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至九品官员的官帽品级

合集下载

官员顶戴相关制度

官员顶戴相关制度
三品朝冠饰蓝宝石及单眼花翎
四品朝冠饰青金石及单眼花翎
五品朝冠饰水晶及单眼花翎
六品朝冠饰砗磲及单眼花翎
七品朝冠饰素金及无眼蓝翎
八品朝冠饰阴纹缕花金及无眼蓝翎
九品朝冠饰阳纹镂花金及无眼蓝翎
无官品者朝冠饰及无眼蓝翎(无顶珠)
修定制度(第二制度)
雍正八年(1730年),更定官员冠顶制度,以颜色相同的玻璃代替了宝石(六品或以上):
一品朝冠饰红色透明玻璃及单眼花翎
二品朝冠饰红色不透明玻璃及单眼花翎
三品朝冠饰蓝色透明玻璃及单眼花翎
四品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饰蓝色不透明玻璃及单眼花翎
五品朝冠饰白色透明玻璃及单眼花翎
六品朝冠饰白色不透明玻璃及单眼花翎
七品朝冠饰素金及无眼蓝翎
八品朝冠饰阴纹缕花金及无眼蓝翎
九品朝冠饰阳纹镂花金及无眼蓝翎
无官品者朝冠饰无眼蓝翎(无顶珠)
清代用以区别官员等级的帽饰。通常皇帝可赏给无官的人某品顶戴,亦可对次一等的官赏加较高级的顶戴。例如总督为从一品官,赏加辅国公顶戴,即等于按正一品待遇。戴亦作带。顶戴指代表官阶的顶珠,不同的顶珠质料和颜色代表不同品级。[1]
原制度(第一制度)
一品朝冠饰红宝石及单眼花翎
二品朝冠饰珊瑚及单眼花翎

大清朝官员品级

大清朝官员品级

大清朝官员品级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正一品: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武职外官:无从一品: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正二品: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文职外官:各省总督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从二品: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武职京官:散秩大臣武职外官:副将正三品: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从三品: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正四品: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从四品: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正五品: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从五品: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正六品: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从六品: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正七品: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从七品: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武职京官:七品典仪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正八品: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武职京官:无武职外官:外委千总从八品: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武职外官:无正九品: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武职外官:外委把总从九品: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武职外官:额外外委未入流: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武职京官:无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清朝官服官品

清朝官服官品

清朝官服官品官员的服饰清时官员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依品质,数量,颜色的不同来区分官位的大小,是不许滥用的。

服饰大致有下列五种:一,顶戴,二,蟒袍,三,补服,四,腰带,五,坐褥。

这里把各品穿戴的顶戴,蟒袍,补服列表如下:顶戴蟒袍补服一品珊瑚九蟒五爪(麒麟)仙鹤二品起花珊瑚九蟒五爪(狮子)锦鸡三品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九蟒五爪(豹子)孔雀四品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八蟒五爪(虎)雪雁五品水晶及白色明玻璃八蟒五爪(熊)白鹇六品砗磲及白色涅玻璃八蟒五爪(彪)鸬鹚七品素金顶五蟒四爪(犀牛)紫鸳鸯八品起花金顶五蟒四爪(犀牛)鹌鹑九品镂花金顶五蟒四爪(海马)练雀未入流镂花金顶五蟒四爪(獬豸)黄鹂(御史、按察史、提法史等衣饰图案为獬豸)明朝总督和巡抚合称“督抚”,是临时官位。

清代,正式以督抚为地方最高长官,总督管辖一省或二、三省,巡抚是省级地方长官。

鸦片战争前,清共有8总督16巡抚。

八督:直隶、两江、陕甘、闽浙、湖广、四川、两广、云贵。

16抚:江苏、安徽、河南、山东、陕西、甘肃、浙江、湖南、湖北、广东、云南、贵州、福建、江西。

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督抚直到公元1906年才设。

直隶、四川只设总督,不设巡抚,甘肃巡抚于1754年撤去,由陕甘总督兼任。

公元1884年建新疆省,设甘肃、新疆巡抚,驻乌鲁木齐。

1885年,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驻台北(台湾建省)福建巡抚有清代官衔文官分大夫、郎、佐郎三种,武官分将军、都尉、骑尉、校尉四种。

文官大夫为五品以上官员,郎为正六品至正八品官员,佐郎为从八品以下官员。

正从一品光禄大夫荣禄大夫二品资政大夫通奉大夫三品通议大夫中议大夫四品中宪大夫朝议大夫五品奉正大夫奉直大夫六品承德郎儒林郎七品文林郎征仕郎八品修职郎修职佐郎九品登佐郎登佐郎从六品和正七品中如系吏员出身可为宣德郎,地位与正六品等,正从九品同称登佐郎。

武官中将军为从二品以上官员,都尉为正三品至从四品官,骑尉为正五品到七品官,校尉为正八品以下官员。

清朝服饰的等级制度

清朝服饰的等级制度

清朝服饰的等级制度篇一:清朝的官吏等级和衣服清朝的官吏等级和衣服一、品级(级别)1、正一品1)文京内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相当于政治局CW)文京外官:无2)武京内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京外官:无2、从一品1)文京内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各部院尚书(部长)、都察院左右都御使(最高检查院长)、协办大学士(政治局W员)。

文京外官:加衔总督2)武京内官:九门提督(卫戍司令)、内大臣。

武京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以下以a表示文京内官,b表示文京外官,c表示武京内官,d表示武京外官****3、正二品a: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务府总管、銮仪使、大理院正卿。

b:各省总督、漕运总督、河运总督。

c:八旗护军统领、(左、右)翼前锋统领。

d:副都统、总兵。

4、从二品a:内阁学士、散秩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各部院左右侍郎。

b: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c:无 d:副将。

5、正三品a:都察院左右副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上驷院卿、大理院少卿、太常寺卿。

b: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步军翼尉、各省提学使。

c: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武备院卿、参领。

d: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6、从三品a:太仆寺卿、光禄寺卿。

b: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参政道。

c: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侍卫。

d:游击、下五旗参领、协领、指挥同知、宣慰使、土游击。

7、正四品a:通政使司副使、鸿胪寺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都察院六科给事中。

b: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盐法道、副使道。

d: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土都司、兵备道、代本。

8、从四品a: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光禄寺少卿、国子监祭酒。

b:知府、土知府、都转盐运使司运同、参议道。

c:城门领、包衣护军副参领、包衣骁骑副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

清朝官标:补服花翎朝珠。。。

清朝官标:补服花翎朝珠。。。

清朝官标:补服花翎朝珠。

清朝官标首先,清朝官制同以往各朝代一样,分为文官和武官,又分为京内官、京外官(地方官)。

一、品级(级别1、正一品1)文京内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相当于政治局文京外官:无2)武京内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京外官:无2、从一品1)文京内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各部院尚书(部长)、都察院左右都御使(最高检查院长)、协办大学士(政治局W员)。

文京外官:加衔总督2)武京内官:九门提督(卫戍司令)、内大臣。

武京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以下以a表示文京内官,b表示文京外官,c表示武京内官,d表示武京外官3、正二品a: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务府总管、銮仪使、大理院正卿。

b:各省总督、漕运总督、河运总督。

c:八旗护军统领、(左、右)翼前锋统领。

d:副都统、总兵。

4、从二品a:内阁学士、散秩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各部院左右侍郎。

b: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c:无d:副将。

5、正三品a:都察院左右副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上驷院卿、大理院少卿、太常寺卿。

b: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步军翼尉、各省提学使。

c: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武备院卿、参领。

d: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6、从三品a:太仆寺卿、光禄寺卿。

b: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参政道。

c: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侍卫。

d:游击、下五旗参领、协领、指挥同知、宣慰使、土游击。

7、正四品a:通政使司副使、鸿胪寺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都察院六科给事中。

b: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盐法道、副使道。

d: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土都司、兵备道、代本。

8、从四品a: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光禄寺少卿、国子监祭酒。

b:知府、土知府、都转盐运使司运同、参议道。

清朝的官职名称和品级顺序

清朝的官职名称和品级顺序

清朝的官职名称和品级顺序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官职体系完备,官员的职位和品级有着明确的等级划分。

下面将按照官职的高低顺序,为大家介绍清朝的官职名称和品级。

一、九品官人清朝的官员按照品级的高低分为九品官人,品级高低决定了官员的权力和地位。

九品官人依次为:品、正、从、举、卿、使、佐、从、员。

品级越高,权力和地位越大。

二、品级划分1. 品级:品级是官员的最高级别,代表着最高的权力和地位。

品级官员通常是朝廷的高级官员,负责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制定。

他们的职位通常是内阁大臣、尚书等。

2. 正、从:正、从是品级的第二和第三级别。

正、从官员负责具体的政务工作,如各部门的官员、巡抚、总督等。

3. 举、卿:举、卿是品级的第四和第五级别。

举、卿官员负责地方行政和军事事务,如知府、知州、将军等。

4. 使、佐:使、佐是品级的第六和第七级别。

使、佐官员通常是辅助高级官员工作的,如副巡抚、副总督等。

5. 从、员:从、员是品级的第八和第九级别。

从、员官员通常是基层官员,负责具体的行政和管理工作,如县令、县长等。

三、官职名称除了九品官人的品级划分外,清朝还有一些特殊的官职名称,代表着特定的职责和地位。

1. 内阁大臣:内阁大臣是朝廷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国家大政方针和重要决策。

2. 尚书:尚书是朝廷各部门的负责人,负责管理和领导各部门的工作。

3. 巡抚、总督:巡抚、总督是地方行政的最高官员,负责管理和领导一个省或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4. 知府、知州:知府、知州是地方行政的中级官员,负责管理和领导一个县或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5. 将军:将军是负责指挥军队的高级军事官员,负责保卫国家的安全和领土的防卫。

6. 副巡抚、副总督:副巡抚、副总督是巡抚、总督的副手,负责辅助巡抚、总督处理地方行政和军事事务。

7. 县令、县长:县令、县长是基层行政的官员,负责管理和领导一个县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以上是清朝的官职名称和品级顺序的简要介绍。

清朝官位等级说明

清朝官位等级说明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
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
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清代银顶戴的级别 -回复

清代银顶戴的级别 -回复

清代银顶戴的级别-回复清代银顶戴是清朝时期的一种头饰,是清朝时期高级官员或王公身份的象征。

清代官员身份等级繁多,他们戴的银顶戴也根据不同的级别而有所区分。

下面将一步一步回答有关清代银顶戴的级别。

首先,根据清代官员的不同级别,银顶戴的样式和形制也有所差异。

清朝的官员分别为九品、八品、七品、六品、五品、四品、三品、二品和一品,其中一品最高级,九品最低级。

因此,银顶戴也有九个不同的级别,每个级别对应着不同的样式和形制。

其次,银顶戴的由两部分组成,即戴和顶。

戴是指佩戴在头上的部分,而顶则是指戴的上端,通常是一个由银制成的小圆顶。

不同级别的官员戴的顶高度和形状也有所不同,高级官员的银顶戴顶部较高,而低级官员的则较低。

再次,银顶的装饰也根据级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高级官员的银顶通常会装饰着宝石、珍珠等贵重饰品,以显示他们的身份和地位。

而低级官员的银顶则相对朴素一些,通常只有一些简单的花纹和雕刻。

此外,银顶戴上还常常配有羽毛、缨络和花饰等装饰品。

这些装饰品的材质和颜色也会因级别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高级官员的银顶戴通常会配以华丽的装饰品,如金丝、彩丝绸缨络等,以增加气派和豪华感。

而低级官员的银顶则相对简单一些,装饰品的材质和颜色也更加朴素。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清代银顶戴的级别不仅仅和官员的级别有关,还和官员的职务和地位有关。

在一些特殊场合,佩戴银顶戴的官员可能还需要搭配其他的配饰,如服饰、佩剑等。

综上所述,清代银顶戴的级别是根据官员的级别、职务和地位来决定的。

不同级别的官员戴的银顶戴样式、形制、装饰和配饰都有所不同,以显示其身份和地位。

这些银顶戴不仅仅是一种头饰,更是清朝官员身份地位的象征。

清朝官员品级

清朝官员品级

入关后,清代官职有九品,每品有正有从,9×2=18,共18等。

称为“九品十八阶”。

九品以上是官,九品以下是吏。

正一品:太师、太保、太傅、光禄大夫、殿阁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协办大学士、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尚书、总督(加尚书衔)、左右都御史、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左右侍郎、各省总督、左右翼前锋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散秩大臣、副将。

正三品: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简锐营翼长、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城守卫、参将、指挥史。

从三品:光禄寺卿、太仆寺卿、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包衣护军参领、王府一等护卫、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司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通政司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鸿胪寺卿、都察院六课掌院给事中、顺天府府丞、奉天府府丞、各省守巡道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统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防守使、佐领、都司、宣慰使司同知、管带官。

从四品: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同知、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宣抚使司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郎中、宗人府理事官、太医院院使、同知、土同知、直隶知州、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分管佐领、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史、各部员外郎、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务章京、三等护卫、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清朝官员职级排列结构

清朝官员职级排列结构

清朝官员职级排列结构
清代官衔等级:正、从一品,正、从二品,正、从三品,正、从四品,正、从五品,正、从六品,正、从七品,正、从八品,正、从九品。

清朝官职有九品,每一品又分正和从,称为“九品十八阶”。

九品以下是未入流。

九品以上(含九品)是官,九品以下(无品)是吏。

清代官职按职能分为文官和武官。

文官分大夫、郎、佐郎三种,武官分将军、都尉、骑尉、校尉四种。

文官大夫为五品以上官员,郎为正六品至正八品官员,佐郎为从八品以下官员。

武官中将军为从二品以上官员,都尉为正三品至从四品官,骑尉为正五品到七品官,校尉为正八品以下官员。

此外还有超品官员,宗室不入八分辅国公、八旗蒙古王公和非宗室封爵伯以上的,都视为超品。

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清朝官员顶戴、补服、岁奉

清朝官员顶戴、补服、岁奉

清朝官员顶戴、补服、岁奉清朝官员分九品十八级,即正从。

清代文武百官品服有朝冠、吉服冠、朝服、补服、蟒袍等。

品秩差别主要看冠服顶子、蟒袍以及补服的纹饰。

吉服冠与朝冠大体相同,冠后插有翎枝,六品以下用蓝翎,五品以上用花翎;百官蟒袍,一品至三品绣五爪九蟒,四品至六品绣四爪八蟒,七品至九品绣四爪五蟒;补服,自亲王以下皆有补服,其色石青,前后缀有补子,文禽武兽。

贝子以上王亲用圆形补子,其余用方补;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及科道、侍卫等职,均需悬挂朝珠,朝珠共108颗,旁附小珠三串(一边一串,一边二串),名位“记念”。

戴法男女有别,两串在左为男,两串在右为女。

另有一串垂于背,名“背云”。

皇帝的朝冠有冬夏之分,是皇帝在朝会、祭祀时戴的礼帽。

冬朝冠面为熏貂和黑狐,夏朝冠面为玉草。

无论冬夏朝冠皆帽檐上仰,覆以珠穗,正中饰三层金顶,每层间饰以一等大东珠一颗,环绕金顶周围,饰以四条金龙,龙的头上、脊背各镶嵌一颗一等大东珠,四龙口中各衔一颗大东珠,帽后饰一等东珠七颗,皇帝的朝冠上共饰有二十二颗大东珠。

皇后、皇太后朝冠亦以一、二、三等东珠为主要饰物。

完顶为三只重叠的金凤,凤间饰三颗一等大东珠,每只金凤的头部、翅膀各饰二等东珠三颗、三等东珠一颗,金凤的尾部各饰小珍珠十六颗,三只金凤的口中各衔三等东珠一颗。

朝冠的檐部缀七只金凤,每只金凤各饰二等东珠九颗、小珍珠二十一颗,猫眼石一颗。

冠后部饰金金一只,猫眼石一颗,小珍珠十六颗。

金尾垂珍珠横二排竖五行共三百零二颗四等东珠。

皇帝、皇后、皇太后、皇贵妃及妃嫔以至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官员皆可穿朝服、戴朝珠。

但根据等级身份不同,朝珠的质地亦不相同。

只有皇帝、皇后、皇太后才能佩戴东珠朝珠,东珠朝珠由108颗东珠串成,每27颗东珠又用4粒红珊瑚结珠等距间隔出上、下、左、右四部分,其上部结珠呈葫芦形称“佛头”。

佩戴朝珠时,佛头垂于背后,并用黄绦带连接一组玉饰,称做“背云”。

朝珠垂在胸前的左右红珊瑚结珠处,分别饰一串和二串绿松石珠串,称为"纪念"。

清朝官员等级划分“九品十八级”

清朝官员等级划分“九品十八级”

清朝官员等级划分“九品十八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正一品: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武职外官:无从一品: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正二品: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文职外官:各省总督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从二品: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武职京官:散秩大臣武职外官:副将正三品: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从三品: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正四品: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从四品: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正五品: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从五品: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正六品: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从六品: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正七品: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从七品: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武职京官:七品典仪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正八品: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武职京官:无武职外官:外委千总从八品: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武职外官:无正九品: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武职外官:外委把总从九品: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武职外官:额外外委未入流: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武职京官:无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清朝文武官员一品到九品的官服图示完整讲解

清朝文武官员一品到九品的官服图示完整讲解

清朝文武官员一品到九品的官服图示完整讲解文官一品:仙鹤补服,红宝石顶冠,九蟒五爪蟒袍,八抬绿呢大轿,180两/年薪,总督另加16000两/年薪。

中央管:太师、太傅、太保、三阁三殿大学士等。

地方官:大学士兼总督、尚书、漕运、河道总督等。

军队军官:掌銮仪卫事大臣、伊犁将军、领侍卫内大臣、提督等。

文官二品:锦鸡补服,珊瑚顶冠,九蟒五爪蟒袍,八抬绿呢大轿,155两/年薪,巡抚另加13000两/年薪。

中央管:太子少师、太子少宝、内务府总管、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六部左右侍郎等。

地方官:总督、山东巡抚、巡抚、布政使等。

军队军官:八旗护军统领、左、右翼前锋统领、副都统、总兵、副将等。

文官三品:孔雀补服,蓝宝石顶冠,九蟒五爪蟒袍,八抬绿呢大轿,130两/年薪,按察使另加6000两/年薪。

中央管:督查院左右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太常寺卿等。

地方官: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等。

军队军官:一等侍卫、步军翼尉、参领等。

文官四品:大雁补服,青金石顶冠,八蟒五爪蟒袍,四抬绿呢大轿,105两/年薪,道员另加3700两/年薪。

中央管:通政使副使、大理寺少卿、督察院六科给事中等地方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训道员等。

军队军官:防守尉、佐领、都司等。

文官五品:白鹇补服,水晶顶冠,八蟒五爪蟒袍,四抬绿呢大轿,80两/年薪,从四品知府另加2400两/年薪。

中央管:各部院郎中、太医院院使、左右庶子等。

地方官:直隶州知州、同知、顺天府治中、奉天府治中等。

军队军官:步军副尉、步军校、关口守御、千户等。

文官六品:鹭鸶补服,砗磲顶冠,八蟒五爪蟒袍,四抬绿呢大轿,60两/年薪,从五品知州另加1250两/年薪。

中央管:太医院左右院判、内阁侍读、左右中允、主事等。

地方官:土通判、州同、运判等。

军队军官:护军校、千总、百户、门千总等。

文官七品:鸂鶒补服,素金顶冠,五蟒四爪蟒袍,45两/年薪,知县另加1200两/年薪。

中央管:主簿、评事、内阁典籍、太常寺博士。

揭秘清朝官帽:一品总督,二品巡抚,七品的县官让你一眼便知

揭秘清朝官帽:一品总督,二品巡抚,七品的县官让你一眼便知

揭秘清朝官帽:一品总督,二品巡抚,七品的县官让你一眼便知清宫剧是大家都比较喜欢看的,特别是近几年流行的清穿电视剧、清穿小说、清代史剧,深受光大观众的喜爱。

什么《康熙大帝》,《雍正王朝》,《甄嬛传》,《还珠格格》,《于成龙》等等。

今天小编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清代的官帽与顶珠宝石的知识,让大家以后更能看懂清代历史剧。

清代王朝采用的是等级森严的九品官制,官制的复杂演变决定了清代官制顶戴内容的丰富。

文武百官身上那别具特色的官帽与顶饰,成为大清帝国文官、武将等级尊卑的鲜明标识,成为我们今天认识古代各封建王朝官制与顶戴的鲜活标本。

清代官服中的礼冠,名目繁多,有祭祀庆典的朝冠;常朝礼见的吉服冠;燕居时的常服冠等。

每种冠制都分冬夏两种:一为冬天所戴,名为暖帽;一为夏天所戴,名为凉帽。

暖帽的形制,多为圆形,周围有一道檐边。

材料多为皮制,其次呢制、缎制或布制。

颜色以黑色居多。

皮毛之类以貂鼠为贵,其次为海獭、狐等。

上缀红缨顶珠。

凉帽的形制,无檐,形如圆锥。

材质为藤、竹等制成。

外裹绫罗,颜色为白色、湖色、黄色等。

上缀红缨顶珠,制同暖帽。

清代文武官员的礼冠式样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冠顶镂花金座上的顶珠,以及顶珠下的翎枝。

这就是清代官员显示身份地位的“顶戴花翎”。

顶珠是清朝的官帽帽顶的饰物,在官员官帽上有一金属小座,座上面安装的核桃大小的圆珠就是顶珠,顶珠的质料和颜色代表了官员的品级。

按照清代各级官帽的顶饰来划分,可分为两大类官帽顶饰,第一类朝冠顶饰,为柱式立纽,第二类吉服冠顶饰,为球状圆纽。

文、武二至七品官其朝冠与吉服冠的顶珠,依次为镂花珊瑚、蓝宝石、青金石、水晶、砗磲和素金顶。

一品官员顶珠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阳文镂花金。

顶无珠者,即无品级。

一品官帽一品官的帽顶为红宝石。

红宝石常见的颜色有玫瑰红、蔷薇红、大红和暗红,其中以血红、鸽血红为稀世珍品。

清代品级从正一品到从九品,如何对应现今行政级别?给你明确回答

清代品级从正一品到从九品,如何对应现今行政级别?给你明确回答
正八品:乡科级正职。清代正八品的代表官职——县丞,基本等同于现今不兼任县委常委的副 县长。 从七品:县处级副职。清代从七品的代表官职——州判,基本相当于现今县级市享受副处级待 遇的副市长。 正七品:县处级正职。清代正七品的代表官职——知县,基本相当于现今的县长。
清代知县办公地点——县衙旧址 从六品:县处级正职加。清代从六品的代表官职——州同,基本相当于现今县级市的高配副市 长。 正六品:厅局级副职减。清代正六品的代表官职——通判,基本相当于现今地级市分管民政、 财政的副市长,但不兼任市委常委,为一般副市长。 从五品:厅局级副职加。清代从五品的代表官职——知州,基本相当于现今县级市的高配市 长。
参考文献:《清史稿·职官志》、《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 法》
清代官员形象 对于清代官员品级和现今公务员的行政级别对应,大致如下: 从九品:股所级副职。清代从九品的代表官职——巡检司巡检,基本等同于现今低配的乡级派 出所所长。 正九品:股所级正职。清代正九品的代表官职——主薄,基本等同于现今的县委秘书。 从八品:乡科级副职。清代从八品的代表官职——训导,基本等同于现今的县教育局副局长。
正五品:厅局级正职减。清代正五品的代表官职——直隶州知州,基本相当于现今省直管县级 市的市长。 从四品:厅局级正职。清代从四品的代表官职——知府,基本相当于现今地级市市长。 正四品:厅局级正职加。清代正四品的代表官职——道员,介于省部级和厅局级之间,已无明 确对应官职。
从三品:省部级副职减。清代从三品的代表官职——参政道,基本相当于现今享受副省级待遇 的省长助理。 正三品:省部级副职。清代正三品的代表官职——按察使,基本相当于现今的省政法委书记。 从二品:省部级正职。清代从二品的代表官职——布政使,基本相代表官职——巡抚,基本相当于现今兼任政治局委员的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一至九品官员的官帽品级清代官员顶戴花翎
清代改冠制,替以礼帽。

礼帽分二种,一为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有红、蓝、白、金。

按清礼仪,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石,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

无顶珠者无官品;二为凉帽,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色,也有湖色、黄色,上缀红缨顶珠。

雍正八年(公元173 0年),更定官员冠顶制度,以颜色相同的玻璃代替了宝石。

至乾隆以后,这些冠顶的顶珠,基本上都用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称作亮顶、涅顶的来代替了。

如,称一品为亮红顶,二品为涅红顶,三品为亮蓝顶,四品为涅蓝顶,五品为亮白顶,六品为涅白顶。

至于七品的素金顶,也被黄铜所顶替。

顶珠之下,有一枝两寸长短的翎管,用玉、翠或珐琅、花瓷制成,用以安插翎枝。

翎有蓝翎、花翎之别。

蓝翎是鹖羽制成,蓝色,羽长而无眼,较花翎等级为低。

花翎是带有"目晕"的孔雀翎。

"目晕"俗称为"眼",在翎的尾端,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以翎眼多者为贵。

官帽又可以分为朝冠和吉服冠:
朝冠,顾名思义是上朝时戴的,顶子分为三层,上为尖型宝石,
中为球型宝珠,下为金属底座,用所饰的珍珠(东珠)的数目来加区别。

亲王冠顶装饰有10颗东珠,亲王的世子冠顶装饰有9颗东珠,郡王的冠顶装饰有8颗东珠,贝勒冠顶装饰有7颗东珠,贝子的冠顶装饰有6颗东珠,镇国公冠顶装饰有5颗东珠,辅国公,不入八分公以及民公冠顶均装饰有4颗东珠。

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3颗,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2颗,一品官冠顶装饰有东珠1颗。

一品以下不能镶嵌冬珠,改为其他小宝石。

吉服冠,是穿着吉服时佩戴的官帽,也是平时官员戴的帽子,所谓吉服,是仅次于朝服的礼服,吉服冠顶子比较简单,只有球型宝珠及金属底座两部分,底座用金的,也有用铜的,上面镂刻花纹。

顶珠的颜色及材料有多种,反映不同官员的品级。

帽子的最高之处装有顶珠,帽之顶珠是区别官级的重要标志:暖帽
一品朝冠顶戴
亲王以下,直到子爵和一品的官员都是红宝石,是色美、透明的宝石级刚玉。

以其晶莹剔透的美丽颜色,被古代人们蒙上神秘的超自然的色彩,被视为吉祥之物。

世界红宝石产地不多,主要有缅甸、斯里兰卡、泰国、澳大利亚、中国等,但就宝石质量而言,以缅甸、斯里兰卡质量最佳。

二品朝冠顶戴
二品吉服冠珊瑚顶
二品官用珊瑚,是重要的有机宝石之一,珊瑚的颜色常呈白色,但宝石级珊瑚为红色、粉红色、橙红色,可以用作官帽之上,仅次于红宝石。

珊瑚与佛教的关系密切,印度和中国西藏的佛教徒视红色珊瑚是如来佛的化身,他们把珊瑚作为祭佛的吉祥物,多用来做佛珠,或用于装饰神像,是极受珍视的首饰宝石品种。

三品吉服冠蓝宝石顶戴
三品吉服冠
三品朝冠
三品吉服冠
三品官用蓝宝石,是色美、透明的宝石级刚玉。

实际上自然界中的宝石级刚玉除红色的称红宝石外,其余各种颜色如蓝色、淡蓝色、绿色、黄色、灰色、无色等,均称为蓝宝石。

以缅甸、斯里兰卡质量最佳。

涅蓝四品顶戴
四品官用青金石,是古老的玉石之一。

它以其鲜艳的蓝色赢得东方各国人民的喜爱。

不透明,为玻璃至油脂光泽。

其硬度为5.5,比重是2.7-2.9。

青金石拥有独特的蓝色、深蓝、淡蓝及浅青色等,青金石是我国自古以来进口的传统玉料,其多数来源于阿富汗。

迄今为止,在我国沿未发现青金石英钟的产地。

五品朝冠(暖帽)
五品吉服冠水晶顶戴
五品水晶官帽顶珠
五品朝冠
五品官用水晶,是自然界3000多种矿石中的一种,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晶体透明、常呈六棱体状。

自古以来备受人类宠爱,世界各国均列入宝石行列。

硬度为7,相当于钢锉一般坚硬,这使得脆且易碎的黄玉、钻石、欧泊石、祖母绿之类的宝石相形见绌。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水晶,比如:巴西、乌拉圭、美国、南非、赞比亚、俄罗斯、中国、越南、巴基斯坦等等,其中巴西水晶最有名。

六品吉服冠
六品朝冠
六品朝冠(白色涅玻璃代替砗磲)
备注:据考古资料表明,中国古代的玻璃制造工艺始于西周
时期,历经绵延不绝的两千余年,至清代发展到顶峰,成为古代玻璃史上的鼎盛时期。

故宫博物院藏古代玻璃器4000余件。

从藏品的时代上看,战国到明清几乎不间断。

其中绝大部分藏品为传世品,尤以清代玻璃制品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整个藏品的90℅。

据不完全统计,康熙朝已有单色玻璃、画珐琅玻璃、套玻璃、刻花玻璃和洒金玻璃等品种,雍正朝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描金玻璃。

单色玻璃是指用单一颜色玻璃吹制的玻璃器皿。

康熙朝的单色玻璃是对清以前玻璃制作工艺的继承与发展。

这时期的传世品,过去仅知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一件透明玻璃水丞。

雍正朝制作数量最多、器型最丰富的品种是单色玻璃,为当时的主流产品。

单色玻璃有“涅玻璃”与“亮玻璃”之分,“涅玻璃”是指不透明玻璃,“亮
玻璃”是指透明玻璃。

七品朝冠
素金铜顶
七、八、九品都是金顶,区别是七品官用素金顶,八品、九品均用镂花素金顶。

八品官冒顶
九品朝冠
由此可以看出:
一品和二品顶子趋向于红色,三品和四品趋向于蓝色,五品和六品趋向于白色,七、八、九品趋向于金色。

花翎
清朝的礼帽,在顶珠下有翎管,质为白玉或翡翠,用以安插翎枝。

清翎枝分蓝翎和花翎两种。

蓝翎为鹖羽所做,花翎为孔雀羽所做。

花翎在清朝是一种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非一般官员所能戴用;其作用是昭明等级、赏赐军功,清代各帝都三令五申,既不能簪越本分妄戴,又不能随意不戴,如有违反则严行参处;一般降职或革职留任的官员,仍可按其本任品级穿朝服,而被罚拔去花翎则是非同一般的严重处罚。

花翎又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贵;所谓“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状的圆,一个圆圈就算做一眼。

蓝翎是与花翎性质相同的一种冠饰,,又称为“染蓝翎”,以染成兰色的鹖鸟羽毛所作,无眼。

赐予六品以下、在皇宫和王府当差的侍卫官员享戴,也可以赏赐建有军功的低级军官。

鹖鸟生性好勇斗狠,至死不却,武士冠上插鹖翎,能够显示武士的英勇,到也贴切。

在清朝初期,皇室成员中爵位低于亲王、郡王、贝勒的贝子和固伦额附(即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资格享戴三眼花翎;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亲贵、和硕额附(即妃嫔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资格享戴二眼花翎;五品以上的内大臣、前锋营和护军
营的各统领、参领(担任这些职务的人必须是满洲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这上三旗出身),有资格享戴单眼花翎,而外任文臣无赐花翎者。

由此可知花翎是清朝居高位的王公贵族特有的冠饰,而即使在宗藩内部,花翎也不得逾分滥用;有资格享戴花翎的亲贵们要在十岁时,经过必要的骑、射两项考试,合格后才能戴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