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起源与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 第9頁
全球化的起源與意義
跨國公司的出現 一九九○年代,世界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70% 的對外直接投資、80%的技術專利和三分之二的貿易 額,均掌握在跨國公司的手上。 2002 年 12 月,時代華納公司以一千八百三十億 美元高額,成功合併美國線上公司,宣告世界最大 娛樂媒體公司的誕生。
53 國:阿爾及利亞、安哥拉、貝南、波札 那、布吉納法索、蒲隆地、喀麥隆、維德 角、中非共和國、查德、葛摩、剛果民主 共和國、剛果共和國、象牙海岸、吉布地、 埃及、赤道幾內亞、厄利垂亞、衣索比亞、 加彭、甘比亞、迦納、幾內亞、幾內亞比 索、肯亞、賴索托、賴比瑞亞、利比亞、 馬達加斯加、馬拉威、馬利、茅利塔尼亞、 模里西斯、莫三比克、那米比亞、尼日、 奈及利亞、盧安達、西撒哈拉、聖多美普 林西比、塞內加爾、塞席爾、獅子山、索 馬利亞、南非、蘇丹、史瓦濟蘭、坦尚尼 亞、多哥、突尼西亞、烏干達、尚比亞、 辛巴威。
21國:日本、美國、 加拿大、澳大利亞、 紐西蘭、韓國、新加 坡、馬來西亞、印度 尼西亞、菲律賓、泰 國、汶萊、中國、臺 灣、香港、墨西哥、 智利、巴布亞新幾內 亞、俄羅斯、祕魯、 越南。
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 第17頁
世界區域性組織圖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
網站http://www.nafta-sec-alena.org/DefaultSite/index_e.aspx?DetailID=184
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 第15頁
世界區域性組織圖
南亞區域合作聯盟(SAARC) 網站http://www.saarc-sec.org/main.php
8 國:孟加拉、不丹、 印度、馬爾地夫、尼泊 爾、巴基斯坦、斯里蘭 卡、阿富汗。
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 第16頁
世界區域性組織圖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 網站http://www.apec.org/
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 第7頁
全球化的起源與意義
(二)意義 全球化的意義各家立論不同,大體上可歸納出 以下幾點: 全球化是一種自古已有的趨勢。 全球化是各地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的趨同化。 全球化是一種從閉關自守面向開放的態度或政策。 全球化亦指政治、文化上的一體化。 全球化也統稱資訊的網路化。 全球化最容易被化約或統稱為經濟的國際化。
3國:美國、加拿大、墨西哥。
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 第18頁
世界區域性組織圖
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 網站http://www.efta.int/
4國:冰島,列支敦士登,挪威、瑞士。
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 第19頁
世界區域性組織圖
非洲聯盟(AU) 網站http://www.africa-union.org/
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 第11頁
世界區塊的劃分
自八○年代以來,以經貿、金融、生產力為標 準,世界逐漸分化為四大區塊。 第一區:美國、歐盟、日本。 第二區:東亞四小龍、 1976 年以後的中國大陸與印 度。 第三區:拉丁美洲,如巴西、墨西哥;東南亞,如 馬來西亞、越南;北非(洲)。 第四區:撒哈拉沙漠以南之非洲大陸、中東及南亞 次大陸。
第四節 全球化下的世界
1. 2. 3. 學習重點 後冷戰時代的國際情勢。 全球化與亞洲世紀的來臨。 人類所面臨的新危機。
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 第1頁
後冷戰時代的國際情勢
(一)一國獨大的美國霸權
項目 內容 1992~1999年間,美國GDP年增長超過3%,其國民生產 總值占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的25%左右。從1994年連續三 經濟力 年,國際競爭力名列第一,是世界最大市場與對外投 資國。 美國擁有最精良的核子武器,其軍事基地遍布世界各 軍事力 地。一九九○年代初期,美國對世界各主要戰略地區 的控制,藉波斯灣戰爭和南斯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內戰而更為強化。 美隨著經濟、軍事實力的增長,以及長期累積下的文 文化力 化影響力,一九九○年代的美國已成為單一霸權的國 家。
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 第10頁
全球化的起源與意義
區域性組織的出現 在資本分工的情形下,世界形成了中心、半邊 陲及邊陲三個區域。例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 ( NAFTA)就是在美國的領導下,建立以自由貿易 為基礎的北美自由貿易區。世界貿易組織( WTO) 中的會員國,彼此則享有最惠國待遇;以歐洲共同 市場為原型的歐盟,則對會員國提供勞務、資本、 技術自由流通的便利。
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 第14頁
世界區域性組織圖
歐洲聯盟(EU) 網站http://europa.eu/index_en.htm
27國:法國、西德(西德)、義大 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 愛爾蘭、英國、丹麥、希臘、 西班牙、葡萄牙、芬蘭、瑞典、 奧地利、愛沙尼亞、拉脫維亞、 立陶宛、波蘭、捷克、匈牙利、 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馬爾 他、賽普勒斯、羅馬尼亞、保 加利亞。
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 第2頁
後冷戰時代的國際情勢
(二)恐怖主義 美、蘇兩國的情報組織,為了國家安全與需要,而 暗殺不同政見者。繼中東戰爭和巴勒斯坦問題複雜 化後,阿拉伯世界反美、反以色列的呼聲高漲,導 致全球範圍內針對美、以兩國的恐怖活動激增。此 外,也有些地區以恐怖主義,作為追求獨立的手段, 「911事件」可以看成是恐怖事件的頂點。
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 第8頁
全球化的起源與意義
(三)全球化的特色 高度資本本主義化 全球的資本、貿易、金融、科技、勞力與管理, 配合跨國公司的推動,已使經濟的營運邁向國際化。 因生產、分配與銷售的垂直分工,國與國之間 在經濟上的相互依賴度、相互滲透度,都更提高與 加深,沒有一個地方能與世界隔絕。 就經濟的角度來看,全球化也是一個資本集中 化、極大化的趨勢,更是一個強國支配弱國、資本 主義全球性發展的過程。
高中歷史第四冊第五章第四節 第5頁
全球化的起源與意義
(一)起源 全球化的發展可以追溯至地理大發現與海外殖民地 擴張的時代,近五百年以來世界歷史的變遷,正是 市場經濟導向全世界的一個過程。「全球化」這個 名詞則晚至一九六○年代才被提出;八○年代,演 變成一個描述未來趨勢的概念。到了九○年代,由 於網際網路的使用,全球化問題就成為眾所注目的 焦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