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煤层群开采顺序
开采顺序

一段排水,两段分别 两段接力 两段联合排 上水平的 排水,两 排水,下 水,上下两 涌水集中 个水平分 水平的水 个水平的排 下水平水 别设置排 排到上水 水管路联成 仓,排至 水系统排 平水仓, 一套系统, 地面; 至地面;- 然后上水 设三通阀门
任务实施
1.结合所设计矿井实际条件,选择确定矿井的延深 方案。(可提出不同方案,进行的技术分析与简单经 济比较) 2.制定水平过渡期间的提升运输、通风与排水的技 术措施。
采煤工作面- 推进方向
分带---采煤工作面开采顺序
-
分带---采煤工作面开采顺序
上边界
后退式
前进式
下边界
-
井田内沿煤层倾斜的开采顺序一般采用下 即开采工作先从煤层浅部开始,然后沿煤 开采阶段。
-
井田内沿煤层倾斜的开采顺序一般采用下 即开采工作先从煤层浅部开始,然后沿煤 开采阶段。
-
开
采区 采
内各 上
区段 间的 开采 顺序
山 开 采 下 山
(1)下行式:先将采区上山掘 界向大巷方向自上而下依次开采 (2)上行式:事先不把采区上 从运输大巷向采区上部边界自下 (1)下行式:从运输大巷将采 自下而上逐次开采各区段。
-
煤组与煤层之间的开采,一般采用自上而 采顺序。 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如:当上部煤层有煤 危险或冲击地压时,可采用上行开采顺序 间距与采厚比达7.5以上;受多个煤层采 开采,综层间距与采厚比达到6.3以上, 煤层中正常进行掘进和采煤。
-
12 3
4 56
煤组及煤层间的开采顺序
-
1.根据设计矿井煤层赋存条件
任
分与阶段内再划分情况,选择矿
务
顺序;分析论述采区、.列表表示矿井的各采区开采
煤层群的开采顺序讲解

•竖三带;横五区。 •平衡岩层:在回采过程中能够形成不发生台阶错动的平衡岩层 结构的岩层。 •围岩平衡高度:从下煤层顶板至平衡岩层顶板的高度。
4. 近距离煤层群时的裂隙带高度计算
Coal Mining Science
1)最小垂距h > 下层煤垮落带高度Hxm;
分别按上下煤层厚度计算裂隙带高度,取其大值。
2)下层煤的垮落带厚度接触或进入上层煤范围时;
上层煤按其自身厚度计算;
下层煤,看上下开采的综合开采厚度Mz1-2计算 取大值作为两层煤的断裂带最大高度。
K’>6.3时可正常进行上行式开采。
二、上行式开采的技术条件及判别方法
Coal Mining Science
(一)比值判别法
直接建立起煤层间距和采高的关系。 优点:简单,使用方便; 缺点:过于笼统。
其它判别方法:深入考虑采动影响。
依据:采完后,上覆岩层的变形及破坏情况。
•竖三带:I-垮落带、II-断裂带、III-弯曲下沉带 •横五区:A-原始应力区;B-煤壁支撑区;C-离层区;
综合开采厚度 Mz1-2
式中,M1—m1厚度; M2—m2厚度;
M z1-2
M2
(M 1
h12 y2
)
h1-2—m1和m2间的法线距离;
y2—下煤层的冒高和采高之比。
最小垂距h > 下层煤垮落带高度Hxm 最小垂距h < 下层煤垮落带高度Hxm
(三)围岩平衡法
Coal Mining Science
D-重新压实区;E-稳定区
(二)“三带”判别法
Coal Mining Science
(1)当上下煤层的层间距小于或等于下煤层的垮落带 高度时,上煤层整体性将遭到严重破坏,无法进行上 行开采。
煤矿采掘技术

四、 影响矿山压力显现的基本因素
1.地质因素 1)岩石力学性 质 4)节理、裂 隙 2.开采技术因素 1)巷道位置 2)开采深度 5)断层与褶曲 3)煤层倾角 6)挤压与破碎带
2)开采程序
3)支护方法
4)顶板控制方法 5)工作面推进速度 7)上部煤层残留煤柱
6)采高与控顶距
煤矿采掘技术
3.支承压力及其分布规律
(2)普通机械化采煤
普通机械化采煤在工序安排上,应注意避免各道工序相互干扰或造成工 作面顶板应力的叠加。 一般情况下,要紧跟采煤机及时支护,保证挂梁的及时性,一般距离为 5~15m。移输送机后应及时打立柱支撑顶梁,滞后移输送机距离一般不应 超过15m。沿工作面方向,两工序之间一般应错开15—20m,严禁在一处 同时进产作业,否则顶板将出现应力叠加现象,不利于顶板的管理。为避 免发生冒顶事故最好采用回柱放顶在前、割煤在后的方式安排工序。 普采工作面应根据来压和正常生产具体情况,合理有效地确定支护密度, 正常生产期间,支柱密度不宜过大,应有足够的排距以保证人行道的畅通, 并加快推进速度。工作面接近来压时,在合理选择普通支架和特种支架的 同时,还必须保证支架架设的质量。
(二)常用采煤方法的安全管理 1.采煤方法与工艺
采煤方法包括采煤系统和回采工艺两项主要内容,是采煤系 统与采煤的综合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配合。地质条件与开采技术 条件的不同,直接影响采煤方法的选择。 按回采工艺、采场支护、采空区的处理等特点,采煤方
法可分为壁式体系与柱式体系两大类。由于我国
煤层赋存条件的复杂性、开采技术的多样性,因而导致采煤方法的多样 性。 我国在采煤方法的应用上是以壁式体系为主的国家,主要有单 一走向长壁采煤法、单一倾斜长壁采煤法、放顶煤长壁采煤法和倾斜分
11 煤层群的开采顺序

3、围岩平衡法 • 能够形成不发生台阶错动的平衡岩层结构的 岩层称为平衡岩层。 • 从下煤层顶板至平衡岩层顶板的高度叫围岩 平衡高度. • 上行开采的基本准则:当采场上覆岩层中有 坚硬岩层时,上煤层应位于距下煤层最近的 平衡岩层之上; M 当采场上覆岩层均为软岩 H h 层时,上煤层应位于断裂 K 1 带内;
(二)急倾斜煤层开采顺序
先采下层,影响 上层 — 顶板岩层移 动角。
H2
h2 β α
H 2 sin h2 sin( )
(三)急斜煤层技术措施
•合理划分区段、适当立减小区段(阶段)垂高; •同区段上、下煤层同采; •上、下煤层相距很近,(夹矸层0.5 m ),同步 推进; •充填采空区,减少顶底板岩层的移动程度。
第二节 急倾斜煤层开采顺序
急斜煤层开采特点之一:顶、 底板均会滑动。 (一)下行式开采顺序 先采上层,当 时,影 响下层。
H1
h1 λ α
h1 ( H 1 sin )
1 sin( )
H1—— 煤 层 间 距 ; h1—— 区 段 高 度 — 底板岩层移动角;—煤层倾角。
m1
H1
m2 m3 mn
H2 H n-1
当综合比值Kz6.3时,m1煤层 之下的n层煤层先采后,在m1煤 层中可以进行正常采掘活动。
Hn
m n+1
H n 1 Hn H1 H2 K1 , K2 , K n1 , Kn M2 M3 Mn M n1
2、“三带”判别法 三带判别法的基本观点 当上位煤层位于下位煤层开采引起的垮落带之内 时,上位煤层的结构遭到严重破坏,下位煤层先采后 上位煤层无法开采;
第十二章 煤层群开采顺序
第一节 缓斜及倾斜煤层群的开采顺序
2.5.12.5.1煤层开采顺序

图1 采区前进式
图2 采区后退式
一、煤层开采顺序
1. 沿煤层走向的开采顺序
沿煤层走向的开采顺序包括阶段内各采区间的开采顺序和采区内采煤工作面的推进方向。 (2)采区内采煤工作面的推进方向: 前进式:自采区上山向采区边界推进; 后退式:采区边界向采区上山方向推进。
采煤工作面推进方向 (a)前进式 (b)后退式 1-采区运输上山; 2-采区轨道上山; 3-区段运输平巷;4-区段回风平巷; 5-采煤工作面; 6-采区边界线
(2)采区内各区段的开采顺序:
➢ 下行式:
a. 上山开采时:先将采区上山掘至采区上部边界,然后由
采区边界向大巷方向自上而下依次开采各区段;
b. 下山开采时:先掘采区下山的一段,从运输大巷自上而
下逐次开采各区段。
➢ 上行式:
a. 上山开采时:不把采区上山的全长掘出来,而只掘一段,
随即开始开采工作。从运输大巷向采区上部边界自下而 上依次开采各区段; b. 下山开采时:从运输大巷将采区下山掘至采区下部边界, 然后自下而上逐次开采各区段,称为上行式开采。
区段间采用下行开采顺序有利 于区段内煤层保持稳定,特别是在 煤层倾角较大的情况下。
一、煤层开采顺序
3. 煤组及煤层间的开采顺序
煤组或煤层之间的开采顺序一般采用自上而下逐次开采的下行开采顺序 在联合开采的采区内,上下煤层或厚煤层开采的各分层间,可保持一定的错距同时开采。
图1 煤组及煤层间的开采顺序
图2 上下层工作面的超前关系
III. 有利于巷道维护,保证生产安全可靠;有利于矿井通风 和防止井下火灾等。
C2
Q1 Q2
C3
J1
Q3
J2
J3
采区式划分
分层采煤法

、问题(作业)(讨论)
厚煤层底板下方20m处有一薄及中厚煤层 ,该煤层和顶底板均稳定。
1、设计分层分采的采区巷道布置方案 画图并附文字说明;
2、说明上、下区段过渡期如何独立通风, (可设采区回风井)
谢谢观看
共同学习相互提高
中分层采时,准备底分层。 第一区段底分层采完之前,要准备第二区 段顶分层。
13
13
13
13
10 12 11
9
(三)采区生产系统
1、运煤系统 2、通风系统 3、材料运输系统 4、排矸和掘进出煤系统
上下区段同采时的通风
4 5
7
8 10
12 11
9
二分层分采无区段集中巷的采区巷道布置
2
分层分采无区段集中巷的采区巷道布置
采煤系统分析
(三)、区段集中平巷布置 1)集中机巷满足各分层运煤要求,安装胶带; 2)集中机巷上区段采后,作为下区段集中回风
巷,满足运料要求;
3)集中轨道巷尽量沿煤层顶板布置,可减少岩 石工程量,掘进容易,可探明煤层地质条件, 为岩巷定向,并且通风容易。
4)经受各分层多次采动影响。 一 煤一岩集中平巷布置 机轨合一集中平巷布置
13
13
13
13
10 12 119源自巷道掘进和工作面接替2、中分层准备
(1) 上分层工作面采过第一个溜煤眼之后 ,再准备中分层。
自(9)—(11)在假顶下,反向掘(20)开 切眼,自(2)—(13)—(21)
10
20
12
2 17 6
13 15
13 21
78
18
14 11
5
4
9
l6
10 12 20
煤矿开采学复习大全

煤矿开采学复习大全一、简答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56 分) 1 阶段内划分有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2、矿井巷道分那几类?并举例说明。
3、选择采煤方法应考虑哪些因素?4、选择开拓延深方案的原则和要求是什么?5、采煤作业规程一般包括哪些内容?6、正确合理的准备方式应遵循哪几项原则? 7、矿井技术改造的目的是什么?其内容包括那几个方面?二、论述题(共 4 小题,共 54 分) 1、试述下山开采的主要特点及其应用条件。
(14 分) 2、论述倾斜长壁采煤法的特点及使用条件。
(14 分) 3、论述采区设计的依据、程序和步骤。
(12 分) 4、论述如何确定合理的采区走向长度。
(14 分)三、绘图说明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1、绘图说明普采面单体支架布置方式的种类和特点。
2、绘图并说明开采水平大巷布置的种类及特点。
3、绘图说明回采顺序的几种方式和应用情况。
4、绘图并说明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的主要生产系统、、、、、、小题,一、简答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56 分)简答题( 1、选择采煤方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选择开拓延深方案的原则和要求是什么? 3、斜井开拓方式的井筒布置有几种?其适用条件如何? 4、简述为什么确定矿井服务年限时要考虑储量备用系数? 5、采区上山布置有哪些类型?采区参数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6、矿井技术改造的目的是什么?技术改造的内容包括那几个方面? 7、简述仰斜和俯斜开采的特点。
小题,二、论述题(共 4 小题,共 54 分)论述题( 1、论述倾斜长壁采煤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10 分) 2、论述矿井几种风井布置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15 分) 3、论述如何合理确定开采水平垂高?(15 分) 4、试述综采放顶煤技术的适用条件。
(14 分)小题,三、绘图说明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绘图说明题( 1、绘图(剖面图)并说明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有哪几种? 2、画出立井环行井底车场(大巷采用固定式矿车运输、主井采用箕斗提升)线路布置图,标注并说明图中线路名称,并在图上用符号标明调车方式。
煤层群的开采顺序课件

详细描述
这种开采顺序可以降低开采成本和风险,因 为浅部煤层通常比较接近地表,开采难度较 低。此外,先采浅部可以为深部煤层的开采 提供更好的支撑,避免地表塌陷等问题的发 生。
先采深部,后采浅部
总结词
优先开采深部的煤层,然后再开采浅部的煤 层。
详细描述
这种开采顺序有利于提高开采效率,因为深 部煤层的煤炭储量通常较大。同时,先采深 部可以为浅部煤层的开采提供更好的支撑, 避免地表塌陷等问题的发生。但是需要注意 的是,这种开采顺序可能会增加开采成本和
2. 设计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和功能模块。
05
06
3. 利用系统进行决策辅助,提高开采决策 的准确性和效率。
案例四:某矿区的遗传算法应用
应用目标:优化煤层群的开 采顺序。
应用过程
1. 根据矿区的实际情况,设 计合适的编码方式。
应用方法:将遗传算法应用 于开采顺序的优化。
2. 根据目标函数,设计适应 度函数。
各煤层之间的相互影 响可能导致生产组织 和管理难度加大。
岩层移动和地表沉陷 可能导致地表设施受 损,影响环境安全。
02
煤层群开采的影响因素
上覆岩层的影响
上覆岩层的稳定性
岩层的稳定性对煤层群的开采顺序有着重要影响。如果上覆岩层比较稳定,能够承受开采过程中的压力,则可以 采取自上而下的开采顺序;反之,如果上覆岩层不稳定,则需采取自下而上的开采顺序,以避免因岩层塌落导致 的安全事故。
投资成本的影响
投资成本也是影响煤层群开采顺序的重要因素。如果投资成 本较高,需要考虑如何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反之,如果投 资成本较低,则可考虑采取更加高效的采煤方案。
03
煤层群开采的顺序安排
先采上层,后采下层
煤层群上行式开采技术

(4)因下行开采顺序与采区布署和 生产能力之间产生矛盾,而丢弃了上 部非主要煤层的部分储量。
(5)解放前,帝国主义对我国煤炭 资源进行掠夺式开采,使上部非主采 煤层大量丢弃。
对于上述丢弃的煤炭资源,只 需增加少量巷道工程量,就可以回 收,特别是对于一些储量不足的老 矿区或矿井,利用已有井巷和设备 开采这些遗弃的煤炭资源,对于延 长矿区和矿井寿命,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其高度随之降低; 重复采动减弱破坏程度: 厚煤层第一分层以后的分层开采 时,裂隙带高度上升的幅度和初次采 动减小。
(3) 弯曲带破坏特征 裂隙带上界至地表的岩层称为弯曲带,曾称弯曲下沉带或整体移带。 其特点: 垂直弯曲、水平受压、隔水性增强 岩层在自上而下沿层面法向弯曲,在水平处于双向受压,当岩性较软 时,隔水性能增强。 岩层完整不存在破坏 岩层移动连续有规律,保持整体性和层状结构,不存在或极少存在离 层裂隙。 地表形成下沉盆地 盆地边缘要出现 长裂隙,其深度3-5m, 一般小于10m。裂隙 宽度向下渐窄,至一 定深度后闭合消失。
是影响上行开采顺序的主要技术因素,若下位 煤层采厚较大,且上下煤层的间距不是很大, 下位煤层先采后,一般都会对上煤层产生影响 和破坏,严重时,上煤层不能开采。
因此,煤层间或煤层群间能否采用上行顺 序开采的各种判别方法都是围绕层间距和采厚 进行的。
4.1 .比值判别法
上下煤层层间距与下煤层厚度的比值K计算如图6-7:
4.2.4.覆岩破坏范围及最大高度
(1) 影响覆岩范围最大高度的主要因素 1)岩性软硬程度
覆岩直接顶和基本顶都比较坚硬的条件下,下沉量小,使垮落过 程充分发展,覆岩破坏高度大。而软弱岩层顶板松软破碎,随采随落, 采空区易充满,覆岩下沉量大,覆岩破坏变化小。为了便于进行覆岩 破坏最大高度的计算,按覆岩单向抗压强度划分为4类。
《煤矿开采学》教案

《煤矿开采学》教案绪论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我国煤炭工业分布情况、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以及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研究学习方法。
要求学生了解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及煤矿开采学的基本内容。
本章重点与难点:了解煤炭发展历程、现状、趋势以及煤矿开采学基本内容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内容:一、我国煤炭工业分布情况煤炭工业的粮食各行各业煤炭占我国的一次能源的70%左右,水、核、石油占20%左右。
储量一万亿吨以上,如果没有新的替代能源产生的话,可采150以上。
神府14亿,准格尔更大,是世界上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发展煤炭工业具备资源条件。
由于地广、煤多,分布不均衡(东南缺、西北丰、西南求略大于供、东北适度),决定了采煤方法五花八门,种类繁多。
美国是柱式体系,利用煤炭的历史七千多年,解放初到80年代,是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期,增长33倍,30年的时间,年递增12%.二、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现状目前年产量已达19个亿,居世界首位。
综采面:平均年产约100万吨,最高1000万吨,多集中在山西和陕蒙交界的神府。
普采面:平均年产约40万吨,最高90万吨.炮采面:平均年产约15万吨,最高50万吨出现了5。
5m厚煤层一次采全高采煤法 6m以上厚煤层综采放顶煤采煤法。
三、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存在问题:资源、环境、就业、发展均衡、安全等;发展趋势:安全高产高效、自动化、集约化、信息化、技术和管理科学化地位:石油逐渐短缺。
煤炭是长久能源。
正在发展煤的气化和液化。
近几年煤炭行业发展速度加快,产量继续增加,前途光明。
四、煤矿开采学的概念、内容煤炭开采学――是研究煤矿开采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研究:采、掘、机、运、通、排。
战胜井上下的各种不利条件:暗、脏、湿、累、险。
煤矿开采学的基本内容:理论结合实际地阐述适应不同煤层赋存条件的各种采煤方法、准备方式、井田的开拓方式及设计等有关问题.阐述回采工作面—-采面布置及系统-—井田开拓之间的关系。
煤矿开采知识点.

第一章1.煤田: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同一地质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布区称煤田。
2.矿区;统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其一部分。
3.井田:划给一个矿井(露天矿开采的那一部分煤田称井田或矿田。
4.矿田的范围:指井田沿煤层走向的长度和倾向的水平投影宽度。
6矿山井巷可分为:直立、水平、倾向巷道。
7.直立巷道有:立井、暗立井、溜井。
水平巷道:平硐、大巷、平巷、石门。
倾向巷道:斜井、暗斜井、上、下山斜巷。
8.一个阶段:是在煤田范围内,沿着煤层的倾向,按一定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于走向的长条部分,每个长条部分称为一个阶段。
9. 阶段内再划分:采区、分段、带区式。
10..开采水平:通常将设有井底车场、阶段运输大巷并且担负全阶段运输任务的水平,称为“开采水平”,简称“水平”。
阶段与水平的区别:阶段表示井田的一部分,水平是指布置大巷的某一高标水平面。
广义的水平不仅表示一个水平面,同时也是指一个范围,即包括所服务的相应阶段。
11.矿井主要生产系统:运煤、通风、运料排矸、排水系统。
第二章 1.采煤方法:采煤系统与采煤工艺的综合及其在时空的配合。
2.采煤系统:掘进、回采在时空上的配合。
3.采煤工艺:各种工序在时空上的配合。
4.回采工作面:在采场内进行的煤壁。
回采工作:在采场内,为采煤所进行的破、装、运、支助等工作。
采场:用来直接采取大量煤炭的场所。
5.分层采煤法:倾斜、水平、斜切分层。
第三章1.长壁采煤工作面的采煤工艺:炮采、普采、综采。
炮采:爆破采煤工艺。
普采: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
综采: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2.爆破采煤工艺包括:打眼、放炮落煤和装煤、人工装煤、刮板输送机运煤、移置输送机、人工支护和回柱放顶等主要工序。
3.爆破落煤:由打眼、装药、填炮泥、联线及放炮等工序组成。
要求保证规定进度,工作面平直,不留顶煤和底煤,不破坏顶板,和不崩倒支柱和不崩翻工作面输送机,尽量降低炸药和雷管的消耗。
4.炮眼布置有:单排眼、双排眼、三排眼。
煤层群的开采顺序-讲课用

02
煤层群的开采顺序
煤层群开采顺序的确定原则
优先开采稳定、安全、技术成熟的煤层
在确定煤层群的开采顺序时,应优先考虑稳定性好、安全性高、技术 成熟度高、易于开采的煤层,以确保采煤作业的安全和效率。
满足生产计划和市场需求
根据生产计划和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煤层的开采顺序, 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和满足市场需求。
Hale Waihona Puke 煤层群开采的历史与发展早期开采
在早期的煤炭开采中,由于技术 和设备的限制,通常只能开采单 个煤层。随着技术和设备的进步,
人们开始尝试开采多个煤层。
发展历程
随着采矿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煤层群开采逐渐成为一种可行的 采煤方式。在国内外煤炭开采中,
煤层群开采得到了广泛应用。
未来趋势
未来,随着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 的进一步发展,煤层群开采将更 加高效和安全。同时,环境保护 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煤层群开采
煤层群的开采顺序
目录
• 煤层群开采概述 • 煤层群的开采顺序 • 煤层群开采的实践应用 • 煤层群开采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结论
01
煤层群开采概述
煤层群开采的定义
煤层群开采是指在同一煤田内,开采 多个煤层的煤炭资源。这些煤层通常 位于不同的垂直位置,但具有相似的 地质构造和煤质特征。
煤层群开采需要考虑多个煤层的开采 顺序、采煤方法、矿压控制、通风与 安全等因素,以确保采煤效率和安全 性。
经验一
根据矿区实际情况选择合 适的开采工艺,综合考虑 资源条件、技术水平、经 济效益和环境因素。
经验二
加强矿区地质勘查工作, 准确掌握煤层群赋存状态、 地质构造和瓦斯等安全因 素。
经验三
之一煤矿开采基本知识

2 阶段划分为划分为带区,带区划分为分带
分带—沿煤层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长条,每一个长条 叫一个分带。 由若干分带组成,并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区域叫带区
倾斜向长壁工作面:
工作面沿走向布置
J1
1
,沿倾向推进
J2
J3
12
阶段划分为划分为带区,带区划分为分带
J1 阶段 J2 阶段 J3 阶段
J1 阶段 J2 阶段 J 3阶段
8
井田划分为阶段
A
q1
C3 C1 q2 C2 C4
q3
J1
J2 J3
9
阶段内的再划分 1 阶段划分为采区,采区划分为区段
1区段 2区段
3区段
Ⅰ 阶段
Ⅱ 阶段
Ⅲ 阶段
Ⅰ 阶段 Ⅱ 阶段
1区段 2区段 3区段
Ⅲ 阶段
10
采区
2 6A C14 35
1
走向长壁工作面: 工作面沿倾斜布置 ,沿走推进
11
16
采煤方法的概念和分类
1.1 采煤方法的基本概念 1.2 我国采煤方法的分类 1.3 壁式体系与柱式体系的特点
17
1.1 采煤方法的基本概念
采煤方法 采煤工艺与采煤系统(回采巷道布置)及 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18
采煤工艺:完成采煤工作面各工序所用方法、设 备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基本工序:破、装、运、支、处(回); 辅助工序:移输送机、采煤设备等;
6 12
5-溜井, 6-石门, 9-上山, 10-下山 11-风井 12-岩石平巷, 13-煤层平巷,
6
井田划分为阶段
阶段的走向长等于井田的走向长 阶段下部布置运输大巷,阶段上部布置回风大巷
煤矿开采学知识点总结

煤矿开采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煤田----井田-----水平阶段-------采区-----区段(布置工作面)1、煤田—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含炭物质沉积形成的大面积含煤地带。
2、矿区—开发煤田形成的社会组合。
有时几个矿田开发一个煤田,有时一个矿区开发几个煤田。
矿区由多个矿井(或露天矿)组成。
3、井田—划归一个矿井开采的一部分煤田或全部煤田4、矿井生产能力—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t /a。
即设计中规定矿井在单位时间(年或日)内采出的煤炭和其它矿产品的数量。
矿井核定生产能力—矿井经过技术改造,核定后的生产能力,万t /a。
井型—根据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不同,我国将矿井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称井型。
矿井年产量—矿井实际生产的煤炭数量,万t/a。
矿井年产量与生产能力有时同义,有时不同义。
6、剥采比——每采一吨煤,需剥离岩石的立方数。
褐煤剥采比小于6m3/t、烟煤剥采比8m3/t时,露天开采合理。
7、矿山井巷—为进行采矿,在地下开掘的井筒、巷道和硐室的总称。
分类:按空间分垂直井巷:立井、暗立井、溜井倾斜井巷:斜井、上山、下山水平井巷:平硐、石门、煤门、平巷、煤层平巷、岩石平巷、阶段大巷、区段平巷按用途分开拓巷道为全矿井或一个水平服务的巷道井筒井底车场主要石门运输大巷回风大巷主要风井准备巷道为一个采区服务采区上下山采区车场采区硐室回采巷道为一个工作面服务区段运输平巷区段回风平巷开切眼8、井田划分为阶段和水平阶段内再划分井田直接划分为盘区或带区(井田沿倾斜高差较小的条件下)9、阶段—沿一定标高划分的一部分井田阶段划分在井田范围内,沿煤层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将煤层划分为若干平行于走向的并等于井田走向全长的长条形,每一个长条形叫一个阶段。
阶段内的划分(即为开采所需的阶段内的准备)一般有三种方式采区式分段式带区式水平—常指某一标高的水平面。
开采水平(简称水平)—布置有井底车场、阶段运输大巷,并担负全阶段运输仸务的水平。
16第十二章煤层群的开采顺序

1 、上部煤层有煤与瓦斯突出等动力现象时先采下煤 层,称之为开采保护层,上部煤层叫被保护层 2 、上部存在水体或含水较大时 3 、上部煤层顶板坚硬 4 、煤层层数较多,有薄及劣质煤,为采区配产时 5 、“三下”采煤时 6 、火区下采煤
17
第二节 急倾斜煤层群的开采顺序
18
•2、地表及上覆岩层移动延续时间
15
第一节 缓斜及倾斜煤层群的开采顺序
四、上行反序开采的技术错施
1 、在时间上要在下层煤开采引起的岩层移动稳定后 才能准备上层煤的工作面 2 、下层煤采用无煤柱护巷
3 、合理布置开采边界,避开过渡区 4 、避免先在上层煤中开掘巷道
16
第一节 缓斜及倾斜煤层群的开采顺序
第二节 急倾斜煤层群的开采顺序
急倾斜近距煤层群的开采措施
1 、控制区段高度 2 、区段内上下煤层同采 3 、极近距相邻两煤层,只在一层中布置巷道,用联 络巷联系另一层,两层同步回采 4 、放落上区段采空区矸石充填采空区
19
1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缓斜及倾斜煤层群的开采顺序
•第二节 急斜煤层群的开采顺序
2
引言 矿井的开采顺序
•井田开采顺序:沿煤层走向与倾斜的开采顺序;煤 层群划分成煤组时,煤组间及煤层间的开采顺序。 1、阶段下行 2、采区、盘区、带区间前进式 3、区段间下行(特殊情况时可上行) 4、区段内各煤层间下行(特殊情况时可上 行) 5、工作面内后退(极少前进)
4
引言 矿井的开采顺序
正常情况下区段间下行 1、开采安全性好、2、采动影响少、3、便于工作面 接续4、采出率高、5、巷道掘进量和维护量小
5
第一节 缓斜及倾斜煤层群的开采顺序 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开采学讲义:煤层群的开采顺序12-1
第十二章煤层群的开采顺序
开采煤层群时,各煤层的开采顺序有下行式和上行式两种。
先采上煤层(组)后采下煤层(组)称下行式开采顺序。
反之,则称为上行式开采顺序。
第一节缓斜及倾斜煤层群的开采顺序
一、下行式开采顺序二、上行式开采顺序
(一)上行式开采的技术条件及判定方法
上下煤层层间距大小是影响上行开采的主要技术因素之一。
1、比值判别法
我国上行开采的生产实践及研究证明,当比值K >7.5时,先采下部煤层一般可以不影响在上煤层内进行正常准备和回采。
2、“三带”判别法(相关计算可参考“三下”开采规程)
上煤层应位于断裂带之上。
3、围岩平衡法
上行开采的基本准则是:当采场上覆岩层中有坚硬岩层时,上煤层应位于距下煤层最近的平衡岩层之上;当采场上覆岩层均为软岩时,上煤层应位于断裂带之上;上煤层的开采应在下煤层开采引起的岩层移动稳定之后进行
(三)上行开采的技术措施及应用条件
2、应用条件
(1)松煤(2)泄水:(3)消突:(4)回笼资金:(5)三下开采:(6)其它:
第二节急斜煤层群的开采顺序
1、下行式开采
2、上行式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