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一、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常规
二、昏迷患者护理常规
三、休克患者护理常规
四、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五、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六、惊厥护理常规
七、高热护理常规
八、早产儿
九、新生儿颅内出血
十、硬肿症
十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十二、新生儿败血症
十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十四、新生儿窒息
一、危重病症护理常规
(一)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置婴幼儿重症监护室(PICU),保持病室安静。
(三)保持静脉通畅,遵医嘱调节输液速度。
(四)根据医嘱按时按量喂养,不能进食者给鼻饲。
(五)每日晨晚各进行皮肤清洁护理1次。每日进行1次口腔及眼睛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插鼻导管者应注意鼻腔清洁,保持导管和呼吸道通畅。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保持被褥床单清洁、干燥,预防压疮等并发症发生。
(六)观察大小便性状、次数。尿潴留者可轻按压膀胱,协助排尿。便秘者遵医嘱给缓泻剂或灌肠法。腹胀给予肛门排气。
(七)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2小时监测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1次,必要时测量血压。根据病情及血气分析决定氧疗方式,定期监测氧饱和度或行血气分析观察氧疗效果。注意神志、面色、瞳孔的变化。观察心跳、呼吸的节律及周围循环、尿量等情况。发出异常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行相应的急救处理。
(八)用呼吸机者按呼吸机护理常规,每2小时翻身拍背、吸痰1 次。
(九)做好床头交接班,交接内容包括:病情、输液、各种引流管、给氧、各项护理记录及皮肤受压情况。
(十)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及急救药品。
(一)按儿科重症护理常规。
(二)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坠床。患儿烦躁时,遵医嘱
给予镇静剂。
(三)遵医嘱给予鼻饲。
(四)绝对静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痰及分
泌物及时吸出,遇有窒息立即行人工呼吸,并通知医生。
(五)勤翻身,并保持被褥干燥、平整,防止压疮及肺部感
染。可采用“支架被”减轻盖被对足部的压力,也可使用柔软通气的垫圈置于骨隆突部位,减少骨隆突处皮肤与床垫的摩擦。
(六)保持口腔清洁,口腔护理每日3次。必要时用开口器、
拉舌钳,但牙关紧闭者不能强行撬开上下齿。
(七)保护眼睛,防止感染。眼不能闭合,应涂上眼药膏或
生理盐水,保持纱布湿润。
(八)定时按摩四肢并保持功能性体位。
(一)按儿科重症护理常规。
(二)患儿取平卧位或中凹位,注意保暖,暂禁食。高热行
物理降温。
(三)每30分钟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或遵医
嘱。
(四)静脉输液要遵医嘱严格执行,原则上先快后慢,先盐
后糖,见尿补钾,输液中注意各种药物配伍禁忌。
(五)应用升压药时,严格掌握输液速度,每30分钟测血
压、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升压时,防止漏出血管外引起组织坏死。
(六)严密观察病情,测尿量,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一)按儿科重症护理常规。
(二)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及节律、血压、血气分析情况等,
并以此作为用氧、辅助呼吸、机械通气方式选择的依据。
(三)改善呼吸功能。
1、保持气道通畅,置头肩高15O~30O卧位,给加温湿化的
氧气吸入,必要时用超声雾化吸入。
2、协助排痰,定时翻身,轻叩拍胸背部以利排痰,有气管
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儿,每2小时吸痰或遵医嘱,吸痰时注意操作动作轻柔、敏捷,以免损伤呼吸道粘膜,吸痰前后加压给氧,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以免造成突然缺氧。
3、氧疗法: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合理调整用氧浓度。氧分压
(Pao2)保持在65 mmHg~85mmHg。密切观察氧疗效果,若呼吸衰竭无纠正及时找原因并报告医生。
(四)并发心力衰竭按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五)并发脑水肿按脑水肿护理常规。
(六)人工辅助呼吸。根据病情掌握适应症及时给予人工辅
助呼吸,如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应用,并行相应的护理。
(一)按儿科重症护理常规。
(二)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
(三)给氧气吸入。如咳粉红色泡沫痰,可在氧气湿化瓶内加
入20%~30%的酒精,1次吸入不宜超过15~20分钟。
(四)用洋地黄药物治疗时,应严格按时间及剂量给药。用药
前测心率1分钟,婴幼儿心率低于120次/分、年长儿心率低于80次/分时,应与医生联系。注意观察洋地黄疗效及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应用强心利尿剂时注意尿量及有无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现象等。
(六)严密控制液体输入量。遵医嘱调节速度,给予易消化、
高营养的低盐食物,宜少量多餐。
六、小儿惊厥
(一)病因
1、感染性疾病
(1)颅内感染见于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
(2)颅外感染见于败血症、破伤风等。
2、非感染性疾病
(1)颅内疾病见于原发癫痫、脑占位性病变等。
(2)颅外疾病见于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心肺肾疾病、中毒等。(二)病理生理
(1)婴幼儿发生惊厥是因为大脑发育尚未成熟。当某种刺激因素作用于神经系统时,因大脑发育尚未成熟而使神经细胞过度兴奋,发生过度的反复放电现象,这种兴奋性冲动易于泛化,从而产生惊厥。(2)血中钙离子浓度降低或细胞钙离子超载时,视神经与肌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高产生癫痫样放电而导致惊厥发作。
(3)脑神经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可引起神经元功能紊乱,使神经元破坏变性,通透性增高产生癫痫样放电而导致惊厥发作。
(4)血清钠增高时,易导致惊厥。
(三)临床表现
(1)惊厥惊厥的典型表现为突然起病、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或四肢肌肉呈阵挛或强直性抽搐,严重者可出现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不整、面色青紫、大小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