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重组DNA药物

合集下载

第七章 基因工程菌苗

第七章 基因工程菌苗
(1)安全无毒 (2)遗传性状稳定、无致癌性、致畸性或致流产 性 (3)结构简单清楚、可生物降解、有生物相容性, 与组织抗原无免疫学交叉反应 (4)能产生免疫性保护,有长效的免疫记忆 (5)多价 (6)口服 (7)价格合理 (8)易生产、贮存
第三节 重要基因工程苗研究进展
一、霍乱菌苗
1.分类
O1 群霍乱弧菌: 古典生物型 埃儿托生物型 非O1群霍乱弧菌: O 139霍乱弧菌 不典型O1群霍乱弧菌
第七章 基因工程菌苗
第一节 概述
1、抗生素--耐药性 2、WHO 1996调查,5000万人/年死亡,1/3 传染病。 3、破伤风、白喉、嗜血性流感
第二节 目前应用的菌苗及存在问题
一、菌苗的类别 (1)、细菌性疫苗:由细菌、支原体、螺旋 体等制成的疫苗 (2)、分类: 活菌疫苗(减毒疫苗) 死菌疫苗(灭活疫苗) 纯化的多糖或蛋白成分苗
1、活菌疫苗
采用人工诱变培育出的弱毒菌株或无毒菌侏而制 成的。 2、死菌疫苗 自然强毒株或标准菌株经加热或福尔马林等化学 处理而制成 3、亚单位苗或成分苗 (1)从细菌培养液中提取、化学方法脱毒的类毒 素苗(例破伤风毒素) (2)荚膜细菌纯化的多糖菌苗,通常将多糖与载 体蛋白共价连接。
二、存在的问题及研制菌苗的新方法
1、存在问题: (1)适合5岁婴儿的疫苗较少,例疟疾、腹 泻病。 (2)无满意的基因工程细菌及细菌核酸苗
二、存在的问题及研制菌苗的新方法
2、研制菌苗的新方法 基础研究:细菌感染的发病机制及病原毒 力决定 基因工程菌苗:重组DNA技术研究菌苗
三、理想菌苗的条件
2.形态和染色:
革兰染色阴性 有鞭毛 运动活跃 暗视野显微镜下:穿梭状运动 涂片染色:鱼群样

(完整版)吴梧桐主编《生物制药工艺学》学习笔记

(完整版)吴梧桐主编《生物制药工艺学》学习笔记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论1、生物药物的分类:(1)基因重组多肽、蛋白类治疗剂(2)基因药物(3)天然生物药物(4)合成与部分合成的药物。

DNA重组药物和基因药物的区别:DNA重组药物即应用重组DNA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技术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重组多肽、蛋白质类药物和疫苗、单克隆抗体与细胞因子等;基因药物即以基因物质(DNA或RNA)为基础,研究而成的基因治疗剂、基因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

2、生物药物的作用特点:药理学特性:(1)药理活性高(2)治疗的针对性强,治疗的生理、生化机制合理,疗效可靠。

(3)毒副作用较少,营养价值高。

(4)生理副作用常用发生。

理化特性:(1)生物材料中的有效物质含量低,杂质种类多且含量相对较高。

(2)生物活性物质组成结构复杂、稳定性差。

(3)生物材料易染菌,腐败。

(4)生物药物制剂的特殊要求。

3.DNA重组药物有:(1)细胞因子干扰素类:α-干扰素、β-干扰素、γ-干扰素(2)细胞因子白介素类和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2(IL-2)和突变型白介素-2(Ser125-IL-2)肿瘤坏死因子类主要有TNF-α和TNF-α受体。

(3)造血系统生长因子类: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巨噬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干细胞生长因子(SCF)(4)生长因子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表皮生长因子(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FD)、转化生长因子(TGF-α和TGF- β)、神经生长因子及各种神经营养因子。

(5)重组多肽与蛋白质类激素:重组人胰岛素(rhInsulin)、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促卵胞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重组人白蛋白和重组人血红蛋白(6)心血管病治疗剂与酶制剂:Ⅷ因子、水蛭素、tpA、rtpA、尿激酶、链激酶、葡激酶、天冬酰胺酶、超氧化歧化酶、葡萄糖脑苷酶及DNsae等(7)重组疫苗与单抗制品: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疫苗、乙肝基因疫苗、AIDS疫苗、流感疫苗、痢疾疫苗和肿瘤疫苗。

分子生物学第7章 DNA的重组与转座

分子生物学第7章 DNA的重组与转座
a、 典型的保守性重组---交换是相互的和保存原先的DNA b、 发生在噬菌体和细菌DNA短同源序列的专一性核苷酸上
7.2.1 λ phage DNA的整合与切除 1、实现机制:
均是通过---细菌DNA和λDNA上特定位点之间的重组
2、特定位点-----附着位点(attachment site att)
◘ 整合过程需要λ整合酶 (integrase Int)(λ编码)
和寄主的整合宿主因子IHF (integration host factor) 共同作用
◘ 整合后的附着位点为 attL(BOP’) attR(POB’)
溶菌周期 (lysis)
溶源性细菌 原噬菌体 (lysogen)
4、整合分子机制
5’
5’
b
3’
酶切
(8)
A
B
两臂旋转
b a
(9)
A
B
(3) 5’ A 3’ 3’ 5’ a
(4) 5’ A 3’ 3’ 5’ a
(5) 5’ A 3’ 3’ 5’ a
(6) 5’ A 3’ 3’ 5’ a
(7)
A
B 3’
5’
b
5’
b
3’
游离端移动联会
B 3’
(10)
A
5’
B
5’
b 3’ 游离端交叉连接
一、位点特异性重组( 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 1、概念:发生在专一序列而顺序极少相同的DNA分子间 的重组
噬菌体基因组整合到细菌染色体基因组中属此种重组
2、特征:
在特定的结合序列部位,有专一的酶催化断裂重接---产生精确的DNA 重排 都具有整合作用的两个基本特征

第7章原核细胞基因工程

第7章原核细胞基因工程
通过优化作物生长和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养分利用效率和抗逆 性,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农药降解酶基因工程菌构建
分离和克隆农药降解酶基因
01
从自然界中筛选能够降解农药的微生物,并分离和克
隆其降解酶基因。
构建基因工程菌
02 将农药降解酶基因导入合适的原核细胞表达系统中,
构建能够高效表达降解酶的基因工程菌。
培育多抗品种
将多个抗逆性相关基因进行组合,培育具有多种 抗逆性状的农作物品种,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自然 环境。
2023
PART 06
原核细胞基因工程在环保 领域应用
REPORTING
污水处理中微生物强化技术
微生物菌剂强化
通过投加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工程菌,提高污 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
微生物群落调控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调控微生物群落结构,优化 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
诊断试剂开发与应用
01
基因工程抗体
通过原核细胞基因工程技术,制 备特异性强的基因工程抗体,用 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试剂盒
02
03
个性化诊断
利用基因工程抗体,开发快速、 灵敏、特异的诊断试剂盒,为疾 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有力工具。
根据患者的基因信息,利用原核 细胞基因工程技术制备个性化诊 断试剂,实现精准医疗。
进入21世纪,随着合成生物学、代谢工程等学科的兴起,原核细胞基因工程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为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原核细胞基因工程应用领域
生物医药领域
利用原核细胞基因工程生产 重组蛋白质药物、抗体药物 、疫苗等,以及用于基因诊 断和基因治疗等。
生物制造领域
利用原核细胞基因工程生产 工业酶、生物塑料、生物燃 料等,以及用于生物催化、 生物转化等过程。

生物技术制药复习知识点

生物技术制药复习知识点

生物技术制药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生物制药的研究内容包括基因工程制药, 细胞工程制药, 酶工程制药和发酵工程制药。

2.生物技术制药, 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 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医药品。

3.生物技术药物, 是采用DNA 重组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或其它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治疗性抗体或核酸类药物。

4.生物药物, 指包括生物制品在内的生物体的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或生物体的某一组成部分, 甚至整个生物体用作诊断和治疗的医药品。

5.现代生物药物四种类型: ①应用DNA重组技术制造的基因重组多肽、蛋白质类治疗剂。

②基因药物, 如基因治疗剂、基因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

③来自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生物药物。

④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

6.生物药物按功能用途分为三类: 治疗药物, 预防药物和诊断药物。

7.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性:分子结构复杂, 具种属特异性, 治疗针对性强、疗效高, 稳定性差, 基因稳定性, 免疫原性、重复给药会产生抗体, 体内半衰期短, 受体效应, 多效性和网络效应, 质量控制的特殊性, 生产系统的复杂性。

8.生物技术制药特征:高技术, 高投入, 长周期, 高风险, 高收益。

9.基因诊断: 指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在DNA水平或RNA水平对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从而对特定的疾病进行诊断。

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1.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药品的优点: (1)可以大量生产过去难以获得的生理活性蛋白和多肽(如胰岛素、干扰素、细胞因子等), 为临床使用提供有效的保障;(2)可以提供足够数量的生理活性物质, 以便对其生理、生化和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 从而扩大这些物质的应用范围;(3)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发现、挖掘更多的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4)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在作为药物使用时存在的不足之处, 可通过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进行改造和去除;(5)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获得新型化合物, 扩大药物筛选来源。

山东大学分子生物学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07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山东大学分子生物学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07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第七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一.选择题【A型题】1.催化位点特异的重组的酶是A.逆转录酶B.整合酶C.DNA聚合酶D.限制性内切酶E.DNA连接酶2.由整合酶催化、在两个DNA序列的特异位点间发生的整合称A.位点特异的重组B.同源重组C.基本重组D.随机重组E.人工重组3.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称为A.基本重组B.位点特异的重组C.随机重组D.人工重组E.非位点特异的重组4.DNA克隆不包括下列哪项步骤A.目的基因的获取B.构建合适的表达载体C.外源基因和载体连接D.用抗药性标志选择法筛选转化菌E.将重组DNA导入受体菌5.不需要DNA连接酶的是A.DNA复制B.光复活C.切除修复D.基因工程E.重组修复6.关于质粒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小约为数千个碱基对B.双链线性分子C.存在于大多数细菌胞质D.易从一个细菌转移入另一个细菌E.常带抗药基因7.某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割5'…GG▼AATTCC…3'序列后产生A.5'突出末端B.3'突出末端C.5'及3'突出末端D.5'或3'突出末端E.平末端8.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序列的特点是A.超螺旋结构B.α螺旋结构C.回文结构D.锌指结构E.串联重复序列9.cDNA文库包括该种生物A.全部遗传信息B.所有蛋白质的编码基因C.某些蛋白质的编码基因D.rRNA基因E.tRNA基因10.不能用作克隆载体的DNA是A.质粒DNAB.噬菌体DNAC.细菌基因组DNAD.腺病毒DNAE.逆转录病毒DNA11.常用质粒载体的特点是A.为线性双链DNA分子B.为环型单链DNA分子C.具有自我复制能力D.含有同一限制性内切酶的多个切点E.缺乏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12.基因克隆载体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A.含有耐药基因B.具备表达调控元件C.具有转录能力D.具有翻译能力E.具有自我复制能力13.关于建立cDNA文库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特定组织中提取mRNAB.从特定组织中提取DNAC.用逆转录酶合成与mRNA互补的单股DNAD.用DNA聚合酶,以单股cDNA为模板合成双链cDNA E.双链cDNA与适当载体连接14.基因工程中不需要A.限制性内切酶B.基因载体C.DNA连接酶D.末端核苷酸转移酶E.核酶15.连接目的基因与载体不能采用A.粘端连接B.平端连接C.同聚物加尾连接D.人工接头连接E.非共价键连接16.在DNA重组中,催化形成重组DNA分子的酶是A.DNA聚合酶B.逆转录酶C.解链酶D.DNA连接酶E.拓扑异构酶17.不属于回文结构的双链DNA序列(仅列出其中一条链序列)是A.AGAATTCTB.TGAATTCAC.GGAATTCCD.CGTTAAGCE.AGATATCT【X型题】18.DNA重组的步骤包括A.用PCR技术合成大量的重组DNAB.将外源性DNA与载体连接C.将重组DNA引入受体细胞D.培养细胞以扩增重组DNAE.筛选出含有重组体的克隆19.关于限制性内切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类能识别单链DNA中特定碱基顺序的核酸水解酶B.大部分Ⅱ类酶识别的DNA序列呈二元旋转对称C.酶切产生的末端是粘性末端或平末端D.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产生的末端不同E.辨认的核苷酸序列一般为4或6 个核苷酸20.关于质粒DNA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基因组DNA的组成部分B.具有独立复制功能C.含有目的基因D.具有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E.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21.载体必需具备的特点是A.本身是一个复制单位,具有复制起点B.插入外源DNA不影响载体本身的复制C.进入细胞后用自身酶系进行复制D.易进入受体细胞E.易于鉴定和筛选22.载体和目的基因的连接效率最高而且是定向连接的A.两个不同的粘性末端B.两个相同的粘性末端C.一个粘性末端和一个平端D.两个酶切产生的平端E.两个由粘性末端补平产生的平端23.同聚物加尾连接法连接目的基因与载体需要A.核酶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C.末端核苷酸转移酶D.DNA连接酶E.DNA拓扑异构酶24.在分子克隆中,目的DNA可来自A.原核细胞染色体DNAB.真核细胞染色体DNAC.真核细胞mRNA反转录的cDNAD.聚合酶链式反应E.人工合成的DNA二、名词解释1. DNA cloning2.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3. Gene library三、简答题1. 在基因克隆中,目的基因有哪些主要来源?2. 常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有哪些特点?3. 连接目的基因与载体的方式主要有哪些?4. 简述基因克隆的基本过程5. 理想的基因克隆载体应具有哪些条件?质粒为什么能作为基因载体?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A 3.A 4.B 5.B 6.B 7.A 8.C 9.C 10.C 11.C 12.E 13.B 14.E 15.E 16.D 17.D 18.BCDE 19.BCE 20.BDE 21.ABDE 22. AC 23.CD 24.ABCDE二、名词解释1. DNA克隆又称基因克隆或重组DNA。

基因工程第七章 重组子的筛选和鉴定

基因工程第七章 重组子的筛选和鉴定
等。常见的污染来源包括实验室环境、加样器、操 作中形成的喷雾、 试剂及任何与扩增产物接触的东 西。
菌落PCR出现假阴性 避免将琼脂培养基挑到PCR管中及其他原因:
酶失活;引物质量不好(设计、合成、保存);物 理原因(变性、退火的温度、时间)。
一般重组子克隆的PCR反应条带比较亮且宽, 形状较规则,而假阳性和假阴性的PCR条带,多数 不太亮,条带细而且不规则,有时拖尾。
4、Broome-Gilbert双位点检测法 可用于检测融合蛋白。 既检测外源基因产物又检测载体基因产物。 质粒基因A 插入基因B
重组质粒
表达 融合蛋白 质粒蛋白A 外源蛋白B
固相支 持滤膜
抗A抗体 质粒蛋白A 外源蛋白B
固相支 持滤膜
125I标记的 抗A抗体 质粒蛋白A 外源蛋白B 抗B抗体
发光,底片曝光
硝酸银: 灵敏度高、可检出2-5ng/带。
② 转到膜上进行染色。
直接染色电泳结果
2、Western blotting
(1)Western(转膜) 电泳胶里的蛋白质带可以用电转的方法,转 到膜上(硝酸纤维素膜、中性尼龙膜等)。
胶里的蛋白质带在电场 的作用下横向转移到正
94℃ 10min
94℃ 5min
94℃ 40s 62℃ 30s 72℃ 90s 25~30 cycle
94℃ 40s 58℃ 30s 72℃ 90s 35~40 cycle
72℃ 7min 4℃ for ever
72℃ 7min 4℃ for ever
预变性时间延长为10 min, 使得细菌能够充分 破裂,DNA 大量释放并充分变性。
菌落),用无菌牙签挑选单菌落,将菌落转至 PCR管中(牙签在无菌水中洗一下),然后将牙 签点在LB(+Amp)平板,记录号码。 在PCR管中加其他成分(最后加酶) 设定PCR程序,开始PCR。 电泳检测。 LB平板过夜培养,选取正确的菌落。

第七章 疫苗概论

第七章 疫苗概论
B、冷适应筛选:
在低温条件下进行连续或逐步传代,可以诱导产生基
因组多处突变或损害的冷毒变异株。这种变异株伴 有毒力减弱和各种特征性标准。 C、化学诱变。
2. 新型疫苗
泛指: 基因工程疫苗、遗传重组疫苗、合成肽疫苗、 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微胶囊疫苗(可控缓释疫苗)
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编码
活疫苗特点: 1、可在体内繁殖 2、系统免疫反应和局部免疫反应 3、免疫力持久,产量高,成本低 4、有毒力增强和反祖危险 5、抗原干扰现象 6、保存条件苛刻
死疫苗特点
1、不能在体内繁殖
2、有利于制备多价或多联疫苗 3、比较安全,不发生全身性副反应,无毒力反 祖现象 4、受外界影响小,有利于保存运输
第一节 疫苗的历史、发展与前景
一、微生物学的黄金时代和第一次疫苗革命
疫苗的研究与发现:1877年Pasteur 发明减毒鸡霍
乱疫苗,炭疽疫苗,狂犬病疫苗-人工减毒活 疫苗 疫苗之父,第一此疫苗革命使人类寿命 延长数10年!
死疫苗:鼠疫、霍乱、伤寒、百日咳 甲醛解毒:类毒素,白喉、破伤风 细胞培养病毒技术:脊髓灰质炎
基因疫苗或核酸疫苗,既是载体又能在真核细 胞中表达,处在动物实验阶段,如流感核酸疫 苗,乙肝DNA疫苗。 2、治疗性疫苗
以乙肝和艾滋疫苗倍受瞩目。幽门螺杆菌尿酸酶。 总体仍不理想。
3、肿瘤疫苗:热点!肿瘤免疫原、细胞因子激活 免疫系统;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性疫苗
3. 转基因植物疫苗和个性化疫苗
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将抗原基因和启动子转入植 物的基因组-食物。
疫反应类型、刺激细胞因子的产生(免疫调节剂)
作用机理
① 抗原递呈(antigen presentation) ② 抗原寻的(antigen targeting)

分子生学技术-第七章 DNA的重组与转座

分子生学技术-第七章 DNA的重组与转座

2、复合式转座子
它是一类较复杂的转座子,由两个重复序列 夹着一个或多个结构基因组成。除了含有转位相 关的功能外,还带有一些其他基因,如抗药性基 因、抗重金属离子基因等。 它们都具有末端反向重复序列、可编码基因 和插入位点的正向重复序列
TnA转座子:
结构较复杂,长度约5000bp。两端没 有IS结构,仅含有两个末端反向重复序列, 一般约38bp。内部通常含有转位相关的基 因和抗药性基因等,插入位点约5bp。
②果蝇中的转座子—P转座子 两端有31bp的反向重复序列,靶位点产生8bp 的正向重复序列,有四个外显子和三个内含子, 在体细胞中,只有前两个内含子被切除,产生一个 转座阻遏蛋白;在卵细胞中,三个内含子全部被切 除,可产生转座酶,导致P转座子转座和后代不育。
四、转座的遗传学效应
a、转座引起插入突变 各种IS、Tn转座子都可引起突变 b、转座产生新的基因 转座上存在一些抗药性基因或抗重金属基因 等
一、霍利迪结构(Holliday Structure)
霍利迪结构:它是DNA重组过程中的一个中间体, 重组时两个DNA双链体以四股DNA在连结点形成的十字 形DNA分子构象。
异源双链 (Hetero duplex):指在重组部位,每条双 链中均有一段DNA链来自另一个双链中的相对链。
分支迁移(Branch migration):一旦两个重组的 DNA分子形成霍利迪结构,交叉连接点很容易像拉链一 样移动,从而扩大异源双链体区域,这一过程叫分支迁 移。
2、Rec BCD核酸酶 Rec BCD蛋白具有DNA解螺旋酶、核 酸内切酶和外切酶的活性。它可以帮助有游 离末端的DNA形成单链DNA片段,从而有 利于RecA 蛋白作用。 它识别并切割Chi序列:5'GCTGGTGG-3'

第二十三单元--第七章微生物遗传学(五)

第二十三单元--第七章微生物遗传学(五)

第八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性状稳定的菌种是微生物学工作最重要的基本 要求,否则生产或科研都无法正常进行。
影响微生物菌种稳定性的因素:
a)变异; b)污染;
c)死亡.
Hale Waihona Puke 一、菌种的衰退(degenration)
1. 衰退的表现
1)原有形态形状变得不典型; 2)生长速度变慢; 3)代谢产物生产能力下降; 4)致病菌对宿主侵袭力下降; 5)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下降。
2. 过程:
1)菌丝联结; 2)异核体的形成;
(同时具有一个以上不同遗传型细胞核的细胞)
3)核融合和杂合二倍体的形成;
(细胞核中含有2个不同来源染色体组的菌体细胞。发生机会为 百万分之一。)
4)单倍体化
(杂合二倍体极不稳定,在其有丝分裂过程中,有极少数细 胞,其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在体细胞分 裂时,产生1个或1个以上标记的纯合现象,从而形成新性状的 单倍体杂合子。其单元化不是一次有丝分裂的结果,而要经过 若干次有丝分裂过程,每次分裂都有可能从二倍体核中失去部 分染色体,最后才回复成单倍体核。)
3. 有性生殖与准性生殖的比较
比较项目
参与接合的亲本细胞 独立生活的异核体阶 段 接合后双倍体的细胞 形态 双倍体变为单倍体的 途径 接合发生的几率
准性生殖
形态相同的体细胞 有 与单倍体基本相同 通过有丝分裂 偶然发生,几率低
有性生殖
形态或生理上有分化 的性细胞 无 与单倍体明显不同 通过减数分裂 正常出现,几率低
“小菌落”(呼吸缺陷型菌落): 酵母菌由于线粒体DNA严重缺损或大部分丢失,缺失 细胞色素a、b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即使在通气条件下, 细胞生长也很缓慢,在葡萄糖培养基上只能形成小菌落.

7第七章:真核生物的克隆载体

7第七章:真核生物的克隆载体
TRP1和复制起点。
特定克隆实验中三种酵母克隆载体选择 哪一种,从下面3个因素考虑:
• 1、转化效率(transformation frequency) :即用每微 克的质粒DNA可以获得的转化体的数目。
YEp:10,000-100,000个(转化的细胞/每微克质粒DNA) YRp:1000-10,000个 YIp: 小于1000个
7.1.6
7.1.6 其他酵母和真菌的载体
除酿酒酵母外,其他酵母和真菌的基础分子生物学
研究还需要其他相应的克隆载体。目前在丝状真菌
基因工程中广泛使用的载体系统主要是整合型质粒
和自主复制型质粒两大类。
在多数情况下,整合型质粒(相当于YIp)能够更好
地满足生物技术领域的需要,它们可以提供稳定的
重组体,可以在生物反应器中长时间地生长。
酵母游离型质粒,YEp13
为什么人们要构建这样一种穿梭载体?
• 原因之一是很难完整地把重组DNA从转化后的酵母 菌落中取出来。而对YEp来说不存在问题,因为 YEp在酵母细胞中主要以质粒形式存在;但是对一 些把自己整合到酵母染色体上的载体来说,要想从 酵母细胞中提纯重组的DNA简直是不可能的。可是, 在有些克隆实验中,必须提纯重组后的DNA,进行 测序,以判断重组体是否已经正确构建。
3) 复制起始位点:与质粒的复制起点功能一样,是染色 体DNA复制的起始位置。
染色体结构确定后,可以通过重组DNA技术将染 色体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分离开来,然后再连接在一 起,创造人工染色体。自然存在的酵母染色体有几 百个kb的长度,利用人工染色体可以携带比其他 质粒载体携带的更大的DNA分子。
YAC载体的结构和用途
质粒与C.S LEU2基因间的重组可以将YEp13整合进酵母

生物制药工艺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生物制药工艺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论1.生物药物有哪几类?DNA重组药物与基因药物有什么区别?( 1 )重组DNA药物(又称基因工程药物)(2)基因药物:以遗传物质DNA、RNA为物质基础制造的药物(3)天然生物药物(4)合成或半合成生物药物2.生物药物有哪些作用特点?(一)药理学(pharmacology)特性:1、活性强: 体内存在的天然活性物质。

2、治疗针对性强,基于生理生化机制。

3、毒副作用一般较少,营养价值高。

4、可能具免疫原性或产生过敏反应(二)、理化特性:1. 含量低、杂质多、工艺复杂、收率低、技术要求高;2. 组成结构复杂,具严格空间结构,才有生物活性。

对多种物理、化学、生物学因素不稳定。

3. 活性高,有效剂量小,对制品的有效性,安全性要严格要求(包括标准品的制订)。

3.DNA重组药物主要有哪几类?举例说明之。

1)细胞因子干扰素(IFN)类药物(2)细胞因子白介素类和肿瘤坏死因子(3)造血功能药物(4)生长因子类药物(5)重组蛋白和多肽类激素(6)心血管病治疗剂与酶制剂(7)重组疫苗与治疗性抗体4.术语:药物与药品生物药物,DNA重组药物:又称基因工程药物,应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重组活多肽,蛋白质及其修饰物基因药物:这类药物是以基因物质(RNA或DNA及其衍生物)作为治疗的物质基础,包括基因治疗用的重组目的DNA片段、重组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

反义药物:以人工合成的10~几十个反义寡核苷酸序列与模板DNA或mRNA互补形成稳定的双链结构,抑制靶基因的转录和mRNA的翻译,从而起到抗肿瘤和抗病毒作用。

核酸疫苗:是指将编码外源性抗原的基因插入到含真核表达系统的载体上,然后直接导入人或动物体内,让其在宿主细胞中表达抗原蛋白,该抗原蛋白可直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RNAi :在实验室中是一种强大的实验工具,利用具有同源性的双链RNA(dsRNA)诱导序列特异的目标基因的沉寂,迅速阻断基因活性。

基因工程第七章 重组子的筛选和鉴定

基因工程第七章 重组子的筛选和鉴定
1、抗体与产物的结合方式 根据第一抗体(一抗)和第二抗体(二抗)的性 质可分为几种作用方式:
固相支 持滤膜
一抗
待测基因 产物蛋白
125I标记的二抗
固相支 持滤膜
一抗
待测基因 产物蛋白
二抗
125I 标记的二 抗结合蛋白
固相支 持滤膜
待测基因 产物蛋白
一抗 125I标记的二抗
固相支 持滤膜
待测基因 产物蛋白
二抗上连着一种酶(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 酶、过氧化物酶、脲酶等)。
(4)显色反应
加入无色的底物,被二抗上所带的酶催化反应 转变成有色物质(或发光)。
(5)比色
在特殊的分光光度仪(酶标仪)上比色,打印出结 果。
3、ELISA的局限性 有效,但敏感性、特异性稍差(主要取决于 一抗的特异性)。 必须与其他方法一起综合考虑。
将外源DNA片段插在EcoRI
位点,则: 非重组子呈Ampr、Tetr 重组子呈Ampr、Tetr
Apr
将外源DNA片段插在BamHI 位点,则:
非重组子呈Ampr、Tetr 重组子呈Ampr、Tets
(二)、显色筛选法
1、基本原理
显色筛选法可以区分转化子与非转化子,也 可区分重组子与非重组子。其原理是:载体分子 上携带某种显色酶基因,其表达产物能使细胞产 生颜色反应,从而易于辨认和挑选,如大肠杆菌 质粒pUC18携带的lacZ’基因(蓝色反应)、链霉 菌质粒pIJ702携带的melC基因(黑色反应)等。
离质粒DNA并对其进行电泳,带有外源基因的重 组DNA分子的迁移率要低于无外源基因的质粒分 子。 2、操作:
将含有质粒的单重菌落细胞破碎,提取其质粒 D断N含A有,插用入分琼序子脂列量糖的凝重胶组组克电质泳粒,空。观载察体其电泳图谱,判

第七章生长因子类药物1、细胞因子的概念:由机体各种细胞

第七章生长因子类药物1、细胞因子的概念:由机体各种细胞

第七章生长因子类药物1、细胞因子的概念:由机体各种细胞第七章生长因子类药物1、细胞因子的概念:由机体各种细胞分泌的具有调控细胞生长分化、调节免疫功能和生理活性并参与病理反应的小分子蛋白质。

2、细胞因子的种类:白细胞介素(IL):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迄今发现IL-1至IL-26;集落刺激因子(CSF):刺激造血细胞形成细胞集落,参与造血功能的细胞因子,如GM-CSF,G-CSF,M-CSF,EPO,TPO等;干扰素(IFN):抵抗病毒的感染,干扰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包括IFN-α,IFN-β,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可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细胞因子,包括TNF-α,TNF-β;TRAIL(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FAS配体等;趋化因子: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能吸引免疫细胞到免疫应答局部,参与免疫调节和免疫病理反应。

分为CXC,CC,C,CX3C亚家族。

生长因子:对各种细胞具有促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

3、细胞因子结构和功能特点:小分子蛋白,单链或双链,多含糖基;量微而活性强;通过与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而发挥效应。

第一节生长因子概述1、生长因子概念:是一类调节细胞生长增殖的可溶性多肽类物,是导致细胞增殖效应的信息分子,又称为多肽生长因子。

2、生长因子的作用方式:生长因子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生长因子受体特异性结合而发挥作用。

生长因子受体可位于细胞膜、细胞质或细胞核。

大部分生长因子受体位于细胞膜上。

胞外:配体结合区;中间:跨膜区;胞内:酪氨酸激酶活性区(1)生长因子与细胞膜受体结合(2)活化的膜受体激活细胞内某些物质(3)细胞内生长信息的传递(G蛋白,磷酸肌醇,环磷酰胺)(4)某些基因的活化3、生长因子分类: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ol growth factor,EGF);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第二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是生长激素诱导靶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促生长作用的肽类物质,由两种紧密相关的小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组成。

第7章基因治疗精品PPT课件

第7章基因治疗精品PPT课件

1、内源基因的变异 2、外来生物的入侵
基因致病
基因结构的异常 基因表达的异常
2
基因诊断常用技术
• 核酸分子杂交: • PCR: • 生物芯片: DNA芯片或基因芯片 • 基因测序:
3
血友病A基因诊断
• 病因:factor VIII 基因缺陷 (碱基取代、缺失或插入等), 使凝血因子VIII 无活性或不 稳定,导致凝血障碍。
10
基因治疗的两种途径
ex vivo
靶细胞
载体 目的基因
in vivo
11
基因治疗的总体策略
1、基因矫正(修正)(gene correction):未实现 2、基因置换 (gene replacement): 3、基因修饰(增补)(gene augmentation): 4 、基因激活(gene activation): 5 、基因失活(干预)(gene interference ):反
细胞生长分裂
10天 Gene表达
IL-2刺激C分裂
回输患儿体内
1~2月治疗一次, 10个月 患儿体内ADA水平达正常人的25%
22
基因治疗基本过程 例2
• 逆转录病毒载体 +FⅨcDNA
重组体
5` LTR FⅨ neo SV PSO LTR 3`
①导入仓鼠细胞(CHO )→FⅨ表达;
②导入乙型血友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 →FⅨ表达;
18
7.2 基因治疗的载体
7.2.1 逆转录病毒载体 7.2.2 腺病毒载体 7.2.4 单纯疱疹病毒
19
7.2.1 逆转录病毒载体
• 正链RNA病毒
• 5’ gag- pol-
env 3’

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复习题

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复习题

《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基因工程技术:以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等学科为基础,在分子水平对基因或基因组进行改造,使物种获得新的生物性状,并且能够稳定遗传的一种技术。

·性状:是指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形态或动态过程、解剖构造、器官功能或精神特性、和行为方式等的统称。

·基因:核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遗传单位,也是储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功能RNA序列信息以及表达这些信息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基因表达:基因经过转录、翻译,产生具有特异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分子或功能性RNA的过程。

二、简答题1.什么是基因工程技术?请简要描述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操作步骤。

答:基因工程技术是指以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等学科为基础,在分子水平对基因或基因组进行改造,使物种获得新的生物性状,并且能够稳定遗传的一种技术。

广义的基因工程技术是指重组DNA技术的产业化设计与应用,包括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两大组成部分,狭义的基因工程是指上游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基本操作步骤:①分离目的基因②将载体与目的基因进行限制性酶切③将外源基因与载体连接起来④重组后的载体转化受体菌⑤转化后对重组子的筛选⑥使外源基因在宿主体内稳定遗传表达2. 请分别描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的结构特征。

答:原核生物基因:基因组较小,具有操纵子结构,基因密度高,结构基因中无内含子结构,多为单拷贝,遗传物质载体内部不形成细胞核结构,基因转录产物为多顺反子。

真核生物基因:DNA与蛋白质相结合形成染色体储存在细胞核中,基因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存在大量的重复序列,基因并不连续,存在内含子结构三、论述题1、什么是基因工程技术?试从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谈谈基因工程诞生的基础,并结合基因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地位,谈谈基因工程在生物产业中的重要性及发展前景?答:基因工程技术是指以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等学科为基础,在分子水平对基因或基因组进行改造,使物种获得新的生物性状,并且能够稳定遗传的一种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基因工程产品的研制、开发、上市时间
产品
首次克隆
表达时间
首次进入 国家 日本 美国 用途 治疗巨人症 治疗糖尿病 1982 欧洲 市场时间 国家/地区
人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SRM) 1977 人胰岛素 人生长激素(HGH) 人α干扰素( α-IFN) 乙肝疫苗 人白细胞介素-2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 1978
2)胰岛素(Insulin, Ins) 1921年,Banting FG等从胰脏中分离 1955年,Sanger F测序 1965年,我国完成结晶牛胰岛素全合成 1979年,Rutter W等克隆了胰岛素基因 1982年,第一个重组人胰岛素批准上市
胰岛素的结构及生物合成 胰岛素原与胰岛素 人胰岛素的生产方法 产人胰岛素大肠杆菌工程菌的构建策略

效率高、产量大 周期短、成本低
工艺稳定、质量可控
缺点是易形成包含体
1)、干扰素(IFN-α、β、γ) 1957年Isaccs等发现病毒干扰现象,即病毒感 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作用于其他细胞干 扰病毒复制,因而命名为干扰素。 根据产生干扰素细胞的来源、理化性质和生物 活性等差异,可分为α、β、γ等3种,其中 IFN-α为多基因产物,有23种以上的亚型。
如: MTT法: MTT formazan (蓝紫色) 琥珀酸脱氢酶 干扰素类蛋白:可用细胞毒抑制试验来测定干 扰素的体外活性。
五、重要的重组DNA药物
(一)利用重组大肠杆菌生产医用蛋白或多肽
代表产品:重组人胰岛素、重组人生长激素、重组人干扰素、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重组人集落刺激因子、重组抗体及其片 断等。
2)、纯度分析:SDS-PAGE, CE, IEF, HPLC 3)、生物活性测定 4)、残余杂质检测 宿主细胞蛋白含量、宿主细胞DNA、残余抗生素等 5)、安全性检测 无菌实验、热原实验、毒性实验、免疫原性检查
A 体内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 生物学模型 生长激素 B 体外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
大鼠 脑垂体
1985年,美国FDA批准由大肠杆菌发酵生产 的重组人生长激素上市,随后各种途径生产 的重组人生长激素迅速充斥市场。1997年, 仅美国Genentech和Ely Lily两家公司的重组 人生长激素年产量已达20kg,年销售额超过 3.5亿美元。 人生长激素的结构与性质 重组人生长激素工程菌的构建

注意:上游DNA重组的设计必须以简化下游操作工艺和装备 为指导思想;而下游过程则是上游基因重组蓝图的体现和保 证,这是基因工程产业化的基本原则。
1、水解→ 与载体连接→转链合成 → cDN)、合成法 4)、PCR法
DNA的体外重组(切与连)
重组DNA分子转化 (转)
转化子的筛选与鉴定(选)
外源基因的大规模表达和分离纯化
产品的检验和制剂制备
二、基本过程
上游阶段: 实验室 获得目的基因、酶切和酶连、插入适当载体、转入 宿主细胞、复制、目的基因分析确证、表达、筛选 合适表达系统等 下游阶段:将实验室成果产业化 发酵参数确定、新型生物反应器研制、高效分离介质 及装置开发、生物传感器设计制造、电子计算机优 化控制、产品质量控制
将蛋白质从结构不规则、无 活性的状态,恢复到有唯一 立体结构、有生物活性的 状态的过程称为蛋白质复性。

2)、表达载体 要求: a、能独立复制 b、有灵活的多克隆位点和方便的筛选标记 c、具有有效运载外源基因的能力,能携带大 小不同的外源基因 d、容易控制,在细胞内稳定性高,安全可靠。
如大肠杆菌的pBV220系统,为温度诱导表 达载体,已成功用于IL-2,IL-3,IFN等 pET系统,最有潜力的系统,可用乳糖代替 IPTG(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产物可 达细胞总蛋白20~30%,表达量可达总蛋白 50%。
◎针对不同性质的重组蛋白选择不同的层析类型
等电点处于极端区域(大于8或小于5)的重组蛋白应首选 离子交换法进行分离,这样很容易除去几乎所有的杂蛋白; 重组蛋白特异性的配体、底物、抗体、糖链等都是首选亲和 层析纯化方法的重要条件,原则是它们与目标蛋白之间的解离 常数应在合适的范围内(10-8~10-4mol/L); 疏水层析和反相层析是根据蛋白质的疏水性差异进行分离的;
种子克隆纯而且稳定,在培养工程中工
程菌不应出现无突变或质粒丢失的现象 种子批系统 工作细胞库

尽量去除污染病毒、核酸、宿主细胞杂蛋白 等杂质,并避免在纯化过程带入有害物质 纯化每一步应测定纯度、计算提纯倍数、收 率等等
1)、产品的鉴别
氨基酸组成分析: 肽图分析: N末端和C末端氨基酸测序: 蛋白质二硫键的分析: 重组蛋白相对分子量: 等电点的测定:
3’
PCR
3’ 3’
PCR PCR
5’ 5’ 5’ 引物C 3’
PCR
混合,变性,退火
3’
5’
5’ 3’ 5’ 3’
5’ 3’
+ 3’
5’
3’
5’
3’ 5’
DNA聚合酶
用引物B和C作PCR
3’ 5’
化学合成法 在已知DNA序列或多肽的一般结构时, 如链长在 60bp~100bp可用化学合成法直 接合成DNA。
2、基因表达
1)、选择宿主细胞 原核 大肠杆菌:生长快;遗传研究深入;产品多为 胞内(包含体)或周质中;不能糖基化修饰。 需注意内毒素污染。 枯草芽孢杆菌: 分泌力强,不形成包含体;不 修饰;胞外酶可能会降解产物 链霉菌:分泌能力强;不致病,安全;有糖基 化能力。
优点:易大量生产,成本低,周期短 缺点:多为胞内表达、提取困难,易生 成包含体、含起始密码 Met(AUG) ,有内 毒素毒性
# 应首先选择能除去含量最多杂质的方法
# 应尽量选择高效的分离方法
# 应将最费时、成本最高的分离纯化方法安排在最 后阶段
◎合适分离纯化介质的选择
常用的蛋白质分离纯化介质有Sephadex和 Sepharose。理想的分离纯化介质应具有下列 性质: # 对目标蛋白具有较高的分辨效率 # 对目标蛋白不会造成变性 # 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稳定,重复性好 # 价格低廉
3)生长激素 1944年,李卓浩等从牛垂体中分离出牛生长激素 1956年,从人垂体中分离出hGH 1969年,hGH序列报道 临床上用于垂体性侏儒症。1956~1985年,只 能从人尸体垂体中分离纯化。但至1985年,共 发现50多例克-雅氏症,5人病亡,研究结果证 实由垂体来源的生长激素污染有朊病毒。 1985年,垂体来源的被禁用,同年,rhGH上市。
◎分离纯化过程的规模化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实验室工艺、技术、方法在大 规模产业化过程未必合适,如: # 实验室方法在工程上可能难以实现(超声波破 细胞壁)
# 实验室方法在大规模生产中可能成本过高(超 速离心)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实验室的技术路线不等于 生产工艺。
四、质量控制

1、原材料质量控制:
2、培养过程质量控制 3、纯化工艺质量控制
1979
1980 1983 1984
美国
美国 美国 日本
治疗侏儒症
治疗病毒感染症 预防乙型肝炎 治疗肿瘤 治疗贫血 治疗中性白细胞 减少症 治疗血栓症
1985
1985 1986 1989 1988 1991
美国
美国 欧洲 欧洲 欧洲 美国
1987
美国
DNA重组药物制造的主要步骤
获得目的基因 载体的选择 受体细胞的选择
凝胶过滤层析是根据蛋白的分子量和体积差异进行分离的;
径向层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集层析分离和膜分离于一体的 一种复合技术,在流量、负荷量等参数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越 性。
◎多种分离纯化技术的联合运用 在进行重组蛋白的纯化时,通常需要综合使用多种 技术,一般来说,在选择分离纯化方法时应遵循下列 原则: # 应选择不同分离纯化机理的方法联合使用
大肠杆菌与真核细胞表达系统比较
大肠杆菌:
发酵 包含体 复性 纯化 目的蛋白
真核细胞:
发酵 上清液 纯化 目的蛋白
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蛋白易形成包含体
• 高效表达的目的蛋白
在大肠杆菌内形成大
• 因无法有效的解决复
性问题,在美国每年 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 几十亿美元
包含体电镜图
量无活性包含体。
蛋白质复性概念
1986年,FDA批准Roch公司的重组IFNα2a和Schering公司的重组IFN-α2b,重组 IFN-β、γ分别在1990年和1993年上市。 我国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侯 云德等发现中国人受病毒攻击产生的干扰 素主要为IFN-α1b型,1992年我国第一个 基因工程药物IFN-α1b获得国家一类新药 证书。




(a) AB链分别表达法 体外折叠成功率低,通常只 有10~20% (b) 人胰岛素原表达法 由于C肽的存在,胰岛素原 在复性条件下能形成天然的空间构象,为三对二 硫键的正确配对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得体外折 叠率高达80%以上 目前Ely Lily用这种工艺路线 年产几十吨的重组人胰岛素,其经济效益相当可 观。 (c) AB链同时表达法
4、PCR法或逆转录PCR(RT-PCR)
典型PCR反应包括 ①模板变性 94℃以上(1~2′) ②退火 50~55℃(1~2′) ③延伸 72℃(1~2′) 在高温聚合酶作用下, 以DNA单链为模板, 由引物起始从5′→3′ 延伸。
靶DNA的扩增
5’ (a) (b) 引物2 5’ 3’ 3’ 5’ 引物1 3’ 引物1互补链 5’
4、目标产品质量控制
保证编码DNA序列正确 要了解以下特性: A、目的基因来源、克隆过程、序列 B、表达载体名称、结构、遗传特性及酶切图 谱、抗生素标记等 C、宿主名称、来源、传代历史、检定结果及 生物学特征 D、载体引入宿主方式、及载体再宿主中状态 E、插入基因于表达载体两侧控制区核酸序列 F、启动和控制克隆基因表达的方法及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