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材的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用教材的艺术
凌兆小学张之婷教材,乃教学之本,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最主要材料和依据。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德育目标都集中而具体地体现于教材之中,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水平。课改的新教材观提醒教师: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数学教学要积极反映“数学为人人”的思想,构建适应每一个学生发展需要的数学课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课改的新要求,要求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
那么,如何操作实施,才能架起新课程与学生之间联结的桥梁,使课程更具有适应性,从而最大程度地适应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呢?诚然,活用教材是一门艺术。笔者想结合自己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得失和体会,谈谈对小学数学教材处理的几点策略。
一、前后贯通,优化结构
乌申斯基指出:“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的前联后串,把握知识的结构,如章节知识小结可由学生自己整理,通过作业把握教材的内部联系。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提炼内容的精髓,建构必要的知识背景,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使学生能以最少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掌握课程内容。
数学课程的知识内容在排列上,一般是以螺旋式上升的,一些相同或相近的内容往往被分散在不同章节、不同时段内;为了面向全体,教材在课时的安排上也通常坡度较缓。根据学生情况对课程实施进行规划和安排,包括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次序,重新安排后,供学生学习、研究、讨论,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也会有时间来培养学生一种主动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了。例如,新教材第八册中,我在教学《几何小实践》单元后,直接把《整理与提高》单元中的《垂直与平行》这一内容提上来,请学生尝试探寻用“多功能尺画垂线与平行线”的原理,学生对直线在同一平面中的“垂直或平行”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清晰全面的认识。
二、注重细节,突破难点
突破教材难点,是教师最有成就感的地方,也是最费尽心机之处。可是教材
对于有些难点的处理却不一定适合你的学生,当新旧知识的坡度过大时,往往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使教师想放手让学生探究,却又不敢放手。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的过渡段,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程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也可在关键处铺设一小步台阶,既可就此机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又免去了教师在难点处多费口舌。新教材第八册《愉快的寒假》引入了“求一倍数”的教学难点。例题是:“故宫的面积是72万平方米,比上海人民广场的面积的5倍还多2万平方米,上海人民广场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米?”我结合教材理念,在处理这一内容时,借助树状算图和线段图来展示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将逆推的方法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结合题意说一说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接着引导他们试着画树状算图或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自主探究解题方法。新教材在编排上尤其注重树状算图的分析方法,为发展学生逆向思维提供了直观的认知,使某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化难为易。
三、联系实际,丰富教材
新教材在编写上很有特色,它让孩子们清楚地看到数学是丰富多彩的,用数学可以探讨自己生活与经验中熟悉的有趣的片段,从而喜欢数学。但它所出示的情境,并不是教师一定要照本宣科的样板,教材只是提供了一个范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灵活运用,增加合理而有利的教学资源。
新教材第九册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探究新知前渗透转化思想,我创设了生活情景引入:开学初,学校为每个班级分配了包干区,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这些包干区的面积?
四1四2四3
这一生活情境既丰富了教材内容,又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强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另外,也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专题调查,结合教学内容收集相关信息,作为课堂教学的研究素材。能自己寻找生活素材,集体交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收集商品宣传单,找出自己需要的商品,并计算出需要付
多少钱;比一比谁提的数学问题多,大家怎样解决等,营造家庭购物的氛围。把例题、结论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身经历的一些数学活动,展现数学的学习过程。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同时使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新教材在设计中努力实施新教材观:教材是范例,引导学生去认知、去分析、去反思、去批判,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学习事物、反思批判的中介。但是,限于篇幅,教材不可能把学生可能想到的各种思路都展示出来。因此,教师不但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使教材的使用达到最佳效果,还要善于动脑,挖掘每一课、每一幅图中蕴涵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并灵活运用。而且,新课程的配套练习比较少,给教师留有了更大的开发空间。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开发基础性的训练体系,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实践性、开放性的训练体系,因为它有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新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应用”中的《统计》的教学中,起初,我只是单纯运用了教材上所提供的数据,让学生统计进行,结果学生兴趣不高,于是,在练习环节,我让学生选择,你们想统计什么?然后小组统计出组内的数据,画出统计表。其中,有一个小组统计的是这堂数学课上小组内各人的发言次数,……来自学生的即时资源,让学生兴趣盎然。
五、拓宽加深,发展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凭着自己对教材的切身感受去适度地旁证博引,合理地拓宽加深,在教材内容上多适当添加一些与范例相匹配的拓展延伸内容,让学生懂一点,晓一类,通一片,渗透归纳、演绎、类比等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例如在新教材第十册《行程问题》的教学中,教材编排上围绕“相遇”和“追及”两类问题,我教学完基本题型后,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增加了几道“两次相遇”和“相遇后”问题组织学生展开情景表演,合作探究。学生兴趣怏然。
总之,教材的使用和处理是教学中的一个实际问题,更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处理教材时,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基础,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