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公园道路景观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公园道路景观设计
摘要:公园是随着近代城市的发展而兴起,是城市中的“绿洲”,也是环境优美的游憩空间。

游客对公园的印象或许仅为各景区的景点,对公园道路的印象不那么深刻。

公园道路作为连接各景区的核心环节,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显眼但却是公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力图对公园道路的功能、规划、景观设计理念等理论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和研究,希望能为我国风景区道路景观设计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园道路;景观;设计
一、公园道路的功能
公园道路是贯穿全园的交通网络、由纵横交错的道路构成全园的基本骨架,是联系园内各个景区、景点的纽带和风景线,也是构成公园风景的造景要素之一。

公园道路是公园的骨干,因此道路的设计必须配合公园的总体风格,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公园道路的走向,对公园的通风、光照和保护环境均有一定的影响,设计时应按公园类型区划,以及公园内交通的方向,流量等规划公园道路路线,使公园各局部均能相互联络,便于引导游客观赏及游园,以便构成整体公园道路线网系统。

因此,公园道路无论是在实用功能和造景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组织交通
公园道路不仅承担着对游客的集散、疏导功能,还需满足公园绿化、建筑维修、养护、管理等运输工作以及对安全、防火、公共餐厅、小卖部等园务工作的运输任务。

对于小型公园,这些任务可以综合考虑;对于大型公园,由于园务工作交通量大,需要时可以设置专门的路线和入口。

(二)构成园景
公园道路作为空间界面的一个方面而存在,自始至终伴随着游览者;它自身优美的曲线,丰富多彩的路面铺装与周围山、水、建筑花草、树木、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不仅是“因景设路”,而且是“因路保景”,所以公园道路可行可游、行游统一。

同时,公园道路可结合材料、质地和图案等的变化扩展为广场,提供较大范围的面积为游人提供活动和休息的景观场所。

(三)引导游览
在公园中常常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全园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又通过道路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

公园道路正是能担负起这个组织公园的观赏程序,向游客展示公园风景画面的作用。

通过道路布局和铺装的变化可以暗示空间性质、景观特点的转换以及活动形式的改变,引导游客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路线和角度来游赏景物,从而起到组织空间的作用。

二、公园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思想来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潮。

人本主义是也称人文主义,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反对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反对以神为本位,提倡以人为本位。

这一思想具体在公园道路景观设计中,就是强调人在公共环境中的主人翁地位,在各项设计中都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

一个景观设计的成败、水平的高低以及吸引人的程度,就看它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类户外环境活动的需要,是否符合人类的户外行为需求。

所以,考虑大众的思想、兼顾人类共有的行为,是公园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当今,在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公园中,大力建设专供游人使用的步行空间,就己经体现了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二)连续性原则
公园道路景观设计的连续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视觉空间上的连续性。

道路空间属于一种线性的视觉空间,一条笔直的长路是不会有什么感染力的,而巧妙地处理道路空间中各要素,制造进退有序、开阖有致、曲折有度的道路空间,会使人们产生前后听对比与联想,使道路景观充满戏剧性和活力。

道路景观的视觉连续性可以通过道路两侧的绿化、建筑布局、建筑风格、色彩及道路环境设施等的延续设计来实现。

因此,具有连续性和流动性是形成良好道路景观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时空上的连续性(心理认知上的连续)。

道路景观设计是一个动态的时- 空过程,其景观的进化乃是空间的时间变化。

时间合并了季节、气候、植物的生长、水的流动、景观的历史变迁等许多方面,空间则涉及韵律与平衡、统一和
变化、协调与对比、整体与局部等。

公园道路记载着地方文化的演进,它反映某一特定地域的自然演进,文化演进和人类群体的进化,道路景观设计就是要将道路空间中各景观要素置于一个特定的时-空连续体中加以组合和表达,充分反映这种演进和进化,并能为这种演进和进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多样性原则
公园道路的形式不应该拘泥于一种形式,与不同的环境相结合,它的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在人流集聚的地方,路可以转化为广场,将空间划分成大小、明暗、闭合开敞的有对比有节奏的空间体系,彼此相互衬托;在林地或草坪中,路可以转化为步石或休息岛,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气氛;遇到建筑,路可以转化为“廊”,不仅具有遮风避雨、交通联系的实用功能,对风景的展开和观赏程序的层次也起着重要作用;遇水,路可以转化为桥、堤、汀步等,既联系水面风景点,引导游览路线,又点缀水面景色,增加风景层次。

二、公园道路规划
(一)尺度与密度
公园道路的尺度与分布密度应根据人流的密度客观、合理的设计。

游人多的地方(如游乐场、公园主入口等)尺度和密度要大;休闲散步区域则相对减小,要尽可能多的保留绿地。

此外,为方便游人在公园内参加各种活动,园林绿地中还应增加相应的活动场地。

另外,由于现代园林的形式和内容更
加多样化,传统的公园道路分级已经不能
满足游人的需要。

近几年新兴的一些园林
形式,如上海世博园等,由于人流、车流
均较多,因此其道路系统应更加多元化、
多层次布置,道路的尺度相比传统园林要
更宽大,以满足游览者和车辆通行的需求。

(二)线形
公园道路设计既要控制好合理、宜人的尺度关系,线形设计也是道路效果好
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进行线形设计时,我们应该遵循符合功能需要,因地制宜, 具有美感,契合整体园林环境的原则。

公园中的主要道路是整个路网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其线形设计应力求简洁,方向指引明确,使游人能快速、通畅的到达各个景点;次要道路是深入到景区的通道,线形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分流趋势和各景区的冷热程度等因素,
应避免多条道路交于一点,使游人搞不清楚游览方向。

休闲小径、游步道是与游人最亲近的道路,遍布于景区的各个角落,它不要求“快捷、指引性强”,相反地,游步道会特意设计成弯绕、起伏的效果,以便让游人从各个角度去欣赏园林景色。

线形设计应贴合景区的特点,或幽静神秘、或迂回曲折,要做到“曲径通幽”。

例如南京玄武湖公园,沿湖的道路被设计成弯弯曲曲的小径,其设计是为
了组织风景,延长游览路线,扩大了景区
的深度与广度。

线形设计还应根据实际环境的地形
地貌,因地制宜的安排线路,要尽可能的
利用原地形的起伏与分布情况,正确处理
自然与人工对人的关系。

(三)路口
公园路口的设计是整个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自然式道路系统中以
三岔路口为主,而在规则式道路系统中则以十字路口比较多,但从加强导游性考虑,路口设置也应少一些十字路口,多一点三岔路口。

公园道路的路口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避免多路交叉,这样路况复杂,导向不明。

2. 尽量靠近正交。

斜相交时角度如呈锐角,其角度也尽量不小于60%锐角
过小,车辆不易转弯,人行要穿越绿地。

3•做到主次分明。

在宽度、铺装、走向上应有明显区别。

4.要有景色和特点。

尤其在三叉路口,可设计花坛等装饰性景物,形成对景,
让人记忆犹新而不忘。

三、公园道路景观设计
(一)铺装设计
公园道路的铺装设计是指在其环境中运用自然或人工的铺地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式铺设于地面形成地表形式。

作为道路景观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铺装贯穿游人游览过程的始终,在营造空间的整体形象上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铺装设计的一个重点就是对铺装材料的选择。

根据各类型铺装材料的特性和特点,运用铺装设计在公园中形成不同的意境空间。

1. 砂地面:砂地面对使用人群具有一定的保护性,是铺设公园儿童游乐区以及部分活动场地的理想材料。

铺设时要注意对砂进行筛选,应去掉容易造成伤害的多角砂粒和碎石。

砂做路面铺装,地基必须经过夯实,按一定的配比配合黑土、红土或花岗岩风化土铺设于地表。

砂地面除了有保护功能外,还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象征性,日本“枯山水”园林中常用砂耙等工具将砂铺成各种肌理,以表现
水的意向。

西方的公园中设计师也常利用砂的可塑特性来形成一些大地景观效果。

西安大唐芙蓉园中的陆羽茶社室外铺装中就是用砂与花岗岩石条间隔铺设,突出了材质对比的美感,砂、景石、几丛翠竹流露着一丝宁静至远的禅意,使游人感悟到茶文化的一份恬静和一缕清香。

2. 小砾石地面:易于铺设且自然美观的铺装材料。

常用于公园中的次级步道。

利用小砾石中各种颜色的碎石混杂在一起,可以形成具有微色差的杂色铺装效
果。

或是将不同色彩的砾石对比拼铺,运用色彩的对比形成一定的图案纹路,产生较为丰富的铺装效果。

小砾石铺设时需注意排水系统和坡度的处理,路面的积水容易侵蚀面层并渗入到石填料垫层中,形成湿陷弧坑。

3. 卵石地面:园林铺装中常用的一种材
料。

适宜铺设于水边或林间场地和道路。

其铺
设风格较为多样,可以利用不同的色彩和形状
可以做出较为随意的拼花,形成活泼、自然的
风格。

卵石也可与其他的铺装材料配合铺设。

例如在西安大雁塔西苑的曲形园路中,硬质板
材如果按照曲形放
线铺设,则需要根据不同曲度对每块材料进行裁切。

这样不仅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和造价,并且裁切的异形规格容易造成大小不一、错位,影响铺装的整体效果。

而利用卵石进行填充拼铺,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可以使道路产生节奏感。

卵石在进行铺设时,先用石填料做底基层,将卵石竖立着铺在黏土或嵌入基础层中,并选择不同的大小、颜色做图案拼花。

天然卵石是一种在河床或海底被冲刷成的圆滑石头,色彩丰富、质地较圆润。

而人工卵石是利用开采出来的碎石,人工进行搅拌、冲洗、打磨,加工方便,造价较低。

4. 花岗岩方石:方石可根据空间主题意
境的需要,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铺设成扇
形、圆形、矩形、曲形等较为复杂的各种形
式,常用于公园小场地、休闲性广场铺装。


如杭州太子湾公园沿湖道路是用规则的花岗岩
方石铺设,使得道路与周围环境巧妙的结合起
来,浑然一体,别
具一格。

此外,小方石是比较适宜用于缘石和排水沟的铺装材料。

在铺砌技术上方石与卵石的铺设相似,铺砌时需要在石块间灌以细石或砂与水泥的干拌合物,再撒水冲刷。

需要强调的是除铺设排水沟外,方石应尽量避免用水泥沙浆嵌缝,
使其利于雨水自然渗透的同时,保持方石的色调和质地。

5. 砖地面:这种小尺寸的铺装材料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形成多种铺设形式。

并且砖在烧制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色差,利用色差的对比,能增强公园小空地或狭窄路面的表现力。

铺设时首先要将铺设道牙,然后将
砖码放在粗砂层上,并用平板震动器将砖嵌入基
础层中。

砖的尺寸以及碎石层的深度应该根据路面行人或车辆荷载来确定。

为了防止杂草从地底长出,可在碎石层下铺设一层土工布,这样可以使整个系统更紧密。

6. 混凝土地面:混凝土是造价便宜且结实耐
用的铺设材料。

其缺点是在经历一段时间后由于
荷载不均或干缩的影响产生干裂。

所以在铺设混
凝土内埋置钢筋
网片能够将铺面所受荷载及收缩产生的内应力
分散开,避免开裂。

同时在施工中要注意分区
段铺设,在两个方向每隔3—5m区间设置分
格缝,并错列铺设混凝土。

或者连续铺设时用
木板将其分隔开。

彩色混凝土地面是在混凝土
初凝阶段直接作用于混凝土表层的一种可以与
混凝土发生物理的融合、渗透和化学反应的材
料, 在选择不同的模板图案经过压模处理后,可以非常逼真的表现石材、砖材、板材等多种地面装饰材料的质地、色泽和纹理,是经济的绿色环保复合材料。

适用于人行道、车行道、园林步行道、游乐场、停车场等地面装饰。

7. 石材地面:包括花岗岩、片石、条石等。

市面上的花岗岩种类繁多、色彩
丰富。

其质地坚硬、易于维护,表面可根据设计要求,加工为荔枝面、剁斧面、火烧面、抛光面、机刨面等多种形式。

是铺设公园和广场的主要材料。

片石、条石等天然石材则显得粗犷纯朴,富有田野情趣,对人往往更具亲和力,是环境较为自然的小型场地以及步行小径的理想选材。

(二)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顾名思义就是应用乔木、灌木及草本来创造景观,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

植物造景和公园道路的结合,成为公园道路的重要借景对象,植物自身成景,如植物的四季色叶变化、乡土植物的文化寓意等,成为有个性的道路景观。

通过道路旁种植植物的远近、疏密程度,创造道路空间大小变化、障景、透景等,给游人以丰富变化的公园景观。

公园道路的曲线自然流畅,两旁的植物配置应自然多变不拘一格,人们漫步在公园道路上,远景和近景就可构成一副连续的动态画卷,具有步移景移的效果。

从布局上讲,植物可与道路相映成趣,可做成形式各异的景观点或者景观带,如山道、竹径、花径、野趣之路等。

1.主要道路的植物配置
主要道路是公园道路的骨干,其绿化常常代表公园的整体形象和风格,植物配置应该引人入胜,形成与公园定位相一致的气势和氛围。

因此在植物配置上应该表现出大气开放之势,体现主要道路的作用。

在选择树种方面以乔木为主,为
了形成高低的视觉差异还应该配置一些灌
木或草皮等形成乔灌草立体结构,除空间
上的立体结构外还应该在视觉方面进行色
彩的搭配。

在乔木的配置上一般选择多种
乡土树种,但应有一个主要树种,一般是
落叶树种和常绿相搭配。

如在入口的主要
道路上定距种植较大规格的高大乔木如悬
铃木、香樟、栗树等,其下种植杜鹃、红花继木、龙柏等整形灌木,节奏明快富有韵律,形成壮美的主要道路景观。

2.次要道路的植物配置
次要道路是公园中各景区内的主要道路,是引导游人由主要道路进入景区的主要途径。

次要道路常常蜿蜒曲折,因此植物配置也应以自然式为宜,两旁的植物配置应该灵活多样,在视觉上应有疏有密,有高有低,有遮有敞。

形式上有草坪、花从、灌丛、树丛、孤植树等,游人沿路散步可经过大草坪,也可在林下小憩或穿行在花丛中赏花,在植物配置时应以乔木或灌木为主,以便引导游人进入景区。

其密度应当适中,太密容易对景物造成遮挡,使游人无法感知景区内的美景,太稀就会使景区内的景物一览无余,游人在外面也可以看见景物就会减少游人到景区内观赏的兴趣,造成景色的浪费。

因此次要道路的植物配置应该灵活多样,因景而置。

(三)小品设计
1.园灯
园灯的设置是为了夜晚自然光照不足时进行人工光源的补充。

园林中的灯有
庭院灯、草坪灯、地灯、射灯等形式。

园路两侧一般设置高杆的庭院灯,间距约为35—40米,沿着道路两侧均匀布置,光照不必过强,能满足人行要求即可草坪灯放置在草坪上,一般沿草地边缘布置,间距约为20米。

园灯也是园林景观中不可缺少的小品,在白天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它作为一个小装饰来点缀园林环境,成为构成景观的元素。

而在夜间,除了为游人提供照明外,更能创造出日光下所不能表现出来的夜光效果。

园灯的选择还应与园林风格相协调,并能体现出园林的意境美。

2.园椅
园椅是为游人交谈、阅读和休憩而设置的公共设施之一。

园林景观中的园椅除了其使用功能外,还起到了组景、点景的作用。

供休息的园椅一般放置在路边,为保持环境的安静,目_互不干扰,园椅一般要间距8—10米以上。

园椅所用材料也很丰富,常见的有石板类、木质类、金属类等。

除此之外,园路旁不可缺少的服务设
施还有垃圾箱,垃圾箱的外形结构也应与
园林环境互相协调,除满足其使用功能
外,还应起到点景作用。

例如香港海洋公
园的垃圾桶,设计成可爱的卡通形象,不
仅契合公园的特色,而且也融入周边环
境,成为公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 桥
在组织与规划公园的整体环境中,湖泊、河流、池塘等的水体景观往往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水以她柔美的个性成为了人们最喜爱的造景要素之一,而组织水面风景中,桥则充当了道路的作用,是组景的主要构成元素。

现代公园设计中,不再单纯的把桥看做只能连接水上的通道,而把桥运用于景观设计中,作为独立的特色景观。

如南京明城墙下的水杉林,其间有条狭长的
木栈道,用其穿越林中,体现了曲径通幽的
意境,消失在远方的木栈道若隐若现,使人
产生无尽的遐想。

再如济南泉城公园中的连
环拱桥,桥下无水,以鹅卵石铺地代表水的
存在,避免了人造湖水脏臭的现象,即符合
生态效益,又为人们提供一个可以健身休闲
的空间。

4. 标识
公园道路标识设计是主要承担联系公园各景区间和各功能区之间交通通道,
它是保证公园发挥游览功能的基础设施,具有为园务车、游览车以及游客提供向
各个景点、建筑物等出入方向的功能。

公园内的各种指示标识是引导游客的导向系统,是整个公园空间的说明书,是以解决游客在游览空间中的迷失问题为根本出发点。

依标识在公园景观中的作用和功能不同,公园的标识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
(1)标识牌:常出现于公园入口和具体设施旁,主
要有园名、设施名、位置图,其目的是让游人了解园内整体
布局,使游人在园内任何一点都知道自己的确切位置等。


公园的平面图是将道路、绿地、景观、场所一一标识出来。

一般位于大门主入口附近,造型上也别具特色,如青岛滨海
步行道的指示牌采用海洋与鱼结合的造型,既符合海边的特
色又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指标牌:常出现于公园道路旁,主要说明距
离、方向、时间,其目的是指引游人路线,帮助游人确定园
内的具体位置等。

其主要是承载着公园环境与游人之间的沟
通功能,这类
标识在设计中应着重以图文并茂为主,在内容上要详细与简单并举,力求把复杂的环境
变得简单,使混乱的境况变得有序。

公园环境的标识系统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视觉审美要求。

由于它有
形式灵活多样,体型轻巧玲珑,占用地少,造价低廉和美化环境等特点,适宜在各类型的
公园绿地中布置,既可以分散与园中,也可以集中放置在一起。


四、结语
公园道路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的课题,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存在统一的内容,道
路景观设计的关键是对“人”的关注与尊重,将人、车、路、景高度统一起来,构造出良
好的公园道路空间,充分体现艺术性的公园道路发展策略。

避免纯粹从技术和几何学的
观点来解决问题,否则将使我们的周围环境很缺乏人情味。

景观不是单一的自然、空间,也不是自然环境的外表,而是人工的、综合的,并伴随
着人们的意志而改变的。

道路是连续不同场所内外空间的线性单元,构成了人类生存空
间的重要环节。

公园道路景观同其它的景观有所区别,它是一个动态三维空间景观,
具有韵律感和美感,公园道路把公园内不同的景点结成了连续的景观序列,使人产生一
种累积的强化效果,同时道路本身又成为景观的视线走廊。

精工细琢的道路景观设计是
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所以公园中的道路景观设计是衡量风景区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应引起人们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 封云,林磊.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M].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 刘滨谊,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3] 李道增. 环境行为学概论[Ml 北京: 清华人学出版社,1999
[4] 孙以栋.景观铺地工程[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 毛培琳. 公园铺装设计[M].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6] 陆楣. 现代风景园林概论[M].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7] 朱观海. 中国优秀公园设计集[M].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8] 黄惠忠. 园林设计中色彩问题的处理[J]. 湖北林业科技.2005(4)
[9] 杨小娟. 标识、游乐、人——城市公园景观标识设计的新趋向[J]. 公共艺术研
究.2006 年10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