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德罗文艺思想研究心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狄德罗文艺思想研究心得

狄德罗美学思想大约诞生于法国大革命前夕(如果以《关于美的根源及其本质的哲学探讨》一文的发表1752年为标志,狄德罗去世于1784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789年这样来算)启蒙思想活跃的年代,狄德罗本人也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中著名的百科全书派思想家。这一身份和时代背景的提出,主要有两个重要的内涵,启发我们更好地理解狄德罗的美学思想。

首先,在法国启蒙思想诞生之前,欧洲思想界有过一场大陆理性派和英国经验派的论争,因此这两派的思想对狄德罗的美学思想的形成都可能会产生影响。尤其是英国经验派对美感和“第六感官”的分析,对狄德罗的影响尤为显著,虽然狄德罗在他的论文中专门集中批判和分析了“哈奇生及其门徒”的美学思想,但我们在狄德罗后来自己提出的对美的定义中仍然不难发现经验主义的思想烙印。同样,他对圣奥古斯丁、沃尔夫等人的美学思想也提出了质疑。狄德罗对两派美学思想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对把美和美感、快感混为一谈的问题,“他们这种区分所根据的,与其说是事物,不如说是美在我们心里的引起的快感的各种源泉”(P9)“(圣奥古斯丁)在我看来与其说这构成美的本质,毋宁说是构成完善的本质”“沃尔夫先生把美和由美引起的快感以及完善混淆了。尽管有些事物本身不美但能给人以快感,有些虽然美却不能给人快感;尽管任何事物都有臻于完善的可能,有的事物连一点点美也不可能具有:就嗅觉和味觉这两种感官来说,它们的所有对象便都是这样的。”(P19)第二,处于启蒙时代,身为启蒙思想家的狄德罗,在他的美学和文艺思想中贯穿了“理性”的思想,将文艺作为传播理性的手段,将美学和文艺思想作攻击旧思想旧制度的攻击,完成“去昧”及启迪民智的任务。因此,和之前的亚里士多德及柏拉图等人的文学和美学思想的一大区别就是,狄德罗的美学思想是非神学的,使美学理论脱离了神秘主义和宗教的外衣,另外从经验派美学思想家那里,狄德罗继承了对美的主观因素的深入研究,审美的主观意识,而摆脱了客观美学的羁绊。这就使狄德罗的美学思想继英国经验派美学之后,进入了调和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美学研究的新的阶段。

另外狄德罗的审美观念中有很强烈的“人民性”,这在他的《画论》和《论戏剧诗》中都有表现,针对的是古典主义的宫廷审美趣味(对布歇的不满),认为那是矫揉造作,僵化的清规戒律束缚了艺术表现自然和人民真实生活的生命力。这也是与他启蒙思想家的身份分不开的。

1、“美在关系”说

“我把凡是本身含有某种因素,能够在我的悟性中唤起‘关系’这个概念的,叫做外在于我的美;凡是唤起这个概念的一切,我称之为关系到我的美。”(P22)

狄德罗认为只有“关系”这个概念,才能说明不断变化,此消彼长的一切美的共有的品质“只有关系这个概念,才能产生这样的效果”(P22)

这一系列论述中,如果我们真的要问“美是什么”,狄德罗其实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他用“关系”这个概念来说明一切美所共有的品质,或者说是美的“根源”所在。这一方面说明狄德罗看到了万事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事物不断变化发展的思想,没有脱离了具体情境的抽象的普遍的绝对的美,狄德罗认为在不同的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自己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境遇之下,都会对美作出不同的判断,美是历史的,发展的,相对的,变化的。这符合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思想。问题在于,究竟什么是“关系”,狄德罗自己也语焉不详,他自己也知道这将是自己对美的定义提出的最大的漏洞,尝试作出解释,但是不能十分完满。这难免又犯了狄德罗所批判的圣奥古斯丁、沃尔夫等人用“统一”和“完善”来解释美的性质同样的错误,因为这些替代的概念本身,仍然只是一个模糊而笼

统的概念。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美在关系”说,突出的是一个“在”字,而不是“是”字,也就是说不是“美是关系”,“关系”不是“美”的定义,只是美的根源;而对这种“关系”的感觉,才是“美”,或者是美的基础,“美的本质”,他说“对关系的感觉就是美的基础,人们在不同的语言里用无数不同的字眼所指出的正是这种对关系的感觉,这些字眼都只是表明不同种类的美。”(P31)也只有对关系的感觉,才能把握住美的全貌,避免片面,正如狄德罗所说的,“把美归结为对关系的感觉,你就会获得自古以来美的发展史;如果你挑选一个你喜欢的其他品质来作为一般的美的特性,那么,你的概念将立即被限制在空间和时间的某一点上。”(P31)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英国经验派美学思想的印记。

然而,作为启蒙思想家的狄德罗,归根到底,还是倾向于信仰“理性”的力量,狄德罗所认为的美感的产生是由“理性”统摄,以“感性”形式表现出来而已。在这里他又借用了大陆理性派莱布尼茨的思想,举了建筑和音乐美的例子,说明我们之所以认为事物美,是因为事物内在比例关系的存在,这种关系是要靠理性去把握的,但是这种关系不那么确切,或者过于熟悉,导致被我们抓住之后,我们误以为是感情的问题,而不是理性的问题。“每当我们将从孩童时代起就熟悉的原则,习惯性地轻易而迅速地应用到我们身外的物体上时,我们便以为自己是从情感上来判断他们的。”(P24)而且只有当新奇的事物出现时,我们不在能迅速调用习惯和经验,这时候,必须要靠理性的推理,才能产生美的判断。因此,美是一种主体对客体的理性的认识,以感性的方式表现出来,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产物,但归根到底是理性的。

在美在关系的论述中,狄德罗区分了两种不同的美,一种是“能够”唤起“关系”这个概念的,成为外在于我的美,即“真实的关系”产生的美,也就是“真实的美”。也就是说存在着唤起关系这一概念的可能性,但是未必已经唤起,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美,它不一定为某个具体的人或生物所能感知,但他仍然存在,并有被感知的可能性;另外一种为唤起关系这个概念的美,也就是关系到我的美,这是一种“见到的关系”产生的美,也就是“见到的美”,也就是说是已经被感知到了的美的事物。狄德罗还分出了第三种关系,即“智力的或虚构的关系”,这是一种依靠主体的创造力在悟性里产生的,“即似乎由人的悟性放进事物里去的关系。”(P28)狄德罗举了雕塑家的例子来说明这种虚构的关系。

可见,美是主体与客体相互关联而产生的,因为,既然美的根源在于“关系”,而“关系只存在于我们的悟性里,但它的基础则在客观事物之中”(P27-28),因此,美的根源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美的本质是对“关系的感觉”,因此是主观的,相对的,但是这种主观感觉之中,有理性和知性的成分。

在对美的论述中,狄德罗还多次提到了一个“真实的美”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又难免有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人的客观美的概念的遗留,也说明狄德罗在美的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彻底摆脱唯心主义的羁绊,其美学思想并不是彻底唯物的。

2、狄德罗的戏剧理论

根据狄德罗的美学观,美打破了客观美学的藩篱,跳出了关于整一、规则、对称、和谐等等形式主义的条条框框,取而代之的是含义广泛几乎保罗了天地万物的“关系”的概念,这就使得狄德罗的文艺观念也前所未有地比前人更加大胆和突破。有些“虽然美却令人不快”的东西也被囊括到狄德罗的审美对象领域里来了。

例如,狄德罗那段对“诗意”的解读,一般说来,一个民族愈文明,愈彬彬有礼,它的风俗习惯也就愈没有诗意,一切都由于温和化而软弱起来了。只有在像下列一些情景发生的时候,自然才向艺术提供范本,例如父亲躺在病床上垂危了,儿女们在旁边撕发哀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