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课件第八章 景观生态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是几个不相连的保护区 ,这些保护区应 等距离排列,这将增加保护区物种迁入率, 减少物种绝灭概率; 如果有几个不相连的 保护区 ,用长带状的栖息地把它们连接起来, 也许会明显地改进保护功能; 只要条件允许 ,任何保护区应尽可能接近圆 形 , 以缩短保护区内物种扩散距离。
“SLOSS” 辩论(Singe Large Or Several Small)
四、景观生态规划的工作步骤



1、确定规划范围与规划目标; 2、进行景观调查和规划资料的收集; 3、景观生态分类和制图; 4、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 5、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和景观评价; 6、景观功能区划分; 7、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编制和评价; 8、景观生态方案的实施和调整。
平衡理论
岛屿上的物种数量是侵移 定居和灭绝的动态平衡。
迁入率 速 率
死亡率
代表什么?
物种的数量
岛屿上物种数量平衡模型示意图
近陆
速 远陆 率
迁入率
死亡率
小岛
大岛
s1
s2
s3
岛屿上的物种数量
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原则
大保护区比小保护区好 ; 栖息地是同质性的保护区 ,一般应尽可 能少的分成不相连碎片; 栖息地是同性质的保护区 , 如果要分成 几个不相连的保护区 ,这些保护区应尽 可能地靠近;
第八章
第一节 第二节
景观生态规划
景观生态规划概述 自然保护区规划
第一节 景观生态规划概述

一、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 目前,景观生态规划尚无公认的确切定义, 但总结目前人们对景观生态规划的认识不难 发现,景观生态规划要求应用景观生态学原 理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研究景观格 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 用,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 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对策及建议。
岛屿生物地理学与保护区规划设计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1967年MacArthur和Wilson创立,该理论认为: 1)岛屿面积越大,生境多样性越大,物种灭绝率越小, 因此物种丰富度越大; 2)隔离程度越高,物种迁入率越低,物种丰富度越低; 3)面积大而隔离度又低的岛屿具有较高的平衡物种丰 富度的功能; 4)面积小或隔离度低的生境具有较高的物种周转率。


2)斑块数目:斑块数目越多,景观和物 种的多样性就高;斑块数目少,意味着 物种生境的减少,物种灭绝的危险性增 大。 3)斑块形状:斑块的形状不仅影响生物 的扩散、动物的觅食以及物质和能量的 迁移,而且对径流过程和营养物质的截 留也有显著影响;斑块形状的主要的生 态学效应是边缘效应。


4)斑块位置:相邻或相连的斑块内物种 存活的可能性要比一个孤立斑块大得多, 孤立斑块内物种不易扩散和迁移,进而 影响到种群的大小,加快了灭绝的速度; 而相邻或相连的斑块之间物种交换频繁, 增强了整个生物群体的抗干扰能力。 因此,对自然保护工作者来说,设计连 续的斑块,将利于物种的扩散和保护。
(sloss问题)主要是关于保护计划是应该建 立一个大的保护区,还是建立几个相互联系的 小保护区争论。
1. 从种 - 面积关系并不能推论出 ,一个大保护区比几个小 保护区(总面积之和等于一个大保护区)拥有较多物种; 2. 支持的证据较少 ,对于扩散或迁移的物种 ,总面积之和 等于一个大保护区的几个小保护区 ,至少拥有与大保 护区相同的物种; 3. 保护区的发展历史表明 ,大保护区只能建立在农业生 产或牧业生产的边缘地区 ,而小保护区一般建立在农 业或牧业地 区; 4. SLOSS效应取决于不同类群和栖息地破碎程度 ,不同类 群对面积的需求不同 ,对破碎的适应能力也不同; 5. 几个小保护区适应灾害的能力强 ,大保护区一旦发生 灾害 ,很可能整个面积都受影响 ,而小保护区往往只有 少数保护区遭受灾害.
五、景观生态规划要点

1、景观格局规划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格局是Forman基于生 态空间理论而提出的景观生态规划格局,被 认为是生态学意义上最优的景观格局。



2、斑块规划设计 斑块是物种的聚集地,它的大小、形状、 类型、边缘和数量等对景观的结构具有重要 的意义。 1)斑块大小:不但影响物种的分布和生产力 水平,而且影响能量和养分的分布,决定斑 块甚至整个景观的生态功能。大斑块比小斑 块有更多的内部物种;小斑块占地小,可以 提高景观多样性。
(1)核心(绝对保护)区:将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 统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域,划出一部分作为核心区, 进行绝对保护。在核心区内禁止群众通行和开展旅游活动,一般 也不允许进行科学研究。此外,自然历史遗迹也属于绝对保护的 对象。 (2)缓冲区:规模大的自然保护区,可在核心区的外围划出 一定面积的缓冲区。此区允许进行非破坏性的科研和标本采集活 动,也可以从事有限的教学活动,但一般不开展旅游活动。 (3)实验区:缓冲区的外围可划作实验区,进行与该保护区 保护对象及内容有关的科学实验。


3、廊道规划设计
廊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对廊道的设计 主要应考虑廊道的数量、廊道的构成、 廊道的宽度和廊道的形状等。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规划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
统、珍惜等保护对
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 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任务




1)分析景观组成结构和空间格局现状; 2)发现制约景观稳定性、生产力和可持续性 的主要因素; 3)确定景观最佳组成结构; 4)确定景观空间结构和理想的景观格局; 5)对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进行调整、恢复、 建设和管理的技术措施; 6)提出实现景观管理和建设目标的资金、政 策和其它外部环境保障。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祝同学们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 提前祝同学们暑假愉快!
二、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


1、综合整体性原则 2、生态可持续性原则 3、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 4、经济合理性和针对性原则 5、社会广泛参与原则 6、景观改造谨慎性原则
三、景观生态规划的目的和任务

1、目的: 通过对景观及景观要素组成结构和空间格局的现 状及其动态变化过程和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确定 景观结构和结构格局管理、维护、恢复和建设的目 标,制定以保持和提高景观和景观多重价值,维护 景观稳定性、生态过程连续性和景观安全为核心的 景观经营管理和建设规划,并通过指导规划的实施, 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利用。
岛屿生物地理学原理
A.物种数量与岛屿面积的关系
物 种 数 量 (s)
S=CAZ LogS = logC + ZLogA
生境面积(A) S---生物物种的数目; A---这些生物物种所存在的空间面积; C---物种的分布密度,既单位面积内的物种目; Z---为某个统计指数(Z区间0.05~0.37)。
Simberloff 等人认为:
建议在保护区间建走廊是 Diamond 等人设
计原则的第五点 ,现在已代替了 SLOSS辩论 ,成为
研究的热点之一。
现有保护区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建立缓冲
带,把人类活动的危害同自然保护区分开 ,减少边 际效应对保护区的不利影响。
自然保护区的结构
核心区
缓冲区
试验区
自然保护区的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