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残疾学生的心理障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对待残疾学生的心理障碍
首先,让残疾学生树立明确的“自我意识观念”。

自我意识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生理、心理特征的判断与评价。

一个心理健康的残疾儿童,能正视自己的生理残疾,对自己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而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缺点。

第二,培养学生各项能力,扩大认知领域心理健康的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努力掌握知识技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争取优秀业绩,并能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追求新的学习目标。

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不能让他们只局限于某一方面的竞争,缩小了他们的发展道路。

世界如此之大,应扩大每一个学生的认知领域,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间,发挥自己独有的技能。

第三,充分挖掘学生的优点、闪光点、发展特长。

心理健康的残疾儿童自信自己的存在对社会,对人民有价值、有意义,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立远大理想,树立切实的生活目标,并发奋努力,把自己锻炼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自己的优势,从而对生活充满信心,以此来提高和带动其它方面的发展。

“天生我才必有用”,让学生在内心产生自己是整个社会的一员,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社会做贡献,避免自卑心理的产生。

第四,培养残疾学生学生良好人际交往能力。

心理健康的残疾儿童,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不但爱与同类残疾人交往,也乐于同健全人交往,能与周围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教师、长辈尊敬有礼貌,对比自己还困难的群体表现出同情、尊重、爱怜和热心帮助。

第五,培养残疾学生自制能力。

心理健康的残疾儿童有道德和法制观念,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学校纪律,个人服从集体,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断改正缺点,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化、社会化。

三、解决残疾儿童心理健康途径
1 .加强残疾儿童教育环境建设
残疾儿童的心理状态除了遗传和疾病因素外,起主导作用的是他们在家庭,在儿童集体和在学校中的生活方式,即广义的教育。

因此加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环境的建设是促使残疾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如何加强学校教育环境建设?
首先应重视校园环境建设。

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美的心灵,这对残疾儿童人格折完善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对整个校园的布局都应精心设计安排,使之富有教育性。

例如:布置语言环境,设置音响环境,开设生理补偿的特殊课程,张贴激励残疾儿童自强奋发的名言......这些都能激励残疾儿童克服生理残疾,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形成奋发向上的健康心理,学会自治的能力。

在绿化、美化、洁化校园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锻炼,尝试到成功的乐趣。

增强残疾儿童热爱集体、热爱学校的情感。

其次要重视心理环境建设。

心理环境主要指教育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即教师与残疾儿童的关系、残疾儿童间的关系、校风、班风等。

心理环境建设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游戏等活动中。

作为教师应根据残疾儿童的个别差异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实施分类教学,使具有不同学习能
力和智力的残疾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消除畏惧、紧张情绪,建立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同时教师要善于创造活跃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残疾儿童心理补偿功能,采用观察法、比较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创设轻松愉快的教育环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协作互助,在愉悦的气氛中交流情感,学得知识,增进友谊,构筑爱的桥梁,逐渐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促使残疾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

在教育环境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残疾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聋童的语言建立和发展要依赖教师,盲童的文字读写要依赖教师,他们的思维质量都有赖于教师,教师时时处于残疾儿童的观察、注意之中,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学生。

因此,教师应在学生面前表现出:一有坚定的信心;二有稳定、乐观的情绪、愉快的心境;三能尊重、期待和信任每一个残疾孩子;四有高度的耐心和深沉的爱心。

另外还必须努力创设开放式的教育环境,让残疾儿童走出孤独世界,真正地与普通儿童共享蓝天。

已经在特殊教育环境中学习的儿童,作为学校应该有计划地为他们创设一社会交往的环境,如组织残疾儿童参加各项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参观、访问、为社会服务,和健全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参与书画、舞蹈、声乐、体育等各种竞赛,使残疾儿童在交往参与中不断克服自卑心理,不断丰富残疾儿童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的思想情感。

(转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