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学考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学考规定教材篇目巩固16五人墓碑记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五人墓碑记
一、重点实词、虚词| 文言实词、虚词要记住
1.实词:旌、墓、抶、仆、按、函、隶、屈、发
2.虚词:焉、于、所、为、而、以、之
二、识记通假| 奥妙无穷方块字
①其为时止十有.
一月尔(同“又”) ②敛赀.
财以送其行(同“资”,钱财) 三、一词多义| 看我七十二变
发⎩⎪⎪⎪⎨⎪⎪⎪⎧ f à⎩⎨⎧ ①头发②草木、植被
f ā⎩⎪⎨⎪⎧ ③把箭射出去→④送出⑤出发、启行→⑥启动
⑦打发、派遣→⑧行动、发动
⑨打开→⑩拿出→⑪开仓赈民
⑫兴起、产生⑬抒发⑭量词
例:(1)读作fà ①而又有剪发.
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 ②穷发.
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草木、植被) (2)读作fā
③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把箭射出去) ④大王欲得璧,使人发.
书至赵王(送出) ⑤六军不发.
无奈何(出发、启行) 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行动、发动) ⑦发.
图,图穷而匕首见(打开) ⑧有贤士大夫发.
五十金(拿出) ⑨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开仓赈民) ⑩猛将必发.
于卒伍(兴起、产生) ⑪扼腕墓道,发.
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⑫子弹三发.,弹药若干(量词)
四、古今异义| 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①凡富贵之子,慷慨
..得志之徒(慷慨:志得意满,意气风发)
②吾社之行为
..士先者(行为:行为可以作为)
③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私人:亲信、心腹)
④吴之民方痛心
..焉(痛心:痛恨)
⑤颜色
..不少变(颜色:脸色)
⑥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以老于户牖之下(首领:头颅,借指性命)
⑦非常
..之谋难于猝发(非常:非同寻常的)
五、词类活用| 词性变化含义迥
①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筑墓,修墓)
②其疾病
..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
③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④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名词作动词,抚慰)
⑤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
⑥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
⑦亦以明.死生之大(形容词作动词,说明,阐明)
⑧老.于户牖之下(形容词作动词,老死)
⑨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形容词作名词,表率)
⑩不能容于远近
..(形容词作名词,远处近处的人)
⑪明死生之大.(形容词作名词,重大的意义)
⑫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形容词作名词,重大的贡献)
⑬抶而仆.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倒下)
⑭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身) 六、文言句式| 特殊句式多留意
①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判断句)
②斯固百世之遇也(判断句)
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句)
④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句)
⑤忠义暴于朝廷(状语后置句)
⑥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状语后置句)
⑦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状语后置句)
⑧激于义而死焉(被动句+状语后置)
⑨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被动句+状语后置)
⑩激昂(于)大义,蹈死不顾(被动句+省略句)
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平凡人只要心怀正义、心怀天下,亦可为不平凡之事。
激于义而死的颜、杨、马、沈、周五人,原本在这芸芸众生之中,渺小如同沧海之一粟,而当其面对正义遭到践踏、国难临头时所表现出的凛然正气及抛洒出的一腔热血,却足以使“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注定名留青史,为后人所景仰。
人有一生,则必有一死,这是天道循环、自然规律,不可避免。
然而,同样是死亡,其中所体现出的价值却有霄壤之别,所谓“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作为一群平凡人,作为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他们的精神在今天看来,仍旧放射着不朽的光芒。
一、夯实基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C[C项,按:追究、查办。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B[A项,都是表顺承关系。
B项,介词,向/介词,表被动。
C项,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项,均表修饰关系。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
②以至
..于永嘉
③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以老于户牖之下
④匹夫之有重于社稷
..也
⑤死而湮没
..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⑥断头置城上,颜色
..不少变
⑦吴之民方痛心
..焉
⑧大阉亦逡巡
..畏义
A.①③⑤B.④⑤⑧
C.②⑥⑦D.③④⑤
B[④社稷:古今均指代国家。
⑤湮没:古今均指埋没,多跟抽象名词搭配。
⑧逡巡:古今均指有所顾忌而徘徊不敢前进。
①当道:古义为当权者,指当地的行政长官;今义为路中间。
②以至:古义为到达;今义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或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③首领:古义为头颅,借指性命;今义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⑥颜色:古义为脸色;今义指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产生的印象。
⑦痛心:古义为痛恨;今义为极端伤心。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按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导学号:】
①去今之墓.而葬焉②人皆得以隶.使之③买五人之头而函.之④安能屈.豪杰之流
⑤亦以明.死生之大⑥不能容于远近
..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④/⑤D.①③/②/④/⑤/⑥
D[①③是名词作动词;②是名词作状语;④是动词的使动用法;⑤是形容词作动词;
⑥是形容词作名词。
]
二、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
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
..之谋难于猝发。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平时)不闻诗书之训
B.非常之谋难于猝.(突然间,仓促)发
C.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显露)于朝廷
D.扼腕墓道,发.(发挥)其志士之悲哉
D[D项,发:抒发。
]
6.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B.不能容于远近
C.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D.以老于户牖之下
B[B项,被动句。
其他三项是状语后置句。
]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嗟乎”引出了对“大阉之乱”时期“缙绅”的行为和“五人”义举的感慨。
B.“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等表明了在奸臣专权下险恶的社会形势。
C.两段文字均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五位义士与蓼洲周公、缙绅等做了鲜明对比。
D.作者对“高爵显位”种种丑态的描述,字里行间表现出辛辣的讽刺和莫大的鄙视。
C[“将五位义士与蓼洲周公、缙绅等做了鲜明对比”错,文章只将高爵显位的辱人贱行与五人激于义而死加以对比,将五人激于义而死的荣耀与设想他们老死于家中默默无闻加以对比,突出五人之死意义重大与死得其所。
]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在魏忠贤乱政的时候,士大夫而能够不改变自己的志节的,全国范围内又有几个人呢?
(2)凡是天下的有志之士没有不前去跪拜而且流泪的,这真是百代难得的待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