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物倾斜观测的一种新方法

高层建筑物倾斜观测的一种新方法
高层建筑物倾斜观测的一种新方法

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技术方案设计

. . . . 香河龙苑至尊住宅小区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 监测方案 2013年 10 月 25日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香河龙苑至尊住宅小区整体项目位于香河安平经济开发区,位于香河县平安大街南侧、建安路东侧、中兴后街北侧,用地面积56574.9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4897.04平方米,与国家AAAA级景区天下第一城隔路相对。 1.2建筑周边环境

二、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布点及监测方法 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是测定建筑物本身的倾斜量,以了解建筑物施工阶段不同时期基础桩的稳定程度。为设计和施工部门提供相关的参考数据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安全施工、杜绝隐患的目的。 鉴于高层建筑物主体直接倾斜变形难以测量的问题,我们采用全站仪反射技术的高程建筑物倾斜测量方法,同时分析了高层建筑物主体倾斜产生的原因并给出简明的治理办法。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能够很好的完成高层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工作,同时最大程度的解决建筑场地狭小无法完成正交垂直投点标定法倾斜测量的问题。 2.1作业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2.2基准点埋设,观测点埋设 在建筑物外侧35m左右,且在建筑物外立面延长线上布设监测基准点,按照矩形的建筑物来布点的话,应布设4个稳定的基准点。 2.3选用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应采用1“TOPCON721/LP全站仪。 2.4观测方法 按照《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二级变形测量等级要求,水平角观测2测回,竖直角2测回,测距2测回,每测回4个读数。 通过高精度全站仪直接观测建筑物上倾斜监测点三维坐标,获取建

超高层施工测量方案

超高层施工测量方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目录 一、工程概况 (4) 二、编制依据 (5) 三、施工测量部署 (3) 机构设置 (3) 职责划分 (4) 工作流程 (4) 仪器配置见表 (4) 施测部署 (5) 控制网设定 (5) 控制桩的设置方式 (7) 四、施工测量 (7) 基础施工测量方法: (7) 主体结构施工测量: (8) 控制点精度复核 (12) 施工放线 (12) 核心筒墙体的定位测量 (13) 测量定位与校正 (14) 细部测量: (15) 沉降观测: (17) 高程引测方式: (19) 五、施工测量质量要求 (22) 施工测量记录: (22) 施工测量精度要求: (22) 施工测量质保措施: (23) 中海大杨石L地块Ⅱ标段施工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目,由重庆中海海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包括1#、7#超高层住宅楼、2#、3#、4#洋房、S01商铺(前期为售房部)、车库等,建筑总面积约90000㎡,最高高度约180m。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火炬大道22号,结构体系1#、7#、S01商业、车库为框架结构、2#、3#、4#为剪力墙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2、工程建筑单体明细表如下

二、编制依据 《建筑施工测量手册》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JG3——91) 《经纬仪检定规程》(JJG414——860) 《水准仪检定规程》(JJG4——89) 《钢尺检定规程》(JJG4——89) 重庆康盛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提供的坐标定位点(0CD1693、0CD1694、0CD1695),及中海大杨石项目L地块Ⅱ标段总平面布置图。 已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 三、施工测量部署 机构设置 项目技术部下设专职测量小组,测量小组主要由一名测量工程师和技术员组成,场区导线控制网作业人手不够时由项目工程部其它人员配合。 测量管理机构图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变形控制测量 5、1 一般规定 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与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与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与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与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与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与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 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与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与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5、5、3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与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与隐蔽式标志等形式。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与地面一定距离。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本规程附录D规定执行。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观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永平花园北区B标段工程 沉 降 观 测 方 案 施工单位;昆山市盛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永平花园北区B标项目部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3) 四、各控制点的放样 (5) 五、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5) 六、沉降观测 (6) 七、位移观测 (8) 八、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 (11) 九、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1) 一、编制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89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4、《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永平花园北区B标段7-9#楼、地下车库、1#门卫、物管社区用房工 程 工程地点:昆山市周市镇城北路与白塔路交叉口西南侧 建设单位:昆山蔚洲房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苏州越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昆山市鼎森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昆山市盛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昆山华一岩土勘察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规模:建筑面积: 结构类型/层次:2/-1+18+1框架、剪力 7#楼:㎡8#楼:㎡9#楼:㎡ 物管社区用房楼:㎡车下车库:㎡。 三、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1、监测项目:建筑物沉降观测,建筑场地沉降观测,建筑物主体倾斜、水平位移、 裂缝观测,支架沉降、位移和变形,以及支撑地基稳定性沉降观测。 2、从场地的实际情况看,场地四周离建筑物在10M以上,故对布设控制点无影响。 3、布设的控制点均引向四周永久建筑物或马路上,且要求通视,采用正倒镜分中法 投测点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 4、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和测绘院提供的红线点形成四边形进行控制。 5、高程控制网的布设要求:

高层建筑垂直度、标高测量规范

【引用】建筑物垂直度、标高、全高测量记录 1.相关规范:《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 2.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测量工作是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各个阶段的基础性技术工作。施工测量工作的内容及其完成情况的准确程度,对工程能否顺利施工及其质量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国家颁布了系统的工程测量和施工验收规范、规程,以指导和规范工程测量技术工作。应高度的重视施工测量技术、测量管理。 3.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1)工程场地施工控制测量,主要包括建立建筑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2)建筑主轴线测量及定位放线。 (3)主体施工测量,包括轴线投测及高程传递。高层(超高层)建筑物主体施工测量中的主要问题是控制垂直度,即是须将基准轴线准确地向高层引测,要求各层相应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因此,控制轴线投测的竖向偏差,并使其偏差值不超过规范、规程允许的限值,是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中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4)建筑变形测量。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建筑物实体的沉降观测、倾斜观测、位移观测及裂缝观测等。 (5)施工偏差检测。各种结构构件及建筑设备,其就位、垂

直度、标高等状态,难免会因施工及环境等原因出现偏差。因此,施工规范、规程及质量验评标准都规定了要对结构施工偏差情况进行检查,并规定了允许偏差值。 4.关于高层建筑施工竖向(垂直度)控制的规定要求。从以上对建筑施工测量有关内容分类可看出,对于建筑物施工过程,其施工过程的竖向(垂直度)控制,也即轴线投测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轴线投测的准确度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施工质量及安全性。对于超高层建筑物来讲尤其重要。因此,《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对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的测量放线作业及其允许误差作了明确的规定。其中第7.2.3条,规定了测量竖向垂直度时,必须根据建筑平面布置的具体情况确定若干竖向控制轴线,并应由初始控制线向上投测。对于轴线投测的误差,规定了层间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建筑全高垂直度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H/10000(H为建筑总高度),且对应于不同高度范围的建筑物,其总高轴线投测偏差有不同的规定。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按这些规定的要求对轴线投测误差进行控制,并详细记录。另外,对于特别重要的超高层建筑来说,为避免由于测量仪器、手段、人为原因或环境原因出现总高度轴线投测误差过大,除了在首层±0.00处测定建筑物基准轴线外,有必要视情况采用专业的、精确的仪器及手段将建筑物总高分为若干轴线投测控制段,分段投测、分段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方案

息烽开鳞城三期 D 区高层塔楼 及裙房部份工程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方案 编制:审核: 审批意见: 批准: 编制日期: 贵州开磷建设有限公司

一、工程概况 (一)本工程为息烽开鳞城三期D区高程住宅局部,为大底盘上起十四个单元塔楼。建筑面积为258762.5㎡,其中(计容建筑面积为225323.7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为33426.7㎡,住宅部分建筑面积为201916.3㎡。该工程设计单位: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二)本工程地下一层,塔楼部分住宅分别为:D5、D9、D10栋(一单元:–1+1+27层,二单–1+2+25层),D6、D7、D8栋(–1+1+26层),D11(–1+1+16层),D12栋(–1+1+27层),D13、D14(–1+1+26层)、地下一层为停车场、设备用房、人防等;D5、D9 、D10栋下部为二层商铺,D13、D14栋下部为一层商铺,D5~D14栋上部住宅,共计1388户。 二、编制依据 (一)《工程测量规》(GB 50026—93); (二)《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 01-21-95); (三)《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 01-51-2003); (四)《建设工程监理规程》(DBJ 01-41-2002); (五)《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 GB 12897—91; (六)设计图纸。 根据以上规、规程关于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对施工精度的有关要求,本着“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的原则,制定本施工测量方案,确保圆满完成本工程的施工测量任务。 三、测量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 1.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以便及时纠正。 2.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 3.复印预定人员的上岗证书,由总工程师组织进行技术交底。 4.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部结构特征确定轴线控制网形式。 四、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一)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要求

建筑物垂直度观测

一、实验目的: 1、锻炼综合运用测量仪器及测量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2、掌握用经纬仪进行对建筑物垂直度的观测。 3、培养个人对仪器的操作。 二、实验仪器和工具: 经纬仪一架,钢板尺一把,钢卷尺一卷,花杆两根,粉笔若干。 三、实验内容、方法与步骤: (一)、测量示意图: (二)步骤: 1、选测站 (1)、选择建工楼作为观测对象,如图示。 (2)、在建工楼两个相互垂直柱面的延长线上分别选取一个测站为:A和B。方法:在建工楼的一面,一同学用钢卷尺紧贴柱面,另一同学拉着钢卷尺沿着垂直面往前走,直走到与墙角的距离大致是建工楼高度的倍的地方停下,用粉笔做下标记,作为测站A,记该墙面为墙面1。然后再转向另一

垂直面,用同样的方法找出测站B,记该墙面为墙面2。 (3)、把现场清理干净,以便距离丈量。 2、墙面1的观测步骤: (1)、距离丈量 在测站A安装好经纬仪,然后将经纬仪瞄准O点进行定线。另一同学拿花杆和粉笔,观测的同学矫正与O点在同一直线上,拿花杆和粉笔的 同学在适当的距离处用粉笔做下标记A1,依此种方法在适当距离用粉笔 做下第二个记A2,然后再丈量出A到A1点,A1和A2点,A2和O点的距 离。接着用钢卷尺进行返测,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并计 算AO的距离。 (2)、竖直角 仪器不动,转动望远镜瞄准建筑物的顶端O’点,固定水平和望远镜制动扳扭,读出此时的竖直角值读数记于表格中。 (2)建筑物倾斜量的观测松开望远镜制动扳扭,沿着铅垂面往下扫,瞄准建筑物顶部,此时看到的并非O点,而是O’’点。固定好望远镜制动扳扭后,让一个同学把钢尺贴紧墙面,让0刻度对准柱边缘,然后观测者读出十字丝到墙边缘的距离,记于表格中,并且读出此时的竖直角值,做好记录。。 3、墙面2的观测步骤 (1)、距离丈量 在测站B安装好经纬仪,然后将经纬仪瞄准O点进行定线。,另一同学拿花杆和粉笔,观测的同学矫正与O点在同一直线上,拿花杆和粉笔的同学 在适当的距离处用粉笔做下标记B1,依此种方法在适当距离用粉笔做下 第二个记B2,然后再丈量出B到B1点,B1和B2点,B2和O点的距离。 接着用钢卷尺进行返测,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并计算BO 的距离。 (2)、竖直角 仪器不动,转动望远镜瞄准建筑物的顶端O’点,固定水平和望远镜制动扳扭,读出此时的竖直角值读数记于表格中。 (3)建筑物倾斜量的观测 松开望远镜制动扳扭,沿着铅垂面往下扫,瞄准建筑物顶部,此时看到的并非O点,而是O’’’点。固定好望远镜制动扳扭后,让一个同学把钢尺贴紧墙面,让0刻度对准柱边缘,然后观测者读出十字丝到墙边缘的距离,记于表格中,并且读出此时的竖直角值,做好记录。 四、实验测量原始数据表: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施工方案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施工方案 1 施工测量 依据设计图纸和甲方给定的坐标点,进行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控制网点必须留在便于施工复测而又不易破坏的地方,应用混凝土包裹以防施工中扰动网点,造成测量误差。 1.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平面控制网由甲方和中冶集团沈阳勘察研究总院提供,3 号楼由○B 、○J 、○1 、○37 轴、4 号楼由○D 、○L 、○1 、○35 轴方向构成矩形平面控制网,依据矩形平面控制网控制建筑物地下室轴线,地下室放样依次为依据。详图见后附图。

由于3 号楼在地下室以上分成四段施工,所以控制网要加密,在-0.9m 的板依据原有的控制网放样,以此为依据,重新建立平面控制网,距○2 、○18 、○36轴1m 平行线和距○D 、○J 轴1m 平行线的交点A、B、C、D、E、F 构成矩形控制网,控制一~四段放样。整个建筑物的控制点上层留臵300mm×300mm预留洞,传递各轴线位臵。 由于4 号楼在地下室以上分成三段施工,在-0.9 的板依据原有的控制网放样,依次为依据,重新建立平面控制网,

距3、11 轴1m 平行线和距B、J轴1m 平行线的交点A、B、C、D,构成矩形控制网,控制一段放样。距12、25、33 轴1m 平行线和距D、L 轴1m 平行线的交点E、F、G、H、L、J,构成矩形控制网,控制一、二、三段放样。 1.2高程测量 标高控制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利用水准仪、塔尺、钢尺传递至底板来控制标高。注意结构与建筑标高的不同。对于建设单位所提供的水准点应就近引测一较为永久的标高复测点,标注其绝对标高值。建设单位所提供水准点及标高复测点应有书面记录,并应有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现场代表签字认证。 水准点及绝对标高由加方提供,位臵在迎宾路的四川天府酒店对面路桥栏杆台上。绝对高程为8.078m。3 号楼、4 号楼±0.000 引测在售楼处和营房墙上,并用红油漆标注,用来控制地下室高程测量。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变形控制测量 5.1 一般规定 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水准测量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每一期观测完后,可提供期或阶段性成果。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 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隔墙中部设墙点,在室地面中心及四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5.5.3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本规程附录D规定执行。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法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志的型式及其埋设,应根据采用的静力水准仪的型号、结构、读数式以及现场条件确定。标志的规格尺寸设计,应符合仪器安置的要求。 5.5.4 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按本规程第3.0.4条的规定确定。未包括在水准线路上的观测点,应以所选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精度要求施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点布设及报告2

2、监测点的布设 2.0.1基坑顶部竖向位移 监测点布设在基坑边坡顶部的,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基坑边坡坡顶上。 监测点布设在在围护墙上的,应沿围护墙的周边布置,围护墙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冠梁上。 2.0.2基坑顶部水平位移 监测点的布设同2.1 基坑顶部竖向位移,宜为共用点。 2.0.3坑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宜布置在基坑边坡、围护墙周边的中心处及代表性的部位,数量和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个监测孔。 2.0.4 地下水位 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被保护对象(如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周边或在两者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相邻建(构)筑物、重要的地下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如有止水帷幕,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2m处。 2.0.5 锚(杆)索拉力 锚(杆)索的拉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跨中部位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宜布置监测点。每层锚杆的拉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3根。每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宜保持一致。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锚头附近位置。 2.0.6支护桩桩身内力

支护桩桩身内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和横向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处监测点。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较大处,监测点间距宜为3~5m。 2.0.7支撑内力 支撑内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杆件上; 2、每道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各道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宜在竖向保持一致; 3、钢支撑的监测截面根据测试仪器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或支撑的端头。钢筋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 4、每个监测点截面内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 2.0.8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土质条件变化较大或有代表性的部位; 2、平面布置上基坑每边不宜少于2个测点。在竖向布置上,测点间距宜为2~5m,测点下部宜密; 3、当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时,每层应至少布设1个测点,且布置在各层土的中部; 4、土压力盒应紧贴围护墙布置,宜预设在围护墙的迎土面一侧。 2.0.9土体分层竖向位移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孔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并形成监测剖面。同一监测孔的测点宜沿竖向布置在各层土内,数量与深度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在厚度较大的土层中应适当加密。 2.0.10立柱竖向位移 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施工栈桥下、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 5.1 一般规定 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 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5.5.3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本规程附录D规定执行。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志的型式及其埋设,应根据采用的静力水准仪的型号、结构、读数方式以及现场条件确定。标志的规格尺寸设计,应符合仪器安置的要求。 5.5.4 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按本规程第3.0.4条的规定确定。未包括在水准线路上的观测点,应以所选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精度要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测量放线法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测量放线法 工程测量是工程施工中控制工程质量,做到精确施工的一大重点。 随着测量手段的不断更新,如何使测量工作又快又准,是我们不断 研究的一个课题。高层建筑施工经验汇总。 1.工法特点 (1)操作简便,数据准确,可操作性强。 (2)在施工中分三个阶段(控制网测设、±0.000以下、±0.000以上)对测量进行控制。 2.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多层及高层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测量放线。 3.施工工艺

3.1 施工测量的基本准则与要求 (1)测量工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DBJ 01-21-95的各项规定。 (2)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即先测设精度较高的场地整体控制网,再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建筑物各局部的定位、放线。 (3)严格执行审核原始数据的正确性,坚持测量工作步步有校核,坚持自检、互检制度,合格后交主管人员验收。 (4)测量记录要求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记录中数字的位数反映观测精度,如水准读数应读至毫米。 (5)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2 测量仪器与量具

(1)测量所使用的仪器与器具必须经检定,并合格。仪器与器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要求进行检定,要求对仪器及器具及时检定、封存、报废。 (2)计量员负责仪器及器具的检定、检效和维护,保证仪器的可操作性及准确性。 (3)一般工程测量主要使用的测量仪器及器具主要有:经纬仪、水准仪、钢卷尺、水准标尺。根据工程测量精度的要求,有些还使用激光经纬仪及光电测距仪。上述仪器必须进行周期检测。 3.3 测量准备 (1)施工测量准备工作包括:设计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测、测量器具的检定与检校、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内容。 (2)施工测量前,根据工程任务的要求,收集分析规划、勘察、设计、及施工等有关资料: 专业测绘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测绘成果:工程水准测量成果、高程测量成果、规划放线测量成果。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岩土勘察报告

浅谈高层建筑变形监测

浅谈高层建筑变形监测 高层建筑由于在勘探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存在失误,发生沉降、倾斜、位移、挠曲、裂缝等变形现象,需要每隔一定时期,对控制点和观测点进行重复测量,通过计算相邻两次测量的变形量及累积变形量来确定建筑物的变形值和分析变形规律,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发生事故。文章主要探讨高层建筑变形检测的方法。 标签:高层建筑;变形检测;建筑沉降;建筑倾斜;建筑裂缝 1 变形监测的目的和特点 1.1 变形监测的目的 通过对变形体动态监测,获得精确观测数据,对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对各种工程建筑物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的异常变形做出预报,提供施工和管理方法,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和建筑物安全。同时对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性能做出客观评价。 1.2 变形监测的特点 第一,测量精度高,一般位置精度为1mm;第二,需要重复观测,测量时间跨度大,观测时间和重复周期取决于观测目的、变形量量大小和速度。第三,需要严密的数据处理,数据量大,变形量小,变形原因复杂。第四,要求变形资料提供快和准确。 2 变形监测测的内容 根据变形的性质,建筑物变形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两类。静态变形是时间的函数,观测结果只表示在某一期間内的变形。静态监测的内容有内部应力、应变监测、动力特性监测和加速度监测。动态变形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它是以外力为函数表示的,对于时间的变化,其观测结果表示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变形。 动态监测内容有沉降监测、位移监测、倾斜监测、裂缝监测和挠度监测。 3 基坑回弹观测 3.1 回弹观测点的布设 回弹观测点的布设和数量,一般沿基坑的纵横轴线布设,还可根据建筑物分布及地层情况进行布设,要求布设点能够反映基坑回弹的纵横断面。

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技术(修增加详细监测步骤)

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技术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1.2建筑物结构形式 第二章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布点及监测方法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是测定建筑物本身的倾斜量,以了解建筑物施工阶段不同时期基础桩的稳定程度。为设计和施工部门提供相关的参考数据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安全施工、杜绝隐患的目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中高层建筑物的数量越来越多,建筑物主体倾斜测量作为建筑物变形监测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规范》中规定在建筑物外部进行建筑物主体倾斜测量,测站点距建筑物主体应在1.5-2倍建筑物高的范围内,但对高层建筑物进行倾斜观测时其施工场地一般受限严重,传统的经纬仪正交垂直投点标定法已很难顺利实施,而使用免棱镜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倾斜监测的方法也存在监测点位难以确定等问题,难以保证测量精度。鉴于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基于全站仪反射片技术的高层建筑物倾斜测量方法,对高层建筑物倾斜测量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鉴于高层建筑物主体直接倾斜变形难以测量的问题,我们采用全站仪反射片技术的高程建筑物倾斜测量方法,同时分析了高层建筑物主体倾斜产生的原因并给出简明的治理办法。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能够很好的完成高层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工作,同时最

大程度的解决建筑场地狭小无法完成正交垂直投点标定法倾斜测量的 问题。 2.1作业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2.2基准点埋设,观测点埋设 在建筑物外侧35m左右,且在建筑物外立面延长线上布设监测基准点,按照矩形的建筑物来布点的话,应布设4个稳定的基准点。观测点采用与全站仪配套的反射片,布设在建筑物外立面上,并顶底对应布设。 2.3选用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应采用2“的免棱镜全站仪。 2.4观测方法 按照《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二级变形测量等级要求,水平角观测2测回,竖直角2测回,测距2测回,每测回4个读数。 基于全站仪反射片技术的高层建筑物倾斜测量是在被测建筑物所在工业场地上建立独立坐标系, 使用全站仪反射片在建筑物待测面上布设监测点,通过高精度全站仪直接观测建筑物上倾斜监测点三维坐标,获取建筑物主体或各层间监测点的x方向和y方向的偏移量。继而计算建筑物整体倾斜和位移。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精编版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 范要求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变形控制测量 一般规定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节的规定。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建筑物沉降观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着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技术方案(1)

香河龙苑至尊住宅小区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 监测方案 有限公司 2013年 10 月 25日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香河龙苑至尊住宅小区整体项目位于香河安平经济开发区,位于香河县平安大街南侧、建安路东侧、中兴后街北侧,用地面积56574.9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4897.04平方米,与国家AAAA级景区天下第一城隔路相对。 1.2建筑周边环境

二、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布点及监测方法 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是测定建筑物本身的倾斜量,以了解建筑物施工阶段不同时期基础桩的稳定程度。为设计和施工部门提供相关的参考数据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安全施工、杜绝隐患的目的。 鉴于高层建筑物主体直接倾斜变形难以测量的问题,我们采用全站仪反射技术的高程建筑物倾斜测量方法,同时分析了高层建筑物主体倾斜产生的原因并给出简明的治理办法。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能够很好的完成高层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工作,同时最大程度的解决建筑场地狭小无法完成正交垂直投点标定法倾斜测量的问题。 2.1作业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2.2基准点埋设,观测点埋设 在建筑物外侧35m左右,且在建筑物外立面延长线上布设监测基准点,按照矩形的建筑物来布点的话,应布设4个稳定的基准点。 2.3选用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应采用1“TOPCON721/LP全站仪。 2.4观测方法 按照《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二级变形测量等级要求,水平角观测2测回,竖直角2测回,测距2测回,每测回4个读数。 通过高精度全站仪直接观测建筑物上倾斜监测点三维坐标,获取建

高层建筑物施工测量中的主要问题是控制垂直度

高层建筑物施工测量中的主要问题是控制垂直度,就是将建筑物的基础轴线准确地向高层引测,并保证各层相应轴线位于同一竖直面内,控制竖向偏差,使轴线向上投测的偏差值不超限。 轴线向上投测时,要求竖向误差在本层内不超过5mm,全楼累计误差值不应超过2H/10 000(H为建筑物总高度),且不应大于: 30m<H≤60m时,10mm;60m<H≤90m时,15mm;90m<H时,20mm。 高层建筑物轴线的竖向投测,主要有外控法和内控法两种,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 一、外控法 外控法是在建筑物外部,利用经纬仪,根据建筑物轴线控制桩来进行轴线的竖向投测,亦称作“经纬仪引桩投测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在建筑物底部投测中心轴线位置 高层建筑的基础工程完工后,将经纬仪安置在轴线控制桩A1、A1′、B1和B1′上,把建筑物主轴线精确地投测到建筑物的底部,并设立标志,如图11-18中

的a1、a1′、b1和b1′,以供下一步施工与向上投测之用。 2.向上投测中心线 随着建筑物不断升高,要逐层将轴线向上传递,如图11-18所示,将经纬仪安置在中心轴线控制桩A1、A1′、B1和B1′上,严格整平仪器,用望远镜瞄准建筑物底部已标出的轴线a1、a1′、b1和b1′点,用盘左和盘右分别向上投测到每层楼板上,并取其中点作为该

层中心轴线的投影点,如图11-18中的a2、a2′、b2和b2′。 3.增设轴线引桩 当楼房逐渐增高,而轴线控制桩距建筑物又较近时,望远镜的仰角较大,操作不便,投测精度也会降低。为此,要将原中心轴线控制桩引测到更远的安全地方,或者附近大楼的屋面。 具体作法是: 将经纬仪安置在已经投测上去的较高层(如第十

高层住宅施工测量施工方案——【施工测量】

1.编制依据3 2.工程概况3 3.施工准备3 3.1场地准备3 3.2测量仪器准备4 3.3技术准备4 3.3.1施测组织 4 3.3.2技术要求 5 3.3.3施测原则 5 4.主要施工测量方法6 4.1座标及高程引入6 4.1.1座标点、水准点引测依据 6 4.1.2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7 4.1.3引测座标点、水准点,建立局域控制测量网7 4.2.1轴线控制方法10 4.2.2高程传递方法10 4.2.3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10 4.3基础测量放线12 4.3.1轴线投测12 4.3.2标高控制12 4.4主体结构测量放线13 1

4.4.1楼层主控轴线传递控制13 4.4.2楼层标高传递控制14 4.5安装工程标高控制15 4.6测量注意事项15 4.7细部放样的要求16 5.质量标准16 6.沉降观测与变形观测16 6.1建筑物自身的沉降观测17 6.2护坡桩的位移观测18 7.测量复核和资料的整理18 8.施工管理措施19 8.1保证质量措施19 8.2安全技术措施19 9.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20 1

1.编制依据 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2北京市第一测绘分院提供的工程测量成果2004普测0668号 1.3**家园住宅小区施工图纸 1.4**家园住宅小区施工组织总设计 2.工程概况 北京市**家园住宅小区工程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桥路**号,地处四环以外。总建筑面积109271m2,分主楼和裙房(裙房主要为地下车库),主楼地下二层,车库地下一层,结构形式为全现浇框架、抗震剪力墙结构,地基为CFG桩复合地基,基础为筏板基础,埋深-10.55m。 地上结构:1#楼地上21层,建筑檐高为65.3m,主楼长57.98m,宽25.2m。2#、3#楼地上20层建筑檐高为62.4m,长70.5m,宽34.9m。 标准层高均为2.900m。 ±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35.10m,室内外高差0.3m。 3.施工准备 3.1场地准备 本工程施工时拆迁工作已基本结束,现场地势基本平担,定位测量施工前先进行场地平整、清除障碍物后并可进行施工定位放线工作。 3.2测量仪器准备 根据本工程的规模、质量要求、施工进度确定所用的测量仪器,所有测量器具必须经专 1

建筑物主体倾监测技术方案

建筑物主体倾斜现场试验 监测技术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批准日期: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1.2建筑物结构形式 第二章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布点及监测方法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是测定建筑物本身的倾斜量,以了解建筑物施工阶段不同时期基础桩的稳定程度。为设计和施工部门提供相关的参考数据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安全施工、杜绝隐患的目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中高层建筑物的数量越来越多,建筑物主体倾斜测量作为建筑物变形监测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规范》中规定在建筑物外部进行建筑物主体倾斜测量,测站点距建筑物主体应在1.5-2倍建筑物高的范围内,但对高层建筑物进行倾斜观测时其施工场地一般受限严重,传统的经纬仪正交垂直投点标定法已很难顺利实施,而使用免棱镜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倾斜监测的方法也存在

监测点位难以确定等问题,难以保证测量精度。鉴于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基于全站仪反射片技术的高层建筑物倾斜测量方法,对高层建筑物倾斜测量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鉴于高层建筑物主体直接倾斜变形难以测量的问题,我们采用全站仪反射片技术的高程建筑物倾斜测量方法,同时分析了高层建筑物主体倾斜产生的原因并给出简明的治理办法。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能够很好的完成高层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工作,同时最大程度的解决建筑场地狭小无法完成正交垂直投点标定法倾斜测量的 问题。 2.1作业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2.2基准点埋设,观测点埋设 在建筑物外侧35m左右,且在建筑物外立面延长线上布设监测基准点,按照矩形的建筑物来布点的话,应布设4个稳定的基准点。观测点采用与全站仪配套的反射片,布设在建筑物外立面上,并顶底对应布设。 2.3选用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应采用2“的免棱镜全站仪。 2.4观测方法 按照《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二级变形测量等级要求,水平角观测2测回,竖直角2测回,测距2测回,每测回4个读数。 基于全站仪反射片技术的高层建筑物倾斜测量是在被测建筑物所在工业场地上建立独立坐标系, 使用全站仪反射片在建筑物待测面上布设监测点,通过高精度全站仪直接观测建筑物上倾斜监测点三维坐

建筑物垂直度观测

建筑物垂直度观测 一、实验目的: 1、锻炼综合运用测量仪器及测量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2、掌握用经纬仪进行对建筑物垂直度的观测。 3、培养个人对仪器的操作。 二、实验仪器和工具: 经纬仪一架,钢板尺一把,钢卷尺一卷,花杆两根,粉笔若干。 三、实验内容、方法与步骤: (一)、测量示意图: (二)步骤: 1、选测站 (1)、选择建工楼作为观测对象,如图示。 (2)、在建工楼两个相互垂直柱面的延长线上分别选取一个测站为:A和B。 方法:在建工楼的一面,一同学用钢卷尺紧贴柱面,另一同学拉着钢卷尺

沿着垂直面往前走,直走到与墙角的距离大致是建工楼高度的倍的地方停下,用粉笔做下标记,作为测站A,记该墙面为墙面1。然后再转向另一垂直面,用同样的方法找出测站B,记该墙面为墙面2。 (3)、把现场清理干净,以便距离丈量。 2、墙面1的观测步骤: (1)、距离丈量 在测站A安装好经纬仪,然后将经纬仪瞄准O点进行定线。另一同学拿花杆和粉笔,观测的同学矫正与O点在同一直线上,拿花杆和粉笔 的同学在适当的距离处用粉笔做下标记A1,依此种方法在适当距离用粉 笔做下第二个记A2,然后再丈量出A到A1点,A1和A2点,A2和O点的 距离。接着用钢卷尺进行返测,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并 计算AO的距离。 (2)、竖直角 仪器不动,转动望远镜瞄准建筑物的顶端O’点,固定水平和望远镜制动扳扭,读出此时的竖直角值读数记于表格中。 (2)建筑物倾斜量的观测松开望远镜制动扳扭,沿着铅垂面往下扫,瞄准建筑物顶部,此时看到的并非O点,而是O’’点。固定好望远镜制动扳扭后,让一个同学把钢尺贴紧墙面,让0刻度对准柱边缘,然后观测者读出十字丝到墙边缘的距离,记于表格中,并且读出此时的竖直角值,做好记录。。 3、墙面2的观测步骤 (1)、距离丈量 在测站B安装好经纬仪,然后将经纬仪瞄准O点进行定线。,另一同学拿 花杆和粉笔,观测的同学矫正与O点在同一直线上,拿花杆和粉笔的同 学在适当的距离处用粉笔做下标记B1,依此种方法在适当距离用粉笔做 下第二个记B2,然后再丈量出B到B1点,B1和B2点,B2和O点的距离。 接着用钢卷尺进行返测,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并计算BO 的距离。 (2)、竖直角 仪器不动,转动望远镜瞄准建筑物的顶端O’点,固定水平和望远镜制动扳扭,读出此时的竖直角值读数记于表格中。 (3)建筑物倾斜量的观测 松开望远镜制动扳扭,沿着铅垂面往下扫,瞄准建筑物顶部,此时看到的并非O点,而是O’’’点。固定好望远镜制动扳扭后,让一个同学把钢尺贴紧墙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