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资料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良好的传统。

一、小说的涵义
小说这一概念的涵义,在我国古代相当宽泛。

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把小说作为一种著作列在书目中的,则首推班固。

后人承袭班固的观点,将琐闻、杂说及无类可归的笔记形式,一律称为小说。

今人所谓的小说,则是指诗歌、散文、剧本并列的通过塑造形象、描写环境、虚构故事的手段反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二、中国古代小说的渊源形成:中国古代小说渊源于上古神话传说,成长于历史故事、诸子寓言史传散文。

司马迁创始的史传散文对小说的培养形成起到催化作用。

他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在材料选择、人物塑造、事件叙述、结构措置、细节描写语言运用等方面,集合了前人著述的种种长处而加以新的创造。

其写人记事的艺术手法,都为后世小说家所祖法。

司马迁之后的刘向(《烈女传》、《新序》、《说苑》)、赵晔(《吴越春秋》)、袁康(《越绝书》)等人,在他们的历史散文中进一步发展了写人记事的技巧。

三、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分期
中国古代小说定型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代,变迁于宋元,繁荣于明清,衰微于近代。

1、定型期:中国古代小说经上古神话传说、先秦历史故事、诸子寓言两汉史传散文的长期孕育培养,至魏晋南北朝“粗陈梗概”。

2、成熟期: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唐代臻于成熟。

3、变迁期: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宋元,虽然继承唐代文言小说余绪的传奇仍有创作,但反映市民生活思想的白话小说“话本”却更为兴盛。

4、繁荣期: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明清两朝,进入全面繁荣的时期。

无论是长篇、短制,或文言、白话,都可谓佳作如林。

明清小说的繁荣也是由社会因素小说自身发展因素两方面的原因构成的。

就社会因素而言,首先是经济发展的促进,其次是社会矛盾的要求。

明清两朝都经历了朝廷更迭时期尖锐激烈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阵痛”,广大民众进步文人都要求有一种较之传统文学更深入、更广泛、更通俗、更自由的样式反映如火如荼的社会生活,于是,各种题材,体裁的小说便应运而生,元末明季的两起农民大起义起到了一定作用。

就小说自身发展因素而言,进入明清两朝后,在当时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终于发展成为两朝成就最高的文学样式。

明清小说的主要类型:明清小说就篇幅而言,可分为章回小说短篇小说两种体裁。

⑴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
式。

它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

其特点是分回标目,故事连贯,段落整齐。

元末明初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作品,明代中叶有《西游记》、《金瓶梅》等作品,清代有《儒林外史》、《红楼梦》、《镜花缘》等著作。

⑵短篇小说,有白话小说文言小说之分,前者以冯梦龙的“三言”凌蒙初的“二拍”为代表,后者以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代表。

明清小说就题材而言,可分为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世情小说等主要类型;此外还有讽世小说、谴责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鸦片战争之后趋向衰微。

魏晋南北朝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经过漫长的孕育培养,至魏晋南北朝才趋于定型,主要有以下原因:1、社会矛盾的催化(为我国历史最为黑暗的时期)。

2、宗教迷信的推动。

3、清谈风气的影响(论道谈禅、品评人物的风气叫做“清议”他们清谈的题材内容,举止风度,被记人笔记之中,便成为笔记小说。

在艺术上较为幼稚粗糙。

志怪小说
一、志怪小说的主要篇目
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

干宝,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县)人。

《搜神记》是干宝所撰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全书二十卷,收录四百五十则故事。

三、志怪小说的思想内容:志怪小说的思想内容非常复杂,其优秀作品大致分为以下五类:
⑴鞭鞑统治阶级凶恶残暴,表现人民的反抗斗争。

如《干将莫邪》、《韩凭夫妇》。

⑵反映人民群众在战乱中的不幸遭遇,表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如《白水素女》、《刘晨阮肇》。

⑶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歌颂青年男女生死不渝的爱情。

如《父喻》、《吴王小女》。

⑷不怕鬼的故事。

如《宋定伯捉鬼》、《李寄斩蛇》。

⑸神话传说历史故事。

如《牵牛渚》、《怨碑》。

艺术成就:非现实的故事题材、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篇幅短小、技法粗糙。

志人小说
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

刘义庆(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

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

所著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幽明录》。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志人(轶事)小说的集大成者,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是通过记载人物轶
事清淡事宜,寄寓褒贬之情,主要有以下三点:1、暴露统治阶级的凶狠残忍奢侈淫逸。

如《汰侈门·石崇要客燕集》通过石崇杀姬劝酒的故事情节,揭露了西晋时期豪门大族的凶残狠毒奢侈无度的腐朽本质,在艺术上文词简约,叙事清楚。

《汰侈门·石崇王恺》通过石崇、王恺斗宝的故事情节,反映了西晋社会豪门贵族穷奢极欲的腐朽生活,在艺术上叙事清楚,写物细腻。

2、记载名士们奇特的举动玄妙的清淡。

如《任诞门·刘伶病酒》通过刘伶“戒酒”的故事情节,表现了魏晋名士放荡不羁的生活态度,在艺术上描写幽默含蓄,饶有兴趣。

《任诞门·王子猷居山阴》通过王徽之夜访戴逵的故事情节,表现了东晋名士“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任性行为,在艺术上篇幅短小,叙事清楚。

3、歌颂爱国志士,表彰优秀人物。

如《言语门·过江诸人》通过东晋贵族周凯王导的对话,反映了士族官僚对国家破亡的不同态度,在艺术上故事情节简单扼要,人物性格生动传神。

《自新门·周处》通过爱国志士周处年轻时改过自新的经过,赞扬了他知过必改的精神,在艺术上,故事情节完整,烘托手法鲜明。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称《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唐代小说
一、唐传奇的涵义:所谓“传奇”,即传述奇事,其名称源于晚唐裴铏的小说集《传奇》。

唐代传奇,就是唐代作家用文言文所写的短篇小说。

唐传奇兴起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四点:1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

2庶族知识分子的喜好。

3“行卷”、“温卷”风气的刺激。

4其他问题的影响。

首先,在古文运动促进下,四六言的骈体形式被冲破,语言文字趋向活泼自由。

其次,变文丰富的想像力铺陈夸张的艺术手法不断被传奇作家所汲取。

最后,唐代诗歌的高度成就,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精神丰富多彩的表现方法也为传奇作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唐传奇的发展,大致是初创于初盛唐(主要作品有:王度的《古镜记》、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张鷟的《游仙窟》等),鼎盛于中唐(主要作品有:沈既济的《枕中记》、《任氏传》、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李朝威的《柳毅传》、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陈鸿的《长恨歌传》等。

),衰落于晚唐(主要作品有:剑侠作品有杜光庭的《虬髯客传》薛调的《无双传》,传奇集有牛僧孺的《玄怪录》、李复言的《续玄怪录》、牛肃的《纪闻》、薛用弱的《集异记》、袁郊的《甘泽谣》、裴铏的《传奇》、皇甫枚的《山水小牍》等)
唐传奇的思想内容大致是在爱情故事中表现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
合理婚姻的追求;反映了下层社会妇女被侮辱被损害的悲惨命运。


神怪故事中以否定功名利禄,反映官场黑暗的作品有思想价值。

在豪侠故事中是以赞扬侠士除暴抗奸,拯救民众的侠义行为,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的某些社会现象,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唐传奇中的历史故事以陈鸿的《长恨歌传》成就最高。

其艺术成就是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语言精炼华美,生动流畅。

宋元小说(话本)
话本的涵义:所谓“话”,就是故事;“说话”,就是讲故事。

话本,即是说话艺人讲故事所用的底本。

我国说唱艺术萌芽于先秦,
而“话本”这一概念则始见于唐代。

它接受了传奇、变文的影响,至宋元,应合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统治阶级的爱好趋于成熟。

话本的题材特点:1、正文之前有诗词或故事组成的“入话”,与正文存在相似或相反意义上的联系。

2、对人物或事件进行描写时,用韵文写景状物,起着烘托渲染、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3、全文以带有箴规劝诫意义的诗词作结。

小说话本表现市民群众的生活思想,反对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民主,是小说话本的总体倾向。

主要分三类1爱情故事(《碾玉观音》、《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快嘴李翠莲记》)2公案故事(《错斩崔宁》、《错下书》)3反映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故事(《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讲史话本大都根据史书敷演成篇,故为长篇形式。

现存作品有:《新编五代史平话》、《大宋宣遗事》、《全相平话五种》(包括《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评话》、《三国志平话》)。

宋元话本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宋元的小说话本直接影响了明清文人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造成“拟话本”的空前繁荣。

宋元的讲史话本成为明清长篇小说的前驱。

如《全相三国志平话》之于《三国演义》,《大宋宣遗事》之于《水浒传》,《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之于《西游记》,《武王伐纣平话》之于《封神演义》,都可以看出题材上的渊源关系。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是我国最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

罗贯中(约1310-1385),名本,号湖海散人,太原人。

《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爆发黄巾起义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灭吴统一全国这一历史时期的斗争故事。

它通过对各个统治集团,尤其是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及其相互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描写,广泛反映了三国时期社会黑暗
动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丑恶的本性,表现了人民群众在动乱年代的灾难与痛苦,以及人民反对战争分裂、要求平统一的强烈愿望。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向往仁政,反对暴政的政治思想。

具体大致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一、表现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寄托着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人心思汉”的民族情绪,同时也流露了封建正统观念。

二、描写了刘、关、张等人的义气。

三、通过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外交关系,体现了崇尚斗争智谋斗争经验的时代心理。

四、反映了作者的阶级偏见与封建迷信思想。

刘备:刘备是封建时代“仁君明主”的典型,其形象有1爱民如子,仁民爱物;2忠诚厚道,谦恭待人;3讲义气,重友谊。

另外,刘备他有政治抱负,百折不挠,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知人善用。

但是由于作者对于刘备这一艺术形象的过于偏爱,以致造成“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不足。

曹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刻画得最为成功的“奸雄”的典型。

曹操的“奸”,体现在“宁叫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极端利己主义的处世哲学虐杀无辜的罪恶行径上。

他在政治斗争中不惜采取一切手段:杀吕伯奢全家,骗杀他仓官王垕,故意“梦中”杀内侍,杀董承等五家老小七百余人,总之欺诈与残忍相结合是曹操性格的基本。

曹操的“雄”,体现在讨董卓、灭吕布、平袁绍等一系列政治军事斗争中,表现了他超群的政治眼光军事才能,他还具有机警过人、深于谋略、善于审时度势、任用人才的长处。

但是作者写他的“雄才大略”,则是为了表现他的老谋深算、老奸巨猾。

《三国演义》运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通过惊心动魄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了我国古代小说艺术的画廊。

小说描写人物的突出特点是“略貌取神”,具体表现在人物一出场,即确定其基本性格,以后则通过对不同环境中不同言行的描写,不断加强刻画,而较少发展变化。

小说既运用对立的性格特点互相衬托,也运用相似的性格特点互相衬托,二者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成就空前。

小说共描写了大小四十多次战争。

这些战争写的千变万化,各具特色,一幕幕惊心动魄,再现了动荡时代的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如官渡之战(曹操平定华北)、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彝陵之战(由鼎立到统一)都是以少胜多的大战役,又都是用火攻,但由于作者紧紧抓住各个战争的不同条件,运用不同的战略战术,从而写得各臻其妙,毫不重复。

在复杂尖锐的矛盾斗争中,作者抓住孙、刘与曹魏之间的主要矛盾,以及孙、刘之间的次要矛盾,通过一系列公开或隐蔽的政治、军
事、外交等斗争情节,突出了曹操、周瑜、诸葛亮三个足智多谋的军事家的性格才能。

《三国演义》以历史的发展变迁为经线,以魏、蜀、吴之争为重点,以蜀汉政权与诸葛亮的活动为中心展开情节,结构全局,既宏伟壮阔,又完整严密。

《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历史演义的顶峰,具有里程碑的重要地位。

《水浒传》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

施耐庵(生平事迹不详,据传是江苏兴化人)取“水浒”为书名,是把梁山泊视为新兴的政权,颇能体现全书的积极意义。

《水浒传》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反映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发生、发展乃至失败的整个过程;深刻地挖掘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成功地塑造了起义英雄的群像,并通过他们不同的反抗道路,展现了起义如何由零散的复仇火星发展为燎原大火的斗争趋势;也具体地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鲁智深:是一个光彩夺目的主动进攻型的英雄形象,“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是他反抗精神的概括;“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是他高尚品质的写照。

李逵:也是一个光彩夺目的主动进攻型的英雄形象,李逵对坏人
是“前打后商量”
武松:是一个在斗争中逐渐觉醒的英雄形象。

林冲:是一个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形象,他是被迫从统治阶级阵营分化出来,走上反抗道路。

《水浒传》所描写的招安结局,在于起义队伍成分复杂,特别是领导核心中存在着一条投降主义的政治路线。

宋江:是一个恪守“忠义”的起义领袖的形象。

他的思想性格存在着双重性。

一方面,宋江是个刀笔小吏,不得志,同下层人民有接触,了解他们的生活疾苦,因仗义疏财,被称为“及时雨”,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具有反抗精神。

另一方面,宋江“自幼曾攻经史”,受过系统的封建教育,保持浓厚正统观念、忠君思想严重的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道德。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突破塑造典型形象的类型化格局,注重人物的个性化描写。

同时突破人物性格定型化、凝固化的局限,让人物性格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其次善于通过人物的具体行动刻画人物的性格,通过富有性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

《水浒传》是采用“链条式”的结构,其形式完整,富于变化。

故事人物路线:高俅→王进→史进→朱武、陈达、杨春→鲁达→林
冲→杨志→七雄→宋江→武松
《西游记》
《西游记》是我国杰出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魔小说。

作者是吴承恩(151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市)人。

除《西游记》外,尚有辑本《射阳先生存稿》。

《西游记》的情节构成思想内容:《西游记》由两个主要部分构成。

前七回写孙悟空大闹天宫;后八十八回写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中间五回插入唐僧出世等情节,是两个主要部分的过渡。

作品以孙悟空为中心,通过孙悟空与神魔的斗争,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黑暗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克服困难的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具体来说,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1、通过对神佛世界的描写,影射了现实中皇权的黑暗。

2、通过对妖魔鬼怪的描写,影射了横行霸道的宦官权臣危害人民的邪恶势力。

3、通过对人间国度的描写,影射了取经途中各国政治的黑暗。

孙悟空是一个机智勇敢、顽强乐观的神话英雄形象。

其性格大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敢于斗争,藐视一切封建权威的叛逆精神。

2、鲜明的爱憎,孙悟空仇恨一切兴妖作怪、残害人民的妖魔鬼怪,而对受苦受难的善良者有着深厚的感情。

3、超凡的智慧、卓越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清醒的头脑。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现实批判神话描写的有机结合,构成了《西游记》的基本艺术,它以神魔为主要描写对象,运用丰富的想像大胆的夸张,创造了一个神奇瑰丽的神话世界,使全书充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

善于将人物的思想性格与动物的形态、习性结合起来,使之具有鲜明的个性。

幽默讽刺与诙谐有趣的表现手法自然的结合在一起,使之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语言则散韵相间,流畅明快。

《金瓶梅》的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姓名事迹不详。

现存最早刊本为万历年间的《金瓶梅词话》
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小说:余劭鱼的《列国志传》、冯梦龙的《新列国志》、甄伟的《西汉演义》、熊大木的《北宋志传》、吉衣主人的《隋史遗文》、无名氏的《英烈传》、《玉娇梨》,许仲琳的《封神演义》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

小说以宋元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为基础,博采民间传说演绎而成。

明代短篇小说
明代短篇小说包括白话小说文言小说两种形式。

嘉靖时人洪楩刊印的《清平山堂话本》是最早的话本集。

冯梦龙编的“三言”凌濛初写的“二拍”,则更有代表性。

所谓“三言”,是指冯梦龙(字犹龙,又字耳犹,号墨憨子、龙子犹,长洲人)编的拟话本集《喻世名言》
(又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世称“三言”;所谓“二拍”,是指凌濛初(字玄房,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人)所写的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世称“二拍”。

“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最高成就。

“三言”的思想内容:“三言”中每集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

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方面。

1、通过动人的爱情故事,描写了被压迫妇女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抨击了封建制度对妇女的压迫。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等颇有代表性。

2、描写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表现了广大人民对封建统治者罪恶的愤怒谴责。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灌园叟晚逢仙女》等颇有代表性。

3、歌颂商贾与手工业者的友谊,斥责背信弃义的行为。

《施润泽滩厥遇友》、《桂员外途穷忏悔》等颇有代表性。

4、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宿命论思想描写色情的作品。

文言短篇小说主要有:瞿佑的《剪灯新话》、李祯的《剪灯余话》邵景瞻的《觅灯因话》。

《聊斋志异》清代其他短篇小说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

除小说《聊斋志异》外,还作有散文、诗词、俚曲、戏剧等各种作品。

今存路大荒编的《蒲松龄集》。

1962年中华书局会校会注会评本。

(三会本)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思想,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各种丑恶现象,勾勒出一幅儒林百丑图,组合成一部儒林丑史,从而向人们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大致可归纳为四点:1揭露了科举制度如何使人愚昧无知、精神麻木。

2揭露了科举制度如何使人道德败坏、廉耻丧尽。

3揭露了科举制度如何造就一大批贪官污吏与土豪劣绅。

4揭露了科举制度与封建礼教吃人的反动本质。

所以《儒林外史》也是一部儒林痛史。

《儒林外史》在楔子中塑造了元末诗人王冕的形象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并作为作者理想的楷模臧否人物的标准。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讽刺艺术):它是我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起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人物的讽刺手法上。

1、让人物用自己的行动否定自己的谎言,使冠冕堂皇的言辞与卑鄙龋龊的行为形成鲜明对照,揭示出灵魂的卑污,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

2、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待同一对象采取不同的甚至完全矛盾的态度,形成强烈对照,产生喜剧效果。

3、善于对人物最富的细节进行夸张描写,以
揭示人物真实面目。

如严监生临死“伸着两个指头”——因为点了两根灯草而迟迟不肯断气。

《儒林外史》全书没有贯彻始终的中心人物与中心事件,而是由一个人物的相对独立的故事引出另一个人物的相对独立的故事,前后衔接,互推互进。

一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说:“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它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为后世讽刺小说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红楼梦》
《红楼梦》的原作者曹雪芹(1715-1764),名霑,字芹圃,号雪芹、芹溪。

现存最早的八十回抄本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根据“程乙本”出版的《红楼梦》。

《红楼梦》的思想内容:以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通过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家庭的兴衰变化以至全面崩溃,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黑暗、腐朽以及不可克服的内部矛盾,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封建贵族阶级必然衰亡的历史命运。

具体讲,大致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揭露了贵族阶级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

2、描写了贵族阶级叛逆者所代表的进步势力封建家长所代表的反动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

3、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阶级斗争。

《红楼梦》人物形象☆贾宝玉:是封建贵族阶级叛逆者的典型。

作者运用寓褒于贬的手法,通过两首《西江月》批词,艺术地概括了他的性格。

贾宝玉的性格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1背弃封建家庭给他安排的生活道路,拒做封建家族的继承人。

他从思想上彻底否定功名利禄,从行动上拒不接受封建家长给他安排的道路,甚至贾政的暴力也不能使他屈服。

2厌恶孔孟之道,逃避封建教育,否定程朱理学。

他厌读“四书”、“五经”,对程、朱理学强调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封建说教,给以揭穿,指出死节死名不过是为了沽名钓誉。

3大胆否定批判“男尊女卑”的不平等思想与制度。

对女子的多情,是贾宝玉性格的显著。

4批判否定封建婚姻制度,追求自由婚姻。

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互相了解、志同道合地对封建思想与制度的反抗基础上,带有鲜明的叛逆性质。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宝黛爱情的女主角,是又一位封建贵族阶级叛逆者的典型。

《红楼梦》用“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八个字概括了她的性格。

具体表现为1多愁善感,孤高自傲,多疑任性。

林黛玉出身于一个“清贵之家”,父母死后,寄居贾府,为保持纯洁的个性,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

2极力摆脱封建礼法束缚,大胆追求个性解放。

同贾宝玉一样,林黛玉也无视封建礼教,厌恶八股时文,“自幼儿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从来不讲“仕途经济”之类的“混账话”。

3否定“金玉良缘”的欺人之谈,勇敢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