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且行且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勤思善学,教学多转变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且行且思
都说,语文课堂是一个能够张扬个性、交流情感,充满智慧与灵性、充满活力与艺术的场所,是一个动态的、双方的、发展的过程。所以,语文教学要坚守语文的本真,关注语言文字本身的物质存在,要着眼于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语言世界和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同生共构。
回想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以来,就一直在研究怎样让自己的语文课“高效”。都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如何做到“活”,范围很广,这个“活”字也就是高效的出发点。在进入单元整体教学后一直都是在一种模式下进行,随着年级的升高,篇幅的增长,困惑就越累越多,我们的语文怎会高效?
一.做好精读与略读有机结合。
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包括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就讲精读课和略读课进行了有机结合。我们都知道“精读课”是指对教材中一类课文的教学,有效的品读一两篇精读课文,在品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丰富学生的言语积累。而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我定位为:利用精读课的有效方法进行拓展阅读略读课文,并在单元中找出每篇课文的共同点。由“粗知课文大意”转变为自由学习。
如:《生活中的启示》一组中《钓鱼的启示》和《落花生》是精读课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和《珍珠鸟》是略读课文。精读课主要是让
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
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如开头篇《钓鱼的启示》,教学时既要扣住单元的教学要点和教材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到要害处,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在讲读中,教师既要不断改进、变换教法,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指导学法。要求每一个单元的讲读教学,在单元教学中都能起到“示范” 、“举一”的作用。在讲读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进行课内外的自读,以讲读带自读,力求使学生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掌握的方法去自学其他文章,从而达到单元教学的整体优化。本单元重点抓好《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的精读课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自觉遵守规则、诚实守信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修养和要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的人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只要精讲起到了“举一”作用,学生就能够自学《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和《珍珠鸟》两篇文章,实现以讲带读,以讲促读,以精读带动自读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单元教学的整体化。
二.做好年段跨越的调整完善。转变应从实践中来,在执教完《生活中的启示》一单元后就想:品读探究课上,把范围定为“品读” 。学生真正的学会品读课文,才会同小作者一起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因此作为教师要灵活的准备每一节课,以便达到高效率。升入高年级段,最大的课堂改动就是
预习指导课转为预习汇报课;在单元整体教学的同时对课外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等等。
“单元整体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策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有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预习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科学的教学设计应该遵循学
科知识的规律和学生发展的人文规律,针对不同的学情设计不同的内容方式,才是真正遵循学生发展的人文规律。讲的通俗一点即设计的合理性。有了合理性才会有有效性。这里的“理”不仅包括对语文学科学知识认识的合理性,更是对学生个体具体的正确认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回归点,针对问题去设计预习单才是合理的,才会达到实效性。学习预习单后,我也试着进行了预习指导课的改变,学生和我在实验中收获多多,问题多多。应该说学生有低中年级养成的好习惯,掌握了预习方法,预习单就相对的简单了。但是课堂呈现的就是学生汇报的效果,层层波浪,慢慢前进,能说爱说,表达清晰,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学是需要思索的。
教育源于社会,取之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社会中的诸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这些影响我们可以分为“有形”与“隐形”两种。“有形资源”指的是先进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教育资料、信息、教育经验、管理策略等。能够扩大自身的信息交流和经验借鉴,对教学本身作用不可估量。“隐形资源”多指学生、家长、社会群众等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促进我们的教学改革。
拓展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不少家长觉得学生看课外书是看" 闲书"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那就会终身受益。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才会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他还会是一
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如果一个人养不成读书的习惯,他就是一
个很容易寂寞,很容易烦躁的人,是一个眼界不宽的人。上个月我班就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拓展了一篇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看到学生亲自准备的教材,有手抄的、有打印版、有报纸的,看的我是感动加兴奋,也相信家长对孩子的阅读是十分支持的,有的同学并将学到的故事讲给家长听,甚至改编。学生在收获,我也在收获,相信阅读的力量是伟大的。
三.抓好单元整体教学中“点”的教学。积累是小学生写作的第一步,没有语言的积累,就不能在习作中很好地表情达意。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最好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应具有“积累”意识,充分挖掘文本中的“亮点” ,即文本的精彩之处,让学生多读、多摘、多诵,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仿”是一座通向“创”的桥梁。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例练笔,既可根据文中句式或片段进行仿写,也可根据篇章内容或结构进行仿写。如: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就是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仿写句子;像《圆明园的毁
灭》一课中的过渡句,由圆明园建筑宏伟
到珍藏着历史文物;《记金华的双龙洞》具有按游览顺序写的特点,教学中指导学生理清描述的顺序,学习、借鉴这种参观游览的写法。说明文一组:《鲸》《猫》《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在指教习作时就要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去进行习作,从文章中习得有效的方法。这些点点滴滴的句式,就是学生仿写的重点。
文本给教师、学生留出了再创造的空间。空间在哪儿呢?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有简略处、省略处、概括处、延伸处,这些正是学生学习语言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