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实用】2020重庆市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真题解析(2套18-19)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广延性
C. 创造性 D. 间接性
口诀:复连长主动
复杂性和创造性
连续性和广延性
长期性和间接性
主体性和示范性
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17. 王老师在小学语文课上,风光。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C. 教师中心 D. 活动中心
一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 二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四阶段:明了——注意 单纯提示教学(直观)
联想——期待 分析教学
系统——探究 综合教学
方法——行动
赫尔巴特
教育目的:可能的目的—职业 必要的目的—道德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道德教育
启示
因材施教
12. 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发现法”,提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习是一种 过程而不是结果”的观点的是( )。 A. 布卢姆 B. 布鲁纳 C. 赞可夫 D. 巴班斯基
姆 纳 瓦根 赞 巴班 斯基 有掌握目标, 来发现结构,
找范例,高度 发展,
最优化,全面和谐好
13. 李老师接手一个新班后,针对该班纪律散漫、学风懈怠的情况,首先运用板报
任务 基本任务 首要任务/中心工作/ 工作的中心环节 中心任务
具体内容 带好班集、教好学生 组织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最为经常性的工作/工作的重点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6. 人们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能做出巧妙、恰当处理的行为称为教育机
智。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
A. 主体性
11. 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是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
有( )。
A. 顺序性
B. 可逆性
C. 模仿期 D. 关键期
规律 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 互补性
差异性
不同阶段 速度 身身互补
特点 方向不可逆 不同特点
有快有慢
人与人有不同 身心互补
教育 循序渐进 分阶段施教 抓关键期 扬长避短
等媒介做好舆论宣传,建立良好的班风;同时以真诚的爱感化学生,促使学生积极进取。
一个学期下来,该班班风、学风焕然一新。李老师主要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
A. 个人修养法
B. 榜样示范法
C. 实践锻炼法 D. 情感陶冶法
(一)说服教育法 (二)榜样示范法
(三)实际锻炼法
(四)情感陶冶法
(五)道德修养法/自我指导修养法
7. 教师不能满足“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强调教学应重视( )。 A. 传授知识 B. 发展能力 C. 培养个性 D. 形成品德
8. 小明目睹了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处罚,而那些爱护弱小的 同学则受到大家的喜爱。久而久之,小明也变成了乐于助人、不欺负弱小的学生。这种 学习属于( )。
A. 亲历学习 B. 观察学习 C. 迁移学习 D. 试误学习
9. 德育的内容包括思想教育、道德修养教育、政治教育与( )。 A. 环境教育 B. 民主法制教育 C. 纪律教育 D. 劳动技术教育
10. 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中,认为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 )。
A. 学校中心
B. 学生中心
1.内容属性
学科课程 经验课程
2.组织方式
分科课程 综合课程
3.实施要求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6. 教学过程由四个阶段组成:阐明“个”的阶段、阐明“类”的阶段、掌握规律与 范畴的阶段、获得世界经验与生活经验的阶段。这种教学模式属于( )。
A. 发现教学模式 B.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C. 范例教学模式 D.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重庆市“特岗计划”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理论》真题
1. 我guo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典籍是( )。 A.《学记》 B.《中庸》 C.《大学》 D.《论语》
2. 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
A. 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社会爸爸恐吓图图的那个儿子
B. 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A. 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B. 理论联系实际 C.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D. 正面启发、积极引导
5. 学科课程偏重书本知识,同实际生活距离较远,不能照顾到儿童的需要和兴趣, 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立足于克服这些缺陷的课程是( )。
A. 综合课程 B. 核心课程 C. 选修课程 D. 活动课程
C. 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
孟子爱啰嗦,杀了福禄齐
D. 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
3. 学校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个体个性化与个体( )。 A. 社会化 B. 道德化 C. 群体化 D. 趋同化
4. 针对我guo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差异甚至对立的现 象,应 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
(六)品德评价法/奖惩法
(七)角色扮演法
14.“孟母三迁”的典故说明( )。 A. 遗传对人发展的重要性 B. 环境对人发展的重要性 C. 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性 D. 母亲对人发展的重要性
遗传——前提、可能性 环境——把可能性变为现实 学校教育——主导 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
15.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 了解和研究学生 B. 进行个别教育 C. 进行心理辅导 D.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3.循序渐进原则
4.巩固性原则
5.量力性原则
6.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因材施教原则
18.“教然后知困”“能者为师”“弟子不必不如师”等说明了我国师生关系的特点 是( )。 A. 师道尊严 B. 尊师爱生 C. 教学相长 D. 民主平等
19. 许多父母为了确保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入小学前就迫使孩子学习一 年级、二年级的课程。这种做法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 A. 阶段性 B. 敏感性
C. 不平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规律 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 互补性
差异性
不同阶段 速度 身身互补
特点 方向不可逆 不同特点
有快有慢
人与人有不同 身心互补
教育 循序渐进 分阶段施教 抓关键期 扬长避短
启示
因材施教
20.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的规定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