选择一个最好的介绍给别的小组里的小朋友听。
通过让学生猜老师会哪一首数字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能更快进入角色,参与到学习中来。
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中的数:(1)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2)同过全班学生的交流,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是很有用的。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4、全班交流信息,交流好了后把作品贴到黑板上。
(二)介绍老师收集的信息
1、引:小朋友们表现真不错,有些小动物看小朋友表现这么好,他们也来凑热闹了。
(电脑出示)
2、看一看、数一数:来了几个小动物,它们都是谁?
3、你们想先看谁?(随学生的喜好逐步出示)
用小动物来补充学生所没涉及到的一些生活中的数:(1)这样就能使原本单调的、信息量较少的数学学习变得充实、丰富、生动、有趣;(2)通过小动物带来一些生活中的数的形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他们学的愿望和兴趣。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三、感受体验数
1、问:我们生活中的数多吗?生活中没有这些数行吗,为什么?
2、学生说感受
四、体验数的用处的不同
1、黑板上有几幅图?(15)
2、第15幅是哪一幅?
3、这里都用了15,它们的用处一样吗?
4、师介绍:其实生活中的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你看身份证、信用卡上的数都是不一样的,其实数还有不同的用处,小朋友有兴趣,下课还可去研究。
五、小结:这节课你觉得有趣吗?你开心吗?
通过评说:生活中的数多吗?生活中没有这些数行不行,为什么?体验数学的价值--数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的数很多,数在生活中是很重要的,我们的生活没有这些数是不行的。
五、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交流数
师:上个星期,老师请小朋友收集生活中的数,你们收集到了哪些?谁愿意介绍你收集了哪些生活中的数?
生1:(举着画)我家住在万松花园4幢一单元402,欢迎大家到我家玩。
生2:(举着画)我今年8岁,所以蛋糕上插了8只蜡烛,我这个蛋糕80元。
(学生兴趣很高都想介绍)
师:你们都想介绍每个小朋友都介绍时间不够,怎么办?(生指出在小组里介绍),那就说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
说之前,可以听听老师的建议吗?
要求:(1)介绍时要商量好说的顺序。
(2)说的小朋友要清楚说出自己的意思,没轮到说的小朋友认真听。
(小组交流、师巡视)
师:下面我们再以4人为一小组看一看、比一比,选一个最好的让别组的小朋友和老师也来欣赏欣赏。
(小组再次交流)
师:选好了吗?举起你们的画,下面就看你们的表现了,谁愿意先来介绍?
生1:我画的是神舟五号,发射时倒计数10、9、8、7、6、5、4、3、2、1、发射。
生2:我画的是营养餐,有800克,1斤多重。
生3:我画的是信箱,信箱上有数,101、102、201、202等。
生4:我画的是电风扇,上面有1、2、3,有的电风扇1档最大,有的电风扇1档最小。
生5:我画的是我爸爸的车,车牌号是6281,买过来31万呢!
生6:我画的是12路公交车,我知道还有1路、2路、11路公交车。
生7:我画的是信封,寄信时我们要写上邮编号码,我们瑞安的邮编号码是325200。
生8:报纸上也有很多的数,有日期20xx年11月12日,有新闻热线电话8008577599、65814222,我把它们剪下来贴起来。
六、教学反思
从这节课的实施情况看,课堂实施与原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一致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主要体现于以下两点:
1、效果得益于跳出--跳出教材框框
刚开始备课和试教时,我打算充分利用教材,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说一说,但一节课下来显得很单调、信息量很少,体现不出生活中数的味道。
于是我开放教材,跳出教材的框框,课前布置一个找生活中的数实践活动把学生放到社会生活之林中去,让他们先找些野食吃。
这样,课前在准备过程当中积累的素材多了,学生的学习效益大大提高了。
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自由自在地采撷自己感兴趣的果子,他们采来的果子是绚丽多姿的,然后回到课堂交流,共享到了果子的丰富,起到以一当数十的作用。
这个跳出策略,体现了现代科学系统论的理论。
系统论认为:系统只有开放,不断吸收外界的信息,才能使自身有序。
而通过开放教材、走出教室,使学生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学生所收集来的信息是方
方面面的:有的收集的是爸爸的车牌号码;有的是门牌号;有的是信箱号码;有的是邮编号码等等。
远远超出了教材上所提供的。
这样就使学生向更有序的方向发展。
大开眼界的我也有了一点想法: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他们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
相信学生,多给学生亲身实践活动的机会。
2、快乐来自于交流--满足学生想说的欲望
学生通过课前收集信息,并用贴图、画图或文字说明等形式表达出来后,他们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教室。
这时他们非常渴望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认同与赞赏,这种欲望正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驱力。
于是,在课堂中我就顺应学生的强烈的内心需求,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来介绍自己收集来的信息安排了交流数这个环节,从教学情况可以看出全班同学都介绍了自己的作品(有的在小组里介绍、有的向全班小朋友介绍),在他们介绍时也不断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
从他们的满足的眼神中、面带笑容的脸上,看出他们在这节课中是快乐的,他们的学习需求是发自内心的,他们说的欲望、成功的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堂生动活泼、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它的教学活动过程,实际上也正是学生们的这些欲望不断得到满足、调节、提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