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工业化、信息化与城市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根据 需求不可分性(indivisibilities)指市场必须达到一定规模。市场规 模太小,厂商因考虑到需求不足而不愿意投资和从事该产品生产。
但如果有很多消费品同时被生产出来,就会产生相互需求,使市场规 模变大,从而刺激投资。
二、工业化的涵义与判别标准
四种不同角度工业化的定义
第一
工业化指脱离农业的结构转变,即农业在国民产品中和就业中的份额 下降,制造业和服务业份额上升。
第二 工业化指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上升。
工业化指“一系列基要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所谓基要生
第三 产函数是指在整个经济中居于支配地位的生产函数,亦即联系效应很
依靠出口农产品和矿产品等初级产品来发展经济的
(四)
农业的生产性质 与专业化局限性
国家不可能变为发达国家。没有工业化,国际贸易 是不可能把一个国家变为富强的。
二、工业化的历史考察
库兹涅茨从两个方面对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关系进行考察。
库兹涅茨按人均收入把国家分为7组,最高收入国家为第一组,最低 收入国家为第七组。然后计算出每组国家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劳动 力和国民收入中各自所占的相对份额。
钱纳里根据工业部门发展的时序性,分为三类。
早期工业
食品、皮革、纺织等 早期发展迅速;然后速度减缓;
中期工业
非金属矿产品,橡胶、木材 和某些化学品
中期增长较快,但只是稍快于GNP
后期工业
重工业,造纸与印刷业。
发展晚期增长速度加快,大大超过 GNP增速,渐占优势。
发展到相当高水平时,速度开始下 降,甚至低于GNP。
进入发达经济 实现工业化后服务业发展很快且比重很大(70%以上)
低收入国家农业比重最高,工业化水平最低
工业化指标(以第二 产业比重为代表)按 收入水平经历倒U型状
高收入国家第三产业比重最高,工业化水平更低,甚 至比低收入国家还低
下中等收入国家第二产业比重最高,工业化水平最高
部分国家三次产业比重情况
从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投资品工业比重逐渐增加,消费品工业 呈下降趋势。中间产品比重不受收入水平的明显影响。
工业类别
投资品(%) 中间产品(%) 消费品(%)
收入为100美元的 国家
12.0 19.7 68.3
收入为300美元的 国家
23.6 22.3 54.1
收入为600美元的 国家
34.5 22.6 42.9
对1950年代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工业结构差异比较研究
美国钱纳里将工业部门分为3类:投资品、中间产品和消费品。
投资品 包括机械、运输设备、金属、非金属矿产品等,
中间产品 包括造纸、石油产品、橡胶、化学品、纺织等
消费品 包括木制品、印刷、服装、皮革产品、食品、饮料和烟草等。
低收入国家投资品工业比重最低,消费品工业比重最高; 高收入国家则相反。
促进总量生 产率增长
在发展早期、尤其是中期阶段,实现工业化之前,总生 产率增长和国民经济增长主要由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 引起。
部分国家相对劳动生产率情况(1995年)
国家组别
低收入国家
孟加拉国 越南 印度 巴基斯坦
下中等收入国家
埃及 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 泰国 土耳其
上中等收入国家
南非 墨西哥 巴西 马来西亚 阿根廷
国名
2008年人均 GNI(美元)
第一产业
1995
2008
第二产业 1995 2008
低收入国家
35
25
22
28
巴基斯坦
940
26
20
24
27
下中等收入国家
21
13
39
41
印度 中国
1080 3050
26
17
28
29
20
11
47
49
上中等收入国家
8
6
32
34
墨西哥
10000
6
4
28
37
高收入国家
2
1
第十章 工业化、信息化与城市化
主要内容: 1. 工业化涵义极其发展战略; 2. 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 3. 城市化涵义。
第一节 工业化的涵义与作用
一、产业结构的划分
第一产业 包括农、林、牧、渔。
第二产业 包括采掘、制造、自来水、电力与煤气的生产以及建筑业。
第三产业
流通部门(交通通讯、商业、饮食、物资供销和 仓储业)
(一)截 面分析, 运用人均
(1)从高收入组移向低收入组,农业劳动力份额上升,工业和服务 业的份额下降。
国民收入 指标对不 (2)农业在国民产品中的份额与人均收入具有负相关,工业和服务 同收入国 业在国民产品中的份额与人均收入呈正相关
家进行分
组
(3)经济增长过程中,农业相对比例对人均收入上升最为敏感,即
经济开始快速增长,二、三产业扩张迅速,为农业
(二)
农业生产率的变 化
劳动者提供工作机会,提供日益增多的现代要素。
结果,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只需越来越少农民。
随着发展和技术与管理方法进步,劳动分工愈来愈
(三)
分工与专业化的 扩展
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与农业生产无关的,有 关的活动渐渐分离出来,变为非农业部门。
1.33
0.91 3.00 2.13 2.85 1.72
1.37
0.97 1.08 1.61 1.87 0.97
1.03
1.22 1.10 0.93 1.12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2.19
2.60 3.00 2.05 2.08
1.32
1.73 1.41 1.15 2.45 1.83
1.02
1.18 1.39 0.91 0.88 1.13
(二)
促进农业发 展
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农产品销售提供广阔市场,为 农业部门提供现代化投入品和技术条件,反哺农业,城 市支持农村。
(三)
带动其他产 业发展
因为较强联系效应。能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工业部门联 系效应大使具有更大创造就业能力,只有发展工业才能 解决规模巨大的失业尤其是隐蔽失业问题。
(四)
大体上保持不变,结果,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渐占优势。
判别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的高低和进程的快慢
wenku.baidu.com
判断是否 进入发达经济
实现工业化后,农业部门比重继续下降,速度减缓,份额变得很小;
过程
工业部门比重转而趋于下降,社会基础设施部门比重有可能保持不变 甚或上升;
服务业部门比重开始趋于上升。
标准
当农业规模变得很小(如小于10%)而服务业变得很大(如达到60% 以上)时,经济就从工业化阶段进入发达经济阶段。
历史分析表明,当今工业国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结构从农业为主逐渐转变到以 工业为主。
三、工业化发展阶段
工业化不仅意味着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的转变,而且也是工业部门内 部结构变化过程。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初级消费品是主要工业部门,比资本品工业以更快速度发展。
资本品工业增长加速,产值比重趋于上升,但消费品工业在产值 和速度上都仍占主导地位。
消费品与资本品工业之间的净产 值比率在5:1。
两种工业净产值比率2.5:1。
两种工业净产值比率1:1,各占一 半。
资本品 工业必 须加速 发展
第一 第二
如果只发展消费品工业,永远不可能站在科技发展前沿, 资本品工业技术远高于初级消费品,更能促进科技进步。
消费品工业扩张和质量提升只有在资本品工业不断发展条件下 才成为可能,只有使用现代先进机器设备才是可行的。
第三阶段
资本品工业比消费品工业以更快速度增长,并渐占优势。
原因
工业化初期,食品加工和纺织之类的工业是满足最基本需要的部 门。只有当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有可能把更多资源投资于 其他工业。
发展初期,资本、技术和熟练劳动力十分稀缺,非熟练劳动力极 为丰富。不可能迅速大规模地发展资本品工业,因为这类工业需 要大量资本、技术和管理人才。消费品工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 、原料偏向的、只需要较少的资本和技术,从而易于发展。
大的生产函数,它的变化能引起并决定其他生产函数的变化。
第四
工业化是指制造业产值份额的增加过程,工业化水平用制造业在国民 生产总值中的份额来衡量。
工业化是一个长期、不断变化的经济结构变化过程,工业部门持续扩
基本观 张,特别是制造业增长迅速,使得农业部门净产值和劳动力比重持续
点一致 下降,而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部门比重持续上升,服务业部门比重
随着工业化提高,资本品工业必须加速发展
德国霍夫曼(W. G. Hoffman)对消费品和资本品工业的相对地位变化 进行统计分析。
最初阶段,消费品工业占优势;
发现工 业化一 般具有 相同趋 势
第二个阶段,资本品工业迅速发 展,消费品工业地位渐趋下降;
第三个阶段,消费品与资本品工 业达到平衡,而资本品工业快于 消费品工业增长趋势。
纳克斯(R.Nurske)贫困恶性循环论
佩鲁(F. Perroux)的“增长极”理论
不平衡发展战
略
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二、大推进战略
1940年代,美国罗森斯坦-罗丹提出大推进战略(the big push),
定义
指在工业部门中的各个行业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以求在短期内起动 停滞经济,迅速地推进工业化。
一个国家进入自我持续增长,颇有点象飞机起飞。升空之前,有一个 超越的地面临界速度。一笔投资的最低限度数量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 件,虽然不是充分条件。
社会基础资本不可分性,包括交通、通讯、电力、城市公用事业如供 水排污系统,医院、学校等所有基础产业。
重要特征是,投资必须达到一个最低限度规模,小于这个规模就不可 能发挥作用。
发达经济是工业化之后的一种经济形态,有人把它成为后工业化社会,也有人 把它称为是信息化社会。
从低工业化,到高工业化,又到脱工业化或去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on ,这个 过程正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的历史轨迹。
判断工业化进程的快慢
工业化进程很快 农业产值和劳动力比重下降很快,工业比重上升很快 工业化进程很高 农业比重很小,工业比重较大
1.03
1.06 0.96 1.04 1.02
第二节 工业化及其发展阶段
•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彼此相互促进。
一、工业化的理论依据
(一)
随着发展和收入提高,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对食物 的相对需求减少,对工业品和服务则趋于增加。
需求结构的变化 需求引导生产。产业结构必然变化,工业和服务业 相对变大。
当人均收入上升时,农业相对比例下降十分迅速。
(4)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低于工业劳动生产率。
选择15个发达国家作为样本进行研究。
大多数国家工业在劳动力和国民产品中的份额
(二)历史剖面 分析,对一组既
(1)农业
上升。但收入份额上升幅度大于劳动力。
定国家较长时期 在劳动力和
数据进行研究, 国民产品中 服务业的劳动力份额在所有国家都上升,但国
考察这些国家在 的份额下降 民产品份额却没有一致变化。
长期的经济增长 。 过程中实际发生 的劳动力就业结
说明服务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没有显著改善, 甚至下降。
构和部门收入结
构的变化。
(2)劳动生产率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更大。
工业劳动生产率大多数大于服务业。
截面分析表明,高收入国家工业化程度高,低收入国家工业化程度低;
其他一些新兴工业将取代重工业而 迅速发展起来,如电子工业被称为 是“后晚期”工业。
工业化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一般趋势,工业化发展模式面临着三个共同因素—— 消费者需求模式、规模经济和生产技术水平的影响。
第三节 工业化发展战略
一、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形成
工业化发展战略可以归于两大类
罗森斯坦-罗丹(Paul N. Resenstein Rodan)的大推进战略 平衡发展战略
高收入国家
韩国 英国 美国 日本
农业劳动生产率
0.36
0.48 0.39 0.45 0.46
0.36
0.46 0.29 0.48 0.17 0.30
0.43
0.36 0.29 0.61 0.48 0.50
0.40
0.38 1.00 0.67 0.29
工业劳动生产率
2.53
1.13 2.14 1.81 1.20
包括所有其他
部门
服务部门(金融、保险、地质普查、房地产、公
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各种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
务、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技术研究、卫
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
注意
对各国产业结构进行比较时,注意统计口径差别。
如中国的分类与库兹涅茨、钱纳里存在差别:中国把交通通讯作 为第三产业,而他们把该部门包括在第二产业中。
30
26
日本 法国 英国 美国
38000
2
1
34
29
42080
3
2
25
20
45760
2
1
31
24
47580
2
1
26
22
第三产业 1995 2008
43
47
50
53
41
46
46
54
33
40
60
60
66
59
68
73
64
69
72
78
67
76
72
77
三、工业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
提供多样化 的产品
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提高,食物消费边际效用迅速减少 ,其他消费品需求增加,主要由工业和服务业提供。
但如果有很多消费品同时被生产出来,就会产生相互需求,使市场规 模变大,从而刺激投资。
二、工业化的涵义与判别标准
四种不同角度工业化的定义
第一
工业化指脱离农业的结构转变,即农业在国民产品中和就业中的份额 下降,制造业和服务业份额上升。
第二 工业化指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上升。
工业化指“一系列基要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所谓基要生
第三 产函数是指在整个经济中居于支配地位的生产函数,亦即联系效应很
依靠出口农产品和矿产品等初级产品来发展经济的
(四)
农业的生产性质 与专业化局限性
国家不可能变为发达国家。没有工业化,国际贸易 是不可能把一个国家变为富强的。
二、工业化的历史考察
库兹涅茨从两个方面对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关系进行考察。
库兹涅茨按人均收入把国家分为7组,最高收入国家为第一组,最低 收入国家为第七组。然后计算出每组国家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劳动 力和国民收入中各自所占的相对份额。
钱纳里根据工业部门发展的时序性,分为三类。
早期工业
食品、皮革、纺织等 早期发展迅速;然后速度减缓;
中期工业
非金属矿产品,橡胶、木材 和某些化学品
中期增长较快,但只是稍快于GNP
后期工业
重工业,造纸与印刷业。
发展晚期增长速度加快,大大超过 GNP增速,渐占优势。
发展到相当高水平时,速度开始下 降,甚至低于GNP。
进入发达经济 实现工业化后服务业发展很快且比重很大(70%以上)
低收入国家农业比重最高,工业化水平最低
工业化指标(以第二 产业比重为代表)按 收入水平经历倒U型状
高收入国家第三产业比重最高,工业化水平更低,甚 至比低收入国家还低
下中等收入国家第二产业比重最高,工业化水平最高
部分国家三次产业比重情况
从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投资品工业比重逐渐增加,消费品工业 呈下降趋势。中间产品比重不受收入水平的明显影响。
工业类别
投资品(%) 中间产品(%) 消费品(%)
收入为100美元的 国家
12.0 19.7 68.3
收入为300美元的 国家
23.6 22.3 54.1
收入为600美元的 国家
34.5 22.6 42.9
对1950年代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工业结构差异比较研究
美国钱纳里将工业部门分为3类:投资品、中间产品和消费品。
投资品 包括机械、运输设备、金属、非金属矿产品等,
中间产品 包括造纸、石油产品、橡胶、化学品、纺织等
消费品 包括木制品、印刷、服装、皮革产品、食品、饮料和烟草等。
低收入国家投资品工业比重最低,消费品工业比重最高; 高收入国家则相反。
促进总量生 产率增长
在发展早期、尤其是中期阶段,实现工业化之前,总生 产率增长和国民经济增长主要由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 引起。
部分国家相对劳动生产率情况(1995年)
国家组别
低收入国家
孟加拉国 越南 印度 巴基斯坦
下中等收入国家
埃及 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 泰国 土耳其
上中等收入国家
南非 墨西哥 巴西 马来西亚 阿根廷
国名
2008年人均 GNI(美元)
第一产业
1995
2008
第二产业 1995 2008
低收入国家
35
25
22
28
巴基斯坦
940
26
20
24
27
下中等收入国家
21
13
39
41
印度 中国
1080 3050
26
17
28
29
20
11
47
49
上中等收入国家
8
6
32
34
墨西哥
10000
6
4
28
37
高收入国家
2
1
第十章 工业化、信息化与城市化
主要内容: 1. 工业化涵义极其发展战略; 2. 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 3. 城市化涵义。
第一节 工业化的涵义与作用
一、产业结构的划分
第一产业 包括农、林、牧、渔。
第二产业 包括采掘、制造、自来水、电力与煤气的生产以及建筑业。
第三产业
流通部门(交通通讯、商业、饮食、物资供销和 仓储业)
(一)截 面分析, 运用人均
(1)从高收入组移向低收入组,农业劳动力份额上升,工业和服务 业的份额下降。
国民收入 指标对不 (2)农业在国民产品中的份额与人均收入具有负相关,工业和服务 同收入国 业在国民产品中的份额与人均收入呈正相关
家进行分
组
(3)经济增长过程中,农业相对比例对人均收入上升最为敏感,即
经济开始快速增长,二、三产业扩张迅速,为农业
(二)
农业生产率的变 化
劳动者提供工作机会,提供日益增多的现代要素。
结果,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只需越来越少农民。
随着发展和技术与管理方法进步,劳动分工愈来愈
(三)
分工与专业化的 扩展
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与农业生产无关的,有 关的活动渐渐分离出来,变为非农业部门。
1.33
0.91 3.00 2.13 2.85 1.72
1.37
0.97 1.08 1.61 1.87 0.97
1.03
1.22 1.10 0.93 1.12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2.19
2.60 3.00 2.05 2.08
1.32
1.73 1.41 1.15 2.45 1.83
1.02
1.18 1.39 0.91 0.88 1.13
(二)
促进农业发 展
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农产品销售提供广阔市场,为 农业部门提供现代化投入品和技术条件,反哺农业,城 市支持农村。
(三)
带动其他产 业发展
因为较强联系效应。能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工业部门联 系效应大使具有更大创造就业能力,只有发展工业才能 解决规模巨大的失业尤其是隐蔽失业问题。
(四)
大体上保持不变,结果,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渐占优势。
判别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的高低和进程的快慢
wenku.baidu.com
判断是否 进入发达经济
实现工业化后,农业部门比重继续下降,速度减缓,份额变得很小;
过程
工业部门比重转而趋于下降,社会基础设施部门比重有可能保持不变 甚或上升;
服务业部门比重开始趋于上升。
标准
当农业规模变得很小(如小于10%)而服务业变得很大(如达到60% 以上)时,经济就从工业化阶段进入发达经济阶段。
历史分析表明,当今工业国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结构从农业为主逐渐转变到以 工业为主。
三、工业化发展阶段
工业化不仅意味着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的转变,而且也是工业部门内 部结构变化过程。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初级消费品是主要工业部门,比资本品工业以更快速度发展。
资本品工业增长加速,产值比重趋于上升,但消费品工业在产值 和速度上都仍占主导地位。
消费品与资本品工业之间的净产 值比率在5:1。
两种工业净产值比率2.5:1。
两种工业净产值比率1:1,各占一 半。
资本品 工业必 须加速 发展
第一 第二
如果只发展消费品工业,永远不可能站在科技发展前沿, 资本品工业技术远高于初级消费品,更能促进科技进步。
消费品工业扩张和质量提升只有在资本品工业不断发展条件下 才成为可能,只有使用现代先进机器设备才是可行的。
第三阶段
资本品工业比消费品工业以更快速度增长,并渐占优势。
原因
工业化初期,食品加工和纺织之类的工业是满足最基本需要的部 门。只有当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有可能把更多资源投资于 其他工业。
发展初期,资本、技术和熟练劳动力十分稀缺,非熟练劳动力极 为丰富。不可能迅速大规模地发展资本品工业,因为这类工业需 要大量资本、技术和管理人才。消费品工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 、原料偏向的、只需要较少的资本和技术,从而易于发展。
大的生产函数,它的变化能引起并决定其他生产函数的变化。
第四
工业化是指制造业产值份额的增加过程,工业化水平用制造业在国民 生产总值中的份额来衡量。
工业化是一个长期、不断变化的经济结构变化过程,工业部门持续扩
基本观 张,特别是制造业增长迅速,使得农业部门净产值和劳动力比重持续
点一致 下降,而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部门比重持续上升,服务业部门比重
随着工业化提高,资本品工业必须加速发展
德国霍夫曼(W. G. Hoffman)对消费品和资本品工业的相对地位变化 进行统计分析。
最初阶段,消费品工业占优势;
发现工 业化一 般具有 相同趋 势
第二个阶段,资本品工业迅速发 展,消费品工业地位渐趋下降;
第三个阶段,消费品与资本品工 业达到平衡,而资本品工业快于 消费品工业增长趋势。
纳克斯(R.Nurske)贫困恶性循环论
佩鲁(F. Perroux)的“增长极”理论
不平衡发展战
略
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二、大推进战略
1940年代,美国罗森斯坦-罗丹提出大推进战略(the big push),
定义
指在工业部门中的各个行业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以求在短期内起动 停滞经济,迅速地推进工业化。
一个国家进入自我持续增长,颇有点象飞机起飞。升空之前,有一个 超越的地面临界速度。一笔投资的最低限度数量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 件,虽然不是充分条件。
社会基础资本不可分性,包括交通、通讯、电力、城市公用事业如供 水排污系统,医院、学校等所有基础产业。
重要特征是,投资必须达到一个最低限度规模,小于这个规模就不可 能发挥作用。
发达经济是工业化之后的一种经济形态,有人把它成为后工业化社会,也有人 把它称为是信息化社会。
从低工业化,到高工业化,又到脱工业化或去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on ,这个 过程正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的历史轨迹。
判断工业化进程的快慢
工业化进程很快 农业产值和劳动力比重下降很快,工业比重上升很快 工业化进程很高 农业比重很小,工业比重较大
1.03
1.06 0.96 1.04 1.02
第二节 工业化及其发展阶段
•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彼此相互促进。
一、工业化的理论依据
(一)
随着发展和收入提高,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对食物 的相对需求减少,对工业品和服务则趋于增加。
需求结构的变化 需求引导生产。产业结构必然变化,工业和服务业 相对变大。
当人均收入上升时,农业相对比例下降十分迅速。
(4)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低于工业劳动生产率。
选择15个发达国家作为样本进行研究。
大多数国家工业在劳动力和国民产品中的份额
(二)历史剖面 分析,对一组既
(1)农业
上升。但收入份额上升幅度大于劳动力。
定国家较长时期 在劳动力和
数据进行研究, 国民产品中 服务业的劳动力份额在所有国家都上升,但国
考察这些国家在 的份额下降 民产品份额却没有一致变化。
长期的经济增长 。 过程中实际发生 的劳动力就业结
说明服务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没有显著改善, 甚至下降。
构和部门收入结
构的变化。
(2)劳动生产率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更大。
工业劳动生产率大多数大于服务业。
截面分析表明,高收入国家工业化程度高,低收入国家工业化程度低;
其他一些新兴工业将取代重工业而 迅速发展起来,如电子工业被称为 是“后晚期”工业。
工业化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一般趋势,工业化发展模式面临着三个共同因素—— 消费者需求模式、规模经济和生产技术水平的影响。
第三节 工业化发展战略
一、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形成
工业化发展战略可以归于两大类
罗森斯坦-罗丹(Paul N. Resenstein Rodan)的大推进战略 平衡发展战略
高收入国家
韩国 英国 美国 日本
农业劳动生产率
0.36
0.48 0.39 0.45 0.46
0.36
0.46 0.29 0.48 0.17 0.30
0.43
0.36 0.29 0.61 0.48 0.50
0.40
0.38 1.00 0.67 0.29
工业劳动生产率
2.53
1.13 2.14 1.81 1.20
包括所有其他
部门
服务部门(金融、保险、地质普查、房地产、公
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各种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
务、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技术研究、卫
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
注意
对各国产业结构进行比较时,注意统计口径差别。
如中国的分类与库兹涅茨、钱纳里存在差别:中国把交通通讯作 为第三产业,而他们把该部门包括在第二产业中。
30
26
日本 法国 英国 美国
38000
2
1
34
29
42080
3
2
25
20
45760
2
1
31
24
47580
2
1
26
22
第三产业 1995 2008
43
47
50
53
41
46
46
54
33
40
60
60
66
59
68
73
64
69
72
78
67
76
72
77
三、工业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
提供多样化 的产品
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提高,食物消费边际效用迅速减少 ,其他消费品需求增加,主要由工业和服务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