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热点知识:古代疾病对人类历史的影响相关考点[2020年最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历史热点知识:古代疾病对人类历

史的影响相关考点

一、疫病概况

(一)古代中国

疫病,即现代医学所说的流行病,指的是具有高传染性的疾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曰:“疫者,民皆病也。”疫病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一般泛称为疫、疠、疫疠、瘟、瘟(温)疫、温病、伤寒、时气等,其中以“疫”最为常见。在历史上,中国是大疫频繁发生的国家,3000多年大疫史上有两个活跃期(2-3世纪、16-19世纪),且有愈后愈多之势,从百年一遇,到数十年一遇、数年一遇;东部多,西部少,以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最甚;存在着灾害链,有旱疫、涝疫、饥疫等10多种灾害链。

1、中国疫灾的规律

第一,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度,在公元前770到公元1911年间,疫灾频度为25%,平均每4年中就有一年发生过疫灾。

第二,中国疫灾的时间分布不均衡,3-6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14-19世纪的明清时期是中国两个疫灾高峰期。疫灾频度的变化与社会的治乱变化相关,大体而言,疫灾相对稀少的时期也是社会相对稳定、国力相对强盛的时期。

第三,中国疫灾频度具有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较小的周期叠加形成较大的周期。在世纪和千年时间尺度上,疫灾频度与气候的寒冷程度成正相关,寒冷期疫灾频繁,温暖期疫灾稀少,气候越寒冷,疫灾越频繁,寒冷期越长,疫灾频繁期也越长,3000年来,中国气候的趋干趋冷,也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中国疫灾日趋频繁的长期变迁趋势。

第四,中国疫灾分布的总体特征是城市重于乡村,都城重于一般城市,人口稠密地区重于人口稀少地区,自然疫源地区重于非疫源地地区,自然灾害多发地区重于自然灾害少发地区。

第五,区域开发过程和人地关系演变对疫灾分布变迁起着重大影响,3000年来中国疫灾区域有从黄河中下游向外逐渐扩展趋势,疫灾重心有由北向南、由东向西迁移的趋势。

2、中国疫灾的影响

第一,疫疾最为直接的灾难是导致大量人口的死亡。在和平年代,一般性瘟疫对疫区造成的人口损失率多在2%以下;较为严重的可能达到2%-3%;特别严重的瘟疫,比如霍乱这类烈性传染病,在个别较小社区中,导致的死亡率虽可达15%左右,不过在一个较大范围内,比如乡、县等,则一次瘟疫所损失的人口很难达到5%,即使连续两年或以上发生疫情,也一般不会超过10%。在战争时期,比例会高一些,但超过20%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第二,瘟疫与战争的关系。瘟疫流行给国计民生带来损失,人民的生命财产深受其害,甚至影响战争的胜负。反之,战争也带来瘟疫的蔓延和流行。历史上记录与战争有关的疫病流行只有80起,占疫病流行总数的11%,反映了历史上的部分情况。瘟疫流行对战争影响有以下四种情况:疫病流行而导致战争失败或罢兵;疾疫流行兵员大减,影响战争进程;军队远征,异地传播疾病,难民流动,扩大疾病传播范围,使战乱灾难更加严重。如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兵败赤壁,以致造成三分天下,三国鼎立之局面。曹操为何兵败于赤壁呢?在众多的解释中,有一种重要的观点,即认为是曹军发生大疫所致。曹军兵败赤壁的原因是众多的,但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是这场大疫极大程度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这次在赤壁之战时曹军中发生的疾疫,是中国当时流行的十分可怕、凶猛的传染病中的一次局限性流行,它直接导致了曹军战争的失利。

第三,疫病的流行还可能会导致王朝的更替。明末农民起义期间,军队的征战不断将疫情沿途传播,形成明末鼠疫扩散的动力之一。明王朝是在灾荒、民变、鼠疫和清兵的联合作用下灭亡的。

第四,古代疫病的出现,还影响了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从汉末到魏晋,是道教兴起的重要时期。道教之所以会在中国历史上这个最混乱无序、黑暗苦难的时期酝酿成熟,除了分裂战乱这一因素外,还与当时疫病的盛行有关。当瘟疫日益严重的时期,民间道教运动就会活跃起来,而且表现得异常极端;当瘟疫之灾有所缓解的时候,道教运动就会变得相对温和起来。道教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瘟疫之灾,它为战胜瘟疫之灾提供了技术系统和信仰主义两种解决之道。

第五,瘟疫与风俗关系。节日习俗都是原来预防或庆祝战胜某种疫病的活动,对瘟疫一般有预防作用。通过长期的与杀伤力巨大、给生命造成巨大威胁的疫疾斗争,人们有了朦胧的认识和初步经验尝试,它们也希望通过这种种活动与禁忌能把瘟鬼挡在门外,保佑一家大小的生命安全,体现了人们的一种畏惧而又无奈的心态反应。

3、政府与民间共抗疫

古人在与疫病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疫病防控措施,其中很多措施对我们今天都有借鉴意义。

第一,隔离防疫,阻止疫情传播。在我国古代,医学家很早就认识到了一些疾病的传染性,并主张通过隔离的方式来阻隔疫情的传播。在《汉书》中,就有用“隔离”来防控疫情的记载。比如,在疫情发生时,会建立专门的“病迁坊”,用来隔离患病的人。在唐朝时,在发生麻风疫情时,通过建立“病人坊”来阻隔疫情。

第二,研发疫苗,防治未病。天花曾经是威胁人类的一种重大传染病。不过我国医学家很早就发现了人痘接种术。这就是一种疫苗技术,通过提取天花病人身体的痘浆、痘疮结痂等,注射给健康的人,让人体内产生一定的抗体,从而防御疫情。这种人痘接种在牛痘接种前,可以有效地预防天花疾病,并在我国广泛地推广应用。

第三,财政支持抗击疫情。抗击疫情不仅需要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有财政作为支持。在我国历史上,很多时候发生疫情的时候,为了减轻民众的负担,朝廷都会推行减免税赋的政策,比如会对收成达不到一定比例的家庭,给予财政上的支持,以帮助他们维系基本的生活。财政的支持对抗击疫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官方的惠民药房等。

第四,医者仁心,永远不变的是伟大的逆行者。虽然我国古代的医疗技术比较有限,但是在与疫情的斗争中,医护人员总是在一线上。历史上,疫情爆发时,也是名医辈出的。比如东汉时期的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汉代的华佗,在乱世仍秉承治病救人的理念,行医救人。李时珍、叶天士等医者都在防控疫情的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此外,与传染病流行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也同样受到重视,例如注重饮食及饮水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等方面收效良好。

(二)古代世界

1、瘟疫与雅典战败

公元前431-前404年,希腊世界最为强大的两个城邦——雅典与斯巴达——发生了战争。战争开始的第二年,一场大瘟疫侵袭了雅典。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