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风俗习惯

合集下载

藏族有什么节日和风俗

藏族有什么节日和风俗

藏族有什么节日和风俗藏族是中国民族中的一个重要族群,他们有着丰富多样的节日和独特的风俗。

本文将介绍藏族的一些主要节日和风俗。

一、藏族的传统节日1. 达藏节(大年节):达藏节被认为是藏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通常在农历新年(每年的正月初一)举行,为期十五天。

达藏节包括祭神、祭祖、拜年、舞蹈、唱歌、摔跤等一系列庆祝活动。

节日期间,家人团聚,互相祝福,传统服饰和民族舞蹈也是达藏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藏历新年(洛桑节):这是根据藏族传统历法来决定的一个重要节日。

通常在每年的藏历正月初一,节日期间,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放鞭炮、访亲友、赠送礼物等。

此外,藏族传统的舞蹈表演和藏戏演出也会让整个节日更加热闹欢乐。

3. 鲁山葬(天葬):尽管鲁山葬并不属于传统的节日,但它是藏族重要的一种丧葬仪式。

在传统观念中,人体死后应该回归自然,所以将尸体运送到高山上供给食肉飞鸟也是一种尊重死者的方式。

这种特殊的葬礼仪式带有浓厚的宗教信仰色彩,也吸引了许多外国游客的兴趣。

二、藏族的传统风俗1. 藏式婚礼:在藏族传统婚礼上,一般会有盛大的仪式,比如洗头、簇拥等。

新娘通常会穿着色彩鲜艳的传统婚纱,而新郎则会戴着帽子,穿着藏族传统服装。

婚礼期间,还会有传统舞蹈、唱歌和丰盛的宴席,使整个婚礼更加隆重而喜庆。

2. 家访:在藏族社区中,家访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活动。

人们通常会去拜访亲朋好友,并互相交流问候。

在家访期间,主人会热情地款待客人,并提供茶水、糕点等。

这种传统的社交习惯是藏族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3. 藏戏:藏戏是藏族民间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

它通常通过面具和服饰的变化来表达不同角色的性格和特征。

藏戏是受到当地居民热爱的艺术形式,每逢节假日,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观看藏戏演出,以此庆祝节日,展现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以上介绍的只是藏族传统节日和风俗的一部分,藏族社会还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和特殊的风俗习惯。

这些节日和风俗不仅体现了人们的宗教信仰,更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风俗习俗

藏族风俗习俗

藏族风俗习俗藏族主要分布在辽阔的青藏高原,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的藏族自治州、藏族自治县。

藏族信喇嘛教,喇嘛教对藏族的文化和风俗有深远的影响。

在饮食上.藏族人忌食奇蹄五爪类、禽兽类,如马、驴、骡、鸡、鸭、鹅等。

大部分地区的藏族也不食海味及鱼类。

藏族可以食用的是偶蹄动物的肉,如牧养的牛、羊、野生的鹿等,蹄都是双瓣的,即偶蹄,其肉才是可以食用的。

藏族牧民的饮食多为一日四餐,早7点第一餐。

多食糌粑,喝酥油茶,10点吃第二餐,午后2点食第三餐,亦称午餐,以食用肉食为主.晚8点吃第四餐,食品以粥为主。

总体上牧民们以牛、羊肉和奶茶为主要食物,奶制品有酥油、酸奶、奶酪等。

农区藏民的饮食以粮为主,蔬菜为副。

糌粑是藏族的日常食品,它是由青稞或豌豆经炒熟磨粉而成,再经数道加工调配工序制成粑食。

粑食营养丰富,香酥甘美,不仅藏族终生食用,居住在藏区的其他民族也喜欢。

藏族日常生活不能没有茶,酥油茶是藏族人时刻不可缺少的饮料佳品。

青稞酒是藏民过节必备的饮料。

习惯上,青稞酒多指青稞啤酒,此酒黄绿清淡、酒香甘酸。

在西藏,除僧人依教规忌酒外,藏族男女老幼几乎都喝青稞酒。

西藏文字:藏族有文字的历史已有1300多年,藏语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方言。

藏文创建于公元7世纪前期,吐蕃部落第33代赞普松干布赞掌权以来,派大臣吞米桑布扎一行到天竺学习梵文,根据吐蕃语言的特点,创造了30个声母和4个韵母的拼音文字。

到了公元9世纪,藏王热巴布登位后,对藏文拼音进行简化,丰富词汇,改进文法,编制字典,撰写藏史,使藏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

西藏吉祥八宝:八宝吉祥,藏语称“扎西达杰”,是藏族绘画里最常见而又赋予深刻内涵的一种组合式绘画精品。

大多数以壁画的形式出现,也有少量雕刻和塑造的立体形,这八种吉祥物的标志与佛陀或佛法息息相关。

胜利幢为古印度时的一种军旗。

佛教用幢寓意烦恼孽根得以解脱,觉悟得正果。

藏传更用其比喻十一种烦恼对治力,即戒、定、慧、解脱、大悲、空无相无愿、方便、无我、悟缘起、离偏见、受佛之加持得自心自情清净。

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节日。

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融合了他们的信仰、历史和生活方式,是他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一些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和独特的节庆文化。

一、藏族的藏历新年藏族是中国境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

他们的传统节日之一就是藏历新年,也被称为“洛苏节”。

这个节日通常在西藏地区的农历年末举办,时间一般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或初二。

在藏历新年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富有仪式感的活动。

他们会穿上盛装,家家户户会挂上灯笼和彩带,准备丰盛的食物供祭祀祖先。

人们还会举行隆重的祈福仪式和传统舞蹈表演,庆祝新年的到来。

二、哈萨克族的纳乃节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新疆地区,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节日。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是纳乃节,也被称为“诺尔苏尔”。

这个节日通常在每年的农历八月举行,庆祝丰收的到来。

纳乃节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欢庆活动。

他们会穿着传统的哈萨克族服装,进行马术比赛、射箭比赛和摔跤比赛等传统体育项目。

人们还会举行传统的民俗表演,如歌舞演出和民间故事讲述等,庆祝节日的到来。

三、傣族的泼水节傣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云南、广西、海南等地,他们有着独具特色的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是每年农历四月廿九到五月初二之间举行的庆祝活动,也被称为“水绕三月”。

泼水节期间,人们会举行盛大的水战活动。

他们用清水互相泼洒,象征祛除厄运,以及希望来年是一个幸福、健康的一年。

人们还会举行舞龙、舞狮等传统表演,以及摆设龙舟和各种花车等庆祝装饰。

四、鄂温克族的诺敏节鄂温克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节日。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就是诺敏节。

诺敏节通常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至初七之间举行。

诺敏节是鄂温克族的传统捕鱼节日,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藏族的风俗习惯

藏族的风俗习惯

藏族的风俗习惯藏族的风俗习惯(通用11篇)藏族的风俗习惯是指中国藏族人民的一系列风俗习惯,包括婚丧、饮食等习惯。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藏族的风俗习惯,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藏族的风俗习惯篇1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新馆于2007年9月开馆,位于香格里拉县城独克宗古城月光广场旁。

2009年初,经国家文物局评定公布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5400平方米,楼高4层。

展厅是原来博物馆的2倍,供游客参观的展厅有两个,博物馆功能设计也更人性化、更环保和更安全。

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以静态文物陈列和动态的多媒体演示,集中反映具有云南藏区特色的自然生态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使参观者更清楚、更直观地了解和认识香格里拉。

也为古城增添一道风景线,丰富古城文化内涵,同时可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

跨进博物馆的大门就会看到一个很大的沙盘,沙盘主要展示了迪庆州的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横断山脉中断,云南、四川、西藏三省交界处,是世界著名的三江并流国家风景名胜区腹地。

沙盘后,有两幅很有意义的壁画:茶马互市和军民鱼水情。

茶马互市主要反映出了,茶叶从主产地版纳由马帮运送,一路经思茅、大理、丽江到达迪庆,在这条古道上往返进行着茶马互市的古老交易,也带动了多元文化和经济的交流;而军民鱼水情讲述了一幅1936年红军二四方面军长征经过迪庆时,与迪庆人民关系融洽,红军为百姓看病,百姓送子参军的军民和谐画面。

一楼主要为历史文物展厅,拥有文物鉴赏、民族风情、佛教文物、近现代文物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

文物鉴赏包含藏传宗教文物、石器、青铜器、陶器、工艺品、民族服饰、书画、钱币、国宝鉴赏和近现代文物的收藏展览。

民族风情主要是少数民族文物的展览,包含民族服饰和民族饰品的收藏展览。

佛教文物主要是佛像、唐卡、佛教法器、佛教乐器、羌姆舞面具及服饰、隔板画、东巴经书、东巴纸牌画和其它宗教文物等的收藏展览。

藏族的风俗习惯

藏族的风俗习惯

藏族的风俗习惯1、婚丧习俗西藏人死后有五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

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领主死后,才能享受火葬。

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则把尸体丢进河里喂鱼,这叫水葬。

生前作过坏事的人,即用土葬。

藏族认为,被埋的人是永远不会转世的。

天葬寄托于一种升上“天堂”的幻想。

天葬仪式一般都是在清晨举行的:死者家属在天亮前,要把尸体送到拉萨北郊的天葬台,太阳徐徐升起,天葬仪式开始。

不经允许一般是不欢迎人们去观看的,因为这不太好。

2、饮食习惯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喝酥油茶、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

糌粑是由青稞或豌豆炒熟后磨制而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团就可以吃了。

酥油茶是把砖茶的茶叶倒入1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轴上下冲击,使其各种成分均匀融合而成。

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

青稞酒是用当地出产的青稞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欢,食物多用肉食和奶制品,不少人爱吃风干的牛羊肉。

3、民族禁忌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拉”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座,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

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

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

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4、服饰特色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

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

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

藏族的生活习惯

藏族的生活习惯

藏族的生活习惯
藏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

藏族
人民生活在高原地区,他们的生活习惯受到高原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

首先,藏族人民的饮食习惯十分特别。

由于生活在高原地区,藏族人民的饮食
偏向于高热量和高脂肪的食物,以便应对严寒的气候。

他们喜欢食用牛羊肉、酥油茶和青稞酒,这些食物不仅能提供足够的热量,还可以帮助他们适应高原的气候。

其次,藏族人民有着独特的服饰习惯。

藏族服饰以藏袍、长靴和围巾为主,这
些服饰不仅能够保暖,还能够体现出藏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

此外,藏族人民还喜欢佩戴银饰和珠宝,这些饰品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另外,藏族人民有着独特的居住习惯。

他们的房屋多建造在山间或者高原上,
这些房屋通常由石头和木材搭建而成,能够很好地抵御严寒的气候。

此外,藏族人民还有着独特的祭祀习惯和节日活动,这些活动都是藏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受到高原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

他们的饮食习惯、服饰习惯、居住习惯以及宗教信仰和节日活动都体现了藏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这些习惯和传统将继续传承下去,成为中国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的风俗习惯

藏族的风俗习惯

藏族的风俗习惯1. 引言藏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周边地区。

他们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各种风俗习惯。

本文将介绍一些藏族的风俗习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个宝贵的文化。

2. 藏族的信仰和宗教藏族人民深信佛教,他们将佛教视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每天都要进行祈福和念经,而佛教寺庙也成为了藏族人民的重要聚集地。

此外,藏族人民还相信藏传佛教的高僧可以给予他们庇护和保护,因此时常会到寺庙中接受高僧的指导和祝福。

3. 藏族的节日和庆典藏族拥有丰富多彩的节日和庆典活动,这些活动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著名的节日之一是藏历新年,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年末举行,持续数天。

在这个节日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蹈、音乐表演和传统体育竞技等。

此外,藏族人民还会在一些特定的日子里举行祭祀仪式,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感谢。

4. 藏族的服饰和饮食藏族的传统服饰非常独特,色彩鲜艳。

男性通常穿着长袍和长裤,女性则穿着色彩斑斓的长袍和头巾。

他们还喜欢佩戴各种珠宝和饰品,这些饰品往往代表着他们的身份和地位。

在饮食方面,藏族人民以牛羊肉、青稞等为主要食材,制作出各种美味的传统菜肴。

他们还有一种特殊的饮料叫做“酥油茶”,通常是在特殊场合和节日中享用的。

5. 藏族的婚嫁习俗藏族的婚嫁习俗充满了仪式感和庄重。

在婚礼前,男方家族需要向女方家族提供一定的彩礼和财物作为聘礼,以展示对女方的认可和尊重。

在婚礼的当天,新娘会穿着传统的婚纱和珠宝,在亲友的祝福下入嫁新家。

整个婚礼过程通常持续数天,期间有各种祭祀、舞蹈和宴会等庆祝活动。

6. 藏族的艺术和手工艺藏族以其独特而精美的艺术和手工艺闻名于世。

他们擅长制作各种精美的刺绣、织物和珠宝,这些作品常常为其传统服饰和饰品所用。

此外,藏族人民还以雕刻和绘画等艺术形式传承和表达自己的文化和信仰。

7. 藏族的民间传说和故事藏族拥有丰富的民间传说和故事,这些故事通常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至今。

藏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藏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藏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藏族的风俗惯
藏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而丰富的风俗惯。

以下是关于藏族的一些重要风俗惯的简要介绍。

1. 藏式婚礼
藏族的婚礼是一个非常盛大的仪式。

在婚礼之前,新郎必须亲自制作结婚杠糖,以示诚意。

婚礼当天,新娘会穿上华丽的传统服饰,在家人和朋友的陪同下前往新郎家。

在婚礼上,还会有舞蹈表演和丰盛的宴席。

2. 藏式餐饮
藏族人民的饮食惯受到高原气候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他们喜欢吃牦牛肉、羊肉、青稞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

他们也以制作奶茶和酥油茶而闻名。

藏族人民还保留了一种叫做“藏式炒饭”的独特烹饪方式。

3. 藏族服饰
藏族的传统服饰非常华丽,并且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独特的款式和花纹。

男性通常穿着长袖长裤和长靴,女性则穿着色彩斑斓的长袍和披肩。

藏族的服饰上常常装饰着精美的刺绣和珠宝。

4. 藏族舞蹈
藏族舞蹈是藏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舞蹈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包括藏戏、独舞和舞剧等。

舞蹈的动作独特优美,常常表达着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敬仰和赞美。

5. 藏族节日
藏族有很多重要的节日,如藏历新年、祭山节、莎莉节等。

这些节日通常伴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包括舞蹈、音乐、民俗游戏等。

在节日期间,人们会穿上传统服饰,举行盛大的仪式和祭祀。

以上是关于藏族的一些重要风俗习惯的简要介绍。

藏族的文化传统丰富多样,每个习俗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令人称奇和钦佩。

西藏的风俗及禁忌

西藏的风俗及禁忌

西藏的风俗及禁忌第一篇:西藏的风俗及禁忌【西藏的风俗及禁忌】西藏境内有200多万人口,主要从事农牧业和手工业。

藏族的主食为糌粑、酥油茶、牛羊肉、青稞酒。

藏族是个勤劳、好客的民族,每逢节日、重要仪式及尊贵的客人来临,总要敬献“哈达”、青稞酒、酥油茶,以示庆祝。

藏族是一个笃信佛教的民族,受宗教影响极为深刻,生活中禁忌的内容很多,因此游客进藏旅游千万注意尊重藏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禁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1)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杀生,受戒的佛教徒在这方面更是严格。

虽吃牛羊肉,但他们不亲手宰杀。

遇到寺院、玛尼堆、宝塔等必须下马,并从左往右绕行,信仰苯教的则从右边绕行。

进寺庙时,忌讳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

对于喇嘛随身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动手抚摸。

在寺庙内要肃静,就座时身子要端正,切忌坐**的座位。

在殿内不准用手乱抚摸经书、佛像、壁画、法器等、更不能从上面跨过;不要随地吐痰、吸烟和大声喊叫;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不能随意拍照;进寺庙时请摘下帽子;参观寺庙时女士请勿穿戴比较暴露的衣饰(如短裙/短裤等);忌在寺院附近大声喧哗、打猎和随便杀生。

2)忌用单手接递物品。

主人倒茶时,客人须用双手把茶碗向前倾出,以表敬意。

3)忌在拴牛、拴马和圈的地方大小便。

4)不得动手摸弄藏族人的头发和帽子。

5)忌用有藏文的纸当手纸或擦东西。

6)进入藏胞的帐房后,男的坐在左边,女的坐在右边,不得混杂而坐。

7)忌将骨头扔于火中。

8)藏族家里有病人或妇女生育时,门前都做了标记,有的在门外生一堆火,有的在门口插上树枝或贴一红布条。

外人见到此标记,切勿进入。

9)藏族一般不吃鱼虾、鸡肉和鸡蛋,不要勉强劝食。

但现在这类饮食习惯已有很大的改变。

10)每人均有凶日和吉日,凶日中,一切事情都不能做,只能在家里念经或出去朝佛。

人们相信藏历的每一个地支终了,第二个地支开始是一个凶年,如每个人的13岁、25岁、37岁、49岁(以此类推),都是凶年或“年关”,要特别小心,只有多念经、放布施才能避免灾难献哈达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

藏族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藏族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藏族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有哪些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由于地域与人文的不同都有自己的特色及传统节日,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藏族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欢迎大家阅读。

藏族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藏历年藏历年的确定,是与藏历的使用有密切的关系的,藏历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农历丁卯年(公元一0二七年)开始的。

从此,藏历的用法便沿袭下来。

藏历年是藏族传统节日。

每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三至五天不等.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年货,家家户户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种子,培育青苗。

十二月中旬每家每户陆续用酥油和白面炸油子馃(卡赛),油馃子的种类很多,有耳朵状的“古过”,有长形的“那夏”,有圆形的、“布鲁”等等。

接近年关,每家都要准备一个画有彩图的长方体竹素琪玛五谷斗,斗内装满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麦粒、人参果等食品,上面描上青棵穗、鸡冠花和用酥油做的彩花板。

并准备一个彩色酥油塑的羊头。

这一切都具有喜庆丰收,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的含意。

除夕前两天屋内外进行大扫除,摆新卡垫,贴新年画。

二十九晚饭前在灶房正中墙上,用干面粉撒上“八吉祥微”。

在大门上用石灰粉画上象征永恒吉祥的“”字符号,表示人寿粮丰,岁岁平安。

除夕晚上,各家在佛像前摆好各种食品,为了使节日期间有充足、丰富的食品,在这天晚上,全家人还忙碌到深夜。

这天晚饭,各家要吃面团突巴(古突)。

在面团突巴中特意制作几个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等夹心不同的面团,每一种夹心都有一种说法,石子预示心肠硬,木炭预示心黑,辣椒预示嘴如刀,羊毛说明心肠软。

吃到这些夹心的人,均即席吐出引起哄堂大笑,以助除夕之兴。

这是一种饮食娱乐活动,无论谁吃到什么,都必须即席吐出,这往往引起哄堂大笑,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

到初一这天,将青苗,油馃子、羊头、五谷斗等摆于佛龛茶几上,预祝新的一年人寿粮丰。

大年初一天不亮,家庭主妇便从河里背回“吉祥水”,然后唤醒全家人,按辈排位坐定,长辈端来五谷斗每人先抓几粒,向天抛去,表示祭神,然后依次抓一点送进嘴里。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这些节日和习俗不仅展示着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生活方式,还代表着不同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在本文中,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土著民族——藏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藏族人民崇拜自然,尊重生命,因此他们的节日和习俗与自然息息相关。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藏历新年,即“洛桑节”或“藏历年”。

这个节日是藏族人的重要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一月的第一天开始,持续15天。

在这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祈福、祭祀、燃放烟花和舞蹈等。

此外,藏族人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节日,如达赖喇嘛的生日和“哲蚌寺大祈福”。

除了藏族,还有其他少数民族也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例如,彝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之一,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彝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阿诞”(A'wac),也称“火把节”。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十月,即彝族的农田进入休耕期时举行。

在这一天,人们会点燃大量的火把,绕着火堆跳舞,表达对丰收的感恩之情。

此外,彝族还有其他节日,如“十月朝会”、“活米节”和“释帝生日”等。

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也拥有独特的节日和风俗习惯。

其中最着名的少数民族之一是壮族。

壮族的主要传统节日是壮年节,它是壮族人民庆祝传统丰收的节日。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举行,期间人们会举行丰收仪式、舞龙舞狮和摆设节庆用品等。

此外,壮族人民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节日,如农历正月初三的“拉祜节”和农历五月五的“幕明节”。

除了藏族、彝族和壮族,中国还有许多其他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例如,哈尼族的传统节日是龙脊梯田开耕节,以庆祝农田即将进入新的耕作季节;苗族的传统节日是芦笙节,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丰收的祈愿;布朗族的传统节日是“黄竹节”,以祈求健康和平安。

这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示了不同民族的文化魅力和生活智慧。

藏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藏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藏族的风俗习惯是指中国藏族⼈民的⼀系列风俗习惯,包括婚丧、饮⾷等习惯。

那么,藏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下⾯就让店铺为⼤家介绍藏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对⼤家有帮助。

藏族的风俗习惯 献哈达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种礼节。

当好客的藏族主⼈向客⼈敬献哈达时,客⼈应躬腰接受;⾛进普通藏民的家,切记不可⽤脚踩门槛;要称呼⼈名时,⼀般在名字后⾯加“啦”字,以⽰对对⽅的敬重、亲切。

主⼈如请就坐,可盘腿⽽坐,切勿伸直双腿,脚底向⼈。

此外,不能随便⽤⼿去抚摸藏族⼈的头顶。

三⼝⼀杯是藏民族在会客时最主要的⼀种礼节。

三⼝⼀杯的程序⼤概为这样:客⼈先⽤右⼿⽆名指沾点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弹三下,以⽰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宝),然后⼩喝⼀⼝,主⼈会把杯⼦倒满,再喝⼀⼝,主⼈⼜会把杯⼦倒满,这样喝完三次,最后把杯⼦中的酒喝完。

在西藏,马⾁、驴⾁和狗⾁是从来不吃的。

有些地⽅的藏民连鱼⾁都不吃。

因为藏族⼈认为狗和马是通⼈性的,是不能吃的;⽽驴被视为⼀种很不⼲净的东西,也不会⾷⽤。

所以,在西藏千万不能提起吃驴⾁、狗⾁等事情。

西藏主要的旅游景点是寺庙。

⽬前,西藏对游客开放的很多寺庙都是藏传佛教寺庙,藏民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

所以,在转经时⼀定要按顺时针⽅向⾏⾛,切不可逆时针⽅向⾏⾛。

很多藏族⽼者在转经的时候,⾝后会跟着⼀些挂着红绸⼦的⽺,这种⽺被称做“放⽣⽺”,不可对这些⽺进⾏骚扰。

同时,在寺庙佛殿之内,不可⼤声喧哗和随意触摸佛像,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更不能在佛殿内录像、照相等。

藏族⼈伸⾆头是⼀种谦逊和尊重对⽅的⾏为,⽽不是对他⼈不敬。

双⼿合⼗表⽰对客⼈的祝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

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活在这⾥的.藏族⾃称“博巴”。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的民族之⼀。

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

过去许多传统⽇均与宗教活动有关。

藏族的民间节⽇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

西藏的风俗

西藏的风俗

西藏的风俗西藏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区,拥有着独特而多样的风俗习惯。

在藏族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影响深深地融入了每一个细节中。

从举办婚礼到节日庆典,从居家生活到食品制作,西藏的风俗无处不在,为当地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一、节日庆典西藏的节日庆典丰富多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藏历新年。

藏历新年一般在每年的二月或三月份举行,庆典活动包括宗教仪式、跳高原舞蹈、放风筝、点燃篝火等。

此外,西藏还有农历正月十五的藏历“舞拉”节、六月二十五的藏历“萨嘎尔”节、七月五日的藏历“莲花节”、十一月十五的藏历“阿巴桑卓”节等多个节日。

不同地区的节日庆典方式各异,但基本上都会有食品制作、舞蹈、音乐表演等庆祝活动。

二、结婚习俗西藏的结婚习俗独具特色。

在藏族人们的婚姻观念中,男女不是通过相亲或媒婆介绍认识的,而是通过“谈恋爱”自由选择伴侣。

结婚仪式一般会分为两部分:订婚和成婚。

订婚是双方家长为了确认婚姻关系所举行的仪式,而成婚则是正式举办结婚典礼,包括举行宗教仪式、合家团聚喜庆、交换礼物等。

在结婚当天,新郎和新娘会穿上传统的婚服,这些婚服至少包括:1.男士的“婚遮巾”:一条红色的丝绸巾,代表男子在结婚后已有了家庭责任。

2.女士的“节庆头巾”:由丝绸和金色的菱形珠串制成,寓意女性的吉祥和美丽。

3.新郎的“梭巴”:一件崭新的牛皮袍子,代表新郎从此要担负家庭责任。

4.新娘的“羊角帽”:羊角帽代表女性的孝顺和节俭,寓意新娘要继承家庭传统,保持家庭的和谐和稳定。

三、居家生活西藏传统的居家生活也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西藏的高原地区,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建筑材料更多地使用黄泥土、草坯,这些造型独特的房屋有着很高的实用性和美感。

在日常生活中,西藏人们喜欢用手织毛毯、编草席,家中常备有藏传佛教中的经书、唐卡等宗教物品。

西藏人家庭的餐桌上也有着独特的藏式食品,比如:1.酥油茶:酥油茶是藏族人们的标志性饮品,它不仅可以糖分和咖啡因提供能量,还能够消化油脂,适合高原干燥的气候。

藏族的婚嫁习俗

藏族的婚嫁习俗

藏族的婚嫁习俗藏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那么你知道藏族婚嫁习俗是怎样的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以下文章了解一下吧!藏族的婚嫁习俗藏族婚嫁习俗是怎样的(1)藏族青年男女婚嫁沿袭古母系氏族单偶族外婚和对偶族外婚,子女有属舅姓氏的。

东南部藏族青年男女例兴固有自由恋爱婚。

往昔女儿16岁,父母于春节择吉日为其改换头型,佩头饰,插长笄,挂耳环。

后可与如意情郎于山野浪漫“拉依”情歌,或在密林深处给情郎吹奏“口弦”。

舟曲处处都有羌女的山歌,待姑娘择定情郎后,男家长辈托“只尼”(媒人)携酒、肉到女家定亲。

数日后,新郎择日邀“只尼”赴女家,邀姑娘亲邻饮酒3日。

随后,男家即可派女眷到女家将姑娘迎送到男家同居试婚1——3日。

姑娘返回母家5日至半月,如无异议,便可发话男家。

男家即迎娶姑娘,新郎新娘正式结婚。

婚礼一般选定在正月上旬单日举行。

礼前,男家“只尼”率领迎娶队伍到女家,展耀彩礼(生猪、或牛、羊、大缸酒、衣物、毛毡等),女家接彩,便设“女儿席”,款待亲邻村人与男家宾客3日。

姑娘临嫁,装扮一新,涕哭不休,以表父母养育之恩。

出嫁,乘骑骡或马,掩面而泣(表示告别父母兄弟)。

送程中,伴女与送亲者向新娘头上撒木灰,唱“送嫁歌”,以示一路吉祥。

新娘行至新郎门口,男家女眷扶新娘下马,即踩灰圈,被女眷抱进新房。

新郎长辈向来宾献茶敬酒,婚宴3日。

现在婚嫁习俗逐步演进。

西部藏族男女青年婚嫁,以前多由父母包办,邀媒定亲。

新娘婚后三日须回娘家留住三日或7至15日。

县内藏族青年男女结婚,娘家给女儿陪嫁,应按男家酒礼数量而定,送的多,陪的多。

但也有陪嫁数量超过男家送礼数量几倍的,甚至十几倍的。

有的女家将男家所缺牲畜、农具、粮食、衣物等一并陪上的。

以前博峪等乡存在女娶男子和“占亲”习俗。

八楞、三角坪乡藏寨有将新娘或新郎接送男(女)家门口,众人围住新人对歌或对话,博得大家欢笑后,方许进门的习俗。

(2)汉族婚嫁汉族青年男女婚嫁与内地大致同,古今有别。

藏族的风俗文化有什么

藏族的风俗文化有什么

藏族的风俗文化有什么藏族风俗是我国重要的民族风俗文化,它所带来的特殊的文化也是如此令人着迷。

那么,藏族的风俗文化有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藏族的饮食1、藏餐:藏族以麦、米、青稞等谷物为食粮,以适宜在高原生长的青稞为主要食物。

藏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其中酥油、茶叶、糌粑、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的“四宝”,此外,还有青稞酒和各式奶制品。

藏餐是中国餐饮系列中的流派之一,历史悠久,品种丰富。

藏餐分为主食、菜肴、汤三大类。

糌粑是藏族的一种重要食品,制作很简单,将青稞炒熟后磨成面便成了糌粑。

风干肉是西藏非常有特色的一种食品。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改善,藏餐在菜肴烹制技术和用膳形式上也在不断地改进和丰富。

在藏餐的食肉方面,藏族禁忌较多。

一般只吃牛羊肉,不吃马、驴、骡,尤忌吃狗肉。

鱼、虾、蛇、鳝等水产海鲜类食品,除部分城镇居民外,农牧区群众一般不习惯食用。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改善,藏餐在菜肴烹制技术和用膳形式上也在不断地改进和丰富。

2、酒文化:西藏比较流行的是青稞酒。

青稞酒是用青稞直接酿成的,度数较低,藏族群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喝,是喜庆过节所必备的。

当然随着跟内地的'联系越来越多、西藏也有了很多内地制造的酒。

聚会饮酒时,歌是必不可少的。

藏族酒歌曲调悠扬,优美动听,内容多为祝福、赞美之辞。

一般酒宴上,男女主人都会唱着酒歌敬酒,盛大宴会上,有专门的敬酒女郎,她们穿着华丽的服饰,唱着迷人的酒歌,轮番劝饮,直到客人醉倒为止。

3、茶文化西藏人比较喜欢的是酥油茶。

酥油茶是西藏的藏族人不可缺少的饮料,做酥油茶离不开酥油、盐和茶,酥油是从牛羊奶里提炼的奶油,以夏季牦牛奶里提炼的金黄色酥油为最好,从羊奶里提炼的则为纯白色。

藏民族饮茶时讲究长幼、主客之序。

客人饮茶不能太急太快,一般以三碗为最吉利。

喝茶之前、客人需先用手指沾下茶水、撒三次到外面,这也是一种对主人的礼貌藏族的服饰西藏地域辽阔,由于地理环境气候不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和不同的气候条件,各地区都具有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

藏族的风俗习惯8篇

藏族的风俗习惯8篇

藏族的风俗习惯8篇藏族的风俗习惯1 藏族⾮常讲究礼仪,⽇常⽣活中见到长者、平辈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礼⽅式。

见到长者或尊敬的⼈,要脱帽,弯腰45度,帽⼦拿在⼿上,接近于地⾯。

见到平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可以拿在胸前,这时的鞠躬只表⽰⼀种礼貌。

在有些地区,合掌与鞠躬同时并⽤。

合掌要过头,表⽰尊敬。

这种致礼⽅式多⽤于见到长者或尊敬的⼈。

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的⼀种礼仪,表⽰对客⼈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

哈达是藏语,即纱⼱或绸⼱。

以⽩⾊为主,亦有浅蓝⾊或淡黄⾊的,⼀般长约1.5⽶⾄2⽶,宽约20厘⽶。

最好的是蓝、黄、⽩、绿、红五彩哈达。

五彩哈达⽤于最⾼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磕头藏族⼈朝觐佛像、佛塔、活佛及拜谒长者,都要磕头。

磕长头,⼀般是在有宗教活动的寺庙中进⾏。

两⼿合掌⾼举过头,⾃顶、⾃额、⾄胸拱揖三次,然后匍伏在地,伸直双⼿划地为号,如此反复进⾏。

磕短头,也在寺庙中进⾏。

合掌连拱三次,然后拱腰到佛像脚下,⽤头轻轻⼀顶,表⽰诚⼼忏悔。

拜谒长者,要磕短头,表⽰尊敬祝福。

旁⾊ 藏语中“旁”是“污浊”,⽽“⾊”意即“清除”,旁⾊是指清除晦⽓的⼀种活动。

在⼩孩出⽣的第三天或第四天,亲朋好友便要带上青稞酒、酥油茶和给⼩孩的⾐服、帽⼦等,登门祝贺。

客⼈⼀到,⾸先向母亲和婴⼉献哈达,然后给母亲敬酒,倒茶,最后端详婴孩,夸奖孩⼦的福运和五官,再⽤⼤拇指和⾷指捏⼀点糌耙,放在婴⼉的额头,祝福孩⼦吉利向上。

婚俗 藏族各地的婚俗不尽相同,但基本步骤⼤致相仿。

如⼀对青年男⼥彼此有意后,他们得先求喇嘛活佛看看⾃⼰未来的婚姻是否吉祥,家庭能否幸福。

如是"吉"的话,那么男⽅或⼥⽅就请⾃⼰的亲戚或媒⼈持哈达及礼品到对⽅家求婚,如对⽅同意这门亲事则收下哈达和礼品,并当即奉上⼀条哈达赠来⼈,还之以礼。

随后,双⽅协商订婚仪式的⽇期。

在订婚仪式上,男⽅或⼥⽅向对⽅家赠送礼品和钱财、制定婚约、设宴庆贺,最后是请活佛打卦求签,选定结婚吉⽇。

西藏的民间习俗

西藏的民间习俗

西藏的民间习俗
西藏是以藏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区,拥有丰富的民间习俗。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习俗:
婚丧习俗:在西藏,婚丧习俗各具特色。

婚俗方面,藏族青年男女婚嫁自由,一般经过求婚、订婚和结婚三个阶段。

而丧葬方面,西藏人死后有五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但只有活佛和一些领主才能享受。

饮食习惯:藏族的主食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为主,同时喜欢喝酥油茶和青稞酒。

酥油茶是藏族同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而青稞酒则是藏族男女老少都喜爱的低度酒。

礼仪习俗:在西藏,献哈达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

当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献哈达时,客人应躬腰接受。

此外,藏族还有一些独特的礼仪,如三口一杯、不用脚踩门槛、称呼人名时加“啦”字等。

民族禁忌:在藏族地区,有一些需要遵守的民族禁忌,如不能随便用手去抚摸藏族人的头顶,不能跨过或踩在经幡、经轮上,不能在寺庙内吸烟、喧哗等。

服饰特色:藏族服饰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藏族服饰风格各异。

一般来说,藏族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精美,注重装饰和细节处理。

此外,藏族还有一些独特的民间活动,如绕佛塔、跳神、转经轮等,这些都是藏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西藏的民间习俗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

藏民的生活和风俗

藏民的生活和风俗

藏民的生活和风俗第一篇:藏民的生活藏民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居住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和西藏高原上。

藏民的生活和其他少数民族有很多不同之处,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吧。

1. 家庭生活藏民的家庭结构以大家庭为主,一般都是由父亲、母亲、子女和祖父母组成。

在藏民的家庭中,尊重老人是很重要的传统。

年长者享有崇高的地位,他们的意见和看法往往会被认为是正确的。

同时,藏民的家庭也非常注重家族的荣誉和尊严。

2. 饮食习惯藏民以牛羊肉、酥油茶、青稞饼、奶酪等为主要食物,辅以大米和蔬菜。

他们认为,牛羊肉和酥油茶是能够给人提供足够能量的最好食物。

此外,藏民还有一种独特的吃法,就是用手抓食物,不需要用筷子或勺子。

3. 衣履装扮藏民的传统服装是高原上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线。

藏民男性穿长袍,头戴帽子;女性则穿着色彩斑斓的长袍和头巾,手臂上佩戴手镯和香囊。

在特殊场合,藏民还会穿上华美的节日服装,以庆祝节日。

4. 生产方式藏民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他们根据不同的季节,采取不同的生产方式。

在春季,他们会在田里种植青稞和豌豆;到了夏季,他们则开始放牧,让牲口到草地上吃草;到了秋季,他们就会收获庄稼,制作奶酪和酥油。

5. 宗教信仰藏民的主要宗教信仰是藏传佛教,他们认为佛教能够保佑他们在生活中得到平静、幸福和安宁。

在藏民的日常生活中,众多的宗教活动如祷告、唱经、念佛等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藏民的生活充满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他们的风俗和文化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第二篇:藏民的风俗藏民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非常独特的风俗和传统。

接下来,我们将会介绍一些藏民的风俗,让你更深入地了解这个神秘而有趣的少数民族。

1. 吐蕃时期的文化遗址吐蕃在藏历第七世纪的时候曾经是一个大国,并且在那个时候,藏民族的文化传统就因为这个国家而有了极大的发展。

现在,吐蕃时期的文化遗址已经成为了藏民族文化的重要来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族的风俗习惯第一篇:藏族的风俗习惯藏族的风俗习惯藏族主要是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操藏语的民族,主要聚居在青藏高原,四川、甘肃、云南等省也有分布,中国境内有人口约541万余人(2000年),以从事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

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分布。

藏族自称“蕃巴”(bod-pa),汉语的名称“藏”来自藏语gtsang“后藏”,gtsang这个名称的原来意义可能是“雅鲁藏布江yar-klungs gtsang-po流经之地”。

藏族,有人口600万人(最新人口普查数据),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

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

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土藏族自治县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

西藏在藏语中称为“蕃”(音bo),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蕃巴”。

“蕃巴”又按不同地域分为“堆巴”(阿里地区),“藏巴”(日喀则地区),“卫巴”(拉萨地区),“康巴”(四川西部地区),“安多洼”(青海、云南、川西北等地区)。

藏语依地区划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方言。

族自称“博巴”,意为农业人群,是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一个农业部落。

两汉时属于西羌人的一支,7世纪赞普松赞干布建立王朝,唐宋称其为“吐蕃”,直到康熙年间才称“西藏”,藏族称谓亦由此而来。

藏族有自已的语言和文字。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方、安多三种方言。

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

10世纪到16世纪,是藏族文化兴盛时期。

结构宏伟、卷帙浩繁的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王传》,多少世纪以来,就一直在西藏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的藏族地区广为流传。

还有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

藏戏独具特色,歌曲和舞蹈充分体现了民族风格。

藏族雕刻技艺高超。

位于西藏首府拉萨红山上的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堡建筑群,以其建筑特色、辉煌的绘画、雕塑艺术和珍贵的文物闻名遐迩。

藏医药学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药讲求炮制技术,尤对兽医有独到之处。

医药学著作主要有《医方四续》。

算学可以预测日、月蚀及地方近期气象。

藏族信奉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吸收了藏族土著信仰本教的某些仪式和内容,形成具有藏族色彩的“藏传佛教”。

藏族对**高僧尊为上人,藏语称为喇嘛,故藏传佛教又被称为喇嘛教。

藏区经济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281万人(2006年末数字),其中藏族占95.5%。

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

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以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

由于草原辽阔,水草肥美,生产多以牧业为主。

主要有绵羊、山羊和牦牛、犏牛。

其中牦牛体大毛长,耐寒负重,除供奶、肉外,还是交通运载的“高原之舟”。

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也有小麦、油菜、豌豆等农作物。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对研究藏族的服饰文化有着重要价值。

藏戏独具特色,歌曲和舞蹈充分体现了民族风格。

藏族雕刻技艺高超。

位于西藏首府拉萨红山上的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堡建筑群,以其建筑特色、辉煌的绘画、雕塑艺术和珍贵的文物闻名遐迩。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

藏文的使用,加强了藏族与祖国中原地区经济的联系。

十世纪到十六世纪,是藏族文化的兴盛时期,几百年间,藏族文化大放异彩。

除了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外,还有关于韵律、文学、哲理、史地、天文、历算、医药等专著问世。

今天的羌族正是古代羌支中保留羌族族称以及最传统文化的一支,与汉族、藏族、彝族、纳西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普米族、景颇族、拉祜族、基诺族等为兄弟民族,皆出自古羌。

藏族人民热情开朗、豪爽奔放。

他们一般以歌舞为伴,自由地生活。

藏族民歌抑扬顿挫,合辙贴韵,悦耳动听。

唱时还伴以各种舞蹈,如集体舞。

这些舞姿优美,节奏明快。

其中踢踏舞,锅庄舞、弦子舞最为广泛流传。

藏族的先民自远古时就居住于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6世纪山南雅隆部落首领,成为当地诸部的领袖,号称“赞普”(王),建成自称为“博”的奴隶制王朝。

7世纪初,赞普松赞干布统一整个西藏地区,定都逻娑(今拉萨),在汉文史籍中称为“吐蕃”。

吐蕃建政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

进入9世纪后半期,吐蕃王室分裂,藏族地区出现长期分裂割据局面。

到了元朝,政府把藏族地区的分裂局面统一在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在中央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物。

这是中央在西藏设官建制的开始。

明朝承袭元朝管理制度。

清朝统一中国后,在中央设置理藩院,并任命驻藏大臣,会同地方办理西藏事物。

公元641年赞普松赞干布与唐朝的文成公主联姻,被唐封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

公元71O年,犀德祖赞又与唐朝的金城公主联姻,由于与东部中原地带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使西藏社会逐步有了很大发展。

元朝把藏族地区置于中央王朝统一治理之下,设置由中央管理的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包括西藏在内的全部藏族地区。

明朝也设置了行都指挥使司等地方行政机构。

清朝,在中央设置理藩院,管理西藏、蒙古等地事务。

对西藏地区正式册封**喇嘛(1653年)和**额尔德尼(1713年),设立西藏地方政府“噶厦”(1751年),并任命驻藏大臣(1728年)。

历届民国政府也在中央设立了管理蒙藏事务的专门机构。

1934年,国民党政府在拉萨设立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是中央派驻地方的专门机构。

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建立了西藏自治区筹备处,1965年正式建立西藏自治区。

藏族信仰佛教。

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公元13至16世纪中叶,佛教日益盛行,佛事活动频繁,佛教寺庙遍及西藏各地。

著名的寺庙有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和布达拉宫。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主要教派:公元10世纪后,随着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开始,陆续出现了许多教派,早期的有宁瑞派(俗称“红教”),萨迦派(俗称“花教”),噶当派,噶举派(俗称“白教”)等。

15世纪初,宗喀巴实施宗教改革,创建格鲁派(俗称“黄教”)。

此外藏传佛教还有一些独立的教派:息学派,希解派,觉宇派,觉囊派,廓扎派,夏鲁派等。

【饮食习惯】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但在农忙或劳动强度较大时有日食四餐、五餐、六餐的习惯。

绝大部分藏族以糌粑为主食,即把青稞炒熟磨成细粉。

特别是在牧区,除糌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粮食制品。

食用糌粑时,要拌上浓茶或奶茶、酥油、奶渣、糖等一起食用;糌粑既便于储藏又便于携带,食用时也很方便。

在藏族地区,随时可见身上带有羊皮糌粑口袋的人,饿了随时皆可食用。

藏族过去很少食用蔬菜,副食以牛、羊肉为主,猪肉次之。

藏族食用牛、羊肉讲究新鲜,在牛羊宰杀之后,立即将大块带骨肉入锅,用猛火炖煮,开锅后即可捞出食用,以鲜嫩可口为最佳。

民间吃肉时不用筷子,而是将大块肉盛入盘中,用刀子割食。

牛、羊血则加碎牛羊肉灌入牛、羊的小肠中制成血肠,四川、云南等地的藏族多将猪肉用来制成猪膘,便于保存。

肉类的储存多用风干法。

一般在入冬后宰杀的牛、羊肉一时食用不了,多切成条块,挂在通风之处,使其风干。

冬季制作风干肉既可防腐,又可使肉中的血水冻附,能保持风干肉的新鲜色味。

最常见的是从牛、羊奶中提炼的酥油,除饭菜都用酥油外,还大量用于制作酥油茶。

酸奶、奶酪、奶疙瘩和奶渣等也是经常制作的奶制品,作为小吃或其他食品搭配食用。

在藏族民间,无论男女老幼,都把酥油茶当作必须的饮料,此外也饮奶。

酥油茶和奶茶都用茯茶熬制。

茯茶巾含有维生素和茶碱,可以补充由于食蔬菜少而引起的维生素不足,帮助消化。

藏族普遍喜欢饮用青稞制成的青稞酒。

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尤甚。

藏族的炊餐灶具自成一体。

在藏族地区,家家都备有酥油茶筒、奶茶壶。

大部分地区的藏族都以干牛粪为燃料,以铁三角架为灶。

云南藏族茶具、酒具、餐具喜用铜制。

其他地区的藏族喜用木碗并漆上红、黄、橙色的油漆。

比较讲究的还要在碗上包银。

牧区的藏族都要随身配带一把精制的藏刀,主要用来切割食物,还用于宰羊、剥皮、削帐房厥子等劳动,藏刀的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湛。

典型食品:藏族的典型食品除糌粑、青稞酒、酥油茶外,还有很多,例如:足玛米饭,藏族传统宴席食品,用足玛、大米、酥油等煮制而成。

血肠,藏族传统菜肴,用牛(羊)血为主要原料制成。

奶酪,藏族传统菜肴,用牛、羊奶发酵后制成。

【服饰特色】手上捧的就是“哈达”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

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

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

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

“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藏族少女藏族广布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服饰多姿多彩、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做为佩饰,形成高原妇女特有的风格.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种类很多,从衣服质地上可分锦缎、皮面、氆氇、素布等、藏袍花纹装饰很讲究,过去僧官不同品级,严格区分纹饰。

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高还长,穿时要把下部上提,下摆离脚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带。

藏袍可分牧区皮袍、色袖袍、农区为氆氇袍,式样可分长袖皮袍,工布宽肩无袖、无袖女长袍和加珞花领氆氇袍,男女穿的衬衫有大襟和对襟两种,男衬衫高领女式多翻领,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

跳舞时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优美。

帮典——即围裙,是藏族特有的装束,是已婚妇女必备的装饰品,帮典颜色,或艳丽强烈,或素雅娴静。

藏帽式样繁多,质地不一。

有金花帽、氆氇帽等一二十种.藏靴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特征之一,常见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线皮革做的。

头饰佩饰在藏装中占有重要位置,佩饰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饰品多与古代生息生产有关.讲究的还镶以金银珠宝、头饰的质地有铜、银、金质雕镂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珍宝。

【民族礼仪】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

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一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

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为失礼。

吃饭时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

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

制作时还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绺白毛,表示吉祥。

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