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三三制”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统一战线的政权。即在政权中,共产党员占1/3;非党进步分子占1/3;中间派及其他分子占1/3;其性质仍然是新民主主义政权。它是抗日民主政府,就是地方性的联合政府。
2.“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陈云的这个设想,不仅突破了苏联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模式,而且涉及到允许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合法存在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问题。这个设想为中共八大决议所采纳。
3.“两个万岁”的思想
即中国共产党万岁!民主党派万岁!毛泽东当时提“两个万岁”即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共产党存在一天,民主党派也存在一天。
4.“两参一改三结合”
毛泽东等对企业内部的改革问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要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制度。
5.“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
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无产阶级人数少,力量弱;资产阶级人数少,但掌握国家政权、财权、军权,力量强,形成“两头小,中间大”。而中间农民、小资产阶级和其他阶级人数较多。
6.“两步走”的发展战略
1964年12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按两步走来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指20世纪),全面实现“四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7.“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
1945年7月,黄炎培等6人人访问延安时,曾对毛泽东说,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国、大凡初时聚精会神,很卖力,很快蓬勃发达兴旺起来,而成功后,惰性发作,控制力不免薄弱,由于功成名就,思想堕落,造成人亡政息,很快死亡。共产党能否跳出“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这个周期率。毛泽东说,我们找到了,就是“民主”和“监督”。
8.“城市中心论”
“城市中心论”是中国共产党内“左”倾机会主义的主要论点。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可以经过武装斗争,夺取城市,进而夺取全国政权。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就是例证。中共党内的“左”倾机会主义者,不顾中国实际,把俄国十月革命的中心城市武装
起义夺取政权的道路加以教条化,强调“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力”对中国革命的决定意义。中共党内连续三次出现“左”倾机会主义,都是一再命令中心城市的革命群众举行武装起义,进攻中心城市,使中国革命遭到严重挫折。
9.“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要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要百家争鸣。接着,他又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讲话中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进一步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他还对这一方针作了具体说明,指出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是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10.《共产党人》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主办的不定期党内刊物。1939年10月20日在延安创刊,1941年停刊,共出19期。其任务是“帮助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其内容以党的建设为中心。毛泽东专门为该刊写了发刊词。它是研究党的建设问题,研究我国抗日战争史的重要文献。
11.《共同纲领》
是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简称。纲领中确定了新中国的性质、任务及各方面的总的方针、政策和原则。在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之前起临时宪法作用。《共同纲领》是由中共中央委派周恩来负责起草初稿,经过与会的14个党派及各界代表600余人反复7次修改。它体现全国人民的意志,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为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确定了一系列正确方针政策。
1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年6月,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致通过。邓小平、胡耀邦主持了《决议》的草拟工作。邓小平对《决议》的起草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决议》回顾了党的六十年历史,总结了建国三十二年党的基本经验,实事求是地评价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对党和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上的重大失误进行了科学分析并作了明确公允的结论。同时肯定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及活的灵魂都作了科学的界定。《决议》是建国以来,一次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的纲领性的文献。
1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1957年2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文章提出和论证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1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