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教育集团董事长鲁育宗专访 光华道路:走在中国教育改革道路上的探索
善的教育
善的教育作者:张枭翔谢再红来源:《中国慈善家》2013年第12期2014年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诞辰110周年,这位在经济领域厉行变革的领导者,主张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解决了很多人的贫困问题。
1999年,邓小平的同乡、一位名叫唐玲的四川姑娘,进入扶贫系统工作。
之后的14年中,她从未离开过公益慈善行业,希冀通过物质扶贫的方式帮助中国的弱势人群。
2013年2月26日,广东省希贤教育基金会(以下简称“希贤基金会”)成立,唐玲出任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
希贤基金会提出了“为民族复兴培育贤才”的愿景,旨在打造一个“先富人群为民族复兴培育贤才的资助平台”,从而给中国青少年带去人文慈善教育。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任希贤基金会监事,并给基金会“捐”出了第一个慈善项目—“微善号”。
与常规的扶贫方式相比,希贤基金会所进行的,正是一次针对青少年的颠覆式“扶贫”探索。
广基会的蜕变在约十年的扶贫工作中,唐玲是一位筹款能手,以善于颠覆自己著称。
三年前,初为人母的唐玲,第一次认真思索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意义。
她想再一次颠覆自己,决心为改善中国教育事业做些事情。
2013年,适逢邓小平母校四川省广安中学100周年校庆,为了传承学校百年来“善”的理念,学校发起成立了广安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广基会”),唐玲出任基金会副理事长兼执行秘书长。
接受新任命后,唐玲带着开展善行教育的想法拜访了徐永光,详细介绍了广安中学“周行一善”的实践情况。
她告诉徐永光,“当下的知识教育已较为完善,但善行教育和行为教育相对缺乏”,并表示自己要从原来的物质扶贫,尝试向精神扶贫转型。
唐玲开展善行教育的想法与徐永光的计划不谋而合。
早在七年前,徐永光与时任上海电视台少儿频道主任的戴巴棣,就打算在推动青少年慈善教育方面做些事情,他们还设计了一个基于语音管理鼓励青少年参与创意性公益行动的项目。
基于对彼此理念的认同,徐永光决定将微善行动—“青少年自发的微公益创意行动”项目交给广基会试做调研和设计。
论教学的从有形走向有神奔向有道的探索
论教学的从有形走向有神奔向有道的探索发布时间:2022-10-21T08:33:25.93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6月12期作者:朱波[导读] 教学的真理在哪里啊?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在苦苦探索,怎么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教育呢?朱波大庆市二十三中学黑龙江大庆 163000教学的真理在哪里啊?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在苦苦探索,怎么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教育呢?前几天看电视剧时,一位校长说: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一生爱上学习。
很是欣赏,也接下来思考德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艺体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呢?我感到(有一些不成熟的思考):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终身爱上学习;德育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一生成功幸福;艺体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一生爱上生活。
但这些终极的目标都是努力方向,如何达到这个目标,这个过程该怎么走,才是真正应该探索的。
正所谓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
过程不正确,是不可能有正确的结果的,更不可能达成理想的目标。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构建了这样的探索模式:先有形,再有神,后有道。
先说说有形:很多人认为教无定法,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约束教师,但是任何事情要想做好,都要讲究章法,教学工作更是如此。
绝大多数教师还是不能做到授课时行云流水,收放自如,往往是课讲得随意、杂乱而无章,这样的老师还是大有人在。
明确的课堂结构及各节环节的操作要求,依然是确保教师授课成功的前提保障。
如何让课堂教学有形呢?我们先从课堂结构入手。
模仿名校教学,我们设置“五环六节”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每个环节的评价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三个常态教学经常使用的三个课型,对每个课型的课堂结构都有了明晰的规定。
通过以上这些探索,初步完成了对课堂教学“有形”的探索。
那么,怎样迈向有神呢?一节课怎样才算有神呢?一个课堂虚假繁荣的知识不能得到落实的课堂不能称为有神的课堂。
那么课要具备几个特征才能算有神呢?我认为首先是师生状态要饱满,课堂呈现出积极的互动状态,教学的高级阶段是能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
“中式教育”,路在何方?
“中式教育”,路在何方?【摘要】中式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在于强调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记忆功底。
本文通过对中式教育的定义、背景与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其在教育领域中的优势和局限,以及在面临挑战时的改革与探索。
文章还对中式教育与国际教育进行比较,并探讨了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在对中式教育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促进中式教育的努力与改进,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推动教育体系的发展。
中式教育的未来之路将会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需要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共同努力,找到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中式教育、定义、特点、背景、现状、优势、局限、改革、探索、影响、挑战、国际教育、比较、发展趋势、未来发展方向、努力、改进、道路选择1. 引言1.1 中式教育的定义与特点“中式教育”是指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式,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和教育理念。
其特点包括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死记硬背、注重功利性和应试能力的培养、重视纪律和秩序、重视考试分数和排名等。
在中式教育中,教师地位高于学生,教学内容以国家规定的课程为主,学生被灌输大量的知识和技能,学生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学术考试中的表现。
中式教育的定义与特点凸显了其传统和功利性的一面,其中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和局限。
虽然中式教育注重基础知识和文化传统的传承,但也面临着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压抑,埋没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中式教育在应试教育和功利性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造成学生缺乏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
对于中式教育的改革与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改革教育体制、调整教学方法、重视学生个性和多样化发展,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式教育的优势,克服其局限,使教育更加综合、全面和人本化。
1.2 中式教育的背景与现状在我国,中式教育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的教育思想,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培养学生,注重道德修养和文化传承。
我国教育的根本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我国教育的根本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作者:严必友来源:《精品》2017年第03期最近,《人民日报》发表了《知识分子》杂志主编、清华大学鲁白教授的文章“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出在哪儿?”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并迅速成为一个社会热点。
其实,对于中国教育的批评和声讨由来已久,对于这样一个看似平常却又难以回答的问题,需要我们以一种冷静、理智的态度做一些深入的思考。
如果一下子能找到问题的症结,那我国的教育就不会走到今天迷惘彷徨、举步维艰的境地了。
兴趣比成绩更重要现在的教育几乎已经走入了一个怪圈,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越来越低,于是更招致家长和教师的不满,又增加讲解、训练的量。
因为在许多家长和教师看来,只有加大辅导和训练的量,学生熟能生巧,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于是,教学课时越来越多,作业、考试铺天盖地,各种课外辅导班、校外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而且门庭若市、应接不暇。
其实,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主要还是应当建立在自我学习、自我理解、自我认知的基础之上,教师过多的讲解、训练也许能提高学生一时的所谓熟练程度,但对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而且过多的量会影响学生的自我学习的效果,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和抵触。
我国西部某市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学生厌学、辍学的主要原因是课堂乏味、教学低效,而不是人们想象中的贫困所致。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
美国缅因州国家培训中心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听教师讲解,掌握的效率仅有5%;小组交流讨论,掌握的效率是50%;而通过汇报展示,或给同伴讲授,掌握的效率高达90%。
人本主义教育家卡尔·罗杰斯指出:“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知识,相对来说都是无用的。
能够影响个体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
邹鲁对岭南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形成的贡献
奔走筹措经 费, 先支付教师们两个月 的工资 , 让大家放心踏实地授
的学生罢课 、 教师罢讲运动才烟消云散。
邹鲁在国立广东大学校长的任期内,不仅积极听取各 系教授提 大学的教授们的尊重 ,让其为岭南教育及国立广东大学管理作出重
课。 其他院校看见广东高师开课 , 也纷纷走回正轨。 到此为期六十天 出的建议 , 也很注重校务会议作出的决定。 邹鲁的行为是对国立广东
国立广东大学在 1 9 2 4年创办时正处于巾同新旧政史更替 的时
先生的带领下在同盟会进行革命斗争 , 并且孙中山先生对其倍加信 候 。孙中山指派邹鲁为同立广东大学第一位领导者 , 命令其在最怏 任, 在1 9 2 2 年末派邹鲁筹谋征讨陈炯 明, 他从筹谋之 日起仅用 了三 时间内创立一问拥有与众不 同的新制度的大学。 这问新大学与旧式 个月就成功收复广州 , 由此邹 鲁的才华被孙先生充分发掘 , 也对邹 大 学 迥然 不 同 , 它 已经 不 再 是单 纯 为巩 同 旧政权 的政 府 与 学校 相结
学 以上 的学校开始学生罢课 、 学校停止上课 , 以至于广东高师因为
国立广东大学建立之后邹鲁依然不辞辛劳地 ] 二 作着 ,认真仔细
政府机构拿 不出工资钱 ,整所学校进入瘫痪状态。终于在 1 9 2 3年 地安排校务 ,他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从学校发展前景m发的。高标 1 1 月 1日,省立中学以上的七所高校教师职工在被政府拖欠五个 准、 高质量的要求办学 , 如: 一方面邹鲁异常看重授课教师的素质 , 聘
一
、
邹 鲁教 育 事 业拓 展 的 时代 背 景
学校学生为“ 武学生” , 以此彰 两校在教育界的地位 以及孙 中山先
二、 邹 鲁 的教 育理 念 及 实施
40年改革成就我人生之梦想
98师者\印记|Teachers*growth40年改革成就我人生之梦想•文/鲁家宝40年改革开放进程,改变了中国.为中国人带来了实惠,带来了幸福;40年改革,也成就了我的人生梦想。
学习:成就我公办教师之梦想1978年,我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始终让我心存梦想,暗聚力址。
是年8月,我正在一所农村学校任民办教师,没冇知名学府的就读背景,投身教育仅仅是时代的“驱赶”,此时的我深深感到门己文化知识之贫乏,教育理论之欠缺。
我痛下决心走自学之路,当好首席学习者.开始苦学各学科教材。
每一篇课文斟字酌句,每一道习题慎重思考,不懂的请教老师,每周撰写一篇文章请在高中任教的朋友批改。
克服教学中的种种障碍,让我领悟到:要想当一名好教师,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述必须有恰半、灵活的教学方法。
基于此,我乂开始自学各学科的教学方法及教育理论。
別人休息时,我在思考;别人聊天时,我在学习功夫不负冇心人,在河南省民办教师选拔参加离职进修的统一考试小,我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并参加口学考试获得了大学学历1988年,河南省从民办教师1卩择优转为公办教师.我乂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一名公办教师,第一次成就了我人生之梦想。
我深刻地体会到:学习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创新:成就我优秀教研员之梦想在农村任教时乐于变革教学方法,教学成绩一直在全乡名列前茅;当校长时善于改革教育教学管理,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时学校被评为“先进单位”,并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1990年2月,我被调到龙山乡教育管理站任数学教研员,新的T.作岗位又敦促我开始新的思考:当看见不到10岁的小学生仍然背着沉巫的书包,天真烂漫的孩子仍然需要做大量的作业时,我决心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从口己的管辖范围开始改A口㈱玄I cc r ti我冃I July/August2019变这种状况。
为了改革教学方法,我广泛收集材料、积累经验,一方面深入研究各级各册教材,一方面经常走进课堂听课、评课,一方面博览各种报刊以丰富自身的教育理论。
探索未来教育改革之路
探索未来教育改革之路作者:尹虎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年第06期2017年寒假,我认真阅读了《中国教育路在何方:顾明远教育漫谈》一书。
顾老在书中剖析了现在中国教育及教育问题产生的复杂背景,探索今后教育改革的方向。
耄耋之年的顾老对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认识、对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把握和指引、对中国教育的深厚情怀、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逐一直深深影响并感动着我。
我觉得用黄胄的“英雄老去心犹壮,独立苍茫有所思”来形容顾老,最为贴切。
1.正视教育问题顾老带着对中国教育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开篇就问:中国教育怎么啦?这也是国人之问,振聋发聩!他立场鲜明地提出:教育问题的根子不只在教育,主要在社会。
书中列举了中国教育问题存在的九大社会病源:“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传统,重学术轻技术的传统思想,攀比文化,社会用人制度的学历主义,评价考试制度的指挥棒,把升学率当成地方政府的政绩,社会诚信的缺失,教育培训机构与教辅材料的推波助澜,不利于教育改革的教育生态环境等。
这些“社会病源”影响着教育。
要改善中国的教育,就要给教育提供良好的生长土壤、优质的生态环境。
顾老在书中也不回避教育自身的问题,他向我们例数了教育本身存在的六个弊端和失误,如过于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没有树立人人都能成才、培养多样化人才的人才观,轻视职业教育的制度设计,学校发展不平衡,缺失正确的评价制度,人才培养模式传统陈旧等。
2.锤炼教育思想全书上下激情澎湃、思想流动,渗透着顾老深邃的教育思想。
比如,教育观念要现代化,关注师生终身成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再如,他为素质教育正名,提出教书育人在细微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论证了“教育的发展在于改革,教育的改革在于创新,教育的创新在于学习”等,这些都是现代教育思想的精华。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所学校,都要有指导自身工作、前行的思想和信念。
我们一直在思考适合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顾老的书给我很大的启发。
最新本地下载- 教育科研的创新与可持续性
教育国际化是多种多样的活动,目的 在于提供一种在真正融入全球意识环 境中的教育经验,它主要包括三个方 面的内容:
1)课程中的国际内容; 2 )与培训和研究有关的学者和学生 的国际流动; 3)国际技术援助与合作计划。
从历史上看,留学生教育基本上属于文化 交流的范围,但进入20世纪尤其是二战以 后,留学生教育越来越与国家的关系和长 远利益结合起来。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 家十分重视招收外国留学生,并制定有一 系列鼓励和吸引留学生的方针政策。这种 方针政策基本上经历了从援助( 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d )至 贸 易 ( trade ,即 市 场化 ) 到国 际 化( internationalization)的政策演进过程。
正是在将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领域)作为一种出 口贸易和产业的政策下,澳大利亚收取全额学费的外 国留学生在持续地增长(如表 1 数据所示),其教育 创汇收入已从1994年的21亿澳元上升至1995年的25亿 澳元和1996年的30亿澳元,其中14亿澳元来自高等教 育领域的留学生( 53200 人,占全澳大学生总数的 7.4%),以至于教育在1996年成为澳大利亚服务性行 业中的第5大创汇“产业”。
14379 20219 7137 8907
中等后教育* 255 1820 英语语言教育 4248 3843
10277 11981 17757 10918
总 计
4503 7131 21128 32198 47065 47882
————————————————————————————————————————— * 中等后教育包括技术与继续教育和私立工商学院。
从90年代起,澳大利亚的留学生政策继续朝着“从贸 易到国际化”的转变,由联邦政府的一些有关部共同 协调外国留学生的政策。当然,实施招收外国留学生 的“国际化”政策并不意味着改变原先的全额收费的 做法,正如在实施全额收费的同时澳大利亚政府仍对 一些外国留学生给予一定的资助。
080916朱永新 中国教育最大问题在哪
朱永新中国教育最大问题在哪如果实现公平和品质2008年09月16日 15:08凤凰网专稿王鲁湘:从高校合并到农村义务教育的实现,从师范生免费的回归到京剧走进课堂,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甚至可以追溯到1898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直到今天,改革仍然在探索中。
那么当前教育改革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的优势和缺陷又在哪里,教育的公平与品质该怎么样具体实现,教育改革的思路是什么?有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先生。
朱永新,生于江苏,复旦大学博士后。
成长于教师家庭的朱先生深受父亲影响,对于教育事业的身体力行成为他身上最具激情的部分。
他在网上征集民意,为中国教育仗义执言,他在生活里自办小学开展实验,为教育探索新路。
他自费筹办教育网站,每年组织支教,他为教育理想四处奔走,人们称他为教育的布道者。
如今,描述他身份的词语已经很多,然而他对于教育的热忱从未改变。
王鲁湘:已经了解了朱先生的多重身份,他是官员,是学者,而且也是一名教师,所以这种多重的身份,其实都绕不开一个核心,就是教育,国民教育。
那么这一点,一定是同您的家庭,同您的个人经历,是有密切的关系。
朱永新:我父亲就是一个小学教师,后来做小学校长,然后我又是学的教育,研究的是教育,然后管的又是教育。
当前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忘了什么是教育王鲁湘:那么在您看来,当前我们教育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因为这个问题,一问当然是个很大的问题。
但是由于您出身于教师家庭,而且您学的是教育,做的又是教育的工作。
对这个问题,您应该是最有发言权。
朱永新: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忘了什么是教育。
因为教育本来应该是帮助一个人成为一个和谐的人,应该是帮助一个人不断地走向崇高,能够建设一个和谐的、美好的社会。
但现在我们教育是为分数活着,为考试而存在,所以我觉得我们忘了什么是教育。
王鲁湘:也就是在这样一个根本点上头,您提倡一种新教育精神。
那能不能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就是这种新教育精神的核心所在。
教育走出去的中国步伐
教育走出去的中国步伐——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述评之十高靓2012-11-09 09:08:38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2年11月06日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举行开放日,中国教师示范中国画技法。
(资料图片)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中国教育“走出去”,是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高瞻远瞩、着眼全局作出的科学判断,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使命和职责。
十年来,中国已与近200个国家建立教育交流合作关系,与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与3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142万,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教育在国家“走出去”战略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培育出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走出去,练就创业报国真本领9月的一个周末,北京赛特饭店一层人头攒动,“全球100所著名院校招生巡回展”在此举行。
陪女儿前来咨询的刘先生感慨:“我们那时候,留学机会凤毛麟角,而现在的孩子,出国学习很容易。
”一个普通家庭的两代人,分明感受到中国教育“走出去”的大潮。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人才。
面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离不开“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人才。
闭门造车,培养不出国际化人才。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对出国留学作出了明确指示。
伴随着国力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国留学呈现出新的态势。
回溯这一切的起点。
2003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公布的公派留学规模为3025人,增幅高达31.5%。
此前多年,公派留学的选派人数每年保持在2300人左右。
同样在这一年,教育部发出《关于简化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自费出国留学审批手续的通知》,破除了自费留学的一道“门槛”,即不再向自费留学的高校在校生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但尚未完成服务期年限的各类人员收取“高等教育培养费”,不再进行“自费出国留学资格审核”。
成都树德中学教育纪事
成都树德中学教育纪事第12期成都树德中学行政中心编2015年10月综合信息2015年上半年成都市“未来教育家”培训会在我校举行2015年5月18日,2015年上半年成都市“未来教育家”培训会在我校隆重举行。
本次培训活动的主题为“我的教育实践”。
参加本次培训的成都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学员以及各区(市)县观摩教师达一千余人次。
在启动仪式上,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对成都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建议。
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赖石梅代表教育局对中国教育学会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对学员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研修管理处主任张怡介绍培训方案设计及学习要求。
我校毛道生副校长作为成都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学员做了“幸福教育的学校实践研究”课题报告,赢得专家及其参会老师一致好评。
树德学子荣获2015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决定,授予25人第19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树德中学(光华校区)高2011届学生、现就读南开大学本科四年级学生郭鑫获此殊荣。
这是“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的最高荣誉。
郭鑫现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本科大四学生,同时攻读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第二学位,现任天津高维创业岛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大学期间,始终自强自立,以创业反哺社会。
他曾连续创办三家企业,均以上亿元现金估值并购退出。
外国语校区阳宗灏同学荣获2014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5月4日,共青团中央下发表彰决定,授予我校外国语校区高2013级5班阳宗灏同学2014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据悉,截至2014年底,全国团员总数8900多万人,本年度表彰仅197人,其中四川地区16人。
袁小丁同学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7月24日上午,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鲁昕 民办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促进民办教育蓬勃发展鲁昕在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年会上的讲话尊敬的严隽琪副委员长,尊敬的张榕明副主席,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之际,在全国教育战线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之时,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在这里召开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年会,请允许我代表教育部向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为民办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各界同仁表示衷心感谢。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成立以来,为促进和推动全国民办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尤其是为民办学校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建章立制、加强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借此机会,我谈3点想法。
一、民办教育的历史贡献和新发展机遇民办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推动下,在社会各界支持下,在民办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民办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领域实现了快速发展。
截止2009年,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在校生3210.08万人,其中学历教育在校生3065.39万人;民办教育已经覆盖幼儿教育的43%,高等教育的22%,高中阶段教育的14%,义务教育阶段的5%。
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扩大了教育资源总量,增加了教育选择机会,促进了教育投入体制改革、办学管理体制创新,增强了教育发展活力,在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实现教育事业的整体跨越,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七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开创了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发展创新的新局面。
会议和《规划纲要》把民办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明确要求大力支持民办教育,提出鼓励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完善独立学院管理和运行机制,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等任务。
躬耕教坛 笃志树人
躬耕教坛笃志树人作者:方观生来源:《少男少女·教育管理》2023年第10期编者按:陆晖老师躬耕教坛34年,她爱生如己、教生如子、待生如友,一直陪伴学生成长。
她以信念、关爱和使命,提升专业素养,演绎精彩课堂,践行教育理想。
她把工作当成是自己的事业,终身追求,这样的教师有理想、有信念、有情怀、有水平,是同事心中的好榜样,学生家长眼中的好老师。
她不忘初心,几十年如一日,躬耕践履,矢志不渝,把自己的教育生命,深深地扎根在深圳市南山区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里。
陆晖,女,硕士研究生学历,广东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她从踏上三尺讲台,风雨兼程34年,班主任工作15年,在这个平凡岗位无私奉献,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班级管理特色,深得同事、校长、家长和学生好评。
她因此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获得了无数的荣誉证书和获奖证书,而且收获了远比金杯银杯更珍贵的来自学生、家长和同行的口碑,被全校同事亲切地称为“才女”。
一、爱生如己、教生如子、待生如友爱生如已,于细微真情。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对待学生,陆老师亦师亦友,亦父亦母。
她认为,教育是一场美好的相遇,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
作为老师,需要饱含情怀地去尊重去读懂每一个学生。
怎么读懂?她归纳成:倾听、共情、串联、引导这四个动词。
倾听是前提,共情是能力,串联是艺术,引导是关键。
只有在倾听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共情,在共情中串联,在串联中引导才能实现育人的功能。
读懂孩子的“表情包”,就知道了教师的表情、教育的表情。
2019年7月,陆老师刚送走高三毕业班,就再次接任新高三2班的班主任,该班行为习惯较为散漫,不少学生痴迷游戏。
疫情期间,班级每天都有人逃课,每天的作业都收不齐。
那一年,恰逢陆老师的父亲也到了癌症晚期(于2020年4月中旬去世)。
但陆老师把伤痛埋在心里,从未耽误过学生的高考复习!家里父亲的房门就直对着陆老师上网课的房门,她常常是边陪伴照顾病重的父亲(母亲已早于父亲去世)边认真备课做课件出卷子。
北大数学学科创建一百周年庆典隆重举行
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北大数学学科创建一百周年庆典隆重举行日期: 2013-10-12 信息来源:新闻网记者张擎华于程程“北京大学数学学科创建一百周年庆典”于10月11日上午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盟中央名誉主席、北京大学原校长丁石孙,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齐续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吴文俊,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原副部长朱发忠,沃尔夫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数学联盟(IMU)原秘书长Phillip A.Griffiths,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国际数学联盟(IMU)原主席John Ball,菲尔兹奖得主Andrei Okounkov,国际数学联盟秘书长、德国科学院院士mult. Martin Grötschel,印尼金光集团董事长、总裁黄志源等校友友嘉宾应邀出席庆典。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校长王恩哥、副校长王杰以及来自国内外的北大数学各届校友、2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75位海内外大学校长与数学学院院长、32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校长与8位国际顶尖数学家等2000余人,共聚一堂,为北大数学献上最诚挚的祝福。
庆典现场王恩哥校长代表北京大学向北大数学学科百年华诞表示热烈祝贺。
王恩哥说,数学学科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整个科学体系的基石。
100年前,当中华民族面临深刻危机的时候,有识之士纷纷起来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在这样的历史时刻,北大数学门开始招收新生,开启了我国国立高等数学教育的先河,影响深远。
经过一个世纪,一代代北大数学人为国家民族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建国以来,北大数学学科为国家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其中包括两院院士30余人。
历经百年奋斗,北大数学学科已经迈进全球各大学和研究机构前百分之一的行列,成为最具有国际影响的数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奏响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强音
2019第3期上DAI BIAO WEI YUAN YI JIAO YU /代表委员议教育看到“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安排超过1万亿元”,结合政府报告中的“持续抓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这对教师队伍建设来说,是一个福音。
教育要实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必须要着力解决城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具体来说,各级政府就是要优化财政投入结构,把改善与提高教师待遇作为教育财政投入的重点战略性支持领域,优先保障对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的工资性投入,以优先满足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优先保障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在各地的大规模调研和座谈研讨,如果对乡村教师工资性收入每月增加一半,能吸引教师到农村从教;如果能增加一倍,则能稳定教师在乡村长期从教。
从经费保障的角度来看,如果“教师岗位工资性收入倍增计划”覆盖到我国全部300万名乡村教师,扣除之前一些地方已经实施的计划,如果要实质性增加全部300万名乡村教师的工资性收入(翻番),每年实际需要新增资金约为789亿元。
从财政供给能力上,这样实质性增加乡村教师工资性收入,是可行的。
2018年我国GDP 总量为90.03万亿元,如果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0.1个百分点,则新增经费就能满足乡村教师收入翻番的资金需求。
奏响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强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保持在4%以上,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安排超过1万亿元。
我们要切实把宝贵的资金用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托起明天的希望。
中央通过压减一般性支出等措施,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确保财政教育支出只增不减,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优先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决心。
要从“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高度,坚持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把财政教育经费用好管好,花好每一分钱,推动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聚焦教育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拿出勇气调整优化使用结构,充分发挥财政教育经费的政策导向作用,在继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同时,着力补齐事业发展短板。
光华道路:走在中国教育改革道路上的探索
光华道路:走在中国教育改革道路上的探索作者:暂无来源:《上海经济》 2014年第9期编/邵律吴增园今年2月下旬,英国教育大臣的中国之行曾一度引起各方的密切关注,一时间关于中西教育孰优孰劣的话题也被广泛热议。
尽管有关方面对此事大力宣传,希望借助外来的“肯定”,为备受诟病多年的中国基础教育“正名”,但人们最终还是更多地偏向了对中国教育的“反思”,而教育方面的“改革”也于近日再次被高度关注和被高层提及。
8 月18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上,习近平特别提到,“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选拔水平,适应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
根据决策层的意图,中国教育的深度改革势在必行,但如何改、怎么将改革措施切实落地仍在不断地摸索和探讨中。
作为中国国际课程教育行业的先行者,国际先进教学体系的引入者,光华教育集团6 年多来的国际课程教育实践经验或许可为中国教育之改革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参考。
光华教育集团(以下简称“光华”),发轫于2008 年8 月8 日成立的上海光华学院,目前是以国际教育为核心,拥有国内学历教育、国际课程教育、语言培训、留学咨询服务、在线教育等多个发展平台,是一家集教育行业投资、教育产品研发、教育培训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教育集团。
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的光华教育集团,一直在不断追求卓越,矢志打造一个国内领先的国际教育旗舰。
中国教育伤痛下的“光华梦”在中国做教育,不可避免的要面对中国教育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改革开放30 多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可说是一路高歌猛进,取得了很多令世人瞩目的业绩,反观中国教育领域的改革则乏善可陈。
首先是高等教育方面,中国大学的这个三十年,有欢欣也有伤痛。
一方面,中国的大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一时期的中国高等教育不断扩展教育内容、范围,并一直在细化优化学科建设,如今大家所知道的各类专业知识与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比较,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中国人的知识范围正因为这样的扩展而得以直接受益。
后工业时代教育变革
后工业时代教育变革后工业时代教育变革厉以宁:中国红利没用完下一步进入技工时代2021年12月16日14:00 正文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打印字号保存到博客来源:凤凰财经2021年12月16日,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在“凤凰财经峰会”上作了题为《十八大后的十年》的主旨演讲。
针对中国发展到现在红利已经用完了的观点,厉以宁表示,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它都有当时的优势,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来的优势就没有了,但是重要的是发展优势在于创造,我们要创造新的优势。
厉以宁认为,创造新的优势,中国下一步要进入技工时代;同时要加大科技投入,创造新的资源红利;再通过顶层设计创造新的改革红利。
以下是文字实录:厉以宁: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展望今后十年,第一个问题,发展优势的创造。
现在经常流行这么一句话,中国发展到现在,红利已经用完了,人口红利,廉价劳动力没有了,资源红利,土地越来越少了,第三改革红利,原有的改革措施,作用已经发挥完了。
这就产生了一种悲观的情绪,所以很多企业家老在问,留在中国有没有前途这样一句话,向东南亚转移吧,向其它国家转移了,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它都有当时的优势,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来的优势就没有了,但是重要的是发展优势在于创造,我们要创造新的优势。
以人口来说,人口红利是必然的,很多国家都经历这个阶段的,但是中国应该看到,廉价劳动力时代就是技工时代的开始,技工时代就是我们下一步走的,加大人力资源投资,加大职业技术教育,这样的话我们才形成一个技工时代,技工时代对于我们来说,远远比企业将要转移的后发展这些东南亚国家要强。
第二,我们的技工要接受培训,这样我们的技工很快会成长起来。
工资比别人要低这是我们下一步发展的优势,东南亚国家进入技工时代,我们要向高级技工时代过渡,他进入高级技工过渡我们向专业人才过渡,人口要人口红利我们要创造。
新的资源红利在哪里,就在于科学技术,加大科学技术的创造。
国学教育路径探析
国学教育路径探析2016-05-25 00:30:41来源:南方周末,2016-5-24作者:徐健顺我要评论点击:577次摘要国学教育,不是这样教的。
国学教育,是精神教育,不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今天之所以要做国学教育,是为了弥补精神教育,不是仅仅为了传承中华传统知识和技艺。
《孔子授学图》(南方周末资料图/图)2016年可能是中国教育大反转标志性的一年。
教育部把教育的目标正式调整为“立德树人”,——注意里面的表述不再直接包含知识和能力。
中高考政策调整为“一点四面”,重点考察四项内容。
第一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项就是“传统文化”,第三项“法治”,那是底线,而道德是高位,守法教育还得做德育。
第四项“创新”。
在应试教育为主的中国,中高考被称为“指挥棒”,如今教育部门的态度很坦率:我们就是要搞“考试倒逼”。
传统文化教育很可能即将迎来爆发。
我看到各地教育部门纷纷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大中小学都在忙着编写传统文化教材,国学教育机构纷纷开张上马,“学而思”等著名课外培训品牌纷纷开设国学馆。
但是,一窝蜂式的传统文化教育,培养的也可能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君子淑女,而是伪君子。
这在历史上早已不是新鲜事儿。
所以在这喷泉即将涌起的时刻,我想和所有做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其核心——国学教育的朋友们一起,告诫自己:别作孽。
国学教育别又搞成应试国学教育怎么会作孽?换汤不换药就会作孽。
现在很多做国学教育的学校,所做的事情不外乎更换了学习内容,也就是把课本换成了中国古代的经典、蒙学、诗词,把活动换成了中国古代的民俗、技艺、非遗,但教育方式、教学组织、教育理念都没变。
仍然是原来的班级,原来的课堂,原来的老师以原来的方式上着原来的课,最后以原来的考试排出原来的名次。
这怎么能算是国学教育呢?这只是新一轮的疯狂英语、疯狂国学,换汤不换药的应试教育而已。
国学教育,不是这样教的。
国学教育,是精神教育,不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