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体切割,表面积的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第1篇】一、学习目标:1、学习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二、学习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学习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过程:(一)、旧知复习1、圆柱有几个面?分别是、和。
2、底面是形,它的面积=。
3、侧面是一个曲面,沿着它的高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形。
它的长等于圆柱的,宽等于圆柱的。
4、一个圆形水池,直径是5米,沿着水池走一圈是多少米?(二)列式为1、圆柱的侧面积(1)圆柱的侧面积指的是什么?(2)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所以圆柱的侧面积=。
(3)侧面积的练习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是1.6m,高0.7m。
②底面半径是3.2dm,高5dm。
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的和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2、圆柱的表面积(1)圆柱的表面是由和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的'表面积=(3)圆柱的表面积练习题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是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分析,理解题意:求需要用多少面料,就是求帽子的。
需要注意的是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个底面。
列式计算:①帽子的侧面积=②帽顶的面积=③这顶帽子需要用面料=小结: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
如计算烟囱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2个底面积。
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对圆柱的组成和特征已有初步认识,并且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1.利用迁移、猜想,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新课伊始,通过复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由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联想到圆柱表面积的意义,这样使学生对圆柱表面积有了初步的理解,为进一步探究圆柱表面积的求法作铺垫。
2.利用演示、分析探究圆柱表面积的求法。
直观演示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还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圆柱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轻松得出结论。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有时只需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有时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的面积,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地构建、重组、内化、升华,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同时得到提升。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学生准备圆柱形实物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铺垫。
师: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6个面的面积之和)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预设生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生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迁移。
(1)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三个面的面积之和)(2)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生自由回答)3.导入。
圆柱的表面积的求法与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求法基本相同,都是求所有面的面积之和。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的相关知识。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设计意图:通过复习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求法,使学生建立起圆柱的表面积与长方体的表面积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作铺垫。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模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模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模板第【1】篇〗背景分析: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本节内容正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种图形――圆柱。
根椐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本节内容把生活中的数学引入课堂,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提炼出数学问题,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孩子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应用的能力。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3-14页例3、例4教学目标:1、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
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能灵活运用求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侧面积、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片段1】温故互查(2人小组讨论交流,组长补充)师:同学们,星光大道是大家都非常喜爱看的一个文艺节目,今天老师也想在咱们班来一场星光大道智力大比拼,不知道大家有信心没有?生:(异口同声)有师:老师宣布比赛规则,每四人一组为一组合,也就是说咱们比的是团体,而不是个人。
比赛共分五个环节,每一环节选表现最好的一组给它们加3分,最后累积分值最高组为明星组合。
请同学们做好准备。
首先进入第一环节――温故互查。
请大家带着下面的问题以2人小组互述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
在互述的过程中,大家要学会倾听。
(学生自由讨论)1、圆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2、已知圆的半径用字母r 表示,怎样求圆的直径、周长和面积?3、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师总结:刚才听了大家各组的叙述,老师觉得大家上节课学的知识非常扎实,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强,每个组表现的都是那么棒,但是最好的要数杨丽这一组(第三组)了,他们组不但叙述完整,而且非常有序,其它组稍微有一点混乱,所以老师决定给他们组加3分。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第【1】篇〗预设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引入新课。
1、检查:拿出自制的圆柱,分别指出它的底面、侧面和高。
2、复习:点名说说圆柱两底的关系,圆柱高的条数和关系以及侧面展开可能是什么样的图形。
3、引入:两个底面和侧面合在一起就是圆柱的表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侧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⑴摸一摸自制圆柱体的侧面,谈一谈自己感觉到什么。
⑵想一想用我们已有的知识,能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
(你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吗?)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求出圆柱的侧积吗?⑶剪一剪自制圆柱,汇报交流结果。
⑷说一说:圆柱体的侧面可转化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是什么?它的侧面积正好等于底面周长乘高的乘积。
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⑸算一算: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同学自己自作,交流结果。
小结: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的方法是什么?⑹做一做:课本76页例1及77页的第一题。
2、表面积的意义及计算方法⑴自读课本: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⑵练一练:(小黑板出示)⑶小结: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积周长与高的乘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两个底面积与侧面积的和,但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中,有许多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地求出圆柱的表面积。
三、巩固练习,灵活运用1、自学课本,书77页例3。
⑴分小组讨论;⑵学生反馈。
2、问:要知道圆柱形的物体的侧面积,要求哪些面的总面积?3、只列式不计算。
横切、纵切引起圆柱表面积的变化教学设计说明
横切、纵切引起圆柱表面积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容】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 24页13题【教材分析】横切、纵切引起圆柱表面积的变化,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练习四的第十三题的容。
由于知识系统化学习的需求,所以我专门把横切纵切引起圆柱表面积的变化作为一节容进行讲解,目的是让学生从直观的观察,分析、探究其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学情分析】在学习横切、纵切引起圆柱表面积的变化之前已经在五年级学习了“植树问题”,并且建立了初步的“植树问题”的模型。
在此基础之上,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切圆柱让学生体会切的意义。
同时在本课上尽量通过数学思想的渗透,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圆柱的体积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圆柱的特征。
2、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理解生活中横切、纵切引起圆柱物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3、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设计意图】圆柱的表面积二是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激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一开始就设置闯关游戏对圆柱进行横切、纵切导致圆柱表面积发生变化。
促使学生自能产生探索的兴趣,萌发出急于想办法来验证的一个欲望。
2、教学,鼓励质疑辩论。
在组织形式上,突出小组合作学习和全班交流的有机结合,创造了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
各抒己见,活跃思维。
例如,纵切圆柱会产生两种图形,长方形或正方形。
让学生讨论产生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充分体现了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3、学以致用,培养创新意识。
练习巩固环节,教师出示三道练习,层层递进,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体现学生对知识理解很到位,也体现了他们对知识的活学活用。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努力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应用为目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第【1】篇〗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悬念导入。
上课铃响了,教师戴着厨师帽进教室,并设下悬念:做这样一顶厨师帽需要准备多少面料?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二、合作探究,发现方法。
1、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些面的面积?2、研究圆柱的侧面积。
(1)大家猜测一下,圆柱的侧面展开来可能会是什么样的?(2)学生想办法亲自验证。
(学生通过动手剪、拆课前准备的圆柱体,发现侧面展开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文形、有的是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可能是不规则图形。
)师问:①剪、拆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②长方形的长当于什么,宽相当于什么?③你能把展开的平行四边形想办法变成长方形吗?不规则图形呢?(3)推导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得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3、明确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生共同展示圆柱的表面积展开图,问:现在你会求圆柱的表面积吗?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三、实际应用现在你能求出做这样一顶厨师帽需要多少面料吗?出示例4:一顶圆柱形的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1、引导:①求需要用多少面料,实际是求什么?②这个帽子的表面积的是什么?2、学生同桌讨论,列式计算,师巡视指导。
3、汇报计算情况。
板书:帽子的侧面积:3.14×20×28=1758.4(cm2)帽子的底面积:3.14×(20÷2)2=314(cm2)需要用面料:?? 1758.4+314=2072.4≈2080(cm2)答:需用2080cm2的面料。
四、巩固练习:课本第14页“做一做”。
五、畅谈收获,总结升华: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说自己的表现。
六、作业:课内:练习二第5、7题;课外:练习二第6、8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切拼时圆柱表面积的变化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切拼时圆柱表面积的变化》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切拼时圆柱表面积的变化”,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圆柱切拼后的表面积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圆柱切拼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表面积的变化,从而总结出切拼时圆柱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立体图形的知识,对圆柱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掌握圆柱切拼时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圆柱切拼后的表面积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圆柱切拼后的表面积变化规律。
2.难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圆柱切拼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切拼的过程。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圆柱切拼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讨论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模型、切拼工具、实物图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柱模型、切拼工具、练习纸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圆柱形的饮料瓶、笔筒等,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想测量这些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应该如何操作?从而引出圆柱切拼的问题。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圆柱切拼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切拼前后的变化。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切拼前后,圆柱的表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切拼工具将圆柱切割、拼接,观察和记录切拼前后的表面积变化。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与反思第【1】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积教学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并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展开图学具准备:纸质圆柱形茶叶罐、长方形纸、剪刀、圆柱体纸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茶叶罐的表面贴上彩色纸)谁能说说圆柱有几个面? (学生答:三个面)它的上面是什么图形?(学生答:圆形)下面是什么图形?(学生答:圆形)它们相等吗?(摘下上下两个底面进行比较)。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1、探究圆柱侧面的计算方法教师提问: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答:长方形)(教师把侧面的纸展开)长方形和圆柱有什么关系?(教师演示:用圆柱的底面在长方形的长上滚动)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答:长方形的长等于底面的周长)(教师演示:用圆柱的高和长方形比较)同学们你们又发现了什么?(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小结: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圆柱体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即:长×宽 =底面周长×高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 侧 = c × h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2、研究圆柱表面积(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
学生测量,计算表面积。
底面周长是31.4厘米,高是10厘米。
(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底面半径:31.4÷2÷3.14=5(厘米)底面积:3.14×5×5=78.5(平方厘米)侧面积:31.4×10=314(平方厘米)圆柱的表面积:78.5×2+314=471(平方厘米)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s=2πr2 + 2πrh = 2πr(r + h)三、实际应用(教师把纸发给同学)现在请一组的同学们帮我制做一个圆柱形烟囱,二组的同学帮我制做一个圆柱水桶,三组的同学帮我制做一个圆柱形的油桶。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切拼引起表面积的变化
《圆柱的切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
2、通过课件的展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
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理解圆柱的切拼引起的表面积的变化。
教学准备:课件、圆柱学具、研究提纲
教学过程:
一、回忆复习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我们研究了圆柱的有关知识,你都了解了圆柱有哪些特征?
学生回忆并回答圆柱的相关特征。
为后面切拼引起了哪些面的变化做好准备。
教师:第四节课了,同学们都饿了,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火腿肠,它有点像我们最近在研究的圆柱,如果我从中间切开火腿肠,露出了什么样的面儿?
学生:露出了两个圆形的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由圆柱的切拼引起的表面积变化的题型。
课前让同学们整理,你都接触过哪些圆柱的切拼方式?二、教授新知:
学生1:平行于底面切
学生2:沿高或者直径来切
学生3:圆柱的高增加或者减少也可以引起圆柱的表面积的变化。
学生4:我还想到体积的推导过程中圆柱的表面积会发生变化。
教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下面的时间给你们,把你们的想法在研究提纲上画一画,并且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看一看增加或者减少的面能不能用圆柱的相关字母表示呢?
学生先自主探索,尝试画图。
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并且修改自己的研究提纲。
在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利用展示平台展示自己的研究提纲,从图像到哪些面的变化到字母表示总结规律。
3~4组的同学进行展示。
三、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利用刚才总结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横切、纵切引起圆柱表面积的变化教学设计
横切、纵切引起圆柱表面积得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 24页13题【教材分析】横切、纵切引起圆柱表面积得变化,就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练习四得第十三题得内容。
由于知识系统化学习得需求,所以我专门把横切纵切引起圆柱表面积得变化作为一节内容进行讲解,目得就是让学生从直观得观察,分析、探究其表面积得变化规律。
【学情分析】在学习横切、纵切引起圆柱表面积得变化之前已经在五年级学习了“植树问题”,并且建立了初步得“植树问题”得模型。
在此基础之上,通过熟悉得生活情境切圆柱让学生体会切得意义。
同时在本课上尽量通过数学思想得渗透,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得结构。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圆柱得体积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圆柱得特征。
2、培养学生实际运用得能力与思维想象能力,理解生活中横切、纵切引起圆柱物表面积得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能从不同得角度瞧问题。
3、培养学生得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得欲望。
【设计意图】圆柱得表面积二就是在学习圆柱得表面积一得基础上进行教学得。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得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激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兴趣就是最好得老师。
教师一开始就设置闯关游戏对圆柱进行横切、纵切导致圆柱表面积发生变化。
促使学生自能产生探索得兴趣,萌发出急于想办法来验证得一个欲望。
2、民主教学,鼓励质疑辩论。
在组织形式上,突出小组合作学习与全班交流得有机结合,创造了一种与谐民主得学习气氛。
各抒己见,活跃思维。
例如,纵切圆柱会产生两种图形,长方形或正方形。
让学生讨论产生这两种结果得原因,充分体现了学生能从不同得角度瞧问题。
3、学以致用,培养创新意识。
练习巩固环节,教师出示三道练习,层层递进,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体现学生对知识理解很到位,也体现了她们对知识得活学活用。
总之,本节课得设计努力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应用为目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圆柱体,了解圆柱的特点,掌握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引导和训练,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增强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认识圆柱体的概念。
2.掌握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的方法。
难点:1.理解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2.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出示一个圆柱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圆柱的特点,引入圆柱的概念。
2. 学习新知识1.教师讲解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S=2\\pi rh+2\\pi r^2$。
2.老师示范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引导学生理解公式中的含义。
3. 反馈与训练1.学生进行练习,计算给定圆柱的表面积。
2.学生上台展示计算结果,让其他同学评价和指正。
4. 拓展与应用1.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5. 总结与展示学生们根据学习情况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展示分享,加深对圆柱表面积计算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提高了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五、作业1.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题。
2.布置实际生活中有关圆柱表面积的问题,让学生继续练习和思考。
以上便是本次《圆柱的表面积》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体切割,表面积的变化教学设计
圆柱体切割,表面积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圆柱体切分和拼合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圆柱的特征的认识,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2、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积极的思考,提高空间想象的能力。
3、使学生能应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圆柱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黄瓜、小刀。
教学过程一.趣味游戏唤醒旧知1. 教师报时刻,学生模拟敲钟。
(北京时间五时整)2. 假如这位同学每间隔一秒钟敲钟一下,那刚才这位同学敲钟用了多少时间?(4秒)为什么?照这样计算敲钟7下,现在是北京时间的什么时刻?3. 教师出示两个学具,它们是什么立体图形?①我把这两个长方体重叠拼成一个大长方体,它们的表面积发生什么变化?怎样计算减少的面积?②我把这两个长方体连接成一个长方体,它们的表面积又是发生什么变化?怎样计算减少的面积?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学生分组按教师指导方法切割圆柱体,自主探究发现。
(1)垂直于高①小组操作,做好记录。
②小组代表汇报。
③写出圆柱体切割后增加两个面的计算公式。
④假如我把一个圆柱体垂直于高切成6段,表面积增加多少?⑤假如把6个相同的小圆柱体焊接成一个大圆柱体,表面积发生什么变化?减少多少?(2)沿圆柱底面直径平行于高①小组操作,做好记录。
②小组代表汇报。
③写出计算表面积增加的计算公式(dh或2πrh)④说明理由。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直径,宽相当于圆柱体的高,所以长乘以宽等于圆柱底面直径乘以高)(3)小结圆柱体根据不同的切割方法会导致圆柱体表面积发生相应的变化,请同学们举例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1. 只列式不计算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1米,高为4米。
(1) 如果把它切割成3节小圆柱,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2) 如果把6个原来的圆柱焊接成一个,表面积减少多少平方米?2.将一根长1米的圆木沿着直径劈成相等的两半,表面积增加0.8平方米。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理解圆柱的概念,掌握圆柱的基本属性及公式;•能够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理解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推导公式,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圆柱的定义和基本属性•圆柱的定义;•圆柱的底面、高度、侧面;•圆柱的切割、展开。
2. 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理解表面积的概念;•掌握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三、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属性及公式,能够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四、教学难点理解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来让学生理解圆柱的概念和基本属性,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讲解配合演示法通过图示和实物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圆柱的形状和特征,以及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教学过程1. 圆柱的定义和基本属性•教师演示实物圆柱,介绍其定义和基本属性;•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画出圆柱的示意图,明确圆柱的底面、高度和侧面;•学生自行制作圆柱的模型,体验圆柱的切割和展开。
2. 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教师讲解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跟随教师推导计算公式,理解公式中各项的含义;•教师讲解表面积计算的注意事项,如单位换算等;•学生进行练习和探究,通过实际案例来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七、教学评价1. 教学工具黑板、彩笔、图示、实物模型。
2. 教学评价方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听课笔记;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期末测试中加入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考查。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圆柱的定义和基本属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掌握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本节课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当然,也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在案例教学中应该加强实例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以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第【1】篇〗一、设计理念及设计思路。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数学课程体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数学要从以获取知识为着重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活泼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一个充分探究、创新发展的空间。
在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在设计本节课时,重点和难点之处都是安排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学生参与到知识获取中,真正理解了圆柱的侧面积为什么是底面周长×高,并能运用公式灵活计算。
数学学习活动不单是单纯的接受与记忆,而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
因此设计剪一剪、看一看、找一找、议一议等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表面积的含义;2、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计算表面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公式的发现过程,体验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数学知识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重点: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侧面积、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仪,圆柱模型、小剪刀。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投影出示)(1)口答下列各题:①圆的半径是1厘米,圆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单位:厘米)3 34 35 3你能算出它们的表面积吗?(2)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要来探讨圆柱表面积该如何计算。
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二)、探究新知。
(1)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
师:你们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指什么?圆柱的表面积指的又是什么?(讨论、交流)学生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积(2)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
2、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侧面积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利用教具,弄清侧面积与圆的关系。
教具准备圆柱侧面展开教具。
教学方法操作法。
教学过程旧知铺垫1、口算。
3.1434100.5670.8202、长方体表面积。
12㎝(1)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8㎝(2)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20㎝探索新知1、揭示并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1)你们知道圆柱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说一说、摸一摸)(2)你们想应该怎样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学生说明、教师演示)板书结论: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体的侧面积+2个底面的面积(3)圆柱体的底面积和侧面积会计算吗?(学生说明、教师演示)板书推导过程。
3、尝试练习。
(1)求侧面积。
a、C=2.5dm,h=0.6dm。
b、d=8cm,h=12cm。
(2)求表面积。
a、S底=40c㎡,S侧=25c㎡。
b、r=2dm,h=5dm。
4、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完成练习2的第5、6题。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2的第7、8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第【2】篇〗六年级《圆柱的表面积》导学案学? 习目标1、知道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推导并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重点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师生笔记知识链接:1、用公式表示出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之间的关系。
2、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它们的面积()。
3、长方形的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知识超市:操作:(一)试一试,怎样可以得到圆柱形的侧面展开图?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展开图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就是它的(),圆柱的高就是它的()。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三单元切拼时圆柱表面积的变化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切拼时圆柱表面积的变化教学目标:1.利用已有的长方体圆柱表面积知识,解决一个物体切分或两个以上物体拼合时,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和计算方法。
2.通过切拼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切拼时圆柱表面积变化规律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为每个小组准备两段圆柱形火腿肠,小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引入课题,初步感受切拼会引起表面积变化到现在为止,我们小学阶段研究了哪些物体的表面积,(长、正方体、圆柱体)。
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几个面的面积?正方体呢?圆柱呢?指名回答看来对于这三种物体的表面积知识,都很清楚了。
我们在研究数学问题时经常会用到切拼的方法。
板书:切拼,“切”和“拼”是两个相反的操作过程,大家想一想,一个物体,用刀一切你会看到什么现象?用一个四字词语描述一下(一分为二),从数学的角度思考:物体什么地方发生了变化?谁想谈谈。
(表面积或形状)怎么变化的?增加了两个切面,表面积变大了。
两个物体一拼从现象看怎么样?(合二为一),从数学的角度思考:物体什么地方发生了变化?谁想谈谈。
(表面积)怎么变化的?表面积变小了。
2. 回顾长方体切拼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4厘米,高2厘米,沿上下面平行切开,切面与长方体的()相等,表面积增加()平方厘米;沿左右面平行切开,切面与长方体的()相等,表面积增加()平方厘米;沿前后面平行切开,切面与长方体的()相等,表面积增加()平方厘米。
切面形状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与哪个面平行切,切面就与哪个面完全相同。
)揭示课题,板书:切拼圆柱时表面积的变化二、新授(一).体验圆柱切拼过程,探究变化规律同学们想亲手感受切拼过程吗?1.体验切:大家手中都准备了圆柱形学具,我们就一起操作,体验一下切拼时圆柱时表面积的变化规律请看要求(投影):请四人小组利用手中圆柱形火腿肠操作(1)沿底面直径垂直切下,增加了几个面?得到的切面是什么形状,它与原来圆柱有什么关系?(2)沿底面平行切开,增加了几个面?得到的切面是什么形状,它与原来圆柱有什么关系?提醒:在操作中一人操作,一人记录,认真研讨,填充表格,注意安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切拼时圆柱表面积的变化》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切拼时圆柱表面积的变化》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切拼时圆柱表面积的变化”,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圆柱切割、拼接的方法,以及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发现圆柱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的基本知识,对圆柱的表面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圆柱表面积变化规律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柱切割、拼接的方法,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柱切割、拼接的方法,圆柱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圆柱切割、拼接过程中表面积的变化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切割、拼接圆柱,观察表面积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切割、拼接的方法和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柱模型、切割工具、拼接材料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柱模型,以及切割、拼接的工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圆柱切割、拼接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圆柱切割、拼接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圆柱表面积的变化。
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讨论切割、拼接方法,并分享观察结果。
3. 操练(10分钟)学生动手操作,切割、拼接圆柱。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3.1.2《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3.1.2《圆柱的表面积》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柱的表面积》是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的定义、特征以及圆柱的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圆柱的定义、特征和体积计算,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
但是,对于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动手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定义,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圆柱表面积公式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圆柱的表面积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练习题目的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圆柱的特征。
2.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的表面积计算过程。
3.准备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圆柱的定义、特征和体积计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表面积,让学生直观感受圆柱的表面积。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究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练习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以及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空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圆柱的概念和特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计算圆柱表面积时,容易将底面和侧面的面积混淆,对于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加深对圆柱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圆柱表面积,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圆柱表面积的理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圆柱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柱模型、直尺、圆规、剪刀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模型,以及计算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入圆柱表面积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个圆柱形的包装盒,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包装盒的表面积应该如何计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呈现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切拼时圆柱表面积的变化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切拼时圆柱表面积的变化》
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切平所产生的图形与原圆柱之间的关系;
2.能够计算圆柱切平后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切平时产生的图形;
2.计算圆柱切平后表面积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
1.分析切平后的图形与原圆柱之间的关系;
2.掌握计算切平后表面积的具体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掌握切平的相关原理和计算方法;
2.学生:准备好课本、笔记本、铅笔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了解圆柱切平所产生的图形,引出本课的内容。
第二步:讲解
1.提出切平时产生的图形,引导学生认识;
2.分析切平后图形与原圆柱之间的关系;
3.讲解计算切平后表面积的方法。
第三步:示范
教师运用实例进行示范,让学生理解计算过程,掌握方法。
第四步:练习
安排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计算能力。
第五步:讨论
学生展示答案,讨论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解法。
第六步: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学习要点,强化记忆。
六、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圆柱切平时表面积的变化规律,掌握了相关计算方法,并进行了练习和讨论,希望同学们通过课后的复习和练习,能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七、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上相关练习题;
2.思考圆柱切平的应用场景,并计算相应的表面积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将更深入地理解切平时圆柱表面积的变化规律,为
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体切割,表面积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圆柱体切分和拼合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圆柱的特征的认识,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2、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积极的思考,提高空间想象的能力。
3、使学生能应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圆柱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黄瓜、小刀。
教学过程
一.趣味游戏唤醒旧知
1.教师报时刻,学生模拟敲钟。
(北京时间五时整)
2.假如这位同学每间隔一秒钟敲钟一下,那刚才这位同学敲钟用了多少时间?(4秒)为什么?照这样计算敲钟7下,现在是北京时间的什么时刻?
3.教师出示两个学具,它们是什么立体图形?
①我把这两个长方体重叠拼成一个大长方体,它们的表面积发生什么变化?怎样计算减少的面积?
②我把这两个长方体连接成一个长方体,它们的表面积又是发生什么变化?怎样计算减少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学生分组按教师指导方法切割圆柱体,自主探究发现。
(1)垂直于高
①小组操作,做好记录。
②小组代表汇报。
③写出圆柱体切割后增加两个面的计算公式。
④假如我把一个圆柱体垂直于高切成6段,表面积增加多少?
⑤假如把6个相同的小圆柱体焊接成一个大圆柱体,表面积发生什么变化?减少多少?
(2)沿圆柱底面直径平行于高
①小组操作,做好记录。
②小组代表汇报。
③写出计算表面积增加的计算公式(dh或2πrh)
④说明理由。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直径,宽相当于圆柱体的高,所以长乘以宽等于圆柱底面直径乘以高)
(3)小结
圆柱体根据例外的切割方法会导致圆柱体表面积发生相应的变化,请同学们举例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只列式不计算
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1米,高为4米。
(1)如果把它切割成3节小圆柱,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
(2)如果把6个原来的圆柱焊接成一个,表面积减少多少平方米?
2.将一根长1米的圆木沿着直径劈成相等的两半,表面积增加0.8平方米。
原来这根圆木的表面积是多少?
3.一个用塑料薄膜覆盖的蔬菜大棚,长15米,横截面是一半径2米的半圆。
覆盖在这个大棚上的塑料薄膜约有多少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