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不自由,毋宁死》预习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不自由,毋宁死》预习案新人教版
预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演讲背景
2.识记字音
3.初步了解亨利在演讲时采取的策略
演讲背景:
北美洲的原始居民为印第安人。

从1607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采取剥削、压制的政策。

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人民同英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

英殖民者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企图维护其宗主国的地位。

1774年,英国颁布了诸如关闭波士顿港、增派英国驻军、取消马萨诸塞州的自治权、确立英国对殖民地的司法权等法令,从政治上、军事上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与镇压。

殖民地中的一些温和派和保守分子屈服于英国政府的压力,极力主张妥协和解。

帕特里克•亨利属于激进派人物,主张不惜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换取独立。

1775年3月23日,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眼看着妥协势力占了优势,他义无反顾,登台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讲。

亨利的演讲极大地鼓舞了人们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战斗的激情,他的演讲结束后,会场群情激愤,“拿起武器!拿起武器!”的呼喊声响彻议会大厅。

这篇演说词被后人作为不朽的名篇,特别是结尾的警句“不自由,毋宁死”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钦.佩()沉湎.()缄.口()
桎梏
..()锻.造()
..()镣铐
..()铿锵
毋.宁.()拯.救()缥.缈.()迄.今()陷阱.()祈.求()
2.《不自由,毋宁死》作者帕特里克•亨利是战争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演说家。

美国《》的主要执笔者,是弗吉尼亚殖民地最成功的律师之一。

3.这次演讲的场合是弗吉尼亚州议会,演讲的对象是州议员,演讲的目的是让人们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为了使议员们接受自己的主张,争取到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亨利在演讲时采取了什么策略?
我思我疑
班级:姓名:
《不自由,毋宁死》
一、自主学习
1、如何理解本文的题目“不自由,毋宁死”?
2、快速浏览课文,简要归纳每一小节大意。

二、师生合作探究
1、这次演讲的场合是弗吉尼亚州议会,演讲的对象是州议员,演讲的目的是让人们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为了使议员们接受自己的主张,争取到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亨利在演讲时采取了什么策略?
2、这篇演讲稿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3、总结演讲稿的写作要求
班级:姓名:
《不自由,毋宁死》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镣.铐( liáo )陷阱.(jǐng)抵御.(yù)缄.口不语(jiān)
B桎梏.(gào)祈.求(qí)单薄.(bó)虚无缥缈.(miǎo)
C铿锵.(qiāng)奴役.(yì)囚.禁(qiú)毋.庸置疑(wù)
D拙.劣(zhuō)轻侮.(wǔ)铸.就(zhù)毫无顾忌.(jì)
2、演讲稿也叫演说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共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

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和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和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演讲稿最基本的特点是、、。

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题
回避现实是毫无用处的。

先生们会高喊:和平!和平!!但和平安在?实际上,战争已经开始,从北方刮来的大风都会将武器的铿锵回送进我们的耳鼓。

我们的同胞已身在疆场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袖手旁观呢?先生们希望的是什么?想要表达什么目的?生命就那么可贵?和平就那么甜美?甚至不惜以戴锁链、受奴役的代价来换取吗?全能的上帝呀,阻止这一切吧!在这场战争中,我不知道别人会如何行事,至于我,不自由,毋宁死!(1).反复揣摩划线的语句,这一连串的文句表达的语气和作用是否相同?读一读,力求准确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2).亨利的演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作为演讲的结尾,你认为那些地方对你有所启发?请加以概括。

4.你能举出历史上有哪些为赢得自由而献身的人吗?
、识记字词 2、完成《赢在课堂》1---11
《不自由,毋宁死》答案
预习案答案见《赢在课堂》
当堂训练案答案:
1.D (A镣liào B梏gù C毋wú)
2、针对性、可讲性、鼓动性
3.(1)其中“先生们希望的是什么?想要表达什么目的”是设问句,目的是引起听众的关注和进一步的思考,另外四个是反问句,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对主张妥协、幻想和平的人的苟且偷生的愤慨之情,突出了作者要为和平而战的强烈的情感。

(2)首先,针对性很强,亨利再次申明“回避现实是毫无用处的”,是针对沉迷于和平希望中
的部分人和解的言论来谈的,演讲具有现实意义。

其次,富有感染力,作者用一连串的文句表明“袖手旁观”的结果只能是“戴锁链”“受奴役”,幻想和平是不现实的,逃避
现实肯定于事无补,愤慨之情溢于言表,情感强烈,语气激越,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

再次,富有鼓动性,作者用形象的语言宣告战争已经来临,表明自己“不自由,毋宁死”
的坚决态度,对听众有极大的鼓动性。

4、略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新人教版
思路方法
本节课应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教师应该通过图片解说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介绍。

另外,教师讲授,师生对话,媒体呈现(图片、语言材料),充分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课前可以让学生预习准备:
1.预习《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充分阅读。

列出文章思路提纲。

2.通过网络或其他渠道寻找了解一些具体的东方和西方的发明创造和一些重要的思想学说。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维目标
1.了解东方和西方科学的一些具体事例。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要点。

3.复习巩固议论文的基本要素,掌握基本的议论文写作结构,领会精练语言、严密逻辑的表现力,学习议论文的论证技巧,提高学生议论文鉴赏能力和议论文写作水平。

4.学习作者的自我鞭策、自我否定、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5.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语设计
情景导入
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和近东地区。

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这里曾经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华夏文明等。

乔治·萨顿在其一系列的科学史的著作之中,以确凿的材料论证了东方科学对于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本文是希望建立东西方之间的桥梁,要人们记住历史,消除种种偏见,建立一个比现代更为美好的和谐世界。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了解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的关系,认识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意义。

故事导入
有一次,一位西方老外称赞一位中国女子“漂亮”,那位中国女子害羞地说:“哪里啊。

”老外以为要他说出具体漂亮在“哪里”,就说:“在你弯弯的眉上,在你两层眼皮上,在端庄的鼻子上,在嫩嫩的嘴巴上……”在场的中国同胞一个个不禁哈哈大笑。

老外的话为什么引人大笑。

因为老外受西方实证科学的影响,不懂得东方女子的谦虚言语,形成误会,以为对方要他具体说出美在“哪里”,运用解剖学原理,果真具体说出美在“哪里”。

其实,那位中国女子的美,是美在整体性的和谐,是不能一个个器官分开说的。

这个小故事反映出东西方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那么这种差异是不可调和的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乔治·萨顿的《东方与西方的科学》,从中或许会得出答案。

文本解读
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
乔治·萨顿(1884—1956),美国科学史家,生于比利时的根特,新人文主义的先驱,在某种意义上讲,他可以说是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而萨顿通过一生的努力,以其业绩奠定了科学史学科的基础:他创办了重要的科学史刊物;他确立了这个学术领域的独立性;他建立了以学科为基础的学会;他为科学史领域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一般性的综述、高级的专著以及教学手册,并建立起科学史的教学体系。

总之,人们经常把萨顿看作是当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2.基础积累
字音
骇.(hài)人听闻盛.(shèng)气凌人重蹈覆辙
....(chóng dǎo fù zhé) 词义
经院式:指陈词滥调的一套套形式。

经院,原指天主教会的学院。

希腊精神:唯我独尊的神态。

犹太精神:艰苦奋斗、精打细算、坚韧不拔的实干精神。

道德热忱:最可嘉的工作热情。

信息筛选
归纳本文的结构提纲:
第一部分:(1—3)要正确认识东方和西方的关系。

第二部分:(4—8)不能正确认识东西方科学的原因及其危害。

第三部分:(9—10)总结全文,促使东西方文化融合,完满地实现人类的使命。

合作探究
1.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有什么样的关系?
明确:“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

”“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

”“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正如东方需要西方一样,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不要忘记东西方之间曾经有过协调,不要忘记我们的灵感多次来自东方。

”“东方和西方正像一个人的不同神态,代表着人类经验的基本和互补的两个方面。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真理是一样的。

”“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


2.作者从什么角度论述了东方科学在发展人类文明方面的作用,并批评了某些偏见的?
明确:对东方科学采取粗暴的态度,对西方文明言过其实,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

本段从发达的美国文化的未来命运谈起,一层层地深入下去。

从提出问题谈到如何解决问题,强调了必须具有科学的态度。

作者将自己多年研究科学史得出的结论,告诫某些带有民族和地区偏见的西方人,要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与现实,进行文明对话,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3.作者认为应当怎样正确对待东方科学?
明确:光明从东方来。

东方是双关、隐喻,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人文主义的理念是东方文化所具有的。

东方的思想和西方的法则相结合必然会使世界文化呈现异彩。

作者再一次告诫自己和人们改变“盛气凌人”的“西方态度”,完善自己,实现人类的使命。

这是作者所希望出现的和谐局面。

分析鉴赏
1.多用诗意的比喻,增强作品的形象性。

如第二节“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用了一个人们习见的比喻,揭示出东西方科学的关系。

又如“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光明是隐喻,比喻来自东方的真理,这真理像阳光一样投射过来。

2.文章组合上多变化,比较自然。

如第5段谈美国文明的未来,先表示了自己的担忧——美国文明中存在的问题——谈论一代人的使命——强调应具有的科学态度——最后照应前面,指出“文明要经过历史的考验而存活下来”,一种文明未必永远走在历史的前面,今天的辉煌未必是永久的。

方法点拨
把两个或两类事物作比较,确定它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有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在论证中使用了比较的方法。

结合文章,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比较将道理阐述清楚的。

明确:比较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议论文写作中常用的方法,我们常说的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就是比较的方法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

进行比较时,一是要注意可比性,就是要拿同类事物来比;一是要分清层次。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主要在4—8段中,由反入正,从分析错误认识入手,进行正反对比,揭露错误认识和偏见的失误所在。

再分析东西方文化的共同点,说明两者不应该相互对立。

规律总结
本文是一篇谈论科学史的短文,体裁上是议论文,作者在文中主张要正确认识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关系,批评了西方某些人对东方文明的偏见,并分析了不能正确认识东西方科学的原因及其危害。

论证严密,说
理有力。

主要采用了立论、驳论的类型和比较论证的方法,总结如下:
论证的类型: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1)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

(2)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

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

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课堂小结
本文针对美国社会轻视东方科学的现象,以科学的态度,以确凿的材料证明了东方科学对于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作出的历史贡献,要人们记住历史,消除种种偏见,建立一个比现代更为美好的和谐世界。

作业设计
课后搜集有关乔治·萨顿的资料,对其作进一步的了解。

板书设计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乔治·萨顿
设计点评
对这篇学术性很强的文章,该设计能从文本出发,要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把握文章要点,这不仅使学生了解了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关系,明确了东西方对话的意义,而且训练了学生概括、分析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本板块的教学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