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毒理学9食品中的农药残留

合集下载

食品毒理学试题与答案

食品毒理学试题与答案

食品毒理学试题与答案一、选择题1. 食品毒理学研究的是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常见的食品中毒原因?A. 食品中的细菌和病毒B. 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C. 食品添加剂的滥用D. 食物中未洗净的农药残留2. 食物中各种污染物质的摄入,可能会引起不同的毒理作用。

以下哪个食物中毒与汞中毒相关?A. 食物中的细菌感染B. 食物中的塑料添加剂C. 食物中海产品中的汞含量过高D. 食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过高3. 食品毒理学试验可以通过以下哪种途径进行?A. 人体试验B. 无动物使用的体外试验C. 动物试验D. 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4. 食物中的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延长保质期、增加食品的可食性等目的,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的物质。

以下哪种选项中的物质属于食品添加剂?A. 自然产生的维生素CB. 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C. 食品中的蛋白质D. 食品中添加的人工甜味剂5. 某公司最近推出的某种饮料宣称具有降血压和减肥功效。

你认为这种宣传是否违反食品安全法规?A. 是,因为该饮料的功效是虚假宣传B. 否,只要添加剂符合规定,宣传效果不影响安全性C. 是,未经相关机构的严格审查和批准D. 否,因为该饮料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认可二、简答题1. 请简述食品中毒的常见症状以及处理方法。

食品中毒的常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腹痛、发热、头痛、恶心、乏力等。

处理方法包括及时服用解毒药物,大量饮水以促进毒素排出,就医治疗等。

2. 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食品添加剂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例如某些人对某种添加剂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

另外,长期食用含有过多防腐剂的食物可能对肝脏和肾脏造成负担,导致健康问题。

3. 请阐述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以及目标。

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在于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其目标是确保食品经过科学合理的生产加工,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并且通过严格的监管措施,避免食品中的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食品毒理学总结(山农大,全)

食品毒理学总结(山农大,全)

名词解释:1.毒物:指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的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2.中毒:指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的疾病状态。

3.毒性:化学物质能够造成机体损失的能力。

4.选择毒性:指一种化学物质只对某种生物产生损害作用,而对其他种类生物无害;或只对机体内某一组织器官发挥毒性,而对其他组织器官无毒作用。

5.毒作用:是化学作用对生物体的损害作用,又称毒性作用。

6.毒效应谱:指机体接触外源化学物后,由于外源化合物的性质和剂量不同可引起机体多种变化。

7.(1)损害作用:是指影响机体行为的生物化学变化,功能紊乱或病理损害或降低对外界环境应激的反应能力。

(2)非损害作用:机体所发生的一切生物学变化应在机体的代偿能力范围内,机体对其他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易感性也不改变。

8.靶器官:外源化合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

9.生物学标志:指针对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内的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而采用的检测指标。

可分为: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易感性生物学标志。

10.吸收:指外源化合物从机体接触部位透过生物膜进入血液的过程。

11.分布:指外源化合物吸收后,随血液或淋巴液流动分散到全身组织细胞的过程。

12.肝脏的首过效应:是指经胃肠道吸收的外源化合物都要汇入肝门静脉到达肝脏之后再进入体循环,由于肝脏具有代谢外源化合物的功能,未被代谢的原型和代谢产物离开肝脏随体循环分布到全身,这种未到体循环就被肝脏代谢的现象称为首过效应。

13.血脑屏障:是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聚集包围毛细血管的星形角质细胞的软脑膜组成的一种特殊的功能结构。

14.胎盘屏障:由分割母体和胎儿血液循环的一层或几层细胞构成。

15.结合反应(二相反应):进入机体的外源化学物在代谢过程中与其他内源性化学物或基因发生的生物结合反应。

16.蓄积作用:当化学毒物与机体发生多次接触,将反复进入机体,而且当进入机体的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的速度和派出的速度或总量时,化学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就有可能在机体内逐渐增加并贮存,这种现象称化学毒物的蓄积作用。

食品安全之农药残留预防及处理

食品安全之农药残留预防及处理

食品安全之农药残留预防及处理农药残留是指由于使用农药而在食品、农产品和动物饲料中出现的任何特定物质,包括被认为具有毒理学意义的农药衍生物,如农药转化物、代谢物、反应产物及杂质等。

施用于作物上的农药,一部分附着于作物上,另一部分散落在土壤、大气和水环境中,环境残存的一部分农药又会被植物吸收。

农药残留或直接通过植物果实到达人、畜体内,或通过环境、食物链最终传递给人、畜。

残存的农药残留数量称为残留量,最大残留限量是指在食品或农产品内部或表面法定允许的农药最大浓度,以每千克食品或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毫克数表示(mg/kg)。

那么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食用农产品)是否安全?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就农药残留的科学认识温馨提示如下: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食用农产品)是否安全取决于农药的残留量、农药自身毒性和被具体食用的量这几个因素。

在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时候,世界各国为确保食品(食用农产品)的安全,会综合考量农药的毒理学数据(主要是每日允许摄入量和急性参考剂量)和居民食物结构。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三部门联合发布的GB 2763-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新标准已于2020年2月15日开始实施。

新版GB 2763-2019规定了356种(类)食品中483种农药共7107项残留限量。

残留量低于本标准所允许最大残留量视为安全,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而超标农产品则存在安全风险,不应被食用。

另外,在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时,是以最大可能的风险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至少100倍的安全系数。

举例来说,如果食品中某农药残留量为50mg/kg时,可能会出现安全风险,那么标准制定时,该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会定值0.5mg/kg。

因此残留限量具有很大的保险系数,理论上讲,即使误食残留超标农产品也可能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对于普通家庭日常饮食来说,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方法加以去除或减少,常用的包括储存放置、浸泡洗涤、去皮、焯水等。

食品中农药和兽药的残留限量设定指南

食品中农药和兽药的残留限量设定指南

食品中农药和兽药的残留限量设定指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此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日益关注,食品中农药和兽药的残留问题备受关注。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农药残留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

农药的使用在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农药会导致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为了确保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不超过安全限量,各国制定了相应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一、背景介绍农药残留是指农药在农产品和食品中未经彻底分解、洗净或降解而残留下来的含量。

农药残留可以通过农作物的根、茎、叶、果实或种子进入食物链中。

不同的农药具有不同的残留期,因此,对农药残留的监测和限量成为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原则1.依据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综合考虑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和农药的使用需求,确定合理的限量标准。

2.遵循国际通行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和分析标准。

3.不同农产品、不同农药种类的残留限量标准要有区别。

4.重点关注易渗透、难洗净的食品,如蔬菜、水果等,对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设置更为严格。

5.根据农药的毒性、毒理学数据和长期暴露的风险评估,设定慎重处理的限量标准。

三、国际上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本国农作物种植情况和食品安全需求制定了相应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是全球食品标准的制定机构,提出了大量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供各国参考。

中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主要参考了Codex标准,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做出适当修订。

四、中国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涵盖了常见的食品种类,如谷物、蔬菜、水果、畜禽产品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不同农产品中允许的农药残留最高限量,确保了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不超过安全水平。

例如,对于蔬菜中的有机磷类农药,我国规定了每公斤不超过0.02毫克的限量。

五、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执行与监测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各国都建立了农药残留的监测体系。

中国设立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监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情况,并对超出限量的产品进行处置,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食品毒理学试题与答案

食品毒理学试题与答案

食品毒理学试题与答案一、选择题1. 食品毒理学是研究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毒物在食品中的生成、转化、传播和危害的一门学科。

以下哪项是食品毒理学的研究内容?a) 食品加工技术b) 食品营养成分c) 食品中的毒物与毒理机制d) 食品的外观和口感2. 食物中常见的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包括:a) 沙门氏菌感染b) 天花毒素中毒c) 甲醛中毒d) 异黄酮摄入过量3. 下列哪种食品中毒与食物中的生物毒素有关?a) 淀粉中毒b) 氨基酸中毒c) 金属中毒d) 真菌中毒4. 毒物学研究发现,以下哪种毒物对人体的危害最大?a) 有机污染物b) 重金属c) 农药d) 食品添加剂5. 食品中毒最常见的症状是:a) 头痛b) 发热c) 呕吐和腹泻d) 迷迷糊糊二、判断题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写“√”,错误的写“×”。

1. (×) 食品中的毒物只有通过化学反应才会产生。

2. (√) 食品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因食品中存在有害微生物或毒素。

3. (√)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慢性影响。

4. (×) 食品中的化学添加剂绝对无害。

5. (√) 食物中的毒素可以通过加热、煮沸等方式进行有效去除。

三、问答题1. 请简要介绍食品中毒的原因以及预防方法。

食品中毒的原因包括食物中存在有害微生物、食物中的毒素、食品污染以及食品加工不当等。

为了预防食品中毒,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食品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 食品加工过程中要注意温度控制和杀菌处理。

- 食用水、食材、食品容器等要保持清洁。

- 注意食品的保存和保鲜,避免食品变质。

- 合理选择购买渠道和生产厂家可靠的食品。

2. 请解释食品中毒的不同类型以及其产生的原因。

食品中毒可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食物中毒、寄生虫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等类型。

-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物中存在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这些致病菌可以在食品加工、保存、烹饪等环节中被传播和繁殖,导致食物中毒。

食品毒理学试题与答案

食品毒理学试题与答案

食品毒理学试题与答案一、选择题1. 食品毒理学是研究食品中哪些成分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科学?A. 营养成分B. 毒素C. 微生物D. 以上都是2. 食品中最常见的毒素类型是什么?A. 重金属B. 农药残留C. 真菌毒素D. 细菌毒素3. 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食品添加剂?A. 防腐剂B. 着色剂C. 甜味剂D. 维生素C4. 食品中的哪些因素可以导致食物中毒?A. 微生物污染B. 农药残留C. 食品添加剂过量D. 以上都是5. 食品毒理学中的“剂量-反应关系”指的是什么?A. 食品摄入量与健康风险的关系B. 食品价格与消费者购买力的关系C. 食品保质期与食品质量的关系D. 食品加工方法与食品口感的关系二、填空题6. 食品毒理学中的“四步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风险描述。

7.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应该控制在______水平以下,以确保食品安全。

8. 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9. 食品中常见的真菌毒素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10. 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控制措施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三、简答题11. 简述食品中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12. 描述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途径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13. 解释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及其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四、论述题14. 论述食品毒理学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五、案例分析题15. 某地区发生了一起由食用受污染的海鲜引起的集体食物中毒事件,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答案:1. D2. C3. D4. D5. A6. 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描述7. 安全8. 土壤、水源、大气9. 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麦角胺10. 原料控制、加工过程控制、成品检验11. 农药残留可能引起慢性中毒、致癌、致畸等健康问题。

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

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

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食品毒理学实验报告引言: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食品毒理学实验成为评估食品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报告旨在通过食品毒理学实验的研究结果,探讨食品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障公众的健康。

实验一:重金属含量检测重金属是食品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

通过对不同食品样品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可以评估其安全性。

实验结果显示,某些食品样品中存在铅、汞等重金属超标情况。

其中,鱼类和海产品中的汞含量较高,超过了卫生标准的限制。

这可能是由于水体污染和食物链传递所致。

建议公众在摄入这些食品时要注意适量,并选择来源可靠的产品。

实验二:农药残留检测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学物质,但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会导致农药残留在食品中,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通过对蔬菜和水果样品的农药残留检测,可以评估其安全性。

实验结果显示,某些蔬菜和水果样品中存在农药残留超标情况。

尤其是某些进口水果,其农药残留量明显高于国内生产的水果。

这提示公众在购买水果时要选择本地生产的产品,并注意清洗处理。

实验三:添加剂安全性评估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质量和口感而添加的化学物质。

然而,不当使用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对不同食品样品中添加剂的含量进行检测,可以评估其安全性。

实验结果显示,某些食品样品中存在添加剂超标情况。

尤其是某些加工食品中的防腐剂和增味剂使用过量,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建议公众在购买加工食品时要选择添加剂使用较少的产品,并注意适量摄入。

结论:食品毒理学实验结果表明,食品中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需要公众、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来保障食品安全。

建议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食品的选择和消费意识,选择来源可靠的食品,避免过量摄入潜在有害物质。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食品监管,加强对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的监督,确保食品安全。

此外,科研机构应进一步深入研究食品毒理学,不断完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为食品安全评估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2024年食品毒理学总结

2024年食品毒理学总结

2024年食品毒理学总结2024年,食品毒理学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新发现。

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人们对食品中的毒素、有害物质以及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以下是对2024年食品毒理学的总结(____字):第一,食品中的化学毒素和有害物质:食品中的化学毒素和有害物质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2024年,科学家们在研究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塑化剂、食品添加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他们通过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了快速检测和鉴定。

这使得食品毒理学研究能够更加准确和全面地了解食品中的化学污染物的存在情况。

第二,食品中的自然毒素:食品中的自然毒素是造成食物中毒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2024年,科学家们对食品中的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等自然毒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通过对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的控制,减少了自然毒素的含量。

此外,人们还发现一些新的自然毒素,并对其毒性机制进行了研究和解析。

第三,食品安全评估和监测:食品安全评估和监测是保障公众健康的关键。

2024年,食品安全评估和监测工作进一步完善。

科学家们建立了更加健全的食品安全评估体系,并加强了食品监测网络的建设。

食品安全评估和监测的数据共享和交流也进一步加强,以提高食品监管的效能。

第四,食品毒理学新技术:2024年,食品毒理学领域涌现出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为食品安全评估和监测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手段。

例如,利用基因编辑和基因表达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食品中潜在的毒性物质和健康风险。

此外,人们还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大规模的食品安全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

第五,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和质量,2024年,一些国家和地区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他们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并进一步加强了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此外,人们还鼓励食品企业加强食品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食品毒理学考试试题

食品毒理学考试试题

食品毒理学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食品毒理学研究的对象是()A 食品中的有害物质B 食品添加剂C 食品卫生标准D 食品营养成分2、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食品中的天然有毒物质()A 河豚毒素B 霉菌毒素C 农药残留D 龙葵素3、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A 肾脏B 肝脏C 肠道D 呼吸道4、急性毒性试验中,LD50 表示()A 最大耐受剂量B 最小致死剂量C 半数致死剂量D 绝对致死剂量5、亚慢性毒性试验的染毒期限一般为()A 1 3 个月B 3 6 个月C 6 12 个月D 1 2 年6、致畸试验中,敏感期通常是在()A 着床前期B 器官形成期C 胎儿期D 围生期7、以下哪种方法不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A 气相色谱法B 高效液相色谱法C 酶联免疫吸附法D 凯氏定氮法8、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不包括()A 工业“三废”排放B 农药和化肥的使用C 食品添加剂的滥用D 地质环境因素9、遗传毒性试验不包括()A Ames 试验B 微核试验C 精子畸形试验D 30 天喂养试验10、以下哪种食品添加剂在规定使用范围内是安全的()A 苏丹红B 三聚氰胺C 苯甲酸D 瘦肉精二、多选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食品毒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来源B 有毒有害物质在食品中的含量C 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作用机制D 食品安全性评价E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2、影响毒物毒性作用的因素有()A 毒物的剂量B 毒物的接触途径C 毒物的联合作用D 机体的健康状况E 环境因素3、慢性毒性试验的观察指标包括()A 一般观察B 血液学检查C 病理学检查D 生化指标检测E 体重和食物利用率4、食品中常见的化学性污染物有()A 农药残留B 兽药残留C 重金属D 多环芳烃E 亚硝胺5、生物毒素主要包括()A 黄曲霉毒素B 镰刀菌毒素C 贝类毒素D 河豚毒素E 肉毒毒素6、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步骤包括()A 危害识别B 危害特征描述C 暴露评估D 风险特征描述E 风险管理7、食品毒理学实验中常用的动物有()A 小鼠B 大鼠C 豚鼠D 兔E 狗8、以下属于食品添加剂毒理学评价指标的有()A 急性毒性B 慢性毒性C 遗传毒性D 致畸性E 致癌性9、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的来源有()A 核试验B 核事故C 放射性废物排放D 天然放射性物质E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10、以下哪些是食品毒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A 体内实验B 体外实验C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D 数学模型预测E 动物实验替代方法三、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是有毒有害的。

食品安全学题库答案版

食品安全学题库答案版

名词解释:5道,每道3分7选5填空题:40空,20分,16道判断题:10题,每题1分问答题:5题,每题8分论述题:15分做一个危害分析表2选1HACCP考察专题瓶装纯净水的生产工艺过程如下:原水→检验→过滤→去离子→消毒→灌装→封口→成品试运用HACCP原理,对瓶装纯净水生产过程进行危害分析并确定其关键控制点;危害分析占10分,判断CCP占5分答:瓶装纯净水的生产过程的危害分析如下:1.什么是粮食安全它涉及那些方面在经济学和政治学中粮食安全或食物安全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联合国组织对粮食安全的定义为:粮食安全从根本上讲指的是人类目前的一种生活权利,即“应该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得到未来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它强调获取足够的粮食是人类目前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涉及:1粮食安全包括宏观安全和微观安全;宏观安全是从总体、总量上看粮食供求是均衡的;微观安全是从局部、个体上看粮食供求是均衡,任何人都能买得到并且能够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2粮食安全包括短期安全和长期安全;既要保证短期内任何人都能买得到并且能够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又要满足长期的需求;3粮食安全的目标应该是实现长期的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包括量的安全和质的安全;粮食安全的目标不仅仅是维持生存还要保证健康,不仅仅是从数量上有足够的粮食,还要确保粮食食用的卫生、安全;通过对粮食安全进行长期和系统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即粮食经济学;2.什么是食品安全以及食品卫生食品安全是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它主要是指食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达到危害程度一定剂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的加入,从而保证人体按正常剂量和以正确方式摄入这样的食品时不会受到急性或慢性的危害,这种危害包括对摄入者本身及后代的不良影响;食品安全的概念曾指消费不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实际上是指不得检出某些有毒有害物质或检出值不得超过某一阈值;有学者将上述定义为狭义的“食品安全”,广义的食品安全除包括狭义食品安全,还包括由于食品中某种人体必需营养成分的缺乏或营养成分的相互比例失调,人们长期摄入这类食品后所出现的健康损伤;食品卫生是指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3.食品安全和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食品安全与卫生学是研究食品中存在或从环境可能进入食品、能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和因素及其评价方法、预防与控制措施,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证食用者安全的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有食品原料的生产、加工、贮运和产品销售与消费整个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有害物质和因素的种类、来源、性质、作用、含量水平、监督管理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各类食品的主要安全与卫生问题,特别是食物中毒及其预防、控制和管理等;4.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危害和因素包括哪些方面农业化学控制物质、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动植物天然毒素、真菌毒素、食源性致病菌和病毒5.食品安全检测的方法有哪些物理性危害物采用过筛等物理方法,放射性物质检测用相应的放射性检测仪,化学危害物的检测有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和免疫分析方法,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检测方法有传统培养检测方法、生物化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乳胶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荧光抗体法、免疫扩散法、抗体探针检测法、分子生物方法基因探针法、比色DNA杂交检测法、聚合酶链反应法;6.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哪些能造成哪些危害在发达国家,食品安全问题是由现代技术应用所伴随的副作用和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所导致,其特点是事件发生规模大、影响范围广;在发展中国家,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卫生条件差以及法制不健全、监管不力、违法违章生产与经营所造成的,其特点是事件发生具有偶然性和散发性、出现频率高,部分具有流行性和群发性;危害人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医药费用增加和劳动力损失等直接经济损失,对社会和政治造成重大危害和影响,一些由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食品恐慌事件导致所在国家或地区动荡不安;也有间接经济损失:食品安全事件对消费者信心的打击可导致一个产业的崩溃、对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形象的伤害可造成其产品贸易特别是国际贸易机会的减少或丧失;7.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有哪些对策科技界在食品安全控制理论、检测与评价方法、监控与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等方面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以原料生产到加工、贮运和销售的食品安全全程控制体系、以毒理学为基础的食品安全性评价方法、以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化学仪器分析等学科为支撑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构成了现代食品安全与卫生学的立体框架;第一篇第一章生物部分食品的腐败变质一名词解释1.腐败:狭义的腐败是指食品中的蛋白质受腐败细菌产生的蛋白质分解酶的作用而被分解,依次向低分子化合物讲解下去,生成各种有毒物质和不愉快气味物质的过程;广义的腐败是指动植物组织由于微生物的侵入和繁殖而被分解,从而转变为低级化合物的过程; 2.腐败变质:食品在一定的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失去或降低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包括食品成分和感官性质的各种变化;3.发酵:狭义的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碳水化合物产生各种有机酸和乙醇等产物的过程;广义的发酵是指人类利用微生物或微生物的成分等生产各种产品的有益过程;二填空题1.分解蛋白质能力较强的细菌有芽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假单孢菌属、变形杆菌属;分解淀粉能力较强的细菌有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马铃薯芽孢杆菌;分解脂肪能力较强的细菌有荧光假单胞菌;2.造成食品腐败变质的霉菌以曲霉属和青霉属为主,是食品霉变的前兆,根霉属和毛霉属的出现往往表示食品已经霉变;3.蛋白质分解造成的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鉴定中,检查的项目包括挥发性盐基总氮、三甲胺、组胺、K值和pH的变化;4.食用油脂与食品中脂肪的腐败程度,受脂肪的饱和程度、紫外线、氧、水分、天然抗氧化物及铜、铁、镍等金属离子的影响;5.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有微生物、食品的特性和环境因素;6.碳水化合物类食品的腐败变质主要包括醇类发酵、羧酸生成和生成醛酮;7.根据食品pH范围的特点,可将所有的食品划分为酸性食品和非酸性食品;一般规定,凡pH 在以上者,属于非酸性食品;pH在以下者为酸性食品;一般细菌最适pH下限在左右,因而非酸性食品是适合于多数细菌生长的;而酸性食品则主要适合于酵母和霉菌的生长;8.一般说来,含水分多的食品,微生物容易生长;含水分少的食品,微生物不易生长;如果某种食品的a w水分活度在以下,则微生物不能生长;若在以上,则污染的微生物容易生长繁殖而造成食品腐败变质;三选择题1.下面哪种细菌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菌属,能分解食品中的各种成分,并使食品产生各种色素AA.假单胞菌属B.微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C.弧菌属和黄杆菌属D.嗜盐杆菌属和嗜盐球菌属2.食品的基质条件,下列哪种不是:DA.氢离子浓度B.渗透压C.水分含量D.营养组成3.蛋白质在受到食品中动植物组织酶以及微生物酶作用下,发生分解,下面哪种不是其主要分解产物:CA.醇B.胺C.酮D.硫醇4.油脂腐败的化学反应主要是——,其次是——AA.油脂自身氧化过程加水水解B.加水水解油脂自身氧化过程C.油脂自身氧化过程油脂自身氧化过程D.加水水解加水水解四简答题1.腐败变质与发酵有什么区别从微生物学的观点看都是微生物物质代谢的结果;如对人类有益则为发酵,无益的为腐败变质;2.腐败变质的常见类型有哪六种请简要介绍;1变黏——由于细菌生长代谢形成的多糖所致,常发生在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品中;2变酸——常发生在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品和乳制品,由于腐败微生物生长代谢产酸所致;3变臭——由于细菌分解蛋白质为主的食品产生有机胺、氨气、三甲胺、甲硫醇和粪臭素等所致;4发霉和变色——发生在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品,除食品变色除霉菌生长代谢引起的色素分泌外,还有细菌的作用;细菌可使蛋白质为主的食品和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品产生色变;5变浊——发生在液体食品中,是一种复杂的变质现象;6变软——主要发生于水果蔬菜及其制品,由于水果蔬菜内的果胶质等物质被微生物分解;1.变黏:主要是由于细菌生长代谢形成的多糖所致致,常发生在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品2.变酸:常发生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品和乳制品3.变臭:主要是由于细菌分解蛋白质为主的食品中4.发霉和变色:常发生在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品5.变浊:发生在液体食品;发生于各类食品中6.变软:主要发生于水果蔬菜及其制品;原因是水果蔬菜内的果胶物质被水解;3.食品腐败变质的危害有哪些请简要介绍;1产生厌恶感: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促进食品中各种成分分解变化,改变了食品原有的感官性状;2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食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腐败变质后结构发生变化3引起中毒或潜在危害:急性中毒——轻者多以急性胃肠炎症状出现,重者可在呼吸、循环神经等系统出现症状,抢救及时可转危为安,如贻误时机还可危及生命;有的急性中毒,虽经千方言计治疗,但仍给中毒者留下后遗症;慢性毒性或潜在危害——有些变质食品中的有毒物质含量较少,或者由于本身毒性作用的特点,并不引起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可造成慢性中毒,甚至可表现为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4.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原理是什么方法主要有哪些原理:阻止或消除微生物的污染;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杀死微生物方法:加热杀菌法在于杀灭微生物,破坏食品中的酶类、低温保藏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作用,降低酶的活性和食品内化学反应的速度,是最常用的食品保藏方法、脱水干燥法抑制微生物生长、增加渗透压保藏法与脱水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原理有关、化学添加剂保藏法、提高食品氢离子浓度、辐照食品保藏法第二章细菌性食物中毒一、名词解释1.食源性疾病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2.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同于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3.细菌性食物中毒指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二、填空1、一般按病原物质将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2、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特点:病程短、恢复快、预后好、病死率低;3、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机制可分为感染型、毒素型、混合型三种;4、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包括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5、与人类感染有关的弯曲菌菌种有:胎儿弯曲菌胎儿亚种、空肠弯曲菌、大肠弯曲菌、与食物中毒最密切相关的是空肠弯曲菌空肠亚种;6、变形杆菌食物中毒是我国常见的食物中毒之一,引起食物中毒的变形杆菌是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7、志贺氏菌的分类:A群痢疾志贺氏菌、B群福氏志贺氏菌群、C群鲍氏志贺氏菌群、D群宋内志贺氏菌群;痢疾志贺氏菌是导致典型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志贺氏菌食物中毒主要由宋内志贺氏菌和福氏志贺氏菌引起;8、肉毒梭菌食物中毒是由肉毒梭菌产生的毒素即肉毒毒素引起;肉毒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是目前已知的化学毒素和生物中毒性最强的一种;三、判断题1、食用发芽的马铃薯、河豚鱼中毒,是属于细菌性食物中毒;×2、大多数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是沙门氏菌、活菌侵袭肠黏膜而导致的感染型中毒;√1、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以青壮年为主多,病后免疫力不强,不可重复感染;×4、李斯特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一侵袭型和腹泻性;√5、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临床表现有急性胃肠炎、慢性胃肠炎出血性肠炎、急性菌痢型;×6、食品被空肠弯曲菌污染的重要原因是健康带菌者,其次是动物粪便;×两者调转7、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菌种,为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菌;√8、肉毒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是目前已知的化学毒素和生物中毒性最强的一种;√9、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其产生的毒素分腹泻型和呕吐型;√10、产气荚膜梭菌是需氧革兰氏阳性粗大芽孢杆菌;×11、沙门氏菌、李斯特菌、变形杆菌和葡萄球菌都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四、简答题1、简述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1发病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爆发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数人发病,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趋势;2发病与食物有关;病人有食用同一污染食物史;流行波及范围与污染食物供应范围相致;停止污染食物供应后,流行即告终止;3中毒病人临床表现相似,以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为主;4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2、简述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1牲畜屠宰时及畜肉在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2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在不适当的温度下存放,食品中适宜的水分活性、pH及营养条件使食物中的致病菌大量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3被污染的食物未经烧熟煮透或煮熟后又受到食品从业人员带菌者污染等,食用后引起中毒;生熟交叉污染、食品贮存不当、食品未烧熟煮透、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品此外,经长时间贮存的食品食用前未彻底再加热,中心部位温度不到70℃以上及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生食品也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3.简述沙门氏菌的来源以及预防中毒的预防措施;来源: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人及动物均有宿主,有家畜、家禽的生前感染和宰后污染、乳中沙门氏菌的来源、蛋类沙门氏菌的来源、熟制品中沙门氏菌的来源;1.预防措施:1防止沙门氏菌污染肉类食品加强对肉类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监督及家畜、家畜屠宰前的兽医卫生检验,并按有关规定处理;加强对家畜、家禽屠宰后的肉尸和内脏进行检验,防止被沙门氏菌感染或污染的畜、禽肉进入市场;加强肉类食品在储藏、运输、加工、烹调或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卫生管理,特别是要防止熟肉类制品被食品从业人员带菌者、带菌容器及带菌的生食物交叉污染、2控制食品中沙门氏菌的繁殖、3加热以彻底杀灭病原菌2.简短版:防止沙门氏菌污染肉类食品3.控制食品中沙门氏菌的繁殖:食品低温储存是控制沙门氏菌繁殖重要措施4.加热以彻底杀灭病原菌:加热杀死病原菌是防止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4.简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防治原则;1加强食品卫生质量检查和监督管理,严格遵守牲畜宰前、宰中和宰后的卫生要求,防止污染;2食品加工、储存和销售过程要严格遵守卫生制度,做好食具、容器和工具的消毒,避免生熟交叉污染;食品食用前加热充分,以杀灭病原体和破坏毒素;在低温或通风阴凉处存放食品,以控制细菌繁殖和毒素的形成;3食品加工人员、医院、托幼机构人员和炊事员应认真执行就业前体检和录用后定期体检制度,应经常接受食品卫生教育,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五、论述题1.论述副溶血性弧菌、李斯形杆菌、志贺氏菌、蜡样芽胞杆菌、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梭菌引起中毒的食物种类和预防措施;副溶血性弧菌——海产品,其中以墨鱼、带鱼、虾、蟹多,其次是盐绩食品;抓住防止污染、控制繁殖和杀灭病原菌三个环节,采用低温贮藏各种食品,尤其是海产品及各种熟制品,海产品应煮透,蒸煮时需加热至100℃并持续30min,凉拌食物要清洗干净后置于食醋中浸泡10min或在100℃沸水中漂汤数分钟以杀灭副溶血性弧菌;李斯杆菌——乳及乳制品、肉类制品、水产品、蔬菜及水果,冰箱中保存时间过长的乳制品、肉质品多见;在冰箱冷藏的熟肉制品及直接入口的方便食品、牛乳等,食用前要彻底加热;大肠埃希菌——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畜肉类及其制品,其次为畜肉、蛋类、乳类及其制品,由植物性食品引起者很少;预防措施:1防止大肠埃希菌污染肉类食品加强对肉类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监督及家畜、家畜屠宰前的兽医卫生检验,并按有关规定处理;加强对家畜、家禽屠宰后的肉尸和内脏进行检验,防止被大肠埃希菌感染或污染的畜、禽肉进入市场;加强肉类食品在储藏、运输、加工、烹调或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卫生管理,特别是要防止熟肉类制品被食品从业人员带菌者、带菌容器及带菌的生食物交叉污染、2控制食品中大肠埃希菌的繁殖、3加热以彻底杀灭病原菌空肠弯曲菌——牛乳及肉制品等,它是不耐热的细菌,可在乳品巴氏灭菌的条件下被致死,避免食用未煮透或灭菌不充分的食品,尤其是乳品;志贺氏菌——凉拌菜,1防止志贺氏菌污染凉拌类食品、2控制食品中志贺氏菌的繁殖、3加热以彻底杀灭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乳类及乳制品、肉类、剩饭等食品,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物避免带菌人群对各种食物的污染、为避免葡萄球菌对乳的污染,奶牛患化脓性乳腺炎时,其乳不能食用;防止肠毒素的形成食物应冷藏或置阴凉通风的地方,其放置时间按亦不应该超过6h,尤其是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食用前还应彻底加热;肉毒梭菌——引起中毒的食品种类因地区和饮食习惯不同而异;国内以家庭自制植物性发酵品为多见,在新疆察布查尔地区引起中毒的食品多为家庭自制谷类或豆类发酵食品,在青海主要为越冬密封保存的肉制品;日本90%以上的是由家庭自制鱼和鱼类制品引起;欧洲各国肉毒梭菌中毒的食物多为火腿、腊肠及其他肉类制品;美国主要为家庭自制的蔬菜、水果罐头、水产品及肉、乳制品;预防措施:1卫生宣传建议牧民改变肉类的贮藏方式或生吃牛肉的饮食习惯、2对食品原料进行彻底清洁处理,以除去泥土和粪便;家庭制作发酵食品时还应彻底蒸煮原料,一般加热温度为100℃,10~20min,以破坏各型肉毒梭菌毒素;3加工后的食品应迅速冷却并在低温环境贮存,避免再污染和在较高温度或缺氧条件下存放,以防止毒素产生;4食用前对可疑食物进行彻底加热是破坏毒素预防中毒发生的可靠措施;5生产罐头食品时,要严格执行卫生规范,彻底灭菌;蜡样芽胞杆菌——乳及乳制品、肉类制品、蔬菜、米粉、米饭等,食品加工过程中企业必须严格执行食品良好操作规范,以降低蜡样芽孢杆菌的污染率和菌数;剩饭及其其他熟食品必须在10℃以下短时间贮存,在食用前须彻底加热,一般在100℃加热20min;第三章食品中的真菌毒素一、判断题1、同一菌株的真菌的产毒能力是相同的,即同一菌种产生的毒素是相同的,且只能产生一种毒素;×2、凡具有荧光性的物质都属于黄曲霉毒素;×3、真菌毒素通常都具耐热性;√4、黄曲霉毒素急慢性中毒的靶器官只在肝脏;×5、真毒素都具致癌、致畸、致突变性;×6、展青霉素Pat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在碱性条件下会丧失活性;√二、填空题1.真菌及真菌毒素污染后,引起危害的主要两个方面:一是引起食品变质,二是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中毒;2.引起人类中毒的真菌毒素有两大类,一类是霉菌毒素,另一类是蕈类毒素;3.黄曲霉毒素主要作用器官是肝脏;同其他化学致癌物一样,黄曲霉毒素需要经过体内代谢活化才表现出毒性;毒素主要作用于增殖活跃的细胞,如骨髓、肝、黏膜上皮和淋巴细胞等,对淋巴细胞的损害最为严重;5.在已知的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中,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DON毒性是最弱之一;毒素是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7.桔青霉毒素是一种肾毒素,可导致实验动物的肾脏肿大,尿量增多,肾小管扩张以及上皮细胞变性坏死;8.黄绿青霉毒素可寄生在米粒中;9.蕈类通常分食蕈、条件可食蕈和毒蕈三类;10.根据鹅膏毒性将其分成毒肽和毒伞肽二族;11.麦角中毒是人们发现最早的真菌毒素中毒症之一;12.真菌毒素食物中毒临床表现:急慢性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13.产毒真菌主要有曲霉属和青霉属、镰孢菌属等;14.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其基本结构都含有一个双氢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15.1966年WHO/FAO首次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最高允许量;。

《食品毒理学教案》

《食品毒理学教案》

《食品毒理学教案》教案章节:第一章食品毒理学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食品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掌握食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3. 理解食品毒理学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食品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定义:研究外源化学物质对食品的安全性、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

研究对象:食品中的有害物质、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等。

2. 食品毒理学的研究内容毒性评价:毒性物质的毒性作用、毒性机制、毒性剂量等。

安全性评价: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等。

风险评估: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等。

3. 食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法:毒理学实验、毒代动力学实验等。

流行病学方法:暴露评估、疾病关联分析等。

计算模型:暴露-反应关系模型、风险评估模型等。

4. 食品毒力学的应用领域食品安全管理:食品法规标准制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等。

食品产业:食品安全控制、食品质量保障等。

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监测、食源性疾病防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食品毒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

2. 难点:食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的具体操作。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食品毒理学》等相关教材或教参。

2. 课件:制作相关章节的教学课件。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食品中毒事件案例引入食品毒理学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食品毒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

3. 讨论:分组讨论食品毒力学的应用领域,分享心得体会。

4. 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总结本章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案章节:第二章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二、教学内容1. 食品中有害物质的种类重金属:铅、镉、汞、砷等。

农药残留: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等。

食品添加剂:色素、防腐剂、甜味剂等。

微生物:细菌、病毒、霉菌毒素等。

2. 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光谱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等。

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PPT课件

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PPT课件

中国农药残留标准
•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农残(农药残留)主 要是来自食用带有残留农药的食品。
• 过去食品中残留问题主要是重金属和持久 性有机氯农药。但在我国剧毒、高毒有机 磷与氨基甲酸酯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造成 不少食用果实、蔬菜者的急性与亚急性中 毒。
• 我国已制定了79种农药在32种 (类)农副产品中197项农药最高 残留限量(MRL)的国家标准,其 中有关水果上的农药残留最高限 量标准如下
• 食入带有残留农药的水果、蔬菜,急性中 毒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呕吐、腹痛、腹 泻等症状,慢性中毒除了可导致多种疾病 外,农药残留物在人体内积累15—20年后, 可能发生无药可治的致死性疾病—— (cancer)
蔬果农药残留与疾病
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1995年,9月24日中央电视台报道,广西宾阳
SUCCESS
THANK YOU
2020/10/1
蔬果农药残留与疾病
• 相关研究证明,各类癌症、白血病、乳腺 癌、儿童及智力低下以及记忆力差、脑膜 炎、复合性疾病等很多疾病,源头直追农 药残留。 经常接触农药的人患帕金森病的 几率高达90%,此外还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不孕不育等。
蔬果农药残留与疾病
农药残留的原因
导致和影响农药残留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农药本身 的性质、 环境因素以及农药的使用方法是影响农 药残留的主要因素。
• 农药性质与农药残留 现已被禁用的有机砷、汞等农药, 由于其代谢产物
砷、汞最终无法降解而残存于环境和植物体中。 六六六、DDT等有机氯农药和它们的代谢产物化学性
质稳定 ,在农作物及环境中消解缓慢,同时容易 在人和动物体脂肪中积累。因而虽然有机氯农药 及其代谢物毒性并不高, 但它们的残毒问题仍然 存在。

农药残留分析

农药残留分析

名词解释农药残留:由于农药的应用而残存于生物体、农产品和环境中的农药亲体及其具有毒理学意义的杂质、代谢转化产物和反应物等所有衍生物的总称。

(P1)农药残留毒性:因摄入或长时间重复暴露农药残留而对人、畜以及有益生物产生急性或慢性中毒。

(P2)可提取残留:可提取残留是农药残留分析的对象。

(P1)残留半衰期:农药初始残留量至消失降解一半所需的时间。

(P2)固相萃取(SPE):指液体样品中的分析物通过吸着作用被保留在吸着剂上,然后用一定的溶剂洗脱的过程。

(P27)衍生化:一种利用化学变换把化合物转化成类似化学结构的物质。

最大残留限制(MRLs):指由食品营养标准委员会推荐的,食品或动物饲料中允许的农药残留物的最大浓度(mg/kg)(P3)可接受的日摄入量(ADI):指在一生中,对消费者健康没有可感知危险的日摄入量。

单位为:mg/kg/day 。

溶剂萃取:根据溶解性差异,选用对残留农药溶解度大的溶剂,将分析物从样品基质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P23)净化(纯化):是指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除去提取物中对测定有干扰作用的杂质的过程。

(P38)实验室样品:从群体采集的送达残留分析实验室的样品材料测定:把通过参照比较农药标准品的量(外标法和内标法)测算出试样中农药残留的量(P5)结合残留:农药亲体或代谢产物与土壤中的腐殖质、植物的木质素、纤维素通过化学键或物理结合作用,牢固结合形成的残留物。

(P2)检测样品:实验室样品经过缩分减量或经过精制后的样品。

固相微萃取法:它实际是利用固相提取的方式实现对样品的分离和净化,但所用的固相材料及其分离机制不同。

(P44)单残留方法:是定量测定样品中一种农药的残留量的方法。

农药残留动态:农药残留动态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表现:农药本身物理化学性质,使用方法,施药时期,作物、土壤的类型和性质及环境条件.(P10)多残留方法:是在一次分析中同时测定一种以上农药残留的方法。

浓缩:通过减少样品溶液中的溶剂或水分而使组分的浓度升高。

食品毒理学总复习题答案

食品毒理学总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 有毒有害物质可分为几大类?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

2. 食品中毒物的主要来源和途径。

(1)农药污染: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菊酯类农药等;(2)工业三废污染:工业三废是指废水、废气、废渣。

它们通过污染食品或通过生态系统在食物链中的迁移,造成在某些动植物产品中的富集,最终影响人体健康;(3)霉菌污染:霉菌对食品污染的危害,一是食品变质,二是产生毒素;(4)兽药残留污染:有些兽药在使用后不易排泄,残留量高,从而使产品达不到安全标准,有些则是养殖户违反规定而造成不合格残留;(5)运输污染:运输食品的火车不干净,或食品与一些有毒有害物品同车混合运输造成污染;(6)加工污染:主要是在加工过程中滥用添加剂,此外一些不良加工方式或不良包装材料也会造成有毒有害物质污染;(7)事故性污染:食品加工企业或餐馆由于管理不善,工作马虎,误用或超量使用一些化学物质造成中毒事故。

第二章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1.LD50:半数致死剂量,是指引起受试动物组中一半动物死亡的剂量,也称致死中量。

2.LD0:最大耐受剂量(MTD),指全组受试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

3. NOEL:未观察到作用剂量也称最大无作用剂量(MNED)或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NOAEL),是指受试物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定的方式和途径与机体接触,根据现今的认识水平,用目前最灵敏的进侧方法和观察指标,未检查出对动物造成血液型、化学性、临床或病理性改变等损害作用的最大剂量,即未能观察到对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任何异常反应的最高剂量。

4. ADI:每日允许摄入量,指人终生每日摄入某种化学物质,对健康没有任何已知的各种急性、慢性毒害作用等不良影响的剂量。

5. MRL:最高容许残留量,也称最高残留限量,是指允许在食物表面或内部残留药物或化学物质的最高含量。

6. RfD:参考剂量,是环境介质中,外源化学物质的日平均接触剂量的估计值。

7. BMD:基准计量法,依据动物试验取得的剂量-反应关系的结果,用一定的统计学模式求得的引起一定比例(常为1%~10%)动物出现阳性反应剂量的95%可信区间的下限值。

《食品毒理学学习指南》

《食品毒理学学习指南》

《食品毒理学学习指南》编辑:理想谭一、学习技巧1. 理论与实际结合- 食品毒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例如分析食品中毒事件、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等,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关注食品安全新闻和研究动态,运用所学的食品毒理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2. 建立知识框架- 食品毒理学的知识点较多,且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有助于系统地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可以按照毒理学基本概念、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来源与毒性、食品毒理学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分类整理。

- 在知识框架中,标注出重点、难点和关键词,方便复习和记忆。

3. 多做练习题- 练习题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

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食品毒理学的各个知识点和题型,进行系统的练习。

可以从教材课后习题、专业考试辅导资料或在线学习平台中获取练习题。

- 做完练习题后,认真分析答案,找出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纠正和总结。

4. 参与实验和案例分析- 参与食品毒理学实验,亲身体验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过程,加深对实验方法和原理的理解。

同时,通过分析实际的食品毒理学案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 可以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讨论实验和案例,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二、重点难点1. 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毒性作用- 重点:掌握食品中各种有害物质的来源、毒性作用机制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了解常见的食品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添加剂等的毒性特点。

- 难点:理解有害物质的复杂毒性作用机制,以及多种有害物质联合作用的效应。

需要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分析。

2. 食品毒理学评价方法- 重点:熟悉食品毒理学评价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包括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等。

掌握毒性评价指标的含义和应用。

- 难点:正确理解和应用各种评价方法,以及对评价结果的准确解读。

食品毒理学试题和答案

食品毒理学试题和答案

一、填空1.毒物在体内的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四个方面。

2.毒物吸收途径有消化道吸收、呼吸道吸收和皮肤吸收三种。

3.毒物在体内分布主要有血液分布、肝脏分布、脂肪组织贮存和骨骼中寂静四种形式。

4.毒物主要通过经肾排泄、经胆汁排泄和经乳汁排泄三种渠道排泄。

7.一般动物毒性实验包括急性、亚慢性和慢性三种。

8.我国食品毒理学对毒物分级一般采用国际六级分级标准,以显示食品安全重要性。

9.致癌物可分为遗传毒性致癌物、无机致癌物和非遗传毒性致癌物三大类。

10.在急性毒性实验中,如果LD50小于人的可能摄入量10倍时,说明该化学物质毒性较强,应考虑放弃将其加入食品。

11.慢性毒性实验中,当NOEL大于人的可能摄入量300倍时,说明该化学物质毒性较小,可进行安全性评价。

12.食品毒物的危险度评估一般采用社会可接受的危险度,而要防止一味追求零危险度和过度安全所带来的高成本13.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有毒蛋白质主要有蛋白酶抑制剂、淀粉酶抑制剂、凝血素和过敏原四种。

14.马铃薯发芽变青部位主要毒素为龙葵碱,其毒性机制为抑制胆碱酯酶,使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不能被降解而大量积累,导致过于兴奋抽搐等。

15.苦果仁中毒素主要为苦杏仁苷,毒性机制为其水解产物氢氰酸可抑制细胞传递链,一直对氧的利用。

16.粗制棉籽油的主要毒物为游离棉酚。

17.河豚毒素碱性条件易于降解,可小心进行去毒处理。

18.烤面包时,可由美拉德反应产生一些致癌物。

19.合成食品着色剂由于安全嫌疑,我国允许使用的只有8种。

20.天然色素中,加铵盐法法生产的焦糖色由于可能有致癌物,不得用于酱油加色。

21.各类兽药一般在体内肝脏部位残存较高。

22.食物中抗生素残留对人体主要危害有损害组织器官、病原菌产生耐药性、肠道内菌群失调、诱发过敏反应和潜在三致作用等五个方面。

23.抗生素药残的主要检测方法有色谱技术和免疫学法技术。

24.在我国,有机氯农药由于高毒高残留已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禁产,其替代品主要为低毒低残留的有机磷类农药。

食品毒理学概念研究对象

食品毒理学概念研究对象

食品毒理学概念研究对象一、食品毒理学的定义和意义二、研究对象的范围和分类2.1 食品添加剂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酵剂4.发酵辅助剂5.增稠剂6.糖精7.着色剂8.甜味剂2.2 农药残留1.农药分类2.农药残留的危害3.检测和控制方法2.3 兽药残留1.兽药的种类2.兽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3.监测和控制方法2.4 重金属污染1.铅2.镉3.汞4.铬5.镍2.5 真菌毒素1.黄曲霉毒素2.霉素3.次黄嘌呤4.霉菌酸5.玉米赤霉烯醇2.6 其他污染物1.塑化剂2.重氮盐3.食品中的放射性物质三、对研究对象的毒理作用的评估3.1 毒性测试方法1.急性毒性试验2.亚慢性毒性试验3.慢性毒性试验4.遗传毒性试验5.致癌性试验3.2 安全评价标准1.毒物的安全剂量概念2.允许残留量标准3.毒物学参考值(TDI)4.风险评估四、对研究对象的风险管理与控制4.1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1.国家层面的监管和管理2.企业层面的监管和管理4.2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测体系1.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方法2.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法4.3 食品毒理学研究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1.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2.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决策依据五、食品毒理学研究对象的发展趋势和挑战5.1 基于风险评估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1.食品源头可追溯性2.风险评估数据共享与合作5.2 新技术在食品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1.基因编辑技术在食品研发中的应用2.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5.3 全球化对食品安全的挑战1.食品进出口安全监管2.跨国公司的食品安全管理六、结论通过对食品毒理学的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毒性物质和污染物,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基于此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和管理措施。

未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更深入,食品毒理学的研究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但也将有更多的机会为食品安全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我们需要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和监管能力,以确保人们享用安全、健康的食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施用农药对农作物直接污染
2. 从污染的环境中吸收农药
不同植物对农药吸收能力 取决于植物品种、根系大 小
3.通过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富集:是指生物通 过对环境中某些元素或 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积 累,使这些物质在生物 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 浓度的现象
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富集作用
影响因素:


农药的脂溶性 农药在环境中的使用量及其稳定性 生物的取食方式、取食量、对农药的代谢 和排泄能力
思考
(1)有机磷农药通过哪些途径污染蔬菜?
(2)有机磷农药的中毒机制是什么? (3)为何气温升高的时候农药中毒事件
频发?如何预防农药中毒?
杀虫剂要命?
想不到一瓶杀虫剂,竟差点使两个中年男子丧命。
綦江来渝打工的两男子因使用杀虫剂不当造成农药 中毒,19日被送往新桥医院救治。
中毒者张先生介绍,他和工友在高新区兰花小区一 楼租房子住。由于一楼潮湿,夏天到了,蚊虫特别 多,于是他就买了一瓶杀虫剂来灭蚊。 17日晚上
R3
二、吸收、分布与代谢
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
脑干和肝、肾、生殖系统
1.DDT的毒性
中度危害性农药 主要是慢性毒性
对人体的损害主要在肝、肾和神经中枢
可引起动物的性周期和胚胎发育障碍,子代
死亡和发育不良 是否具有致癌性仍有争议
2. 艾氏剂和狄氏剂等毒性
具有很强的急性毒性
为极度危害性农药
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大剂量接触后轻者头昏、头痛、恶心、呕吐,
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 目的地调解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 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 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
一、农药的概念及其分类
按性质分:
有机农药
化学农药 无机农药 微生物农药 植物性农药 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 如DDT、有机磷 如硫磺、磷化锌
如除虫菊酯
一、农药的概念及其分类
五.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控制措施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加强对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工作
采用科学合理的加工处理及食用方法
使用生物农药,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
品、无公害食品
去除蔬果残留农药的方法
去皮法 浸泡洗涤法
碱水浸泡清洗法加热法
储存法
第二节 有机氯农药
一、常见种类和性质
分两大类: 一是氯化苯及其衍生物,如DDT、六六六 二是氯化环戊二烯类,如艾氏剂、狄氏剂、 氯丹、七氯
11点过,他关闭了所有的门窗,将杀虫剂喷洒在屋 子里的每个角落,喷洒后,便倒头就睡,醒过来才 发现自己进了医院。
思考
(1)本案例可能属于哪类农药中毒? (2) 在夏天使用气雾杀虫剂、灭蚊片、蚊
香和灭蟑片等产品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问 题?
第一节 农药概述
一、农药的概念及其分类
农药: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
重者发生抽搐、昏迷,最后可由于全身麻痹 死亡
第三节 有机磷农药
一、常见种类和性质
高毒类:对硫磷、内吸磷、甲胺磷等;
中毒类:甲基对硫磷、敌敌畏、异丙磷等
低毒类:马拉硫磷、敌百虫、乐果等
一、常见种类和性质
R1 X P R2
R1R2为碱性取代基团,R3为酸性取代基团,X 为O或S,多为油状或晶体,具大蒜臭味,挥发 性强,难溶于水,对光、热、氧稳定,遇碱迅速 分解。
生物富集作用
蓄积部位:

主要蓄积在动物和人的脂肪等脂类物质 动物的脂肪及含脂类物质比例较高的内脏, 农药含量较高
4.加工、运输和贮存中污染
三、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全世界每年约有2万人死于农药污染,有 100万人因此患病。在我国,因使用农药污 染的食品而发生中毒的人数年均近20万 。
Hale Waihona Puke 三、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针对此事,今日(9日)下午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召开发
布会介绍相关情况。据工商局市场处的负责人介绍,当前 受季节变换以及气温升高的影响,蔬菜的病虫害到了高发 期,菜农加大了用药量和用药频率,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情 况开始增多。
这次事件对消费者造成了伤害以外,对种植韭菜
的菜农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青岛地区韭菜的 主要产地莱西市孙受镇,受毒韭菜的影响,还有 1000多亩韭菜没有卖出去,头茬韭菜0.5元1斤都 无人问津。看来要消除毒韭菜事件的影响还需要 一段时间。
按用途分:
杀虫剂 杀菌剂 杀螨剂 除草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 杀线虫剂 杀鼠剂
二、农药污染食物的途径
农药残留:农药施用后残存于生物体、 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 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来源: 1.施用农药对农作物的直接污染 2.农作物从污染的环境中吸收农药 3.通过生物富集作用 4.加工、运输和贮存中污染
农药可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三种
途径进入人体 1.急性中毒 2.慢性中毒 3. “三致”作 用
四、农药残留量的规定
最大残留限量(MRL)=
ADI×人体平均体重(kg)/进食量(kg)
MRL (mg/kg) 0.1 甲胺磷(杀虫剂) 稻谷、棉籽 0.1 敌敌畏(杀虫剂) 原粮 0.2 水果、蔬菜 0.05 六六六(再残留) 原粮、豆类、薯类、 蔬菜、水果 0.1 蛋类、水产品 0.05 DDT(再残留) 原粮、豆类、薯类、 0.2 蔬菜、水果 肉及其制品 0.01 食用花生油、棉籽油 艾氏剂和狄氏剂 0.02 (再残留) 花生 农药(主要用途) 食物
稳定,不易降解 容易富集 脂溶性强,主要蓄积于脂肪组织
DDT
六六六
艾氏剂
狄氏剂
二、代谢

主要经消化道进入机体
主要蓄积在脂肪组织以及脂质含量较高
的组织器官

代谢后经尿、粪、乳汁排出 可经胎盘传递给胎儿
三、毒性作用
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侵入大脑 可通过胎盘传递给胚胎
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中枢、小脑、
第九章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
有机氯农药
有机磷农药
农药 概述
氨基甲酸酯农药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青岛惊现毒韭菜 ,千亩韭菜无人购买
从4月1日开始,青岛一些医院陆续接到9名食用韭菜后中毒
的患者,他们都是食用韭菜之后出现了头疼、恶心、腹泻 等症状,经医院检查属于有机磷中毒,也就是说韭菜上的 残余农药严重超标导致中毒。目前这些患者经过救治身体 已经恢复了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