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任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任务上半年进展情况通报》的通知
【法规类别】奖惩
【发文字号】徐政办发[2007]153号
【发布部门】徐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08.24
【实施日期】2007.08.2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任务上半年进展情况通
报》的通知
(徐政办发〔2007〕15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各项任务和措施。

为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各项工作目标落到实处,市政府印发了《关于2007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徐政发〔2007〕25号),对报告主要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明确了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

认真抓好《政府工作报告》八大类128项
主要目标任务的落实,对于推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确保全面实现今年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改进机关作风也是有力的推动。

为进一步掌握各地各部门工作情况,近期市政府办公室对各项目标任务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督查,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现将《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任务上半年进展情况通报》印发给你们。

希望各地各部门结合总结上半年工作,认真进行对照检查,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工作措施,加大督查力度,确保2007年度各项主要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七年八月二十四日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主要目标任务上半年进展情况通报
《2007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任务分解方案》下发后,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紧紧围绕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协调配合,认真制定和落实目标责任制,细化量化指标,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

7月10日起,市政府办公室对各牵头单位上半年主要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

从督查的情况看,通过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的共同努力,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上半年主要目标任务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除个别具体工作需要在下半年加大推进力度外,绝大多数工作进展顺利,达到或基本达到了序时进度要求,取得了明显成效。

有些项目提前、超额完成,而且质量高、效果好。

现将督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强化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全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力争年内新增高效农业面积60万亩。

牵头单位:市农业局。

落实情况:上半年全市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7.86万亩,完成年度目标的61%。

2、畜禽规模养殖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

牵头单位:市林牧渔业局。

落实情况:上半年全市生猪、肉禽、蛋禽、奶牛规模养殖较去年均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

3、进一步健全农业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今年完成到期续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40万亩,新增认定12万亩,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40个以上。

牵头单位:市农业局、林牧渔业局。

落实情况:通过审查备案了5个省级农业地方标准,组织编写了2项省农业地方标准,申请立项省、市地方标准15项,组织申报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块,对上半年到期的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全部进行了续报认定,新增申报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15万亩,申报绿色食品6个,无公害农产品29个。

林牧渔业局完成到期无公害产品产地复查换证15个,到期续报无公害畜禽产地8个,组织申报无公害畜禽产品12个、无公害农产品14个,已申报待批江苏名牌产品3个。

4、加大农产品商标注册力度,今年争取新申请农产品注册商标150件,占商标申请总量的20%以上,累计注册农产品商标达到800件以上,新推荐认定江苏著名商标3件、市知名商标8件。

牵头单位:徐州工商局。

落实情况:上半年全市新申请农副产品商标97件,占商标申请总量的20.2%,全市农副产品商标累计850件;新推荐认定江苏省著名商标3件、市知名商标9件。

5、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促进产业集群,力争全市农产品加工率提高到38%以上,年内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个。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落实情况:农产品加工率从年初的32%提高到35%,对年内新增10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的筛选、初评已经结束,正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6、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今年新增100家以上。

牵头单位:市委农工办。

落实情况:上半年全市新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1个,新发展会员9万户。

7、拓展新农村示范点范围,将示范村由114个扩大到150个;深入开展“五杯竞赛”和“三清三创”活动;有序实施“村企共建”试点。

牵头单位:市委农工办。

落实情况:示范村由去年的114个扩大到150个,完成150个示范村建设规划,落实了领导定点包挂、机关部门帮扶、实力企业支持等制度。

上半年示范村建设已投入资金1.5亿元,有60%的示范村基本达到市级示范村标准。

“五杯竞赛”和“三清三创”活动深入开展。

8、继续抓好农村河塘疏浚综合整治,全年疏浚河道2715条、整治村庄河塘1300个。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落实情况:县乡河道疏浚工程完成计划任务的102%,村庄河塘整治工程完成计划任务的111.6%。

9、大力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全年新建“一池三改”工程7000处、规模畜禽养殖场沼气治理工程5处、秸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3处。

牵头单位:市农业局。

落实情况:“一池三改”工程已建成4559户,规模畜禽养殖场沼气治理工程5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3处建设已全面启动实施。

10、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和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制度,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制合作,确保上半年六县(市)、贾汪区全面展开试点。

牵头单位:市委农工办。

落实情况:换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各地试点已经启动,各县(市)和贾汪区均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全市一年以上土地流转合同签订率达90%以上。

11、加快实施“双百村帮扶工程”,力争现有219个经济薄弱村的20%低收入农户年内全部脱贫。

牵头单位:市委农工办(市扶贫办)。

落实情况:全市219个经济薄弱村共落实挂钩帮扶单位363个,上半年投入帮扶资金5380万元,启动实施帮扶项目523个,落实结对帮扶贫困户5662户。

全市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1783万元,受益农户23162户,预计户均增收在千元左右,年内219个经济薄弱村的20%低收入农户脱贫任务可望超额完成。

12、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抗灾能力。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落实情况:疏浚县乡河道1225.7公里,村庄河塘疏浚整治629个行政村,新建配套沟、防渗渠、塘坝、深井、排涝站等农田水利工程。

增加有效灌溉面积6.7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87.1万亩,增加除涝面积3.22万亩,改善除涝面积82.5万亩,增加旱涝保收田6.43万亩。

13、解决21万人农村饮水安全。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落实情况:2007年计划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21万人,其中铜山县、丰县16万人,沛县5万人。

目前铜山县、丰县项目省已批复,正在招投标阶段;沛县项目省发改委最近批复。

14、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突出发展水稻机械化种植,拓宽农机服务领域。

牵头单位:市农机局。

落实情况:今年以来全市农机化投入约1.8亿元,农业机械化水平达76.5%,较去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小麦机械化收获水平达98.2%。

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9.9%,较去年提高3.7个百分点。

农机优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15、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年内培训农民30万人以上。

牵头单位:市农业局、林牧渔业局。

落实情况:上半年共组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2万人。

16、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着力打造劳务品牌,年内培训农村劳动力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0万人。

牵头单位:市劳动保障局。

落实情况:上半年培训农村劳动力5.29万人,完成进度的76%;农村劳动力转移8.33万人,完成进度83%。

二、强化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发展新跨越。

17、充分发挥市级招商服务中心、县(市)区和开发区招商机构的作用,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深入推行专业招商、精细招商、错位招商和产业链招商。

牵头单位:市外经贸局。

落实情况:第一批外派招商人员已分别派往苏南、上海、深圳等7个地区和单位,第二批外派招商人员派驻方案已报市政府。

加强对招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考核,提高外派招商人员的业务水平。

18、办好工程机械暨特种车辆展销会。

牵头单位:市经贸委。

落实情况:总体及各项分解方案已制定上报,按市政府要求推迟至下半年,各项筹备工作正有序进行。

19、办好徐州(香港、东莞)投资推介会。

牵头单位:市外经贸局。

落实情况:已完成。

20、办好中国徐州第十届投资洽谈会暨两汉文化艺术节。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外经贸局、市委宣传部。

落实情况:各项筹备工作正在进行中。

21、办好2007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

牵头单位:市农业局、林牧渔业局、市委农工办。

落实情况:布展设计方案正在审定,参会客商、展位、签约项目已基本确定,会议接待、住宿、保卫等前期准备工作已开始。

22、集中力量抓好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确保150万吨液相甲醇、多晶硅二期、星丰公司钢铁加工、徐工特种汽车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落实情况:计划今年开工的61个重点工业项目,已有42个开工建设。

徐州禄恒能源化工150万吨液相甲醇取得省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相关批复。

多晶硅二期开工手续已具备,7月中旬开工建设,正进行基础施工与核心设备采购。

星丰公司钢铁加工项目累计投资3.5亿元,设备已进场安装。

徐工特种汽车异地迁建工程累计投资5050万元,办公及附属设施已基本建成。

23、全方位拓展招商引资领域,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投向现代服务业、高效农业、城市建设、社会事业。

牵头单位:市外经贸局。

落实情况:上半年,全市新批服务业利用外资项目18个,协议利用外资2.44亿美元,占全市协议外资比重达51.7%,比去年同期增长近27个百分点。

服务业利用外资绝对数较去年同期有了较大提高,投资领域也进一步拓宽。

24、以八个省级开发区为重点,突出主导产业和优势项目,加快功能分区、产业集聚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强化功能性配套设施建设,促进项目向开发区集中、园区向专业化发展、产业向上下游延伸。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外经贸局。

落实情况:完成开发区总体规划和各类特色园区规划的编制和报批。

整合区域资源优势,确立主导产业,根据产业链发展需要,引进相关配套产业,重点做好特色园区的招商引资和建设工作。

广开融资渠道,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25、抓好工程机械产业园、清洁技术产业园、化学工业集聚区、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园、邳州科技木业城等园区的建设。

牵头单位:市经贸委。

落实情况:徐州工程机械和专用车辆产业园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工程机械产业板块在整个开发区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高达50%以上。

徐州清洁技术产业园自4月18日开工以
来,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市化工基地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于6月通过技术评审,起步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到位,正积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尽快具备入园条件。

通过举办银企合作洽谈会,为邳州板材企业融资牵线搭桥,引导帮助板材企业新建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鼓励本地企业联合国内外大型家具集团,携手推动“木业巨人”提档升级。

目前,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国(邳州)国际家具工业城”正在建设中,“国家木制家具及人造板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工程已在邳州破土动工。

26、理顺市县两级政府对开发区的管理体制,赋予开发区更多的自主权限和管理职能。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外经贸局。

落实情况: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

制定了《徐州市省级开发区目标考核办法》。

加快开发区功能分区、产业集聚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其中化学工业集聚区区域环评已经完成,待省环保厅批复。

27、支持徐州经济开发区,积极申办国家级开发区,力争到2010年业务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

牵头单位:市外经贸局。

落实情况:积极帮助徐州经济开发区做好与有关部门的衔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帮助区内老企业扩大规模,引导主城区招商和市区搬迁的企业到开发区,培育新的增长点,努力使经济实力等方面符合国家级开发区申报标准。

28、强化南北开发区挂钩合作,实现产业密切对接和园区联动发展。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落实情况:起草制定徐锡两市2007年度挂钩合作协议书及各县(市)区、市有关部门2007年南北挂钩工作的相关文件。

完成无锡-新沂、锡山-丰县两个省试点共建开发区的报批工作。

铜山-惠山共建园区的规划编制已经完成,徐州工业园区同蠡园开发区合作的注册公司已经成立,其它开发区共建工作均取得不同进展。

29、围绕项目质量和数量均好于往年的目标,将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量、投资强度、产出效益、节能降耗、控污减排等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综合目标管理体系。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落实情况:《关于2007年徐州市县(市)经济工作目标考核意见》已经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近期正式下发。

30、强化能耗监管,在冶金、化工、建材、电力、煤炭五大行业,实施节能示范工程和50项重点示范项目。

牵头单位:市经贸委。

落实情况:抓住重点耗能行业和重点用能单位组织实施以节能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形成约30万吨标煤的节能能力。

组织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上半年争取国家补助资金2050万元。

31、在用地指标安排、环评审批办理、争取贷款投放等方面,对投资强度高、产业效益好、污染排放低、能源使用少的项目进行重点支持,提高项目投资的GDP、税收、利润贡献率和就业岗位提供率。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国土资源局。

落实情况:规定每亩土地的实际投入市区不低于150万元、县区不低于120万元,市区投资规模小于1000万元的工业项目不予单独供地。

加快推进旅游业、房地产业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重点抓好投入强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龙头型重大项目发展。

32、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加大项目联审会办力度,强化项目全程对接和跟踪服务,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

牵头单位:市监察局、行政服务中心。

落实情况: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编制职权目录、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进一步改进审批方式,简化审批手续,对城建重点工程进行集中会办、联审联办。

市行政服务中心狠抓事项入驻率和窗口办结率,加大问责力度,上半年提前办结率达98.4%。

33、积极化解资金、用地、报批等瓶颈制约,有效控制硬商务成本的过快增长。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落实情况:加大跑省跑部力度,千方百计汇报衔接,争取土地、环评等审批支持。

4月份推动了近10个项目环评审批及少数项目用地问题的顺利解决。

5月份充分利用江苏工商企业融资项目洽谈会在我市召开的机遇,为资金短缺的项目单位与金融部门搭建了合作平台。

6月份,精心挑选了恩华药业抗高血压及中枢神经药项目等8个项目供省开发银行参考,为银企合作创造条件。

34、全面增强服务意识,不断完善服务体系,积极创新服务手段,大力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政务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

牵头单位:市监察局、行政服务中心。

落实情况:制定出台了《徐州市政务公开暂行办法》等10多项相关制度,会同法制部门共同审定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市级机关和部门、正在执行的执法依据和各类具体行政执法行为,并将已经审定的事项在市政府网站公布。

编制《政务(办事)公开工作指南》,举办编制职权目录图和权力运行流程图业务培训班3期,全市首批实施政务公开的260多家主体单位的近1000人参加了培训。

目前,正在集中对100多家先期上报的职权目录图和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进行审核。

三、强化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工业经济新突破。

35、强力打造工程机械及特种车辆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各类专用车、低速货车、农用车等特种车辆,力争到2010年工程机械及特种车辆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牵头单位:市经贸委。

落实情况:下发了《市政府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意见》,在我市建立“江苏省工程机械及专用车辆基地”的报告已上报省政府待批。

36、加快提升食品、纺织、板材家具等传统产业,形成全国重要的特色食品产业基地、江苏新兴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新型板材家具产业基地之一。

牵头单位:市经贸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