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概念来自中医自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健康”概念来自中医自创
亚健康理论创始人:王育学
前苏联学者曾提出模糊的“第三状态”概念 上世纪 80 年代,前苏联学者 N· 布赫曼提出在疾病与健康之间存在一种“第三状态”。
他认为,生活 中有许多人存在着一种似健康非健康、似病非病的中间状态。
“第三状态”同时也被称为 “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潜病期”、“前病态”等。
这一概念实际上十分模糊,在主流学界反响甚少。
青岛中医教授王育学受此启发,提出“亚健康”概念 在 90 年代中期,青岛医学院的中医教授王育学,将 N· 布赫曼的“第三状态”理论,与《疾病和有关 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中“不归类在他处”的“衰老”、“不适和疲劳”等字眼对应,自创了“亚健康”的 中文名称。
1996 年 1 月,《健康报》开辟了名为“亚健康学术探讨”的专栏,为国内最早刊载“亚健康”的媒体。
在由王育学写的“编者按”中,他指出“亚健康目前尚无规范性的明确定义”。
此外,他还曾表示“在国外, 没有亚健康这一说法。
”…[详细]
“亚健康”概念是伪科学
王育学所著亚健康书籍
1.“亚健康”是个口袋罪,什么都能往里装 在“亚健康”的概念中,包含“精神紧张、身体不适、负担过重、浑身乏力、容易疲倦、生活不规律、 饮食不平衡……”等等。
甚至有的亚健康专家总结了 24 类症状。
的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 会之完全健康状态”,几乎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称为“完全健康状态”。
健康如同数学上的“极限”,人 类个体只可无限趋近,却无法达到绝对健康值。
所以,在医学实践中,只要身心各项指标正常的人,就被认为是健康人。
如果被检查出病症,则被 认为进入了疾病状态。
就此,“亚健康”便有了用武之地,以上种种“症状”,试问哪一个体检指标正常的人身上没有出现过 呢?如果你还没有被查出确实的病症(即不是病人),那么恭喜你,你已经“亚健康”了。
据亚健康支持者言,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世界上有 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此数据不知 来源为何,据称为某协会副秘书长“造”出来的。
) 是啊,按照这些症状分析,哪个人敢说自己不符合其中一条或多条,不是亚健康呢?…[详细]
2.“亚健康”概念经常与“慢性疲劳症”、精神类疾病混淆 王育学认为,造成亚健康的主要原因就是疲劳。
另有人言,N· 布赫曼的“第三状态”得到了响应——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已正式命名此症为 CFS(慢性疲劳综合症)。
但这两个概念完全不是一回事,慢性疲劳综合症有国际统一标准,是一种真正的病症,在人群中发 病率为 0.1%左右。
而“亚健康”没有任何标准,据说有 70%的人具备此特性。
此外,亚健康概念中还有众多属于“焦虑症”和“情绪类疾病”范畴的病症,这些都属于精神病学的内
容,是真正“得病”了,不是“亚健康”。
总之,“亚健康”概念中混杂了许多实际上“不健康”的内容。
再一次扩大了打击范围。
3.“亚健康”是个中国人关起门来自己玩的概念 据王育学称,亚健康的标准英文名称是“sub-healthy”。
在学术论文搜索引擎中搜索中文“亚健康”或 英文“sub-healthy”,作者一栏都会浮现出大量的中文人名。
据北京协和医学院流行病学教授黄建始称,其查遍医学文献,“亚健康”的说法仅存在于中国人的圈 子里,“又是一个所谓的„中国特色‟”。
而目前医学科学的主要成果 80%以上是首先在英文文献中发表的。
英文医学主流文献中找不到“亚健康”的研究不是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吗?
“亚健康”概念为何走红?实乃药企炒作
采力合剂“突破亚健康”
央视主持人欲说还休的一段“主持人手记” 樊登是一位曾经主持过央视《12 演播室》栏目的主持人,他写下过这样一篇“主持人手记”—— “国内一家著名的家喻户晓的企业打算推出一种新的保健品,苦于没有找到热销的契机……出资数 十万资助一位搞了一辈子保健工作的医生教授, 去做些研究搞搞调查拿出一些令普通人民群众信服的„科 学依据‟。
于是,全国各大小媒体都出现了一个新概念,而且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一个科学概念——亚健 康。
”…[详细]
药业公司资助王育学搞调查 上文中主持人提到的企业和医生,应该就是指青岛某药业公司和王育学。
自 1996 年王育学提出“亚健康”概念后,起初在学界和社会上并无多少反响。
然而在 1998 年时,四家协会及学会一起主办了场调查,这场调查面向全国范围,以问卷方式登在 《中国青年报》上,共收回有效问卷近 5 万份,花费定然不菲。
在王育学写的《亚健康 21 世纪健康新概念》一书中,专门提到了这个调查(这也是他开山立派之 本),这场调查的实际承办方,正是青岛某药业公司。
在这本书的“上篇”最后一部分中,王育学专门拿出一章介绍了“亚健康与„采力‟”。
“采力”即这个药 业公司出品的“采力合剂”,彼时还是保健品,在 2010 年时已经成为了非处方药。
在另一篇文章中,王育学这样写到——“XX 药业公司推出的保健药采力合剂,明确提出„采力突破 亚健康‟的醒目招示,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次提出调治亚健康状态的药物。
” 而这个药业公司总经理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 有过如下表示——“我们与王育学教授合作, 向社会推出了„采力‟”、“我们受到许多患者的反馈,他们不但对„采力‟的功效表示认可,还说„更重要的 是知道了„亚健康‟在作怪‟。
” 作为“市场培育者”角色的“采力合剂”, 最终并未获得想象中的成功。
但亚健康概念已在中国打响。
… [详细]
“亚健康”概念的两大受益者
中医与亚健康联姻
保健品商家赚得盆满钵满 如同樊登所说——亚健康的厉害之处在于, 它描述的所有症状几乎每个人都有, 而它把有这些症状 的人从正常人群中划分了出来, 告诉你这是亚健康, 如果不理不睬的话可能会导致如何如何吓人的后果, 这是威逼。
然后再说重视得早就能治好,调理调理会让你活的像个超人,这叫利诱。
反正保健品也不是药,那些症状又如此模糊,即便吃下后没疗效,顾客也很难拿这些商家如何。
… [详细]
中医借机打出“治未病”概念 如果在国内论文期刊库中查找“亚健康”,会出现很多和中医有关的搜索结果。
据说,中医有着“治未病”的医学思想,即治疗未得病的人,预防病症。
这与尚未得病却即将得病的 “亚健康”简直一拍即合。
所以“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中医药对亚健康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等文章接连出炉。
更令人惊讶的是,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司长王晓方还写下了《„治未病‟——医疗保障的思路创新》一 文, 他说“西方发达国家基于现代医学的医疗健康保障模式正在成为„供不起和不可持续的医学‟……中国 传统医学治未病的理念为创新中国特色的医疗健康保障之路指明了方向。
”
16 年前一位中医自创的概念,经卫生部部长发文助推,经卫生部、科 技部、统计局专家强调后,已经成为我国最普遍的公共健康问题。
这真 是一出无奈的黑色幽默
倚 窗 远 眺 ,目 光 目 光 尽 处 必 有 一 座 山 ,那 影 影 绰 绰 的 黛 绿 色 的 影 ,是 春 天 的 颜 色 。
周 遭 流 岚 升 腾 ,没 露 出 那 真 实 的 面 孔 。
面 对 那 流 转 的 薄 雾 ,我 会 幻 想 ,那 里 有 一 个 世 外 桃 源 。
在 天 阶 夜 色 凉 如 水 的 夏 夜 ,我 会 静 静 地 ,静 静 地 ,等 待 一 场 流星雨的来临…
许 下 一 个 愿 望 ,不 乞 求 去 实 现 ,至 少 ,曾 经 ,有 那 么 一 刻 ,我 那 还 未 枯 萎 的 , 青春的,诗意的心,在我最美的年华里,同星空做了一次灵魂的交流…
秋日里,阳光并不刺眼,天空是一碧如洗的蓝,点缀着飘逸的流云。
偶尔, 一 片 飞 舞 的 落 叶 ,会 飘 到 我 的 窗 前 。
斑 驳 的 印 迹 里 ,携 刻 着 深 秋 的 颜 色 。
在 一 个 落 雪 的 晨 ,这 纷 纷 扬 扬 的 雪 ,飘 落 着 一 如 千 年 前 的 洁 白 。
窗 外 ,是 未 被 污 染 的 银 白色世界。
我会去迎接,这人间的圣洁。
在这流转的岁月里,有着流转的四季, 还有一颗流转的心,亘古不变的心。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