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和师爱关系的思考-茹兴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德与师爱关系的思考
宣化县三中
茹兴刚
师德与师爱关系的思考
宣化县三中茹兴刚
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说过:“所谓师德,或者说教师修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但最重要的,我以为是对待学生的态度。

对学生的态度就是对事业的态度,这是修养中最重要的内容。

”可见,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大计,帅爱为本。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是一种最纯洁、最无私的爱,曾有人把它誉为“开启心扉的钥匙”、“点燃智慧的火花”,它是衡量一位教师是否合格,—个班主任是否称职的标准;它是师生心灵的通道,是师德修养的核心。

一、师爱是师德的内在基础
1、师爱的内涵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2、师爱的作用
教育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活动,其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内因的作用,是教育取得成果的关键。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是神圣的爱。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功能。

师爱犹如春雨,不论滋润什么样性格的学生的心田,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自励进取。

正因为如此,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

师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成材,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

师爱是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保证,是教育方针的基本要
求,是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体现,是教师教学中出自崇高的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教育爱。

这种爱,促使教师无代价地对学生赋予亲近感、期望感和献身的热忱。

3、师爱的性质
师爱是一种最高尚的爱,因为师爱不仅是我们每个教师出于赖以为职业的爱,更因为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

师爱是一种最理智的爱,师爱有别于母爱,正是在于它突破了溺爱的圈子,严格要求和精心施教有机地结合。

师爱是一种最无私的爱,无私在于,师爱是不求回报的。

我们都得一味地奉献付出,决不可以把对学生的爱与自己的个人目的和利益联系起来。

4、师爱的表现形式
一是关心学生;二是尊重学生;三是对学生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四是了解学生,深入了解和热情关心,是师爱最突出的表现。

二、走出师爱的误区,有“师爱”不等同于有“师德”
弗洛姆认为要改造人性,一是培养生产型人格,二是爱。

生产型人格是产生真爱的前提,爱是实现人格改造的核心。

但在我们的观念中,对于师爱却都有许多误区。

误区一:做教师本就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给予”并不是说为别人牺牲自己,而是奉献出自己内心最富生命力的东西。

误区二:教师必须建立自己的权威,才能使班级教学管理完美化。

人类的历史证明:在人类所取得的所有成就中,权力是最不可靠的。

信仰与权力相互排斥,所以,一切宗教和政治体系,如果他们依赖权力并与权力结盟,它们最终会腐烂并失去所拥有的权力。

误区三:作教师工作最重要最宝贵的品质是负责任。

对孩子生命的肯定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保护孩子的生命与成长,因此关心与责任是必不可
少的;另一方面就比保护更深一层,即教育孩子热爱生活,使他们产生这样的感觉:活着是很美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么愉快。

教师绝不能仅仅是一个辛辛苦苦工作的榜样。

要想让孩子热爱学习,你首先应该成为一个孜孜不倦的求学者。

要想让孩子们成为一个坚忍不拔的人,面对困难你首先必须波澜不惊百折不扰。

要想孩子们成为乐观向上的人,你自己首先应该朝气蓬勃,到老拥有年轻的心态。

误区四:要把所有的孩子都培养成为优秀的孩子。

:“爱就是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认识到其独特的个性。

尊重他人的成长和发展。

尊重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的,爱是自由之子,永远不是统治的产物。

成熟的爱是在保持自己和他人的完整性和个性的前提下的结合。

爱使人克服孤独和隔离感,但同时又使人保持自己的完整性”。

但是,在学校的实际操作中,教师还是习惯着要把孩子们兢兢业业地培养成为“优生”,即成绩名列前茅是优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是优生等等。

希望被爱的人应以自己的方式,为自己的目的成长、发展,而不是迎合教师。

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当教师把一个学生看成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志向、自己智能和性格的人的时候,才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

”老师们常说“爱生如爱子”,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教师,又有多少呢?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是真的了解学生。

尽管他们每天都在认真地关爱着自己的学生,可是他的关爱方式方法,让学生接受不了,让学生感到很难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