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陆机挽歌诗

合集下载

论陆机对汉代乐府诗的继承与发展

论陆机对汉代乐府诗的继承与发展

“其旨言雕室丽色,不足为久欢,晏 酰毒,满盈所
宜敬忌,与K
再《
》异。”加 》,据吴競《乐府古要解》评“《董
桃行》,为后汉游童所作,终有 卓作乱,卒 逃亡。
-28 -
后 之为歌,为炯戒焉。陆士衡'和风 薄
林',但言节物芳华,可及 乐,无使徂龄坐徙而
已。”解 指 陆机的同题乐府诗与汉乐府诗主题
的不。

而言,
2019年12月 第6期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Dec. 2019 No.6
论陆机对汉代乐府诗的继承与发展
谢丹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
摘要:陆机的乐府诗上承汉魏古韵,下启南朝新风,是沟通汉代乐府诗与南朝乐府诗之间的一座
-27 -
2019 年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第6期
陆机的文学理论思想来自他自身的创作实践,
故其诗歌中有大量拟作。在陆机的这些拟作中,除
模拟汉末《古诗十九首》而作的《拟古诗》外,还有不
少乐府诗。在逮钦立先生所辑录的《先秦汉魏晋南
北朝诗》中,陆机诗歌共留存一百零七篇(含残篇),
其中乐府诗有四十一篇,几乎占了一半之多,是陆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673(2019)06—0027—05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Lu Ji's Yuefu Poems to Han Yuefu Poems
XIE Dan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Me0ia,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Xingyi Guizhou 562400) Absrtact: Lu Ji's Yuefu poems inherits the ancient rhyme of Han and Wei dynasties and opens up the new wind of the Southern Dynasty, which is a bridge between the HanYuefu and the Southern Yuefu. Lu Ji's Yuefu poetry inherits and develops to Han Yuefu poetry. On the one hand, Lu Ji uses many Yuefu ancient themes to create or draw nutrition from Han Yuefu; at the same time, Lu Ji's Yuefu poems also have new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He adjusted the language form of Yuefu poetry, used Yuefu ancient themes to describe current affairs,or set up new questions to realistic lyricism, which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Yuefu poetry from all aspects. Key wordS:Lu Ji;Yuefu Poems; Inheritance;Development.

陆机《短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陆机《短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陆机《短歌行》原文|译文|赏析《短歌行》是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机的作品,这首诗主要是感叹人生短促,应当及时行乐,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诗歌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短歌行》原文魏晋:陆机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苹以春晖,兰以秋芳。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今我不乐,蟋蟀在房。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

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我酒既旨,我肴既臧。

短歌可咏,长夜无荒。

译文及注释译文因为人的寿命短促,虽然临觞作乐,也只能悲歌慷慨,难以忘怀忧愁。

人生在人世间,就好像早晨的露珠一样,转瞬就会逝去。

时间不会重新再来,花也不可能再次开放。

苹只在春天绽放光彩,兰只在秋天发出芬芳。

剩下的日子苦短难耐,过去的日子让人感到苦闷惆怅。

人应当及时享乐,因与友人相会而快乐,以分别而感到悲伤。

哪里会没有这样的人生感触,只是因为见到我的朋友而忘却忧愁了。

我的酒肴十分美好,就让自己尽情地品尝享受吧!去吟咏短歌,及时取乐,而不至于荒废岁月。

注释①朝霜:早晨的露水。

这里形容转瞬而逝的短暂。

②华不再扬:指花不能再次开放。

③苹(pínɡ):一种水草,春天生长。

④来日:指自己一生剩下的日子。

⑤去日:指已经过去的日子。

⑥蟋蟀在房:这里借用《诗经》的诗句:“蟋蟀在堂,岁律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诗经》原意是教人及时依照礼制而适当取乐。

陆机在这里运用此意。

⑦旨:美好。

⑧臧:好。

本句出自《诗经》。

⑨“短歌”两句:意为吟咏短歌,及时行乐,而不至于荒废时间。

与《诗经·蟋蟀》中的“好乐无荒”意义相同。

赏析这首诗主要是感叹人生短促,应当及时行乐。

诗中有的句子有意效法曹操,本诗虽也叙友情,不过并没有曹操在《短歌行》中表现出的那种建功立业的雄心。

论陆机拟乐府的创作模式

论陆机拟乐府的创作模式

On Luji 蒺s Creation Model of Yuefu CHEN Qian ,WU Da ⁃shun(Yanshan Campus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0)Abstract :Luji mainly uses the method of parody to create Yuefu poems ,which shows distinct parody features in threeaspects :theme ,language and structure.Luji created a model of imitating Yuefu ,taking both follow ⁃up and innovation into account ,constructed a specific process of imitating Yuefu ,established the text form of imitating Yuefu ,and thus elevated theimitation into a universal creative method.The model is imitated by later scholar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imitating Yuefu.Key words :Luji ;Yuefu Poetry Collection ;imitating Yuefu ;parody features ;creation model论陆机拟乐府的创作模式陈倩,吴大顺(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0)摘要:陆机主要采用拟篇的方法创作乐府诗,在主题、用语和结构三方面都表现出了鲜明的拟篇特色。

试论陆机的诗歌

试论陆机的诗歌

试论陆机的诗歌安海民1(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青海西宁810008)【摘要】陆机是西晋文学的代表作家,唐以后对陆机诗歌的评价多持否定态度,此种认识影响了现当代的几部文学史的编写。

因此,如何重新评价陆机诗歌的艺术特色与成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诗歌之要素,主要乃在于其所具有的一种感发之生命,因此衡量诗的重要标准,便当以其所传达的感发生命之质量,及其所传达的效果之优劣为根本依据。

本文据此并结合文本探讨了陆机诗歌的艺术特色与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陆机;陆机诗歌;艺术特色与成就陆机被称誉为“太康之英”,受到了其时代的推崇,然自唐代否定六朝文学起,陆机及其诗歌创作往往遭到评论家的诟病,如宋人张戒《岁寒堂诗话》云:“建安陶阮以前诗,专以言志;潘陆以后诗,专以咏物……,雕镌刻镂之工日益增,而诗人之本旨扫地尽矣。

”[1]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云:“陆士衡之‘来日苦短,去日苦长’,……语若卑贱,而亦实境所就,故不忍多读。

”又云:“若陆机《辨亡》、傅玄《秋胡》……令人一见匿笑,再见呕秽,皆不免为盗蹠、优孟所訾。

”[2]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士衡旧推大家,然通瞻自足,而绚采无力,遂开出排偶一家。

降自齐、梁,专攻对仗,边幅复窄,令阅者白日欲卧,未必非陆氏滥觞也。

”[3]此种观点一直延续到现当代,几部流行的文学史著作中,更是将陆机的诗歌目为形式主义代表,加以否定与鞭挞,即就是新近出版的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而言,在论述陆机时也认为:“西晋诗坛以陆机、潘岳为代表,讲求形式,描写繁复。

辞采华丽,诗风繁缛。

”[4]因此,作为西晋太康文学的代表作家陆机,其诗歌创作到底有何特色与成就,仍有继续研讨的必要,笔者不揣简陋,撰此文就此问题试加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一据金涛声点校的《陆机集》所载,现存陆诗有九十首﹙辑录的佚诗不计﹚,其中,乐府诗四十八首,拟古诗十二首,公宴、赠答、招隐等徒诗三十首。

综观陆诗,我们将其表达的思想情绪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描写统治者的功德和同僚友朋的诗酒唱和。

《文选》陶渊明挽歌诗中的死亡意象及其他——《文选》挽歌诗死亡意象论析之二

《文选》陶渊明挽歌诗中的死亡意象及其他——《文选》挽歌诗死亡意象论析之二
草 何 茫 茫” :
荒草何 茫茫, 白杨 亦萧萧。严霜九月中, 送我 出远郊。四面无人 居, 高坟正 蠛蛲 。 马 为仰 天呜 , 为 自萧 条 。 幽 室一 已闭 , 风 千年 不复 朝 。千 年 不 复朝 , 贤达 无 奈何 。向 来相 送 人 , 自还 其 家 。亲戚 或 余 各
悲 , 人 亦 已歌 。 死去 何 所 道 , 体 同 山 阿 。 他 托
有 三层 。 一 是 生人 作 死 者 观 , 诗 一歼 始 就 写送 自己 出丧 , 走 向 层 该 在
坟 墓 的道 路 上 , : 悲哀 让 大 地 为之 动 情 , 死 的 以至 九 月 而严 霜 ; 物 万
因为 “ 千秋 万 岁 后 , 知 荣 与 辱 。但 恨 在 世 畴 , 洒 不 得 足 ” 这里 被 谁 饮 , 缪 、 分离 对 立 起 来 的 生死 又 重 新 扶 得 统 一 , 死 的 界 限被 消 弭 , 陆 生 陶 渊 明不 以生而 乐 , 以死 而 悲 的死 亡 观 达 到 了今 古死 亡 认 识 的最 高 不
》 芝
} 0 。
《 文选 陶渊 明挽歌诗中的死亡意 象及 其他
《 文选》 挽歌诗死亡意象论析之
陈远洋
《 选》 文 中的挽 歌 诗 无 疑 以陶 渊 明 的为 最佳 , 宽评 日“ 人 自作 祁 昔 祭 文 挽 诗者 多 矣 , 寓意 骋 辞 , 于 暇 日, 或 成 宽考 次靖 节 诗 文 , 绝 笔 于 乃 祭 挽 三 篇 , 出于 属 圹 之 际 者 , 盖 辞情 俱达 , 为精 丽 … … ” 事 实 上 , 尤 陶 渊 明 挽歌 诗 已经 由一般 性 的祭 挽 之 词 上升 到 文 人 抒情 诗 , 是 中 这 古文 人 挽歌 诗 的最 高 级形 态 。 陶渊 明挽 歌 诗所 出现 的死 亡 意象 , 如荒 草 、 白杨 等 本 身却 并 非 与 死亡 有 直接 关 系 , 是在 诗 歌里 所 传 达 的死 亡 悲情 却 分外 强 烈 , 但 这其 中最 主 要 的原 因在 于 “ 笔 于祭 挽 ” “ 出于 属 圹之 际” 作者 真 切 的 绝 、盖 , 死亡 体 验 感 染万 物 , 得 所 触 之 物无 不具 死 亡 的深 情 。从 哀 挽对 象 使 来看 , 陶诗 既不 同于 缪 诗泛 言死 亡 , 不 同于 陆 诗 的 代 言死 亡 , 是 也 而 自挽 , 因此 陶渊 明挽 歌 诗 是 建 立 在对 死 亡 的真 切感 受上 的 。从 哀挽 内容 来看 , 陶诗 以生挽 死 , 以死 挽 生 , 后 生 死 同归 , 示 了生 死 的合 最 显 与 陆机 一 样 , 陶渊 明本 有 挽 歌 诗三 首 , 统 《 萧 文选 》 录 其 三 “ 只 荒

从《挽歌》看陆机的死亡观

从《挽歌》看陆机的死亡观
哭, 而不胜 哀 , 为 此 歌 以寄 哀 音 焉 。 故 ”崔 豹 《 今 古 注》 :薤 露蒿里 , 日 “ 并丧 歌 也 。本 出 田横 门人 , 自 横 杀, 门人 伤之 , 为作 悲歌 , 言人命 奄忽 , 如薤上 之露易
唏灭也 。亦谓 人死 魂 魄 归 于蒿 里 。至汉 武帝 时 , 李 延年乃 分为二 曲 ,薤 露 》 王 公 贵人 ,蒿 里 》 士 《 送 《 送 大夫 庶人 。使挽 柩者 歌之 , 谓之《 歌》 ” 亦 挽 。 “
情肠 。魏晋 时的挽歌 多 为三首连 章体 , 内容相连 接 , 场 景相关联 , 因此 其 三部 分 可 视作 这 一 过程 的三 个 阶段 : 一 ) b 葬地 事 。人 之死 时 , ( 述 择 家人 守灵 , 亲
《 文选 》 二 十八 , 善 注 引 谯 周 《 训 》日: 卷 李 法 “ 挽 歌》 , 帝 召 田横 , 尸 乡 自杀 。从 者 不 敢 《 者 高 至
死亡后 的各个不 同场 面。 卜 葬地 的仪式 如此盛 大 择
庄重 :龙 慌被广 柳 , 矫 轻旗 ” 哭号 也 颇为 强烈 “ 前驱 ; 动人 :殡 宫何 嘈嘈 , 响沸 中闱” “ 爵两楹 位 , “ 哀 ;舍 启
人 挽歌辞》 首 、王侯挽 歌辞 》 二 《 一首 , 东晋 陶 渊 明的
摘 要 : 着独特人 生经历的 西晋文学家陆机 , 有 在许 多作品里表现 了“ 生命 ” 一传 统的 主题 。由于受到 这
儒 学的深刻影响 , 陆机对生命 本体 的认识倾 向 于理 性。《 挽歌 》 是集 中表 现 陆机 生命观 的诗作 , 包括 其三 首 《 挽歌》 组诗 与《 庶人挽歌辞》 士庶挽歌辞》 王侯 挽歌 辞》 挽歌辞》 《 《 《 等另外四首 。通过 对其挽歌 系列作品 的

挽歌诗 陆机诗作

挽歌诗 陆机诗作

挽歌诗陆机诗作
《挽歌诗》
陆机《魏晋》
其一
卜择考休贞,嘉命咸在兹。

夙驾警徒御,结辔顿重基。

龙㡛被广柳,前驱矫轻旗。

殡宫何嘈嘈,哀响沸中闱。

中闱且勿欢,听我薤露诗。

死生各异伦,祖载当有时。

舍爵两楹位,启殡进灵轜。

饮饯觞莫举,出宿归无期。

帷衽旷遗影,栋宇与子辞。

周亲咸奔凑,友朋自远来。

翼翼飞轻轩,骎骎策素骐。

按辔遵长薄,送子长夜台。

呼子子不闻,泣子子不知。

叹息重榇侧,念我畴昔时。

三秋犹足收,万世安可思。

殉没身易亡,救子非所能。

含言言哽咽,挥涕涕流离。

其二
重阜何崔嵬,玄庐窜其间。

磅礴立四极,穹隆放苍天。

侧听阴沟涌,卧观天井悬。

圹宵何寥廓,大暮安可晨。

人往有返岁,我行无归年。

昔居四民宅,今托万鬼邻。

昔为七尺躯,今成灰与尘。

金玉素所佩,鸿毛今不振。

丰肌飨蝼蚁,妍姿永夷泯。

寿堂延魑魅,虚无自相宾。

蝼蚁尔何怨,魑魅我何亲。

拊心痛荼毒,永叹莫为陈。

其三
流离亲友思,惆怅神不泰。

素骖伫轜轩,玄驷骛飞盖。

哀鸣兴殡宫,回迟悲野外。

魂舆寂无响,但见冠与带。

备物象平生,长旌谁为旆。

悲风徽行轨,倾云结流霭。

振策指灵丘,驾言从此逝。

陆机的诗词全集、诗集(122首全)

陆机的诗词全集、诗集(122首全)

陆机的诗词全集、诗集(122首全)「陆机」诗词全集(122首)新窗口打开1、《诗》太素卜令宅。

希微启奥基。

玄冲纂懿文。

虚无承先师。

2、《诗》惆怅怀平素。

岂乐于兹同。

岂宴栖末景。

游豫蹑余踪。

3、《诗》恢恢天网。

飞沈是收。

受兹下臣。

腾光清霄。

4、《诗》瓮余残酒。

膝有横琴。

5、《诗》澄神玄漠流。

栖心太素域。

弭节欣高视。

俟我大梦觉。

6、《诗》老蚕晚绩缩。

老女晚嫁辱。

曾不如老鼠。

翻飞成蝙蝠。

7、《诗》轨迹未及安。

长辔忽已整。

道遐觉日短。

忧深使心褊。

8、《诗》物情竞纷纭。

至理自宜贯。

达观傥不融。

居然见真{赝贝=月}。

9、《诗》佳谷垂金颖。

10、《诗》石龟尚怀海。

我宁忘故乡。

11、《短歌行》置酒高堂。

悲歌临觞。

人寿几何。

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

华不再阳。

苹以春晖。

兰以秋芳。

来日苦短。

去日苦长。

...12、《百年歌》一十时。

颜如蕣华晔有晖。

体如飘风行如飞。

娈彼孺子相追随。

终朝出游薄暮归。

六情逸豫心无违。

酒将炙奈乐何...13、《百年歌》二十时。

肤体彩泽人理成。

美目淑貌灼有荣。

被服冠带丽且清。

光车骏马游都城。

高谈雅步何盈盈。

酒将炙奈乐何...14、《百年歌》三十时。

行成名立有令闻。

力可扛鼎志干云。

食如漏巵气如熏。

辞家观国综典文。

高冠素带焕翩纷。

酒将炙奈乐何...15、《百年歌》四十时。

体力克壮志方刚。

跨州越郡还帝乡。

出入承明拥大珰。

清酒将炙奈乐何。

清酒将炙奈乐何。

16、《百年歌》五十时。

荷旄仗节镇邦家。

鼓钟嘈囋赵女歌。

罗衣綷粲金翠华。

言笑雅舞相经过。

清酒将炙奈乐何。

酒将炙奈乐何...17、《百年歌》六十时。

年亦耆艾业亦隆。

骖驾四牡入紫宫。

轩冕婀那翠云中。

子孙昌盛家道丰。

清酒将炙奈乐何。

清酒将炙奈乐...18、《百年歌》七十时。

精爽狻损膂力愆。

清水明镜不欲观。

临乐对酒转无欢。

揽形修发独长叹。

19、《百年歌》八十时。

明已损目聪去耳。

前言往行不复纪。

辞官致禄归桑梓。

安车驷马入旧里。

乐事告终忧事始。

20、《百年歌》九十时。

日告耽瘁月告衰。

陶渊明自作挽歌对生死看得太透

陶渊明自作挽歌对生死看得太透

陶渊明自作挽歌对生死看得太透陶渊明自作挽歌对生死看得太透有些人认为,陶渊明的挽歌可以视为挽歌这种题材的最高水平了,如清吴淇《六朝选诗定论》卷十一说:“挽歌于缪袭,以此歌比而校之,其旷达处相同,而哀惨过之,陆机三章虽佳,风骨则减矣。

”也就是说,开创挽歌的缪袭,以及后来的陆机,挽歌都逊渊明一筹。

这三首诗,从内容上讲,“首篇乍死而殓,次篇奠而出殡,三篇送而葬之,次第秩然”(清·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挽歌诗三首其一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渊明开篇点明人只要活着,就必然死亡,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把一个人的生命放在自然之中来看,即使早死几年,也算不上短命——因为时间的长河太浩了,我们的生命也就是一滴水而已。

昨天晚上我我和你们一样,还都是活在世上的人,今天早晨,你们还活着,而我的名字已经写到鬼魂的名册上了。

我的灵魂散去,不知归附到哪里,我的形体就像一段枯木一般。

孩子、亲友都在我身旁哭泣。

此时,生前所纠结的得失荣辱是非善恶,对于我来说都没有意义了。

千万年之后,我生前的荣与辱只是留给后人评说,与我有什么相干呢?后人赞美我,与我也没有任何意义,后人抨击我,与我也没有任何意义。

对于我来说,只有活着的时候享受生命,才是对于“我”来说,真正有意义的。

可惜啊,活着的时候,喝酒没喝够,没有好好地享受生命啊!明黄文焕《陶诗义》卷四评价此诗:“是非得失之在当身者,荣辱之在后世者,一死则俱不知。

而耿耿独明,长留缺饮之恨,生在世上,死在地下,总无别恋,自悲凄凉,自负清楚。

”清代温汝能则说:“起二句只是眼前道理,俗人见不到,偏说不出。

末数语,唤醒世人,如梦初觉。

”(《陶诗评》卷四)其二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生浮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陆机:华亭鹤唳(魏晋名士的风流)

陆机:华亭鹤唳(魏晋名士的风流)

陆机:华亭鹤唳(魏晋名士的风流)陆平原①河桥②败,为卢志所谗,被诛。

临刑叹曰:“欲闻华亭③鹤唳,可复得乎!”--《世说新语?尤悔》陆机临刑前“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的感慨,便是著名典故“华亭鹤唳”的由来,这其中包含了多少故乡的思念、仕途的艰难和人生的辛酸啊。

如前文所述,吴郡陆氏世代服膺儒学,子弟多以仕途功名光耀家族。

陆机的祖父陆逊、父亲陆抗相继为东吴丞相、大司马,吴郡陆氏也因此鼎盛一时。

三国归晋后,吴郡陆氏作为失败方的江南土著大族,门第大为下降。

曾作《祖德赋》、《述先赋》、《辨亡论》等歌颂祖辈辉煌功业的陆机,不甘心吴郡陆氏的门第同已成为历史的东吴一同沉沦。

在东吴灭亡,闭门苦读十年后,与弟弟陆云一起北上京都洛阳,图谋仕进,重振门庭。

虽然时年29岁的陆机主动承担起匡扶家业的重任,但面对陌生的异乡,面对未知的前程,陆机仍与许多游子一样,充满着对前途的迷茫和对故乡的留恋。

在北上京城的途中,他即兴写下行旅诗名篇《赴洛道中作诗两首》。

第一首“悲情触物感,沉思郁缠绵。

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是他身为吴臣对故国破灭、被迫北上深深的哀怨。

第二首“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是他身为亡臣对今后的前途长长的忧愁。

如同现在南方人初到北京,陆机、陆云兄弟以“亡国之臣”的身份初到京都,也饱尝了许多北方士族子弟的歧视和白眼。

当时,北方高门向来以中原正统自居,外加他们又是汉末三国的最终胜利者,所以,吴蜀人士在他们眼里,自然是“亡国之余”,处处低人一等。

一次,陆机去拜访驸马王济,王济指着餐桌上的羊奶酪,轻蔑地对陆机说:“你们吴越有什么菜比得上奶酪?”陆机一听就很不舒服,马上巧妙地反驳:“即便不加盐和豆豉,我们千里湖的名菜莼羹也足可媲美。

”(王济对美食极为考究,他家的乳猪都是用人乳喂养的。

)对岳父晋武帝都敢放肆无礼的王济,为人傲慢一点也就罢了,但同样仕途艰难,文才与陆机齐名,有“陆才如海,潘才如江”之誉的美男子潘岳竟然也不给陆机面子。

《文选》缪袭、陆机挽歌诗中的死亡意象——《文选》挽歌诗死亡意象论析之一

《文选》缪袭、陆机挽歌诗中的死亡意象——《文选》挽歌诗死亡意象论析之一
mount闩1nflowcrs文选缪袭陆机挽歌诗中的死亡意象匕孑口陈远洋文选挽歌诗死亡意象论析之一意象就是通过艺术家的精神外射和情感渗透而重新组合过的物象是托物载情心物交感情景交融的一种结果它突出了审美主体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是艺术创造与审美欣赏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 f , } ' S U  ̄N r v l f Ve
黄泉” 显见早期黄泉实为河流名 ; 周易集解》 “ , 《 : 初九 , 建子之 月, 阳 气 始 动 于 黄 泉 , 未 萌牙 , 是潜 伏 , 日潜 龙 也 。 此 段 于鄢 》 郑武 公妻 姜 氏意欲 立 公叔 段 左 郑 载
《 文选 缪袭 陆机挽歌诗 中的死亡 意象
— —
《 文选 》 挽歌诗死亡意象论析之一
陈远洋
“ 意象 就是 通过 艺 术家 的精 神 外射 和情 感 渗透 而 重新 组 合过 的物 象 , 托物 载 情 、 物 交感 、 景交 融 的 一种 结 果 , 突 出 了审 美 主体 是 心 情 它 的 自主 性 、 独立 性 和创 造 性 , 艺 术创 造 与 审美 欣赏 活 动 中不 可 忽视 是 的重 要 因素 。 以此 而言 , 亡 意象 是 指 艺术 家将 死 亡 的哀 挽 悲悼 之 ” 死 情 与相 关物 象 高度 融 为一 体 的特 殊 意象 。《 选》诗 挽 歌诗 一 类 收录 文 有三 国魏 缪 袭 、 晋 陆机 和 东晋 陶潜 三 人 共五 首 , 些 诗作 为 生 者 的 西 这 艺术 家对 自 己或 者 对他 人之 死 的 哀挽 , 中就 包含 有 死 亡意 象 , 文 其 本 试 析之 。鉴于 篇幅 较 大 , 文 着 重认 识 缪袭 、 本 陆机 挽 歌诗 的死 亡 意 象 , 对 于 陶渊 明 的挽 歌 诗死 亡 意象 及 其对 死 亡 意象 的 价值 将 另文 讨 论 。 《 文选 》 时代 次 序 辑 录三 人 五 首 挽 歌 诗 , 一 首 即 为三 国时 魏 以 第 人 缪 袭 的一 首 《 挽歌 诗 》 : 生时游国都, 死没弃 中野。朝发 高堂上, 暮宿黄泉下。白 日入虞 水 。… …一 水 东 北 流 , 即黄 雀 沟 矣 。又 东北 与 靖 水 枝 津 , 二 水之 为 合

论《文选》对陆机诗歌的选录

论《文选》对陆机诗歌的选录

论《文选》对陆机诗歌的选录陈璐【摘要】萧统《文选》选录陆机诗歌52首,居入选作家之冠.从选录数量来看,萧统关注陆机的赠答诗、乐府诗、杂拟诗和行旅诗,蕴含丰富的批评思想,并通过结构的匠心安排,勾勒诗歌发展轨迹,反映文学思潮变迁.《文选》所录陆机诗歌不仅艺术性高,而且特色鲜明,其中赠答诗显示吴地情结,乐府诗描写士族生活,杂拟诗实践缘情理念,行旅诗表现羁宦主题.萧统选录的意义在于,揭示陆机诗歌艺术特色,肯定陆机诗歌开创价值,深化陆机诗歌理论内涵,促进陆机诗歌文本传播,在陆机接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期刊名称】《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年(卷),期】2018(031)002【总页数】6页(P27-31,58)【关键词】《文选》;陆机;诗歌;选录【作者】陈璐【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萧统遵循“略其芜秽,集其淸英”“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1]3-4的原则,选录自先秦至梁的作品,编成《文选》一书,共分38类。

萧统将各时代作品选录其中,代表着他对作家的看法,显示个人价值判断,蕴含丰富的批评思想,从中可以窥看文学的传承和流变,创作的兴盛与衰落,对认识作家有重要意义。

其中,萧统选录陆机诗歌52首,居入选作家之冠,显示了对陆机的重视,而他在不同类目对陆机诗歌选录的数量,亦代表对陆机诗歌的看法。

陈复兴先生曾分析萧统与陆机文学批评异同,指出“萧统的文学主张,既标‘沉思翰藻’之说,又兼‘丽而不浮,典而不野’之论,或隐或显地是取陆陶之两端而折中之,从而成就其独标一格的文论”。

[2] 主要从文论角度比较,没有诗歌分析。

萧统虽未评论陆机,但选录取舍亦包含隐性批评,从中能把握选录体例和特点,深化对陆机诗歌的理解(表1)。

由表1可见,陆机诗歌在赠答、乐府、挽歌三个类目中居于榜首,得到萧统的青睐。

从类目总数来看,萧统选录最多者是杂诗,其次是杂拟,再次是赠答、行旅、乐府等,而陆机入选最多的是乐府诗,远超谢灵运、鲍照,居于各家之首。

潘岳、陆机悼挽伤逝文学比较

潘岳、陆机悼挽伤逝文学比较

潘岳、陆机悼挽伤逝文学比较潘岳、陆机悼挽伤逝文学比较研究生:王珩指导教师:王立教授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中文摘要:潘岳、陆机悼挽作品同中有异.潘岳悼挽选材范围广而且具体,陆机悼挽范围相对要泛一些,集中在东吴集团故老人物上.悼挽,以潘岳胜;伤逝,则以陆机为先.潘岳悼挽亡妻有独到之处,更加关注普通人的死亡.在伤悼之情唤起和渲染方面,对于“见景生情,因景达情”及“物存人亡,倍加伤情”表现模式,潘岳把握更为娴熟。

陆机继承了前人的悲秋意识,同时对冬天的肃杀之气给生命个体所带来的悲剧意识,进行了很大发挥。

陆机较多运用日、月、风、云意象,总是力图和宇宙和生命的“非永恒性”相接,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较深刻.相比之下,潘岳感情较丰富细腻,选用物象也都较具体,对亡人思念每多睹物思人模式,常用松柏意象.潘、陆二人对诗赋悼挽题材的拓展,开拓了后世作家关注视野,使一些惯常表现模式固化和成熟,密切了特定创作主体与悼挽题材主题关系,有助于中国诗学范型的成熟。

关键词:西晋文学:潘岳;陆机:悼亡伤逝;生命意识潘岳(247~300),字安仁,是荥阳中牟(今河南省)人,年少时有奇童之称,泰始初年被辟为司空掾,因才名为世所疾.十年滞宫不迁,威宁中转为太尉掾,后出为河阳令与怀县令。

太康中贾后发动政变杀杨骏及党羽,潘岳幸免,次年出任长安令,后回京为著作郎、黄门侍郎,与石崇等人依附权贵贾谧,为“二十四友”之首,永康初年被赵千司马伦杀害。

陆机(261~303),子士衡,吴郡(苏州)人,为江东大族之后,祖父陆逊、父陆抗、从父陆凯俱为东炅重臣。

他年少有异才.二十岁时吴国为晋所灭,他退归乡里勤学,太康末在晋武帝诏举人才时与弟陆云赴洛,经张华推举,累迁太子洗马、著作郎,与贾谧交盘,,为“二十四友”之一。

赵于伦辅政时引为相国参军,因从赵王伦除贾谧有功,任中I}郎。

齐-千同杀赵王伦,陆机受到牵连下狱,赖成都王颖援救获释,为成都干僚属、平原内史。

晋惠帝太安初,成都王颖与河间王颥讨伐长沙王义,陆机任后将军、河北大都督,战败遭诬遇害。

试论魏晋文人挽歌诗及死亡主题

试论魏晋文人挽歌诗及死亡主题

收稿日期:1999-03-15第14卷第2期1999年6月柳 州 师 专 学 报Journal of Liuzhou Teachers CollegeVol.14No.2 June 1999试论魏晋文人挽歌诗及 死亡 主题黄亚卓(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桂林541004)摘 要:魏晋诗坛上曾出现了大量直接以 死亡 为主题的挽歌诗。

魏晋文人们所以能突破传统挽歌的表达方式而使挽歌成为个体抒情的特定文学样式,有时代思潮影响和文学观念发展的双重缘由。

而且, 死亡 主题在魏晋具体各个时期文人挽歌诗中又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它展示着不同时代文人不同的生命观和诗歌的精神实质。

关键词:挽歌诗; 死亡 主题;生命观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1003-7020(1999)02-0009-05魏晋时代伴随着人的觉醒的是个体意识的加强,社会的极度动荡、传统礼教和信仰的彻底崩溃,促使生活在巅沛流离中的文士们对个体存在价值产生了更加强烈的关注。

如果说从东汉末年到曹魏这一时期人们对生与死的问题还处于困惑和迷惘之中,那么到了魏晋,文人们已经能更清楚地正视死亡的客观存在,于是多数诗作由原先仅涉及生命主题到了这时便直接以 死亡 为主题,集中细致地歌咏个体对死亡的认识和内心的悲痛、恐惧。

挽歌诗也便应合这一时代旋律进入文人诗歌创作领域,成为他们抒情的特定文学样式。

通过挽歌诗 死亡 主题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我们可以对魏晋这个特定时代文人的生命观及文学特质有个更准确的把握。

一、挽歌及魏晋文人挽歌诗兴起的双重缘由挽歌是一种葬礼歌曲,最初可能是挽柩人用以整齐步子的一种简单的调门,而后配以词,形成为固定的葬礼歌曲。

汉代传统挽歌有!薤露∀和!蒿里∀两种,!乐府诗集∀卷二十七!相和歌辞∀引崔豹!古今注∀说: !薤露∀、!蒿里∀,泣丧歌也。

本出田横门人,横自杀,门人伤之,为作悲歌。

言人命奄忽,如薤上之露,易日希灭也。

亦谓人死魂魄归于蒿里。

有关陆机的诗集锦

有关陆机的诗集锦

有关陆机的诗集锦太康元年(280年),陆机二十岁时孙吴灭亡,他于是退居家乡,闭门勤学,累积十余年。

由于陆机父祖宗亲在孙吴都位居将相,功勋卓著,他深深感慨吴末帝孙皓抛弃祖业,投降西晋。

便评论孙权得天下、孙皓亡天下的原因,又追述自己祖父、父亲的功业,于太康九年(288年)创作了《辨亡论》(分上、下两篇)。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陆机的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赠武昌太守夏少明诗六章朝代:晋朝|作者:陆机一章穆穆君子。

明德允迪。

拊翼负海。

翻飞上国。

天子命之。

曾是在服。

西踰崤冈。

北临河曲。

二章尔政既均。

尔化既淳。

旧污孔修。

德以振人。

雍雍鸣鹤。

亦闻于天。

释厥缁衣。

爰集崇贤。

三章羽丁既奋。

令问不已。

庆云烟煴。

鸿渐载起。

峨峨紫闼。

侯戾侯止。

彤管有炜。

纳言崇祉。

四章既考尔工。

将胙尔庸。

大君有命。

俾守于东。

允文允武。

威灵以隆。

之子于迈。

介夫在戎。

五章悠悠武昌。

在江之隈。

吴未丧师。

为蕃为畿。

惟此惠君。

人胥攸希。

弈弈重光。

照尔绣衣。

六章人道靡常。

高会难期。

之子于远。

曷云归哉。

心乎爱矣。

永言怀之。

瞻彼江介。

惟用作诗。

为顾彦先赠妇诗二首其一朝代:晋朝|作者:陆机辞家远行游。

悠悠三千里。

京洛多风尘。

素衣化为缁。

循身悼忧苦。

感念同怀子。

隆思乱心曲。

沈欢滞不起。

欢沈难克兴。

心乱谁为理。

愿假归鸿翼。

翻飞浙江汜。

秋胡行朝代:晋朝|作者:陆机道虽一致。

涂有万端。

吉凶纷蔼。

休咎之源。

人鲜知命。

命未易观。

生亦何惜。

功名所勤。

班婕妤朝代:晋朝|作者:陆机婕妤去辞宠。

淹留终不见。

寄情在玉阶。

托意惟团扇。

春苔暗阶除。

秋草芜高殿。

黄昏履綦绝。

愁来空雨面。

百年歌·三十时朝代:晋朝|作者:陆机三十时。

行成名立有令闻。

力可扛鼎志干云。

食如漏巵气如熏。

辞家观国综典文。

高冠素带焕翩纷。

酒将炙奈乐何。

清酒将炙奈乐何。

百年歌·百岁时朝代:晋朝|作者:陆机百岁时。

盈数已登肌肉单。

四支百节还相患。

目若浊镜口垂涎。

呼吸嚬蹙反侧难。

茵褥滋味不复安。

赠弟士龙诗朝代:晋朝|作者:陆机行矣怨路长。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陆机入洛之抒情诗赋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陆机入洛之抒情诗赋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陆机入洛之抒情诗赋
尚艳
【期刊名称】《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陆机所处时代正值三国末期到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虽出生名门,才俊过人,却有着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饱经人世艰辛与坎坷.其入洛后创作的诗赋,满含对故土亲友的眷恋、对祖辈的追慕、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对生命忧患的哀叹,情感沉重而深切,为世人展现了特殊时期一位文人的心路历程,以及其自负、伤感、忧思、孤独的种种情绪,感人肺腑、发人深思.
【总页数】5页(P43-47)
【作者】尚艳
【作者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兴义 562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22
【相关文献】
1.“亡国之音哀以思”——从《哀江南赋》到《桃花扇·余韵·哀江南》 [J], 张大新
2.“亡国之音哀以思”——历代亡国帝王诗概 [J], 史礼心
3.亡国之音哀以思--李煜后期词的情感“光谱” [J], 周力雁
4.入北后的哀音——陆机、庾信后期赋中的乡关之思比较 [J], 王洪军
5.亡国之音哀以思——论陆机人洛之抒情诗赋 [J], 尚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陆机的挽歌诗
摘要:挽歌最初是作为为死者送葬的歌曲而产生,魏晋六朝时则出现文人拟作挽歌诗以抒情的现象。

陆机的挽歌诗正处在由葬礼挽歌诗向文人挽歌诗过度的特殊时期,具有重要作用和鲜明特点。

关键词:陆机挽歌诗哀祭制度
一、哀祭制度与挽歌送葬
挽歌送葬,是指送葬途中及送棺入窆时,由牵绋引车之人演唱丧歌送葬,这是古代丧祭制度的组成部分。

干宝《搜神记》记载:”挽歌者,丧家之乐。

执绋者相和之声。

”可见这一传统自古有之。

晋人多认为挽歌起于汉代。

崔豹《古今注》中认为:”《薤露》、《蒿里》,并丧歌也,出自田横门人。

横自杀,门人伤之,为作悲歌。

言人命如薤上露,易晞灭也。

亦谓人死,魂魄归于蒿里,故有二章。

”随着汉代礼仪规定的不断完善,汉末魏晋时,挽歌送葬已成为定制,后代皆遵循之。

史书中对此多有记载,如《后汉书·礼仪中》:”羽林孤儿、《巴俞》擢歌者六十人,为六列。

铎司马八人,执铎先。


早期葬礼挽歌诗”主声而不主文”,只要有相应的曲调用以助哀即可,对文辞并不讲求。

因此与文人关系较为疏远,早期史料中没有文人创作挽歌的记录。

二、挽歌功能的扩大及文人挽歌诗的兴起
汉末魏晋时,除了葬礼挽歌之外,很多人喜欢在非葬礼的场合吟唱挽歌,成为一时之风气。

《晋书·五行中》曰:”海西公时,庾
晞四五年中喜为挽歌,自摇大铃为唱,使左右齐和。

又宴会辄令娼妓作新安人歌舞离别之辞,其声悲切。

时人怪之,后亦果败。

”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时。

与此同时,文人也加入到创作挽歌的过程中,这些文人拟作被称为”拟挽歌”或”挽歌诗”。

魏晋文人挽歌诗,有作品传世的有缪袭、傅玄、陆机和陶渊明四位作家。

他们通过创作挽歌,来表现他们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死亡的困惑,对后世的拟挽歌写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南北朝时期,文人创作挽歌逐渐回归到了实用性的目的。

南朝出现了向皇室和贵族赠献挽歌的现象。

《南史·丘灵鞠传》载:”宋孝武殷贵妃亡,灵鞠献挽歌三首,云:’’云横广阶闇,霜深高殿寒。

’’帝擿句嗟赏。

”在北朝则完成了文人挽歌与葬礼挽歌的合流,出现了尊奉皇命创作挽歌、为某人创作挽歌的情况,挽歌逐渐回归到了实用的目的。

《北史·卢思道传》载:”文宣帝崩,当朝文士各作挽歌十首,择其善者而用之。

魏收、阳休之、祖孝征等不过得一二首,唯思道独有八篇。

故时人称为’’八米卢郎’’。

”由此可见,北朝时期文人创作的挽歌已经回归到葬礼挽歌。

隋唐之后的挽歌,多沿袭着北朝挽歌的形态发展。

如庾信《送灵法师葬诗》、白居易《德宗挽歌》、元稹《顺宗挽辞》等。

三、陆机的挽歌诗
在整个文人挽歌诗的发展过程中,陆机是创作数量最多,也很有特色的。

但其现存篇目及篇数,仍存在争议。

1、陆机挽歌诗的篇目考订
完整留存的三首陆机《挽歌诗》收录在《文选》及《乐府诗集》中。

然而,三首诗顺序不尽相同,这主要在于第二首和第三首的顺序上。

《文选》李善注本,第一首为”卜择考休贞”,讲卜择墓地;第二首”重阜何崔嵬”,以亡者的身份写死后墓中之感受;第三首”流离思亲友”,是写亲友送葬的。

《乐府诗集》摘录的顺序与此相同。

而《四库全书》所载《六臣注文选》中,则把第二首和第三首的顺序交换,即”流离思亲友”为第二,”重阜何崔嵬”为第三。

从三首诗歌的内容来判断,如果将三首诗看作组诗,那六臣注本更合理。

明确标有王侯挽歌的还有一首。

《北堂书钞》在”孤魂虽有识”条之下:”陆机《王侯挽歌辞》:孤魂虽有识,冥漠难为符。

操心玄芒内,注血治鬼区。


与此相对,陆机还存留了几首庶人挽歌诗。

”死生各异方”一首,称为《庶人挽歌诗》。

另外,被冠以《士庶挽歌诗》的还有两首。

其一,《北堂诗钞》在”安寝曾丘下,时闻板筑声”条下,引:”陆机《士庶挽歌辞》云:陶犬不知吠,瓦鸡焉能鸣。

安寝曾丘下,时闻板筑声。

”其二,《太平御览》在解释”蒭灵”条时引用到:”陆机《士庶挽歌辞》曰:埏埴为涂车,束薪作蒭灵。

”金涛声的《陆机集》以及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都将这两句合而为一,认为是一首诗。

但陆机的时代,文人拟作挽歌诗并不针对某一个人,往往是泛论。

因此拟作的名称,一般为挽歌、挽歌诗、挽歌辞等几种,亦或是之前冠以王侯、庶人等泛化的概念。

而陆机又是
一个创作挽歌诗较多的作家,因此不能排除两首挽歌诗有相同题目的情况。

因此,应将其看作两首。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在昔良可悲”“五常侵轨仪”两首。

《韵补》卷五:”陆机《挽辞》:在昔良可悲,魂往一何戚。

念我平生时,人道多拘役。

”同卷亦引:”五常侵轨仪,夕气牵徽墨。

随和乏良聘,枝骙或鸩毒。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现存陆机的完整挽歌诗及残句,一共有九首。

分别是:《挽歌三首》”卜择考休贞”,”重阜何崔嵬”,”流离思亲友”;《庶人挽歌诗》”死生各异方”一首;《王侯挽歌诗》”孤魂虽有识”一首;《士庶挽歌诗》”陶犬不知吠”“埏埴为涂车”两首;《挽辞》”在昔良可悲”“五常侵轨仪”两首。

2、陆机挽歌诗的特色
在文人拟挽歌的发展过程中,陆机的挽歌诗处于由葬礼挽歌向文人挽歌过度、并不断走向成熟的阶段。

首先,在形式上,陆机的挽歌诗仍具备一些葬礼挽歌的特点。

在题目上,都有庶士、王侯等不同的分工。

这明显受到了李延年为挽歌分类的影响,秉承《薤露》《蒿里》两个挽歌系统而来的。

再从内容上看,两种不同类别的挽歌,其写法上也略有不同。

例如其《士庶挽歌诗》:
陶犬不知吠,瓦鸡焉能鸣。

安寝曾丘下,时闻板筑声。

这首为士大夫、庶人写的挽歌诗,较为简短,几乎没有用任何修辞方式,非常符合通俗歌唱的特点,与《薤露》《蒿里》等早期丧
歌的写作类似。

而《王侯挽歌诗》则相对篇幅要长,描写也更为详细,更具铺染的效果。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陆机很可能是为不同等级的人撰写挽歌,来满足不同级别葬礼的需要。

其次,陆机的挽歌诗中,人称很灵活:即有以第三人称为亡者而挽唱的,同时也出现了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代亡者自挽的。

颜之推就曾批判过这种做法。

《颜氏家训·文章》:”挽歌辞者,或云古者《虞殡》之歌,或云出自田横之客,皆为生者悼往告哀之意。

陆平原多为死人自叹之言,诗格既无此例,又乖制作本意。

”事实上,这正反映出陆机挽歌诗对传统葬礼挽歌诗的突破。

文人介入挽歌的创作时,会将自身融入诗中,甚至将自己假设成亡者,把自己对死亡的设想写入诗中,并由此来反观生活,使得对死亡的体悟有着更强的普遍意思。

另外,文人创作挽歌,虽然都在表现对生死问题的重视、哀伤,对人生苦短的感慨、苦闷,”然而决非是同一主题的简单重复,而是呈现着由痛苦迷惘到超脱痛苦迷惘的演进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陆机的作品则显得更为凄怆而绝望。

通过创造一种悲凉的感情气氛,来排解郁结在自己心中的生死哀伤。

这是时代战乱在文人心中真实的反映,同样也是陆机独特人生遭遇的内心自白。

四、结语
陆机是魏晋文人中创作挽歌诗数量最多的作家,这是由于在特定条件下,挽歌这种特殊的文体触发了陆机内心深处强烈感情的结果。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说:”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
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欲求和留恋。

”陆机用挽歌诗这一特殊的形式,抒发着他对死亡的设想和感受,实则是他对于生的无尽留恋和珍视。

参考文献:
[1]金涛声.陆机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王宜瑗.六朝文人挽歌诗的演变和定型[j].文学遗
产,2000(5).
[4 ]傅刚.试论《文选》所收陆机《挽歌》三首[j],文学遗
产,1996(1).
作者简介:王彤(1987- ),汉族,女,山东章丘人,中国传媒大学2010级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