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最新【大学生暑期调研报告】对于赶集的认识—农村商品交易的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暑期调研报告
(社会调研Ⅰ)
题目:对于赶集的认识—农村商品交易的市场
院(系):
年级: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5年8月20日
对于赶集的认识
在漫长而充实的暑假中,我给自己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在旅途中自己也在用心看,用心听,让我庆幸的是多亏自己学了经济知识和地理知识,内心感觉“知识就是力量”不再是一句空话。
一路上经历了许多,尽管秀美山川,滚滚长流让我如痴如醉,但也许是我学经济的缘由,令我对经济现象格外关注。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西南一带仍然存在着一种历史悠久的经济现象:赶集。
在现在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赶集已经是不常见了。
因此当我看到这种现象时,便情不自禁地穿梭于人群中,看看人们是如何交易的,是物物交换呢,还是当今的普通而常见的商品交换?心底不由得产生了好多问号。
赶集,一种民间风俗,也有“赶山”之称。
集市是指定期聚集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形式。
主要指在曾经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或地区遗留下的一种贸易组织形式。
赶集,又称市集,是劳动人民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赶集也具有一定的周期。
当我驻足在四川的一个小镇上时,便发现这个小镇时而冷清,时而热闹。
听当地人说这种现象叫作赶集。
由于现在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地的赶集也随着时代发生了改变,以前当地的赶集时间间隔是比较长的,而现在赶集时间也调整为偶数号日子,例如8月1号街市上人口稀少,店铺门也紧闭着,小摊小贩也没了踪影。
但是8月2日就又是不一样的光景了。
赶集的日子中,不说人山人海,人潮涌动,但也着实挤得慌,人声鼎沸,好不热闹的一派场景。
由于兴趣,我也查了一些关于赶集的资料。
集市起源于古代时期人们的聚集交易,之后便常出现在宗教节庆,纪念集会上和圣地,并常附带民间娱乐活动。
早在欧洲中世纪时,集市常于宗教节庆日在教堂院内举行。
在那时,集市也已经发展的很有规模了,并且出现了某种往往主要进行某种商品的交易,比如乳酪集市。
在一些经济不很发达而交通运输又较困难的地区和国家,商品交换仍保留定期的、或在传统节日举行的集市形式。
而在中国古代除少数大中城市以外,广大地区盛行名为“草市”、“亥市”等定期集市,至今在全国不少省区,特别是在北部和西南部,这种传统的贸易组织形式仍然存在。
但各地使用的名称不一样,如在北方地区一般通称为“集”,而在南方和西南地区则分别称为“场”、“街”、“圩”等。
它们每隔一定日期,一般有逢单、逢双、逢五、逢十的规律,在固定地点或邻近的几个地点轮流举行。
其中也有个别地方利用“庙会”、“骡马大会”等形式,进行一连多日的集市性质的货物交易活动。
另外,在经济发展落后的阿拉伯半岛农牧区,也保存有定期、定点举行集市形式的商品交易活动。
赶集的地方称为集市,一般为当地的中心地带,每逢赶集的日子,人们便会背着背篓从四面八方赶来,在集市中购得几天的食物或物品,亦或来到集市玩耍。
集市的间隔往往取决于买者和卖者所愿意离开居住地前往的最大距离。
集市有大有小,人口密度大的地方,集市规模相对而言就比较大,人口密度小的地方,集市规模相对而言就比较小。
在规模较大的集市,商品物种繁多,涉及到吃、穿、住、用等方面,甚至还有马戏团等表演。
不管这天大家有多忙,天气有多坏,几乎每人都会来赶集,买些早已期盼的商品回家。
这样的时间会持续到二天或者三天,以便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挑选时机。
更有甚者,学校都会调休半天,一来保证学生的交通安全,二来让学生也来体验体验传统赶集活动的氛围。
在规模较小的集市,商品物种相对而言要单一一些,涉及到的物品可能只有想水果,零食一类的生活必需品了。
不过,和大规模集市相同的一点,那就是,在赶集这天,物价都比平时低的多,我想这正是市场的价值规律在起作用吧。
在平日里,营业的商家极少,因此一些商品价格比较高,而在赶集的当天,商品琳琅满目,商家的竞争压力也大,不得不下调价位,进而商家和顾客基本达到了平衡,周而往之,赶集越发具有生命力,我想在以后的时间里,集市的时间间隔会越来越来短,规模也会越来越来大,最终进化为和发达地区一样的街市。
那么集市的未来究竟会是什么样的呢,是被时代所淘汰?还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呢?亦或是少部分存留,而大部分跟不上时代的变迁?据四川小镇当地人称,赶集更多的时候赶的是一个地方的产物,售卖物品和臵买东西的主体基本上也都是当地的农户。
但随着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单一化的主体并不利于薄弱的农村集市的发展,也不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根据四川当地的小镇的发展经济来看,一些稍不发达的小镇的赶集会和其他小镇兼并共同
向规模化的现代商贸城那样发展。
而一些本身发展较好,经济基础比较雄厚的集市,可能会向特色化方向发展,在保证现有顾客的基础上,应针对当地的产业结构和特色资源,通过多元主体即多方合作的努力来共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品,这样商品才会比较有优势和规模效应,以致招徕更多的顾客,使得集市的生命力更加具有活力和生机。
总的来看,赶集,在方便百姓生活、促进商品流通、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地方特色产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其中不容忽视的是赶集所承担的传统文化功能在不断增强。
赶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作为一种人们自觉沿袭下来的传统行为,以及作为一种生活的观念,往往承载着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这一点,当地的老人们深有感触。
赶集不仅是一个地方的代表性经济、文化和最真实的生活方式,也还浓缩了一个地方随着时代变迁一直传承下来的风俗、习惯、语言、物产等等。
但集市也确实存在有它不可否认的一面——自身的发展缺陷。
小集市类似于农村集市,资金投入甚少,设施又十分简陋,卫生条件差,既不利于集市的整体规划和管理,有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问题。
小集市往往还存在着假冒伪劣产品或者是三无产品,产品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农民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即使出现产品问题,也多是无可奈何,没有能力维护自己的合法的消费权益,亦或者是有关部门法律制度不健全,消费者们也往往投诉无门。
除此之外,还有当地村民就地摆摊,容易阻塞交通等等问题使得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对集市的管理难度加大,对村镇的整洁、美观造成了不小的
影响,不利于村镇的文明建设。
总而言之,集市的发展过程中有利也有弊,我们应该辩证的全面的去看待一个事物现象。
在此,我想说的是尊重规律。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要做的是尊重客观规律,尊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尊重人们约定俗成的选择,做大做强小集市,引领百姓走向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
作为普通百姓,我想应该做好思想教育,使得自己的想法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不能因为一己私利而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只有政府百姓相互合作,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才能加强集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集市的集散功能,提高农村的市场需求容量和供给能力。
真心希望赶集这个历史悠久的活动能够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