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陆机挽歌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陆机的挽歌诗

摘要:挽歌最初是作为为死者送葬的歌曲而产生,魏晋六朝时则出现文人拟作挽歌诗以抒情的现象。陆机的挽歌诗正处在由葬礼挽歌诗向文人挽歌诗过度的特殊时期,具有重要作用和鲜明特点。

关键词:陆机挽歌诗哀祭制度

一、哀祭制度与挽歌送葬

挽歌送葬,是指送葬途中及送棺入窆时,由牵绋引车之人演唱丧歌送葬,这是古代丧祭制度的组成部分。干宝《搜神记》记载:”挽歌者,丧家之乐。执绋者相和之声。”可见这一传统自古有之。晋人多认为挽歌起于汉代。崔豹《古今注》中认为:”《薤露》、《蒿里》,并丧歌也,出自田横门人。横自杀,门人伤之,为作悲歌。言人命如薤上露,易晞灭也。亦谓人死,魂魄归于蒿里,故有二章。”随着汉代礼仪规定的不断完善,汉末魏晋时,挽歌送葬已成为定制,后代皆遵循之。史书中对此多有记载,如《后汉书·礼仪中》:”羽林孤儿、《巴俞》擢歌者六十人,为六列。铎司马八人,执铎先。”

早期葬礼挽歌诗”主声而不主文”,只要有相应的曲调用以助哀即可,对文辞并不讲求。因此与文人关系较为疏远,早期史料中没有文人创作挽歌的记录。

二、挽歌功能的扩大及文人挽歌诗的兴起

汉末魏晋时,除了葬礼挽歌之外,很多人喜欢在非葬礼的场合吟唱挽歌,成为一时之风气。《晋书·五行中》曰:”海西公时,庾

晞四五年中喜为挽歌,自摇大铃为唱,使左右齐和。又宴会辄令娼妓作新安人歌舞离别之辞,其声悲切。时人怪之,后亦果败。”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时。与此同时,文人也加入到创作挽歌的过程中,这些文人拟作被称为”拟挽歌”或”挽歌诗”。魏晋文人挽歌诗,有作品传世的有缪袭、傅玄、陆机和陶渊明四位作家。他们通过创作挽歌,来表现他们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死亡的困惑,对后世的拟挽歌写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南北朝时期,文人创作挽歌逐渐回归到了实用性的目的。南朝出现了向皇室和贵族赠献挽歌的现象。《南史·丘灵鞠传》载:”宋孝武殷贵妃亡,灵鞠献挽歌三首,云:’’云横广阶闇,霜深高殿寒。’’帝擿句嗟赏。”在北朝则完成了文人挽歌与葬礼挽歌的合流,出现了尊奉皇命创作挽歌、为某人创作挽歌的情况,挽歌逐渐回归到了实用的目的。《北史·卢思道传》载:”文宣帝崩,当朝文士各作挽歌十首,择其善者而用之。魏收、阳休之、祖孝征等不过得一二首,唯思道独有八篇。故时人称为’’八米卢郎’’。”由此可见,北朝时期文人创作的挽歌已经回归到葬礼挽歌。隋唐之后的挽歌,多沿袭着北朝挽歌的形态发展。如庾信《送灵法师葬诗》、白居易《德宗挽歌》、元稹《顺宗挽辞》等。

三、陆机的挽歌诗

在整个文人挽歌诗的发展过程中,陆机是创作数量最多,也很有特色的。但其现存篇目及篇数,仍存在争议。

1、陆机挽歌诗的篇目考订

完整留存的三首陆机《挽歌诗》收录在《文选》及《乐府诗集》中。然而,三首诗顺序不尽相同,这主要在于第二首和第三首的顺序上。《文选》李善注本,第一首为”卜择考休贞”,讲卜择墓地;第二首”重阜何崔嵬”,以亡者的身份写死后墓中之感受;第三首”流离思亲友”,是写亲友送葬的。《乐府诗集》摘录的顺序与此相同。而《四库全书》所载《六臣注文选》中,则把第二首和第三首的顺序交换,即”流离思亲友”为第二,”重阜何崔嵬”为第三。从三首诗歌的内容来判断,如果将三首诗看作组诗,那六臣注本更合理。

明确标有王侯挽歌的还有一首。《北堂书钞》在”孤魂虽有识”条之下:”陆机《王侯挽歌辞》:孤魂虽有识,冥漠难为符。操心玄芒内,注血治鬼区。”

与此相对,陆机还存留了几首庶人挽歌诗。”死生各异方”一首,称为《庶人挽歌诗》。另外,被冠以《士庶挽歌诗》的还有两首。其一,《北堂诗钞》在”安寝曾丘下,时闻板筑声”条下,引:”陆机《士庶挽歌辞》云:陶犬不知吠,瓦鸡焉能鸣。安寝曾丘下,时闻板筑声。”其二,《太平御览》在解释”蒭灵”条时引用到:”陆机《士庶挽歌辞》曰:埏埴为涂车,束薪作蒭灵。”金涛声的《陆机集》以及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都将这两句合而为一,认为是一首诗。但陆机的时代,文人拟作挽歌诗并不针对某一个人,往往是泛论。因此拟作的名称,一般为挽歌、挽歌诗、挽歌辞等几种,亦或是之前冠以王侯、庶人等泛化的概念。而陆机又是

一个创作挽歌诗较多的作家,因此不能排除两首挽歌诗有相同题目的情况。因此,应将其看作两首。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在昔良可悲”“五常侵轨仪”两首。《韵补》卷五:”陆机《挽辞》:在昔良可悲,魂往一何戚。念我平生时,人道多拘役。”同卷亦引:”五常侵轨仪,夕气牵徽墨。随和乏良聘,枝骙或鸩毒。”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现存陆机的完整挽歌诗及残句,一共有九首。分别是:《挽歌三首》”卜择考休贞”,”重阜何崔嵬”,”流离思亲友”;《庶人挽歌诗》”死生各异方”一首;《王侯挽歌诗》”孤魂虽有识”一首;《士庶挽歌诗》”陶犬不知吠”“埏埴为涂车”两首;《挽辞》”在昔良可悲”“五常侵轨仪”两首。

2、陆机挽歌诗的特色

在文人拟挽歌的发展过程中,陆机的挽歌诗处于由葬礼挽歌向文人挽歌过度、并不断走向成熟的阶段。

首先,在形式上,陆机的挽歌诗仍具备一些葬礼挽歌的特点。在题目上,都有庶士、王侯等不同的分工。这明显受到了李延年为挽歌分类的影响,秉承《薤露》《蒿里》两个挽歌系统而来的。再从内容上看,两种不同类别的挽歌,其写法上也略有不同。例如其《士庶挽歌诗》:

陶犬不知吠,瓦鸡焉能鸣。安寝曾丘下,时闻板筑声。

这首为士大夫、庶人写的挽歌诗,较为简短,几乎没有用任何修辞方式,非常符合通俗歌唱的特点,与《薤露》《蒿里》等早期丧

歌的写作类似。而《王侯挽歌诗》则相对篇幅要长,描写也更为详细,更具铺染的效果。由此我们可以推测,陆机很可能是为不同等级的人撰写挽歌,来满足不同级别葬礼的需要。

其次,陆机的挽歌诗中,人称很灵活:即有以第三人称为亡者而挽唱的,同时也出现了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代亡者自挽的。颜之推就曾批判过这种做法。《颜氏家训·文章》:”挽歌辞者,或云古者《虞殡》之歌,或云出自田横之客,皆为生者悼往告哀之意。陆平原多为死人自叹之言,诗格既无此例,又乖制作本意。”事实上,这正反映出陆机挽歌诗对传统葬礼挽歌诗的突破。文人介入挽歌的创作时,会将自身融入诗中,甚至将自己假设成亡者,把自己对死亡的设想写入诗中,并由此来反观生活,使得对死亡的体悟有着更强的普遍意思。

另外,文人创作挽歌,虽然都在表现对生死问题的重视、哀伤,对人生苦短的感慨、苦闷,”然而决非是同一主题的简单重复,而是呈现着由痛苦迷惘到超脱痛苦迷惘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陆机的作品则显得更为凄怆而绝望。通过创造一种悲凉的感情气氛,来排解郁结在自己心中的生死哀伤。这是时代战乱在文人心中真实的反映,同样也是陆机独特人生遭遇的内心自白。

四、结语

陆机是魏晋文人中创作挽歌诗数量最多的作家,这是由于在特定条件下,挽歌这种特殊的文体触发了陆机内心深处强烈感情的结果。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说:”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