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练习卷: 两次工业革命练习卷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次工业革命练习卷
1.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纺织品介绍给欧洲。

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做出发明。

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道。

但是,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

”这一观点强调的是
A.天才发明者无法决定历史的发展轨迹
B.历次工业革命很少将科学原理付诸实践
C.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
D.科学研究直接催生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3.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一种现象,工人工资水平高得惊人,而煤炭的价格却极为便宜。

于是,各行各业都绞尽脑汁来开发尽可能多投入资本,多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新技术。

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
A.行业垄断的初始形成
B.近代化启动对煤炭的依赖
C.劳资矛盾的日渐尖锐
D.动力革命启动的独特条件
4.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

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工业革命推动经济管理思想变化
C.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5.詹姆斯密尔(James Mill)和约翰密尔(John Stuart Mill)父子是19世纪英国乃至西方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

两人一致认为,印度社会缺乏演进的能力,需要被英国统治才有前途,并称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造福印度人民的政府。

这说明了
A.密尔父子的自由主义者身份为假,实为殖民主义者
B.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由自由主义向殖民主义阶段过渡
C.工业革命背景下自由主义与殖民主义存在紧密关系
D.印度实际是英国工业革命和殖民活动的最大受益者
6.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立即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由此类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B.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源泉
C.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
D.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7.爱迪生告诫助手:“我们必须拿出成果,不能像有些德国教授那样,毕生研究蜜蜂身上的绒毛。

”历史学家哈罗德·埃文斯认为,爱迪生的出类拔萃在于:他清楚一点,必须找出一个途径,把灯泡整合进一个经济实用且安全可靠的电气系统之中,否则他发明的电灯泡就纯粹是个新玩意儿而已。

埃文斯旨在强调
A.没有创新的发明只不过是一种消遣
B.创意转变为商业现实的重要性
C.科技创新的时代到来
D.爱迪生发明了实用电灯泡
8.如图所示,19世纪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百万镑)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

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B.美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机遇在外贸领域反超英国
C.英美两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最快
D.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经济衰退
9.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

”材料表明
A.欧洲正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B.当时亚洲国家普遍的富有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D.“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高
10.(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
综合上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11.(2019年天津卷)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

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

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描述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时写道:“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

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制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

所有的布匹都按照我们的款式制造,并使之符合人们的需要。

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


——《世界经济史》材料二1870—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2倍,1913年,西方各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

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一点。

19世纪90年代的价格一般比1873年低40%,其中钢和钢轨的价格下跌最为严重,欧洲的钢轨价格在1872—1881年降低了60%,美国钢轨在1896年的销售价格仅为1875年的110稍多一点。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三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

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

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

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世界市场的基本状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B
12.【答案】(1)基本状况:多数地区之间建立起经济联系;出现国际分工;英国处于主导地位。

(2)特征:①世界贸易扩大,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的联系更加紧密;
②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开始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③西方发达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增强;
④工业产品的增长幅度过快,出现了产品过剩,商品价格和利润下降;
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国家之间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的不平衡性和经济竞争加剧。

(3)新状况:中国大量输出农产品,大量输入技术和工业品,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中西交流中,西方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中西经济关系影响到中国某些城市的经济发展。

原因:工业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通过《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国家获得了在中国进行经济活动的特权;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清政府没有放弃重农抑商的
传统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