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对上海国际旅游业的影响分析【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世博会对上海国际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1.1 研究意义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对地区经济、社会将产生直接带动作用,在第三产业中对旅游业的影响是最大的。

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计算方法,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毫无提问,上海世博会将为“旅游消费链”的形成推波助澜,并衍生出一些新型产业。

但上海旅游业也存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缺陷,因此,研究上海如何借世博会的契机,学习其他主办城市的经验,发展国际旅游业,就具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1.2 预期目标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应用有关会展经济和国际营销理论,在分析往届世博会对主办城市国际旅游业的影响的经验数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国际旅游业的影响,分析上海如何利用世博会提高上海城市知名度和国际旅游业发展水平,在闭会后如何发挥世博会的后续影响力,提出针对性强的对策建议。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关于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现状的研究成果
会展旅游在国外已经发展为一个相当成熟的行业,我国在90年代以来也不断兴起和发展。

胡月明(2009)对我国会展旅游的现状有个较为细致的概括,认为我们的会展旅游业起步晚,但是发展也相当喜人。

90年代以来,年增长速度达到了20%以上,大大高于其他领域经济总量的增长。

但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总量比较小。

然后分析了我国会展旅游的几个特点,比如说体制瓶颈造成管理混乱,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整体竞争力不强,会展旅游产品缺乏创新,会展教育滞后,专业人才缺乏,进而提出了几点应对举措:成立展览同业工会或行业协会,树立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意识,打造名牌专业展,培养专业会展人才等几个建设性的举措。

1.2 关于会展旅游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一般性影响的研究成果
赵岚韡(2008)深入分析世博会与旅游相互产生联系的缘起,梳理了世博会与城市旅游发展的相关理论,如事件和增长级理论。

同时,就世博会作为城市旅游的助推器展开论述,分别就世博会促进城市旅游的表现,包括城市文化旅游活动、城市娱乐活动、城市旅游者(业)探源世博会对城市旅游的具体影响所在。

同时,利用现有存在,就世博会提升城市旅游的渠道方面,从主题、景观化、营销、宣传及参与四个方面深入剖析城市怎样利用世博会的契机,更好的发展城市旅游,使城市旅游发展得到重大突破,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自第一届世博会举办至今,世博会已经走过了一个半世纪的历史旅程。

虽然,举办世博会的初衷是展示当时社会先进的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但是,随着参展国的参与及大量参观者的到来,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到来,在无意识中促进了举办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这个过程是自然而然的形成。

同时,从世博会的举办历史来看,由于世博会的举办促进举办城市旅游业发展的记载比比皆是,在当代世界城市当中,曾经举办过世博会的城市无一例外的成了最顶尖的城市如巴黎、伦敦等。

因此,可以这样说,世博会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是城市旅游发展的助推器。

1.3 关于世博会对主办城市的旅游等相关行业影响的研究成果
上海世博会是历史上第一次由发展中国家主办的世博会,因此没有本国经验可循,只有通过向以往届世博会的举办地学习,吸取他们优秀的举办经验,并以曾经出现的各类问题警示自己,才能在举办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才能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戴颖(2008)主要从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1992年西班牙塞尔维亚世博会和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入手,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对这三届国际上评价比较高的世博会进行研究。

世博会大大推动了主办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

随着世博会规模的扩大,参观人数也成倍增加,从1851年伦敦世博会的630万,增加到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6400万,近几届也达到千万人次以上。

各主办国都采取各种措施提高集客能力,吸引各国游客前来参观世博会并连带参观其他著名观光景点。

举办过世博会的伦敦、巴黎、维也纳、纽约、大阪等城市都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观光地。

蒙特利尔自1976年举办世博会后,已成为加拿大著名的旅游城市。

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1988年举办世博会后,原址改建为南岸公园,每年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

其次,展览行业及其配套服务业的发展。

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直接收入每增长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经验表明,世博会将会直接给会展经济带来滚滚商流、物流、
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其利润率高达20%—30%。

为展览业配套的服务业也因此受益。

人流、商机的涌入,又会使周边的房价一路上涨,从而推动房地产业的发展。

此外,同奥运会一样,举办世博会时,全球各大公司、企业不惜重金投入做广告宣传,这不仅有利于广告业的发展,广告赞助费也已成为世博会的重要经费来源。

再次,各大产业的发展,为举办城市增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筑波世博会共创造了457773个就业机会,占1985年日本全部就业人数的0.8%。

世博会不仅促进了主办城市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带动了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1.4 关于世博对上海国际旅游业的影响的研究成果
世博会的举行对举办城市有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不管是对上海还是中国都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将是上海城市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李晓宇(2008)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例分析世博会对城市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现摘录如下: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是认证体现时代文化和文明的新技术和社会体系的场所,其宗旨是促进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使每个参展国家能够利用这个机会宣传自己,向全世界战士各自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另外文章中可供借鉴的是作者对世博会对城市旅游业的带动作用的分析,举出了5大带动作用。

(1)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城市改造、环保等方面。

随着大量外来游客的涌入,良好的基础设施显得尤为重要,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的形象。

所以,上海在筹备世博的过程中,进一步的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有望提升上海的城市形象。

(2)丰富城市旅游资源。

世博中的中国馆、主题馆、会议中心等建筑群将成为上海未来标志性建筑,带动浦东整体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3)招徕大量的客源。

(4)带动国际会议旅游的快速发展。

(5)带动周边地区旅游的发展。

在我的论文中,我可以参考这5大带动作用,尤其是其中的国际会议旅游,让我对旅游项目有了更充分的理解,结合这5大作用,分析世博对上海国际旅游业的影响,其中,带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对旅游业相关的行业起到一定的影响,可以适当的加以分析与研究。

另外,文章还提到了世博会的一些后续利用,比如一些世博馆与新建的旅游地,这些对上海旅游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世博宣传了城市,提升了城市想象,随着这些后续项目也将不断的吸引外来游客的参观,这个影响是不能忽略的。

3.参考文献
[1]Milton T.Astroff,James R.Abbey著,宿荣江主译.会展管理与服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2]阿尔诺·勃兰特著,任树银等译.汉诺威世博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3]诸大建,姜富明著.世博会对上海的影响和对策[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4]Andrew Bradley,Tim Hall and Margaret Harrison(2002).Selling sites:promoting new
images for meetings tourism.Cities,19(1),61-70.
[5]Bill Bramwell(1997).Strategic planning before and after a mega-event.Tourism Management,18(3),167-176.
[6]Hailin Qu,Lan Li and Gilder Kei Tat Chu(2000).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ong Kong as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destination in Southeast Asia.Tourism Management,21,643-648.
[7]尹玉芳,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上海市旅游业的影响研究[D].北京: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8]赵岚韡,世博会与城市旅游研究[D]北京: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9]戴颖,往届世博会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启示[D],北京: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10]胡月明,我国会展旅游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D],北京: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
二、研究方案
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
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 往届世博会对主办城市国际旅游业的影响
2 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国际旅游业的积极影响
3 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消极影响
4 发挥世博会对上海国际旅游业的后续影响力
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
1.1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首先要进行文献调研,查阅代表性的文献,进行梳理,引以写作参考。

二是在实习期间要进行实地调研,走访政府、了解有关政策,走访企业,为写作获取第一手资料。

1.2进度计划
第6学期第19-20周至第7学期1-5周: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广泛搜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第7学期第6-12周: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撰写;参加开题答辩,进一步论证选题价值、确立主要研究内容,论证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7学期第13-14周:撰写论文详细提纲,交指导老师批阅,反复修改,保证论文结构的合理性。

第7学期第15-20周:开始写作毕业论文,完成初稿。

第7 学期寒假: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开展调查研究。

第8学期第1-2周: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写作、完善毕业论文。

第8学期第3-6周: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结合毕业论文内容开展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完成论文。

第8学期第7周: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定
稿并上交。

第8学期第9-11周: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