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分层练习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进行分层练习设计
李家庄中学解勇
课程改革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利用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直观操作,在教学过程中,练习仍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独立或半独立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活动的主线。
所以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设置典型的、开放性、有针对性的练习,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大部分老师在选择练习时,首先注重的是所选的练习是否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超出了学生的学习范围。
很少去反思所选的这些练习是否有助于学生巩固并理解所学知识,能不能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解题技巧或者使学生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其次,“一刀切”的练习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很少考虑班级中学生之间的差异,布置同样质与量的练习势必造成有些人“吃不饱”,有些人又“吃不了”的状况。
再者,传统的理科教学特点带来的题海战术,使我们的老师不能充分的研究性批阅练习,成为单一的查看对错,直接的讲评,使练习高消耗低效益。
面对上述状况,我们势必要寻找一种适合的练习方式,使我们的学生既能对所学知识的基础熟练的掌握,又能使他们将所学知识进一步的巩固、拓展。
这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有关物理分层练习的设计”。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对所要布置的练习题进行分层。
在实施练习分层时,布置的练习题内容既要与教材内容相联系,也要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要选择难易相结合的练习题,由易到难的设计练习。
因此教师在备课当中设计练习题时,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编排,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因为课本中的练习题是编写者经过精心筛选和设计的,基础性很强,而且适合于大部分学生练习,教师认为符合自己学生实际的,认为适合自己教学设计的习题,完全可以拿来用,这样既省时又省力。
也可以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N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
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把练习进行多层次设计,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练习,供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形成阶梯型。
让我们的练习面向所有学生,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真正做到“低起点,高落点”。
使练习的量和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就是在练习过程中如何实施分层。
下面,我用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
例如:在一次欧姆定律计算题的练习设计中,我设计了五个层次,五个台阶,它们分别是:
A 、
B 、
C 、
D 、
E 、
由A 到E 、由易到难,由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到拓展性思维的过度,当我把这样的一份练习题拿给学生的时候,不明确指明哪些学生做什么题组,而是要求学生全部从A 开始,也就是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根据自身掌握知识的情况,逐层攀升,不限制学生必须完成到那一层。
这对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
但正是因为层次的设定,使学生对不会1.、装有4节干电池的手电筒,小灯泡灯丝电阻是10欧姆,求:手电筒工作时 ,通过灯丝的电流是多少安培? 2、.某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2伏特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5安培,如果它两端的电压是6伏特,通过这个电阻的电流是多少?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 、B 两点间 的电压是 6V ,电阻R 1=4Ω,电阻 R 1两端的电压是2V , 求:R 1中的电流和电阻R 2。
4、如图所示,电阻R 1的电阻为10Ω, R 2为30Ω,当开关S 断开时,安培 示数为0.6A,则当S 闭合时,安培表 的示数为多少?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若保 持不变。
R 1=4Ω,R 3=6Ω。
⑴、如果开关S 1、S 2都断开时,电流表 示数为0.6A ,那么电源电压多大? ⑵、如果开S 1、S 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2A ,那么R 2的阻值是多大?
做的题不做变成了一种“合法行为”,再也不会有人做抄袭的傻事。
在这种宽松的气氛中,学生大都能静下心来,抱着研究的心态、实是求事的精神,一步一个台阶的迈进,当学生每攀升一个台阶时,就会感到自己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掌握了理解。
同时,这种练习方式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了一种良好的激励竞争机制,使学生对练习不再抱有一种抵触和反感,而是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上进心,有一种想要攀登、超越的欲望,在每一次的练习中,不仅在超越他人,也在超越自己。
从而实现了“人人能练习、练习人人做”目的。
最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分层练习之后带来的反馈信息。
当我们采用了上述的方式进行练习之后,我们老师就会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例如:当80%的学生做到了练习的C题时,开始出现分化,那么,我们老师就会知道本节课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已经接受,基础知识已掌握,但还不能灵活应用,我们就该采用一种合理的方式来处理它;当个别的学生做到了练习的顶点也就是E题,并能顺利完成时,说明这类学生不仅掌握了所有的知识点,而且还能达到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针对此类学生,我们老师就要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出类拨粹、更加优秀。
总之,通过这种现象,我们老师就可以清晰的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本节课的的接受情况以及掌握知识的程度,发现教学过程中的漏洞与不足,及时的进行弥补和强化。
从而做到因材施教、针对辅导、有的放矢。
这样对我们教师也是一种时刻的鞭策,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稳步推进,教学成绩逐步提高。
以上就是我所探索的分层练习设计,它需要教师在备课的环节中投入更多的精心和耐心来设计和评改不同的练习,但是,分层练习设计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不过,我想,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尝试,都会有它的不足之处,都需要不断地实践、探索,从而找到合理的方式方法,希望我们共同探究,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