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课的现状和有效性的探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课”的现状及有效性策略的探究内容摘要:这里所说的“课外阅读课”也是一种课型,指的是在固定的场合——学

校阅览室,固定的时间——占用一个课时(45分钟),通常的阅读状态——教师监

督,学生自由静读。每周或隔周一次。这种“课外阅读课”不论老师,还是学生都

是最爱上的,因为它轻松。在老师看来这样的课不用备课,可以舒缓一下工作压力,

抑或是为下节课做更好的准备。笔者曾问过一个学生:“你为什么喜欢上‘课外阅

读课’?”他说:“不用思考,很轻松啊!”笔者也曾问一个学生:“一节课你收获

了什么?”他说:“记下了几段优美的文字,几则具有哲思的句子罢了。”笔者紧接

着问:“记录下来的东西你还会再看吗?”他笑笑说:“很少看,最多是作文时或考

试前看看有没有可用的材料或句子,更多的时候是为了交作业。”又有一个学生凑

上来说:“老师,我觉得我摘记的内容,在写作的时候总是用不上,觉得效果不大。”

是呀,这样的“课外阅读课”很难体现课堂的有效性。所以笔者将从“课外阅读课”

的现状入手,探讨“课外阅读课”的有效途径,让“课外阅读课”焕发活力,让学

生读有所得,若有所思。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现状;有效性策略;探究

一、课外阅读课的现状

1、放松闲聊

阅览室是一个相对宽大的环境,一般教师也不会给学生安排固定的位置,学生都是自由组合,结果基本上是关系好的、兴趣相投的人坐在一起,再加之轻松的心态和没有目标的阅读,从而造成部分小组遇到有趣的话题就开始闲聊、会谈,而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也影响了其他同学。更有甚至还将零食带入阅览室,边吃边看。

2、目标模糊

由于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很多学生进入阅览室后,不知道选什么杂志看,有些学生随手拿上五六本杂志,只是走马观花,看一下标题和彩页,没有进入文字的世界,也就谈不上思考,更谈不上探究和运用。

3、形式单一

在多数学校,“课外阅读课”大多是在阅览室完成,阅览室的杂志相对来说也比较固定,就那么四五十种,且有些杂志是针对教师教学的教师用书,有些小说、散文类的杂志也是目前学生看不懂的,而且篇幅偏长,一节课的时间一般都无法读完。三年的时间面对的都是比较固定的杂志,固定的环境——冬冷夏热,学生难免会有厌倦情绪。难怪有一个学生在其他学生高高兴兴,三五成群地去上阅读课的时候,他迟迟不走,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就那些书,去了也不知道读什么。所以我们教师可以在形式上有所翻新,让学生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新鲜度和对阅读的兴趣。

4、简单记录

一般教师会在学生上“课外阅读课”时要求学生做摘记,而且负责人的老师也会收上来检查学生记录的情况,从检查情况来看不容乐观,一部分学生只是承袭了初中的习惯,用序号的形式简单的记录下优美的词句、富有哲理的句子和有趣的故事,缺少自己的思考和评价,缺少分类整理,缺少摘记的一般组成内容,比如谁说的,哪位作家的作品或文章、文章的标题、刊物名称、句子所处的页码等,当他想用这些句子或事例的时候,就没办法明确地说出,也就使得所应用的句子缺乏说服力,所用的例子缺乏真实性。

5、马虎批阅

教师对待学生上交的阅读笔记,只是简单地翻阅,然后批一个“优”或“较好”或“不认真”这样简单的评价,如此就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出现敷衍的现象。

6、缺少结合

我们的课内教学一般是有着内在联系的,但“课外阅读课”却相对独立,很少有老师思考将“课外阅读课”作为“课内阅读课”的延伸和催促剂。

二、有效性策略的探究

1、转变观念,摆正态度

首先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要明确既然这是一堂45分钟的课,就应该有相应的阅读目标,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布置相应的阅读笔记;要指导学生在不同的阶段读什么、怎样读、如何写读书笔记,对学生在阅读时提出的问题给以及时的回答;落实检查,对学生上交的阅读笔记要给以客观的、具体的、中肯的评价并在课堂内给以相应的表扬和指导。笔者在一次批阅学生阅读笔记时,有一位学生对所选文段的内容不理解,向我提问,我写上自己的理解并将网上搜集来的相关资料打印下来一并夹到本子里,并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表扬他的质疑精神。再第二次批阅他的本子时,我发现他把打印的资料贴在文段的旁边,并在本子上写下这样的话:老师都如此认真负责,我有什么理由不认真。老师的态度影响了学生,我想这种一次的身教胜过千百次的言教。教师的态度端正了,学生的目标明确了,任务落实了,学生阅读时,就会少些自由散漫,无所事事,学生的态度自然也就端正了。

2、有效指导,循序渐进

我们的“课外阅读课”是贯穿整个高中三年的,而每个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结构和知识结构都是不同的,对事物的认知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制定一个合乎学生不同阶段心理特征和学生学情的“课外阅读课”三年计划。笔者根据几年的教学经历和思考,有如下的构思:高一时,学生还未完成初高中的角色转换,心智还不成熟,相对来说比较感性,所以这一阶段在杂志的选择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选择篇幅较短的小小说、人物传记及记叙、抒情性散文来读,主要是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在读书笔记的指导上,教师主要指导学生如何做摘记更科学规范、更有助于整理记忆;告诉他们可以按体裁、题材、作者、思想内涵等方面进行分类整理;可以告诉他们自己的摘记本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如选择一个封皮富有诗意的本子,在本子的扉页上用漂亮的美术字写上自己喜欢的话,再配上枫叶或玫瑰花瓣做的书签,如此赏析悦目的本子怎能不让人喜爱。总之,高一这个阶段主要是让他们积累尽可能多的素材和让他们形成规范摘记、及时摘记,及时反思的习惯。进入高二,学生经过一个学年的高中语文课本的学习,对高中语文的深度、广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的心智也趋于理性,

他有了提高自己思想深度的欲望,此时在杂志的选择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阅读杂文类、诗歌类、文学评论类、说理性散文类的杂志,提升他们的质疑和思辨能力。在读书笔记的指导上,不仅仅是写出自己的感悟和评价,更要提出自己的问题。进入高三,这是学生课业负担最重的时期,也是学生思想发生质的飞跃的阶段,也是学生最需要鲜活的写作素材的阶段。此时杂志的局限性就凸显出来,比如信息不够及时、新鲜,此时不妨可以功利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阅读一周来的报纸,比如《参考消息》《钱江晚报》《文汇报》《南方周末》等汇集国内外重大事件及身边动人小事的知名报纸,让学生每次整理2——3个鲜活的事例,摘录下评论员的看法,也写下自己的感悟、评价或写作立意的角度,且有一定的字数要求,然后小组讨论,综合意见,再由教师选出典型的事例和优秀的感悟、评价及立意,让学生做成简报的形式装订成册,以供全体学生学习翻阅,备战高考。如果这一探究能够付诸行动并坚持下来,我想学生也不会把读书笔记当成一种作业、一种负担;也能从中受益不少。

3、方式灵活,激活兴趣

将“课外阅读课”的概念扩大,可以指除了教材之外的阅读材料的阅读课。如此一来我们的阅读课地点的选择可以更灵活,可以在教室利用多媒体畅谈嫦娥二号的骄傲、可以在校园的田径场诉说刘翔坎坷的运动生涯,可以在优雅的夕香湖畔品味林清玄的从容淡泊,可以在学校食堂前的空地上讨论民以食为天的民生大计。阅读材料的选择面也会更广,如此多媒体的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的优势便显示出来,教师可以每节课抽出5分钟的时间,向学生提供新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及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动人小事,让学生发表观点鲜明的一句话看法;教师也可以用大半节课的时间给学生朗读教师选择的优美的散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让学生体会散文就如同那深蓝色的天空,优雅而深邃;教师也可以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探讨评价学生自己编写的小说,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地点的灵活和材料的多样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阅读的兴趣也会被激发出来。长此以往,学生也会爱上阅读。

4、内外互惠,激发联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